CN218912361U -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2361U
CN218912361U CN202223196774.5U CN202223196774U CN218912361U CN 218912361 U CN218912361 U CN 218912361U CN 202223196774 U CN202223196774 U CN 202223196774U CN 218912361 U CN218912361 U CN 218912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 system
connection
support beam
connec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67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云飞
任远
许圣洁
张步亭
马钊
唐修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67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2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2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2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包括:多根支撑柱,多根支撑柱间隔设置,支撑柱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并行设置的杆体,杆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第一支撑梁,设置在支撑柱的顶部,第一支撑梁适于承载楼板。上述结构使得支撑柱的结构得到增强,进而可以使多个支撑柱之间的间距增大,也无需再搭设横杆,因此支撑系统内部的空间宽阔,便于人员通行和材料运输。

Description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迅速,其中预制楼板应用最为广泛。预制楼板在装配时,需要设置支撑系统对楼板进行支撑,然后进行混凝土现浇,并将楼板和墙板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系统中,受制于材料强度,支撑立杆之间的间距较小,且为了增加立杆的强度,立杆之间要搭接若干横杆,并占用大量空间。上述支撑系统内的空间狭小,影响材料运输和人员通行。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楼板支撑系统内部空间狭小,影响材料运输和人员通行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包括:多根支撑柱,多根支撑柱间隔设置,支撑柱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并行设置的杆体,杆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第一支撑梁,设置在支撑柱的顶部,第一支撑梁适于承载楼板。
可选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杆体穿过连接孔,多个连接孔和多个杆体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连接板为多个,多个连接板间隔设置,并且多个连接板上的多个连接孔对齐。
可选地,支撑柱还包括承载板,承载板设置在多根杆体的顶部,第一支撑梁设置在承载板上。
可选地,承载板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第一支撑梁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撑梁在顶板上的位置。
可选地,第一支撑梁通过多根支撑柱支撑。
可选地,支撑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撑梁,第二支撑梁适于设置在楼板和墙板的连接处。
可选地,第二支撑梁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边和第二连接边,第一连接边通过紧固件与墙板连接,第二连接边支撑楼板。
可选地,第二连接边上设置有高度调节件。
可选地,第二连接边上设置有螺纹孔,高度调节件包括螺栓以及设置在螺栓上的顶板,螺栓穿设在螺纹孔内,顶板与楼板抵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支撑柱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杆体,多个杆体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上述结构使得支撑柱的结构得到增强,进而可以使多个支撑柱之间的间距增大,也无需再搭设横杆,因此支撑系统内部的空间宽阔,便于人员通行和材料运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楼板支撑系统内部空间狭小,影响材料运输和人员通行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支撑系统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支撑系统的第二支撑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撑柱;11、杆体;12、连接结构;121、连接板;122、连接孔;13、承载板;131、限位结构;20、第一支撑梁;30、第二支撑梁;31、第一连接边;32、第二连接边;321、螺纹孔;33、紧固件;34、高度调节件;341、螺栓;342、顶板;100、楼板;200、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包括多根支撑柱10和第一支撑梁20。其中,多根支撑柱10间隔设置,支撑柱10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并行设置的杆体11。杆体1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12固定。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支撑柱10的顶部,第一支撑梁20适于承载楼板100。
利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支撑柱10包括多个并行设置的杆体11,多个杆体1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12进行连接。上述结构使得支撑柱10的结构得到增强,进而可以使多个支撑柱10之间的间距增大,也无需再搭设横杆,因此支撑系统内部的空间宽阔,便于人员通行和材料运输。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楼板支撑系统内部空间狭小,影响材料运输和人员通行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杆体1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并且多个杆体11之间平行设置。多个杆体11通过连接结构12连接并固定,并形成支撑柱10。多个杆体11使得支撑柱10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相邻的支撑柱10之间可以设置较大的间距,使得支撑系统内空间宽阔。
此外,多个杆体11的底部形成稳定支撑,因此支撑柱10的底部不必在设置防倾支腿,节约了支撑系统的底部的空间。
结合图1可以看到,楼板100为沿水平延伸的预制板,并形成了建筑物的墙顶。支撑柱10上方设置第一支撑梁20,第一支撑梁20为型钢结构,并与楼板100抵接,进而起到对楼板100进行支撑的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结构12包括连接板121,连接板12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22,杆体11穿过连接孔122,多个连接孔122和多个杆体11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柱10均包括四个杆体11,四个杆体11布置与方形的四个顶角处。因此对应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四个连接孔122,四个杆体11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连接孔122,使得四个杆体11的位置得到固定。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每个支撑柱10中杆体11的数量,此时连接板121上连接孔122的数量进行对应调整即可。
结合图3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板121呈“X”型结构,四个连接孔122分别设置在连接板121的四个端部。当然,连接板12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配性地调整。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连接板121为多个,多个连接板121间隔设置,并且多个连接板121上的多个连接孔122对齐。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柱10均包括两个连接板121,两个连接板121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两个连接板121上的四个连接孔122在竖直方向上互相对齐,以保证安装后杆体11是沿竖直方向延伸的。
两个连接板121使得杆体11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得到固定,并使得多根杆体11连接成一体,以形成支撑柱10。当然,连接板121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更多数量。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支撑柱10还包括承载板13,承载板13设置在多根杆体11的顶部,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承载板13上。
具体而言,四根杆体11的上端均与承载板13连接,承载板13提供一支撑平面,使得第一支撑梁20得到稳定的支撑。
优选地,上述的承载板13为方形板。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承载板13上设置有限位结构131,限位结构131与第一支撑梁20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撑梁20在承载板13上的位置。
