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9265U -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9265U
CN218889265U CN202222963293.6U CN202222963293U CN218889265U CN 218889265 U CN218889265 U CN 218889265U CN 202222963293 U CN202222963293 U CN 202222963293U CN 218889265 U CN218889265 U CN 218889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electrode
atomize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32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632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9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9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92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雾化器包括雾化芯以及导电组件,雾化芯包括基体、发热体、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设置在基体的同一端,并与发热体连接;导电组件包括绝缘件以及均设置在绝缘件上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导电件与第二电极电连接,且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用于供雾化器与电源组件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设置在绝缘件上,如此,在装配的时候,可以先将导电组件组装好,再将导电组件与雾化器的其它零部件组装,在提高装配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装配错误,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此外,还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控制电路和雾化元件来控制工作状态和烟雾输出量,根据气溶胶生成基质不同,产生不同成分的气溶胶。
相关技术中,有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雾化芯在通电时加热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具体的,雾化芯上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通过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与电源组件电连接,从而使电源组件为雾化芯供电。
但是,现有的雾化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分别设置在基体的两端,存在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基体、发热体、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同一端,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发热体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绝缘件、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设置在所述绝缘件上,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供所述雾化器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导电弹片,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绝缘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弯折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绝缘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进行定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电极柱,至少部分所述电极柱穿设于所述绝缘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套设于所述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电极柱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柱具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导电件套设于所述电极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导电件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柱具有第二台阶面,在所述电极柱穿设于所述绝缘件的状态下,所述绝缘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组件包括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绝缘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导电件套设于所述绝缘件,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连接座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上述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以及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雾化器包括雾化芯和导电组件,雾化芯包括基体、发热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在基体的同一端,并与发热体连接,发热体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一方面有利于在基体上形成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另一方面,有利于雾化芯通过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与导电组件进行电连接。同时,导电组件包括绝缘件、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导电件与第二电极电连接,且第一导电件及第二导电件用于供雾化器与电源组件电连接,通过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设置在绝缘件上,如此,在装配的时候,可以先将导电组件组装好,再将导电组件与雾化器的其它零部件组装,提高了装配效率以及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还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通过设置导电组件与雾化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电连接,不需要通过引线与雾化芯的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电连接,有利于避免因引线理线不到位而导致的短路或开路,进而有利于提高雾化器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导电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导电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导电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导电组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10a、安装空间;10b、开口;20、连接座;20a、连接通道;20b、限位台阶;30、雾化芯;30a、气流通道;31、基体;32、第一电极;33、第二电极;34、发热体;40、导电组件;41、绝缘件;41a、环形通道;41b、第二定位部;41c、第三台阶面;41d、开口槽;411、第一连接段;411a、第一限位槽;412、第二连接段;412a、插接槽;412b、第二限位槽;42、第一导电件;42a、第一固定部;42b、第一导电弹片;42c、第一弯折部;42d、第一定位部;43、第二导电件;43a、第二固定部;43b、第二导电弹片;43c、第二弯折部;43d、第三导电弹片;43e、插接部;44、电极柱;44a、第一台阶面;44b、第二台阶面;50、固定件;50a、雾化空间;50b、出气通道;50c、进液口;50d、第四台阶面;60、导液棉;100、雾化器;100a、储液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
