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71352U -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 Google Patents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71352U
CN218871352U CN202223333819.9U CN202223333819U CN218871352U CN 218871352 U CN218871352 U CN 218871352U CN 202223333819 U CN202223333819 U CN 202223333819U CN 218871352 U CN218871352 U CN 218871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belt
belt
lower filter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338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昆
郅蒙蒙
董皓洁
贾前明
史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d Water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338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71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71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71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其中防堵塞系统包括:机架;可循环转动的下滤带,下滤带设置至机架;支架,支架沿下滤带行进方向延伸并设置至下滤带的下方,支架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内容纳有圆管,圆管位于凹槽外的部分与下滤带接触并在下滤带行进时依靠其与下滤带之间的摩擦力可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可以防止下滤带堵塞。

Description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压滤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背景技术
压滤机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过滤介质,对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液体渗析出来的一种机械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在18世纪初就应用于化工生产,仍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染料、食品、酿造、陶瓷以及环保等行业。
其中,压滤机按照分类可以包括板框压滤机、厢式压滤机、立式压滤机和带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广泛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化工、炼油、冶金、造纸、制革、食品、洗煤、印染等行业的污泥脱水,该机连续作业,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高效、使用维护方便,是污泥脱水的理想设备。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带式压滤机是由上下两条张紧的滤带夹带着污泥,从一连串有规律排列的辊压筒中呈S形经过,依靠滤带本身的张力形成对污泥的压榨和剪切力,将污泥中的毛细水挤压出来,从而实现污泥脱水。但是在实际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泥饼两边含水率正常而中间含水率偏高,泥饼含水率严重超标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滤带中间部位的滤水通道受阻影响滤水效果。在带式压滤机的重力浓缩区,滤带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滤带的滤带支撑结构10,该滤带支撑结构10包括纵横交错的与滤带宽度方向W平行的横向筋条12和垂直于横向筋条12的纵向筋条11(见图1)。压滤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渗透作用和相似相溶原理,微量污泥会穿透过滤带并粘附堆积在井字形筋条表面,而操作工清洁设备时又难以冲洗到位,导致滤带沿滤带宽度方向中间部位滤水通道堵塞,进而引起该部位积水,泥饼含水率偏高的后果。
因此需要一种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可以防止带式压滤机的下滤带堵塞。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带防堵塞系统,其包括:
机架;可循环转动的下滤带,所述下滤带设置至所述机架;以及支架,所述支架沿下滤带行进方向延伸并设置至所述下滤带的下方,所述支架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容纳有圆管,所述圆管位于所述凹槽外的部分与所述下滤带接触并在所述下滤带行进时依靠其与所述下滤带之间的摩擦力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支架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放置有圆管,圆管位于凹槽外的部分与下滤带接触(即也用于支撑下滤带),当下滤带行进时,由于圆管可在凹槽内活动,圆管仅依靠其与下滤带之间的摩擦力便可实现转动,从而可以有效甩掉通过渗漏作用穿透下滤带的微量污泥,避免了带式压滤机长期运行过程中,微量污泥粘附堆积在支撑结构(即支架和圆管的组合结构)表面,导致滤水通道堵塞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滤带循环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和至少一个从动辊。和/或所述下滤带沿所述下滤带行进方向构造为前低后高。
可选地,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可循环转动的上滤带,所述上滤带设置至所述机架,所述上滤带布置在所述下滤带的后端上方,且与所述下滤带之间形成用于污泥通过并压紧的通道;所述通道沿所述下滤带行进方向的间距逐渐变小。
