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4626U -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4626U
CN218874626U CN202222730497.5U CN202222730497U CN218874626U CN 218874626 U CN218874626 U CN 218874626U CN 202222730497 U CN202222730497 U CN 202222730497U CN 218874626 U CN218874626 U CN 218874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dle
feed bin
machine tool
alo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304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平
罗带明
罗杨
赵淑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un Cnc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un Cnc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un Cnc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un Cnc Equi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304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4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4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4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包括包括加工机构和可沿Y向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加工机构设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加工位,还包括:上下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加工机构上;翻转取料机构,设在所述上下驱动机构上,并可被所述上下驱动机构驱动而沿Z向移动;料仓,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料仓与所述加工位沿Y向分布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料仓内设有沿X向并排的多个仓位,每个所述仓位内可设有沿Z向插入的工件。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利用机床内部空间,实现对多种尺寸、多个工件的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背景技术
为了克服传统机床人工上下料而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弊端,自动化上下料机床应运而生。
中国专利CN201120482733.5公开了一种雕铣雕刻机自动上下料装置,其包括上下机构、翻转机构、上料框、下料框、雕铣台和移动工作台,上料框和下料框并排在移动工作台上,雕铣台对应上料框和下料框之间的后方位置设置在移动工作台上,上下机构设置在机头座上,翻转机构设置在上下机构上,以通过上下机构、翻转机构与移动工作台之间的配合,快速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动作,采用自动化代替人工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还有效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然而,上述专利存在如下缺陷:1)料框分为上料框和下料框,不仅增加了料框的数量,而且占用了移动工作台较大的空间;2)上料框和下料框并排设在移动工作台上,导致工件的尺寸最大为移动工作台横向尺寸的一半,对工件的尺寸限制较大;3)料仓内只能容纳特定尺寸的工件,无法对不同尺寸的工件使用同一机床同批次加工,大大降低了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以充分利用机床内部空间,实现对多种尺寸、多个工件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包括加工机构和可沿Y向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加工机构设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加工位,还包括:
上下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加工机构上;
翻转取料机构,设在所述上下驱动机构上,并可被所述上下驱动机构驱动而沿Z向移动;
料仓,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料仓与所述加工位沿Y向分布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料仓内设有沿X向并排的多个仓位,每个所述仓位内可设有沿Z向插入的工件。
进一步地,加工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沿X向并排设置的多个主轴箱,每个主轴箱内设有可转动的主轴,主轴的底部安装有可随主轴同轴转动的加工件。
进一步地,上下驱动机构通过基座设在加工机构上,基座设在主轴箱的朝向料仓的一侧。
