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4138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84138U CN218884138U CN202320154330.0U CN202320154330U CN218884138U CN 218884138 U CN218884138 U CN 218884138U CN 202320154330 U CN202320154330 U CN 202320154330U CN 218884138 U CN218884138 U CN 218884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pipe
- heat exchange
- communicated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其中,室外机呈中空设置;室外换热器设置于室外机内;室外换热器包括主管、输出管、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沿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流路的一端与主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管连接并连通;第二流路的一端与主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管连接并连通;第一流路设置于第二流路背离室外机底部的一侧;第一流路的长度大于第二流路的长度;冷媒用于在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内流动;压缩机设置于室外机内,压缩机用于压缩并运输冷媒,流入主管的冷媒分别进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并通过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换热后通过输出管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而新风空调是具有新风功能的一种健康舒适的空调,利用风扇,实现房间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还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来执行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循环。工作时,压缩机将冷媒泵入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室外换热器通常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换热流路,由于冷媒受到重力影响,按照重力方向从上往下,越往下冷媒承受的重力越大,冷媒堆积越多。因此进入最底端的换热流路的冷媒多,最顶端的换热流路的冷媒少,因此最顶端的冷媒与换热流路的接触面积少,其换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空调器,第一流路的高度高于第二流路,因此第一流路中的冷媒含量较少,因此冷媒的换热效果较差。因为第一流路的长度较长,因此冷媒在第一流路的通过时间较长且与第一流路的接触面积大,使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均匀,增强换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呈中空设置;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外机内;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主管、输出管、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沿所述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背离所述室外机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流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流路的长度;冷媒用于在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内流动;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室外机内,压缩机用于压缩并运输冷媒;
流入主管的冷媒分别进入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并通过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换热后通过输出管输出。
在技术方案中,第一流路的高度高于第二流路,因此第一流路中的冷媒含量较少,因此冷媒的换热效果较差。因为第一流路的长度较长,因此冷媒在第一流路的通过时间较长且与第一流路的接触面积大,使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均匀,增强换热效果。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一支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一分流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管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二支管、第二分流管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二换热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管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段。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段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段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路的数量有多个且沿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路设置于全部所述第二流路背离所述室外机底部的一侧。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管连接有分液器,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均与所述分液器连通,分液器将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内的冷媒进行合流。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呈中空设置;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内机内,所述室内换热器上连接并连通有输入管和回流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压缩机连通;输出管内的冷媒流入输入管并经过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压缩机。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所述输出管和所述输入管均与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四换热管连通。
本申请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所述第四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均与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均与所述输入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中第一流路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中第二流路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室外换热器中第二流路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第三换热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0、室外机;200、第一流路;201、第一支管;202、第一换热管;203、第一分流管;300、第二流路;301、第二支管;302、第二换热管;303、第二分流管;400、主管;500、分液器;600、输出管;700、输入管;800、第三换热管;801、第一冷媒口;802、第二冷媒口;900、第四换热管;901、第三冷媒口;902、第四冷媒口;110、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来执行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循环。工作时,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室内换热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室内换热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室内机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空调室内机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室内机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室内换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室内换热器时,空调室内机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室外机100、室外换热器和压缩机,其中,室外机100呈中空设置;室外换热器设置于室外机100内;室外换热器包括主管400、输出管600、第一流路200和第二流路300;第一流路200和第二流路300沿主管4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流路200的一端与主管400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管600连接并连通;第二流路300的一端与主管400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输出管600连接并连通;第一流路200设置于第二流路300背离室外机100底部的一侧;第一流路200的长度大于第二流路300的长度;冷媒用于在第一流路200和第二流路300内流动;压缩机设置于室外机100内,压缩机用于压缩并运输冷媒;压缩机将冷媒输出至流入主管400的冷媒分别进入第一流路200和第二流路300,并通过第一流路200和第二流路300换热后通过输出管600输出。
