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6836U -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6836U
CN218896836U CN202223425440.0U CN202223425440U CN218896836U CN 218896836 U CN218896836 U CN 218896836U CN 202223425440 U CN202223425440 U CN 202223425440U CN 218896836 U CN218896836 U CN 218896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circuit board
mounting
connecting piece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54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桂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54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6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6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6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器件的技术领域,该插座保护结构包括安装件,安装件的一侧限定出安装部,以及,还包括第一电路板与第一插座,第一电路板布设有数据处理电路,第一插座用于提供与第一插座匹配的外部第一插头插入,第一插座与第一电路板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安装部,第一插头与第一电路板之间连接有柔性连接件,数据处理电路与第一插座通过柔性连接件电性连接。这样,柔性连接件能够对第一插座所传递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外部作用力不会直接传递到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电路板不会受到外部作用力的直接影响,第一电路板不会发生弹性形变,内部数据处理电路损坏率较低,实现对其有效地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插座,又称电源插座、开关插座等。其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体,外部设备可通过接线插头插入对应的插座当中,以使电源可为设备供电,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
以电子设备中的插座为例,电子设备中一般设置有PCB板(Printed 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且PCB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或数据处理单元,插座安装固定于PCB板上,并实现与PCB板的电性连接。但是,现有的插座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插座直接固定在PCB板上,当外部设备通过插头插入插座时,外部设备所受到的作用力会通过插头直接传递到插座上,插座与PCB板之间相互作用力,会导致插座与PCB板之间的焊点开裂,接触不良等问题,甚至会使得插座或PCB板损坏,插座与PCB板的连接可靠性较低,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保护结构,解决插座与PCB板的连接可靠性低导致两者之间容易断连、损坏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包括:
安装件,其一侧限定出安装部;
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布设有数据处理电路;
第一插座,其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插座匹配的外部第一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座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柔性连接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以及所述第一插座,所述数据处理电路与所述第一插座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布设有连接电路,所述第二电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柔性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
所述第一插座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通过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柔性连接件电性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插孔,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一侧面,所述柔性连接件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插孔位置的避位孔;
所述连接端子穿过所述避位孔以及所述插孔并穿出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侧面,所述连接端子及所述柔性连接件分别焊固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相对两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抵压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抵压件内限定出容置空间,且所述抵压件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安装口,所述抵压件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口相对设置的抵止部;
所述第一插座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所述第一插座的一侧抵于所述抵止部,所述安装口用于提供外部第一插头插入所述第一插座的空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抵压件位于所述抵止部的周侧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与所述抵压件呈角度设置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
当所述第一插座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时,所述护板绕设在所述第一插座的外周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部上凸设有安装槽,所述护板与所述安装槽的槽沿连接,以使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
所述安装件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及所述容置空间的插装口,所述插装口用于提供外部第一插头插入所述安装槽,所述插装口正对所述抵止部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抵止部与所述第一插座之间设置有绝缘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柔性连接件为柔性电路板或柔性排线;
