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5843U -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5843U
CN218865843U CN202222557471.5U CN202222557471U CN218865843U CN 218865843 U CN218865843 U CN 218865843U CN 202222557471 U CN202222557471 U CN 202222557471U CN 218865843 U CN218865843 U CN 218865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linear guide
guide rail
motor
ball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74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Baishi Ultrason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Baishi Ultras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Baishi Ultrason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Baishi Ultraso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74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5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5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5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涉及一种自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该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设置有V型辊输送机构、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探头扫查行车和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探头扫查行车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直管段X2轴和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直管段Y2轴和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本实用新型多轴联动,形成一整套检测装置,同样,本装置也具有两端圆弧过渡区检测的功能,更好的管控气瓶生产质量,满足了生产厂家的检测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瓶上下料的方式多数为手动或者横向,但很多企业由于空间和设备布局等原因,需要纵向自动上下料,针对这一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了本装置,上下料架都是由PLC统一控制的,多轴联动,形成一整套检测装置,同样,本装置也具有两端圆弧过渡区检测的功能,更好的管控气瓶生产质量,满足了生产厂家的检测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使其多轴联动,形成一整套检测装置,同样,本装置也具有两端圆弧过渡区检测的功能,更好的管控气瓶生产质量,满足了生产厂家的检测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V型辊输送机构、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探头扫查行车和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所述V型辊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所述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并且所述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位于所述V型辊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探头扫查行车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直管段X2轴和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所述直管段X2轴和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所述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直管段Y2轴和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所述直管段Y2轴和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V型辊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轴承座、第一V型辊和第一链轮防护罩,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V型辊,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通过链轮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链轮防护罩。
优选的,所述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直线导轨、第二固定板、第二调节间距丝杠、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从动轴均设置在所述调节间距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间距丝杠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主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端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部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气缸。
优选的,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包括第三电机、第三联轴器、第三滑块、第三直线导轨、第三滚珠丝杠和第三基础型材,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三联轴器、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三滚珠丝杠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基础型材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滚珠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三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管段X2轴包括第四电机、第四联轴器、第四滑块、第四直线导轨、第四滚珠丝杠和第四基础型材,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四联轴器、所述第四滑块、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和所述第四滚珠丝杠均设置在所述第四基础型材上,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四联轴器与所述第四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四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四滚珠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四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所述第四直线导轨连接。