在技术方案中,第一流路200的高度高于第二流路300,因此第一流路200中的冷媒含量较少,因此冷媒的换热效果较差。因为第一流路200的长度较长,因此冷媒在第一流路200的通过时间较长且与第一流路200的接触面积大,使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均匀,增强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100呈矩形设置,压缩机设置于室外换热器的一侧。室外换热器中的主管400呈竖直设置,第一流路200设置于第二流路300的上方。在重力的作用下冷媒在进入主管400后分别进入第一流路200和第二流路300。
请参照图3、图4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路300的数量有多个且沿主管4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流路200设置于全部第二流路300背离室外机100底部的一侧。第一流路200的长度根据第二流路300的数量进行适应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路200的数量有多个且沿主管400的长度方向设置,全部第一流路200均在第二流路300的上方。且各个第一流路200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路200的数量仅为一个,第二流路300的数量为六个。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路200包括:第一支管201、第一分流管203和第一换热段;第一换热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管201和第一分流管203连接并连通;第一支管201与主管400连接并连通;第一分流管203与输出管600连接并连通。第一换热段主要用于对冷媒进行换热,第一支管201用于将主管400中的冷媒导入第一换热段,第一分流管203用于将换热后的冷媒从第一换热段输出。
请参照图3、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路300包括:第二支管301、第二分流管303和第二换热段;第二换热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管301和第二分流管303连接并连通;第二支管301与主管400连接并连通;第二分流管303与输出管600连接并连通。第二换热段主要用于对冷媒进行换热,第二支管301用于将主管400中的冷媒导入第二换热段,第二分流管303用于将换热后的冷媒从第二换热段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换热段。冷媒主要通过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散热。主管400内的冷媒按照质量分别进入到第一支管201和第二支管301,但由于冷媒受到重力影响,按照重力方向从上往下,越往下冷媒承受的重力越大,冷媒堆积越多。因此,进入第二换热段的冷媒比进入第一换热段的冷媒多。因此通过长度较长的第一换热段增加第一流路200中冷媒的与第一换热段的接触面积,使室外换热器的换热均匀,增强换热效果。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段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管202;第一换热管202为金属管。当处于制冷模式下,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较高,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202后,第一换热管202将冷媒中的温度吸收并散发至空气中。当处于制热模式下,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较低,冷媒进入第一换热管202后,第一换热管202吸收空气中的温度并传递至冷媒,实现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202呈U形,第一换热管202的两端相互靠近,因此主管400、第一支管201和第一分流管203可以设置于同一侧,其方便设置,且节约室外机100内部的空间。第一换热管202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一个第一换热管202的输入端与第一支管201连接并连通,其输出端与另一个第一换热管202的输入端连通,该第一换热管202的输出端与另一个第一换热管202的输入端连通直至全部第一换热管202连接完毕,最后一个第一换热管202的输出端与第一分流管203连接并连通,完成第一换热段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流路200中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用于将其一第一换热管202与另一第一换热管202连通。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一换热管202的输入端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对应的另一个第一换热管202的输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一连接管的数量根据第一换热管202的数量进行调整。第一连接管可以为软管,其结构简单。多个第一换热管202的结构形状相同,其可以批量生产,方便制造。
请参照图3、图6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段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换热管302;第二换热管302为金属管。当处于制冷模式下,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较高,冷媒进入第二换热管302后,第二换热管302将冷媒中的温度吸收并散发至空气中。当处于制热模式下,进入室外换热器的冷媒温度较低,冷媒进入第二换热管302后,第二换热管302吸收空气中的温度并传递至冷媒,实现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管302呈U形,第二换热管302的两端相互靠近,因此主管400、第二支管301和第二分流管303可以设置于同一侧,其方便设置,且节约室外机100内部的空间。第二换热管302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一个第二换热管302的输入端与第二支管301连接并连通,其输出端与另一个第二换热管302的输入端连通,该第二换热管302的输出端与另一个第二换热管302的输入端连通直至全部第二换热管302连接完毕,最后一个第二换热管302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流管303连接并连通,完成第二换热段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流路300中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用于将其一第二换热管302与另一第二换热管302连通。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换热管302的输入端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对应的另一个第二换热管302的输出端连接并连通。第二连接管的数量根据第二换热管302的数量进行调整。第二连接管可以为软管,其结构简单。多个第二换热管302的结构形状相同,其可以批量生产,方便制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202的结构与第二换热管302的结构相同,其方便制造生产,节约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202的数量大于第二换热管302的数量,通过第一换热管202和第二换热管302的数量不同使第一换热段的长度大于第二换热段的长度,实现均匀换热的目的。第一换热管202的数量根据第二流路300的数量或者第二流路300与第一流路200之间的高度差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管201和第二支管301的内径相同,第一换热管202和第二换热管302的结构相同,第一分流管203和第二分流管303的内径相同。由于冷媒流动阻力和流动过程中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相关,流动阻力越大,冷媒流量越小。在第一换热管202和第二换热管302的管径和壁厚相同的情况下,局部阻力相同,因此可以从改变沿程阻力方面来调整冷媒流量偏差。第一换热管202的长度越长,沿程阻力越大。因此本申请通过增加第一换热管202的长度,即增大沿程阻力,减小冷媒流量,使得第一换热管202的换热面积与冷媒流量相对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段仅包括一个第一换热管202,第二换热段仅包括一个第二换热管302,第一换热管202的长度大于第二换热管302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还包括换热壳体,第一换热管202和第二换热管302均设置于换热壳体内。壳体的外壁设置有换热鳍片,增加第一换热管202和第二换热管302的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机100内部还设置有室外风机,室外风机将空气吹向室外换热器,增加换热的效果。
请参照图2、图4、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管600连接有分液器500,第一分流管203和第二分流管303均与分液器500连通,分液器500将第一分流管203和第二分流管303内的冷媒进行合流。通过分液器500将第一分流管203和全部第二分流管303与输出管60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出管600呈竖直设置,分液器500设置于输出管600的顶端。制冷模式下,经过第一分流管203和第二分流管303的冷媒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分液器500进入输出管600。
