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6880U -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6880U
CN218876880U CN202223426274.6U CN202223426274U CN218876880U CN 218876880 U CN218876880 U CN 218876880U CN 202223426274 U CN202223426274 U CN 202223426274U CN 218876880 U CN218876880 U CN 218876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transmission
output shaft
synchronize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627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正豪
王龙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eycomb Drive System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627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6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6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6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其中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包括发动机、输入轴、输出轴、电机、传动结构和同步器。输入轴通过离合器传动连接发动机,且该离合器将输入轴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电机上具有传动轴;传动结构设置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同步器设置在第二轴部或输出轴上,用于接合或断开传动结构与第二轴部、或用于接合或断开传动结构与输出轴。其中的车辆包括上述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在发动机直驱车辆行驶时,离合器和同步器均处于接合状态,动能经过第二轴部或输出轴进入传动轴,从而产生电能。本申请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能够有效收集电能并使其应用于车辆驱动,实现了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动力总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技术是指通过搭载发电机和电动机,使消耗化石能源的车用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被更加充分利用的一种节能技术。也就是说,发动机直驱时,其输入轴驱动差速器,实现车轴供能;同时,发动机的输入轴驱动发电机的机轴运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可以通过电动机重新转化为机械能,以辅助或替代发动机驱动,最终达成节能目的。
但是,同时搭载电动机和发电机必然会增加整车的重量,并为车身驱动带来一定的负荷,最终影响混合动力技术应用所产生的节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旨在保证节能效果的同时,减少整车重量的增加量,确保应用混合动力技术所产生的节能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包括:
发动机;
输入轴,与所述发动机通过离合器传动连接,且所述离合器将所述输入轴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
输出轴,用于连接在车桥上,且用于连接差速器;
电机,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电机具有与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相连的传动轴;
传动结构,设置在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以及
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或所述输出轴上;在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时,所述同步器用于结合或断开所述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轴部;在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时,所述同步器用于结合或断开所述传动结构和所述输出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轴部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轴部通过第一齿轮副相连,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轴部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第二轴部通过第二齿轮副相连,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动结构包括:
第三齿轮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和所述输出轴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动机和电机均能够产生动能,因此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直驱方式;同时,在发动机直驱时,电机还能够产生电能,实现混合动力技术的节能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只取用了单个电机且只为一档驱动,因此整体重量的增加量更小,为车身驱动带来的负荷量更小,确保应用混合动力技术所产生的节能效果。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项所提出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前述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附图标记说明:1、发动机;11、输入轴;12、输出轴;2、电机;21、传动轴;212、第一齿轮副;214、第二齿轮副;3、离合器;4、传动结构;5、同步器;100、差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申请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进行说明。本申请所提出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包括发动机1、输入轴11、输出轴12、电机2、传动结构4和同步器5。
发动机1用于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
输入轴11是变速器的一部分,通过离合器3与发动机1传动连接;并且,离合器3将输入轴11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两部分;其中,第一轴部与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3相连,能够接收和传递发动机1产生的动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离合器3能够接合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以使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同步转动,达到将第一轴部的动能传递至第二轴部的技术目的;同样的,离合器3还能够断开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
输出轴12用于连接在车桥上,且用于连接差速器100。
电机2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还用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机2具有传动轴21;在外力带动传动轴21转动时,电机2能够将此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电机2带动传动轴21转动时,电机2内部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此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叙述,定义电机2的两种使用状态分别为用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蓄能状态、以及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驱动状态。另外,上述传动轴21与第二轴部或输出轴12相连,从而实现传动轴21与第二轴部的动能传递,或者传动轴21与输出轴12的动能传递。