进一步地,上下驱动机构包括上下驱动气缸、第一伸缩杆和滑台,滑台设在上下驱动气缸的下方,且二者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
进一步地,基座沿Z向开设有滑轨,滑台设在滑轨内并可沿Z向滑动。
进一步地,翻转取料机构包括翻转气缸、第二伸缩杆、摆臂和拾取部,翻转气缸固定在滑台上,摆臂设在翻转气缸的下方,且二者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以通过翻转气缸驱动摆臂旋转,拾取部固定在摆臂上,并朝向工件。
进一步地,上下驱动气缸上设有用于连通上下驱动气缸内部和外界气体的第一接头,翻转气缸上设有用于连通翻转气缸内部和外界气体的第二接头,吸盘架上设有用于连通吸盘和外界气体的第三接头。
进一步地,滑台的底部设有喷水装置,主轴箱的底部设有多个喷嘴,多个喷嘴间隔分布在主轴的周侧,且多个喷嘴的喷射方向与主轴的中轴线汇聚于一点。
进一步地,料仓包括料仓架、支撑杆、固定定位环和滑动定位环,支撑杆设有两根,两根支撑杆设在工件的Y向两侧并固定在料仓架上,固定定位环和滑动定位环分别设在工件的X向两侧,以夹持工件,且固定定位环和滑动定位环均套设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滑动定位环连接有拨钮,以通过拨动拨钮带动滑动定位环沿X向滑动。
进一步地,工件的边缘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缺口,料仓架设有贯穿其的支撑柱,支撑柱设在工件的下方,且支撑柱的顶部与缺口相适配;
工件位于料仓内的状态下,缺口沿Z向朝下,且支撑柱的顶部位于缺口内。
进一步地,料仓架上设有旋转件,旋转件穿过料仓架后抵接支撑柱的侧壁。
进一步地,工作台上设有料仓支架,料仓设有多个,多个料仓沿X向并排设在料仓支架上。
进一步地,料仓架的底部设有沿Y向延伸的两组滑轮,料仓支架上开设有与滑轮的位置相对应的导轨,导轨沿Y向延伸。
进一步地,料仓架上设有定位杆,定位杆上开设有Z向贯穿的通孔,料仓支架上设有旋钮柱塞,旋钮柱塞Z向设置,且其顶部与通孔相适配。
进一步地,料仓支架上设有挡板,挡板位于料仓与加工位之间。
进一步地,料仓支架上设有朝向翻转取料机构底部的冲水装置。
进一步地,加工位包括定位夹具和定位件,定位夹具设在工作台上,定位件设在定位夹具上,且定位件与工件的缺口相适配。
进一步地,多主轴机床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检测工件位置坐标和主轴中心坐标的测量机构,测量机构和驱动电机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机床,工件上料前和下料后均设在同个料仓内,明显减少了料仓的使用量,且节省了空间。并且,由于工件Z向设在料仓内,工件在X向专用空间小,每个料仓内可以容纳更多工件,且对工件的尺寸限制较小,从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机床能够实现多种尺寸工件的加工,且能够同批次加工更多数量的工件,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多主轴机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基座、上下驱动机构和翻转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料仓支架和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料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加工机构;11、主轴箱;12、主轴;13、加工件;14、驱动电机;15、喷嘴;2、基座;21、滑轨;3、上下驱动机构;31、上下驱动气缸;32、第一伸缩杆;33、滑台;34、第一接头;35、喷水装置;4、翻转取料机构;41、翻转气缸;42、第二伸缩杆;43、摆臂;44、吸盘架;45、吸盘;46、第二接头;47、第三接头;5、料仓;51、料仓架;52、支撑杆;53、固定定位环;54、滑动定位环;55、拨钮;56、支撑柱;57、旋转件;58、滑轮;59、定位杆;591、通孔;6、工作台;7、加工位;71、定位夹具;72、定位件;8、工件;9、料仓支架;91、导轨、92、旋钮柱塞;93、挡板;94、冲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包括控制系统、加工机构1、可沿Y向移动的工作台6、上下驱动机构3、翻转取料机构4、料仓5和加工位7,加工机构1、可沿Y向移动的工作台6、上下驱动机构3和翻转取料机构4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料仓5和加工位7均设在工作台6上,且二者沿Y向分布,料仓5内设有多个工件8。加工机构1、上下驱动机构3和翻转取料机构4均设在工作台6的上方,其中上下驱动机构3设在加工机构1上,翻转取料机构4设在上下驱动机构3上,并可被上下驱动机构驱动而沿Z向移动。
具体的,参阅图3和图4,料仓5通过料仓支架9设在工作台6上,根据实际工况,料仓5可设有多个,多个料仓5沿X向并排设在料仓支架9上。每个料仓5包括料仓架51,料仓架51在X向设有相对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底部均设有多个滑轮58,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板的底部设有三个滑轮58,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调整。每个侧板底部的三个滑轮58沿Y向间隔分布,且每个滑轮58可沿Y向滑动。料仓支架9对应每个侧板滑轮的位置开设有导轨91,导轨91沿Y向开设,从而使得滑轮58可沿Y向滑动。该结构的设置,在需要安装或取下料仓5时,推动或抽拉料仓架51即可。
料仓架51上还设有定位杆59,定位杆59的两端连接相对两个侧板,定位杆59设在料仓架51的中下部,其上开设有Z向贯穿的通孔591,料仓支架9上设有旋钮柱塞92,旋钮柱塞92Z向设置,且其顶部与通孔591相适配。当料仓5放置在料仓支架9上时,旋转旋钮柱塞92使其向上插入通孔591内并锁紧,从而使料仓5固定在料仓支架9上,避免因滑轮58的存在而相对滑动。
