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9254U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9254U
CN218889254U CN202222972216.7U CN202222972216U CN218889254U CN 218889254 U CN218889254 U CN 218889254U CN 202222972216 U CN202222972216 U CN 202222972216U CN 218889254 U CN218889254 U CN 2188892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er
liquid
atomizing
liquid storage
reservo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722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海艳
陈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Wadwa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722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92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92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9254U/zh
Priority to CA3212263A priority patent/CA3212263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储液壳、密封套以及注液换气装置,该储液壳用于形成储液腔,其包括一注液口,该储液腔用于存储雾化基质,该密封套设置在注液口内,用于密封储液腔,其包括安装孔,安装孔连通储液腔与外界;注液换气装置安装在安装孔中,包括阀芯、阀盖、设置在阀盖上的筒状阀座以及设置在阀盖上的弹性元件,阀芯设置在阀座与弹性元件之间。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安装孔内的注液换气装置既可以进行换气,也可以注液,且能够降低雾化器换气不畅以及漏液的风险。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雾化器的换气通道和下液孔大部分均设置在储液腔的下方。换气通道设置在雾化芯的侧面,换气形成为大气泡换气,因此,雾化器工作过程中,气泡或雾化基质冷却后会堵塞换气通道,导致下液不畅,进而导致抽吸时产生焦味,严重影响客户口感。同时,雾化器下液和换气通道设置在同一位置,存在漏液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雾化器,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雾化基质;
储液壳,用于形成储液腔,包括一注液口;
密封套,设置在所述注液口内,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其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储液腔与外界;以及
注液换气装置,所述注液换气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包括阀芯、阀盖、设置在所述阀盖上的筒状阀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阀盖上的弹性元件,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座与所述弹性元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座内沿所述弹性元件弹力方向活动,当所述阀芯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储液腔与外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上端具有一个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口,当所述阀芯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阀芯封堵所述换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盖包括底壁以及设置所述底壁外周缘的侧壁,所述底壁设有多个第二进气孔,所述多个第二进气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实例中,所述密封套上具有将所述注液换气装置与外界相连通的连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储液腔一端的截面面积与所述注液换气装置的截面面积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储液腔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储液腔一端的截面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壳包括壳体以及沿纵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出气管的外壁面界定出所述储液腔,所述出气管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套还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出气管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壳下端开口具有一个第一收容空间,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雾化座、基座以及雾化芯,所述雾化座与所述基座配合连接,以固定所述雾化芯,所述雾化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管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壳下端开口还设有与所述雾化芯导液连通的至少一个下液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将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座上还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下液口相对应的至少一个下液孔,所述至少一个下液口用于将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芯导液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套上的吸嘴,所述吸嘴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出气管道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个注液换气通道,所述注液换气通道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外界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有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与所述连接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在安装孔内的注液换气装置既可以进行换气,也可以注液,且注液换气装置设置在安装孔中,能够降低雾化器换气不畅以及漏液