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4411U - 冷链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4411U
CN218884411U CN202223397496.XU CN202223397496U CN218884411U CN 218884411 U CN218884411 U CN 218884411U CN 202223397496 U CN202223397496 U CN 202223397496U CN 218884411 U CN218884411 U CN 218884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hole
bin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74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亚军
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74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4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4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4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链设备。冷链设备包括冷风机、送风仓、回风仓和箱体,冷风机用于产生冷风;送风仓与冷风机连通,且送风仓设有送风孔,送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回风仓,回风仓和送风仓相对设置,回风仓设有回风孔,回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及箱体,箱体内设有储藏空间,且储藏空间分别与送风孔和回风孔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链设备,通过这种设置至少两个送风孔和至少两个回风孔的方式,可以增加进风和出风的位置,从而实现将冷风机吹出的冷风从至少两个位置进风进入储藏空间,并从至少两个位置出风,从而使得气流在储藏空间内会相对均匀,使得储藏空间内的货物的制冷效果均衡。

Description

冷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链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冷链设备,如冷藏车和冷冻车等是冷链运输的重要装备,在运输过程中,车厢内的温度应尽量保持所运货物最佳的储存温度,波动不宜太大,以避免货物发生腐烂或冻伤。
现有冷链设备的储藏空间的空气流动都是通过风机吹风或吸风实现,越靠近风机处,负压越大,吸力越强,而出风口的位置相对集中,因此储藏空间的气流流动集中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最近的路径上,因此气流在整个储藏空间内会相对不均衡,对冷藏空间中货物的制冷效果不均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流在储藏空间内会相对不均衡,对冷藏空间中货物的制冷效果不均衡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冷链设备,所述冷链设备包括:
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用于产生冷风;
送风仓,所述送风仓与所述冷风机连通,且所述送风仓设有送风孔,所述送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回风仓,所述回风仓和所述送风仓相对设置,所述回风仓设有回风孔,所述回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及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储藏空间,且所述储藏空间分别与所述送风孔和所述回风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链设备,通过这种设置至少两个送风孔和至少两个回风孔的方式,可以增加进风和出风的位置,从而实现将冷风机吹出的冷风从至少两个位置进风进入储藏空间,并从至少两个位置出风,从而使得气流在储藏空间内会相对均匀,使得储藏空间内的货物的制冷效果均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链设备,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送风孔沿着所述回风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至少两个所述回风孔沿着所述回风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送风孔在所述回风仓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回风孔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链设备还包括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风机的出口以及所述送风仓的入口连通;和/或所述回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风机的入口以及所述回风仓的出口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送风孔沿着远离所述冷风机的方向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
和/或至少两个所述回风孔沿着远离所述冷风机的方向的进风面积逐渐增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风仓包括瓦楞结构,所述回风孔设置于所述瓦楞结构的凹陷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风机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孔为圆孔、矩形孔和椭圆形孔中的一个,和/或所述回风孔为圆孔、矩形孔和椭圆形孔中的一个,和/或所述回风孔的形状与对应的所述送风孔的形状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孔沿着风的流向呈一列设置或者多列设置,和/或所述回风孔沿着风的流向呈一列设置或者多列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和/或所述回风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链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送风仓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送风仓的底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送风仓的底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冷链设备;
10为冷风机;
20为送风仓;21为送风孔;
30为回风仓;31为瓦楞结构;
40为箱体,41为板体;
50为出风管;
60为回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冷链设备100,这里的冷链设备100可以是冷冻设备,如冷冻车、冷冻柜等,也可以是冷藏设备,如冷藏车、冷藏柜等。