料仓5还设有两根支撑杆52,两根支撑杆52沿X向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高度,两根支撑杆52的两端均连接相对的两个侧板,以在两根支撑杆52之间形成沿X向分布的多个仓位,每个仓位可设有一个工件8,工件8沿Z向设在仓位内并位于两根支撑杆52之间,以对工件8进行Y向限位。本实施例以圆形工件8为例,多个工件8沿X向并排设在料仓5内,工件8的径向沿Z向设置,其侧面沿X向设置,相邻两个工件8的圆形表面相对设置,以此,每个料仓5内X向可放置多个工件8,且由于工件8的径向沿Z向设置,对其尺寸限制较小,使用该机床可实现多种尺寸工件8的上下料以及加工。
每个工件8除Y向限位外,X向也有限位设置。每个工件8的Y向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定位环53和滑动定位环54,每侧的固定定位环53和滑动定位环54均设有两个,且分别套设在两根支撑杆52上。以图4所示方向,工件8的左侧设有两个固定定位环53,工件8的右侧设有两个滑动定位环54,从而对工件8在X向进行限位。其中,滑动定位环54的滑动是通过拨钮55实现的。料仓架51设有连接相对两侧板的连接架,该连接架的Z向高度与滑动定位环54的高度相同,且在对应每个滑动定位环54的位置开设有Y向贯穿的孔,该孔沿X向延伸,拨钮55穿过该孔后与滑动定位环54连接,从而沿着孔拨动拨钮55可实现滑动定位环54位置的移动,从而对X向尺寸不同的工件8进行限位。
此外,本实施例还设有Z向限位结构。每个工件8的边缘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缺口(图中未示出),料仓架51的另一连接相对两侧板的连接架设在工件8的底部,与工件8数量相等的支撑柱56沿Z向贯穿该连接架,且该支撑柱56的顶部与缺口的形状相适配。工件8位于料仓5内的状态下,缺口沿Z向朝下,且支撑柱56的顶部位于缺口内,从而对工件8进行Z向限位。该支撑柱56是通过旋转件57锁紧的,旋转件57设在该连接架的一侧,并沿Y向穿入连接架后与支撑柱56接触,通过拧紧旋转件57即可将支撑柱56固定在工件5的缺口处。并且通过旋转件57可调节支撑柱56Z向位移,以对不同径向的工件8进行限位。具体的,旋转件57可选择螺丝。
参阅图1,加工位7包括定位夹具71和定位件72,定位夹具71可通过夹紧或张开以调整至与工件8的圆形表面的尺寸相适配,定位件72的尺寸与工件8缺口的尺寸相适配。当翻转取料机构4吸取工件8并放置在定位夹具71上时,定位件72卡设在工件8的缺口内。
当加工机构1对加工位7的工件8进行加工时会产生碎屑,为了避免碎屑进入料仓5污染工件8,在料仓5与加工位7之间设有挡板93,挡板93设在料仓支架9上。
具体的,加工机构1包括多个驱动电机14和沿X向并排设置的多个主轴箱11,每个主轴箱11内设有可转动的主轴12,且主轴12的下端穿出主轴箱11的底部,主轴12与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14驱动主轴12转动,主轴12的底部安装有可随主轴12同轴转动的加工件13,加工件13可为探针和/或刀具。本实施例中,主轴箱11的数量不小于料仓5的数量,以能够实现对多个料仓5内的工件8同步上下料和加工,主轴12的数量与驱动电机14的数量相等,每个主轴12适配一个驱动电机14,以实现高效、快速的加工工件8。加工件13与主轴12可拆卸连接,便于加工件13的更换。
参阅图2,主轴箱11朝向料仓5的侧部设有基座2,基座2沿Z向设在主轴箱11上,且基座2上开设有Z向延伸的滑轨21。上下驱动机构3上下驱动气缸31、第一伸缩杆32和滑台33,滑台33设在上下驱动气缸31的下方,且二者通过第一伸缩杆32连接。上下驱动气缸31固定在基座2上,且位于滑轨21的上方,滑台33设在滑轨21处,并可沿滑轨21滑动。翻转取料机构4包括翻转气缸41、第二伸缩杆42、摆臂43和拾取部,翻转气缸41固定在滑台33上,摆臂43设在翻转气缸41的下方,且二者通过第二伸缩杆42连接,以通过翻转气缸41驱动摆臂43旋转,拾取部包括吸盘架44和洗盘45,吸盘架44固定在摆臂43上,且吸盘架44朝向工件8的一侧设有吸盘45。本实施例中,吸盘55设有多个,且间隔分布在吸盘架44上。第二伸缩杆42未伸长状态下,吸盘架44水平设置,吸盘45位于吸盘架44的底面,且沿Z向朝下,第二伸缩杆42伸长时,驱动摆臂顺时针旋转90°,吸盘架44竖直设置,吸盘45朝向X方向。
本实施例中,上下驱动气缸31上设有用于连通上下驱动气缸31内部和外界气体的第一接头34,翻转气缸41上设有用于连通翻转气缸41内部和外界气体的第二接头46,吸盘架44上设有用于连通吸盘45和外界气体的第三接头47。从而通过第一接头34、第二接头46和第三接头47实现气体的供应。
本实施例中,多主轴机床还设有测量机构,该测量机构能够检测工件8的位置坐标以及每个主轴12的中心坐标,该测量机构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从而通过测量机构检测的工件8的位置坐标与主轴12的中心坐标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控制系统下发命令调整主轴12的中心距,连带上下驱动机构2和翻转取料机构3的中心距一同调整,从而实现工件8的精准加工。
此外,滑台33的底部设有喷水装置35,主轴箱11的底部设有多个喷嘴15,多个喷嘴15间隔分布在主轴12的周侧,且多个喷嘴15的喷射方向与主轴12的中轴线汇聚于一点,料仓支架9上设有冲水装置94,且冲水装置94的出水口沿Z向朝上。因而,本实施例通过喷水装置35、喷嘴15和冲水装置94实现对碎屑的清除以及对部件的清洁。
