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9385U -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9385U
CN218889385U CN202223422068.8U CN202223422068U CN218889385U CN 218889385 U CN218889385 U CN 218889385U CN 202223422068 U CN202223422068 U CN 202223422068U CN 218889385 U CN218889385 U CN 218889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ocking
adjusting
driving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206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桂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206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9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9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9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涉及可穿戴设备的技术领域,表里长度调节机构包括插装配合的第一表粒以及调节件,锁止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插槽内并可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第一蓄能部件设置于第一表粒并作用于锁止件,按键可活动地设于第一表粒,按键一端外露于第一表粒表面以提供按键的操作位置,按键的另一端插入至插槽内,按键可在外力作用下驱使锁止件往解锁方向转动。该表粒长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紧凑,调节件与第一表粒之间可实现无级微调,提高穿戴设备对于不同用户群体的适应性。并且,该机构操作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实现表带长度的调节,也无需对表带结构进行拆卸,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佩戴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手表,或称为腕表,是指戴在手腕上,用以计时/显示时间的仪器,一般来说,手表包括主体以及与主体连接的表带。
目前,表带的类型一般具有软质表带以及链状表带,用于调节表带长度的结构中,软质表带通过不同的固定孔实现表带长度调节,而链状表带则通过拆装表粒实现表带长度调节。
但是,采用上述调节方式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并且,表带调节长度跨距较大,难以实现表带长度的微调,影响了穿戴者的佩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解决表带长度调节操作繁琐,以及表带无法实现长度微调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包括:
第一表粒,限定出插槽,并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插槽的开口;
调节件,可活动地插装于所述插槽;
锁止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插槽内,所述插槽提供所述锁止件相对所述第一表粒转动的活动空间,以使所述锁止件可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锁止件的第一端形成有锁止部,当所述锁止件转动至锁止位置,所述锁止部作用于所述调节件,限制所述调节件的活动;当所述锁止件转动至解锁位置,所述锁止部释放所述调节件,以使所述调节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表粒活动;
第一蓄能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粒并作用于所述锁止件,所述第一蓄能部件用于提供所述锁止件往锁止位置方向活动的弹性作用力;
按键,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表粒,所述按键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一表粒表面以提供所述按键的操作位置,所述按键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插槽内,所述按键可在外力作用下驱使所述锁止件往解锁方向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调节联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插槽内,所述联动件与所述调节件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联动件可通过相对所述第一表粒的转动,以驱动所述调节件沿第一方向活动;
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表粒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一表粒表面以提供所述驱动件的操作位置,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插槽内并与所述联动件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联动件绕其转动轴线的外周形成有调节部,所述联动件通过所述调节部作用于所述调节件;并且
所述联动件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设置为旋钮,所述驱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表粒,所述驱动件绕其转动轴线的外周形成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提供所述驱动件的操作位置;并且
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联动件同轴连接,以使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联动件可同步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限定出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远离所述第一表粒的一侧形成有连通外部的槽口;
