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8387U -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8387U
CN218898387U CN202222812421.7U CN202222812421U CN218898387U CN 218898387 U CN218898387 U CN 218898387U CN 202222812421 U CN202222812421 U CN 202222812421U CN 218898387 U CN218898387 U CN 2188983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aerosol
charging terminal
generating devic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124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永杰
郑维
谢峥俊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124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83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83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8387U/zh
Priority to JP2023116053A priority patent/JP2024062931A/ja
Priority to KR1020230107730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57983A/ko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9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atteries thereof
    • A24F40/95Arrangement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atteries thereof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c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3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充电端子具有导电平面,所述导电平面上间隔设置有导电区及绝缘区;其中,所述导电区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绝缘区的有效面积。本申请通过导电平面与充电座相连,导电区的有效面积大于绝缘区的有效面积,使得导电区与充电座上电触点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降低充电时的接触故障,并且提高充电端子与充电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采用加热不燃烧的方式来释放化合物的活性物质以供用户吸食,因此,需要对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充电,使电能转化为热能。
然而,目前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接触故障,导致充电效果不佳或者充电失败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充电时容易发生接触故障而导致充电效果不佳或者充电失败的问题,提供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具有一导电平面,所述导电平面上间隔设置有导电区及绝缘区;
其中,所述导电区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绝缘区的有效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区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所述绝缘区包括间隔设置于相邻所述导电部之间的绝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电部均被构造为封闭环状,所述绝缘部被构造为与所述导电部同心设置的封闭环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电部在径向上的宽度大于与之相邻的所述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导电部和与之相邻的所述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比值范围为1:1-1:0.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区包括间隔且交替排布于所述导电平面上的正极导电部与负极导电部,所述绝缘部设于相邻的所述正极导电部与所述负极导电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还具有背向所述导电平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凸设有第一电触点及第二电触点;
其中,所述第一电触点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触点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触点包括沿所述充电端子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子触点,和/或所述第二电触点包括沿所述充电端子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子触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区还包括信号导电部,所述信号导电部和与之相邻的所述负极导电部之间通过所述绝缘部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端子还具有背向所述导电平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凸设有第三电触点,所述第三电触点与所述信号导电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主体;及
如上所述的充电端子,设于所述主体上;
其中,所述导电平面形成于所述充电端子背离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导电区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各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主体电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包括:
充电座;及
如上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其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分离地设置所述充电座上并通过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充电座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呈棱柱状,所述充电座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腔,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与所述容纳腔仿形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配合的第二磁吸件,以将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磁吸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周向环绕设于所述容纳腔底壁,用于沿周向将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上述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通过充电端子的导电平面与充电座相连,导电平面的导电区的有效面积大于绝缘区的有效面积,使得导电区与充电座上电触点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降低充电时的接触故障,并且提高充电端子与充电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端子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端子的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局部爆炸图;
图8为图6所示的气溶胶生成系统的整体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0、气溶胶生成系统;100、气溶胶生成装置;101、第一磁吸件;200、充电座;201、容纳腔;202、第二磁吸件;203、限位件;10、充电端子;20、主体;11、导电平面;12、导电区;13、绝缘区;14、连接面;15、第一电触点;16、第二电触点;17、第三电触点;121、正极导电部;122、负极导电部;123、信号导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端子10,充电端子10具有一导电平面11,导电平面11上间隔设置有导电区12及绝缘区13。其中,导电区12的有效面积大于绝缘区13的有效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充电端子10是指,装配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的,用于与充电座电连接以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充电过程的部件。有效面积是指,导电区12上能够与充电座实现电连接的面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电接合,充电座及充电端子10上的电触点分别被配置为相互匹配的凸起与凹槽结构。当需要充电时,使凸起插接于凹槽结构中,从而实现充电座与充电端子10之间的配合连接。
