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5802U -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5802U
CN218865802U CN202221148437.6U CN202221148437U CN218865802U CN 218865802 U CN218865802 U CN 218865802U CN 202221148437 U CN202221148437 U CN 202221148437U CN 218865802 U CN218865802 U CN 218865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aser
control assembly
focal length
referenc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484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朴勤
方俊永
刘军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484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5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5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5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激光器、至少一个第一相机和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所述第一相机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所述第二相机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上述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中,第一相机或第二相机获取到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后,便可以将获取的两种光斑信息传送给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利用获取的光斑信息分析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和开裂风险,形成分析处理结果,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

Description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reflection glass curtainwall),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现有的玻璃幕墙具有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
玻璃幕墙采用幕墙钢化玻璃,而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是玻璃幕墙安全性的一大威胁,因而自爆风险也是玻璃幕墙检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于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原因,通常缘于幕墙钢化玻璃中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当应力水平超过幕墙钢化玻璃的承载能力时,幕墙钢化玻璃便会发生开裂,由于幕墙钢化玻璃自身存在残余应力,幕墙钢化玻璃的裂纹会迅速开展,使得整块幕墙钢化玻璃发生破碎。
目前,幕墙钢化玻璃大多装配在高层建筑上,对于幕墙钢化玻璃的监测十分困难,因此,研究一种能够高效、准确、安全地实现幕墙钢化玻璃监测的装置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监测控制组件,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
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
至少一个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二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焦距范围,所述第一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焦距范围,所述第二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
第一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相机的焦距;和/或,
第二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相机的焦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二齿轮传动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相机内设置有滤光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的波段与所述激光器的波段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第二相机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具有激光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投射基准线,所述激光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所在平面构成基准平面,所述激光器的激光投射基准线位于所述基准平面之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幕墙监测装置,所述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包括:
转向控制座,所述转向控制座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第二驱动基准轴线,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相互垂直;
所述监测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上。
上述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中,第一相机或第二相机获取到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后,便可以将获取的两种光斑信息传送给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利用获取的光斑信息分析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和开裂风险,形成分析处理结果,供用户参考,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监测控制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二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三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框架的第四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控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0、激光器;2000、第一相机;3000、第二相机;4000、安装框架;5000、转向控制座;
1100、激光投射基准线;2100、第一投射基准线;3100、第二投射基准线;
4100、基础架;4200、激光器固定框;4300、激光器背板;4400、激光器固定臂;4500、相机固定框;4600、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700、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800、保护外壳;
4110、上架板;4120、下架板;4130、左架板;4140、右架板;4150、背架板;4160、架板固定臂;
4111、顶部散热口;4112、第一散热间隙;4113、第二散热间隙;4114、第一固定座;4115、第二固定座;4131、驱动装配孔;
4210、第一弧形框件;4220、第二弧形框件;4230、激光器装配基准线;
4510、第一相机固定孔;4520、第二相机固定孔;4530、第一集成框件;4540、第二集成框件;4550、第一装配基准线;4560、第二装配基准线;
4610、第一调节齿轮套;4710、第二调节齿轮套;
4810、激光器对位孔;4820、第一相机对位孔;4830、第二相机对位孔;
5100、固定基座;5200、转动基座;5300、转动装配空间;5400、转动限位结构;5500、第一驱动器件;5600、第二驱动器件;