所述按键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按键的一端通过所述槽口外露于所述驱动件,提供所述按键的操作位置,所述按键的另一端延伸出抵压部,所述抵压部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驱动件并置于所述插槽当中,所述按键可通过所述抵压部作用于所述锁止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按键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按键;
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配合限制所述按键往所述槽口方向活动的极限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按键之间设置有第二蓄能部件,所述第二蓄能部件作用于所述按键,用于提供所述按键往所述槽口方向活动的弹性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节件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件通过所述调节板活动插装于所述插槽;
所述锁止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板的第一侧,所述调节板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锁止部可作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以限制所述调节件的活动;
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板的第二侧,所述调节板的第二侧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联动件保持作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以与所述调节件形成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第三蓄能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表粒与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第三蓄能部件分别作用于所述第一表粒与所述调节件,以使所述第一表粒与所述调节件之间具有往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方向活动的趋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止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表粒枢转连接;
所述锁止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提供所述按键抵推驱动的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插槽内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导向柱,所述限位导向柱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头;
对应的,所述锁止件的第一端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从而导向所述锁止件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活动方向及范围,所述导向孔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头,通过所述限位头限定出所述锁止件的锁止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蓄能部件设置为压簧,所述第一蓄能部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止件与所述调节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部以及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于所述锁止件,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于所述调节件;
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沿第一方向导向配合,以限制所述调节件的活动方向及范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表带,包括多个第二表粒,所述第二表粒依次活动连接,还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所述调节件远离所述第一表粒的一端可与任一所述第二表粒枢转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还包括: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表带,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第一表粒与所述设备主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在穿戴设备的应用中,第一表粒与调节件能够分别提供设备主体以及由第二表粒组成的表带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表粒能够通过第一蓄能部件作用于锁止件处于锁止位置,以通过锁止部限制调节件的活动,固定表带长度。在表带长度调节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按键驱使锁止件至解锁位置,从而让调节件脱离锁止部的限制,让调节件可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表粒活动,实现表带长度的无级调节,并在表带调节长度后释放按键,让锁止件重新复位至锁止位置限制调节件,最终将表带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
