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95460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95460U
CN218895460U CN202320150893.2U CN202320150893U CN218895460U CN 218895460 U CN218895460 U CN 218895460U CN 202320150893 U CN202320150893 U CN 202320150893U CN 218895460 U CN218895460 U CN 218895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wing blade
wind
swing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089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滕
董勇志
张忠胜
张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089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95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95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95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导风摆叶件,导风摆叶件包括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逐渐相互远离,当导风摆叶件处于混风位置时,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的另一端与风机相对设置;当导风摆叶件处于导风位置时,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件的一端与风机相对设置。由此,通过设置导风摆叶件的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一端相连接,另一端相互远离,当导风摆叶件的两端分别与风机相对设置时,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导风或者混风,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多出风口分布出风,而且还可以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以其改变室内温度、净化空气、除湿散热等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空调经过将室外空气换热改变温度和湿度,并且将换热后的气流送入室内,在炎热的夏天可以为用户吹入凉爽的风,降低室内的温度。
在现有技术中,市场上包括传统柜机、圆形柜机、挂机等在制冷时空调出风口的出风温度较低,将风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不仅会造成用户的不适感,而且容易影响用户健康,但是部分空调不具备混风功能,或者混风效果较差,这会导致空调吹出的风的温差较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下方;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机壳内;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的运转将所述机壳外部气流通过所述换热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内,并经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导风摆叶件,所述导风摆叶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出风口且底部与所述室内进风口相对应,所述导风摆叶件包括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逐渐相互远离,所述导风摆叶件具有混风位置和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摆叶件处于混风位置时,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风摆叶件的内侧且与所述风机相对设置;当所述导风摆叶件处于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件的一端处于所述导风摆叶件的内侧且与所述风机相对设置。
由此,通过设置导风摆叶件的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一端相连接,另一端相互远离,当导风摆叶件的两端分别与风机相对设置时,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导风或者混风,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多出风口分布出风,而且还可以使空调器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摆叶件还包括底座部,所述底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的底部,所述底座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室内进风口相对应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之间的区域相对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摆叶件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连接在所述底座部和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之间,所述过渡部在对应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相连接一端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渡部的高度为H,H满足关系式:0≤H≤4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摆叶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摆叶件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部呈圆环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风摆叶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风摆叶件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传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齿条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齿条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可移动,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条对应所述机壳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导风摆叶件与所述齿轮的下侧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风摆叶件为多个,所述齿轮为多个,多个所述齿轮与多个所述导风摆叶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齿条与多个所述齿轮传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进风口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进风口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摆叶件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摆叶件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摆叶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机壳;11、换热进风口;12、换热出风口;13、室内进风口;
20、换热器;21、风机;
30、导风摆叶件;31、第一摆叶部;32、第二摆叶部;33、底座部;331、通孔;34、过渡部;341、通风口;