具体而言,限位结构13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凸起,第一支撑梁20容纳在两个凸起之间,进而位置被固定。凸起的延伸方向和第一支撑梁20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凸起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支撑梁20通过多根支撑柱10支撑。由于第一支撑梁20为长条形型钢,因此第一支撑梁20至少通过两个支撑柱10进行支撑。同时,支撑系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梁20,多个第一支撑梁20均平行设置,以对面积较大的楼板100形成稳定支撑。每个第一支撑梁20均通过多个支撑柱10进行支撑。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支撑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撑梁30,第二支撑梁30适于设置在楼板100和墙板200的连接处。
具体而言,墙板200沿竖向设置,并与楼板100垂直设置。墙板200形成了建筑物的墙体。第二支撑梁30设置在墙板200和楼板100的连接处,一方面,能够对楼板100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第二支撑梁30能够对墙板200和楼板100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防止现浇混凝土的泄漏。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梁3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边31和第二连接边32,第一连接边31通过紧固件33与墙板200连接,第二连接边32支撑楼板100。
具体而言,第二支撑梁30为型钢,第一连接边31为型钢的侧边,第二连接边32为型钢的顶边,第一连接边31和第二连接边32垂直设置。上述的紧固件33为螺栓,墙板200上预留有螺纹孔,第一连接边31螺栓连接在墙板200的上部。第二连接边32与楼板100抵接,并起到支撑的效果。
优选地,紧固件33为多个,多个紧固件33沿着第二支撑梁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边32上设置有高度调节件34。具体而言,第二连接边32上的高度调节件34与第二支撑梁30抵接。高度调节件3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进行高度调节,从而起到对楼板100的标高进行微调的效果。
优选地,高度调节件34为多个,多个高度调节件34沿着第二支撑梁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边32上设置有螺纹孔321,高度调节件34包括螺栓341以及设置在螺栓341上的顶板342,螺栓341穿设在螺纹孔321内,顶板342与楼板100抵接。
具体而言,螺栓341的螺栓头位于第二连接边32的下侧,从而便于旋拧操作。顶板342位于第二连接边32的上侧,并与楼板100抵接。在调节楼板100的标高时,旋拧螺栓341的螺栓头,即可调节顶板342的高度,从而调整楼板100的高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根支撑柱(10),多根支撑柱(10)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柱(10)包括多根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并行设置的杆体(11),所述杆体(11)之间通过连接结构(12)固定;
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所述支撑柱(10)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梁(20)适于承载楼板(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2)包括连接板(121),所述连接板(12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22),所述杆体(11)穿过所述连接孔(122),多个所述连接孔(122)和多个所述杆体(11)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1)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板(121)间隔设置,并且多个所述连接板(121)上的多个连接孔(122)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0)还包括承载板(13),所述承载板(13)设置在多根所述杆体(11)的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梁(20)设置在所述承载板(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13)上设置有限位结构(131),所述限位结构(131)与所述第一支撑梁(20)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撑梁(20)在所述承载板(13)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0)通过多根所述支撑柱(10)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系统还包括第二支撑梁(30),所述第二支撑梁(30)适于设置在楼板(100)和墙板(200)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梁(30)包括呈角度设置的第一连接边(31)和第二连接边(32),所述第一连接边(31)通过紧固件(33)与所述墙板(2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边(32)支撑所述楼板(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边(32)上设置有高度调节件(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边(32)上设置有螺纹孔(321),所述高度调节件(34)包括螺栓(341)以及设置在螺栓(341)上的顶板(342),所述螺栓(341)穿设在所述螺纹孔(321)内,所述顶板(342)与所述楼板(100)抵接。
CN202223196774.5U 2022-11-28 2022-11-28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Active CN218912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6774.5U CN218912361U (zh) 2022-11-28 2022-11-28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6774.5U CN218912361U (zh) 2022-11-28 2022-11-28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2361U true CN218912361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3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6774.5U Active CN218912361U (zh) 2022-11-28 2022-11-28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2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0924A (en) Steel frame building
CN113374170B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多坡屋面房屋
CN112392144B (zh) 装配式混凝土外挂墙板的连接节点的安装方法
CA3137574A1 (en) Vertical slip form construction system with multi-function platform,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building therewith
CN109881779A (zh) 房屋框架连接结构
CN218912361U (zh) 预制楼板的支撑系统
CN219316021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板体结构及连接节点
CN112376974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系统
CN108442610B (zh) 槽型梁组件及装配式建筑
CN113338500B (zh) 一种幕墙与钢梁的连接结构及外围护系统
CN21277278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单元式外墙板安装模块
CN110847435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围护墙体
KR102115733B1 (ko) 물탱크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3047446A (zh) 用于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可拆装模块的连接装置及连接方法
CN111910914A (zh) 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非组合楼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20487176U (zh) 一种降板区悬挑工字钢可调节加固装置
CN217759488U (zh) 一种具有钢暗梁的混凝土楼板结构
JP7299793B2 (ja) ユニット建物
CN108867998A (zh) 装配式乡村房屋一体化钢梁以及一体化钢梁与墙组合结构
CN216786850U (zh) 一种可调式外挂悬臂支架系统
CN217557227U (zh) 装配式建筑用连接件、装配式连接结构及楼面板
CN214657786U (zh) 一种楼板快速装配装置
CN211007067U (zh) 一种集成房屋用转换支座
CN214423622U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梁柱型钢组合连接节点构造
CN217028247U (zh) 可调节的拼装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