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1158U -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 Google Patents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1158U
CN218881158U CN202222732546.9U CN202222732546U CN218881158U CN 218881158 U CN218881158 U CN 218881158U CN 202222732546 U CN202222732546 U CN 202222732546U CN 218881158 U CN218881158 U CN 218881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building
column
component
accommoda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25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超
刘夏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27325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1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1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1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其中,建筑构配组件包括第一构配件以及第二构配件,第一构配件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通道,安装通道的内侧壁凹设有容置槽;第二构配件设有插接柱,插接柱插设于安装通道,并抵接第一构配件,插接柱开设有连通容置槽的限位孔。第一构配件还设有弹性件和限位件,限位件可移动地设于容置槽内,弹性件设于容置槽的槽侧壁与限位件之间,限位件于插接柱插入安装通道时抵接插接柱,并朝向容置槽的方向移动压缩弹性件避让插接柱,并于限位孔连通容置槽时限位件的部分移动至限位孔内。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高集成建筑的装配便利性,提高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化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造行业中越来越多采用更环保便利的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也即在方案或施工设计阶段,先根据功能分区预制相应的建筑单元,然后将多个建筑单元运送至施工现场连接组装形成建造完整的集成建筑。
在现有技术中,上下层叠设置的建筑单元之间大多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的形式实现建筑单元的组装。可是,这种连接方式大多存在施工时间长、施工空间要求大等缺陷,而在环境较恶劣的施工现场中,无法很好地设置较大的施工空间用以组装建筑单元,使得现场装配的难度较大。并且现场施工的条件较差,长时间的施工周期无法很好地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模块化建筑结构的现场拼接。导致集成建筑的装配不便利,影响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构配组件,旨在提高集成建筑的装配便利性,提高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构配组件包括第一构配件以及第二构配件,所述第一构配件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的内侧壁凹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构配件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插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并抵接所述第一构配件,所述插接柱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限位孔。所述第一构配件还设有弹性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侧壁与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限位件于所述插接柱插入所述安装通道时抵接所述插接柱,并朝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移动压缩所述弹性件避让所述插接柱,并于所述限位孔连通所述容置槽时所述限位件的部分移动至所述限位孔内。
可选地,所述安装通道的内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插接柱的侧表面凸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紧固杆,所述紧固杆卡接于所述定位槽。
可选地,所述安装通道的相对两个内侧壁均设有所述定位槽,所述插接柱的两个相背对侧表面均设有所述紧固杆,两个所述紧固杆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定位槽。和/或,所述紧固杆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者半圆形,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紧固杆的形状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倾斜连接于所述限位件的底面;或者,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呈弧面设置。
可选地,当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倾斜连接于所述限位件的底面时,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与所述限位件的底面成夹角设置,定义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与底面之间所呈角度为α,则满足条件:35°≤α≤50°。
可选地,所述安装通道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均设有多个所述容置槽,多个所述容置槽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插接柱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贯通设置的所述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所述限位孔均连通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容置槽。每一所述容置槽内均设有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限位件,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限位件均部分设于一所述限位孔内,并相互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构配件包括连接块以及基板,所述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块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内壁设有所述安装通道;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连接块,并罩盖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构配件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并抵接所述基板,所述插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周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构配件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两个相背对表面。和/或,所述第二构配件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包围所述连接块设置,所述插接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块,并连接所述围板的内壁。和/或,所述支撑柱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填充物。