传动结构4设置在输入轴11和输出轴12之间,用于将第二轴部的动能传递至输出轴12,还用于将输出轴12的动能传递至第二轴部。
同步器5设置在第二轴部或输出轴12上,具体的:
在同步器5设置在第二轴部时,同步器5用于接合或断开传动结构4与第二轴部;
在同步器5设置在输出轴12上时,同步器5用于接合或断开传动结构4和输出轴12。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以下四个不同的使用模式:
其一,发动机1直驱:发动机1处在开启状态、电机2处在蓄能状态,且离合器3与同步器5处在接合状态;发动机1所产生的动能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达成车轮半轴的驱动;其中,第二轴部或输出轴12可以驱动传动轴21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的蓄能,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其二,空挡充电:发动机1处在开启状态、电机2处在蓄能状态、离合器3处在接合状态,且同步器5处在断开状态,动能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第二轴部、传动轴21,或者发动机1、第一轴部、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传动轴21,从而使发动机1的动力全部用来带动电机2发电。
其三,电机2直驱:发动机1处在关闭状态、电机2处在驱动状态、离合器3处在断开状态,且同步器5处在接合或断开状态,动能传递路径为:电机2、传动轴21、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或者电机2、传动轴21、输出轴12、差速器100。
其四,电机2辅助驱动:发动机1处在开启状态、电机2处在驱动状态、离合器3和同步器5均处在接合状态,在此状态下电机2和发动机1同时产生动能,并且具有两条动能传递路径:
第一条,发动机1、第一轴部、第二轴部、输出轴12、差速器100;
第二条,电机2、传动轴21、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或者电机2、传动轴21、输出轴12、差速器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动机1和电机2均能够产生动能,因此能够实现两种不同的直驱方式;同时,在发动机1直驱时,电机2还能够产生电能,实现混合动力技术的节能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只取用了单个电机2且只为一档驱动,因此整体重量的增加量更小,为车身驱动带来的负荷量更小,确保应用混合动力技术所产生的节能效果。
本方案可作为前桥或者后桥,搭配电驱,使整车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四驱多模式行驶,即混联四驱、纯电四驱、后驱动、前驱动、串联模式驱动、纯电驱动、发动机1驱动等多种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传动轴21与第二轴部同轴连接,同步器5设置在第二轴部上;并且,由于第二轴部和传动轴21同轴连接,因此这一结构还可看做将传动轴21作为输入轴11连接在发动机1上,并且将同步器5设置在传动轴21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1直驱时,动能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达成车轮半轴的驱动;其中,第二轴部可以驱动传动轴21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的蓄能,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空挡充电时,动能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轴21,从而使发动机1的动力全部用来带动电机2发电。
电机2直驱时,离合器3和同步器5均处于断开状态,动能传递路线为:电机2、传动轴21、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电机2辅助驱动时,两条动能传递路径为:第一条,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第二条,电机2、传动轴21、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传动轴21与第二轴部通过第一齿轮副212相连,同步器5设置在第二轴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1直驱时,动能传递路径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同时,第二轴部通过第一齿轮副212带动传动轴21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的蓄能,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空挡充电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第一齿轮副212、传动轴21,从而使发动机1的动力全部用来带动电机2发电。
电机2直驱时,离合器3和同步器5均处于断开状态,动能传递路线为:电机2、传动轴21、第一齿轮副212、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电机2辅助驱动时,两条动能传递路径为:第一条,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第二条,电机2、传动轴21、第一齿轮副212、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传动轴21与第二轴部同轴连接;这一设计还可表述为:取消输入轴11,并将传动轴21作为输入轴11接入发动机1;上述同步器5设置在输出轴12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1直驱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同时,第二轴部驱动传动轴21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的蓄能,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空挡充电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轴21,从而使发动机1的动力全部用来带动电机2发电。
电机2直驱时,离合器3断开、同步器5接合,动能传递路线为:电机2、传动轴21、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电机2辅助驱动时,两条动能传递路径为:第一条,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第二条,电机2、传动轴21、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传动轴21与第二轴部通过第二齿轮副214相连,同步器5设置在输出轴12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1直驱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同时,第二轴部通过第二齿轮副214带动传动轴21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的蓄能,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空挡充电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第二齿轮副214、传动轴21,从而使发动机1的动力全部用来带动电机2发电。
电机2直驱时,离合器3断开、同步器5接合,动能传递路线为:电机2、传动轴21、第二齿轮副214、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电机2辅助驱动时,两条动能传递路径为:第一条,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第二条,电机2、传动轴21、第二齿轮副214、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传动轴21与输出轴12同轴连接,同步器5设置在第二轴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1直驱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同时,输出轴12能够带动传动轴21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的蓄能,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空挡充电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传动轴21,从而使发动机1的动力全部用来带动电机2发电。