该表粒长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紧凑,调节件与第一表粒之间可实现无级微调,提高穿戴设备对于不同用户群体的适应性,让其拥有更加舒适的佩戴效果。并且,该机构操作相对简单,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实现表带长度的调节,也无需对表带结构进行拆卸,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佩戴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穿戴设备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表粒长度调节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表粒长度调节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剖视图;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省略第一表粒);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省略第一表粒);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表粒长度调节机构爆炸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表粒长度调节机构爆炸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调节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调节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0、第一表粒;11、插槽;20、调节件;21、调节板;211、第一配合部;212、第二配合部;22、第三蓄能部件;23、第二导向部;30、锁止件;31、锁止部;32、第一蓄能部件;33、推动部;34、导向孔;35、第一导向部;40、按键;41、抵压部;42、第二限位部;50、联动件;51、调节部;60、驱动件;61、驱动部;62、容置槽;621、槽口;622、第一限位部;63、第二蓄能部件;70、压板;71、限位导向柱;80、第一表带;81、第二表粒;90、设备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从背景技术可知,目前,表带的类型一般具有软质表带以及链状表带,用于调节表带长度的结构中,软质表带通过不同的固定孔实现表带长度调节,而链状表带则通过拆装表粒实现表带长度调节。但是,采用上述调节方式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并且,表带调节长度跨距较大,难以实现表带长度的微调,影响了穿戴者的佩体验。为此,本申请提供了如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主要用于实现表带整体长度的调节,其旨意在于降低表带长度调节的操作难度,优化穿戴者使用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穿戴设备以手表为例,其还可以是穿戴设备领域中的其他设备,如护眼仪、头灯等,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一般而言,穿戴设备包括有设备主体90,设备主体90作为手表的主体,其主要用于提供时间显示功能,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提供其他数据显示功能,如穿戴者的体征数据、天气数据等。设备主体90通过表带可穿戴于腕部,使穿戴者在抬臂状态下即可通过设备主体90表面获知上述所举例的数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表带具体可用于绑定穿戴者腕部,其可以是柔性的软质表带,也可以是具备已经刚性的链状表带,表带通过与设备主体90连接,以配合设备主体90形成环绕于穿戴者腕部的穿戴空间。这里,表带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穿戴设备中,表带为两个,其具体包括第一表带80以及第二表带(图未示),第一表带80和第二表带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设备主体90的相对两端,而第一表带80及第二表带的另一端则能够通过表扣实现可拆卸连接。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表带也可以仅为一个,而在此实施方式中,则表带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设备主体90相对两端,实现共同围合形成穿戴空间的效果。
应当说明的是,穿戴件可以通过柔性材质、弹性材质或刚性材质制成,如布料、橡胶、皮革、金属等。而本实施方式以表带为链状表带为例,其包括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以及多个第二表粒81,各第二表粒81依次活动连接呈链状结构的第一表带80主体。示例性的,该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一表粒10以及调节件20,其中,第一表粒10可用于提供设备主体90的连接位置,而调节件20则可与第一表带80一端的第二表粒81实现连接,起到第一表带80与设备主体90相连接的功能,而第一表带80另一端的第二表粒81则可设置上述表扣,实现与第二表带的扣接配合。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也可以分别连接在任一相邻的两第二表粒81之间,从而让该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形成第一表带80主体中的一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除了能够实现第一表带80与设备主体90,或第一表带80与第二表带连接的同时,还提供第一表带80相对设备主体90,或第一表带80相对第二表带沿长度方向(第一方向)进行位置调节(长度调节)的功能,从而根据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的调节,扩大或收窄穿戴空间。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第一表粒10限定出插槽11,插槽11具体为半封闭结构,第一表粒1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插槽11的开口,而如上所述的,第一表粒10的另一端则能够提供设备主体90或任一表带的连接位置,插槽11能够提供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上往复活动的活动空间,以使调节件20能够可活动地插装在插槽11内。如上述的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中,调节件20一端提供第二表粒81的连接位置,调节件20的另一端与第一表粒10沿第一方向活动连接,在第一表粒10连接设备主体90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第一表带80的长度方向)相对设备主体90的活动,从而调节第一表带80与设备主体90的间距。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方向与第一表带80和/或第二表带长度方向相互平行。