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冷链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冷链设备100包括冷风机10、送风仓20、回风仓30和箱体40,冷风机10用于产生冷风,提供冷链设备100所需要的冷量。送风仓20与冷风机10连通,且送风仓20设有送风孔21,送风孔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回风仓30和送风仓20相对设置,回风仓30设有回风孔,回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箱体40内设有储藏空间,且储藏空间分别与送风孔21和回风孔连通。也就是说,箱体40内形成有以送风孔21为入口且以回风孔为出口的风道。当箱体40内的储藏空间放置有货物时,可以实现对货物进行冷链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至少两个送风孔21可以是沿着图1中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是沿着图1中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这种设置至少两个送风孔21和至少两个回风孔的方式,可以增加进风和出风的位置,从而实现从至少两个位置进风和至少两个位置出风,从而使得气流在储藏空间内会相对均匀,使得储藏空间内的货物的制冷效果均衡。
另外,这里的风道为虚拟的概念,为风力流经后形成的风道,与储藏空间是一体的。在图1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冷风的流向,冷风流经的地方均为风道。
此外,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送风孔21,可以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实现对储藏空间内货物的均匀制冷效果。
这里的冷风机10也叫节能环保空调,是以水为制冷介质,通过水在蒸发过程中吸热的原理实现空气降温,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产品,这里对冷风机10的型号不再进行介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冷链设备100还包括回风管60和出风管50,出风管50的两端分别与冷风机10的出口以及送风仓20的入口连通,回风管60的两端分别与冷风机10的入口以及回风仓30的出口连通。
其中,这里设置出风管50,可以将冷风机10的出风输送到送风仓20的内部,同样的,通过设置回风管60,可以将回风仓30的风力通过回风管60进入冷风机10的入口,实现冷风的循环,从而实现循环的风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冷风机10设置于箱体40的内部,且冷风机10位于箱体40的左端的顶部,冷风机10的右端与送风仓20连通。这里的冷风机10也可以设置在箱体40的外部,只要能够为送风仓20提供冷风即可。这里将冷风机10设置在箱体40的内部,可以通过箱体40形成对冷风机10的保护,且方便冷风机10的安装。
与此类似,送风仓20也设置于箱体40的内部,回风仓30也设置于箱体40的内部,且送风仓20位于箱体40的顶部,回风仓30位于箱体40的底部,可以形成顶部进风,底部出风的结构。在通常的冷链设备100中,箱体40的顶部和箱体40的底部是面积最大的两个面,这里选择这两个位置是考虑到了面积的因素,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箱体40的侧面,并在侧面上设置送风仓20和回风仓3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箱体40为六面体结构,六面体结构包括板体41和可以打开的门体,方便货物进出储藏空间,板体41和门体围成的封闭空间形成了储藏空间。
这里的门体可以设置于箱体40的右端,其他五个面均为板体41,这是常见的后开门结构,这里不再进行展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送风孔21沿着回风仓30的长度方向为间隔设置的结构,至少两个回风孔沿着回风仓30的长度方向为间隔设置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图2为图1所示的送风仓20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和图2中,送风孔21的数量为八个,且沿着远离冷风机10的方向上,也就是沿着图1中的从左向右的长度方向上,送风孔21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多个回风孔在沿着远离冷风机10的方向的回风面积也逐渐变大。
在图1中,送风孔21的数量为八个,且通过这种出风面积逐渐增加的结构,可以使得每个送风孔21的冷风流量是一致的,使得冷风能够均匀地向下流动,同储藏空间内的货物进行热交换后对货物降温。热交换后的冷风经过回风仓30后进入到回风管60中。
这里为了实现每个送风孔21的冷风流量相同,可以对流量采用公式Q=Sv=常量来计算,其中,Q为流量,S为截面的面积,v为气体的流速,根据每个位置的流速和流量来确定截面的面积,从而对每个孔的面积进行确定,这是现有技术中的常见手段,这里不再进行展开赘述。
同样地,回风孔也采用这种回风面积逐渐增加的结构,可以使得每个回风孔的冷风流量是一致的,从而可以使得储藏空间的内部送风和出风均匀化,提高对储藏空间的货物进行均匀制冷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送风孔21在回风仓30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回风孔上,也就是说,每个回风孔均对应设置有送风孔21,每个回风孔和送风孔21之间为对照设置的结构,可以使得风阻相对较小,方便形成风道。在本实用新型的冷链设备100中,每个送风孔21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回风孔,且送风孔21和对应的回风孔尺寸相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回风仓30包括瓦楞结构31,回风孔设置于瓦楞结构31的凹陷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冷链设备100,将回风仓30的部分设置为瓦楞结构31,可以防止货物堆积堵住回风孔,且瓦楞结构31也有利于空气纵向的流动保证每个回风孔的流量相同,这里的纵向也就是图1中的高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回风仓30除了瓦楞结构31外,还形成有以回风孔为进风的封闭空间,该封闭空间与回风管60连通,从而可以对从回风孔进入的风力进行输送到回风管60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瓦楞结构31采用瓦楞纸板那样的构造,具有在同等载荷的情况下具有重量轻,强度大,成本低的特点。
这里的瓦楞结构31可以是瓦楞纸结构,可以实现防止货物堆积堵住回风孔,且有利于空气纵向的流动,保证每个回风孔的流量相同或基本相同,这里的纵向也就是图1中的高度方向。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图1中所示的送风仓20的底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回风仓30的底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送风孔21为圆孔、矩形孔和椭圆形孔中的一个,在图3中,送风孔21的形状为圆形。回风孔为圆孔、矩形孔和椭圆形孔中的一个,在图4中,回风孔为矩形孔,这里的回风孔的形状与对应的送风孔21的形状相同。也就是说,当送风孔21为圆形时,回风孔也为圆形;当送风孔21为矩形时,回风孔也为矩形;当送风孔21为椭圆形时,回风孔也为椭圆形,通过这种设置结构,可以使得风道的流通顺畅,风阻较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送风孔21沿着风的流向呈一列设置或者多列设置,和/或回风孔沿着风的流向呈一列设置或者多列设置。