可选地,所述连接块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通道,至少两个所述安装通道间隔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内壁。所述第二构配件设有至少两个插接柱,至少两个所述插接柱间隔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周侧,每一所述插接柱插设于一所述安装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集成建筑,所述集成建筑包括以上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构配件和第二构配件实现建筑单元的连接装配,可以通过将第一构配件和第二构配件分别设置在两个建筑单元上,使第二构配件的插接柱插设在第一构配件的安装通道内,并利用限位件紧固连接第一构配件和第二构配件实现建筑单元的连接装配。其中,在插接柱插入安装通道的过程中,插接柱向限位件施力使限位件朝向容置槽运动压缩弹性件,此时限位件可以收缩进容置槽内避让插接柱,使得插接柱能很好地进入到安装通道内。待插接柱插接完全后,插接柱上的限位孔与容置槽连通,此时限位件可以在弹性件的弹性复位作用下朝向限位孔移动,从而使限位件可以同时设置在容置槽与限位孔内,实现第一构配件和第二构配件的紧固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构配件和第二构配件,可以使建筑单元通过第一构配件和第二构配件实现对位插接安装,有效降低了集成建筑对现场施工空间的要求,降低了集成建筑的装配难度,提高了集成建筑的装配便利性。同时通过利用弹性件和限位件实现第一构配件和第二构配件的连接锁紧,可以进一步简化集成建筑的装配结构,实现更快捷方便的安装方式,有效提高了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构配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构配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为图2中A-A处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4为图2中A-A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为图1的建筑构配组件的第一构配件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6为图1的建筑构配组件的第二构配件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7为图1的第一构配件的限位件和弹性件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8为图1的第一构配件的限位件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建筑构配组件 30 第二构配件
10 第一构配件 31 插接柱
11 基板 311 紧固杆
13 连接块 313 限位孔
131 安装通道 33 支撑柱
1311 容置槽 331 空腔
1313 定位槽 3311 填充物
133 安装孔 35 围板
15 弹性件 200 建筑单元
17 限位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现有技术中,上下层叠设置的建筑单元之间大多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连接的形式实现建筑单元的组装。可是,这种连接方式大多存在施工时间长、施工空间要求大等缺陷,而在环境较恶劣的施工现场中,无法很好地设置较大的施工空间用以组装建筑单元,使得现场装配的难度较大。并且现场施工的条件较差,长时间的施工周期无法很好地保证高质量的完成模块化建筑结构的现场拼接。导致集成建筑的装配不便利,影响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构配组件100。
参照图1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建筑构配组件100包括第一构配件10以及第二构配件30,第一构配件10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通道131,安装通道131的内侧壁凹设有容置槽1311;第二构配件30设有插接柱31,插接柱31插设于安装通道131,并抵接第一构配件10,插接柱31开设有连通容置槽1311的限位孔313。第一构配件10还设有弹性件15和限位件17,限位件17可移动地设于容置槽1311内,弹性件15设于容置槽1311的槽底壁与限位件17之间,限位件17于插接柱31插入安装通道131时抵接插接柱31,并朝向容置槽1311的方向移动压缩弹性件15避让插接柱31,并于限位孔313连通容置槽1311时限位件17的部分移动至限位孔313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构配件10可以设置在建筑单元200的连接柱体上或者连接在建筑单元200的表面上,此时第一构配件10背对建筑单元200的一侧可以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通道131;而第二构配件30可以设置在另一建筑单元200的连接柱体上或者连接在建筑单元200的表面上,并与第一构配件10的位置对齐。进而通过将两个建筑单元200的第一构配件10与第二构配件30相互插接,使插接柱31插设在安装通道131内便可实现两个建筑单元200的配合连接,从而利用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配合快速实现集成建筑的装配。其中,在第二构配件30的插接柱31朝向安装通道131插接的过程中,插接柱31可以向下抵压在限位件17的表面,此时限位件17受外力作用可以朝向容置槽1311滑动并压缩弹性件15,使限位件17可以容纳在容置槽1311内避让插接柱31,使插接柱31可以更好地完全插设在安装通道131实现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配合连接。而在插接柱31完全插设在安装通道131内时,插接柱31上的限位孔313可以与容置槽1311连通,此时限位件17可以在弹性件15的弹性复位作用下部分移动至限位孔313内,进而使限位件17可以限位固定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实现集成建筑的稳固连接。其次,在集成建筑中,可以通过在层叠设置的两个建筑单元200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实现两个建筑单元200更加紧固的连接;或者可以使第一构配件10设置有多个安装通道131,使第二构配件30设置多个插接柱31,利用多个插接柱31与多个安装通道131的配合连接也可实现集成建筑更加紧固的连接,达到快速装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实现建筑单元200的连接装配,可以通过将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分别设置在两个建筑单元200上,使第二构配件30的插接柱31插设在第一构配件10的安装通道131内,并利用限位件17紧固连接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实现建筑单元200的连接装配。其中,在插接柱31插入安装通道131的过程中,插接柱31向限位件17施力使限位件17朝向容置槽1311运动压缩弹性件15,此时限位件17可以收缩进容置槽1311内避让插接柱31,使得插接柱31能很好地进入到安装通道131内。