所述柔性连接件焊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第二插座,其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二插座匹配的外部第二插头插入,所述第二插座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所述柔性连接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柔性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插座以及所述第二插座,所述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插座,以及所述第二插座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插座保护结构中,将第一电路板与第一插座间隔设置在安装件上,使第一插座与第一电路板之间不存在硬连接关系,并且,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柔性连接件与第一插座电性连接,两者之间设置柔性连接件,使得第一插座在外力作用下,柔性连接件能够对第一插座所传递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外部作用力不会直接传递到第一电路板上,第一电路板不会受到外部作用力的直接影响,第一电路板不会发生弹性形变,内部数据处理电路损坏率较低,实现对其有效地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柔性连接件能够随第一插座及第一电路板在一定的活动区间内活动,这样,在第一插座受外力作用而相对于第一电路板轻微活动时,柔性连接件一端则能够很好地随第一插座活动而活动,保持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及第一电路板的稳定连接,确保第一插座与第一电路板之间可靠连接,避免第一插座与第一电路板脱焊、接触不良等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插座保护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插座保护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插座保护结构爆炸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插座保护结构爆炸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插座保护结构装配图(省略抵压件)。
图中:10、安装件;11、安装部;12、安装槽;13、插装口;14、卡装槽;20、第一电路板;30、第一插座;31、连接端子;40、柔性连接件;41、避位孔;50、第二电路板;51、插孔;52、第一侧面;53、第二侧面;60、抵压件;61、容置空间;62、安装口;63、抵止部;64、护板;65、绝缘件;70、第二插座;80、第一插头;90、第二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背景技术可知,目前设置在电子设备中的插座,一般直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上,PCB板上设置有控制单元或数据处理单元,插座安装固定于PCB板上,并实现与PCB板的电性连接。然而,同时也由于插座直接固定在PCB板上的缘故,当外部设备通过插头插入插座时,外部设备所受到的作用力会通过插头直接传递到插座上,插座与PCB板之间相互作用力,会导致插座与PCB板之间的焊点开裂,接触不良等问题,甚至会使得插座或PCB板损坏,插座与PCB板的连接可靠性较低,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为此,本申请提供了如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插座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可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具体可以为家教机、平板电脑、手机、学习一体机等,本实施方式不作具体限定。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旨意在于提高插座与电子设备内部PCB板的连接可靠度,并降低插座与PCB板接触不良、损坏等情况的概率。
如图1-图2所示,该插座保护结构包括安装件10,安装件10作为插座保护结构的支撑主体,其在电子设备的应用中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外壳或设置在电子设备当中的安装支架事情,示例性的,安装件1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塑料或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塑料等。安装件10的一侧限定出安装部11,安装部11用于提供插座保护结构或电子设备中的部件的安装位置,一般而言,安装部11可以设置为平面结构,以使各部件能够平稳安装在同一平面上,或根据电子设备中的部件布局需求,将安装部11设置为台阶结构,或由多个凹槽或凸部组合形成的安装部11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插座保护结构还包括第一电路板20以及第一插座30,第一电路板20布设有数据处理电路,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处理电路主要由印刷在第一电路板20上的电路结构、数据处理单元以及其他与该数据处理单元配合实现数据处理功能的电子器件组成。第一电路板20设置在安装部11上并与安装件10固定连接,该第一电路板20设置为硬质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电路板,硬质PCB电路板的刚性较高,其在日常使用状态下基本不会发生弹性形变,内部连接电路损坏率较低,使用寿命较长。
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30也同样设置在安装部11上并与安装件10固定连接,第一插座30则用于提供与第一插座30匹配的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在应用场景中,第一插座30与上述数据处理电路电性连接,以使第一插座30能够实现与数据处理单元的通讯连接,在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第一插座30后,实现数据处理电路对外部设备数据的读取等功能。
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30可与第一电路板20分置在两个不同的安装部11件上,其只要能够满足第一插座30与第一电路板20上的数据处理电路保持电性连接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30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舍弃了传统的连接方式,如图2-图5所示,第一插座30与第一电路板20间隔设置,使第一插座30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为非直接接触关节,两者间预留有一定的空间间隙,同时,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一插座30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40实现连接,以使数据处理电路与第一插座30通过该柔性连接件40实现电性连接。