40、驱动组件;41、驱动电机;42、传动件;421、齿轮;422、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结合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换热器20、风机21和导风摆叶件30。其中,换热器20和风机21均设置于机壳10内,这样机壳10可以对换热器20和风机21起到罩设保护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的异物侵蚀,以及外力的撞击导致换热器20和风机21结构的损坏,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20和风机21的结构可靠性,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保证空调器100可以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机壳10上设置有换热进风口11和换热出风口12,空调器100工作时,可以通过风机21的运转将机壳10外部的气流通过换热进风口11引入机壳10内,然后经由换热器20换热形成换热气流,而换热气流可以进一步地在风机21的驱动下,通过换热出风口12向机壳10外部加速输出,从而可以使空调器100向室内输送温度适宜的风,实现空调器100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作用,保证空调器100的正常运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具体而言,本申请中空调器100与空调器100室外机共同作用,其中换热器20可以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对应空调器100室外机中的换热器20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空调器100通过使用压缩机、膨胀阀、冷凝器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100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100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空调器100中的风机21可以加速流过换热器20的风的流速,从而可以提升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提升空调器100的工作性能。
进一步地,机壳10设置有室内进风口13,室内进风口13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2的下方。具体地,机壳10可以为室内进风口13在空调器100上的设置提供稳定可靠的结构位置,可以保证室内进风口13在空调器100上结构稳定,进风可靠,室内进风口13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2的下方,可以保证空调器100内部空气和室内空气的流通性,当空调器100处于混风模式时,室内空气可以通过室内进风口13进入空调器100内部,并且在空调器100内部与换热气流进行混合,可以将换热气流调整到与室内温度更加匹配的温度,进而可以防止换热气流与室内温度相差过大,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降低。
进一步地,当空调器100处于导风模式时,经过换热器20换热的换热气流可以分别从换热出风口12和室内进风口13中流向室内,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100中经过换热器20换热的风从换热出风口12和室内进风口13中分别流出,这样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多出风口出风的效果,可以扩大空调器100的出风风域,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13的形式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和使用需求设置。
进一步地,导风摆叶件30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2,并且底部与室内进风口13相对应,导风摆叶件30包括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逐渐相互远离。具体地,在空调器100的工作过程中,空气从换热进风口11进入机壳10内部,经过换热器20换热作用,可以直接流向换热出风口12,导风摆叶件30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2,这样可以使导风摆叶件30直接对经过换热器20换热后的气流进行导风或者混风作用,导风摆叶件30的底部与室内进风口13相对应,这样可以保证经过室内进风口13的气流流经导风摆叶件30,如此设置,不仅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结构紧凑性,而且还可以保证空调器100的导风或者混风功能运行可靠。
进一步地,导风摆叶件30包括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逐渐相互远离。具体地,导风摆叶件30包括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相互远离,如此设置,可以使导风摆叶件30的结构不仅利于空调器100中换热气流的导风,而且还利于空调器100中换热气流与室内空气混风,结构简单巧妙,在不增加空调器100的生产难度和装配难度的前提下,可以轻松实现空调器100的导风和混风效果。
进一步地,导风摆叶件30具有混风位置和导风位置,当导风摆叶件30处于混风位置时,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另一端位于导风摆叶件30的内侧,并且与风机21相对设置。具体地,当导风摆叶件30处于混风位置时,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另一端位于导风摆叶件30的内侧,并且与风机21相对设置,空调器100开启运行时,经过换热器20换热后的换热气流流向导风摆叶件30,换热气流的流速快,导致导风摆叶件30的两侧周围存在高速气流,导风摆叶件30的周围压强变小,可以与导风摆叶件30内部形成压力差,这样可以使室内空气经过室内进风口13进入机壳10内,并且经过导风摆叶件30与换热气流进行混风,如此设置,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混风效果,可以使空调器100的换热出风口12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可以使空调器100吹出凉而不冷的气流,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当导风摆叶件30处于导风位置时,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件的一端处于导风摆叶件30的内侧,并且与风机21相对设置。具体地,当导风摆叶件30处于导风位置时,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件的一端处于导风摆叶件30的内侧,并且与风机21相对设置,此时部分气流从换热器20流向换热出风口12时,导风摆叶件30可以将部分的换热气流导向室内进风口13,部分换热气流可以从室内进风口13流向室内,另一部分换热气流不经过导风摆叶件30,直接经过换热出风口12流向室内,这样可以使经过换热器20换热的换热气流分别从换热出风口12和室内进风口13中流向室内,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100中经过换热器20换热的风从换热出风口12和室内进风口13中分别流出,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多出风口分布出风的效果,不仅可以防止大量冷风对用户身上直吹,而且还可以增加换热气流的出风范围,可以使空调器100的出风范围更加广泛,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作用效果和用户体验。