然而,上述结构中,采用凹凸定位的方式实现充电座与充电端子10之间的配合连接,对于产品使用时的取放定位精度要求较高,影响产品使用的体验感,破坏产品的美观性和一体性。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充电端子10具有导电平面11,在导电平面11上间隔设置导电区12及绝缘区13。充电时,导电平面11与充电座接触,其中的导电区12与充电座上的电触点电连接,以实现充电。由于导电平面11上的导电区12与绝缘区13的高度保持一致,当导电平面11抵接于充电座上的电触点时,两者之间无需对位。由此,不仅降低了充电时的取放定位精度,提升体验感,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整体性。
此外,由于导电区12及绝缘区13均设置于导电平面11上,充电时充电端子10与充电座之间为平面接触或者点面接触,无凹凸定位结构。因此,将导电区12的有效面积设置为大于绝缘区13的有效面积,能够使得充电时导电区12与充电座上电触点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导电区12与充电座上的电触点之间的连接更加顺利,降低充电接触故障。
通过上述结构,一方面,取消充电端子10与充电座之间的凹凸定位结构,通过充电端子10的导电平面11与充电座接触,对充电端子10取放时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能够提升使用时的体验感。另一方面,由于导电区12的有效面积大于绝缘区13的有效面积,能够确保在导电平面11与充电座顺利接触的基础上,扩大导电区12与充电座上电触点的接触面积,降低充电接触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区12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绝缘区13包括间隔设置于相邻导电部之间的绝缘部。其中,导电部是导电区12中具体与充电座上的电触点进行电连接的部位,绝缘部设置于相邻导电部之间,从而能够对相邻导电部起到绝缘作用,避免发生短路。
请参看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导电部被构造为封闭环状,绝缘部被构造为与导电部同心设置的封闭环状。
具体地,导电部与绝缘部沿充电端子10的径向由中心向四周依次交替排布,当充电端子10与充电座连接时,使充电座上的电触点位于呈封闭环状的各导电部内。由此,当充电端子10与充电座接触时,充电端子10可以沿自身周向转动,且不影响各导电部与充电座上电触点之间的电连接,提高充电端子10与充电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各导电部也可以被构造为其他形状,例如,将各导电部构造为相互间隔的块状区域,即各导电部之间互不连续。此时,每相邻两个导电部之间的区域被构造为绝缘部。各导电部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当然,绝缘部的形状将随着各导电部形状的改变而改变,以实现每相邻两个导电部之间的绝缘,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导电部在径向上的宽度W1大于与之相邻的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W2。即每一个呈封闭环状的导电部的宽度均大于与之相邻的呈封闭环状的绝缘部的宽度。由此,可以增加各导电部与充电座之间电连接位置的接触面积,降低充电接触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导电部和与之相邻的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比值范围为1:1-1:0.3。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导电部和与之相邻的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比值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若比值过大,则说明绝缘部宽度太小,可能会影响绝缘效果,容易发生短路等故障。若比值过小,则说明导电部的宽度较小,则不利于扩大导电部与充电座电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
基于此,将每一导电部和与之相邻的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比值范围设置为1:1-1:0.3,在确保绝缘效果的基础上,扩大导电部与充电座电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充电接触故障。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可以将每一个导电部在径向上的宽度设置为1mm,并将每一个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设置为0.65mm。由此,可以确保绝缘效果,并且扩大导电部与充电座电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充电接触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区12包括间隔且交替排布于导电平面11上的正极导电部121与负极导电部122,绝缘部设于相邻的正极导电部121与负极导电部122之间。
为了实现充电端子10与充电座之间的顺利导电,在导电平面11上分别设置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分别与正极和负极连接。此外,在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之间设置绝缘部,确保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的独立导电,避免发生短路。
具体地,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均可被构造为封闭环状,并且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在径向上的宽度均大于与之相邻的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从而能够提高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与充电座的电触点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充电接触故障。
请参看图4及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端子10还具有背向导电平面11的连接面14,连接面14上凸设有第一电触点15及第二电触点16。其中,第一电触点15与正极导电部121电连接,第二电触点16与负极导电部122电连接。
具体地,第一电触点15及第二电触点16能够作为连接点位,分别实现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正极导电部121及负极导电部122形成完整的导通电路。
当充电端子10装配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时,第一电触点15可以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的主板连接,以使正极导电部121与主板之间实现导通。同样地,第二电触点16可以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的主板连接,以使负极导电部122与主板之间实现导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触点15包括沿充电端子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子触点,和/或第二电触点16包括沿充电端子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子触点。
当正极导电部121通过第一子触点实现电路导通时,第一子触点的数量将影响导通电路中电流通过的横截面大小。即第一子触点的数量越多,则导通电路中电流可通过的横截面越大。由此,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实现快速充电。
同样地,当负极导电部122通过第二子触点实现电路导通时,第二子触点的数量将影响导通电路中电流通过的横截面大小。即第二子触点的数量越多,则导通电路中电流可通过的横截面越大。由此,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实现快速充电。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子触点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子触点沿充电端子10的径向呈对称设置。将第二子触点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子触点沿充电端子10的径向呈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结构,第一子触点与第二子触点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并且能够提高电流通过的横截面,提高充电效率,实现快速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区12中还包括信号导电部123,信号导电部123和与之相邻的负极导电部122之间通过绝缘部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当充电端子10装配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时,除了正负极导通之外,还需要实现信号通讯,例如在充电过程中,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指示灯的点亮及闪烁等功能。
