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3477U -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3477U
CN218883477U CN202223167874.5U CN202223167874U CN218883477U CN 218883477 U CN218883477 U CN 218883477U CN 202223167874 U CN202223167874 U CN 202223167874U CN 218883477 U CN218883477 U CN 218883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edge
acquisition device
mount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678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树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678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3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3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3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调节装置及车辆。具体实现方案为:调节装置包括支架和调节件,支架包括安装区域和安装孔,安装孔设置在安装区域内且靠近安装区域的边缘布置,安装区域用于与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连接;调节件可滑动地插设在安装孔中,调节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操控端和工作端;工作端可伸缩地设置在安装孔中且靠近安装区域,在工作端伸出安装孔的情况下,与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抵接;在操控端相对安装孔产生滑动位移的情况下,工作端相对安装孔的伸缩量随之改变。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调节件可以对信息采集装置(例如单目相机)的位姿(例如俯仰角)进行调整,使其位姿满足工作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调节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进行自动驾驶时,需要依靠车辆上安装的信息采集装置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而依靠这些环境信做出决策,规划调整行驶路线。其中,信息采集装置可以包括单目相机、双目相机、传感器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
支架,包括安装区域和安装孔,安装孔设置在安装区域内且靠近安装区域的边缘布置,安装区域用于通过连接件与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可拆卸地连接;
调节件,可滑动地插设在安装孔中,调节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操控端和工作端;工作端可伸缩地设置在安装孔中且靠近安装区域,在工作端伸出安装孔的情况下,与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抵接;在操控端相对安装孔产生滑动位移的情况下,工作端相对安装孔的伸缩量随之改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安装孔,两个安装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内,且分别靠近安装区域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四个安装孔,其中两个安装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内,且分别靠近安装区域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另两个安装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内,且分别靠近安装区域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上还设置有凹槽,凹槽与安装区域位于支架的同一端面,凹槽的设置位置与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的边缘位置对应,且凹槽靠近安装区域的边缘布置;
其中,凹槽靠近的安装区域的边缘与安装孔靠近的安装区域的边缘为相对设置的边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为条形槽,凹槽的长度不小于对应的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的边缘长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调节件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适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操控端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条纹,和/或,操控端的端面开设有多边形孔。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件设置有贯穿操控端和工作端的通孔,连接件插设在通孔中。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包括:
车本体;
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设置于车本体;
信息采集装置,与调节装置的支架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采集装置为单目相机、双目相机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调节件可以对信息采集装置的位姿进行调整,使其位姿满足工作需求。
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侧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后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采集装置的位姿调节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调节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调节件的操控端的结构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调节件的内部结构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自动驾驶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100,应用于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用于安装车辆所需的信息采集装置200并实现对其位姿进行调整。调节装置可以包括:支架1和调节件2。
支架1包括安装区域11和安装孔12。安装孔12设置在安装区域11内且靠近安装区域11的边缘布置。安装区域11用于通过连接件3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可拆卸地连接。
调节件2可滑动地插设在安装孔12中,调节件2包括相对设置的操控端21和工作端22。工作端22可伸缩地设置在安装孔12中且靠近安装区域11。在工作端22伸出安装孔12的情况下,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在操控端21相对安装孔12产生滑动位移的情况下,工作端22相对安装孔12的伸缩量随之改变。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定义图2所示调节装置的上下方向和图1所示调节装置的上下方向为竖直方向,定义图2所示调节装置的左右方向和图1所示调节装置的前后方向为水平方向。
信息采集装置200可以是设置在车辆上的任意具备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例如,信息采集装置200可以是单目相机、双目相机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各个信息采集装置200均可以通过调节装置安装于车辆上。
安装区域11用于限定信息采集装置200在支架1上的安装位置。安装区域11可以是在支架1上虚拟划定出的一片区域,也可以是在支架1上实际标记出的一片区域。安装区域11在支架1上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支架1的结构进行选择和调整。安装区域11的形状和尺寸能够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适配即可。