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吸食。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含尼古丁的材料或不含尼古丁的材料等。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也不限于液体或固体。下面实施例均以液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雾化器100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
示例性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机(图未示),主机包括电源组件,电源组件通过雾化器100的导电组件40与雾化器100的雾化芯30电连接。电源组件用于为雾化器100供电,并控制雾化器100工作,以使得雾化器100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气溶胶。
需要说明的是,雾化器100与主机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比如,雾化器100可以与主机可拆卸连接。其中,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为螺纹连接,磁吸连接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请参阅图1至图8,包括导电组件40以及雾化芯30。导电组件40与雾化芯30电连接,电源组件通过导电组件40与雾化芯30电连接。
请参阅图8,雾化芯30包括基体31、发热体34、第一电极32以及第二电极33,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设置在基体31的同一端,并与发热体34连接,发热体34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需要说明的是,基体31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基体31为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为铁铬铝、镍铬或不锈钢等金属或合金。另一些实施例中,基体31也可以为电绝缘材料,电绝缘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陶瓷,玻璃,聚酰亚胺等。下面实施例均以基体31为陶瓷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基体31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基体3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圆柱体、椭圆柱体、方体、异形、半球体、锥台或横截面为倒圆角的多边形,例如倒圆角的三角形等。下面实施例均以圆柱体基体31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雾化器100中设置圆柱体状的基体31,有利于减小雾化器100的尺寸,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电极32设置在基体31的一端,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2设置在基体31的同一端,也就是说,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位于基体31的同一端。
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2之间具有高度差,也就是说,第二电极33与基体31另一端的距离以及第一电极32与基体31另一端的距离不同。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2之间没有高度差,也就是说,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2处于同一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2处于同一平面,请参阅图8,可以通过在基体31的端部的中间开槽或通过其他方式隔开,以形成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2为对称结构,即第二电极33所对应的圆心角与第一电极32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当然,第二电极33与第一电极32也可以为非对称结构,即第二电极33所对应的圆心角与第一电极32所对应的圆心角不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32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第一电极3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半圆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极33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制,第二电极3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半圆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32与第二电极33形成的方式有多种方式,示例性地,当基体31的材质为电绝缘材料时,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可以是涂覆于基体31端部的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是金属涂层、导电银浆或者导电胶带等,也可以是设于基体31端部的金属导电片或沉积在基体31端部的金属等,例如金膜、铝膜或铜膜。
当然,当基体31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时,就不需要在基体31的端部涂覆金属涂层、导电银浆或者导电胶带等导电涂层,而是可以直接将基体31的部分结构设置为第一电极32和/或第二电极33。
相关技术中,雾化芯通过在基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如此,正负电极分别从基体的两端连接,需要做更多的结构处理两端的连接,不利于在基体上形成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且不利于雾化芯通过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组件进行电连接。另外,还容易对基体的密封性等其它性能造成影响。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包括基体31、发热体34、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通过将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设置在基体31的同一端,并与发热体34连接,发热体34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一方面,有利于在基体31上形成第一电极32以及第二电极33,另一方面,有利于雾化芯30通过第一电极32以及第二电极33与导电组件40进行电连接。
