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09377U -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09377U
CN218909377U CN202221436064.2U CN202221436064U CN218909377U CN 218909377 U CN218909377 U CN 218909377U CN 202221436064 U CN202221436064 U CN 202221436064U CN 218909377 U CN218909377 U CN 218909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heel
winding
traction
frame
traction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606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光司
皇宝强
刘超
胡高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Youzheng Hengg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Youzheng Hengg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Youzheng Hengg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Youzheng Hengguang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3606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09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09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09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卷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机架;卷绕组件,设置于机架上,用于卷绕废边料;以及牵引导向组件,设置于卷绕组件的前侧,用于将废边料牵引至卷绕组件上。基于现有的一些该类卷绕装置而言,通过增设有牵引导向组件,在牵引导向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废边料均匀的卷绕在纸筒上,进而使得纸筒能够卷绕更多的废边料,进而增加其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卷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分切机在对物料进行分切后,两侧多余的物料会形成废边料,为能够对废边料进行收卷,为此需要在分切机的两侧各设置一台收卷机,通过该收卷机来对废弃的边料进行收卷。
由于废边料的宽度是非常窄小的,为能够使得废边料能均匀的卷绕在卷绕辊上,以增大卷绕辊的利用率,因此需要对收卷机进行改进。公开号为CN21493443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废边卷绕机,通过设置前后滑动的导向支架,使得废边能够在卷料筒上来回匀速移动,使得废边均匀的卷绕在卷料筒上,避免废边卷绕机大幅度运动,从而确保布料切口整齐,改善门幅差异。虽然该卷绕机能够实现对废边料的收卷,但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废边料在收卷前,没有导向牵引,会使得废边料在没有被整平,就被收卷,导致褶皱的废边料被卷绕,致使废边料混乱的卷绕在卷绕辊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的对废边料进行牵引,使其在卷绕时,能够被卷绕均匀的全自动型废边卷绕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包括:
机架;
卷绕组件,设置于机架上,用于卷绕废边料;
以及牵引导向组件,设置于卷绕组件的前侧,用于将废边料牵引至卷绕组件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基于现有的一些该类卷绕装置而言,增设有牵引导向组件,在牵引导向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废边料均匀的卷绕在纸筒上,进而使得纸筒能够卷绕更多的废边料,进而增加其利用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卷绕组件包括:
卷绕辊,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架上;
光轴,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架上,且其位于卷绕辊的斜上方;
排线器,设置于光轴上;
主导轮,水平设置于排线器上,用于将废边料牵引至卷绕辊上;
以及动力部,用于驱动卷绕辊、光轴转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卷绕组件在卷绕废边料前,需要将收卷废边料的纸筒或塑料筒套在卷绕辊上,在卷绕辊带动纸筒或者塑料筒转动时,废边料会被卷绕在纸筒或者塑料筒上,从而完成废边料回收的工作。
具体的,在动力部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卷绕辊以及光轴转动,其中,在光轴转动的时候,排线器会根据其自身的轴承组的偏向角度,使其在光轴上做往复运动,在排线器往复运动的同时,会带动其上的主导轮也进行往复移动,废边料则会在主导轮的导向作用下,顺利的进入到后续的卷绕辊上,此时转动的卷绕辊会将废边料进行卷绕,从而实现自动收卷废边料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动力部包括:
电机,设置于机架上,其输出端设置有电机带轮;
光轴带轮,设置于光轴的其中一端上;
卷绕辊带轮,设置于卷绕辊的其中一端上;
其中,电机带轮与光轴带轮、卷绕辊带轮之间通过传动皮带相连。
在本技术方案中,基于动力而言,卷绕辊的转动速度与主导向轮的往复运动速度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得废边料均匀的被卷绕在卷绕辊上的纸筒或塑料筒上,为此采用排线器来调节主导轮的移动速度,通过设置有排线器后,基于其工作原理,我们能够通过单个电机以及皮带传动的方式即可实现对卷绕辊以及主导向轮的速度的调控。