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雾化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雾化器的注液换气装置不工作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雾化器的注液换气装置工作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雾化器的雾化主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的雾化器的储液壳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的雾化器的吸嘴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的雾化器的密封套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的雾化器的注液换气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的雾化器的注液换气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可用于吸食气溶胶,其可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电连接的电源装置200。电源装置200用于给雾化器100供电。雾化器100沿纵向设置于电源装置200的上方,其可与电源装置200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该雾化器100用于存储雾化基质并在通电后加热雾化该雾化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一同参阅图3至图5,该雾化器10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柱状,其可包括雾化主体10、套设在雾化主体10上的储液壳20、套设在储液壳20上的吸嘴30、设置在储液壳20和吸嘴30之间的密封套40以及设置在密封套40内的注液换气装置50。该雾化主体10用于在通电后将雾化基质加热雾化成气溶胶。该储液壳20用于存储并为雾化主体10供应雾化基质。该吸嘴30用于换气并导出气溶胶,储液壳20内形成有用于存储雾化基质的储液腔210以及用于输出气溶胶的出气管道220。该密封套40用于密封储液壳20的注液口211,以防止存储在储液壳20内的雾化基质泄漏。注液换气装置50用于实现当注液换气装置50的预紧力和储液腔210的压力之和小于大气压力时,注液换气装置50的阀芯54沿靠近储液腔210的方向移动,即阀芯54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外界空气进入储液壳20内,以平衡储液腔210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当注液换气装置50的预紧力和储液腔210的压力之和大于或者等于大气压力时,注液换气装置50的阀芯54沿远离储液腔210的方向移动,即阀芯54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注液换气装置50恢复密封状态。同时,注液换气装置50也可用于注液,注液时,注液针将注液换气装置50的阀芯54向靠近储液腔210的方向移动,即阀芯54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雾化基质可沿阀芯54的周侧流入储液腔210内。
再如图6所示,雾化主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基座11、雾化座12、一对电极柱13、雾化芯14、密封件15以及一对电磁件16。雾化座12设置在基座11上。雾化芯14安装在基座11中。一对电极柱13嵌置于雾化座12底面并与雾化芯14的两端电性连接。密封件15套设在雾化座12上。一对电磁件16设置于雾化座12底部。其用于与电源装置20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1与雾化座12配合连接,以固定雾化芯14。基座11和雾化座12之间还形成有与雾化芯14导气连通的雾化腔120,用于实现气溶胶和空气的混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12、基座11均可采用塑胶制成,且雾化座12与基座11相互扣接在一起。
基座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板状的主体部111以及间隔设置在该主体部111两侧的两个安装座112。该主体部111的形状以及尺寸与储液壳20开口端的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其可用于封堵该储液壳20的下端开口。该两个安装座112可用于支撑雾化座12。主体部111的上端面与安装座112的内壁面界定出一个储液空间1110,该储液空间1110可存储一定的冷凝液,从而进一步减少漏液。
该基座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主体部111上端面向上延伸的进气凸台1111,进气凸台1111的顶面下凹形成有三个第一进气孔130,该三个第一进气孔130在保证进气量充足的同时,该三个第一进气孔130上形成的表面张力膜还能够起到减少漏液的作用。此外,由于第一进气孔130形成于进气凸台1111上,使得第一进气孔130的上端端面高出储液空间1110的底面,从而可进一步降低液体从第一进气孔130泄露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11的下端面还可上凹形成进气口1112,该进气口1112沿纵向延伸,进气口1112的上端与该三第一进气孔130的下端相连通,从而形成使外界空气能够进入到雾化腔120中的进气通道17。进一步地,进气口1112的进气截面积大于该三个第一进气孔130的进气截面积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11上还设置有供一对电极柱13穿过的一对电极柱穿孔1113。一对电极柱13插设在一对电极柱穿孔1113上,该一对电极柱13分别与雾化芯14的发热体142的两极电连接。此外,电极柱13还起到支撑雾化芯14的作用。该一对电极柱穿孔1113设置在进气凸台111的两侧,每一电极柱穿孔1113的上端端面可高出储液空间1110的底面,从而可降低雾化基质从电极柱穿孔1113泄露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凸台1111和一对电极柱穿孔1113的周侧设有若干个导流槽1114,该若干个导流槽1114将进气凸台1111和一对电极柱穿孔1113与储液空间1110相连通。导流槽1114为微小的细槽结构,其可对雾化基质具有较强的毛细作用力,可在毛细作用力的作用下吸附进气凸台1111和一对电极柱穿孔1113处的漏液并将该漏液引导至储液空间1110从而进一步较少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安装座112可包括第一凸台1121以及第一卡接部1122,且两个第一凸台1121之间的间隔可形成与进气通道17连通的雾化腔120。该第一凸台1121的外周的侧壁朝储液腔210的方向延伸,其相背于雾化腔120设置的侧壁上设有扣孔1123,以使基座11与雾化座12配合安装。
雾化座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雾化座本体121、罩体122、定位部123以及卡扣124。该雾化座本体121可套设在基座11上,其上设有出气孔1210,该出气孔1210将出气管道220与雾化腔120相连通,以供气溶胶输出。该雾化座本体121上可设有两个下液孔1211,该两个下液孔1211位于出气孔1210的两侧,具体地,其位于雾化芯14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与雾化芯14导液连接,以便于向雾化芯14提供雾化基质。该罩体122设置在雾化座本体121内侧,其位于出气孔1210的下部,且与该出气孔1210之间设有间隙。该罩体122的内侧形成有收容腔1220,雾化芯14由下往上嵌入该收容腔122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下液孔1211可与该收容腔1220连通设置。定位部123设置在雾化座本体121上,其可包括两个,且该两个定位部123设置在该雾化座本体121长轴方向上的两相对侧,该两个定位部123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罩体122的两侧,其朝基座11的方向延伸且分别与两个第一卡接部1122配合连接。该卡扣124可设置在雾化座本体121短轴方向上的两相对侧,其可朝基座11的方向延伸,以扣合在基座11上扣孔1123中。
