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7050U - 接线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线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7050U
CN218897050U CN202223058925.0U CN202223058925U CN218897050U CN 218897050 U CN218897050 U CN 218897050U CN 202223058925 U CN202223058925 U CN 202223058925U CN 218897050 U CN218897050 U CN 218897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heat dissipation
box
junction box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89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彦州
陈博帆
潘可达
孙萌
肖耀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General Aviation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General Avi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General Aviation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General Aviation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89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7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7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7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盒装置,所述接线盒装置包括:盒本体,挡板及盒盖,所述盒本体设有容纳腔、开口及散热孔,所述开口及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散热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盒本体的高度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散热孔的轴线方向与相对所述盒本体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盒本体的底部倾斜;所述挡板与所述盒本体连接。上述接线盒装置,由于散热孔与盒本体的侧壁呈夹角设置并且向下倾斜,并且挡板上设有穿孔,挡板能够阻挡部分水滴和灰尘,容纳腔内部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挡板上的穿孔排出安装腔外,保证散热效果,从而有效保护接线盒装置内电路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保护性。

Description

接线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施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线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化及科技化的普及,在室外电力施工过程中,为使各处均能利用各式的线材提供电力或不同的电信信号,需要在适当处设置接线盒来将线材端头收纳于接线盒装置内,同时为了防护用以线路稳定的稳压器等电器元件,通常也需要将一些电器元件内置于接线盒装置内。此外,接线盒还常用于家居装修中作为电工辅料,室内装修时电线穿过电线管,而在电线的接头部位采用接线盒做为过渡,电线管与接线盒连接,线管里面的电线在接线盒中连通,接线盒起到保护电线和连接电线的作用。
目前的接线盒在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内置电器元件的散热通畅及时,通常需要在盒体外侧开设散热通道,但是由于散热通道的开设,外界的水气也容易进入到接线盒内,对盒内的电气元件造成短路和漏电等事故,保护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线盒装置,能够有效保护盒内电路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保护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接线盒装置,所述接线盒装置包括:盒本体,所述盒本体设有容纳腔、开口及散热孔,所述开口及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散热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盒本体的高度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散热孔的轴线方向与相对所述盒本体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盒本体的底部倾斜;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盒本体连接,且所述挡板覆盖于所述散热孔上,所述挡板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散热孔连通;盒盖,所述盒盖可开闭式设置于所述盒本体上,所述盒盖关闭时覆盖所述开口。
上述接线盒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盒盖从盒本体上打开,将线缆和电器元件安装于容纳腔内,接线完成后将盒盖关闭,使得盒盖覆盖开口。由于散热孔与盒本体的侧壁呈夹角设置并且向下倾斜,因此能够避免盒本体外部的水滴、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容纳腔中,并且挡板上设有穿孔,挡板能够阻挡部分水滴和灰尘,进而能够保证接线盒装置的容纳腔内电器元件散热的同时,还避免容纳腔内电器元件的损坏,容纳腔内部电器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挡板上的穿孔排出安装腔外,保证散热效果,从而有效保护接线盒装置内电路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保护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盒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盒本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孔,至少两个所述散热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挡板为至少两个,每一所述挡板至少覆盖一个所述散热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为多个,所述盒本体的每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散热孔,每一侧壁上的所述挡板覆盖每一侧壁上的所有所述散热孔,所述穿孔为多个,每一侧壁上的每一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穿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散热孔交叉设置,所述挡板通过所述安装槽固定于所述盒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开口的长度,所述盒盖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滑动配合,所述盒盖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盒本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盖的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滑槽的槽口外壁限位配合,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盒盖朝向远离所述滑槽的槽口的方向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多个连接部位,每一所述连接部位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安装电器元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接线盒装置还包括束线筒与夹持组件,所述束线筒与所述过线孔对应设置,所述束线筒中开设有与所述过线孔连通的束线通道,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束线通道的内壁