优选的,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包括第五电机、第五联轴器、第五滑块、第五直线导轨、第五滚珠丝杠和第五基础型材,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第五联轴器、所述第五滑块、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五滚珠丝杠均设置在所述第五基础型材上,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联轴器与所述第五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五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五滚珠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五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所述第五直线导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包括第六电机、第六滚珠丝杠、第六滑块、第六上直线导轨、第六下直线导轨、第六基座型材、第六移动型材和第六导向杆,所述第六电机、所述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滚珠丝杠和所述第六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所述第六基座型材上,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六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六滚珠丝杠上,并且所述第六滑块的两端与所述第六下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六滑块上端设置有所述第六移动型材,所述第六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六上直线导轨和所述第六导向杆。
优选的,所述直管段Y2轴包括第七电机、第七滚珠丝杠、第七滑块、第七上直线导轨、第七下直线导轨、第七基座型材、第七移动型材和第七导向杆,所述第七电机、所述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滚珠丝杠和所述第七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所述第七基座型材上,所述第七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七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七滚珠丝杠上,并且所述第七滑块的两端与所述第七下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七滑块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七移动型材,所述第七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七上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七导向杆。
优选的,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包括第八电机、第八滚珠丝杠、第八滑块、第八上直线导轨、第八下直线导轨、第八基座型材、第八移动型材和第八导向杆,所述第八电机、所述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滚珠丝杠和所述第八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所述第八基座型材上,所述第八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八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八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八滚珠丝杠上,并且所述第八滑块的两端与所述第八下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八滑块上端设置有所述第八移动型材,所述第八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八上直线导轨和所述第八导向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企业由于空间和设备布局等原因需要纵向上下料装置,本实用新型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上下料架都是由西门子PLC统一控制的,多轴联动,形成一整套检测装置,同样,本装置也具有两端圆弧过渡区检测的功能,更好的管控气瓶生产质量,满足了生产厂家的检测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V型辊输送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探头扫查行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支撑框架1,支撑框架1上设置有V型辊输送机构2、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3、探头扫查行车和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V型辊输送机构2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中部,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3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底端并且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3位于V型辊输送机构2的上方,探头扫查行车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4、直管段X2轴5和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6,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4、直管段X2轴5和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6均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上端,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7、直管段Y2轴8和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9,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7、直管段Y2轴8和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9均设置在支撑框架1的上端。
本实施例中,V型辊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电机10、第一传动轴11、第一轴承座12、第一V型辊13和第一链轮防护罩14,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轴11连接,第一传动轴11上设置有第一V型辊13,第一传动轴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轴承座12,第一轴承座12之间通过链轮连接,并且第一传动轴1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链轮防护罩14。
本实施例中,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3包括第二电机15、第二直线导轨16、第二固定板、第二调节间距丝杠17、第二主动轴18、第二从动轴19、第二主动轮20、第二从动轮21和第二气缸22,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与第二主动轴18连接,第二主动轴18和第二从动轴19均设置在第二调节间距丝杠17上端,并且第二调节间距丝杠17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第二主动轴18上设置有第二主动轮20,第二从动轴19上设置有第二从动轮21,第二直线导轨16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端部,第二固定板的中部下端设置有第二气缸22。
本实施例中,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包括第三电机23、第三联轴器24、第三滑块25、第三直线导轨26、第三滚珠丝杠27和第三基础型材28,第三电机23、第三联轴器24、第三滑块25、第三直线导轨26和第三滚珠丝杠27均设置在第三基础型材28上,第三电机23的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24与第三滚珠丝杠27连接,第三滑块25设置在第三滚珠丝杠27上端,并且第三滑块25的两端底部均与第三直线导轨26连接。
本实施例中,直管段X2轴包括第四电机、第四联轴器、第四滑块、第四直线导轨、第四滚珠丝杠和第四基础型材,第四电机、第四联轴器、第四滑块、第四直线导轨和第四滚珠丝杠均设置在第四基础型材上,第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四联轴器与第四滚珠丝杠连接,第四滑块设置在第四滚珠丝杠上端,并且第四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第四直线导轨连接。