5110、固定底板;5120、固定罩壳;
5210、转动底板;5220、第一器件支架;5230、第二器件支架;5240、滑动限位件;5250、制动限位件;
5410、滑动承接面;5420、滑动限位面;5430、承接平台面;5440、限位平台面;
5510、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610、第二驱动基准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测控制组件,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激光器1000、至少一个第一相机2000和至少一个第二相机3000,其中,所述激光器1000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该目标对象即需要进行实时监测的幕墙钢化玻璃,当然该目标对象也可以是具有监测需求的其他类型玻璃,甚至该目标对象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开裂风险、自爆风险的物质,不限于玻璃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目标对象使用本监测控制组件进行实时监测,在此不作限定。
以目标对象是幕墙钢化玻璃为例,所以激光器1000能够朝向幕墙钢化玻璃投射激光光束,然后在幕墙钢化玻璃上形成反射光斑,所述第一相机2000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2000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所述第二相机3000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二相机3000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第一相机2000或第二相机3000获取幕墙钢化玻璃上形成的反射光斑,相当于第一相机2000或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了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光斑信息即反射光斑所携带的信息,光斑信息主要表现为反射光斑的图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相机2000为彩色相机,所以第一相机2000获取的图像数据为彩色图像数据,所述第二相机3000为单色相机,所以第二相机3000获取的图像数据为单色(黑白)图像数据,因此彩色相机和单色相机会获取到不同类型的图像数据,两种图像数据可以作为相互参照,作为分析的样本,提高分析的精确度。
因此,第一相机2000或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后,便可以将获取的两种光斑信息传送给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利用获取的光斑信息分析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和开裂风险,形成分析处理结果,供用户参考,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其中,监测控制组件内也可以直接设置信息处理器等可分析或处理数据的器件,形成分析处理结果后,直接通过显示器等形式供用户参考,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相机2000在获取反射光斑的过程中可以调节焦距,第二相机3000在获取反射光斑的过程中也可以调节焦距,进而使第一相机2000或第二相机3000在实际工作中,均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调整至合适的焦距,实现长焦距和短焦距之间的切换,获得清晰的反射光斑,提高监测精准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2000具有第一焦距范围,所述第一焦距范围可以限定在12mm至120mm之间,例如第一相机2000的焦距可以为12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等,在此不做限定。同理,所述第二相机3000具有第二焦距范围,所述第二焦距范围可以限定在12mm至120mm之间,例如第二相机3000的焦距可以为12mm、20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等,在此不做限定。
所以,第一相机2000为彩色相机时,彩色相机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调整至合适的焦距,实现长焦距和短焦距之间的切换,然后在合适的焦距下获取反射光斑,使获取的反射光斑满足清晰度要求。第二相机3000为单色相机时,单色相机也可以根据工作需求调整至合适的焦距,实现长焦距和短焦距之间的切换,然后在合适的焦距下获取反射光斑,使获取的反射光斑满足清晰度要求。
第一相机2000在进行焦距调节时可以手动实现或自动实现,第二相机3000在进行焦距调节时也可以手动实现或自动实现,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与所述第一相机2000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相机2000的焦距,其中,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可以为机械结构,通过机械运转实现焦距的调节,例如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可以采用第一齿轮传动机构等传动机构。同理,所述监测控制组件也包括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与所述第二相机3000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相机3000的焦距,其中,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也可以为机械结构,通过机械运转实现焦距的调节,例如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可以采用第二齿轮传动机构等传动机构。对于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和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的结构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除了齿轮传动机构以外,还可以选择包括但不限于丝杠传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等各种可以满足焦距调节的传动机构,在此不做限定。
第二相机3000为单色相机时,第二相机3000内可以考虑是否采用滤光片,因为激光器1000投射的激光光束的波长范围相对较窄,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的反射光斑的波长范围会较宽,容易使反射光斑显现不清晰,滤光片的波段可以选择与激光器1000匹配的波段,进而使第二相机3000采集激光器1000形成的反射光斑时,能够过滤掉其余的杂光,使反射光斑体现的更为清晰,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尤其是在白天监测时,白天会有很多不需要的杂光,利用滤光片可以很好地将不需要的杂光过滤掉,而使反射光斑更为清晰的显现出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配需求将滤光片安装在第二相机3000内的合适位置,只要能够达到所需的滤光效果即可,在此对具体的安装结构不做限定。
而且,所述滤光片也可以采用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第二相机3000内,这样可以使滤光片具备可替换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维修,在此不做限定。其中,监测控制组件监测时段处于白天时,白天具有较多的杂光,可以将滤光片安装在第二相机3000内过滤杂光,实施监测工作,而监测时段处于黑天时,多余的杂光较少或不存在,所以就可以将滤光片从第二相机3000内拆卸下来,利用没有滤光片的第二相机3000进行监测工作。当然,在此过程中第一相机2000会选择性的在不同监测时段调整工作状态,例如在白天和黑天持续工作等,在此不做限定。