可选地,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设置至所述圆管内并沿所述圆管的轴向延伸;所述冲洗管朝向所述下滤带的周面设置用于向所述下滤带喷水的冲洗口,所在圆管至少在朝向所述下滤带的周面设置与所述冲洗口位置相对的过水口。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冲洗管冲水实现下滤带清洁,防止其污泥汇聚或堵塞,并且可解决目前现有的操作工难以对下滤带下部(尤其是下滤带下部中间位置处)冲洗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冲洗口还连通至高压喷嘴。和/或所述过水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冲洗口的口径。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水口的口径大于冲洗口的口径,以防止冲洗时遮挡水流,同时可以增大下滤带冲洗面积。
可选地,所述冲洗管与所述圆管之间不接触。和/或所述冲洗管经由扎带固定至所述支架,以实现可拆卸安装。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冲洗管与圆管之间不接触,以减小圆管的转动阻力。
可选地,所述支架下方还设置用于集水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的水经澄清后连通至所述冲洗管。
可选地,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冲洗管供水的水泵,以及与所述水泵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启停所述水泵,以使所述冲洗管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冲洗所述下滤带。
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泵即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冲洗管自动冲水。
可选地,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沿所述下滤带宽度方向横跨设置在所述下滤带上方的泥耙,用于均匀布泥和将污泥分隔成垄埂状。和/或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沿所述下滤带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下滤带两侧的挡泥板,以防止污泥从所述下滤带溢出。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式压滤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的滤带防堵塞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式压滤机,其防堵塞系统中的支架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放置有圆管,圆管位于凹槽外的部分与下滤带接触(即也用于支撑下滤带),当下滤带行进时,由于圆管可在凹槽内活动,圆管仅依靠其与下滤带之间的摩擦力便可实现转动,从而可以有效甩掉通过渗漏作用穿透下滤带的微量污泥,避免了带式压滤机长期运行过程中,微量污泥粘附堆积在支撑结构(即支架和圆管的组合结构)表面导致滤水通道堵塞的问题。
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通过支架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放置有圆管,圆管与下滤带接触,当下滤带行进时,圆管仅依靠其与下滤带之间的摩擦力便可实现转动,从而可以有效甩掉通过渗漏作用穿透下滤带的微量污泥;
2、通过在圆管内设置冲洗管,冲洗管朝向下滤带的周面设置用于向下滤带喷水的冲洗口,相应地圆管至少在朝向下滤带的周面设置与冲洗口位置相对的过水口,通过冲洗管冲水实现下滤带清洁,防止其污泥汇聚或堵塞,并且可解决目前现有的操作工难以对下滤带下部(尤其是下滤带下部中间位置处)冲洗的问题;
3、通过设置用于集水的集水槽,集水槽内的水经澄清后连通至冲洗管,并且还包括用于向冲洗管供水的水泵,以及与水泵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启停水泵,以使冲洗管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冲洗下滤带;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冲洗用水的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实现自动冲水,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工作量和运维难度,同时可进一步避免滤水通道发生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获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实用新型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实用新型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滤带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中的圆管与冲洗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滤带支撑结构;
11:纵向筋条;
12:横向筋条;
100:防堵塞系统;
110:机架;
120:下滤带;
121:驱动辊;
122:从动辊;
130:上滤带;
140:支架;
141:凹槽;
142:圆管;
143:过水口;
150:冲洗管;
151:冲洗口;
152:扎带;
160:泥耙;
170:挡泥板;
180:集水槽;
W:滤带宽度方向;
L1:下滤带行进方向;
L2:下滤带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