本实施例中,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包括第五电机、第五联轴器、第五滑块、第五直线导轨、第五滚珠丝杠和第五基础型材,第五电机、第五联轴器、第五滑块、第五直线导轨和第五滚珠丝杠均设置在第五基础型材上,第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五联轴器与第五滚珠丝杠连接,第五滑块设置在第五滚珠丝杠上端,并且第五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第五直线导轨连接。
本实施例中,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包括第六电机、第六滚珠丝杠、第六滑块、第六上直线导轨、第六下直线导轨、第六基座型材、第六移动型材和第六导向杆,第六电机、第六滑块、第六滚珠丝杠和第六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第六基座型材上,第六电机的输出端与第六滚珠丝杠连接,第六滑块设置在第六滚珠丝杠上,并且第六滑块的两端与第六下直线导轨连接,第六滑块上端设置有第六移动型材,第六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六上直线导轨和第六导向杆。
本实施例中,直管段Y2轴包括第七电机、第七滚珠丝杠、第七滑块、第七上直线导轨、第七下直线导轨、第七基座型材、第七移动型材和第七导向杆,第七电机、第七滑块、第七滚珠丝杠和第七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第七基座型材上,第七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七滚珠丝杠连接,第七滑块设置在第七滚珠丝杠上,并且第七滑块的两端与第七下直线导轨连接,第七滑块上端设置有第七移动型材,第七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七上直线导轨和第七导向杆。
本实施例中,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包括第八电机、第八滚珠丝杠、第八滑块、第八上直线导轨、第八下直线导轨、第八基座型材、第八移动型材和第八导向杆,第八电机、第八滑块、第八滚珠丝杠和第八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第八基座型材上,第八电机的输出端与第八滚珠丝杠连接,第八滑块设置在第八滚珠丝杠上,并且第八滑块的两端与第八下直线导轨连接,第八滑块上端设置有第八移动型材,第八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八上直线导轨和第八导向杆。
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
本实施例中,V型辊输送机构2:由电机直联驱动一组V型辊;其余V型辊由链轮链条驱动。
本实施例中,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3(R轴):采用两根不锈钢长轴,两端支撑,由电机驱动一根轴,另外一根轴为从动轴,中间安装多对聚氨酯轮,能适应不同长度、不同直径的气瓶稳定旋转;升降采用两个气缸同时动作,在支撑框架上安装有四根直线导轨保证整个机构垂直上下移动;通过手轮转动带动正反牙丝杠转动来调节两组红轮轴的间距。气瓶两端有定位机构,保证气瓶在正常探伤最高转速的情况下不跳动。
本实施例中,探头扫查行车(X轴):共三个X轴,X轴由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移动,安装一对直线导轨作为支撑;直管段和两端圆弧过渡区各一个,保证行进的螺距、行进距离、移动速度可调,螺距应小于探头所覆盖的宽度(至少保证10%的重叠),保证满足常用气瓶规格的探伤要求。
本实施例中,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Z轴):共三个Z轴,Z轴由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移动,安装一对直线导轨作为支撑,前端导向杆和多组直线导轨连接探头盒,探头盒内布置多组不同角度的超声聚焦探头;直管段和两端圆弧过渡区各一个,上下移动探头组用于调节水层距离,保证探头组与工件的耦合。
本实施例中,水循环过滤装置29:由探头组滑块注水,保证良好耦合,水可以流到不锈钢集水槽中,过滤后泵出重复使用,水槽配备水循环过滤装置29,水中加入专用防锈液。
本实施例中,运动过程描述;
1、设备初始位置:
头部圆弧过渡区Z1轴、直管段Z2轴、尾部圆弧过渡区Z3轴均在原点开关位置;
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直管段X2轴、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均在原点开关位置;
升降气瓶旋转机构的气缸处于收缩状态;气瓶旋转结构(R轴)处于停止状态;红轮间距处于合适间距位置。
2、运动过程:
2.1、无缝气瓶由生产线传送到检测设备位置,相应传感器检测到气瓶信号后,V型辊输送机构电机启动,当气瓶即将到达检测位置时,相应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后,传送轮停止工作。
2.2、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R轴)的气缸伸出,将气瓶顶升,脱离V型辊输送机构;同时气瓶旋转机构(R轴)的电机启动,气瓶在多组支撑红轮带动下旋转,每组聚氨酯红轮都带有坡度,气瓶开始向瓶嘴方向移动,当瓶嘴与端头定位机构接触后,R轴继续旋转,直管段Z2轴开始下降,探头盒同时供水,当探头盒接触到气瓶直管段并充分耦合后,直管段X2轴开始前进,电气PLC开始给探伤软件发送检测开始信号,此时X2轴与R轴形成螺旋扫描,行进速度和螺距可调,保证有效声束有10%的覆盖;
2.3、直管段检测到一半后,瓶嘴端头圆弧过渡区Z1轴和尾部端头圆弧过渡区Z3轴开始下降,对两端圆弧过渡区进行检测;
2.4、两端Z1轴和Z3轴先检测完毕并回到原点,然后Z2轴检测完毕并回到原点,水泵停止供水,R轴停止旋转,同时给探伤软件发送检测结束信号;
2.5、PLC发送信号,此时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R轴)的气缸收缩,气瓶落在V型辊输送机构上,V型辊输送机构电机启动,气瓶在V型辊的带动下输送出检测设备,相应传感器检测到气瓶脱离检测设备后,V型辊输送机构电机停止工作,等待检测下一个气瓶,完成一整套检测动作。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V型辊输送机构、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探头扫查行车和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所述V型辊输送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中部,所述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并且所述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位于所述V型辊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探头扫查行车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直管段X2轴和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所述直管段X2轴和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所述探头组上下移动机构包括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直管段Y2轴和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所述直管段Y2轴和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辊输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一轴承座、第一V型辊和第一链轮防护罩,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一V型辊,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通过链轮连接,并且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链轮防护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间距升降气瓶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直线导轨、第二固定板、第二调节间距丝杠、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主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轴和所述第二从动轴均设置在所述调节间距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二调节间距丝杠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主