相关技术中,雾化器通过在雾化芯的端部设置引线,再通过引线与电源组件实现电连接,存在引线走线路径较为复杂,处理两根引线工序繁琐,容易短路和断路的问题,此外,还需手工理线剪线等,所需工时较高,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另外,当需要在基体外设置导液棉时,引线的设置会影响导液棉的一致性,可能会导致导液棉过松或过紧,从而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性能。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雾化器100通过设置导电组件40与雾化芯30电连接,导电组件40包括绝缘件41、发热体34、第一导电件42以及第二导电件43,第一导电件42与第一电极32电连接,第二导电件43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通过将第一导电件42和第二导电件43均设置在绝缘件41上,如此,在装配的时候,可以先将导电组件40组装好,再将导电组件40与雾化器100的其它零部件组装。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无需在基体31中开孔穿引线,基体31内部结构更加完整、可控以及牢靠,因此产品的一致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另外,可以避免采用引线,降低了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这一点对于应用于小型化基体31而言,更是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件41的材质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可以为绝缘硅胶材料,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绝缘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包括雾化芯30和导电组件40,雾化芯30包括基体31、发热体34、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通过将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设置在基体31的同一端,并与发热体34连接,发热体34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一方面有利于在基体31上形成第一电极32以及第二电极33,另一方面,有利于雾化芯30通过第一电极32以及第二电极33与导电组件40进行电连接。同时,导电组件40包括绝缘件41、第一导电件42以及第二导电件43,第一导电件42与第一电极32电连接,第二导电件43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且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用于供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电连接,通过将第一导电件42和第二导电件43均设置在绝缘件41上,如此,在装配的时候,可以先将导电组件40组装好,再将导电组件40与雾化器100的其它零部件组装,提高了装配效率以及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还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通过设置导电组件40与雾化芯30的第一电极32以及第二电极33电连接,不需要通过引线与雾化芯30的第一电极32以及第二电极33电连接,有利于避免因引线理线不到位而导致的短路或开路,进而有利于提高雾化器100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电源组件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雾化芯3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8,基体31形成有贯穿基体31两端的气流通道30a,发热体34设置于气流通道30a的侧壁。也就是说,气流通道30a沿基体31的轴向延伸,且贯穿基体31的两端,通过将发热体34设置在雾化芯30的气流通道30a内,即发热体34设置在基体31内,在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通电后,位于第一电极32和第二电极33之间的发热体34有电流通过,进而产生热量,通过发热体34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
发热体34的结构可以为连续的膜状,多孔的网状或条状。其中,发热体34的材料、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发热体34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发热体34包括但不限于为发热片、发热膜、发热网等。下面实施例均以发热体34为发热膜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基质即可以为液体,也可以为固体。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固体时,固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通过插入气流通道30a,并与设置在气流通道30a内发热体34接触,发热体34产生热量以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当气溶胶生成基质为液体时,液体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通过基体31的毛细作用力,从基体31的外侧壁传输至发热体34,发热体34产生热量以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
当然,发热体34也可以设置在基体31的外侧壁。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10,第一导电件42包括第一固定部42a以及与第一固定部42a连接的第一导电弹片42b,第一导电件42通过第一固定部42a与绝缘件4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第一导电件42损坏雾化芯30,第一导电件42通过设置第一导电弹片42b,通过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电极32抵接以实现与第一电极32的电连接,第一导电弹片42b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一导电件42压裂基体3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部42a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第一固定部42a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中空的圆柱形、中空的椭圆柱形或中空的倒圆角的多边形,例如倒圆角的三角形等。当然,也可以是中空的圆柱形的一部分、中空的椭圆柱形的一部分或中空的倒圆角的多边形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3至图7、图9,绝缘件41设置有环形通道41a,第一固定部42a设置于环形通道41a。也就是说,绝缘件41通过设置环形通道41a,第一导电件42通过设置第一固定部42a,以使第一固定部42a设置于环形通道41a,以实现将第一导电件42装配在绝缘件41上。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件42还可以为注塑在绝缘件41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和图9,绝缘件41的侧壁断开形成开口槽41d,开口槽41d沿轴向延伸。也就是说,开口槽41d贯穿绝缘件41沿轴向的两端,且贯穿绝缘件41的内侧壁与外侧壁,如此,有利于提高绝缘件41的弹性,方便导电组件40各零部件的组装,可以提高导电组件40的电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10,第一导电弹片42b相对第一固定部42a弯折设置。