电机2直驱时,离合器3断开、同步器5接合,动能传递路线为:电机2、传动轴21、输出轴12、差速器100。
电机2辅助驱动时,两条动能传递路径为:第一条,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第二条,电机2、传动轴21、输出轴12、差速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传动轴21与输出轴12同轴连接,同步器5设置在输出轴12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动机1直驱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同时,传动轴21带动传动轴21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的蓄能,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空挡充电时,动能传递路线为: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传动轴21,从而使发动机1的动力全部用来带动电机2发电
电机2直驱时,离合器3断开、同步器5结合,动能传递线路为:电机2、传动轴21、输出轴12、差速器100。
电机2辅助驱动时,两条动能传递路径为:第一条,发动机1、第一轴部、离合器3、第二轴部、传动结构4、输出轴12、差速器100;第二条,电机2、传动轴21、输出轴12、差速器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6,传动结构4包括第三齿轮副,且此第三齿轮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和所述输出轴12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输入轴11和输出轴12的同步驱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项所提出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前述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1);
输入轴(11),与所述发动机(1)通过离合器(3)传动连接,且所述离合器(3)将所述输入轴(11)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
输出轴(12),用于连接在车桥上,且用于连接差速器(100);
电机(2),用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所述电机(2)具有与所述输入轴(11)或所述输出轴(12)相连的传动轴(21);
传动结构(4),设置在所述输入轴(11)和所述输出轴(12)之间;以及
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或所述输出轴(12)上;在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时,所述同步器(5)用于结合或断开所述传动结构(4)与所述第二轴部;在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输出轴(12)时,所述同步器(5)用于结合或断开所述传动结构(4)和所述输出轴(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二轴部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二轴部通过第一齿轮副(212)相连,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二轴部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输出轴(12)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1)与所述第二轴部通过第二齿轮副(214)相连,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输出轴(12)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1)与所述输出轴(12)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21)与所述输出轴(12)同轴连接,所述同步器(5)设置在所述输出轴(12)上。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结构(4)包括:
第三齿轮副,设置在所述第二轴部和所述输出轴(12)之间。
9.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
CN202223426274.6U 2022-12-20 2022-12-20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8876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274.6U CN218876880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6274.6U CN218876880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6880U true CN218876880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3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6274.6U Active CN218876880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6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26287U (zh) 两档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0667368A (zh) 一种四驱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1055672B (zh) 两挡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1114278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8146212B (zh) 一种基于电力母线的电动拖拉机功率分汇流装置
CN210454447U (zh) 一种双离合器控制的平行轴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7444098B (zh) 乘用车串并联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12277619A (zh) 两档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CN110626161B (zh) 一种基于行星齿轮机构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108569129B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使用该动力系统的车辆
CN209904516U (zh) 实现多动力源耦合的车用混合动力系统
CN110978990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适时四轮驱动系统
CN114148157A (zh) 一种双电机双离合混合动力变速箱
CN211364248U (zh) 混合动力变速器及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18876880U (zh) 一档混合动力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5590477U (zh) 应用于混合动力商用车的动力系统
CN216886239U (zh)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JP735093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伝動装置
CN116278712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15904302U (zh) 混合驱动系统及其车辆
CN211195836U (zh) 一种组合构型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
CN102795093B (zh)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10970655U (zh) 一种双电机重型混动变速箱总成
CN111114279B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3459789A (zh) 一种单电机混合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