本实施例的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软件工程师对控制系统进行编程设计,并且将待加工的工件8放入料仓5内,将料仓5固定在料仓支架9上,同时根据每个料仓5内相邻两个工件8的间距调节主轴12的中心距,上下驱动机构3和翻转取料机构4的中心距与主轴12的中心距相同,启动程序。工作台6沿Y向移动至料仓支架9上的冲水装置位于吸盘45的下方,并控制该冲水装置对吸盘45冲水清洗。清洗结束后,Y向移动工作台6至工件8位于吸盘45的下方,启动喷水装置35清洗工件8的吸取面,然后通过第一接头34向上下驱动气缸31内充气,使翻转取料机构4下降至合适位置,通过第二接头46向翻转气缸41内充气,使吸盘架44顺时针旋转90°,从而使吸盘45对准工件8的圆形表面,此时通过第三接头47通入负压气体,吸盘45吸取料仓5内的第一块工件8。之后,依次控制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46断气,实现吸盘45吸取工件8上移并逆时针旋转90°,使工件8的圆形表面平行于工作台6,并启动主轴12中水出水功能,通过喷嘴15对工件8喷水清洁。此时,控制工作台6沿Y向移动至加工位7位于吸盘45的下方,然后第一接头34接通气体使吸盘45下降至工件8与定位夹具71的位置对应,且工件8的缺口对应定位件72的位置,控制第三接头47断气,吸盘45失去吸取力而将工件8放置在定位夹具71上,并且通过定位夹具71夹紧工件8,并断开第一接头34的气体。接着,控制工作台6沿Y向移动至工件8位于主轴12的下方,主轴12执行换刀指令,将探针装入主轴12的底部,采用三点平面测量法,确认工件8加工面的平行度。确认完毕,再次执行换刀指令,主轴12装入加工刀具,机床控制系统执行加工操作。
加工完成后,工作台6沿Y向移动,使料仓支架9的冲水装置对准吸盘45进行清洗,之后继续沿Y向移动工作台6,使工件8移动至吸盘45的底部,第一接头34通气、第三节头47通负压气体,使吸盘45下降吸取工件8,之后第一接头34断气,吸盘45上移,控制工作台6Y向移动至工件8对准料仓5位置,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46均通气,吸盘架44顺时针旋转90°,此时,断开第三接头47的气体,将工件8放回料仓5,之后断开第一接头34和第二接头46的气体,控制上下驱动机构3和翻转取料机构4复位即可。如此往复,即可实现料仓5内工件8的上下料及加工。
本实施例的多主轴机床还设有位置纠偏机构,该位置纠偏机构能够采集取料前工件8的位置坐标以及加工后放料时的位置坐标,并将两坐标信息传输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判断二者是否一致,若存在偏差,控制系统会下发指令调整主轴12的中心距以调整吸盘45的位置,从而将工件8放置在原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包括加工机构和可沿Y向移动的工作台,所述加工机构设在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加工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下驱动机构,设在所述加工机构上;
翻转取料机构,设在所述上下驱动机构上,并可被所述上下驱动机构驱动而沿Z向移动;
料仓,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料仓与所述加工位沿Y向分布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料仓内设有沿X向并排的多个仓位,每个所述仓位内可设有沿Z向插入的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沿X向并排设置的多个主轴箱,每个所述主轴箱内设有可转动的主轴,所述主轴的底部安装有可随主轴同轴转动的加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通过基座设在所述加工机构上,所述基座设在所述主轴箱的朝向所述料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机构包括上下驱动气缸、第一伸缩杆和滑台,所述滑台设在所述上下驱动气缸的下方,且二者通过所述第一伸缩杆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沿Z向开设有滑轨,所述滑台设在所述滑轨内并可沿Z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取料机构包括翻转气缸、第二伸缩杆、摆臂和拾取部,所述翻转气缸固定在所述滑台上,所述摆臂设在所述翻转气缸的下方,且二者通过所述第二伸缩杆连接,以通过所述翻转气缸驱动所述摆臂旋转,所述拾取部固定在所述摆臂上,并朝向所述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驱动气缸上设有用于连通上下驱动气缸内部和外界气体的第一接头,所述翻转气缸上设有用于连通翻转气缸内部和外界气体的第二接头,所述拾取部包括吸盘架和吸盘,所述吸盘架固定在所述摆臂上,且所述吸盘架朝向所述工件的一侧设有所述吸盘,所述吸盘架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吸盘和外界气体的第三接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台的底部设有喷水装置,所述主轴箱的底部设有多个喷嘴,多个所述喷嘴间隔分布在所述主轴的周侧,且多个所述喷嘴的喷射方向与所述主轴的中轴线汇聚于一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包括料仓架、支撑杆、固定定位环和滑动定位环,所述支撑杆设有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杆设在所述工件的Y向两侧并固定在所述料仓架上,所述固定定位环和所述滑动定位环分别设在所述工件的X向两侧,以夹持所述工件,且所述固定定位环和所述滑动定位环均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定位环连接有拨钮,以通过拨动所述拨钮带动所述滑动定位环沿X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的边缘开设有径向延伸的缺口,所述料仓架设有贯穿其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在所述工件的下方,且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缺口相适配;