如此,当第一导电弹片42b与基体31抵接,一方面,有利于第一导电弹片42b受压发生形变,进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一导电件42压裂基体31,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设置第一导电弹片42b的倾斜角度,有利于第一导电弹片42b更好地与雾化芯30抵接,又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弹片42b受压向靠近基体31中心线的方向发生形变,提高了导电组件40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3、图4和图10,当第一固定部42a呈环状时,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固定部42a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沿第一导电弹片42b远离第一固定部42a的方向减小,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固定部42a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随着靠近基体31的方向而逐渐减小,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固定部42a呈一定角度连接,即第一导电弹片42b倾斜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2a的端部,且与基体31呈一定角度抵接,如此,当第一导电弹片42b与基体31抵接,一方面,有利于第一导电弹片42b受压发生形变,进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一导电件42压裂基体31,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设置第一导电弹片42b的倾斜角度,有利于第一导电弹片42b更好地与雾化芯30抵接,又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弹片42b受压向靠近环形通道41a中心线的方向发生形变,提高了导电组件40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图4和图10,第一导电弹片42b远离第一固定部42a的一端朝靠近第一固定部42a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42c,第一弯折部42c与第一电极32抵接。也就是说,第一导电弹片42b远离第一固定部42a的一端朝背离基体31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42c,第一弯折部42c与第一电极32抵接,即通过形成一个弧面与基体31抵接,如此,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一导电弹片42b压裂基体31,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第一导电弹片42b受压向远离环形通道41a中心线的方向发生形变,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电组件40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6和图10,第一导电弹片42b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导电弹片42b沿第一固定部42a的周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一导电弹片42b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一导电弹片42b沿第一固定部42a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多个第一导电弹片42b不仅提高了第一导电件42与第一电极32电连接的可靠性,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第一导电弹片42b因被损坏等引起无法与第一电极32抵接的情况。而各第一导电弹片42b沿第一固定部42a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各第一导电弹片42b的弹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是指数量包括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弹片42b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为了提高第一导电件42与第一电极32电连接的可靠性,可以使得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电极32抵接,需要在绝缘件41和第一导电件42上设置定位结构,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9和图10,第一固定部42a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42d,绝缘件4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41b,第一定位部42d与第二定位部41b配合,以对第一导电弹片42b进行定位,如此,在装配的时候,通过第一定位部42d与第二定位部41b配合,以确定第一导电件42与绝缘件41的装配位置,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且可以避免操作人员装配错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部42d与第二定位部41b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只要能够对第一导电弹片42b进行定位即可,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图9和图10,第一定位部42d为形成在第一固定部42a的侧壁上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部41b为环形通道41a的侧壁形成的与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如此,当第一固定部42a设置于环形通道41a,第一定位凸起卡入第一定位槽,以对第一导电件42进行限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槽沿第一固定部42a侧壁的轴向延伸,如此,当第一固定部42a设置于环形通道41a,第一定位凸起卡入第一定位槽,可以避免第一固定部42a沿周向转动,即可以对第一固定部42a进行周向限位,进而使得第一导电弹片42b对准第一电极32,并与第一电极32抵接。当然,第一定位槽也可以对第一固定部42a进行轴向限位,有利于控制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电极32之间的作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位槽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形成在第一固定部42a侧壁的中部,也可以形成在第一固定部42a侧壁的顶端,装配的时候,第一定位凸起从第一定位槽的敞口卡入第一定位槽。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41b为形成在环形通道41a的侧壁上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部42d为形成在第一固定部42a的外侧壁上,与第一定位槽配合的第一定位凸起。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7,导电组件40包括电极柱44,至少部分电极柱44穿设于绝缘件41,第一导电件42套设于电极柱44,第一电极32通过第一导电件42及电极柱44与电源组件电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电极柱44,电极柱44通过第一导电件42与第一电极32电连接,再通过电源组件与电极柱44电连接,进而实现电源组件与第一电极32的电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7,导电组件40包括电极柱44,至少部分电极柱44设置于环形通道41a,电极柱44通过第一导电件42与第一电极32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电极柱44与第一导电件4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电极柱44与第一导电件42能够减少零部件数量,节省了成本,还可以减少装配时间,提升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至少部分电极柱44设置于环形通道41a指的是,可以是部分电极柱44设置于环形通道41a,另一部分电极柱44伸出环形通道41a,也可以是全部的电极柱44设置于环形通道41a。