待插接柱31插接完全后,插接柱31上的限位孔313与容置槽1311连通,此时限位件17可以在弹性件15的弹性复位作用下朝向限位孔313移动,从而使限位件17可以同时设置在容置槽1311与限位孔313内,实现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紧固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可以使建筑单元200通过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实现对位插接安装,有效降低了集成建筑对现场施工空间的要求,降低了集成建筑的装配难度,提高了集成建筑的装配便利性。同时通过利用弹性件15和限位件17实现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锁紧,可以进一步简化集成建筑的装配结构,实现更快捷方便的安装方式,有效提高了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通道131的内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1313;插接柱31的侧表面凸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紧固杆311,紧固杆311卡接于定位槽1313。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通道131的内侧壁设置定位槽1313,并在插接柱31的侧表面设置紧固杆311,可以在装配时,利用紧固杆311与定位槽1313的定位配对实现第一构配件10与第二构配件30的快速对准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同时,在紧固杆311与定位槽1313的配合卡接作用下,还可以有效避免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在配合连接后的相对移动,使得第一构配件10与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同时,通过增加紧固杆311与定位槽1313的配合连接,还可以使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连接更紧密,有效提高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整体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通道131的相对两个内侧壁均设有定位槽1313,插接柱31的两个相背对侧表面均设有紧固杆311,两个紧固杆311分别卡接于两个定位槽1313。和/或,紧固杆31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者半圆形,定位槽1313的横截面形状与紧固杆311的形状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通道131的相对两个内侧壁分别设置定位槽1313,并使插接柱31的两个相背对侧表面分别设置紧固杆311,利用两个紧固杆311分别卡接在两个定位槽1313上,可以使安装通道131对插接柱31起到一定的夹持固定作用,有利于进一步避免第一构配件10与第二构配件30配合连接后的相对移动,使集成建筑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在两个紧固杆311与两个定位槽1313的配合卡接作用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整体性。
而在一实施例中,紧固杆3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梯形或者半圆形,通过将定位槽1313的横截面形状与紧固杆311的形状相对应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紧固杆311与定位槽1313的卡接固定效果,使紧固杆311能更稳定地设置在定位槽1313内。而采用梯形或者半圆形的紧固杆311,可以使紧固杆311利用梯形的斜面或者半圆形的弧面更好地与定位槽1313限位固定,进一步提高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配合度,使集成建筑更加稳定可靠。其次,在另一实施例中,紧固件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矩形或者圆形等规整形状,以便于第一构配件10的生产加工,降低生产难度。
参照图1、图5、图7和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件17背对容置槽1311的一侧倾斜连接于限位件17的底面;或者,限位件17背对容置槽1311的一侧呈弧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限位件17背对容置槽1311的一侧倾斜连接在限位件17的底面,或者使限位件17背对容置槽1311的一侧呈弧状设置,可以使限位件17的上表面形成有一定的导向结构,该导向结构可以为斜面或者曲面,使得插接柱31插入安装通道131的过程中,插接柱31可以抵压作用在限位件17的该导向结构上,使该导向结构可以更好地加大插接柱31驱使限位件17朝向容置槽1311移动的作用分力,使得限位件17能更好地容置在容置槽1311内避让插接柱31,进一步提高了集成构配组件的装配便利性,提高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限位件17背对容置槽1311的一侧倾斜连接于限位件17的底面时,限位件17背对容置槽1311的一侧与限位件17的底面成夹角设置,定义限位件17背对容置槽1311的一侧与底面之间所呈角度为α,则满足条件:35°≤α≤50°。
在本实施例中,当限位件17的导向结构为斜面时,通过使限位件17侧面与底面之间的夹角角度处于35°至50°之间,可以使限位件17能更好地收缩进容置槽1311内避让插接柱31插接,使得插接柱31能更轻易地插入安装通道131内使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连接配合,有效降低了装配难度,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建筑的实用性。其中,当夹角α大于等于35°时,随着角度增大,可以使限位件17的斜面区域厚度逐渐增大,一定程度上便于更好地提高限位件17的整体结构强度,便于限位件17更好地承接插接柱31并避让插接柱31,进一步提高建筑构配组件100的整体配合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当夹角α小于等于50°时,限位件17的导向结构斜率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增大限位件17朝向容置槽1311移动的作用分力,进而使限位件17可以更加地伸缩避让插接柱31,进一步提高建筑构配组件100的装配便利性。
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通道131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均设有多个容置槽1311,多个容置槽1311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插接柱31的一侧壁开设有多个贯通设置的限位孔313,多个限位孔313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限位孔313均连通两个相对设置的容置槽1311。每一容置槽1311内均设有弹性件15和限位件17,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件17均部分设于一限位孔313内,并相互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安装通道131的两个相对内侧壁间隔设置多个容置槽1311,并使插接柱31上的每个限位孔313依次连通对应设置的两个容置槽1311,可以利用多个限位件17自上而下从插接柱31的两侧限位固定插接柱31,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建筑构配组件100更好的可靠稳定连接。同时,通过在插接柱31的两侧均插设限位件17,使得建筑构配组件100的整体受力更加平衡,增强了建筑构配组件100的结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1、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构配件10包括连接块13以及基板11,连接块13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连接块13的安装孔133,安装孔133的孔内壁设有安装通道131;基板11连接连接块13,并罩盖安装孔133。