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0672U - 一种梭织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梭织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0672U
CN218910672U CN202222052090.1U CN202222052090U CN218910672U CN 218910672 U CN218910672 U CN 218910672U CN 202222052090 U CN202222052090 U CN 202222052090U CN 218910672 U CN218910672 U CN 218910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yarns
weft
warp
weft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520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加明
杨帅奇
陈欢欢
何秋梅
赵培灼
何严冰
毛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520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0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0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0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梭织织物。梭织织物包括面层、里层和连接层;面层和里层均为经纬纱编织结构;面层中的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均为透明纱线;里层中,第二纬纱具有颜色,且各第二纬纱被分为沿经向布设的若干纬纱组;每个纬纱组均包括沿经向布设的若干第二纬纱;同一纬纱组中,各第二纬纱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第二经纱的浮沉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邻接的两个纬纱组的第二纬纱的浮沉方式相反;连接层中,各第一纱线以蛇形走位与第一数量的第一经纱交织以及下沉于第二数量的第二经纱;第一纱线的热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的热收缩率。该梭织织物的颜色层次感丰富、立体效果明显,视觉美感强,能够给人带来良好、新奇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梭织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梭织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及审美标准的提升,人们对梭织织物的弹性和纹理等特性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梭织织物往往仅停留在对表面花纹或立体效果方面进行改进,改进之后的梭织织物的层次感较弱,视觉效果单一,能够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感有限,因此依然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梭织织物,该梭织织物的颜色层次感丰富、立体效果明显,视觉美感强,能够给人带来良好、新奇的视觉体验。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梭织织物,包括面层、里层和连接层;所述面层和所述里层均为经纬纱编织结构;所述面层包括若干第一经纱和若干第一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为透明纱线;所述里层包括若干第二经纱和若干第二纬纱;所述第二纬纱具有颜色,且各所述第二纬纱被分为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纬纱组;每个所述纬纱组均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所述第二纬纱;同一所述纬纱组中,各所述第二纬纱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经纱的浮沉规律与所述第二经纱编织;邻接的两个所述纬纱组的所述第二纬纱沿纬向以相反的浮沉方式与所述第二经纱编织;所述连接层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具有与所述第二纬纱不同的颜色的若干第一纱线;各所述第一纱线均沿纬向延伸,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浮起于所述第二经纱的区域时与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经纱交织,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下沉于所述第二经纱的区域时下沉于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经纱;所述第一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下沉于所述第二纬纱的所述第二经纱的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浮起于所述第二纬纱的所述第二经纱的数量;所述第一纱线的热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热收缩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经纱为透明纱线;所述里层还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具有颜色的若干第三纬纱;所述第三纬纱的颜色与所述第二纬纱的颜色不同,且其与所述第二纬纱交错浮沉于所述第二经纱;所述第三纬纱的收缩率大于所述第一纱线的收缩率。