第一导电件42与电极柱44的连接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7,电极柱44具有第一台阶面44a,第一导电件42套设于电极柱44的外侧壁,第一导电件42远离第一电极32的一端与第一台阶面44a抵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42a套设于电极柱44的外侧壁,第一固定部42a远离第一导电弹片42b的一端与第一台阶面44a抵接。其中,第一导电件42通过第一固定部42a套设在电极柱44的外侧壁,可以提高第一导电件42与电极柱44之间连接结构的可靠性,进而可以防止第一导电件42在受挤压的时候从电极柱44与第一电极32之间脱出。也就是说,通过在电极柱44上设置第一台阶面44a,第一固定部42a远离第一导电弹片42b的一端与第一台阶面44a抵接,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电极32抵接,即第一导电件42夹设于第一台阶面44a与第一电极32之间,在避免电极柱44损坏基体31的同时,提高了电极柱44与第一电极32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柱44还可以不设置第一台阶面44a,第一导电件42直接夹设于电极柱44的端部与第一电极32之间。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电极柱44,如图4所示的第一导电件42为直接与电源组件电连接,该实施例中,减少了零部件,进而节省了成本。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7,电极柱44具有第二台阶面44b,在电极柱44穿设于绝缘件41的状态下,绝缘件41的底端与第二台阶面44b抵接。
具体地,在电极柱44穿设于绝缘件41的环形通道41a的状态下,绝缘件41的底端与第二台阶面44b抵接。如此,可以对电极柱44的装配位置起到限位作用,有利于控制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一电极32之间的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极柱44伸入过多,而在避免导致电极柱44损坏基体31的同时,提高了电极柱44与第一电极32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导电组件40包括连接座20,至少部分绝缘件41穿设于连接座20,第一导电件42套设于绝缘件41,第一电极32通过第一导电件42及连接座20与电源组件电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设置连接座20,有利于实现第一电极32通过第一导电件42及连接座20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将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设置于绝缘件41上,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可以位于绝缘件41外周,即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均套设于绝缘件41上;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还可以位于绝缘件41内侧,即绝缘件41套设在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上43;还可以将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中的一个位于绝缘件41的内侧,另一个位于绝缘件41的外侧。而且,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可以采用相似结构设计,关于第一导电件42及第二导电件43的结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导电件42的相关描述。
而且,当第一导电件42位于绝缘件41内侧时,其与绝缘件41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导电件42的描述;当第一导电件42位于绝缘件41外侧时,其与绝缘件41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二导电件43的描述。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图4和图11,第二导电件43包括第二固定部43a以及与第二固定部43a连接的第二导电弹片43b,第二导电件43通过第二固定部43a与绝缘件4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第二导电件43损坏雾化芯30,第二导电件43通过设置第二导电弹片43b,通过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第二电极33抵接以实现与第二电极33的电连接,第二导电弹片43b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二导电件43压裂基体31。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43还可以为注塑在绝缘件41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固定部43a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第二固定部43a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中空的圆柱形、中空的椭圆柱形或中空的倒圆角的多边形,例如倒圆角的三角形等。当然,也可以是中空的圆柱形的一部分、中空的椭圆柱形的一部分或中空的倒圆角的多边形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1至图6,第二固定部43a套设于绝缘件41的外侧壁,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二导电件43通过设置第二固定部43a,以使第二固定部43a套设于绝缘件41的外侧壁,以实现将第二导电件43装配在绝缘件41上。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7、图9,绝缘件41的外侧壁具有插接槽412a,第二固定部43a远离第二导电弹片43b的一端形成插接部43e,第二固定部43a套设于绝缘件41的外侧壁,插接部43e插设于插接槽412a,并与插接槽412a的底壁抵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7、图9,绝缘件41包括第一连接段411、第二连接段412以及第三台阶面41c,第一连接段411的外形尺寸小于第二连接段412的外形尺寸,第三台阶面41c位于第一连接段411和第二连接段412之间,并朝向雾化芯30,第二连接段412形成有贯穿第三台阶面41c并沿轴向延伸的插接槽412a,第二固定部43a远离第二导电弹片43b的一端形成插接部43e,第二固定部43a套设于第一连接段411,插接部43e插设于插接槽412a,并与插接槽412a的底壁抵接。也就是说,绝缘件41的第一连接段411靠近雾化芯30,绝缘件41的第二连接段412远离雾化芯30。