安装孔12靠近安装区域11的边缘布置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的形状进行调整,保证安装孔12内插至的调节件2在朝向信息采集装置200移动时,调节件2的工作端22能够将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的边缘区域顶起即可。安装孔12的数量可以根据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例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需求是俯仰角度调节,则至少在竖直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安装孔12,且两个安装孔12分别对应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又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需求是左右摆动角度调节,则至少在水平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安装孔12,且两个安装孔12分别对应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左边缘和右边缘。
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可以理解为信息采集装置200与安装区域11接触的端面。例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摄像头所在端面相背离的另一侧端面可以作为安装面210。
连接件3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信息采集装置200进行选择和调整,能够保证连接件3一端支架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孔连接后,信息采集装置200稳固的设置在支架1上即可。例如,当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上设置有固定孔时,连接件3可以采用螺栓、螺杆等结构。当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上设置有扣合结构时,连接件3可以采用与其配合的卡扣结构,通过子母扣的形式实现连接。
调节件2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安装孔12的孔径结构形状和尺寸进行选择和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调节件2实现在安装孔12中滑动的具体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结构实现,保证调节件2可以沿朝向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或安装区域11)方向伸出安装孔12,以及朝向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或安装区域11)的反方向缩回安装孔12即可。
操控端21可以理解为调节件2背离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或安装区域11)的一端,工作端22可以理解为调节件2靠近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或安装区域11)的一端。
信息采集装置200通过连接件3与支架1安装固定后,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图3所示),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边缘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处于倾斜状态,从而使信息采集装置200也相对安装区域11处于倾斜状态,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信息采集装置200通过连接件3与支架1安装固定后,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满足工作位姿要求无需调节,则控制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背离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工作端22不会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而是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缩回至安装孔12内部(如图4所示),此时工作端22的端面可以与安装孔12的端部平齐,也可以两者间存在一定间隙。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调节件2可以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进行微调,从而弥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产品形态误差和/或装配误差所产生的累计误差,消除误差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影响,使其位姿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目前在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上会设置多个信息采集装置200。为了保证多个信息采集装置200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获取到所需信息,在车辆上装配信息采集装置200时,对装配的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例如,俯仰角)有较高的精度要求。但在实际的车辆生产过程中,信息采集装置200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产品形态误差,以及装配误差,因此最终累积的误差会造成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工作位姿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目前提高信息采集装置200精度的方案是提高信息采集装置200和连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支架1的制造精度,以及提高信息采集装置200的装配精度。然而不论是提高制造精度还是提高装配精度,均会产生成本的增加,而且当精度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再进一步提升精度所需要的成本增加会比较大,不利于车辆的成本控制。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调节装置结构简单,且能够通过调节件2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进行调节以弥补误差问题。在不需要提高精度的情况下,仍可以有效消除装配过程中带来的误差问题,并且降低了车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采集精度要求通常是毫米级的,因此利用本公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通常也仅是位姿微调。微调位姿过程中信息采集装置200相对连接件3的形变很小,因此连接件3依然能够将信息采集装置200与支架1稳固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安装孔12。两个安装孔1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11内(如图1和图3所示),且分别靠近安装区域1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11和第二边缘112。
通过靠近第一边缘111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可以调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视角度(如图3所示)。通过靠近第二边缘112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可以调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仰视角度。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视角度过大,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二边缘112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二边缘112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视角度过小,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一边缘111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一边缘111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仰视角度过小,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二边缘112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二边缘112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仰视角度过大,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一边缘111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一边缘111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由于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因此,可以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仰位姿进行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包括四个安装孔12。其中两个安装孔1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11内,且分别靠近安装区域11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111和第二边缘112,另两个安装孔12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11内,且分别靠近安装区域11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
