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8192U - 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68192U CN218868192U CN202223297904.4U CN202223297904U CN218868192U CN 218868192 U CN218868192 U CN 218868192U CN 202223297904 U CN202223297904 U CN 202223297904U CN 218868192 U CN218868192 U CN 2188681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box body
- junction box
- power line
- external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电站及接线盒,接线盒包括盒本体、电器元件及盒分体。其中,盒本体上设有安装腔,盒本体朝向外部用电线路的一侧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侧部安装口;电器元件固设于安装腔内并用于与光伏组件及外部用电线路电性连接;盒分体安装在侧部安装口处并与盒本体可拆卸连接,盒分体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引线孔。解除盒分体与盒本体的连接,从而不需将盒本体从光伏组件上拆下,即可将电器元件和外部用电线路整体从盒本体上拆下以进行维修或更换,拆除难度低,耗时短,不会对接线盒造成损伤,也不会造成光伏组件内部的电池片发生隐裂,还不会对外部用电线路造成损伤,对硅胶的损耗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背景技术
在光伏电站中,接线盒主要用于连接光伏组件和外部用电线路,从而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传输出去。通常采取粘结的方式将接线盒固定在光伏组件上,具体地,将接线盒的底部与光伏组件相贴合并利用硅胶等粘结层将接线盒的底部与光伏组件进行粘结固定。当接线盒内部的电器元件发生损坏时,需要将整个接线盒从光伏组件上拆下以进行维修或更换,不仅拆除难度较大,而且易造成光伏组件的电池片发生隐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拆除难度较大,易造成光伏组件的电池片发生隐裂的问题,提供一种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盒,包括:
盒本体,所述盒本体设有安装腔,且所述盒本体朝向外部用电线路的一侧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侧部安装口;
电器元件,所述电器元件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用于与光伏组件及所述外部用电线路电性连接;
盒分体,所述盒分体安装于所述侧部安装口处并与所述盒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盒分体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引线孔。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本体包括底板及边框,所述边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底板围设成所述安装腔,所述边框朝向外部用电线路的一侧设有所述侧部安装口,所述盒分体与所述边框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框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盒分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设置为卡条,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为与所述卡条卡接配合的卡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朝向所述外部用电线路的一侧还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设有沿所述盒分体的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所述盒分体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为导轨,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为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的滑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延伸板设有沿所述盒分体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引线孔对应连通形成用于与所述外部用电线路卡接配合的卡线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器元件包括二极管及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所述盒本体定位配合,所述导电块与所述二极管及所述外部用电线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与光伏组件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填充于所述安装腔内以对所述电器元件进行封装。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及所述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固设于所述光伏组件上。
上述实施例的光伏电站及接线盒,可以采取粘结等方式将盒本体固设在光伏组件上,将电器元件安装在盒本体的安装腔内并将电器元件与光伏组件实现电性连接,将盒分体安装在盒本体的侧部安装口处,使得外部用电线路穿过盒分体的引线孔而伸入至安装腔内与电器元件采取焊接或螺接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光伏组件上产生的电流能够通过电器元件传输至外部用电线路上以供使用。当电器元件发生损坏而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时,解除电器元件与光伏组件的电性连接以及电器元件与盒本体的连接,解除盒分体与盒本体的连接,从而不需将盒本体从光伏组件上拆下,即可将电器元件和外部用电线路整体从盒本体上拆下以进行维修或更换,拆除难度低,耗时短,并且,不会对接线盒造成损伤,也不会造成光伏组件内部的电池片发生隐裂,还不会对外部用电线路造成损伤,同时,再次进行接线盒的安装时,只需将维修或更换好的电器元件再次安装在盒本体的安装腔内并将电器元件与光伏组件实现电性连接,再次将盒分体安装在盒本体的侧部安装口处,使得外部用电线路穿过盒分体的引线孔而伸入至安装腔内与电器元件电性连接即可,对硅胶的损耗少。