所述工件位于所述料仓内的状态下,所述缺口沿Z向朝下,且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位于所述缺口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架上设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穿过所述料仓架后抵接所述支撑柱的侧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料仓支架,所述料仓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料仓沿X向并排设在所述料仓支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架的底部设有沿Y向延伸的两组滑轮,所述料仓支架上开设有与所述滑轮的位置相对应的导轨,所述导轨沿Y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架上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上开设有Z向贯穿的通孔,所述料仓支架上设有旋钮柱塞,所述旋钮柱塞Z向设置,且其顶部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支架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料仓与所述加工位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支架上设有沿Z向朝上设置的冲水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位包括定位夹具和定位件,所述定位夹具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定位件设在所述定位夹具上,且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工件的缺口相适配。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主轴机床还包括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位置坐标和所述主轴中心坐标的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和所述驱动电机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CN202222730497.5U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Active CN218874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0497.5U CN218874626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30497.5U CN218874626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4626U true CN218874626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77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30497.5U Active CN218874626U (zh) 2022-10-14 2022-10-14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4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6826B (zh) 一种全自动单晶硅棒切磨复合加工一体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9408072U (zh) 一种全自动单晶硅棒切磨复合加工一体设备
CN207344148U (zh) 一种数控立式铣槽机
CN112276482B (zh) 一种连接螺钉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12608037U (zh) 一种车床用翻转型上下料装置
CN112917155A (zh) 一种正倒立式车铣复合机床
CN111975511B (zh) 一种带自动上下料的数控加工中心及其自动上下料方法
CN218874626U (zh) 一种机内自动化上下料多主轴机床
CN107900684A (zh) 一种数控立式铣槽机加工工艺
CN209830732U (zh) 一种双面自动化焊接设备
CN217749870U (zh) 一种刀具立式自动打标设备
CN107322012B (zh) 一种车床
CN206912265U (zh) 一种车床的导料装置
CN216228156U (zh) 多工位旋转夹具平台
CN114310545A (zh) 一种自动倒角设备
CN116117578A (zh) 一种多工序工件夹持装置、夹持方法及自动化加工系统
CN207642342U (zh) 一种换向器内孔全自动加工机
CN213258374U (zh) 一种带自动上下料的数控加工中心
CN110549499A (zh) 一种异形玻璃自动钻孔装置的操作方法
CN220560596U (zh) 一种风电齿轮及保持架去毛刺机构
CN214922635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机床
CN218109355U (zh) 全自动双主轴盘类零件立车
CN217493615U (zh) 一种双工位同步加工立式双主轴数控机床
CN217393943U (zh) 高压清洗机枪托枪阀自动割槽机
CN117206914B (zh) 盘毂类工件的车铣复合加工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