在图2中,送风孔21呈一列设置,送风孔21的数量为八个,此时,回风孔的数量也呈一列设置,且回风孔的数量也为八个。在图3中,送风孔21呈两列设置,每列送风孔21的数量均为四个,且送风孔21为圆形孔,此时,回风孔的也呈两列设置,且每列回风孔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回风孔为圆形孔。在图4为图1中所示的送风仓20的底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此时,送风孔21呈两列设置,且每列送风孔21的数量均为四个,且送风孔21为矩形孔,此时,相应的回风孔的结构与此结构类似,回风孔呈两列设置,且每列回风孔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回风孔为矩形孔。
本实用新型的冷链设备100的工作流程可以参照图1中风力的流向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冷风机10产生冷风,冷风进入出风管50,出风管50的出风进入送风仓20,从送风孔21流向储藏空间中,与储藏空间内的货物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风从瓦楞结构31的回风孔进入回风仓30,然后依次进入回风管60和冷风机10的入口,实现风力的循环流动。
通过设置多个送风孔21和多个回风孔,并将送风孔21的出风面积沿着远离冷风机10的方向逐渐增大,且将多个回风孔在沿着远离冷风机10的方向的回风面积也逐渐变大,可以实现每个送风孔21的送风流量相同和每个出风孔的出风流量相同,实现风力的均匀输送,提高了储藏空间的温度均匀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链设备包括:
冷风机,所述冷风机用于产生冷风;
送风仓,所述送风仓与所述冷风机连通,且所述送风仓设有送风孔,所述送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回风仓,所述回风仓和所述送风仓相对设置,所述回风仓设有回风孔,所述回风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以及
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储藏空间,且所述储藏空间分别与所述送风孔和所述回风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送风孔沿着所述回风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和/或至少两个所述回风孔沿着所述回风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送风孔在所述回风仓上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在所述回风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链设备还包括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风机的出口以及所述送风仓的入口连通;
和/或所述回风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风机的入口以及所述回风仓的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送风孔沿着远离所述冷风机的方向的出风面积逐渐增大;
和/或至少两个所述回风孔沿着远离所述冷风机的方向的进风面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仓包括瓦楞结构,所述回风孔设置于所述瓦楞结构的凹陷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机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为圆孔、矩形孔和椭圆形孔中的一个;
和/或所述回风孔为圆孔、矩形孔和椭圆形孔中的一个;
和/或所述回风孔的形状与对应的所述送风孔的形状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沿着风的流向呈一列设置或者多列设置;
和/或所述回风孔沿着风的流向呈一列设置或者多列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和/或所述回风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
CN202223397496.XU 2022-12-15 2022-12-15 冷链设备 Active CN218884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7496.XU CN21888441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冷链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7496.XU CN21888441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冷链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4411U true CN218884411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7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7496.XU Active CN218884411U (zh) 2022-12-15 2022-12-15 冷链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4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2867B2 (en) Air recirculation system for stationary store rooms and for cargo spaces of refrigeration ships with high-bay racks
US20070169503A1 (en) Cooling warehouse and air refrigerant type cooling system
CN105555152B (zh) 农产品熟化室
KR101613943B1 (ko) 혼합 송풍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저온 컨테이너
WO2006130290A2 (en) Cooling room
JP5133601B2 (ja) 冷却塔システム
US8281612B2 (en) Cooling room
JP2014153017A (ja) 低温倉庫前室用空調設備及び空調方法
CN102506539A (zh) 防冷害冷库
CN218884411U (zh) 冷链设备
CN107062747B (zh) 一种冰箱风道组件以及冰箱
JP4823320B2 (ja) 冷却システム
CN202420084U (zh) 防冷害冷库
JP2005036988A (ja) 冷凍冷蔵庫
US20100107677A1 (en) Refrigerator
CN207876430U (zh) 大蒜保鲜预降温箱
KR100590995B1 (ko) 컨테이너선 화물창의 상향분사 환기 덕트 구조
CN207511145U (zh) 货箱
CN211476436U (zh) 一种制冷均匀的物流冷库
JP7018282B2 (ja) スパイラルコンベア式フリーザ装置
CN220017801U (zh) 卧式冷柜
US20120131869A1 (en) Building
CN221099115U (zh) 用于速冷的承载装置
CN220728428U (zh) 一种用于移动式冷箱的新型加湿和新风送风机构
CN217945950U (zh) 供冷组件、冷链箱及具有其的冷链运载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