该插座保护结构中,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一插座30虽然均设置在安装件10上,但其两者实际上并不存在直接接触的关系,第一插座30与第一电路板20由传统的硬连接改进为软连接关系,两者间隔设置并通过柔性连接件40实现电。并且,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一插座30之间设置柔性连接件40,使得第一插座30在外力作用下,柔性连接件40能够对第一插座30所传递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外部作用力不会直接传递到第一电路板20上,第一电路板20不会受到外部作用力的直接影响,第一电路板20不会发生弹性形变,内部数据处理电路损坏率较低,实现对其有效地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柔性连接件40能够随第一插座30及第一电路板20在一定的活动区间内活动,这样,在第一插座30受外力作用而相对于第一电路板20轻微活动时,柔性连接件40一端则能够很好地随第一插座30活动而活动,保持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插座30及第一电路板20的稳定连接,确保第一插座30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可靠连接,避免第一插座30与第一电路板20脱焊、接触不良等情况的发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连接件40也可被定义为挠性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为一种导电体,其为一种容易导电的物体,即是能够让电流通过材料,柔性连接件40可以理解为,其在受到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并且在外部作用力失去之后无法或难以恢复原状。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连接件40也可以是具备一定弹性的,使其在失去外力作用后能够弹性恢复原状,保持柔性连接件40的结构稳定。
示例性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柔性连接件4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或柔性排线(FFC,Flexible Flat Cable)。其中,FPC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而柔性排线则是一种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其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易解决电磁屏蔽(EMI)等优点。在上述方案中,不管是FPC或FFC,两者均能够对第一插座30以及第一电路板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缓冲,并适于第一插座30相对第一电路板20的轻微浮动,用户可根据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一插座30之间的实际需求,合理选用不同的柔性连接件40实现数据处理电路与第一插座30的通讯连接。
由于柔性连接件40的物理特性缘故,其在第一插座30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插座30相对安装部11或第一电路板20的往复浮动会影响其与柔性连接件40的连接强度,因此,为了确保第一插座30与柔性连接件40的连接强度,如图3-图5所示的,该插座保护结构还包括第二电路板50,同样的,第二电路板50可以是硬质的PCB电路板,第二电路板50能够为柔性连接件40提供连接位置,具体的,第二电路板50上布设有连接电路,第二电路板50作为柔性连接件40,或柔性连接件40与第一插座30的支撑部件,其同样设置在安装部11上并与安装件10固定连接,柔性连接件40连接于第二电路板50,通过第二电路板50对柔性连接件40的一端提供支撑,稳定其形态结构,而第一插座30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31,连接端子31则通过连接电路与柔性连接件40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50作为支撑构件,相较于柔性连接件40直接与第一插座30连接的方案而言,柔性连接件40能够获得第二电路板50的支撑从而加强其一端的结构强度,两者通过有固定形态的第二电路板50实现连接,从而让第一插座30与柔性连接件40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路板50与安装件10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如第二电路板50通过插装固定、卡接等较为容易实现拆装的连接方式设置在安装部11上,便于第二电路板50与安装件10的拆装,以便于柔性连接件40和/或第一插座30随第二电路板50从安装部11上拆卸下来,有利于部件后期的维修更换。
接上述实施方式,第二电路板50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插孔51,其中,第二电路板50上的连接电路延伸至各插孔51处,示例性的,第二电路板50位于插孔51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导通的导体部。柔性连接件40的一端位于第二电路板50的第一侧面52,并且,柔性连接件40开设有多个对应插孔51位置的避位孔41,同样,柔性连接件40上的电路结构一端也延伸至避位孔41处,确保柔性连接件40抵贴于第二电路板50的第一侧面52,并且避位孔41与插孔51相对应的状态下,第二电路板50上的连接电路能够与柔性连接件40上的电路结构相导通。连接端子31由第二电路的第一侧面52依次穿过避位孔41以及插孔51后,从第二电路板50的第二侧面53穿出,连接端子31及柔性连接件40分别焊固于第二电路板50的相对两侧面,这样,连接端子31也能够与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二侧面53的导体部导通,从而实现连接端子31与柔性连接件40电性连接的效果。
而由于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电路板20不会受到过大的外力作用影响,其始终处于相对安装件10静止的状态,因此,其与柔性连接件4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不会十分的大,故,柔性连接件40则可直接通过焊接的方案固定在第一电路板20上,实现与数据处理电路的导通连接。
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第一插座30在安装件10上的稳定性,如图2-图4所示,该插座保护结构还包括抵压件60,抵压件60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稳定第一插座30在安装件10上的安装状态的作用。示例性的,抵压件60固定安装于安装部11上,抵压件60内限定出容置空间61,该容置空间61的结构与至少部分第一插座30结构相匹配,且抵压件60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容置空间61的安装口62,安装口62用于提供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第一插座30的空间,抵压件60的另一侧设置有与安装口62相对设置的抵止部63,抵止部63能够限定第一插座30在容置空间61内安装位置。