因此,在导电平面11上设置信号导电部123,信号导电部123可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的主板连接,以实现信号通讯。
具体地,可将信号导电部123设置于导电平面11的中心位置,并将负极导电部122及正极导电部121分别沿充电端子10的径向由中心向四周间隔设置。将绝缘部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绝缘部设置于信号导电部123与负极导电部122之间,另一个绝缘部设置于负极导电部122与正极导电部1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导电部123、正极导电部121以及负极导电部122与绝缘部之间的结合方式可以但不限于采用一体成型、模内注塑或者铆压等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面14上凸设有第三电触点17,第三电触点17与信号导电部123电连接。
具体地,第三电触点17能够作为连接点位,实现信号导电部123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电连接,以使信号导电部123形成完整的导通电路。
当充电端子10装配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时,第三电触点17可以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的主板连接,以使信号导电部123与主板之间实现导通,实现信号通讯。
请再次参看图1,基于与上述充电端子1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主体20及如上所述的充电端子10。其中,充电端子10设于主体20上,导电平面11形成于充电端子10背离主体20的表面,导电区12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各导电部与主体20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20包括电芯、主板以及其他功能性部件,其中,各导电部与主板电连接。具体地,充电端子10设置于主体20上,并且导电平面11背离主体20设置,连接面14朝向主体20设置,并且连接面14上的第一电触点15、第二电触点16以及第三电触点17分别与主板连接导通。
进一步地,第一电触点15、第二电触点16以及第三电触点17可以但不限于采用FPC、金属支架以及线材等方式实现与主板的连接导通。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触点15、第二电触点16以及第三电触点17采用PFC的方式与主板连接导通。
基于与上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相同的构思,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1000,包括充电座200及如上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其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分离地设置充电座200上并通过充电端子10与充电座200电连接。
在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抽吸后,可以放回充电座200上实现收纳及充电,确保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呈棱柱状,充电座200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容纳腔201,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容纳腔201仿形贴合。
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放置于容纳腔201内,从而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充电座200上的定位,实现充电。
具体地,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容纳于容纳腔201中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充电端子10上的导电平面11与充电座200电连接。此时,容纳腔201能够实现对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径向上的限位。而即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容纳腔201中沿自身周向发生转动,也不会影响导电平面11上的导电部与充电座200上的电触点之间的电连接,从而能够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充电座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设置为棱柱状,能够有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容纳腔201内的定位。仿形贴合是指,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外形呈棱柱状或其他具有棱边或棱角的非对称形状时,容纳腔201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呈相同的形状以使二者适配。通过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容纳腔201进行仿形贴合设置,能够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容纳腔201内转动或松动,从而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充电座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充电座200之间的电触点接触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具体地实施例,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设置为三棱柱状,相对应地,容纳腔201设置为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匹配的三棱柱状,以约束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转动或松动。
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为四棱柱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或其他形状,容纳腔201设置为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相匹配的相同形状,从而更好地约束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转动或松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设有第一磁吸件101,容纳腔201内设有与第一磁吸件101配合的第二磁吸件202,以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磁吸固定于容纳腔201内。
通过第一磁吸件101与第二磁吸件202的相互磁吸配合,能够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更稳定地设置于容纳腔201内,进一步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容纳腔201内转动或松动,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充电座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充电座200之间的电触点接触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系统1000还包括设于容纳腔201内的限位件203,限位件203沿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周向环绕设于容纳腔201底壁,用于沿周向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限位于容纳腔201内。
具体地,当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容置于容纳腔201内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充电端子10的导电部与充电座200上的电触点电连接。此时,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充电端子10一端能够沿周向抵接于限位件203上,避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充电过程中与充电座200产生相对移动,使两者接触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上充电端子10一端呈弧形,限位件203具有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向匹配的弧面,由此,能够使限位件203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之间更好地贴合,进一步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在容纳腔201内转动或松动,提高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充电座2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与充电座200之间的电触点接触更加稳定。