雾化芯1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吸液体141以及嵌置在吸液体141中的发热体142。吸液体141与储液腔210导液连通,用于从储液腔210吸取雾化基质并将该雾化基质传导至发热体142。发热体142与电源装置电连接,用于在通电发热后将吸液体141中吸附的雾化基质加热雾化以生成气溶胶。
吸液体141可由多孔吸液陶瓷、吸液棉等具有毛细结构的材料制成。吸液体141具有吸液面1411及发热面1412。吸液面411用于吸收来自储液腔210的雾化基质并通过吸液体141内部的毛细结构将该雾化基质传导至发热面1412。吸液面1411位于吸液体141朝向储液腔210的一侧,发热面1412位于吸液体141背离储液腔210的一侧。
密封件1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覆盖在雾化座12的顶面,密封件16的顶面形成有第一通孔151以及两个第二通孔152,该第一通孔151与出气孔1210相连通,该两个第二通孔152的形状以及大小分别与两个下液孔1211的形状以及大小相对应。该两个第二通孔152的形状大小分别与雾化座12的两个下液孔1211对应。储液壳20的出气管22的下端可嵌置于第一通孔151中,出气管22的下端外周面与第一通孔151的孔壁密封配合,从而将出气管道220与储液腔210密封隔离。
一同参阅图7,储液壳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下端的壳体21以及沿纵向设置于壳体21中的出气管22。壳体21呈筒状。壳体21的内壁面和出气管22的外壁面之间界定出储液腔210。出气管22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管道220。壳体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位于上端的注液口211、位于下端的两个下液口212以及朝向下延伸的第一收容空间213。该注液口211用于注液,该两个下液口212位于出气管22下端的两相对侧,且与两个下液孔1211相对应,以与雾化芯14进行导液连通。该第一收容空间213用于收容雾化主体10。
一同参阅图8,吸嘴3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外壳31以及设置在外壳31内的导气管3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31还可设有一个贯通的注液换气通道311。该注液换气通道311既可以用于换气也可以用于注液。外壳31的设有一个与安装孔401相连通的换气通道312。外壳31的下端开口设有一个第二收容空间313,该第二收容空间313用于收容雾化主体10、储液壳20、密封套40以及注液换气装置50。出气管22与导气管32导气连通。
一同参阅图9,密封套40在一些实施例可呈柱状,其可嵌置于注液口211中,以防止雾化基质从注液口211中泄漏。密封套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上下贯通的安装孔401,该安装孔401的一端与注液换气通道311相连通,其另一端与储液腔210相连通,该安装孔401远离储液腔210一端的截面面积与注液换气装置50的截面面积相配合,以使注液换气装置50从上往下嵌置在安装孔401内。且该安装孔401远离储液腔210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安装孔401靠近储液腔210一端的截面面积,安装孔401远离储液腔210一端较大的截面面积能够便于安装注液换气装置50;安装孔401靠近储液腔210一端较小的截面面积一方面能够防止注液换气装置50脱落,其另一方面则更有助于形成液体薄膜,从而有助于防止漏液。密封套4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部402,该连接部402一端可通过换气通道312与外界连通,其另一端与安装孔401连通。密封套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与出气管22相配合的第三通孔410。可以理解地,注液换气装置50不局限于设置在横向或者纵向,其能够在换气时与外界连通即可。
一同参阅图10及图11,注液换气装置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圆柱状,其包括的阀座51、阀盖52、弹性元件53以及阀芯54。该阀座51呈圆筒状,其上端缩减形成一个换气口510,其下端嵌设在阀盖52上。该阀盖5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底壁521以及设置底壁外周缘的筒状侧壁522,该侧壁522的外径与阀座51的内径相配合以使阀座51嵌置在阀座上,底壁521上设有多个第二进气孔5210,该第二进气孔5210用于将外界空气与储液腔210相连通。弹性元件53设置在阀座51和阀盖52形成的容置空间内。阀芯5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在阀座51内沿弹性元件53弹力方向活动,且该阀芯54包括主体部541以及封堵部542,该主体部541嵌置在弹性元件53上,该封堵部542用于封堵换气口510。再如图3及图4所示,雾化器100工作时,注液换气装置50的预紧力和储液壳20的压力之和小于大气压力,注液换气装置50的阀芯54沿靠近储液腔210的方向移动,外界空气进入储液腔210内,以平衡储液腔210与外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当雾化器100不工作时,注液换气装置50的预紧力和储液腔210的压力之和大于或者等于大气压力,注液换气装置50的阀芯54沿远离储液腔210的方向移动,注液换气装置50恢复密封状态。注液换气装置50在一些实施例中中还可用于注液,注液时,注液针将注液换气装置50的阀芯54向沿靠近储液腔210的方向移动,即阀芯54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雾化基质可沿阀芯54的周侧流入储液腔210内。可以理解地,注液换气装置50不局限于呈圆柱状,其也可呈方柱状、椭圆柱状等其他形状。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雾化器,用于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腔,用于存储雾化基质;
储液壳,用于形成储液腔,包括一注液口;
密封套,设置在所述注液口内,用于密封所述储液腔,其包括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储液腔与外界;以及