上述中,安装口62能够限定出第一插座30相对抵压件60实现拆装的拆装方向,而抵止部63则设置在第一插座30的装配路径上,使得第一插座30能够通过安装口62进入到容置空间61内并实现与抵压件60的相对固定,并在第一插座30安装到位后,第一插座30的一侧能够抵于抵止部63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座30形成有提供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的插口,插口能够限定出第一插头80的插拔方向,而安装口62至抵止部63的方向则与第一插头80的插拔方向相互平行,这样,当插头经插口插入第一插座30时,插头会对第一插座30施加沿插入方向的外部作用力,使第一插座30具有往该方向运动的趋势,进而让第一插座30抵顶在抵止部63上,从而使得抵止部63起到限制第一插座30的功能,减少第一插座30相对安装件10活动的幅度,提高第一插座30与柔性连接件40的连接强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抵压件60位于抵止部63的周侧设置有护板64,护板64与抵压件60呈角度设置以围合形成容置空间61,当第一插座30置于容置空间61时,护板64绕设在第一插座30的外周部,从而提供保护第一插座30的功能。而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由于第一插座30一侧设置有连接端子31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二电路板50,抵压件60则需要设计出避开上述结构的位置,避免在第一插座30装配过程中,以及第一插座30与第二电路板50安装的过程中相互干涉,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抵压件60位于抵止部63相邻的一侧则形成有避位部,避位部未设置有护板64,从而让第一插座30的连接端子31能够从避位部出伸出容置空间61的同时,也让第二电路板50能够设置在该出,实现与连接端子31的配合,而第一插座30未设置有连接端子31的周侧则通过上述护板64实施围设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座30除了通过上述的护板64提供保护,以及限定其拆装方向以外,其还能通过在安装件10上设置出相应的定位导向以及保护结构,如图3-图4所示,安装部11上凸设有安装槽12,安装槽12包括多面槽壁围合而成,槽壁一端连接在安装件10上,槽壁的另一端往安装部11内凸出设置,第一插座30能够插装在该安装槽12内,并通过安装槽12的槽壁为其提供保护和导向功能,上述的抵压件60能够直接安装在该安装槽12上,仅提供限制第一插座30安装位置的功能,或者,在上述抵压件60设置有护板64的实施方式中,护板64则可与槽壁配合共同保护以及导向第一插座30。
接上述抵压件60设置有护板64的实施方式,护板64一端与抵止部63连接,护板64的另一端与安装槽12的槽沿(槽壁)连接,护板64可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实现与安装槽12的固定连接,以使安装槽12与容置空间61相连通,共同限定出第一插座30的安装空间。在一实施方式中,以安装件10作为电子设备的外壳为例,安装部11定义为电子设备的内部,安装件10上开设有连通安装槽12及容置空间61的插装口13,插装口13用于提供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安装槽12,插装口13正对抵止部63设置,使第一插头80能够从电子设备外部插入到位于电子设备内部的第一插座30当中。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安装槽12的一侧还设置有卡装槽14,卡装槽14与安装槽12相邻设置,其用于提供第二电路板50的安装空间,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第一插座30可先与柔性连接件40以及第二电路板50之间形成装配关系,并一同插装固定在安装槽12以及卡装槽14当中,形成相对定位后,再将抵压件60安装在安装槽12上,从而对第一插座30、柔性连接件40其中一端部以及第二电路板50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抵压件60为钣金件,从而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以抵止第一插座30的活动,抵止部63与第一插座30之间设置有绝缘件65,避免第一插座30在抵压于抵压件60时与抵压件60导通而导致短路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所示,示出了电子设备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包括上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安装件10作为电子设备的外壳,其为了让电子设备能够提供更多不同规格的插座结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插座70,第二插座70用于提供与第二插座70匹配的外部第二插头90插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座30与第二插座70可以为两个规格型号不同的插座,如第一插座30采用电源插座(DC,Direct Current插座),第二插座70采用USB(Universal Serial Bus)插座,第二插座70的设置方式与第一插座30近似,如图2所示,第二插座70与第一电路板20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安装部11。而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以及内部部件的集成度,该第一插座30与第二插座70可共同使用一个柔性连接件40,如图所示,柔性连接件40一端连接第一电路板20,柔性连接件4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插座30以及第二插座70,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柔性连接件40与第一插座30,以及第二插座70电性连接。
当然,电子设备还可包括第三插座、第四插座等,而各插座之间可采用相同的规格型号,以提供相同插头的外部设备插装到该电子设备当中,也可以采用不同规格型号的插座,提供不同插头的外部设备插装到该电子设备当中。
综上,本实施方式通过实施上述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插座与PCB板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避免插座与PCB板接触不良,甚至损坏的问题发生。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件(10),其一侧限定出安装部(11);
第一电路板(20),所述第一电路板(20)布设有数据处理电路;
第一插座(30),其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一插座(30)匹配的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所述第一插座(3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0)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
柔性连接件(4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20)以及所述第一插座(30),所述数据处理电路与所述第一插座(30)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4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电路板(50),布设有连接电路,所述第二电路板(5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1),所述柔性连接件(40)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50);