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接线盒的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接线盒的盒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接线盒的电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接线盒;100、盒本体;110、安装腔;120、侧部安装口;130、底板;131、导线孔;132、定位销;140、边框;150、第一卡接部;151、卡条;160、延伸板;161、第一导向部;1611、导轨;162、卡槽;200、电器元件;210、二极管;220、导电块;221、定位孔;300、盒分体;310、引线孔;320、第二卡接部;321、卡齿;330、第二导向部;331、滑板;400、外部用电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传统地接线盒中,外部用电线路从接线盒的底部与接线盒内部的电器元件实现电性连接,即外部用电线路从接线盒的底板处穿入接线盒的内部而与电器元件电性连接。将接线盒的底板与光伏组件进行粘结固定后,若电器元件发生损坏,需要先将电器元件与光伏组件之间进行解焊,然后用铲刀等工具将接线盒整体从光伏组件上拆下,才能将电器元件与外部用电线路一同从接线盒上拆下。将接线盒整体从光伏组件上拆下时,拆除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存在铲伤接线盒的风险,而且也易造成光伏组件内部的电池片发生隐裂,还易铲断外部用电线路,同时,再次安装接线盒时,还需再次利用硅胶将接线盒的底板粘结固定在光伏组件上,硅胶损耗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未图示)和接线盒10。其中,接线盒10采用粘结等方式固设在光伏组件上,利用接线盒10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流传输至外部用电线路400上以进行电能的输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光伏组件可以采用现有的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
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地,接线盒10包括盒本体100、电器元件200及盒分体300。
其中,盒本体100可以采用PPO(PolyphenyleneOxide,聚亚苯基氧化物)等材质。盒本体100上设有安装腔110,并且,盒本体100朝向外部用电线路400的一侧设有与安装腔110连通的侧部安装口120,即盒本体100朝向外部用电线路400的侧壁上设有与安装腔110连通的侧部安装口120。
其中,电器元件200采取卡接、螺接等方式固设在安装腔110内,即电器元件200设置在安装腔110内并与盒本体100相互连接固定。并且,电器元件200能够与光伏组件及外部用电线路400采取焊接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光伏组件的电流能够传输至外部用电线路400上以供使用。
其中,盒分体300可以采用与盒本体100相同的材质。盒分体300安装在侧部安装口120处从而对侧部安装口120进行封堵,并且,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采取卡接、螺接或插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即盒分体300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与盒本体100在侧部安装口120处实现连接固定或拆除分离。并且,盒分体300上设有与安装腔110连通的引线孔310,从而使得外部用电线路400能够通过引线孔310穿入安装腔110内与电器元件200实现电性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接线盒10,可以采取粘结等方式将盒本体100固设在光伏组件上,将电器元件200安装在盒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并将电器元件200与光伏组件实现电性连接,将盒分体300安装在盒本体100的侧部安装口120处,使得外部用电线路400穿过盒分体300的引线孔310而伸入至安装腔110内与电器元件200采取焊接或螺接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光伏组件上产生的电流能够通过电器元件200传输至外部用电线路400上以供使用。当电器元件200发生损坏而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时,解除电器元件200与光伏组件的电性连接以及电器元件200与盒本体100的连接,解除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的连接,从而不需将盒本体100从光伏组件上拆下,即可将电器元件200和外部用电线路400整体从盒本体100上拆下以进行维修或更换,拆除难度低,耗时短,并且,不会对接线盒10造成损伤,也不会造成光伏组件内部的电池片发生隐裂,还不会对外部用电线路400造成损伤,同时,再次进行接线盒10的安装时,只需将维修或更换好的电器元件200再次安装在盒本体100的安装腔110内并将电器元件200与光伏组件实现电性连接,再次将盒分体300安装在盒本体100的侧部安装口120处,使得外部用电线路400穿过盒分体300的引线孔310而伸入至安装腔110内与电器元件200电性连接即可,对硅胶的损耗少。
此外,接线盒10还包括填充层(未图示)。其中,填充层填充于安装腔110内以对电器元件200进行封装。如此,将电器元件200安装在安装腔110内并使得外部用电线路400与电器元件200电性连接后,向安装腔110内进行填充层的填充,从而对电器元件200以及电器元件200与外部用电线路400的连接部位进行封装,避免与空气或外界异物接触而影响正常工作,也能实现绝缘隔离处理。
其中,填充层可以为硅胶等绝缘填充物。
可以进行理解的是,在后续进行电器元件200的维修或更换时,可以先对填充层进行挖除,并且,将维修或更换完成后的电器元件200安装在安装腔110内后,还可以再次进行填充层的填充。
如图2所示,可选地,盒本体100包括底板130及边框140。其中,边框140设置于底板130上并与底板130围设成安装腔110,如此,只需将底板130采取粘结等方式固设在光伏组件上即可实现整个接线盒10与光伏组件的装配连接。并且,边框140朝向外部用电线路400的一侧设有侧部安装口120,从而使得侧部安装口120位于整个盒本体100的一侧,结合盒分体300与边框140的可拆卸连接,只需将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的连接关系解除,即能够将电器元件200与外部用电线路400整体进行单独拆下,拆除难度低,耗时短,并且,不会对底板130和边框140造成损伤,也不会造成光伏组件内部的电池片发生隐裂,还不会对外部用电线路400造成损伤,同时,再次进行接线盒10的安装时,只需将维修或更换好的电器元件200再次安装在安装腔110内并将电器元件200与光伏组件实现电性连接,再次将盒分体300安装在边框140的侧部安装口120处,使得外部用电线路400穿过盒分体300的引线孔310而伸入至安装腔110内与电器元件200电性连接即可,对硅胶的损耗少。
其中,边框140和底板130优选为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得,节省加工成本,降低安装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边框140和底板130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装配连接。