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纬纱组中,所述第二纬纱被分为沿经向的同一朝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色纱组和第二色纱组;所述第一色纱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一色纱;所述第二色纱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二色纱;所述第一色纱和所述第二色纱均具有颜色且颜色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纱、所述第二色纱、所述第三纬纱和所述第一纱线的颜色分别为绿色、红色、白色和黑色。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还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透明的若干第二纱线;各所述第二纱线与各所述第一纱线一一对应且合为一股共同走线;所述第二纱线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收缩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纱线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浮起于所述第二经纱的区域时以平织方式与所述第一经纱交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所述第二纬纱和所述第一纱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纬纱每次横跨的所述第二经纱的数量为3-10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纬纱为透明弹性纱线;所述透明弹性纱线选自TPU或TPEE。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色纱、第二色纱和所述第一纱线均为涤纶高弹纱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纬纱为弹性纱线。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梭织织物中,里层中的各第二纬纱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第二经纱的浮沉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邻接的纬纱组的第二纬纱沿纬向以相反的浮沉方式与第二经纱编织,也即,如两个邻接的纬纱组中的一个的第二纬纱沿纬向采用“浮-沉-浮-沉……”的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那么,其另一个的第二纬纱则沿纬向采用“沉-浮-沉-浮……”的规律与第二经纱编织,因此,里层呈现的是沿经向和纬向交替分布的格子图案,格子类型包括第二经纱在上的格子和第二纬纱在上的格子两种。连接层中,第一纱线根据第二纬纱相对第二经纱的浮沉情况,沿蛇形走线方式连接于面层或里层,第二纱线的热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的热收缩率,因此,梭织织物经高温定型之后,第二纱线的收缩较小并支撑于面层和里层之间并使面层与里层之间形成间隔,使得梭织织物具有良好的立体效果,以及赋予该梭织织物一定的弹性效果;而由于第二纱线交织的第一经纱的数量以及下沉的第二经纱的数量均大于等于两根,因此,第二纱线能够形成沿纬向具有一定宽度的孔洞,该孔洞位于第二纬纱相对第二经纱上浮的格子区域内,如此,当沿纬向的两侧观察该梭织织物时,人们既可以观察到位于面层的第一纱线,也可以观察到位于孔洞之下且浮起于第二经纱的第二纬纱的局部,而由于第一纱线的颜色不同于第二纬纱的颜色,因此,该梭织织物所能够体现的颜色层次较为丰富,层次感强,从而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视觉体验。此外,该梭织织物中,第一纱线自面层穿梭于里层的情况,使得第一纱线的颜色沿纬向呈现自面层向里层由深至浅、由浅至消失、再由浅至深的循环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强梭织织物的颜色层次感,并给人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感受。