在装配的时候,第二固定部43a套设于第一连接段411,插接部43e插设于插接槽412a,以使第二导电件43装配至绝缘件41上,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与绝缘件41之间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同时,插接部43e与插接槽412a的底壁抵接,如此,可以对第二导电件43的装配位置起到轴向限位作用,有利于控制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第二电极33之间的作用力,在避免导致第二导电件43损坏基体31的同时,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与第二电极33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7、图11,第二导电件43包括第三导电弹片43d,第三导电弹片43d与第二固定部43a背离第二导电弹片43b的一端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三导电弹片43d,第二导电件43通过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再通过第三导电弹片43d与电源组件电连接,进而实现电源组件与第二电极33的电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7、图11,第二导电件43包括与第二固定部43a连接的第三导电弹片43d,第三导电弹片43d设置于第二连接段412的外侧壁。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电件43也可以不设置第三导电弹片43d,电源组件与第二固定部43a或者第二导电弹片43b电连接。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7、图9,绝缘件41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限位槽411a,第二固定部43a设置于第一限位槽411a。如此,在装配的时候,通过第二固定部43a与第一限位槽411a配合,以确定第二导电件43与绝缘件41的装配位置,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且可以避免操作人员装配错误,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的可靠性,可以使得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第二电极33抵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段411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一限位槽411a,第二固定部43a设置于第一限位槽411a。
当然,也可以是第二固定部43a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411a配合的第二定位凸起,在装配的时候,通过第二固定部43a的第二定位凸起与第一限位槽411a配合,以确定第二导电件43与绝缘件41的装配位置。
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7、图9,绝缘件41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限位槽412b,第三导电弹片43d设置于第二限位槽412b。如此,在装配的时候,通过第三导电弹片43d与第一限位槽411a配合,以确定第三导电弹片43d与绝缘件41的装配位置,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且可以避免操作人员装配错误,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二连接段412的外侧壁形成有第二限位槽412b,第三导电弹片43d设置于第二限位槽412b。
当然,也可以是第三导电弹片43d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槽412b配合的第三定位凸起,在装配的时候,通过第三导电弹片43d的第三定位凸起与第一限位槽411a配合,以确定第二导电件43与绝缘件41的装配位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4和图11,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环形通道41a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沿第二导电弹片43b远离第二固定部43a的方向减小,也就是说,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环形通道41a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随着靠近基体31的方向而逐渐减小,第二导电弹片43b与第二固定部43a呈一定角度连接,即第二导电弹片43b倾斜设置在第二固定部43a的端部,且与基体31呈一定角度抵接,如此,当第二导电弹片43b与基体31抵接,一方面,有利于第二导电弹片43b受压发生形变,进而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二导电件43压裂基体31,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设置第二导电弹片43b的倾斜角度,有利于第二导电弹片43b更好地与雾化芯30抵接,又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二导电弹片43b受压向靠近环形通道41a中心线的方向发生形变,提高了导电组件40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图4和图11,第二导电弹片43b远离第二固定部43a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二固定部43a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43c,第二弯折部43c与第二电极33抵接。也就是说,第二导电弹片43b远离第二固定部43a的一端朝背离基体31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43c,第二弯折部43c与第二电极33抵接,即通过形成一个弧面与基体31抵接,如此,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第二导电弹片43b压裂基体31,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第二导电弹片43b受压向远离环形通道41a中心线的方向发生形变,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电组件40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7、图11,第二导电弹片43b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导电弹片43b沿第二固定部43a的周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二导电弹片43b的数量为2个,2个第二导电弹片43b沿第二固定部43a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多个第二导电弹片43b不仅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的可靠性,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第二导电弹片43b因被损坏等引起无法与第二电极33抵接的情况。而各第二导电弹片43b沿第二固定部43a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各第二导电弹片43b的弹性。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弹片42b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
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弹片42b与第二导电弹片43b相对设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7和图11,第三导电弹片43d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三导电弹片43d沿第二固定部43a的周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三导电弹片43d的数量为2个,2个第三导电弹片43d沿第二固定部43a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多个第三导电弹片43d不仅提高了第三导电件与其他零部件电连接的可靠性,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第三导电弹片43d因被损坏等引起无法与其他零部件抵接的情况。而各第三导电弹片43d沿第二固定部43a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利于提高各第三导电弹片43d的弹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雾化器100包括具有安装空间10a的壳体10以及设置于安装空间10a的固定件50,固定件50形成有雾化空间50a,雾化芯30设置于雾化空间50a内。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固定件50形成有出气通道50b。