为了实现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的锁止固定,插槽11内还设置还活动设置有锁止件30,具体的,锁止件30与第一表粒10转动连接,以使其可相对第一表粒10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因此,插槽11需要提供足够让锁止件30在上述两位置之间转动的活动空间。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之间的状态根据锁止件30所处位置而决定。示例性的,锁止件30的第一端形成有用于锁止或释放调节件20的锁止部31,当锁止件30转动至锁止位置时,锁止部31作用于调节件20,从而限制调节件20与第一表粒10的相对活动。而当锁止件30转动至解锁位置时,锁止部31则释放调节件20,以使调节件20可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表粒10活动,从而实现上述第一表带80沿第一方向相对设备主体90活动的方案。
而在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分别连接第一表带80与第二表带的实施方式中,两表带之间可根据锁止件30的位置状态实现相对固定,或可沿第一方向进行长度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锁止部31作用在调节件20上的状态下,锁止部31与调节件20之间可通过抵顶增加摩擦力的方式实现固定,也可通过将锁止部31与调节件20被其作用处设计为相互匹配的卡合结构(如齿状结构),从而增加锁止部31对调节件20的锁止强度,调节件20被锁止部31限制活动的状态下,若调节件20与第一表粒10之间受到沿第一方向相对活动的作用力,则所受作用力会通过锁止件30由调节件20传递至第一表粒10上,或由第一表粒10传递至调节件20上,因此,在锁止件30枢接于第一表粒10的实施方式中,锁止部31与调节件20之间需保证足够的锁止强度,从而避免在一定的作用力范围内,两者锁止关系被破坏而导致结构失效。
接上述方案,为了确保调节件20与第一表粒10在常态下保持稳定的连接,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调节件20表里长度调节机构无故松脱,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蓄能部件32,该第一蓄能部件32具体设置于第一表粒10的插槽11内,并且其分别并作用于锁止件30与第一表粒10,其主要用于提供锁止件30往锁止位置方向活动的弹性作用力,从而使得锁止件30具有往锁止位置方向活动的趋势。
此外,为了便于用户对锁止件30的位置操控,在第一表粒10上还设置有可相对第一表粒10活动的按键40,按键40一端外露于第一表粒10表面以提供按键40的操作位置,按键40的另一端插入至插槽11内,按键40可在外力作用下驱使锁止件30往解锁方向转动。
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在第一蓄能部件32的作用下,锁止件30稳定处于锁止位置上,锁止部31保持对调节件20的限制,确保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的稳定连接,在需要作表带长度调节时,用户通过触发按键40所提供的操作位置,对按键40沿靠近插槽11的方向对锁止件30施加往解锁位置方向旋转的作用力,并在此期间同时克服第一蓄能部件32的弹性作用力,在锁止件30转动至解锁位置后,解锁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从而让调节件20可在第一方向上往复活动,实现第一表带80沿长度方向与设备主体90进行检举调节,在调节好适当长度后,用户则可释放按键40,从而让第一蓄能部件32作用锁止件30转动复位至锁止位置,重新锁定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完成表带长度的调节。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也可直接对调节件20施加大于锁止部31与调节件20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力,从而让调节件20与第一表粒10在锁止件30未转动至解锁位置的状态下即可实现沿第一方向上的调节。而此时是方式中需要注意的时,锁止部31与调节件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需保证用户在日常穿戴该穿戴设备的状态下,调节件20与第一表粒10之间不会无故位移。
第一表粒10采用插槽11与调节件20实现活动插接的配合的方式,相比现有通过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多级调节结构的方案而言,本方案的调节件20与锁止件30之间不具备多级调节结构,让调节件20可沿第一方向相对第一表粒10进行无级微调,让穿戴设备能够适于不同腕围的用户,并且用户也可根据个人穿戴习惯将调节件20固定在插槽11内沿第一方向的任一位置上,让其拥有更加舒适的佩戴效果。并且,该表粒长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紧凑,调节操作相对简单,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实现表带长度的调节,也无需对表带结构进行拆卸,从而有效提高用户的佩戴体验。
为了提高表粒长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紧凑性,本实施方式对调节件20的驱动方式作进一步改进。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插槽11内设置有可相对第一表粒10转动的联动件50,联动件50被配置为与调节件20传动连接,并在联动件50相对第一表粒10转动的过程中实现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上的驱动。可以理解的是,联动件50可直接与调节件20实现传动配合,其在转动过程中可通过面与面之间摩擦接触,或设置相应的传动结构(如齿轮与齿条配合)从而实现调节件20在插槽11内往复伸缩的效果。相比采用直线运动等运动方式的驱动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联动件50通过转动地方式实现对调节件20的驱动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活动空间,从而让插槽11能够为其他功能部件提供出更大的安装空间,从而提升插槽11内的结构紧凑性。并且,通过联动件50对调节件20进行控制,能够使调节件20在第一方向上的调节更加精确,调节件20能够根据联动件50的转动圈数实现在第一方向上的无级微调,提高不同用户对于穿戴空间尺寸的需求。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对联动件50的控制,第一表粒10上还设置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驱动件60,驱动件60一端外露于第一表粒10表面以提供驱动件60的操作位置,驱动件60的另一端插入至插槽11内并与联动件50传动连接。同样,驱动件60作为提供用户操作的部件,其通过转动控制的方式也同样起到了节省安装位置以及活动空间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为了便于功能部件的安装,将用于控制调节件20微调的部件分别设计为联动件50与驱动件60两个相互独立,并在后续连接配合的部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动件50与驱动件60也可以为一个整体,如采用一体成型的加工方式实现提供用户操作位置以及与调节件20传动连接的效果。