2、里层中,第二经纱采用透明纱线,第二纬线下沉于第二经纱时通过具有颜色的第三纬纱进行遮挡,在上的第三纬纱对第二纬纱的遮挡较为全面,因此,里层所能够形成的两种格子的颜色更为纯粹,美观度效果也就更佳,并且一定程度上还加强了整体梭织织物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织物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具体地,第三纬纱与第二纬纱交错浮沉于第二经纱,也即,沿纬线方向,当第三纬纱经过第二纬纱浮起于第二经纱的位置时,第三纬纱相应地下沉于第二经纱,当第三纬纱经过第二纬纱下沉于第二经纱的位置时,第三纬纱相应地浮起于第二经纱,如此,里层所呈现的依然是交替分布的格子图案,格子类型此时包括第二纬纱在第二经纱之上时所呈现的和第三纬纱在第二经纱在上时所呈现的两种颜色不同且颜色纯粹的格子;基于该构造,当沿纬向的两侧观察该梭织面料时,人们所观察到的颜色以第三纬纱的颜色、孔洞处之下的第二纬纱的局部的颜色以及孔洞之上的第一纱线的颜色为一个单元进行变化,其层次感更强,打破了传统面料颜色层次感单一的局限,颜色变化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更为强烈,并极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3、每个纬纱组中,第二纬纱被分为第一色纱组和第二色纱组,第一色纱组中的第一色纱的颜色与第二色纱组中的颜色不同,如此,当分别沿纬向的两侧观察该梭织面料时,所能够观察到的位于孔洞之下的第二纬纱的颜色不同,当从顶面观察该梭织织物时,还能够隐约的观察到第二纬纱位于第二经纱之上时所对应的格子呈现沿经向布设的两种不同的颜色,由此达到了进一步提升织物美观度和人们视觉感受的目的。
4、第一色纱、第二色纱、第三纬纱和第一纱线的颜色分别为绿色、红色、白色和黑色,颜色搭配合理且靓丽,较易于复合人们的审美。
5、连接层中还包括沿经向布设的第二纱线,第二纱线的设置,有利于提升连接层的连接强度,而由于第二纱线呈透明状,因此,其不会对以上所想要呈现的色彩效果和颜色层次造成破坏。第二纱线的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的收缩率,保证孔洞效果的形成。
6、第一纱线在经过第二纬纱浮起于第二经纱的区域时以平织方式与第一经纱交织,交织方式简单且易于实现、成本交底。
7、第一纬纱、第二纬纱和第一纱线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有利于提升梭织织物的弹性能力,并使其所制成的产品的舒适度更佳。
8、第二纬纱每次横跨的第二经纱的数量为3-10条,因此,里层所呈现出的格子效果更为明显,由连接层所形成的孔洞效果也能够更为明显,梭织织物所能获得立体感、层次感和美观效果也更佳。
9、第一纬纱采用透明弹性纱线,第一色纱、第二色纱和第一纱线均为涤纶高弹纱线,第三纬纱为弹性纱线,因此,该梭织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梭织织物实施例中纱线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梭织织物实施例中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梭织织物实施例中里层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面层1;第一经纱11;第一纬纱12;里层2;第二经纱21;第二纬纱22;纬纱组220;第一色纱221;第二色纱222;第三纬纱23;连接层3;第一纱线31;第二纱线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梭织织物。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梭织织物包括面层1、里层2和连接层3。其中,面层1和里层2均为经纬纱编织结构,即,面层1和里层2均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连接层3用于连接面层1和里层2。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面层1包括若干第一经纱11和若干第一纬纱12;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均为透明纱线;各第一经纱11沿纬向依次排布,各第一纬纱12沿经向依次排布,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采用但不限于平纹、斜纹和缎纹中的一种方式进行编织,本实施例中,第一经纱11和第一纬纱12具体采用平纹进行编织,其中,第一纬纱12具体采用透明弹性纱线,透明弹性纱线选自TPU和TPEE中的一种,其成本低,纱线的强度好,并且能够赋予梭织织物成品良好的弹性能力,此外,第一纬纱12具有弹性,有利于提升梭织织物的弹性,并确保由该梭织织物制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度。值得说明的是,基于织物的纺织基础知识,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经纱均应被理解为分别沿纬向延伸的纱线和沿经向延伸的纱线。
如图1和图3所示,里层2包括若干第二经纱21、若干第二纬纱22和若干第三纬纱23。
其中,第二经纱21采用透明纱线,各第二经纱21沿纬向依次排布。
各第二纬纱22均有颜色,本实施例中,各第二纬纱22被分为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纬纱组220;每个纬纱组220均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二纬纱22;同一纬纱组220,各第二纬纱22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第二经纱21的浮沉规律与第二经纱21编织;邻接的两个纬纱组220的第二纬纱22以相反的浮沉方式与第二经纱21进行编织,也即,如两个邻接的纬纱组220中的一个的第二纬纱22沿纬向采用“浮-沉-浮-沉……”的规律与第二经纱21编织,那么,其另一个的第二纬纱22则沿纬向采用“沉-浮-沉-浮……”的规律与第二经纱21编织,因此,里层2呈现的是沿经向和纬向交替分布的格子图案,格子类型包括第二经纱21在上的格子和第二纬纱22在上的格子两种。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同一纬纱组220中的各第一纬纱12每次浮起或下沉于第二经纱21时所横跨的第二经纱21的数量应当被解释为是一致的。