注液换气装置,所述注液换气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包括阀芯、阀盖、设置在所述阀盖上的筒状阀座以及设置在所述阀盖上的弹性元件,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座与所述弹性元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座内沿所述弹性元件弹力方向活动,当所述阀芯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储液腔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端具有一个与外界相连通的换气口,当所述阀芯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阀芯封堵所述换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包括底壁以及设置所述底壁外周缘的侧壁,所述底壁设有多个第二进气孔,所述多个第二进气孔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上具有将所述注液换气装置与外界相连通的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储液腔一端的截面面积与所述注液换气装置的截面面积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储液腔一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安装孔靠近所述储液腔一端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包括壳体以及沿纵向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出气管,所述壳体的内壁面和所述出气管的外壁面界定出所述储液腔,所述出气管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还包括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出气管道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下端开口具有一个第一收容空间,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内的雾化座、基座以及雾化芯,所述雾化座与所述基座配合连接,以固定所述雾化芯,所述雾化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有雾化腔,所述雾化腔与所述出气管道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壳下端开口还设有与所述雾化芯导液连通的至少一个下液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上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将所述出气管道与所述雾化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上还设有与所述至少一个下液口相对应的至少一个下液孔,所述至少一个下液孔用于将所述储液腔与所述雾化芯导液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套上的吸嘴,所述吸嘴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所述出气管道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一个注液换气通道,所述注液换气通道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外界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与所述连接部相连通。
17.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以及与所述雾化器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
CN202222972216.7U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Active CN2188892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2216.7U CN218889254U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A3212263A CA3212263A1 (en) 2022-11-07 2023-09-13 Electronic vaporization device and vaporizer theref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72216.7U CN218889254U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9254U true CN218889254U (zh) 2023-04-21

Family

ID=86002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72216.7U Active CN218889254U (zh) 2022-11-07 2022-11-07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9254U (zh)
CA (1) CA3212263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212263A1 (en)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76793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14725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07547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WO2021128957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1159915A1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1096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1169654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81426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34702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120298B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88925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3546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06944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381985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1241752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385567U (zh) 雾化器
CN22071289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65132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879050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座组件
CN21942216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55132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21193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60514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645054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