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2307U -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 Google Patents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2307U
CN218882307U CN202223070738.4U CN202223070738U CN218882307U CN 218882307 U CN218882307 U CN 218882307U CN 202223070738 U CN202223070738 U CN 202223070738U CN 218882307 U CN218882307 U CN 2188823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machine
waste heat
dust
dust absorption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707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正伟
杨蓝
阴荆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ewei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ewei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ewei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ewei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707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23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23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23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包括转印机主体,转印机主体一侧的上半部分为半封闭式壳体,转印机主体的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同等大小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转印机主体的壳体内设置有传输带,传输带的输出轴连接有电机,传输带的上方设置有转印机,转印机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吸尘头,吸尘头的一侧连接有吸尘管,吸尘管的一侧连接有除尘箱,除尘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箱的一侧设置有吸尘箱,吸尘箱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发电装置,余热发电装置远离吸尘箱的一侧连接电机。通过除尘箱内部的两个过滤网,实现回收利用转印机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余热废气,并进行发电,以达到环境保护以及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印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背景技术
转印机广泛用于纺织布料制品,陶瓷制品,金属制品的热转印印花或热处理.适用于烫印服装、手袋、雨伞、鞋、帽、工艺品、礼品、广告用品等。
在转印机转印过程中,会相对产生余热废气,而针对余热废气,现有的转印机通过过滤有害物质,进行合理的排放工作,已达到优化操作环境的效果,但过滤后的余热废气排放量过大的话,依旧会存在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且过滤余热废气的工作也会提高转印机的工作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余热回用型转印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包括转印机主体,所述转印机主体一侧的上半部分为半封闭式壳体,所述转印机主体的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同等大小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转印机主体的壳体内设置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的输出轴连接有电机,所述传输带的上方设置有转印机,所述转印机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吸尘头,所述吸尘头的一侧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侧连接有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箱的一侧设置有吸尘箱,所述吸尘箱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发电装置,所述余热发电装置远离所述吸尘箱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机。
可选的,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有滑动设置在所述除尘箱内部的两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可选的,所述余热发电装置包括有连接在所述吸尘箱一侧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连接设置有锅炉,所述锅炉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侧连接有蓄水箱,所述锅炉的上表面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一侧连接有涡轮机,所述涡轮机的一侧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机。
可选的,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正对于所述传输带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子互相连接,且所述涡轮机的旋转部件和所述电机的旋转部件为同心同轴设置。
可选的,所述吸尘头设置在正对所述转印机,且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余热发电装置,让水管进入锅炉内部的液体与连接管过滤后的余热废气进行热交换,连接管中余热废气转化为水管内液体的内能,当锅炉内部的液体达到沸腾并产生大量蒸汽时,蒸汽管可以将产生的蒸汽输送进涡轮机的内部,并带动涡轮机内部的叶轮零件的转动,同时通过转子带动电机内部与转子同轴同心的零件转动,并通过切割电机内部的磁场,从而进行发电,有效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提升了转印机转印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节能环保。
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除尘装置,在吸尘头吸取转印机转印过程中所产生的的余热废气后,经过除尘装置的过滤,阻挡了传输进余热发电装置内部的余热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保证了过滤后的余热废气的洁净率,有效阻挡了余热发电装置不受余热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损伤,延长余热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图3中A处放大图。
图中:1、转印机主体;2、传输带;3、转印机;4、吸尘头;5、电机;6、吸尘管;7、除尘箱;9、吸尘箱;10、连接管;11、水泵;12、蓄水箱;13、水管;14、涡轮机;15、蒸汽管;16、转子;17、过滤网;18、进料口;19、出料口;20、锅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包括转印机主体1,转印机主体1一侧的上半部分为半封闭式壳体,转印机主体1的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同等大小的进料口18和出料口19,转印机主体1的壳体内设置有传输带2,传输带2的输出轴连接有电机5,传输带2的上方设置有转印机3,转印机主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吸尘头4,吸尘头4的一侧连接有吸尘管6,吸尘管6的一侧连接有除尘箱7,除尘箱7的内部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箱7的一侧设置有吸尘箱9,吸尘箱9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发电装置,余热发电装置远离吸尘箱9的一侧连接电机5。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员可通过进料口18将需要转印的织品放入转印机主体1内,打开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传输带2的输出轴转动,传输带2将转印织品向出料口19的方向进行输送,到达转印机3的下方时,转印机3对转印织品进行转印工作,吸尘箱9控制吸尘头4,通过吸尘管6吸取由转印机3运作所产生的的余热废气,余热废气在进入吸尘箱9前,先通过除尘箱7中的除尘装置进行过滤,过滤后的余热废气传输到余热发电装置中,余热发电装置辅助电机5进行发电。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对实施例一中的除尘装置进行公开,除尘装置包括有滑动设置在除尘箱7内部的两个过滤网17,过滤网17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进入除尘箱7中的余热废气,通过过滤网17后,将余热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排出,保证了过滤后的余热废气的洁净率,有效阻挡了余热发电装置不受余热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损伤,延长余热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把手方便操作员将过滤网17取出进行更换。