如图4-图5所示的,联动件50绕其转动轴线的外周形成有调节部51,联动件50通过调节部51作用于调节件20。如上所提到的,调节部51与第二表粒81之间可以为齿轮齿条等两者能够匹配驱动的组件,如将联动件50设置为可相对第一表粒10转动的齿轮,在调节件20上对应齿轮的位置沿第一方向设置相应的齿条。两者相互作用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粗糙度的摩擦面,如将调节部51表面设置为具有一定粗糙度的第一摩擦面,在调节件20对应调节部51的位置上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摩擦面,联动件50通过上述第一摩擦面抵贴在调节件20的第二摩擦面上,并在正转或反转的过程中通过摩擦力从而驱使调节件20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
进一步的,联动件50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确保调节部51转动时能够准确地带动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活动,提高调节件20的活动稳定性,避免了转动方向与第一方向互不垂直时,导致的调节件20被驱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离第一方向运动的情况。
而为了便于用户通过驱动件60对联动件50进行操作,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件60设置为旋钮,旋钮作为一种可用手控转的手动元件,其可根据功能要求分为连续多次旋转,也可做定位旋转等。驱动件6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表粒10,在驱动件60凸出第一表粒10的部分,驱动件60绕其转动轴线的外周形成有驱动部61,驱动部61用于提供驱动件60的操作位置,使驱动件60有足够的位置供用户夹持并对其施加转动方向的作用力。
并且,为了提高驱动件60与联动件50的传动效率,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节省插槽11内的安装空间,驱动件60与联动件50采用同轴连接的配合方式,以使驱动件60与联动件50可同步转动。这样,驱动件60与联动件50则沿轴向从第一表粒10的外部延伸至插槽11内,由于驱动件60与联动件50同轴的关系,因此,驱动件60与联动件50的转动轴线均与第一箱箱相互垂直,因此,两者的配合仅占用了轴向的安装空间,不会过多的占用插槽11内沿第一方向上的安装空间。
继续作为提高该机构的结构紧凑性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驱动件60与按键40相配合,进一步提高第一表粒10中功能部件的集成度。具体的,驱动件60的中部限定出容置槽62,容置槽62远离第一表粒10的一侧形成有连通外部的槽口621。容置槽62能够提供驱动件60与按键40相配合的空间,因此,容置槽62可以与按键40设置为相互匹配的结构,如图2-图5所示的容置槽62为圆筒状结构,按键40则为匹配于容置槽62的柱状结构,从而在提高两者配合紧凑性的基础上,让按键40可活动地设置在容置槽62内,按键40的一端通过槽口621外露于驱动件60,按键40从槽口621露出驱动件60的部分能够提供用户按压按键40的操作位置。按键40的另一端延伸出抵压部41,抵压部41可活动地穿过驱动件60并置于插槽11当中,按键40可通过抵压部41作用于锁止件3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联动件50与驱动件60同轴连接的关系,因此按键40所设置的抵压部41需与驱动件60偏心设置,避免与联动件50发生干涉。
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将按键40与驱动件60集成设置在一起,节省分别设置按键40与驱动件60所需的安装位置。用户可通过夹持外周的驱动部61对驱动件60施加旋转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实现调节件20的微调,也可以直接按压按键40,使锁止件30由锁止位置活动至解锁位置,便于调节件20的大范围调节,让该结构适于不同的调节需求。
由于容置槽62提供了按键40沿驱动件60轴向方向运动的按压活动空间,因此,按键40可在靠近槽口621和远离槽口621的方向活动,而为了避免按键40从槽口621脱离容置槽62,如图4-图5所示的,驱动件60与按键40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622与第二限位部42,第一限位部622设置于容置槽62内,第二限位部42设置于按键40,第一限位部622与第二限位部42用于配合限制按键40往槽口621方向活动的极限位置。
接上述方案,第一限位部622设置为设置在槽口621,并凸出容置槽62槽壁设置的第一限位块,对应的,第二限位部42为凸出按键40外周设置的第二限位块。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块所围合的槽口621尺寸需小于按键40的本体,使按键40能够活动至槽口621处以供用户按压控制,而在按键40的按压方向上,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使第一限位块能够限制第二限位块的活动,从而避免按键40从槽口621脱离容置槽62。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按键40与驱动件60的拆装,按键40的周部可设置弹性扣件,而弹性扣件的端部则形成上述的第二限位块,使按键40可通过该弹性扣件扣入第一限位块所限制的范围内,或通过弹性扣件形变脱离容置槽62,实现按键40的拆装。
上述方案中,由于第一蓄能部件32的存在,因此,用户在按压按键40,使按键40驱动锁止件30克服第一蓄能部件32的弹性作用力,从锁止位置活动至解锁位置后,当按键40失去外力作用后,锁止件30受第一蓄能部件32的作用由解锁位置复位至锁止位置的同时,锁止件30也会作用于按键40,使按键40复位。