具体的,在电机的作用下,会带动电机带轮转动,并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又会使得光轴带轮以及卷绕辊带轮也同步转动,虽然卷绕辊以及光轴的转动速度相同,但在排线器的作用下,能够自动的来调控其往复移动的速度,进而使得主导轮的移动能够被调控,该传动方法的实用性强,相比于其他结构而言,不仅有效的节省了传动的零部件,而且也从整体上使得整个卷绕装置能够被配置的体积更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排线器上还设置有拨叉,且拨叉一端沿竖直方向铰接设置,另一端延伸至卷绕辊的上方;拨叉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杆部组成,两杆部之间的间隙形成供废边料通过的物料通道。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废边料卷绕回收的过程中,发现废边料容易打卷,导致废边料褶皱的被卷绕在一起,为此设置有拨叉,在两根杆部的作用下,使得废边料能够被整平的送入到卷绕辊上,非常实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牵引导向组件包括:
第一牵引导轮,水平设置于机架上;
第二牵引导轮,竖直设置于机架上,且第二牵引导轮位于第一牵引导轮的后侧;
第三牵引导轮,竖直设置于排线器上,且第三牵引导轮位于主导轮的前侧;
其中,第二牵引导轮与第三牵引导轮在同一水平高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废边料从分切机上引出后,为使得废边料能够顺利的导入到主导轮上,为此设置有第一牵引导轮、第二牵引导轮以及第三牵引导轮,其中,第一牵引导轮对废边料进行水平牵引,然后第二牵引导轮、第三牵引导轮再对废边料进行竖向牵引,最后又在主导轮的作用下,水平的将废边料牵引至拨叉上,最后进入到卷绕辊上,上述牵引导向组件不仅实现牵引导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废边料给拉平,以便于后续的拨叉对废边料进一步的整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牵引导向组件还包括张紧部,用于调节第一牵引导轮与第二牵引导轮之间的废边料的张紧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为能够使得废边料在卷绕时,其张紧度能够达到适中,以避免废边料被卷绕回收时过于松动,为此设置有张紧部,通过张紧部来进行调节废边料的张紧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张紧部包括:
摆杆,一端与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张紧导轮相连;
第一张紧导轮,水平设置于摆杆上;
第二张紧导轮,水平设置于机架上,且第二张紧导轮位于第一牵引导轮和第二牵引导轮之间;
以及气缸,沿竖直方向设置设置于机架上,气缸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与摆杆相连,用于驱动摆杆上下摆动;
其中,废边料的移动路径为第一牵引导轮、第一张紧导轮、第二张紧导轮、第二牵引导轮、第三牵引导轮以及主导轮。
在本技术方案中,废边料从分切机引出后,先通过第一牵引导轮,然后再进入到第一张紧导轮上,随后再进入到第二张紧导轮上,紧接着进入到第二牵引导轮、第三牵引导轮,最后再到主引导轮上,实现牵引工作,当废边料在卷绕过程中出现松动时,会使得第二张紧导轮、第三张紧导轮所受废边料的外力变小,此时,可驱动气缸,使其工作,当气缸上的活塞杆进行伸长或收缩时,摆杆会进行上下摆动,并带动第一张紧导轮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废边料张紧对的调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机架的底部四周还设置有滚轮。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机架的底部设置滚轮,以方便移动卷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基于现有的一些该类卷绕装置而言,增设有牵引导向组件,在牵引导向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废边料均匀的卷绕在纸筒上,进而使得纸筒能够卷绕更多的废边料,进而增加其利用率。
基于动力而言,卷绕辊的转动速度与主导向轮的往复运动速度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得废边料均匀的被卷绕在卷绕辊上的纸筒或塑料筒上,为此采用排线器来调节主导轮的移动速度,通过设置有排线器后,基于其工作原理,我们能够通过单个电机以及皮带传动的方式即可实现对卷绕辊以及主导向轮的速度的调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00、机架;110、底板;120、支撑侧板;200、卷绕组件;210、卷绕辊;220、光轴;230、排线器;240、主导轮;250、动力部;251、电机;252、电机带轮;253、光轴带轮;254、卷绕辊带轮;255、张紧轮;260、拨叉;261、杆部;300、牵引导向组件;310、第一牵引导轮;320、第二牵引导轮;330、第三牵引导轮;340、张紧部;341、摆杆;342、第一张紧导轮;343、第二张紧导轮;344、气缸;400、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包括:
机架100,机架100主要由底板110以及设置在底板110上的支撑侧板120组成;
卷绕组件200,设置于机架100上的支撑侧板120上,用于卷绕废边料;
以及牵引导向组件300,设置于卷绕组件200的前侧,用于将废边料牵引至卷绕组件200上。
在本技术方案中,基于现有的一些该类卷绕装置而言,增设有牵引导向组件300,在牵引导向组件300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废边料均匀的卷绕在纸筒上,进而使得纸筒能够卷绕更多的废边料,进而增加其利用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卷绕组件200包括:
卷绕辊21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架100的支撑侧板120上;
光轴2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机架100的支撑侧板120上,且其位于卷绕辊210的斜上方;
排线器230,设置于光轴220上;
主导轮240,水平设置于排线器230上,用于将废边料牵引至卷绕辊210上;
以及动力部250,用于驱动卷绕辊210、光轴220转动。