实施例三,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对实施例一中的余热发电装置进行公开,余热发电装置包括有连接在吸尘箱9一侧的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一侧连接设置有锅炉20,锅炉20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泵11,水泵11的一侧连接有水管13,水管13的一侧连接有蓄水箱12,锅炉20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蒸汽管15,蒸汽管15的一侧连接有涡轮机14,涡轮机14的一侧连接有转子16,转子16的一侧连接电机5。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让水管13进入锅炉20内部的液体与连接管10过滤后的余热废气进行热交换,连接管10中余热废气转化为水管13内液体的内能,当锅炉20内部的液体达到沸腾并产生大量蒸汽时,蒸汽管15可以将产生的蒸汽输送进涡轮机14的内部,并带动涡轮机14内部的叶轮零件的转动,同时通过转子16带动电机5内部与转子16同轴同心的零件转动,并通过切割电机5内部的磁场,从而进行发电,有效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提升了转印机3转印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保护环境,节能环保。
实施例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进料口18和出料口19正对于传输带2的两侧。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方便操作员放入和取出在传输带2上的转印织品。
实施例五,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涡轮机14与电机5通过转子16互相连接,且涡轮机14的旋转部件和电机5的旋转部件为同心同轴设置。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当涡轮机14内部安装的叶片被蒸汽推动后,叶片的这种圆周运动将带动转子16转动,此时,转子16进一步地带动电机5的线圈旋转,并在电机5的内部切割磁场,从而发电。
实施例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吸尘头4设置在正对转印机3的位置,且靠近出料口19的一侧。
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方便吸尘头4吸取转印织品通过转印机3转印后,所产生的的余热废气。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包括转印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机主体一侧的上半部分为半封闭式壳体,所述转印机主体的两侧表面分别开设有同等大小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转印机主体的壳体内设置有传输带,所述传输带的输出轴连接有电机,所述传输带的上方设置有转印机,所述转印机主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吸尘头,所述吸尘头的一侧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一侧连接有除尘箱,所述除尘箱的内部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箱的一侧设置有吸尘箱,所述吸尘箱的一侧设置有余热发电装置,所述余热发电装置远离所述吸尘箱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有滑动设置在所述除尘箱内部的两个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一侧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发电装置包括有连接在所述吸尘箱一侧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连接设置有锅炉,所述锅炉的上表面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侧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一侧连接有蓄水箱,所述锅炉的上表面设置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一侧连接有涡轮机,所述涡轮机的一侧连接有转子,所述转子的一侧连接所述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正对于所述传输带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机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转子互相连接,且所述涡轮机的旋转部件和所述电机的旋转部件为同心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回用型转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头设置在正对所述转印机的位置,且靠近所述出料口的一侧。
CN202223070738.4U 2022-11-19 2022-11-19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Active CN2188823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0738.4U CN218882307U (zh) 2022-11-19 2022-11-19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70738.4U CN218882307U (zh) 2022-11-19 2022-11-19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2307U true CN218882307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3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70738.4U Active CN218882307U (zh) 2022-11-19 2022-11-19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23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07925U (zh) 一种具有降温装置的风力发电机
CN212611367U (zh) 一种高效的布料印染装置
CN218882307U (zh) 余热回用型转印机
CN216093868U (zh) 一种环保型涂料研磨装置
CN116122962A (zh) 一种船舶轮机设备尾部的节能装置
CN211476797U (zh) 一种用于砂纸制备的废气余热回收循环装置
CN214088999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布料印染装置
CN210346410U (zh) 工业废气余热高效深度利用装置
CN215369965U (zh) 一种汽轮机热能循环回收装置
CN210115007U (zh) 一种畜牧业专用环保饲料加工设备
CN214005078U (zh) 一种纺织用高效染色装置
CN214284818U (zh) 煎醋锅内部保温装置
CN213870190U (zh) 一种撬装式空压站余热回收装置
CN215489960U (zh) 一种绿色高层建筑供热装置
CN214120007U (zh) 热电联产机组回热系统的除氧装置
CN202288518U (zh) 一种牙科用吸尘器
CN211589753U (zh) 一种用于版辊铜面抛光机的抽风除尘装置
CN221267569U (zh) 一种用于稻壳气化发电的除尘装置
CN211291002U (zh)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装置的回转窑
CN216227481U (zh) 风机加工用等离子切割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17067687U (zh) 一种使用清洁能源的外循环mvr蒸发器
CN215113675U (zh) 一种粉末冶金除尘混料烘干机
CN21139510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烫台
CN213113949U (zh) 一种服装清洗装置
CN221544530U (zh) 一种具有热量回收机构的蒸煮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