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2253U -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2253U
CN218882253U CN202223600107.9U CN202223600107U CN218882253U CN 218882253 U CN218882253 U CN 218882253U CN 202223600107 U CN202223600107 U CN 202223600107U CN 218882253 U CN218882253 U CN 218882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square steel
reinforcing
supporting
suppor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01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宝平
谢雄
吕永军
贾颖刚
宋鹏杰
胡立正
王青山
刘晓光
霍选
刘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20th Bureau Group Sou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01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2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2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2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包括洞口模板、方钢、支撑架和加强组件,其中,洞口模板呈环形设置,且洞口模板围成支撑腔;方钢设置在支撑腔内并与洞口模板抵接;支撑架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杆和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杆,横杆与对应的立杆交叉设置并相互连接,横杆及立杆均通过一顶托与对应的洞口模板抵接;加强组件安装在洞口模板上,所述顶托与所述洞口模板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托的所述加强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方钢进行补强,同时通过顶托将横杆和立杆撑紧,再通过加强组件支撑顶托,防止顶托滑脱,提高了洞口模板的支撑强度,使得进行混凝土浇灌时不会发生漏液和炸模。

Description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其中交通隧道主要为地铁工程,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工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相关设计中,盾构机的始发及到达是其关键环节,为满足盾构机的始发及吊出,需在盾构区间端头设盾构井,盾构井的建设需要进行模板支模后浇筑形成。
盾构机通常为圆柱体,因此盾构井的井口处的模板需支护为圆形,由于圆形施工难度过高,通常支护成正多边形,现有技术对于盾构井的井口处模板支护,通常仅采用钢管支架对正多边形的各条边进行支撑,支撑结构单一,且支撑面积不足,加上钢管支架与模板对接处通常倾斜角度较大,导致钢管支架容易滑脱,这导致其支撑强度不足,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产生漏液和炸模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旨在解决现有的盾构井井口的模板支护体系中支撑强度不足,容易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产生漏液和炸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包括:
洞口模板,所述洞口模板呈环形设置,且所述洞口模板围成支撑腔;
方钢,所述方钢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并与所述洞口模板抵接;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杆和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杆,所述横杆与所述立杆交叉设置并连接,所述横杆的两端和所述立杆的两端均通过一顶托与所述洞口模板抵接;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安装在所述洞口模板上,所述顶托与所述洞口模板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托的所述加强组件。
优选地,所述洞口模板包括四个依次收尾连接的拼接段,各所述拼接段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弯折部,四个所述拼接段围成正八边形。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段的连接处形成拐角,任意相邻的两个拐角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方钢;各所述拼接段中,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方钢。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拐角之间连接的所述方钢为第一方钢;各所述弯折部上垂直设置有一所述方钢且该所述方钢为第三方钢,相互靠近的所述第三方钢与所述第一方钢抵接。
优选地,所述顶托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之间设置有抵接台,所述抵接台包括安装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安装面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与对应的所述顶托垂直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与对应的所述加强组件抵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抵接面贴合,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背离所述抵接台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抵接,底端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直径为20mm~30mm的圆形钢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为对应的所述抵接台的高度的1.5倍,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抵接台为方木。
优选地,所述方钢的横截面为长度为50mm、宽度为100mm的矩形。