所述第一插座(30)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31),所述连接端子(31)通过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柔性连接件(4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50)上贯穿设置有多个插孔(51),所述柔性连接件(4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电路板(50)的第一侧面(52),所述柔性连接件(40)开设有多个对应所述插孔(51)位置的避位孔(41);
所述连接端子(31)穿过所述避位孔(41)以及所述插孔(51)并穿出所述第二电路板(50)的第二侧面(53),所述连接端子(31)及所述柔性连接件(40)分别焊固于所述第二电路板(50)的相对两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抵压件(60),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1),所述抵压件(60)内限定出容置空间(61),且所述抵压件(60)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61)的安装口(62),所述抵压件(60)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口(62)相对设置的抵止部(63);
所述第一插座(30)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61)内,并且所述第一插座(30)的一侧抵于所述抵止部(63),所述安装口(62)用于提供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所述第一插座(30)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件(60)位于所述抵止部(63)的周侧设置有护板(64),所述护板(64)与所述抵压件(60)呈角度设置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61);
当所述第一插座(30)置于所述容置空间(61)时,所述护板(64)绕设在所述第一插座(30)的外周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部(11)上凸设有安装槽(12),所述护板(64)与所述安装槽(12)的槽沿连接,以使所述安装槽(12)与所述容置空间(61)相连通;
所述安装件(10)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安装槽(12)及所述容置空间(61)的插装口(13),所述插装口(13)用于提供外部第一插头(80)插入所述安装槽(12),所述插装口(13)正对所述抵止部(63)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止部(63)与所述第一插座(30)之间设置有绝缘件(65)。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40)为柔性电路板或柔性排线;
所述柔性连接件(40)焊固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0)。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保护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插座(70),其用于提供与所述第二插座(70)匹配的外部第二插头(90)插入,所述第二插座(7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0)间隔设置,并均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1);
所述柔性连接件(40)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路板(20),所述柔性连接件(4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插座(30)以及所述第二插座(70),所述数据处理电路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40)与所述第一插座(30),以及所述第二插座(70)电性连接。
CN202223425440.0U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896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5440.0U CN218896836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5440.0U CN218896836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6836U true CN218896836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1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5440.0U Active CN218896836U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6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03B1 (en) Fine pitch high density high-speed orthogonal card edge connector
CN2689507Y (zh) 电连接器
US9590338B1 (en) Rigid-flex circuit connector
US10050368B2 (en) Low-profile spring-loaded contacts
JP2015135816A (ja) 端子、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KR20120022624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TW200703798A (en)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205259B2 (en) Flat flexible cable connector structure
US11949180B2 (en) PCIe/SAS connector structure
CN109687188B (zh) 一种fpc/ffc连接器
CN218896836U (zh)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0466392C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8731863U (zh) 连接器
US200302360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250909U (zh) 电连接器组合
TWI380530B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2004024206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ing interface of removable data storage device
EP1970996A2 (e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a power supply board to a circuit board
CN219917661U (zh) 一种端子及电源连接器
CN213750832U (zh) 电子装置
CN113993339B (zh) 一种无缆化机箱
CN219998568U (zh) 一种插板型hdmi公头连接器
CN219286817U (zh) 网络插座、电路板组件及电子产品
CN215991037U (zh) 一种电视机
CN21346017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