可以进行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电器元件200与光伏组件的电性连接,可以在底板130上开设出供导线穿设的导线孔131。
其中,边框140与盒分体3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螺接、卡接或插接等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实现稳定、可靠地连接固定,也能根据需要进行拆除分离即可。
结合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边框140设有第一卡接部150,盒分体300设有与第一卡接部150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320。如此,通过第一卡接部150与第二卡接部320的卡接配合,从而将边框140与盒分体300稳定、可靠地连为一体,使得盒分体300对侧部安装口120处进行封装;后续只需解除第二卡接部320与第一卡接部150之间的卡接配合,即可使得盒分体300与边框140实现分离,简单、方便,拆卸效率高。
结合图1至图3所示,具体地,第一卡接部150设置为卡条151,第二卡接部320设置为与卡条151卡接配合的卡齿321。如此,盒分体300插入侧部安装口120处时,使得卡齿321卡入卡条151上,即可将边框140与盒分体300稳定、可靠地连为一体,使得盒分体300对侧部安装口120处进行封装;后续只需施力将卡齿321与卡条151相分离,即可使得盒分体300与边框140实现分离。
其中,卡条151可以为两个,两个卡条151可以相对间隔设置于安装腔110的内侧壁上,卡齿321对应为两个,盒分体300插入侧部安装口120处时,两个卡齿321伸入安装腔110内并与两个卡条151一一对应卡合,从而将边框140与盒分体300稳定、可靠地连为一体;后续只需施力使得两个卡齿321相互靠拢而使得两个卡齿321均与卡条151分离,即可使得盒分体300与边框140实现分离,能够将盒分体300从侧部安装口120处拔出。
其中,卡条151的横截面轮廓可以为弧形或圆形,便于卡齿321与卡条151实现卡接,也便于进行分离。
如图2所示,可选地,底板130朝向外部用电线路400的一侧还设有延伸板160,即延伸板160由底板130朝向靠近外部用电线路400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板160设有沿盒分体300的安装方向(如图1的A方向所示)延伸的第一导向部161,盒分体300设有与第一导向部161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330。如此,盒分体300安装在侧部安装口120处时,能够利用第一导向部161与第二导向部330之间的导向配合对盒分体300的安装进行导向,提高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之间的装配精度,实现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的无缝连接配合,避免外界异物进入。
其中,延伸板160和底板130优选为一体成型的方式制得,节省加工成本,降低安装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板160和底板130也可以单独成型后通过螺接或卡接等方式进行装配连接。
具体地,在第一导向部161与第二导向部330的导向下,使得盒分体300的端面与边框140的端面相贴合而实现无缝贴合,再结合卡齿321与卡条151的卡接配合,从而实现盒分体300与边框140的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导向部161与第二导向部330之间的导向配合,可以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滚动配合的方式实现。
结合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161设置为导轨1611,第二导向部330设置为与导轨1611滑动配合的滑板331。如此,利用滑板331与导轨1611之间的滑动配合,从而对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之间的安装进行导向与定位,提高装配精度。并且,滑板331与导轨1611的滑动配合还能增大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之间的接触面积及受力面积,提升抗拉强度,避免外部用电线路400发生脱落。
如图2所示,此外,延伸板160设有沿盒分体300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槽162。并且,卡槽162与引线孔310对应连通形成用于与外部用电线路400卡接配合的卡线通道。如此,盒分体300与盒本体100进行装配连接后,将外部用电线路400插入卡线通道内直至外部用电线路400插入安装腔110内以能够与电器元件200实现电性连接,从而能够利用卡线通道对外部用电线路400进行卡接固定,避免外部用电线路400相对接线盒10发生晃动或移动而造成脱落或损伤。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器元件200包括二极管210及导电块220。其中,导电块220与盒本体100定位配合,从而避免导电块220与盒本体100发生相对移动而造成短路或断路。并且,导电块220与二极管210及外部用电线路400电性连接,二极管210与光伏组件电性连接。如此,光伏组件上产生的电流传输至二极管210,二极管210上的电流传输至导电块220上,导电块220上的电流再传输至外部用电线路400上以供使用。
如图2所示,其中,可以在底板130上开设出两个导线孔131,使得二极管210的两个引脚穿过而与光伏组件采取焊接等方式进行电性连接。二极管210的引脚也可以与导电块220采用焊接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导电块220与外部用电线路400也可以采取焊接等方式实现电性连接。导电块220可以采取铜、铝等材质。导电块22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分别与二极管210的正极和负极进行电性连接。
其中,导电块220与盒本体100之间的定位配合,可以采取插接配合或卡接配合等方式实现。
结合图2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30上设有定位销132,导电块220上设有与定位销132对应设置的定位孔221,通过定位销132与定位孔221之间的插接配合以实现导电块220与盒本体100之间的装配定位。并且,后续进行拆除时,只需将定位销132从定位孔221内拔出即可,简单、方便,拆卸效率高。
其中,定位孔221和定位销13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地调整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本体(100),所述盒本体(100)设有安装腔(110),且所述盒本体(100)朝向外部用电线路(400)的一侧设有与安装腔(110)连通的侧部安装口(120);
电器元件(200),所述电器元件(200)固设于所述安装腔(110)内并用于与光伏组件及所述外部用电线路(400)电性连接;