由此,通过设置导风摆叶件30的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一端相连接,另一端相互远离,当导风摆叶件30的两端分别与风机21相对设置时,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导风或者混风,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多出风口分布出风,而且还可以使空调器100的出风温度更加均匀,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导风摆叶件30还包括底座部33,底座部33设置于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底部,底座部33开设有通孔331,通孔331与室内进风口13相对应连通,通孔331与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的区域相对应连通。具体地,导风摆叶件30还包括底座部33,底座部33设置于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底部,可以便于导风摆叶件30在空调器100的机壳10中的安装,可以在方便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两端在不同位置时与风机21相对应的同时,保证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在机壳10中的结构稳定性,底座部33开设有通孔331,通孔331可以便于气流的流通,通孔331与室内进风口13相对应连通,通孔331与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的区域相对应连通,这样可以保证室内进风口13与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的区域相对应连通。
进一步地,当导风摆叶件30处于混风位置时,气流可以顺利地从室内进风口13穿过通孔331流向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这样可以提升空调器100混风功能的可靠性以及混风效果的均匀性,当导风摆叶件30处于导风位置时,气流可以顺利地通过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的区域穿过通孔331流向室内进风口13,从而可以保证气流从室内进风口13进入室内的通畅性,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多出风口分布出风的效果。
结合图7、图8和图9所示,导风摆叶件30还包括过渡部34,过渡部34连接在底座部33和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过渡部34在对应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相连接一端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341。具体地,导风摆叶件30还包括过渡部34,过渡部34连接在底座部33和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过渡部34可以对进入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气流起到过渡作用,过渡部34可以使进入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气流保持一段时间的融合,如此设置,当导风摆叶件30处于混风位置时,进入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气流可以在过渡部34中进行融合,可以提升经过换热器20换热的气流和通过室内进风口13进入机壳10中的空气进行融合,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器100的混风均匀性,可以防止空调器100的出风口的出风温度不均匀造成用户的不适感,过渡部34在对应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相连接一端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341,这样可以保证气流在过渡部34中的流通性。
结合图9所示,过渡部34的高度为H,H满足关系式:0≤H≤40mm。具体地,设置过渡部34的高度在0mm至40mm之间,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气流在过渡部34中的流通性,可以保证空调器100的混风效果均匀,另一方面,可以使在保证空调器100的混风效果的前提下,保持导风摆叶件30的结构紧凑性,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导风摆叶件30在空调器100中的结构稳定向,可以保证导风摆叶件30的结构强度满足空调器100的工作需求,而且还可以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设置过渡部34的高度在0mm至40mm之间,过渡部34的高度不宜过大或过小,过渡部34的高度过大会造成气流在空调器100中的风阻过大,导致风速降低,气流不通畅,过渡部34的高度过小会影响空调器100的混风量。
结合图4所示,导风摆叶件30为多个,多个导风摆叶件30在换热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地,导风摆叶件30不仅可以将经过换热器20换热的气流和通过室内进风口13进入机壳10中的空气进行混风,而且还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多出风口分布出风的效果,在换热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导风摆叶件30,可以增强导风摆叶件30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提升导风摆叶件30的混风或者导风效果,进而可以使空调器100的工作效果更加可靠,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结合图7所示,底座部33呈圆环状。具体地,底座部33设置于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之间,底座部33呈圆环状,如此设置,可以使导风摆叶件30与气流接触部分更加顺畅,可以减小气流流经导风摆叶件30时的风阻,进而可以防止气流流经导风摆叶件30时风速降低,这样可以提升气流在机壳10中的流动通畅性,可以维持空调器100的出风速率,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0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驱动组件40,驱动组件40包括驱动电机41和传动件42,传动件42与驱动电机41传动连接,导风摆叶件30与传动件42连接固定。具体地,空调器100还包括驱动组件40,驱动组件40包括驱动电机41和传动件42,驱动电机41可以为导风摆叶件30的摆动提供动力,可以保证导风摆叶件30在气流的流动过程中对气流的流向产生改变,传动件42可以便于向多个导风摆叶件30同时传递动力,可以保证多个导风摆叶件30同时摆动并且产生摆风效果,其中,传动件42与驱动电机41传动连接,导风摆叶件30与传动件42连接固定,如此设置,可以保证驱动电机41的输出动力可以直接顺利地传递至导风摆叶件30,可以保证导风摆叶件30的工作可靠性。
结合图10所示,传动件42包括齿轮421和齿条422,齿条422与驱动电机41传动连接,导风摆叶件30与齿轮421相连,齿轮421与齿条422相互啮合传动。具体地,传动件42包括齿轮421和齿条422,齿条422与驱动电机41传动连接,如此设置,齿条422可以实现驱动电机41的输出动力沿着直线方向传递,可以同时向多个导风摆叶件30传递动力,这样可以实现通过一个驱动电机41带动多个导风摆叶件30同时工作,可以提高驱动电机41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驱动组件40的传动效率,导风摆叶件30与齿轮421相连,齿轮421与齿条422相互啮合传动,如此设置,在齿轮421和齿条422的啮合作用下,可以将齿条422的直线运动转换成齿轮421的转动,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导风摆叶件30的转动作用,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摆风效果,而且还可以实现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两端分别与风机21相对应,实现空调器100的混风或者摆风效果。
结合图10所示,齿条422在换热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齿条422在换热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上可移动,齿轮421位于齿条422对应机壳10宽度方向的一侧,导风摆叶件30与齿轮421的下侧相连。具体地,齿条422可以实现驱动电机41的输出动力可以沿着换热出风口12的长度方向传递,可以同时向沿着换热出风口12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导风摆叶件30传递动力,这样可以实现通过一个驱动电机41带动多个导风摆叶件30同时工作,可以提高驱动电机41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驱动组件40的传动效率,导风摆叶件30与齿轮421相连,齿轮421与齿条422相互啮合传动,如此设置,在齿轮421和齿条422的啮合作用下,可以将齿条422的直线运动转换成齿轮421的转动,从而不仅可以实现导风摆叶件30的转动作用,可以实现空调器100的摆风效果,而且还可以实现第一摆叶部31和第二摆叶部32的两端分别与风机21相对应,实现空调器100的混风或者摆风效果。