通过靠近第一边缘111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可以调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视角度(如图3所示)。通过靠近第二边缘112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可以调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仰视角度。通过靠近第三边缘113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和靠近第四边缘114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可以调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左右摆动位姿。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需要向左摆动,则控制靠近第四边缘114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四边缘114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需要向右摆动,则控制靠近第三边缘113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三边缘113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视角度过大,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二边缘112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二边缘112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视角度过小,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一边缘111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一边缘111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仰视角度过小,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二边缘112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二边缘112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仰视角度过大,不满足工作位姿要求需要调节,则控制靠近第一边缘111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一边缘111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由于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因此,可以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俯仰位姿进行调节。以及,由于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因此,可以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左右摆动位姿进行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两个安装孔12。两个安装孔12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安装区域11内,且分别靠近安装区域11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
通过靠近第三边缘113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和靠近第四边缘114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可以调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左右摆动位姿。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需要向左摆动,则控制靠近第四边缘114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四边缘114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若信息采集装置200需要向右摆动,则控制靠近第三边缘113的安装孔12内设置的调节件2的操控端21向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移动,进而使对应的工作端22在操控端21的带动下延伸至安装孔12朝向安装区域11的一侧外部,在延伸的过程中,工作端22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抵接并逐渐将安装面210的第三边缘113顶起,使安装面210相对安装区域11向上摆动,从而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由于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2,因此,可以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左右摆动位姿进行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支架1上还设置有凹槽13,凹槽13与安装区域11位于支架1的同一端面,凹槽13的设置位置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的边缘位置对应,且凹槽13靠近安装区域11的边缘布置。其中,凹槽13靠近的安装区域11的边缘与安装孔12靠近的安装区域11的边缘为相对设置的边缘。在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调节过程中,凹槽13用于容置安装区域11的边缘,避免信息采集装置200与支架1出现磕碰或挤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凹槽13靠近的安装区域11的边缘与安装孔12靠近的安装区域11的边缘为相对设置的边缘,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为靠近第一边缘111所示的安装孔12和靠近第二边缘112所示的凹槽13。当靠近第一边缘111的安装孔12内的调节件2将安装面210的上边缘顶起时,安装面210的下边缘会移动至靠近第二边缘112的凹槽13中,从而避免安装面210的下边缘与支架1产生挤压而损坏。
同理,当靠近第三边缘113的安装孔12内的调节件2将安装面210的左边缘顶起时,安装面210的右边缘会移动至靠近第四边缘114的凹槽13中,从而避免安装面210的下边缘与支架1产生挤压而损坏。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设置凹槽13,可以使信息采集装置200在位姿调节时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且避免信息采集装置200在位姿调节过程挤压支架1而损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凹槽13为条形槽,凹槽13的长度不小于对应的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的边缘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将凹槽13设置为条形槽,能够与安装面210的边缘更加适配,更好的为信息采集装置200在位姿调节提供活动空间,避免信息采集装置200在位姿调节过程挤压支架1而损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安装孔12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调节件2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适配。
当控制操控端21沿第一方向旋转时,在螺纹配合下,调节件2会在安装孔12内相对转动并朝向安装孔12靠近安装区域11的一端滑动。随着调节件2的滑动,工作端22会从安装孔12靠近安装区域11的一端伸出,进而抵接安装面210。
当当控制操控端21沿第二方向旋转时,在螺纹配合下,调节件2会在安装孔12内相对转动并朝向安装孔12背离安装区域11的一端滑动。随着调节件2的滑动,工作端22会回缩至安装孔12中。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调节件2在安装孔12能实现滑动,还能够使调节件2在受到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的压力作用下,不会在安装孔12中产生窜动,使调节件2可以稳固在安装孔12中,进而避免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受调节件2窜动影响而产生变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操控端21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条纹,和/或,操控端21的端面开设有多边形孔24(如图5所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防滑条纹的具体条纹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能够便于通过防滑条纹控制操控端21旋转即可。