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第二纬纱22每次横跨第二经纱21的数量可选择3-10条,因此,里层2所呈现出的格子效果更为明显,由连接层3所形成的孔洞效果也能够更为明显,梭织织物所能获得立体感、层次感和美观效果也更佳;在一优选的示例中,各第二纬纱22每次浮起于第二经纱21时所横跨的第二经纱21的数量等于各第二纬纱22每次下沉于第二经纱21时所横跨的第二经纱21的数量,如此,所形成的里层2的图案更为规则,美观度也更高。本实施例中,每个纬纱组220中,第二纬纱22被分为沿经向的同一朝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色纱组和第二色纱组;第一色纱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一色纱221;第二色纱组包括沿径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二色纱222;第一色纱221和第二色纱222均具有颜色且颜色不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色纱221和第二色纱222均采用涤纶高弹纱线,第一色纱221和第二色纱222的颜色分别为绿色和红色,基于该结构特性形成的里层2的图案为沿经向排布的红绿条纹图案,其中,在第二经纱21浮起于第一色纱221和第二色纱222的格子内,由于第二经纱21的遮挡,红绿条的颜色亮度相对于其他第一色纱221和第二色纱222浮起于第二经纱21的格子内的红绿条的颜色会更弱一些。
各第三纬纱23沿经向依次布设且也均具有颜色,第三纬纱23的颜色与第二纬纱22的颜色不同,即,第三纬纱23的颜色与第一色纱221和第二色纱222的颜色均不相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纬纱23采用弹性纱线,其颜色为白色。第三纬纱23与第二纬纱22交错浮沉于第二经纱21,也即,沿纬线方向,当第三纬纱23经过第二纬纱22浮起于第二经纱21的位置时,第三纬纱23相应地下沉于第二经纱21,当第三纬纱23经过第二纬纱22下沉于第二经纱21的位置时,第三纬纱23相应地浮起于第二经纱21,如此,里层2所呈现的依然是交替分布的格子图案,格子类型此时包括第二纬纱22在第二经纱21之上时所呈现的和第三纬纱23在第二经纱21在上时所呈现的两种颜色不同且颜色纯粹的格子,在第二纬线下沉于第二经纱21时通过具有颜色的第三纬纱23进行遮挡,在上的第三纬纱23对第二纬纱22的遮挡较为全面,因此,里层2所能够形成的两种格子的颜色更为纯粹,美观度效果也就更佳,并且一定程度上还加强了整体梭织织物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升织物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连接层3包括第一纱线31和第二纱线32。
第一纱线31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具有与第二纬纱22不同的颜色的若干第一纱线31,且第一纬纱12、第二纬纱22和第一纱线3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以利于提升梭织织物的弹性能力,并使其所制成的产品的舒适度更佳。
具体地,各第一纱线31采用涤纶高弹纱线,其颜色为黑色,且其均沿纬向延伸,其在经过第二纬纱22浮起于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与第一数量的第一经纱11交织,其在经过第二纬纱22下沉于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下沉于第二数量的第二经纱21;第一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下沉于第二纬纱22的第二经纱21的数量;第二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浮起于第二纬纱22的第二经纱21的数量;第一纱线31的热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12、第二纬纱22中的第一色纱221及第二色纱222和第三纬纱23的热收缩率。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31根据第二纱线32相对第二经纱21的浮沉情况,沿蛇形走线方式连接于面层1或里层2,而由于第二纱线32的热收缩率小于第一为啥和第二纬纱22的热收缩率,因此,梭织织物经后续高温定型之后,第二纱线32的收缩小,并且能够支撑于第一纬纱12和第二纬纱22之间,从而使面层1和里层2之间形成间隔,使得梭织织物具有良好的立体效果,以及赋予梭织织物一定的弹性效果。又由于第二纱线32交织的第一经纱11的数量以及下沉的第二经纱21的数量大于等于两根,因此,第二纱线32能够形成沿纬向具有一定宽度的孔洞,该孔洞位于第二纬纱22相对第二经纱21浮起的格子区域内,如此,当沿纬向的两端观察该梭织织物时,人们即可以观察到位于面层1的第一纱线31,也可以观察到位于孔洞之下且浮起于第二经纱21之上的第二纬纱22的局部,而由于第一纱线31的颜色不同于第二纬纱22的颜色,因此,该梭织织物所能够体现的颜色层次较为丰富,层次感强,并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和独特的视觉体验;进一步地,由于第三纬纱23的颜色也不同于第二纬纱22和第一纱线31的颜色,因此,当人们沿纬向的两侧观察该梭织面料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梭织织物的颜色以第三纬纱23的颜色、孔洞处之下的第二纬纱22的局部的颜色以及孔洞之上的第一纱线31的颜色为一个单元进行变化,梭织织物所体现的层次感明显,其打破了传统面料颜色层次感单一的局限,颜色变化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更为强烈,并极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此外,该梭织织物中,由于第一纱线31自面层1穿梭于里层2的情况,使得第一纱线31的颜色沿纬向呈现自面层1向里层2由深至浅、由浅至消失、再由浅至深的循环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强梭织织物的颜色层次感,并给人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感受。