盒分体(300),所述盒分体(300)安装于所述侧部安装口(120)处并与所述盒本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盒分体(300)设有与所述安装腔(110)连通的引线孔(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盒本体(100)包括底板(130)及边框(140),所述边框(140)设置于所述底板(130)上并与所述底板(130)围设成所述安装腔(110),所述边框(140)朝向外部用电线路(400)的一侧设有所述侧部安装口(120),所述盒分体(300)与所述边框(140)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140)设有第一卡接部(150),所述盒分体(300)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50)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3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150)设置为卡条(151),所述第二卡接部(320)设置为与所述卡条(151)卡接配合的卡齿(3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30)朝向所述外部用电线路(400)的一侧还设有延伸板(160),所述延伸板(160)设有沿所述盒分体(300)的安装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161),所述盒分体(300)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部(161)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部(3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161)设置为导轨(1611),所述第二导向部(330)设置为与所述导轨(1611)滑动配合的滑板(3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160)设有沿所述盒分体(300)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槽(162),所述卡槽(162)与所述引线孔(310)对应连通形成用于与所述外部用电线路(400)卡接配合的卡线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200)包括二极管(210)及导电块(220),所述导电块(220)与所述盒本体(100)定位配合,所述导电块(220)与所述二极管(210)及所述外部用电线路(400)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210)与光伏组件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0)还包括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填充于所述安装腔(110)内以对所述电器元件(200)进行封装。
10.一种光伏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10),所述接线盒(10)固设于所述光伏组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97904.4U CN218868192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97904.4U CN218868192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68192U true CN218868192U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7372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97904.4U Active CN218868192U (zh) | 2022-12-08 | 2022-12-08 | 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68192U (zh) |
-
2022
- 2022-12-08 CN CN202223297904.4U patent/CN2188681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95071B (zh) | 可逆式电池组件和用于自动大量生产的工具 | |
EP0999601B1 (en) | A terminal box device, and a solar panel and terminal box device assembly | |
JP3744531B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端子ボックス及び整流素子ユニット | |
CN218868192U (zh) | 光伏电站及接线盒 | |
KR101611435B1 (ko) | 태양전지 패널용 정션박스 | |
CN204885539U (zh) | 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件、电池汇流排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106410469B (zh) | 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组件、电池汇流排组件及电池装置 | |
CN219018768U (zh) | 一种条形光伏接线盒 | |
CN108631096B (zh) | 用于电池包的浮动对插件 | |
CN217485593U (zh) | 一种电芯安装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114006223B (zh) | 一种充电连接器及电动汽车 | |
CN110798145B (zh) | 一种新结构的光伏接线盒 | |
JP2000349324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12928377A (zh) | 集成盖板及动力电池模组 | |
CN220963996U (zh) | 转接装置和bms组件 | |
CN220233393U (zh) | 一种导电片安装组件、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源 | |
CN218867266U (zh) | 电池模组 | |
CN215911545U (zh) | 用于电芯的转接组件及电池模组 | |
CN215601269U (zh) | 接线组件及太阳能发电装置 | |
CN220106921U (zh) | 引出线组件、电机及压缩机 | |
CN219145338U (zh) | 一种新型连接器 | |
CN210927558U (zh) | 一种光伏组件接线盒 | |
CN218783166U (zh) | 一种快换电池组件和快换电池包 | |
CN218070317U (zh) | 一种带卡片结构防护盖 | |
CN220692219U (zh)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