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端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部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气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X1轴包括第三电机、第三联轴器、第三滑块、第三直线导轨、第三滚珠丝杠和第三基础型材,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三联轴器、所述第三滑块、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三滚珠丝杠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基础型材上,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第三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三滚珠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三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X2轴包括第四电机、第四联轴器、第四滑块、第四直线导轨、第四滚珠丝杠和第四基础型材,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四联轴器、所述第四滑块、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和所述第四滚珠丝杠均设置在所述第四基础型材上,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四联轴器与所述第四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四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四滚珠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四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所述第四直线导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X3轴包括第五电机、第五联轴器、第五滑块、第五直线导轨、第五滚珠丝杠和第五基础型材,所述第五电机、所述第五联轴器、所述第五滑块、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五滚珠丝杠均设置在所述第五基础型材上,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联轴器与所述第五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五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五滚珠丝杠上端,并且所述第五滑块的两端底部均与所述第五直线导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圆弧过渡区Y1轴包括第六电机、第六滚珠丝杠、第六滑块、第六上直线导轨、第六下直线导轨、第六基座型材、第六移动型材和第六导向杆,所述第六电机、所述第六滑块、所述第六滚珠丝杠和所述第六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所述第六基座型材上,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六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六滚珠丝杠上,并且所述第六滑块的两端与所述第六下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六滑块上端设置有所述第六移动型材,所述第六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六上直线导轨和所述第六导向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管段Y2轴包括第七电机、第七滚珠丝杠、第七滑块、第七上直线导轨、第七下直线导轨、第七基座型材、第七移动型材和第七导向杆,所述第七电机、所述第七滑块、所述第七滚珠丝杠和所述第七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所述第七基座型材上,所述第七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七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七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七滚珠丝杠上,并且所述第七滑块的两端与所述第七下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七滑块上端设置有所述第七移动型材,所述第七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七上直线导轨和所述第七导向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圆弧过渡区Y3轴包括第八电机、第八滚珠丝杠、第八滑块、第八上直线导轨、第八下直线导轨、第八基座型材、第八移动型材和第八导向杆,所述第八电机、所述第八滑块、所述第八滚珠丝杠和所述第八下直线导轨均设置在所述第八基座型材上,所述第八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八滚珠丝杠连接,所述第八滑块设置在所述第八滚珠丝杠上,并且所述第八滑块的两端与所述第八下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八滑块上端设置有所述第八移动型材,所述第八移动型材上设置有第八上直线导轨和所述第八导向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的底端设置有集水槽。
CN202222557471.5U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Active CN218865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7471.5U CN218865843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7471.5U CN218865843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5843U true CN218865843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65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7471.5U Active CN218865843U (zh) 2022-09-27 2022-09-27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5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31633C (zh) 异形罐体环缝自动焊接机
CN100449097C (zh) 塔架段的组对方法及组对平台
CN107457521B (zh) 一种用于筒状件支撑圈的自动焊接机
WO2014094339A1 (zh) 龙门架式船体分段划线机
CN114178667A (zh) 自动滚焊机用钢筋笼牵引机构
CN215263283U (zh) 一种钢管焊缝接头超声探伤装置
CN213364614U (zh) 一种圆柱形电容外观瑕疵检验装置
CN218865843U (zh) 一种纵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CN108333307B (zh) 一种汽轮机转子焊接接头检测系统
CN213497091U (zh) 一种便于焊接风电塔筒外缝的装置
CN218865842U (zh) 一种横向上下料无缝气瓶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CN111890529A (zh) 一种管桩钢模用内壁清理装置
CN207309302U (zh) 一种用于筒状件支撑圈的自动焊接机
CN214495681U (zh) 一种酱油自动灌装设备
CN112814387A (zh) 一种新型龙门式双轨道3d建筑打印设备
CN211904087U (zh) 一种螺旋焊管管径在线测量系统
CN220838476U (zh) 一种带有翻板式支撑落料装置的激光切管机
CN218646905U (zh) 一种板带在线超声波自动检测装置
CN110977832A (zh) 一种预制化管道施工装置及其方法
CN218753388U (zh) 一种模具升降转运装置
CN212568612U (zh) 双车高速检测装置
CN214166322U (zh) 一种钢瓶焊缝检测线
CN215114467U (zh) 纤维水泥管用坯料测长装置
CN116742539B (zh) 一种绝缘涂覆机器人
CN215286730U (zh) 一种辅助连续加工生产的往复式取放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