多边形孔24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控制操控端21活动的外界工具的形状调整。例如,当外界工具为六角扳手时,多边形孔24可以为与其适配的六边形孔。从而便于通过控制操控端21旋转而调节工作端22的伸缩运动。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通过设置防滑条纹和/或多边形孔24,便于对控制端的操控,进而便于实现对工作端22伸缩运动的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调节件2设置有贯穿操控端21和工作端22的通孔23,连接件3插设在通孔23中。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连接件3插设在通孔23后,连接件3的一部分会从安装孔12内伸出并与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安装面210连接,从而实现信息采集装置200与支架1的安装固定。
在信息采集装置200需要进行位姿调节时,需要先将连接件3从调节件2中卸除,然后再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连接件3插设在调节件2中,两者可以共用一个安装孔12,可以降低支架1的生产加工难度。
如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300,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车本体310、本公开任一实施例的调节装置100以及信息采集装置200。
调节装置100设置于车本体310上。信息采集装置200与调节装置的支架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调节装置100可以设置在车本体310上的任意位置,具体根据信息采集装置200的功能进行调整。调节装置100的数量可以根据信息采集装置200的数量进行调整。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使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300能够实现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进行调节。从而弥补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产品形态误差和/或装配误差所产生的累计误差,消除误差对信息采集装置200的位姿影响,使其位姿能够满足工作需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采集装置200为单目相机、双目相机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公开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调节装置,用于安装信息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包括安装区域和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且靠近所述安装区域的边缘布置,所述安装区域用于通过连接件与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可拆卸地连接;
调节件,可滑动地插设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调节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操控端和工作端;所述工作端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且靠近所述安装区域,在所述工作端伸出所述安装孔的情况下,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抵接;在所述操控端相对所述安装孔产生滑动位移的情况下,所述工作端相对所述安装孔的伸缩量随之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且分别靠近所述安装区域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安装孔,其中两个所述安装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且分别靠近所述安装区域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另两个所述所述安装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安装区域内,且分别靠近所述安装区域沿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安装区域位于所述支架的同一端面,所述凹槽的设置位置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的边缘位置对应,且所述凹槽靠近所述安装区域的边缘布置;
其中,所述凹槽靠近的所述安装区域的边缘与所述安装孔靠近的所述安装区域的边缘为相对设置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条形槽,所述凹槽的长度不小于对应的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面的边缘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件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端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滑条纹,和/或,所述操控端的端面开设有多边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设置有贯穿所述操控端和所述工作端的通孔,所述连接件插设在所述通孔中。
9.一种自动驾驶车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本体;
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本体;
信息采集装置,与所述调节装置的支架可拆卸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为单目相机、双目相机和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CN202223167874.5U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Active CN218883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7874.5U CN218883477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67874.5U CN218883477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3477U true CN218883477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1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67874.5U Active CN218883477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3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6095B2 (ja) 固定振れ止め
US20080218948A1 (en) Stabiliz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1929599B (zh) 挂架
KR101147575B1 (ko) 엘이디 제조장치용 3축 로봇시스템
CN218883477U (zh) 一种调节装置及自动驾驶车辆
CN110405726B (zh) 轨道机构宽度调节装置和具有其的在线式智能作业机器人
CN104196841B (zh) 自动挂靠及简易解锁的对接装置
CN213109759U (zh) 具有陶瓷涂层的可调节液压舵机传动拉杆
CN113146218A (zh) 车载摄像头后壳基板锁付机构
CN103317366A (zh) 夹具及其内部支撑装置
CN110154011B (zh) 一种分体式机器人的快拆快连机构
CN110053015B (zh) 一种分体式巡检机器人
CN112277372A (zh) 一种cnc冲压机
CN212004826U (zh) 调节支座
CN107664374B (zh) 一种中梁结构及包括其的冰箱
CN216470679U (zh) 下料装置和管材加工设备
CN215000583U (zh) 一种相机角度调整机构
CN214331973U (zh) 一种相机倾斜角度微调机构
CN204727567U (zh) 丝杆螺母组合形式升降机构所用浮动式结构机架
CN215357152U (zh) 车载摄像头后壳基板锁付机构
CN114987063B (zh) 一种玻璃定位装置及玻璃打印机
CN101098812B (zh) 窗框构件的保持装置
CN213920288U (zh) 喷头模组升降机构及具有其的打印设备
CN215241462U (zh) 一种多层压机用毛板防漂移装置
CN211728219U (zh) 一种方位调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