而由于插槽11内的安装空间有限,因此第一蓄能部件32的劲度系数可能会相对较低,而为了降低第一蓄能部件32的负担,本实施方式的驱动件60与按键40之间设置有第二蓄能部件63,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蓄能部件63设置为压簧,第二蓄能部件63的相对两端分别作用于按键40与容置槽62的槽底,用于提供按键40往槽口621方向活动的弹性作用力,按键40的复位可通过第二蓄能部件63所提供的弹性作用力实现,第一蓄能部件32可仅承担锁止件30复位部分的作用力。
如图6-图1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紧凑性,作为调节件20的具体结构,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调节板21,调节件20通过调节板21活动插装于插槽11内。其中,锁止件30设置在调节板21的第一侧,调节板21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11,锁止部31可作用于第一配合部211,以限制调节件20的活动,这里,第一配合不与锁止部31之间的配合关系可以是通过两个具备一定摩擦力的面相互抵贴配合,也可以是通过两相互匹配的结构实现配合锁止,以图11中结构为例,第一配合部211设置为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的多个倒齿,相应的,锁止部31则为与该倒齿相匹配的卡块结构,在锁止位置状态下,卡块能够抵紧任一倒齿,从而有效地限制调节件20的活动,倒齿从调节件20伸出插槽11的方向由上往下倾斜,从而让卡块能够在调节件20缩入插槽11的方向被上一倒齿导向至下一倒齿当中,这样,在锁止件30处于锁止位置时,用户可通过驱动调节件20缩入插槽11,从而调紧穿戴空间,而避免了调节件20往深处插槽11的方向活动。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锁止部31与第一配合部211也可以通过锁止部31对第一配合部211的抵压,从而增强两者间摩擦力的方式实现锁止。
本实施方式的的调节板21第一侧定义为调节板21的下侧,因此,锁止件30也可理解的设置在调节板21的下部,通过其在两位置间的活动,从而脱离第一配合部211或从调节件20的下侧作用于第一配合部211。
进一步的,驱动件60设置在调节板21的第二侧,调节板21的第二侧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12,联动件50保持作用于第二配合部212,以与调节件20形成传动连接。而本实施方式中,调节件20的第二侧则定义为调节板21的左侧或右侧,对应的,联动件50则设置在调节板21的左侧或右侧。将第一配合不与第二配合部212分别设置在调节板21的相邻两侧,避免了联动件50与锁止件30均作用于调节板21导致两者相互干涉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插槽11内部的结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而为了提高调节板21的稳定性,本实施方式的调节件20设置有两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调节板21,两调节板21间隔设置,从而在两者间形成有驱动空间。对应的,联动件50置于两调节板21之间所形成的驱动空间中,联动件50通过调节部51至少作用在以调节板21上,或可同时作用于两相对的调节板21上,平衡联动件50驱动调节件20活动时所产生的的力矩。而锁止件30则对应两调节板21设置有间隔的两锁止部31,并通过两锁止部31一一对应两调节板21的第一侧,从而提高锁止件30与调节件20之间的作用面积,提升锁止位置状态下的锁止强度。
如图6-图9所示,为了进一步简化表粒长度调节过程,第一表粒10在上述基础上还包括第三蓄能部件22,第三蓄能部件22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之间,第三蓄能部件22分别作用于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以使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之间具有往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方向活动的趋势。
示例性的,用户可根据穿戴设备的实际需求,让第三蓄能部件22对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之间施加相互远离或靠近方向的作用力。本实施方式以调节件20具有往远离第一表粒10方向的运动趋势为例,在调节件20处于相对靠近第一表粒10的状态下,即第一表带80与第二表带的长度相对较短的收缩位置下,当锁止件30由锁止位置活动至解锁位置,调节件20与第一表粒10解锁,使第三蓄能部件22作用调节件20往远离第一表粒10的方向运动复位,从而让第一表带80与设备主体90迅速活动至相对较长的伸长位置,便于用户对第一表带80的长度进行重新调节。
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蓄能部件22可作用调节件20与第一表粒10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这样,在锁止件30活动至解锁位置时,第一表粒10与设备主体90则会快速缩短,使穿戴设备抱紧用户手腕。
如图4-图9所示,一实施例中,锁止件30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第一表粒10枢转连接,锁止件3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有推动部33,推动部33用于提供按键40抵推驱动的位置。
第一表粒10与锁止件30之间可直接设置用于限制锁止件30运动范围,以及导向锁止件30活动的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第一表粒10的加工难度,本实施方式中的插槽11内还设置有压板70,压板70设置在锁止件30的下侧,为了稳定压板70并节省固定结构的设置,压板70的一端套设在上述用于提供锁止件30枢转连接方式的转轴上。压板70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导向柱71,限位导向柱71优选垂直于第一方向延伸,限位导向柱7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头,对应的,锁止件30的第一端开设有导向孔34,导向孔34活动套设于导向柱,由于锁止件30为摆转运动,因此,导向孔34的尺寸需沿第一方向设计为稍大于限位导向柱71的尺寸,从而导向锁止件30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活动方向及范围,导向孔34的尺寸小于限位头,通过限位头限定出锁止件30的锁止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蓄能部件32设置为压簧,第一蓄能部件32套设于导向柱,这样,利用限位导向柱71作为第一蓄能部件32的安装位置,能够节省第一蓄能部件32的安装空间,提高插槽11内的结构紧凑性。