在本技术方案中,卷绕组件200在卷绕废边料前,需要将收卷废边料的纸筒或塑料筒套在卷绕辊210上,在卷绕辊210带动纸筒或者塑料筒转动时,废边料会被卷绕在纸筒或者塑料筒上,从而完成废边料回收的工作。
具体的,在动力部250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卷绕辊210以及光轴220转动,其中,在光轴220转动的时候,排线器230会根据其自身的轴承组的偏向角度,使其在光轴220上做往复运动,在排线器230往复运动的同时,会带动其上的主导轮240也进行往复移动,废边料则会在主导轮240的导向作用下,顺利的进入到后续的卷绕辊210上,此时转动的卷绕辊210会将废边料进行卷绕,从而实现自动收卷废边料的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动力部250包括:
电机251,设置于机架100的底板110上,其输出端设置有电机带轮252;
光轴带轮253,设置于光轴220的其中一端上;
卷绕辊带轮254,设置于卷绕辊210的其中一端上;
其中,电机带轮252与光轴带轮253、卷绕辊带轮254之间通过传动皮带(图中未视出)相连。
在本技术方案中,基于动力而言,卷绕辊210的转动速度与主导向轮的往复运动速度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得废边料均匀的被卷绕在卷绕辊210上的纸筒或塑料筒上,为此采用排线器230来调节主导轮240的移动速度,通过设置有排线器230后,基于其工作原理,我们能够通过单个电机251以及皮带传动的方式即可实现对卷绕辊210以及主导向轮的速度的调控。
具体的,在电机251的作用下,会带动电机带轮252转动,并在传动皮带的作用下,又会使得光轴带轮253以及卷绕辊带轮254也同步转动,为保障传动皮带的张紧效果,为此还设置有可调节的张紧轮255,虽然卷绕辊210以及光轴220的转动速度相同,但在排线器230的作用下,能够自动的来调控其往复移动的速度,进而使得主导轮240的移动能够被调控,该传动方法的实用性强,相比于其他结构而言,不仅有效的节省了传动的零部件,而且也从整体上使得整个卷绕装置能够被配置的体积更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线器230上还设置有拨叉260,且拨叉260一端沿竖直方向铰接设置,另一端延伸至卷绕辊210的上方;拨叉260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杆部261组成,两杆部261之间的间隙形成供废边料通过的物料通道。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废边料卷绕回收的过程中,发现废边料容易打卷,导致废边料褶皱的被卷绕在一起,为此设置有拨叉260,在两根杆部261的作用下,使得废边料能够被整平的送入到卷绕辊210上,非常实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牵引导向组件300包括:
第一牵引导轮310,水平设置于机架100的支撑侧板120上;
第二牵引导轮320,竖直设置于机架100的支撑侧板120上,且第二牵引导轮320位于第一牵引导轮310的后侧;
第三牵引导轮330,竖直设置于排线器230上,且第三牵引导轮330位于主导轮240的前侧;
其中,第二牵引导轮320与第三牵引导轮330在同一水平高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废边料从分切机上引出后,为使得废边料能够顺利的导入到主导轮240上,为此设置有第一牵引导轮310、第二牵引导轮320以及第三牵引导轮330,其中,第一牵引导轮310对废边料进行水平牵引,然后第二牵引导轮320、第三牵引导轮330再对废边料进行竖向牵引,最后又在主导轮240的作用下,水平的将废边料牵引至拨叉260上,最后进入到卷绕辊210上,上述牵引导向组件300不仅实现牵引导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废边料给拉平,以便于后续的拨叉260对废边料进一步的整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牵引导向组件300还包括张紧部340,用于调节第一牵引导轮310与第二牵引导轮320之间的废边料的张紧度。
在本技术方案中,为能够使得废边料在卷绕时,其张紧度能够达到适中,以避免废边料被卷绕回收时过于松动,为此设置有张紧部340,通过张紧部340来进行调节废边料的张紧度。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张紧部340包括:
摆杆341,一端与机架100的支撑侧板1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张紧导轮342相连;
第一张紧导轮342,水平设置于摆杆341上;
第二张紧导轮343,水平设置于机架100的支撑侧板120上,且第二张紧导轮343位于第一牵引导轮310和第二牵引导轮320之间;
以及气缸344,沿竖直方向设置设置于机架100的支撑侧板120上,气缸344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与摆杆341相连,用于驱动摆杆341上下摆动;
其中,废边料的移动路径为第一牵引导轮310、第一张紧导轮342、第二张紧导轮343、第二牵引导轮320、第三牵引导轮330以及主导轮240。
在本技术方案中,废边料从分切机引出后,先通过第一牵引导轮310,然后再进入到第一张紧导轮342上,随后再进入到第二张紧导轮343上,紧接着进入到第二牵引导轮320、第三牵引导轮330,最后再到主引导轮上,实现牵引工作,当废边料在卷绕过程中出现松动时,会使得第二张紧导轮343、第三张紧导轮所受废边料的外力变小,此时,可驱动气缸344,使其工作,当气缸344上的活塞杆进行伸长或收缩时,摆杆341会进行上下摆动,并带动第一张紧导轮342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废边料张紧对的调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00的底板110的底部四周还设置有滚轮400。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机架100的底部设置滚轮400,以方便移动卷绕装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100);
卷绕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用于卷绕废边料;
以及牵引导向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卷绕组件(200)的前侧,用于将废边料牵引至卷绕组件(200)上;
所述卷绕组件(200)包括:
卷绕辊(21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