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带防堵塞系统10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带防堵塞系统100例如可以应用于污泥除水设备领域,比如带式压滤机,可以将污泥中的水去除(至少去除一部分),并且可以防止下滤带120堵塞。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100的示意图。防堵塞系统100包括机架110、下滤带120、支架140和圆管142。机架110作为防堵塞系统100的安装结构,用于安装下滤带120(以及下方要描述的上滤带130等)。可循环转动的下滤带120,其作为防堵塞系统100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传输含水的污泥,并且污泥中的水分依靠重力作用渗透穿过下滤带120。支架140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120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41。圆管142作为防堵塞系统100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其放置于凹槽141内,圆管142与下滤带120接触并在下滤带120行进时依靠其与下滤带120之间的摩擦力可转动,从而可以有效甩掉通过渗漏作用穿透下滤带120的微量污泥。
具体地,机架110作为防堵塞系统100的安装固定结构,用于安装下滤带120等装置。其具体形状、结构、尺寸及材质可以不做限定。
下滤带120可循环转动。其中,为了实现下滤带120自动循环转动,防堵塞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用于驱动下滤带120循环转动的驱动机构。下滤带120在驱动机构驱动作用下可沿下滤带行进方向L1循环转动。为了保证下滤带120在下滤带行进方向L1保持有足够大张力,可以设置滤带张紧装置,依靠滤带张紧装置对下滤带120纵向张紧度进行调节。由于滤带张紧装置不是本申请的发明点,在此不进行详述,其也可以采用现有张紧装置。其中对驱动机构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可以不做限定。例如驱动机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121和至少一个从动辊122,例如包括一个驱动辊121和两个从动辊122,或者为其他数量的驱动辊121和从动辊122的组合。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比如电机皮带形式等。优先地,为了延长污泥在下滤带120上的传输时间及停留时间,以及更好地让水分依靠重力作用渗透穿过下滤带120,下滤带120沿下滤带行进方向L1可以构造为前低后高。其中前端指的是污泥落至下滤带120上最开始的一侧。其中实际中污泥经预处理后形成团絮状泥水混合物,由管道输送至带式压滤机,均匀地落至下滤带120上。
支架140沿下滤带行进方向L1延伸并设置至下滤带120的下方。支架140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L2延伸的多个凹槽141。各个凹槽141之间可以以等间距地形式布置。其中为了便于圆管142更好地转动,凹槽141优先设置为竖直截面为圆弧形凹槽141。另外,对于支架140具体是如何设置在下滤带120的下方,其不是本申请的发明点,可以不做限定。比如支架140可以固定至机架110,也可以固定至其他结构上。其中对支架140的具体形状、结构、尺寸及材质也可以不做限定。
圆管142放置在凹槽141内。其他对圆管142的材质可以不做限定,优先可以采用不锈钢管。不锈钢材质的圆管142具有强度高、耐腐蚀的特点。圆管142位于凹槽141外的部分与下滤带120接触,同时用于向上支撑下滤带120。当下滤带120行进时,圆管142依靠其与下滤带120之间的摩擦力便可转动,无需添加额外的其他驱动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100,支架140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L2延伸的多个凹槽141。每个凹槽141内放置有圆管142。圆管142位于凹槽141外的部分与下滤带120接触(即也用于支撑下滤带120)。当下滤带120行进时,由于圆管142可在凹槽141内活动,圆管142仅依靠其与下滤带120之间的摩擦力便可实现转动,从而可以有效甩掉通过渗漏作用穿透下滤带120的微量污泥,避免了带式压滤机长期运行过程中,微量污泥粘附堆积在支撑结构(即支架140和圆管142的组合结构)表面,导致滤水通道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支架140和圆管142的组合支撑结构,是在现有的井字形支撑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去除纵向筋条,并将固定的横向筋条替换为滚筒式的圆管142,在保证为下滤带120提供支撑作用的前提下,一方面减小了下滤带120与支撑结构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采用滚筒式自转结构,可以有效甩掉通过渗漏作用穿透下滤带120的微量污泥。
参考图2,由于本申请的防堵塞系统100可用于带式压滤机,防堵塞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可循环转动的上滤带130。上滤带130可以设置至机架110上。上滤带130布置在下滤带120的后端上方,且与下滤带120之间形成用于污泥通过并压紧的通道(未示出)。在重力浓缩区,污泥中包含的大部分自由水在自重作用下通过下滤带120,使污泥的流动性减小,便于污泥在滤网上的较厚堆积,增强污泥对压榨的承受力,为进一步挤压做准备。重力脱水后的污泥流动性几乎完全丧失,随着下滤带120的运转,污泥进入低压脱水区,开始受到轻微压力。为了提高上滤带130与下滤带120之间的通道对污泥的挤压效果,优先地,通道沿下滤带120行进方向的间距逐渐变小。随着滤带(包括上滤带130和下滤带120)运行,压力逐渐增大,滤液开始从滤带的两侧溢出,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同时也逐步增强絮凝团的挤压稳定性。
接上文,在污泥落至下滤带120上开始,直至进入上滤带130与下滤带120之间的通道(未示出)前,即污泥在重力浓缩区的下滤带120上传输时,随着下滤带120前进,污泥中的水分依靠重力作用渗透穿过下滤带120。为了收集这些渗透穿过下滤带120的水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可以包括集水槽180。集水槽180可以设置在支架140下方。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可以包括交错排列的泥耙160。泥耙160沿下滤带宽度方向L2横跨设置在下滤带120上方,用于均匀布泥和将污泥分隔成垄埂状,以增加污泥表面积,提高污泥脱水速度。此外,防堵塞系统100还可以包括沿下滤带宽度方向L2布置在下滤带120两侧的挡泥板170,以防止污泥从下滤带120从两侧溢出。污泥随下滤带120运行通过重力浓缩区,逐步进入上、下滤带120之间的通道至低压脱水区。