本申请具体使用时,首先将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容纳于容纳腔201中,并使充电端子10朝向充电座200设置。充电端子10上的正极导电部121与充电座200上的正极电触点连接,负极导电部122与充电座200上的负极电触点连接,信号导电部123与充电座200上的信号电触点连接。
与此同时,正极导电部121、负极导电部122以及信号导电部123分别通过第一电触点15、第二电触点16以及第三电触点17与主板连接,实现导通。由此,可顺利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充电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具有一导电平面,所述导电平面上间隔设置有导电区及绝缘区;
其中,所述导电区的有效面积大于所述绝缘区的有效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区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所述绝缘区包括间隔设置于相邻所述导电部之间的绝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部均被构造为封闭环状,所述绝缘部被构造为与所述导电部同心设置的封闭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部在径向上的宽度大于与之相邻的所述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部和与之相邻的所述绝缘部在径向上的宽度比值范围为1:1-1:0.3。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区包括间隔且交替排布于所述导电平面上的正极导电部与负极导电部,所述绝缘部设于相邻的所述正极导电部与所述负极导电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还具有背向所述导电平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凸设有第一电触点及第二电触点;
其中,所述第一电触点与所述正极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触点与所述负极导电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触点包括沿所述充电端子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子触点,和/或所述第二电触点包括沿所述充电端子的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子触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区还包括信号导电部,所述信号导电部和与之相邻的所述负极导电部之间通过所述绝缘部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端子还具有背向所述导电平面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凸设有第三电触点,所述第三电触点与所述信号导电部电连接。
1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及
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端子,设于所述主体上;
其中,所述导电平面形成于所述充电端子背离所述主体的表面,所述导电区包括至少两个导电部,各所述导电部与所述主体电连接。
12.一种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座;及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其中,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可分离地设置所述充电座上并通过所述充电端子与所述充电座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呈棱柱状,所述充电座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容纳腔,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与所述容纳腔仿形贴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配合的第二磁吸件,以将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磁吸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气溶胶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内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周向环绕设于所述容纳腔底壁,用于沿周向将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CN202222812421.7U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Active CN2188983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2421.7U CN218898387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JP2023116053A JP2024062931A (ja) 2022-10-25 2023-07-14 充電端子、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及び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
KR1020230107730A KR20240057983A (ko) 2022-10-25 2023-08-17 충전 단자,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및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12421.7U CN218898387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8387U true CN21889838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44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12421.7U Active CN218898387U (zh) 2022-10-25 2022-10-25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62931A (zh)
KR (1) KR20240057983A (zh)
CN (1) CN21889838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40057983A (ko) 2024-05-03
JP2024062931A (ja) 202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80621U (ja) 切換可能型電池充電器
CA3124225A1 (en) Wireless hair dryer system and rechargeable socket thereof
KR101031162B1 (ko) 배터리 충전기
CN218898387U (zh) 一种充电端子、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110829128A (zh) 一种轨道插座及轨道插座配电系统
US20050048847A1 (en) Electrical power jack
WO2008071080A1 (en) A switching power with an interchangeable plug
CN214044079U (zh) 一种电连接组件及充电器
US6969269B2 (en) Battery charger
CN216531949U (zh) 移动储能电源及其电路板组件
CN215955430U (zh) 一种电池
CN209169550U (zh) 电源插座和电子装置
CN201594609U (zh) 电池连接器
CN212257781U (zh) 电连接用的三通接头
CN215119285U (zh) 一种叠装式导电连接装置
CN215580464U (zh) 一种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快速充电器
CN219937103U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21327979U (zh) 电池模组、雾化设备及电子设备
CN218921721U (zh) 充电模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119309U (zh) 一种便捷插拔式供电装置
CN219760715U (zh) 一种折叠式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CN219046345U (zh) 一种带充电电源的插座
CN211655122U (zh) 一种多触点的充电器插脚
CN210327086U (zh) 一种基于双面接触ac弹片的充电器
CN218731944U (zh) 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