更进一步地,由于第二纬纱22被分为第一色纱组和第二色纱组,第一色纱组中的第一色纱221的颜色与第二色纱组中的颜色不同,因此,当人们分别沿纬向的两侧观察该梭织面料时,所能够观察到的位于孔洞之下的第二纬纱22的颜色就会不同,不同的方向颜色不同,人们的视觉感受也就更佳,具体地,在沿纬向的其中一侧观察时,上方颜色较深的部分显示的是由位于孔洞之上的第一纱线31体现的黑色,下方颜色较浅的部分显示的是由位于孔洞之下的第一色纱221体现的绿色;沿纬向的另一侧观察时,上方颜色较深的部分显示的是由位于孔洞之上的第一纱线31体现的黑色,下方颜色较浅的部分显示的是由位于孔洞之下的第二色纱222体现的红色。此外,当人们从顶面观察该梭织织物时,还能够隐约的观察到第二纬纱22位于第二经纱21之上时所对应的格子呈现沿经向布设的两种不同的颜色,由此达到了进一步提升织物美观度和人们视觉感受的目的。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31在经过第二纬纱22浮起于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以平织方式与第一经纱11交织,交织方式简单且易于实现、成本交底。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纬纱12采用透明弹性纱线,第一色纱221、第二色纱222和第一纱线31均为涤纶高弹纱线,第三纬纱23为弹性纱线,因此,该梭织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能力;第一色纱221、第二色纱222、第三纬纱23和第一纱线31的颜色分别为绿色、红色、白色和黑色,颜色搭配合理且靓丽,较易于复合人们的审美。
第二纱线32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透明;各第二纱线32与各第一纱线31一一对应且合为一股共同走线;第二纱线32的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12、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的收缩率。第二纱线32的设置,有利于提升连接层3的连接强度,而由于第二纱线32呈透明状,因此,其不会对以上所想要呈现的色彩效果和颜色层次造成破坏。又由于第二纱线32的收缩率小于第一纬纱12、第二纬纱22和第三纬纱23的收缩率,因此,其能够与第一纱线31配合形成孔洞效果。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包括面层(1)、里层(2)和连接层(3);
所述面层(1)和所述里层(2)均为经纬纱编织结构;
所述面层(1)包括若干第一经纱(11)和若干第一纬纱(12);所述第一经纱(11)和所述第一纬纱(12)均为透明纱线;
所述里层(2)包括若干第二经纱(21)和若干第二纬纱(22);所述第二纬纱(22)具有颜色,且各所述第二纬纱(22)被分为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纬纱组(220);每个所述纬纱组(220)均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所述第二纬纱(22);同一所述纬纱组(220)中,各所述第二纬纱(22)以每次横跨至少两根所述第二经纱(21)的浮沉规律与所述第二经纱(21)编织;邻接的两个所述纬纱组(220)的所述第二纬纱(22)沿纬向以相反的浮沉方式与所述第二经纱(21)编织;
所述连接层(3)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具有与所述第二纬纱(22)不同的颜色的若干第一纱线(31);各所述第一纱线(31)均沿纬向延伸,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22)浮起于所述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与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经纱(11)交织,其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22)下沉于所述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下沉于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经纱(21);所述第一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下沉于所述第二纬纱(22)的所述第二经纱(21)的数量;所述第二数量大于等于两根且小于等于对应区域内浮起于所述第二纬纱(22)的所述第二经纱(21)的数量;所述第一纱线(31)的热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一纬纱(12)和所述第二纬纱(22)的热收缩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经纱(21)为透明纱线;所述里层(2)还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具有颜色的若干第三纬纱(23);所述第三纬纱(23)的颜色与所述第二纬纱(22)的颜色不同,且其与所述第二纬纱(22)交错浮沉于所述第二经纱(21);所述第三纬纱(23)的收缩率大于所述第一纱