光轴(220),沿水平方向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且其位于所述卷绕辊(210)的斜上方;
排线器(230),设置于所述光轴(220)上;
主导轮(240),水平设置于所述排线器(230)上,用于将废边料牵引至所述卷绕辊(210)上;
以及动力部(250),用于驱动所述卷绕辊(210)、光轴(220)转动;
所述牵引导向组件(300)包括:
第一牵引导轮(310),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
第二牵引导轮(320),竖直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且所述第二牵引导轮(320)位于所述第一牵引导轮(310)的后侧;
第三牵引导轮(330),竖直设置于所述排线器(230)上,且所述第三牵引导轮(330)位于所述主导轮(240)的前侧;
其中,所述第二牵引导轮(320)与所述第三牵引导轮(330)在同一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250)包括:
电机(251),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其输出端设置有电机带轮(252);
光轴带轮(253),设置于所述光轴(220)的其中一端上;
卷绕辊带轮(254),设置于所述卷绕辊(210)的其中一端上;
其中,所述电机带轮(252)与所述光轴带轮(253)、所述卷绕辊带轮(254)之间通过传动皮带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器(230)上还设置有拨叉(260),且所述拨叉(260)一端沿竖直方向铰接设置,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卷绕辊(210)的上方;所述拨叉(260)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杆部(261)组成,两杆部(261)之间的间隙形成供废边料通过的物料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导向组件(300)还包括张紧部(340),用于调节第一牵引导轮(310)与第二牵引导轮(320)之间的废边料的张紧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部(340)包括:
摆杆(341),一端与所述机架(10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张紧导轮(342)相连;
第一张紧导轮(342),水平设置于所述摆杆(341)上;
第二张紧导轮(343),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且所述第二张紧导轮(343)位于所述第一牵引导轮(310)和第二牵引导轮(320)之间;
以及气缸(344),沿竖直方向设置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气缸(344)的活塞杆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摆杆(341)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摆杆(341)上下摆动;
其中,废边料的移动路径为第一牵引导轮(310)、第一张紧导轮(342)、第二张紧导轮(343)、第二牵引导轮(320)、第三牵引导轮(330)以及主导轮(2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的底部四周还设置有滚轮(400)。
CN202221436064.2U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Active CN218909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6064.2U CN218909377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6064.2U CN218909377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09377U true CN21890937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2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6064.2U Active CN218909377U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09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10062B (zh) 用于圆形针织机的张紧装置
CN205087635U (zh) 一种面料裁切装置
CN103182791A (zh) 冠带条供料架及其供料方法
CN214934940U (zh) 一种可调节张力的绕线机绕线结构
CN208716582U (zh) 一种草坪丝卷绕装置
CN218909377U (zh) 一种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
CN209940167U (zh) 一种恒张力无捻展纤收绕装置
CN207890744U (zh) 新型螺旋卷绕机
CN217417615U (zh) 一种基于全自动废边卷绕装置的牵引导向组件
CN210528101U (zh) 一种自动剑麻剪毛绕纱机
CN209796971U (zh) 一种纺织纱布生产用回收装置
CN112878019A (zh) 一种纺织厂用面料切割装置
CN219157139U (zh) 一种玻纤管编织机构
CN215207540U (zh) 一种无纺布袋收卷调节结构
CN210257448U (zh) 自动调节放卷装置
CN213976375U (zh) 高速卧式中心卷取分切机
CN214934551U (zh) 一种铜带纵向卷绕机
CN216548892U (zh) 一种布料分切机
CN219194025U (zh) 一种色丝收卷缠绕装置
CN216940991U (zh) 一种用于包装印刷生产的边料回收装置
CN221051212U (zh) 一种锦纶丝缠绕器
CN208617011U (zh) 一种防擦伤的坯布打卷机
CN115434050B (zh) 一种再生包覆纱加工用裁切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601774U (zh) 一种涤纶面料裁剪装置
CN111455650B (zh) 一种布料绳状起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