优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之间的间距为600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杆之间的间距为6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腔内设置方钢与洞口模板抵接,对洞口模板的支护进行补强,同时通过在横杆和立杆的两端设置顶托,通过调节顶托将横杆和立杆与洞口模板抵接,同时由于洞口模板呈环形,横杆和立杆与洞口模板的抵接处均为倾斜面,因此设置加强组件对顶托和洞口模板的连接处进行支撑,从而防止横杆和立杆与洞口模板滑脱,提高其支护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方钢进行补强,同时通过顶托将横杆和立杆撑紧,再通过加强组件支撑顶托,防止顶托滑脱,提高了洞口模板的支撑强度,使得进行混凝土浇灌时不会发生漏液和炸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车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的抵接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1。
请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1,包括洞口模板10、方钢20、支撑架30和加强组件40,所述洞口模板10呈环形设置,且所述洞口模板10围成支撑腔;所述方钢20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并与所述洞口模板10抵接;所述支撑架30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所述支撑架30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杆31和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杆32,所述横杆31与对应的所述立杆32交叉设置并连接,所述横杆31的两端和所述立杆32的两端均通过一顶托33与所述洞口模板10抵接;所述加强组件40安装在所述洞口模板10上,所述顶托33与所述洞口模板10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托33的所述加强组件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腔内设置方钢20与洞口模板10抵接,对洞口模板10的支护进行补强,同时通过在横杆31和立杆32的两端设置顶托33,通过调节顶托33将横杆31和立杆32与洞口模板10抵接,同时由于洞口模板10呈环形,横杆31和立杆32与洞口模板10的抵接处均为倾斜面,因此设置加强组件40对顶托33和洞口模板10的连接处进行支撑,从而防止横杆31和立杆32与洞口模板10滑脱,提高其支护强度。本实用新型通过方钢20进行补强,同时通过顶托33将横杆31和立杆32撑紧,再通过加强组件40支撑顶托33,防止顶托33滑脱,提高了洞口模板10的支撑强度,使得进行混凝土浇灌时不会发生漏液和炸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洞口模板10包括四个依次收尾连接的拼接段,各所述拼接段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弯折部11,四个所述拼接段围成正八边形。洞口模板10围成正八边形时,其内切圆的尺寸与盾构机的直径相同,正八边形在满足尺寸的同时,结构强度相对较高,且节省材料,提高施工效率,由于盾构井尺寸较大,因此洞口模板10分为四个拼接段,拼接为正八边形,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段的连接处形成拐角12,任意相邻的两个拐角12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方钢20;各所述拼接段中,两个所述弯折部11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方钢20。所述方钢20的数量为多个,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洞口模板10连接处之间的方钢20为第一方钢21,任意一个所述洞口模板10的两个所述弯折部11之间的方钢20为第二方钢22。两个洞口模板1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方钢21,多个第一方钢21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对相邻的两个洞口模板10进行支撑,第二方钢22设置在一个洞口模板10的两个弯折部11之间,多个第二方钢22分别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对一个洞口模板10的两个弯折部11进行支撑,第一方钢21和第二方钢22同时对洞口模板10进行支撑,进一步地加强了洞口模板10的支撑强度。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拐角12之间连接的所述方钢20为第一方钢21,各所述弯折部11上垂直设置有一个方钢20且该方钢20为第三方钢23,相互靠近的第三方钢23与第一方钢21抵接。通过设置第三方钢23,第三方钢23与对应的弯折部11垂直,其支撑力也与弯折部11垂直,从而最大的提高弯折部11的支撑强度,同时第三方钢23与第一方钢21抵接,形成对撑,进一步地提高了弯折部11的支撑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托33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11之间设置有抵接台50,所述抵接台50包括安装面51和第一抵接面52和第二抵接面53,所述安装面51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11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52与对应的所述顶托33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抵接面53与对应的所述加强组件40抵接。通过设置抵接台50,抵接面52与顶托33垂直,增加抵接台50与顶托33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顶托33与弯折部11滑脱,同时加强组件40与第二抵接面53抵接,防止抵接台50与弯折部11滑脱,从而提高弯折部11的支撑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组件40包括第一加强筋41和第二加强筋42,所述第一加强筋41与所述抵接台50的侧壁贴合,所述第二加强筋4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41抵接,底端与所述弯折部11抵接,所述第二加强筋42与所述第一加强筋41之间形成锐角。第一加强筋41与抵接台50的侧壁贴合,增加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支撑强度,再通过第二加强筋42与第一加强筋41呈角度设置并抵接,进一步地增加了抵接台5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筋41及所述第二加强筋42均为直径为20mm~30mm的圆形钢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41的长度为对应的所述抵接台50的高度的1.5倍,所述第二加强筋42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加强筋41的长度一致。加强筋直径为20~30mm时,其支撑稳定度更高,且成本低廉,长度高于抵接台50,可以提高其支撑强度,保证抵接台50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抵接台50为方木。抵接台50通过方木裁切形成,方木成本低,取材快,且其本身各面均为平面,可直接作为抵接面52,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钢20的横截面为长度为50mm、宽度为100mm的矩形。方钢20为该尺寸的钢材时,可以在满足洞口模板10的支撑强度的前5提下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31之间的间距为600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杆32之间的间距为600mm。间距设置为600mm时,可以在满足洞口模板10的支撑强度的前提下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0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洞口模板,所述洞口模板呈环形设置,且所述洞口模板围成支撑腔;