进一步的,为了限制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的活动范围,避免调节件20脱离第一表粒10,锁止件30与调节件20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部35以及第二导向部23,第一导向部35设置于锁止件30,第二导向部23设置于调节件20,第一导向部35与第二导向部23沿第一方向导向配合,以限制调节件20的活动方向及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部35为开设在锁止件30上的导向槽,而第二导向部23则为凸设于调节板21上的导向块。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向槽与导向块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是互换的,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详细赘述。
综上,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第一表粒10与调节件20有效提高表带长度调节的操作便利性,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而通过调节件20才插槽11内的无级调节,也使表带之间或表带与设备主体90的间距能够实现微调,从而提高用户的穿戴舒适程度。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表粒(10),限定出插槽(11),并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开设有连通所述插槽(11)的开口;
调节件(20),可活动地插装于所述插槽(11);
锁止件(3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插槽(11)内,所述插槽(11)提供所述锁止件(30)相对所述第一表粒(10)转动的活动空间,以使所述锁止件(30)可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锁止件(30)的第一端形成有锁止部(31),当所述锁止件(30)转动至锁止位置,所述锁止部(31)作用于所述调节件(20),限制所述调节件(20)的活动;当所述锁止件(30)转动至解锁位置,所述锁止部(31)释放所述调节件(20),以使所述调节件(20)可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表粒(10)活动;
第一蓄能部件(32),设置于所述第一表粒(10)并作用于所述锁止件(30),所述第一蓄能部件(32)用于提供所述锁止件(30)往锁止位置方向活动的弹性作用力;
按键(40),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表粒(10),所述按键(40)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一表粒(10)表面以提供所述按键(40)的操作位置,所述按键(40)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插槽(11)内,所述按键(40)可在外力作用下驱使所述锁止件(30)往解锁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联动件(5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插槽(11)内,所述联动件(50)与所述调节件(20)传动连接,以使所述联动件(50)可通过相对所述第一表粒(10)的转动,从而驱动所述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活动;
驱动件(60),与所述第一表粒(10)活动连接,所述驱动件(60)一端外露于所述第一表粒(10)表面以提供所述驱动件(60)的操作位置,所述驱动件(60)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插槽(11)内并与所述联动件(50)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50)绕其转动轴线的外周形成有调节部(51),所述联动件(50)通过所述调节部(51)作用于所述调节件(20);并且
所述联动件(50)的转动轴线与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0)设置为旋钮,所述驱动件(60)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表粒(10),所述驱动件(60)绕其转动轴线的外周形成有驱动部(61),所述驱动部(61)提供所述驱动件(60)的操作位置;并且
所述驱动件(60)与所述联动件(50)同轴连接,以使所述驱动件(60)与所述联动件(50)可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0)限定出容置槽(62),所述容置槽(62)远离所述第一表粒(10)的一侧形成有连通外部的槽口(621);
所述按键(4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槽(62)内,所述按键(40)的一端通过所述槽口(621)外露于所述驱动件(60),提供所述按键(40)的操作位置,所述按键(40)的另一端延伸出抵压部(41),所述抵压部(41)可活动地穿过所述驱动件(60)并置于所述插槽(11)当中,所述按键(40)可通过所述抵压部(41)作用于所述锁止件(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0)与所述按键(40)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622)与第二限位部(42),所述第一限位部(622)设置于所述容置槽(62)内,所述第二限位部(42)设置于所述按键(40);
所述第一限位部(622)与所述第二限位部(42)用于配合限制所述按键(40)往所述槽口(621)方向活动的极限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60)与所述按键(40)之间设置有第二蓄能部件(63),所述第二蓄能部件(63)作用于所述按键(40),用于提供所述按键(40)往所述槽口(621)方向活动的弹性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0)沿第一方向设置有调节板(21),所述调节件(20)通过所述调节板(21)活动插装于所述插槽(11);
所述锁止件(30)设置在所述调节板(21)的第一侧,所述调节板(21)的第一侧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配合部(211),所述锁止部(31)可作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11),以限制所述调节件(20)的活动;