请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室内机110、室内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其中室内机110呈中空设置;室内换热器设置于室内机110内,室内换热器上连接并连通有输入管700和回流管;输入管700与输出管600连通,输入管700与压缩机连通;输出管600内的冷媒流入输入管700并经过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压缩机。室内机110上开设有换热口,换热风机将气流通过室内换热器并通过换热口吹向室内形成空调风。压缩机将冷媒压缩并输送至室外换热器,冷媒分别经过第一流路200和第二流路300换热后进入输出管600,冷媒通过输出管600和输入管700进入室内换热器,换热风机将空气通过室内换热器和换热口吹向室内,经过室内换热器时与室内换热器接触进行换热改变温度。
请参照图4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外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管800和第四换热管900,输出管600和输入管700均与第三换热管800和第四换热管900连通。在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与制冷模式时冷媒的流向相反。压缩机输出的冷媒温度较高,冷媒进入室内换热器对空调风进行升温,提高室内温度。经过室内换热器的冷媒流至室外换热器并返回压缩机完成循环。室内换热器输出的冷媒经过第三换热管800和第四换热管900后进入室外换热器,第三换热管800和第四换热管900进行过冷,可以提升制冷量,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冷媒压力损失少,可以有效避免室外换热器,有利于提高空调制热量。
现有技术中,冷媒依次进入第三换热管800和第四换热管900后进入输出管600。冷媒经过的路径较长,其过冷效果较差。
请参照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换热管80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冷媒口801和第二冷媒口802,第四换热管900的两端分别为第三冷媒口901和第四冷媒口902;第一冷媒口801和第三冷媒口901均与输出管600连通;第二冷媒口802和第四冷媒口902均与输入管700连通。第三换热管800、第四换热管900分别与输出管600和输入管700并连,因此冷媒会分流进入第三换热管800和第四换热管900后进入输出管600。冷媒的经过的路径变短,其沿程阻力损失较小,冷媒压力损失低,换热器不容易结霜,能够提高空调制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管700处设置有三通接头用于与第二冷媒口802和第四冷媒口902连通;输出管600处设置有三通接头用于与第一冷媒口801和第三冷媒口901连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室外机,所述室外机呈中空设置;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外机内;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主管、输出管、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沿所述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路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流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流路背离所述室外机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流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流路的长度;冷媒用于在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内流动;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室外机内,所述压缩机用于压缩并运输冷媒;
所述压缩机将冷媒输出至所述主管,流入所述主管的冷媒分别进入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并通过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换热后通过所述输出管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路包括:第一支管、第一分流管和第一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一分流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一分流管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包括:第二支管、第二分流管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二换热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主管连接并连通;所述第二分流管与所述输出管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管;所述第二换热段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路的数量有多个且沿主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流路设置于全部所述第二流路背离所述室外机底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连接有分液器,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均与所述分液器连通,分液器将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内的冷媒进行合流。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呈中空设置;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室内机内,所述室内换热器上连接并连通有输入管和回流管;所述输入管与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压缩机连通;输出管内的冷媒流入输入管并经过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通过回流管回流至压缩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换热管和第四换热管,所述输出管和所述输入管均与所述第三换热管和所述第四换热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冷媒口和第二冷媒口,所述第四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为第三冷媒口和第四冷媒口;所述第一冷媒口和所述第三冷媒口均与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媒口和所述第四冷媒口均与所述输入管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54330.0U CN218884138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54330.0U CN218884138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84138U true CN218884138U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594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54330.0U Active CN218884138U (zh) | 2023-01-30 | 2023-01-30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84138U (zh) |
-
2023
- 2023-01-30 CN CN202320154330.0U patent/CN2188841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86323A2 (en) | Heat exchanger of air conditioner | |
CN107024136A (zh) | 热交换器 | |
CN104011471B (zh) | 空调装置 | |
WO2007052898A1 (e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
CN1328548C (zh) | 空调器及其室外单元 | |
CN103380335A (zh) | 具有流动引导系统的热泵系统 | |
CN21301993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014461U (zh) | 空调器 | |
CN211146714U (zh) | 冷凝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室外机 | |
CN202660821U (zh) | 平行流式冷凝器及使用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 |
CN218884138U (zh) | 空调器 | |
CN217584650U (zh) | 除湿机 | |
KR20100046365A (ko) |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JP2018138826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US20230056774A1 (en) | Sub-cooling a refrigerant in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CN114502887B (zh) | 冷冻装置 | |
CN214406262U (zh) | 室内空调器 | |
US7814761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KR100720714B1 (ko) | 쉘-튜브 이단 열교환기를 갖는 대용량 히트펌프 장치 | |
KR20100005736U (ko) |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210688834U (zh) | 一种蓄热式热泵融霜系统 | |
KR100357105B1 (ko) | 이동형 공기조화기 | |
WO2021131038A1 (ja) |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CN218884117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KR101423137B1 (ko) | 실외기 없는 난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