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线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板及复位件,所述夹板通过所述复位件与所述束线通道的内壁连接,所述复位件用于给所述夹板提供复位力,所述夹板用于与线缆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束线通道的周向侧壁间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线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与电器元件定位配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盒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盒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盒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圈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接线盒装置;110、盒本体;111、容纳腔;112、散热孔;113、开口;114、滑槽;115、过线孔;116、安装槽;120、挡板;121、穿孔;130、盒盖;131、限位板;140、第一固定件;141、第二固定件;142、连接部位;143、固定槽;150、束线筒;160、夹持组件;161、夹板;162、复位件;200、电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盒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盒装置100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接线盒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一种接线盒装置100,包括:盒本体110,挡板120及盒盖130。盒本体110设有容纳腔111、开口113及散热孔112,开口113及散热孔112与容纳腔111连通。散热孔112的轴线方向与盒本体110的高度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散热孔112的轴线方向与相对盒本体110的宽度方向朝向盒本体110的底部倾斜。挡板120与盒本体110连接,且挡板120覆盖于散热孔112上,挡板120上设有穿孔121,穿孔121与散热孔112连通。盒盖130可开闭式设置于盒本体110上,盒盖130关闭时覆盖开口113。
上述接线盒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将盒盖130从盒本体110上打开,将线缆和电器元件200安装于容纳腔111内,接线完成后将盒盖130关闭,使得盒盖130覆盖开口113。由于散热孔112与盒本体110的侧壁呈夹角设置并且向下倾斜,因此能够避免盒本体110外部的水滴、灰尘等杂质进入到容纳腔111中,并且挡板120上设有穿孔121,挡板120能够阻挡部分水滴和灰尘,进而能够保证接线盒装置100的容纳腔111内电器元件200散热的同时,还避免容纳腔111内电器元件200的损坏,容纳腔111内部电器元件200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挡板120上的穿孔121排出安装腔外,保证散热效果,从而有效保护接线盒装置110内电路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保护性。
其中,为了进一步理解与说明盒本体110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请参阅图2,盒本体110的高度方向为图2中直线S1上任意一箭头所指的方向,盒本体110的宽度方向为图2中直线S2上任意一箭头所指方向。
可选地,散热孔112的轴线方向与盒本体110的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为20°~7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散热孔112的轴线向与盒本体110的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如此,能够使得挡板120在保证接线盒装置100散热性能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容盒本体110外部的水汽进入到容纳腔111的内部,导致容纳腔111内部元件的损坏。本实施例仅提供一种散热孔112的角度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2,沿盒本体110的宽度方向,盒本体110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112,至少两个散热孔112均与容纳腔111连通,挡板120为至少两个,每一挡板120至少覆盖一个散热孔112。如此,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避免安装腔内温度过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2,散热孔112为多个,盒本体110的每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散热孔112,每一侧壁上的挡板120覆盖每一侧壁上的所有散热孔112,穿孔121为多个,每一侧壁上的每一散热孔112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穿孔121。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挡板120与盒本体110的连接方式可为插接、粘接、磁吸连接、卡扣连接、焊接、榫卯连接或其它连接方式。
具体地,请参阅2,盒本体110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116,安装槽116与散热孔112交叉设置,挡板120通过安装槽116固定于盒本体110上。可选地,安装槽116可为盒本体110外侧,也可为容纳腔111的腔壁上,还可以为盒本体110的侧壁中间。具体地,安装槽116开设于盒本体110的侧壁之间。如此,有利于提高挡板120的安装稳定性,避免挡板120的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与图3,盒本体110的侧壁上设有滑槽114。滑槽114的深度大于开口113的长度,盒盖130与滑槽114的槽壁滑动配合,盒盖130通过滑槽114滑动连接于盒本体110。如此,盒盖130通过抽拉滑动的方式盖设于开口113上,操作简单便利,有利于提高接线盒装置100的使用便利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3,盒盖130的一端设有限位板131,限位板131与滑槽114的槽口外壁限位配合,限位板131用于限制盒盖130朝向远离滑槽114的槽口的方向运动。如此,一方面限位板131能够对盒盖130进行限位,避免盒盖130整体滑入滑槽114内,另一方面,限位板131能够提供手抓部位,方便盒盖130的打开与关闭操作,提高盒盖130的操作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2,接线盒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40与第二固定件141。第一固定件14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容纳腔111的相对两侧壁上,第一固定件140上设有多个连接部位142,每一连接部位142分别用于与第二固定件141连接,第二固定件141通过连接部位142与第一固定件140活动连接,第二固定件141用于安装电器元件200。例如,第一固定件140为固定杆,第二固定件141为固定板,连接部位142为螺栓孔、卡接孔、插接孔或其它结构,因此,第二固定件141能够在安装腔内进行位置调节,第二固定件141能够从第一固定件140的上方拆卸下来,方便使用者调节第二固定件141在第一固定件140上方的位置,从而能够根据电器元件200的尺寸和安装位置的不同,调节第二固定件141在容纳腔111内部的安装位置,提高接线盒装置100的安装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第二固定件141上设有固定槽143,固定槽143用于与电器元件200定位配合。如此,通过固定槽143的方式对电器元件200进行定位固定,有利于避免电器元件200的松动,提高第二固定件141对电器元件200的固定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2,盒本体110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孔115。过线孔115与容纳腔111连通,接线盒装置100还包括束线筒150与夹持组件160,束线筒150与过线孔115对应设置。束线筒150中开设有与过线孔115连通的束线通道,夹持组件160设置于束线通道的内壁上,夹持组件160用于夹紧线缆。如此,线缆在容纳腔111内安装好之后从过线孔115引出盒本体110外,束线筒150能够将安装腔内部的导线进行集结,避免安装腔内部的导线导出盒本体110时过于杂乱,然后束线筒150的内部安装有导线之后,夹持组件160能够对导线进行夹紧,提高接线盒装置100安装使用时的整洁性。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图3中圈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60包括夹板161及复位件162。夹板161通过复位件162与束线通道的内壁连接,复位件162用于给夹板161提供复位力,夹板161用于与线缆抵触配合。如此,通过复位件162的复位力能够使得夹板161持续对线缆夹持,有利于提高夹持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选地,复位件162可为弹簧、弹性橡胶、气囊、弹性发泡材料或其它复位材料或结构。