第二构配件30设有支撑柱33,支撑柱33插设于安装孔133,并抵接基板11,插接柱31连接于支撑柱33的外周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插接柱31连接在支撑柱33的外周侧,并在第一构配件10上设置安装孔133插接支撑柱33,可以利用支撑柱33与连接块13进一步提高第一构配件10与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强度,使得建筑构配组件1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建筑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而插接柱31与支撑柱33连接的部分可以抵接安装孔133的孔内壁,以使安装孔可以对插接柱与支撑柱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稳定性和整体性。其中,连接块13与基板11可以为一体结构,并可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使基板11连接在建筑单元200上,或者使第一构配件10形成独立连接件,使第一构配件10用以连接两个层叠设置的建筑单元200。而插接柱31与支撑柱33同样可以采用一体结构,有利于增强第二构配件30的连接结构整体性,有效提高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建筑构配组件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构配件10设有两个连接块13,两个连接块13分别连接于基板11的两个相背对表面。和/或,第二构配件30还包括围板35,围板35包围连接块13设置,插接柱31穿设于连接块13,并连接围板35的内壁。和/或,支撑柱33内形成有空腔331,空腔331内设有填充物331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构配件10可以作为独立的连接件设置,此时基板11的两个相背对表面可以同时设置有连接块13,并在两个层叠设置的建筑单元200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置第二构配件30,进而使两个建筑单元200的第二构配件30插接在第一构配件10上即可实现建筑单元200的装配连接,有效提高了集成建筑的装配效率。
而在第二构配件30上还可以设置有围板35,此时插接柱31可以设置在围板35与支撑柱33之间,并使插接柱31可以穿设安装通道131,使得第一构配件10与第二构配件30连接后,围板35可以包围连接块13设置,使连接块13可以设置在围板35与支撑柱33之间,实现更好的配合固定效果。其中,在围板35的作用下,可以进一步对连接块13与插接柱31提供一定的限位固定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避免建筑构配组件100在安装后发生相对移动,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建筑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围板35还可以对建筑构配组件100的整体连接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此时围板35可以抵接在基板11上,减少外界环境对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建筑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其次,支撑柱33、插接柱31和围板35可以形成一体结构,使插接柱31可以固定在支撑柱33和围板35上,在插接柱31受力作用时可以将力分散至支撑柱33和围板35上,使三者共同受力,有效增强了第二构配件30的结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构配件10和第二构配件3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其次,通过在支撑柱33内形成空腔331,可以在支撑柱33内填充混凝土等填充物3311,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一构配件10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建筑构配组件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其中,空腔331内的填充物3311可以为建筑单元200上的部分结构,以使第一构配件10可以通过填充物3311与建筑单元200实现稳定连接,进而使第一构配件10与建筑单元200可以更好地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集成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1、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块13设有至少两个安装通道131,至少两个安装通道131间隔设于安装孔133的孔内壁。第二构配件30设有至少两个插接柱31,至少两个插接柱31间隔连接于支撑柱33的外周侧,每一插接柱31插设于一安装通道1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连接块13上设置至少两个安装通道131,并在第二构配件30上设置至少两个插接柱31,使第一构配件10与第二构配件30之间可以通过多个安装通道131与插接柱31进行连接,有效提高了建筑构配组件10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集成建筑的实用性。其中,至少两个安装通道131可以以安装孔133的中心轴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此时第二构配件30的支撑柱33可以设置在第二构配件30的中心区域,使插接柱31以支撑柱33的中心轴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在支撑柱33上,进而使建筑构配组件100的整体结构更加对称,使建筑构配组件100的整体受力更加平均,有利于更好地增强建筑构配组件100的结构整体性,进一步提高集成建筑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集成建筑,该集成建筑包括建筑构配组件100,该建筑构配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集成建筑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建筑构配组件100可以用于连接层叠设置两个建筑单元200,进而使多个建筑单元200组合形成集成建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构配件,所述第一构配件的至少一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的内侧壁凹设有容置槽;以及
第二构配件,所述第二构配件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插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并抵接所述第一构配件,所述插接柱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限位孔;
所述第一构配件还设有弹性件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侧壁与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限位件于所述插接柱插入所述安装通道时抵接所述插接柱,并朝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移动压缩所述弹性件避让所述插接柱,并于所述限位孔连通所述容置槽时所述限位件的部分移动至所述限位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道的内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