结合图10所示,导风摆叶件30为多个,齿轮421为多个,多个齿轮421与多个导风摆叶件30一一对应设置,齿条422与多个齿轮421传动配合。具体地,导风摆叶件30为多个,齿轮421为多个,多个齿轮421与多个导风摆叶件30一一对应设置,齿条422与多个齿轮421传动配合,如此设置,可以实现通过一个驱动电机41带动多个导风摆叶件30同时工作,可以提高驱动电机41的工作效率,可以提高驱动组件40的传动效率,导风摆叶件30与齿轮421相连,当齿条422移动时,可以实现导风摆叶件30摆动,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100分布出风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换热进风口、换热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下方;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机壳内;
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机的运转将所述机壳外部气流通过所述换热进风口引入所述机壳内,并经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所述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
导风摆叶件,所述导风摆叶件设置于所述换热出风口且底部与所述室内进风口相对应,所述导风摆叶件包括第一摆叶部和第二摆叶部,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逐渐相互远离,所述导风摆叶件具有混风位置和导风位置,当所述导风摆叶件处于混风位置时,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风摆叶件的内侧且与所述风机相对设置;当所述导风摆叶件处于导风位置时,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件的一端处于所述导风摆叶件的内侧且与所述风机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摆叶件还包括底座部,所述底座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的底部,所述底座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室内进风口相对应连通,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之间的区域相对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摆叶件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过渡部连接在所述底座部和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之间,所述过渡部在对应所述第一摆叶部和所述第二摆叶部相连接一端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的高度为H,H满足关系式:0≤H≤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摆叶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摆叶件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呈圆环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风摆叶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导风摆叶件与所述齿轮相连,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互啮合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所述齿条在所述换热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可移动,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条对应所述机壳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导风摆叶件与所述齿轮的下侧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摆叶件为多个,所述齿轮为多个,多个所述齿轮与多个所述导风摆叶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齿条与多个所述齿轮传动配合。
CN202320150893.2U 2023-01-18 2023-01-18 空调器 Active CN218895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0893.2U CN218895460U (zh) 2023-01-18 2023-01-18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0893.2U CN218895460U (zh) 2023-01-18 2023-01-18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95460U true CN218895460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0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0893.2U Active CN218895460U (zh) 2023-01-18 2023-01-18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95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5847B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105402811A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95460U (zh) 空调器
CN205208740U (zh)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7547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9493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79038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9454087U (zh) 空调器
CN21664436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479148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991324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35710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72366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01993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019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86996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5398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06243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55067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72364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295142U (zh) 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20981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65398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5779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72364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