所述驱动件(60)设置在所述调节板(21)的第二侧,所述调节板(21)的第二侧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二配合部(212),所述联动件(50)保持作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12),以与所述调节件(20)形成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蓄能部件(22),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表粒(10)与所述调节件(20)之间,所述第三蓄能部件(22)分别作用于所述第一表粒(10)与所述调节件(20),以使所述第一表粒(10)与所述调节件(20)之间具有往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方向活动的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表粒(10)枢转连接;
所述锁止件(3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有推动部(33),所述推动部(33)用于提供所述按键(40)抵推驱动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1)内还固定设置有限位导向柱(71),所述限位导向柱(7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头;
对应的,所述锁止件(30)的第一端开设有导向孔(34),所述导向孔(34)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从而导向所述锁止件(30)在锁止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的活动方向及范围,所述导向孔(34)的尺寸小于所述限位头,通过所述限位头限定出所述锁止件(30)的锁止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能部件(32)设置为压簧,所述第一蓄能部件(32)套设于所述导向柱。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30)与所述调节件(20)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部(35)以及第二导向部(23),所述第一导向部(35)设置于所述锁止件(30),所述第二导向部(23)设置于所述调节件(20);
所述第一导向部(35)与所述第二导向部(23)沿第一方向导向配合,以限制所述调节件(20)的活动方向及范围。
14.一种表带,包括多个第二表粒(81),所述第二表粒(81)依次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表粒长度调节机构,所述调节件(20)远离所述第一表粒(10)的一端可与任一所述第二表粒(81)枢转连接。
15.一种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9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第一表粒(10)与所述设备主体(90)固定连接。
CN202223422068.8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218889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2068.8U CN21888938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2068.8U CN21888938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9385U true CN218889385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2068.8U Active CN218889385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9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0353A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绑带调节锁紧机构
CN211506036U (zh) 一种可调节头戴及头戴设备
CN116449575B (zh) 头戴式设备
CN106353887A (zh) 一种可双向伸缩的头带及头戴显示器
CN116679447A (zh) 绑带松紧调节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8889385U (zh) 一种表粒长度调节机构、表带及穿戴设备
CN114304825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锁紧调节结构
CN108851389B (zh) 一种腕带结构和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9239927A (zh) 头带调节机构及头戴显示设备
CN209028322U (zh) 头带调节机构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2189954B (zh) 可穿戴设备
CN111920153A (zh) 按压调节表带松紧的表扣及手表
CN117348243A (zh) 头戴设备的绑带组件以及头戴设备
CN109991831A (zh) 手表
CN114217443A (zh) 松紧调节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可穿戴设备
CN113455791B (zh) 绑带调节机构、带体结构以及腕戴设备
CN209846289U (zh) 一种腕带结构和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20832153U (zh) 一种腕带方向转换装置及腕带结构和手持机
CN218889388U (zh) 一种侧按键表带长度调节机构及穿戴设备
CN215603610U (zh) 锁紧扣、带体结构以及腕戴设备
CN219781764U (zh) 一种表带连接组件和表带
CN218332162U (zh) 绑带松紧调节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3455789B (zh) 表带及穿戴设备
CN212661276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表带及腕带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