所述插接柱的侧表面凸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紧固杆,所述紧固杆卡接于所述定位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道的相对两个内侧壁均设有所述定位槽,所述插接柱的两个相背对侧表面均设有所述紧固杆,两个所述紧固杆分别卡接于两个所述定位槽;
和/或,所述紧固杆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或者半圆形,所述定位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紧固杆的形状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倾斜连接于所述限位件的底面;
或者,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呈弧面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倾斜连接于所述限位件的底面时,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与所述限位件的底面成夹角设置,定义所述限位件背对所述容置槽的一侧与底面之间所呈角度为α,则满足条件:35°≤α≤5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道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均设有多个所述容置槽,多个所述容置槽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插接柱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贯通设置的所述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每个所述限位孔均连通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容置槽;
每一所述容置槽内均设有所述弹性件和所述限位件,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限位件均部分设于一所述限位孔内,并相互抵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配件包括:
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有沿上下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块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内壁设有所述安装通道;以及
基板,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连接块,并罩盖所述安装孔;
所述第二构配件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并抵接所述基板,所述插接柱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周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配件设有两个所述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两个相背对表面;
和/或,所述第二构配件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包围所述连接块设置,所述插接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块,并连接所述围板的内壁;
和/或,所述支撑柱内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填充物。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设有至少两个所述安装通道,至少两个所述安装通道间隔设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内壁;
所述第二构配件设有至少两个插接柱,至少两个所述插接柱间隔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外周侧,每一所述插接柱插设于一所述安装通道。
10.一种集成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建筑构配组件。
CN202222732546.9U 2022-10-17 2022-10-17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Active CN218881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2546.9U CN218881158U (zh) 2022-10-17 2022-10-17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2546.9U CN218881158U (zh) 2022-10-17 2022-10-17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1158U true CN218881158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49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2546.9U Active CN218881158U (zh) 2022-10-17 2022-10-17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1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81158U (zh)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CN111877554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连接节点结构
CN210073967U (zh) 电池包
CN115637782A (zh) 建筑构配组件和集成建筑
CN212161940U (zh) 一种电池包壳体支撑件及电池包
CN217175896U (zh) 一种建筑结构用横梁加固装置
CN214698648U (zh) 一种用于木板的快速拼接装置
CN216839861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柱梁节点结构
CN216036027U (zh) 鞋盒组件及其鞋盒
CN218346615U (zh) 一种装配式楼梯
CN21432930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连接件
CN213270615U (zh) 一种橱柜的中间梁连接结构及橱柜框架
CN21864366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
CN213627317U (zh) 一种钢木复合加强型隔热防火门
CN218970232U (zh) 一种可快速拆卸钢结构梁柱节点结构
CN218714106U (zh) 一种内置加强肋的框架剪力墙
CN218664890U (zh) 一种电梯轿厢保护结构
CN213449778U (zh) 一种围栏组件
CN219548608U (zh) 一种围栏连接件及围栏组件
CN211715487U (zh) 一种横杆连接扣件
CN216569016U (zh) 一种书框连接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书架
CN213919193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槽型装饰板生产模具
CN21694879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喷涂矩形材
CN220644590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连接机构
CN214329724U (zh) 一种透水率大的玻璃钢格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