线(31)的收缩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每个所述纬纱组(220)中,所述第二纬纱(22)被分为沿经向的同一朝向依次布设的第一色纱(221)组和第二色纱(222)组;所述第一色纱(221)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一色纱(221);所述第二色纱(222)组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的若干第二色纱(222);所述第一色纱(221)和所述第二色纱(222)均具有颜色且颜色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连接层(3)还包括沿经向依次布设且均透明的若干第二纱线(32);各所述第二纱线(32)与各所述第一纱线(31)一一对应且合为一股共同走线;所述第二纱线(32)的收缩率小于所述第一纬纱(12)和所述第二纬纱(22)的收缩率。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纱线(31)在经过所述第二纬纱(22)浮起于所述第二经纱(21)的区域时以平织方式与所述第一经纱(11)交织。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纬纱(12)、所述第二纬纱(22)和所述第一纱线(31)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弹性。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纬纱(22)每次横跨的所述第二经纱(21)的数量为3-10条。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纬纱(12)为透明弹性纱线;所述透明弹性纱线选自TPU或TPEE。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色纱(221)、第二色纱(222)和所述第一纱线(31)均为涤纶高弹纱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梭织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第三纬纱(23)为弹性纱线。
CN202222052090.1U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梭织织物 Active CN218910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2090.1U CN21891067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梭织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52090.1U CN21891067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梭织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0672U true CN218910672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2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52090.1U Active CN218910672U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梭织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0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46377A (zh) 一种内部可视立体纹路组织的针织鞋面及其制作方法
CN102973067B (zh) 一种六层提缎巾被类产品及其织造方法
CN109576864A (zh) 一种基于表里换层的双面配色模纹小花纹织物的设计方法
CN218910672U (zh) 一种梭织织物
CN218580209U (zh) 具有梭织组织效果的针织部件及鞋面
CN218026566U (zh) 一种变色效果的梭织织物
CN110923937A (zh) 凹凸花型效果双层贾卡经编织物
CN113174686B (zh) 一种立体多维视觉纬编面料及鞋面
CN215757820U (zh) 具有立体视觉效果图案的梭织立体织物
CN115262057A (zh) 一种梭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1770819U (zh) 一种涤棉大提花面料
CN211199576U (zh) 一种凹凸条形网纹面料
CN216765183U (zh) 机织变化富贵阁组织
CN112981670A (zh) 具有立体视觉效果图案的梭织立体织物、制造方法及用途
CN220318083U (zh) 一种局部弹梭织织物
CN220619279U (zh) 一种幻色梭织面料、鞋面及鞋
CN218779096U (zh) 机织纽花格组织
CN212293932U (zh) 一种纬纱波浪效果的新型梭织面料结构
CN216942146U (zh) 一种新型耐磨鞋材面料
CN115418782B (zh) 具有梭织组织效果的针织部件、其编织方法及鞋面
CN220265992U (zh) 一种纬剪花机织物、服用面料与装饰面料
CN217149492U (zh) 一种具有快干功能的双面网孔针织面料
CN211734623U (zh) 一种具有多色纬风格的大提花面料
CN104357997B (zh) 仿金属质感面料
CN215440847U (zh) 一种高色牢度耐晒牛津布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