方钢,所述方钢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并与所述洞口模板抵接;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腔内,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横杆和多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立杆,所述横杆与所述立杆交叉设置并连接,所述横杆的两端和所述立杆的两端均通过一顶托与所述洞口模板抵接;
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安装在所述洞口模板上,所述顶托与所述洞口模板的抵接处均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托的所述加强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模板包括四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拼接段,各所述拼接段包括两个相互对接的弯折部,四个所述拼接段围成正八边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拼接段的连接处形成拐角,任意相邻的两个拐角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方钢;各所述拼接段中,两个所述弯折部之间连接有一所述方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拐角之间连接的所述方钢为第一方钢;各所述弯折部上垂直设置有一所述方钢且该所述方钢为第三方钢,相互靠近的所述第三方钢与所述第一方钢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托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之间设置有抵接台,所述抵接台包括安装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所述安装面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一抵接面与对应的所述顶托垂直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与对应的所述加强组件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抵接面贴合,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背离所述抵接台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抵接,底端与对应的所述弯折部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筋均为直径为20mm~30mm的圆形钢筋,且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为对应的所述抵接台的高度的1.5倍,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一致。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台为方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方钢的横截面为长度为50mm、宽度为100mm的矩形。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之间的间距为600mm,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杆之间的间距为600mm。
CN202223600107.9U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Active CN218882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107.9U CN218882253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107.9U CN218882253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2253U true CN218882253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1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0107.9U Active CN218882253U (zh) 2022-12-30 2022-12-30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2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14370A (zh) 一种模板支设防护装置的施工方法
US20150027076A1 (en) Sleeve Device For Increasing Shear Capacity
CN218882253U (zh) 盾构井洞口模板的支撑体系
CN205476068U (zh) 一种梭形空间桁架临时支撑装置
CN104358328B (zh) 一种全钢四钢管多段可装配超长防屈曲支撑
CN108222016A (zh) 一种深基坑围护桩的支撑件
CN208685798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矩形组合柱框架体系
CN103276909A (zh) 弧形网架拼装方法及其使用的网架拼装胎架
CN104294921A (zh) 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
CN212613770U (zh) 一种模板固定组件及其安装组合方式
CN210238769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
CN212358851U (zh) 一种格构柱结构
CN201217891Y (zh) 大跨度空心楼板中固定薄壁管的锚固卡
CN220225347U (zh) 新型基坑支护结构及支护体系
CN212176618U (zh) 一种胎架结构
CN211774809U (zh) 一种剪力墙钢板固定装置
CN212295104U (zh) 一种装配式骨形梁端板节点
CN109797754B (zh) 降低深基坑格构柱长细比的支撑结构
CN219196474U (zh) 一种钢结构梁
CN212689311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连接装置
CN212002362U (zh) 矩形钢柱的垂直度控制装置
CN21374190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防雷装置
CN214532049U (zh) 一种用于主体结构无损加固的定型卡箍节点装置
CN218264947U (zh) 钢结构外檐节点角钢支撑结构
CN204212274U (zh) 一种建筑框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