固定件50形成有连通雾化空间50a的出气通道50b,雾化芯30设置于雾化空间50a内。雾化器100的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传输至雾化空间50a内,并与雾化空间50a内的雾化芯30接触,雾化芯30对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气溶胶可以经雾化空间50a进入出气通道50b。
壳体10形成有安装空间10a,气溶胶生成基质产生的气溶胶经出气通道50b供使用者吸食,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雾化器100的具体方式在此不做限制,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壳体10吸食气溶胶,如图所示的雾化器100通过额外的吸嘴与壳体10配合吸食气溶胶。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制,壳体1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为中空的圆柱形、中空的椭圆柱形或横截面为倒圆角的多边形,例如倒圆角的三角形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壳体10具有与安装空间10a连通的开口10b,雾化器100包括设置于开口10b的连接座20,连接座20具有连接通道20a,固定件50靠近雾化空间50a的一端设置于连接通道20a,至少部分导电组件40设置于连接通道20a。
连接座20、固定件50的侧壁以及安装空间10a的侧壁共同限定出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空间100a。其中,连接座20的部分结构经开口10b伸入安装空间10a,连接座20具有连接通道20a,固定件50靠近雾化空间50a的一端设置于连接通道20a,可以用于对固定件50的端部进行固定。
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壳体10大致呈中空的圆柱形,固定件50也大致呈中空的圆柱形,连接座20、固定件50的侧壁以及安装空间10a的侧壁共同限定出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空间100a,储液空间100a大致呈环形,环形的储液空间100a环设在固定件50的周侧。
当然,也可以不是由连接座20、固定件50的侧壁以及安装空间10a的侧壁共同限定出储液空间100a,而是壳体10内形成有储液空间100a。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连接座20的材质为导电材料时,第三导电弹片43d与连接座20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二电极33通过第二导电件43的第三导电弹片43d与连接座20电连接,再通过连接座20与电源组件之间实现电连接,如此,连接座20在方便壳体10、固定件50以及雾化芯30装配的同时,还能够用于与电源组件之间实现电连接,提高了雾化器100与电源组件之间电连接的便利性。
当然,连接座20的材质也可以为电绝缘材料时,此时,可以通过第二导电件43的第三导电弹片43d与电源组件直接电连接,或者通过其他零部件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请参阅1和图2,雾化器100设置有贯穿雾化空间50a侧壁的进液口50c,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进液口50c传输至雾化芯30。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经进液口50c传输至雾化空间50a内,并与雾化空间50a内的基体31接触,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气溶胶生成基质经基体31与发热体34接触,发热体34对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雾化生成气溶胶。
需要说明的是,进液口50c的数量在此不做限制,进液口50c的数量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进液口50c沿固定件50的周向间隔布置。示例性的,进液口50c的数量为4个,4个进液口50c沿固定件50的周向间隔均匀布置。如此,多个进液口50c不仅便于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更大量地进入雾化空间50a,以提高雾化效率,还能够避免任意一个进液口50c堵塞引起无法雾化的情况。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雾化器100包括导液棉60,导液棉60套设于雾化芯30。也就是说,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导液棉60导向基体31,导液棉60夹设于基体31与雾化空间50a的侧壁之间,导液棉60为棉纤维材质,可以稳定储存、并快速地将储液空间100a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导向基体31,设置在基体31上的发热体34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并产生气溶胶。
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连接通道20a的侧壁形成有限位台阶20b,固定件50的端部与限位台阶20b抵接。也就是说,通过设置限位台阶20b,用于对固定件50进行限位。
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43与限位台阶20b背离固定件50的一侧抵接,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与连接座20电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导电弹片43d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制,示例性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第三导电弹片43d包括顶壁以及连接在顶壁远离第二固定部43a一侧的侧壁,即第三导电弹片43d为类似悬臂结构,如此,可以使得第三导电弹片43d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三导电弹片43d的顶壁与台阶背离固定件50的一侧抵接,一方面,有利于第三导电弹片43d与连接座20电连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第三导电弹片43d夹设于台阶与插接槽412a的底壁之间,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的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电件43与连接通道20a的侧壁抵接,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与连接座20电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三导电弹片43d的侧壁与连接通道20a的侧壁抵接。如此,一方面,有利于第三导电弹片43d与连接座20电连接,即提高了第三导电弹片43d与连接座20电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得第三导电弹片43d夹设于连接通道20a的侧壁与绝缘件41的侧壁之间,提高了第二导电件43的连接结构的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固定件50形成有位于雾化空间50a和出气通道50b之间的第四台阶面50d,第四台阶面50d用于对雾化芯30进行限位。