可以理解,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同时包括了集水槽180、泥耙160和挡泥板170。在图未示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也可以仅包括集水槽180、泥耙160和挡泥板170中的其中之一,还可以是仅包括集水槽180、泥耙160和挡泥板170中的任意两个装置。
继续参考图2和图3,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100中的圆管142与冲洗管15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由于污泥在重力浓缩区的下滤带120上传输时,少部分污泥也会渗透穿过下滤带120。为了避免这些污泥聚集在下履带下部而堵塞下滤带120,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对下滤带120进行水冲洗的冲洗结构。
具体地,冲洗结构可以包括冲洗管150。其中对冲洗管150的材质不做限定,可以优选聚乙烯或UPVC(Unplasticized Polyvinyl Chloride,通常称为硬PVC,是氯乙烯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制成的无定形热塑性树脂加一定的添加剂(如稳定剂、润滑剂、填充剂等)组成)。冲洗管150设置至圆管142内并沿圆管142的轴向延伸,这样圆管142也可以起到套管导向作用,便于冲洗管150的安装。冲洗管150在朝向下滤带120的周面设置用于向下滤带120喷水的冲洗口151。冲洗口151可以设置为均匀开孔。优先地冲洗口151还可以安装高压喷嘴(未示出),以提高冲水压力。相应地,圆管142至少在朝向下滤带120的周面设置与冲洗口151位置相对的过水口143。为了提高冲水的效率,优先地圆管142在整个周面都设置过水口143。过水口143也可以设置成均匀开孔,过水口143与冲洗口151位置大致对应。另外,为了防止冲洗时遮挡水流,同时可以增大下滤带120冲洗面积,过水口143的口径大于冲洗口151的口径。
如图3所示,冲洗管150可以通过扎带152等材料固定在带凹槽141的支架140,以实现可拆卸安装。此外,冲洗管150穿过圆管142,两者不接触,以减小不锈钢材质的圆管142的自转阻力,同时圆管142可以起到套管导向作用,便于冲洗管150的可拆卸安装。防堵塞系统100通过冲洗管150冲水实现下滤带120清洁,防止其污泥汇聚或堵塞,并且可解决目前现有的操作工难以对下滤带120下部(尤其是下滤带120下部中间位置处)冲洗的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设置了可以对下滤带120进行水冲洗的冲洗管150。其中进入冲洗管150的水可以完全是其他水源供给。也可以是部分来自于自身水冲洗时使用的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可以设置收集这些水冲洗时使用的水的集水槽180。水冲洗时使用的水可以汇入集水槽180。集水槽180内的水经澄清后可以连通至冲洗管150,可作为冲洗水循环使用。其中,此处的集水槽180与前文中的收集污泥中渗透穿过下滤带120的水分的集水槽180,两者可以是同一个集水槽180,也可以是分别设置的集水槽180。
为了实现自动冲水,防堵塞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向冲洗管150供水的水泵(未示出),以及与水泵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未示出)。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启停水泵,以使冲洗管150按预设的时间间隔(比如5秒、10秒或20秒)冲洗下滤带120。这样可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工作量和运维难度,同时可进一步避免滤水通道发生堵塞,提高处理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装置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调整水泵的工作状态(即开与停)。其中,控制装置可以是水泵内置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是与水泵耦连的外部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采用现有技术设备,例如可以是单片机、PLC或工控机等。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100,支架140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L2延伸的多个凹槽141。每个凹槽141内放置有圆管142。圆管142位于凹槽141外的部分与下滤带120接触(即也用于支撑下滤带120)。当下滤带120行进时,由于圆管142可在凹槽141内活动,圆管142仅依靠其与下滤带120之间的摩擦力便可实现转动,从而可以有效甩掉通过渗漏作用穿透下滤带120的微量污泥,避免了带式压滤机长期运行过程中,微量污泥粘附堆积在支撑结构(即支架140和圆管142的组合结构)表面,导致滤水通道堵塞的问题。此外,通过在圆管142内设置冲洗管150,冲洗管150朝向下滤带120的周面设置用于向下滤带120喷水的冲洗口151,相应地圆管142至少在朝向下滤带120的周面设置与冲洗口151位置相对的过水口143,通过冲洗管150冲水实现下滤带120清洁,防止其污泥汇聚或堵塞,并且可解决目前现有的操作工难以对下滤带120下部(尤其是下滤带120下部中间位置处)冲洗的问题。同时,通过设置用于集水的集水槽180,集水槽180内的水经澄清后连通至冲洗管150,并且还包括用于向冲洗管150供水的水泵,以及与水泵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启停水泵,以使冲洗管150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冲洗下滤带120,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冲洗用水的循环再利用,另一方面实现自动冲水,大大降低了操作工的工作量和运维难度,同时可进一步避免滤水通道发生堵塞。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带式压滤机(未示出),其包括如上实施例的滤带防堵塞系统100。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带式压滤机包含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堵塞系统100的全部特征和效果。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和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滤带防堵塞系统,用于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系统包括:
机架;
可循环转动的下滤带,所述下滤带设置至所述机架;以及
支架,所述支架沿下滤带行进方向延伸并设置至所述下滤带的下方,所述支架间隔设置有沿下滤带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容纳有圆管,所述圆管位于所述凹槽外的部分与所述下滤带接触并在所述下滤带行进时依靠其与所述下滤带之间的摩擦力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下滤带循环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辊和至少一个从动辊;和/或
所述下滤带沿所述下滤带行进方向构造为前低后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可循环转动的上滤带,所述上滤带设置至所述机架,所述上滤带布置在所述下滤带的后端上方,且与所述下滤带之间形成用于污泥通过并压紧的通道;所述通道沿所述下滤带行进方向的间距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设置至所述圆管内并沿所述圆管的轴向延伸;所述冲洗管朝向所述下滤带的周面设置用于向所述下滤带喷水的冲洗口,所在圆管至少在朝向所述下滤带的周面设置与所述冲洗口位置相对的过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口还连通至高压喷嘴;和/或
所述过水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冲洗口的口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与所述圆管之间不接触;和/或
所述冲洗管经由扎带固定至所述支架,以实现可拆卸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方还设置用于集水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的水经澄清后连通至所述冲洗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冲洗管供水的水泵,以及与所述水泵电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启停所述水泵,以使所述冲洗管按预设的时间间隔冲洗所述下滤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沿所述下滤带宽度方向横跨设置在所述下滤带上方的泥耙,用于均匀布泥和将污泥分隔成垄埂状;和/或
所述防堵塞系统还包括沿所述下滤带宽度方向布置在所述下滤带两侧的挡泥板,以防止污泥从所述下滤带溢出。
10.一种带式压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带防堵塞系统。
CN202223333819.9U 2022-12-13 2022-12-13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Active CN218871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3819.9U CN218871352U (zh) 2022-12-13 2022-12-13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33819.9U CN218871352U (zh) 2022-12-13 2022-12-13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71352U true CN218871352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3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33819.9U Active CN218871352U (zh) 2022-12-13 2022-12-13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71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5411B (zh) 一种污泥浓缩和脱水一体机
CN105417790A (zh) 可移动带式浓缩压滤整机
DE2355309A1 (de) Vorrichtung zur entwaesserung waesseriger schlammbruehen
CN218871352U (zh) 滤带防堵塞系统及包含其的带式压滤机
CN101348310B (zh) 双辊筒履带式高速磁分离污水处理机
CN210855766U (zh) 一种污泥磙压脱水机
CN205710370U (zh) 一种环保泥污脱水机
CN110981148A (zh) 一种泥水分离方法
CN111003920A (zh) 分离设备
DE1954909A1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Entwaessern von Schlamm
CN112851069B (zh) 一种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以及工作方法
CN210394123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脱水滤带倾斜角度的污泥浓缩脱水机
CN213537687U (zh) 一种转鼓浓缩脱水一体装置及处理系统
JP3968369B2 (ja) 浄化槽処理水の脱色処理機能を備えた固液分離システム
CN204224407U (zh) 移动式建筑泥浆河道污泥脱水机
CN205347029U (zh) 可移动带式浓缩压滤整机
CN211814118U (zh) 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JP6703765B2 (ja) ドラム型濃縮機
CN110894116A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217499037U (zh) 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治理用的污泥脱水装置
CN205360767U (zh) 分体式带式浓缩压滤机
CN218709865U (zh) 一种新型猪粪脱水机
TWM566717U (zh) Scum scraping and dewatering device
CN110407433B (zh) 可实现滤带连续自动张紧的脱水压滤机
CN111362547B (zh) 一种用于猪舍粪污资源化的干湿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