具体地,复位件162为弹簧。夹板161的外轮廓为弧形。如此,弹簧的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有利于保证夹持组件160的使用品质。弧形的夹板161能够贴合线缆轮廓,从而提高夹持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夹持组件16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夹持组件160沿束线通道的周向侧壁间隔设置,两个以上夹持组件160均用于夹持线缆。如此,两以上夹持组件160分别对不同的线束进行夹持整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线缆的整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装置包括:
盒本体,所述盒本体设有容纳腔、开口及散热孔,所述开口及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散热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盒本体的高度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散热孔的轴线方向与相对所述盒本体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盒本体的底部倾斜;
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盒本体连接,且所述挡板覆盖于所述散热孔上,所述挡板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散热孔连通;
盒盖,所述盒盖可开闭式设置于所述盒本体上,所述盒盖关闭时覆盖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盒本体的宽度方向,所述盒本体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孔,至少两个所述散热孔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挡板为至少两个,每一所述挡板至少覆盖一个所述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为多个,所述盒本体的每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散热孔,每一侧壁上的所述挡板覆盖每一侧壁上的所有所述散热孔,所述穿孔为多个,每一侧壁上的每一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散热孔交叉设置,所述挡板通过所述安装槽固定于所述盒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开口的长度,所述盒盖与所述滑槽的槽壁滑动配合,所述盒盖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盒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的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滑槽的槽口外壁限位配合,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盒盖朝向远离所述滑槽的槽口的方向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相对两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多个连接部位,每一所述连接部位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一固定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安装电器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接线盒装置还包括束线筒与夹持组件,所述束线筒与所述过线孔对应设置,所述束线筒中开设有与所述过线孔连通的束线通道,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束线通道的内壁上,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紧线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板及复位件,所述夹板通过所述复位件与所述束线通道的内壁连接,所述复位件用于给所述夹板提供复位力,所述夹板用于与线缆抵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夹持组件沿所述束线通道的周向侧壁间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夹持组件均用于夹持线缆;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与电器元件定位配合。
CN202223058925.0U 2022-11-16 2022-11-16 接线盒装置 Active CN218897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925.0U CN218897050U (zh) 2022-11-16 2022-11-16 接线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8925.0U CN218897050U (zh) 2022-11-16 2022-11-16 接线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7050U true CN218897050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1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8925.0U Active CN218897050U (zh) 2022-11-16 2022-11-16 接线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7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64519B2 (en) Battery charge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protection
JP6961454B2 (ja) 電池パック
US20130189549A1 (en) Electric storage apparatus
JP2001143768A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07403971B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系统高压电器盒
CN218897050U (zh) 接线盒装置
CN220324927U (zh) 一种具有进出线结构的配电箱
JP2019176599A (ja) プロテクタ、接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接続モジュールの端部連結部材
CN211265583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113428092B (zh) 一种电动车电子线束归拢及电池散热的储备结构
CN213151114U (zh) 电池连接线
CN109699157B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11655232U (zh) 一种车载冰箱的内置保险丝的直流插座
CN209419072U (zh) 一种电气设备机箱及变频器
CN211203784U (zh) 智能控制系统
CN218897049U (zh) 接线盒装置
CN115361838A (zh) 充电排插及排插散热结构
CN219610813U (zh) 壳体结构、充电装置及充电桩
CN219534769U (zh) 动力电池包内部集成高压连接器的控制盒
CN217507513U (zh) 一种储能电池箱体
CN211575421U (zh) 一种电气箱体模块安装结构及空调
CN217563245U (zh) 一种汽车线束接头防护加固装置
CN221101901U (zh) 一种易拆卸漏电保护器接线装置
CN210350719U (zh) 一种电气线路管理盒
CN212115023U (zh) 一种阀门电机的接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