也就是说,通过在固定件50上形成第四台阶面50d,第四台阶面50d面向雾化空间50a,第四台阶面50d用于对雾化芯30进行限位,即雾化芯30夹设于第四台阶面50d与导电组件40之间,一方面,可以防止雾化芯30在雾化空间50a内晃动,进而提高雾化器100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雾化芯30与导电组件4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装配的时候,请参阅图1至图7,将第一导电件42套设在电极柱44上,将装配有第一导电件42的电极柱44穿设在绝缘件41的环形通道41a内,以使第一导电件42和电极柱44均设置在绝缘件41上,第一导电件42的第一定位部42d与绝缘件41的第二定位部41b配合,以对第一导电弹片42b进行定位;再将第二导电件43装配至绝缘件41上,第二导电件43的插接部43e插设于绝缘件41的插接槽412a,以对第二导电弹片43b进行定位,即完成了导电组件40的装配。然后再将导电组件40装配至连接座20的连接通道20a内,此时,导电组件40的第一导电件42与第一电极32电连接,第二导电件43与第二电极33电连接,在提高装配效率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装配错误,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此外,还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另一些实施例中”、“又一些实施例中”、或“示例性”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芯,所述雾化芯包括基体、发热体、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同一端,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发热体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绝缘件、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设置在所述绝缘件上,所述第一导电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第二导电件用于供所述雾化器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导电弹片,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绝缘件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弹片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相对所述第一固定部弯折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朝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电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绝缘件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配合,以对所述第一导电弹片进行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电极柱,至少部分所述电极柱穿设于所述绝缘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套设于所述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电极柱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具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导电件套设于所述电极柱的外侧壁,所述第一导电件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具有第二台阶面,在所述电极柱穿设于所述绝缘件的状态下,所述绝缘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连接座,至少部分所述绝缘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座,所述第一导电件套设于所述绝缘件,所述第一电极通过所述第一导电件及所述连接座与电源组件电连接。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导电件以及所述第二导电件电连接。
CN202222963293.6U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18889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3293.6U CN218889265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3293.6U CN218889265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9265U true CN218889265U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9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3293.6U Active CN218889265U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92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99281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1128829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EP4122335A1 (en) Electric heating non-combustion atomization device
CN114431542A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7446659U (zh) 电子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
CN218889265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14156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和雾化芯
WO2024012202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14155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WO202214155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N11468038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N115644507A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364688U (zh) 雾化芯模块、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89264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124348U (zh) 连接组件及雾化组件
CN212117062U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861805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设备
WO202214155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4154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41555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芯
CN115644509A (zh)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3892687A (zh) 一种插拔式连接机构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3423293B (zh) 吸取器用烟弹
CN114680381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88926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