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相互装配在一起,并处于相对于目标对象的同一工作端,即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均处于相对于目标对象的对面位置,由激光器1000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然后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后,反射到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由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获取反射光斑。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可以相互平行装配或形成一定角度装配,只要能够使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反射光斑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1000具有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所述第一相机2000具有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所述第二相机3000具有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而且,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经过或位于激光器1000的中心位置,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经过或位于第一相机2000的中心位置,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经过或位于第二相机3000的中心位置,所述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均为直线,限定所述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相互平行,所以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便可以朝向同一方向、相互平行地装配在一起。
而且,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所在平面构成基准平面,所述激光器1000的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位于所述基准平面之上,此时,激光器1000便可以位于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之上,使激光器1000距离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距离大致等同,保证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对反射光斑的获取效果保持稳定。
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框架4000,该安装框架4000可以用于安装监测控制组件,所述安装框架4000包括基础架4100、激光器固定框4200、激光器背板4300、相机固定框4500、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和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其中,基础架4100作为装配基础,可以将激光器固定框4200和激光器背板4300均设置在所述基础架4100上,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和所述激光器背板4300之间连接有激光器固定臂4400,利用激光器固定臂4400形成相对固定连接,使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和所述激光器背板4300之间的相对位置维持一致,同样地,相机固定框4500、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和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均设置在所述基础架4100上,所述相机固定框4500具有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和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包括多个第一调节齿轮套4610,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包括多个第二调节齿轮套4710。
利用安装框架4000安装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时,激光器1000的前部可以固定在激光器固定框4200内,然后激光器1000的后部可以固定在激光器背板4300上,因此基于两点确定一个直线的原理,激光器1000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利用激光器固定框4200和激光器背板4300作为固定支撑,即两点支撑,这可以使激光器1000的装配保持在足够的装配水平度上。同样,第一相机2000的前部可以固定在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内,第一相机2000的后部可以利用第一焦距调节机构4600的多个第一调节齿轮套4610进行套接固定,因此多个第一调节齿轮套4610和一个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必然会基于两点确定一个直线的原理,使第一相机2000的装配保持在足够的装配水平度上,第二相机3000与第一相机2000同理,第二相机3000的前部可以固定在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内,第二相机3000的后部可以利用第二焦距调节机构4700的多个第二调节齿轮套4710进行套接固定,因此多个第二调节齿轮套4710和一个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必然会基于两点确定一个直线的原理,使第二相机3000的装配保持在足够的装配水平度上。
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三者之间也需要具有相互匹配的水平度,因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所在的平面和所述激光器背板4300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一调节齿轮套4610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多个所述第二调节齿轮套4710所在的平面和所述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这可以使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在装配到安装框架4000内后,三者之间相互平行,形成良好的匹配结构关系。
激光器固定框4200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式,包括分体结构或整体结构,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包括第一弧形框件4210和第二弧形框件4220,所述第一弧形框件421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框件4220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例如第一弧形框件4210和第二弧形框件4220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粘接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由第一弧形框件4210和第二弧形框件4220构成的激光器固定框4200可以通过分离以装配激光器1000,然后再通过将第一弧形框件4210和第二弧形框件4220相对装配来锁紧激光器1000,在锁紧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装配的松紧度。
相机固定框4500也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式,包括分体结构或整体结构,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机固定框4500包括第一集成框件4530和第二集成框件4540,所述第一集成框件4530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半孔槽和第二半孔槽,所述第二集成框件4540具有相互对称的第三半孔槽和第四半孔槽,所述第一集成框件4530和所述第二集成框件4540相对拼接装配,所述第一半孔槽和所述第三半孔槽拼接构成所述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所述第二半孔槽和所述第四半孔槽拼接构成所述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由第一集成框件4530和第二集成框件4540构成的相机固定框4500可以通过分离以装配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然后再通过将第一集成框件4530和第二集成框件4540相对装配来锁紧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在锁紧的过程中,能够调节装配的松紧度。
所述基础架4100包括上架板4110、下架板4120、左架板4130、右架板4140和背架板4150,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下架板4120相互平行,所述左架板4130和所述右架板4140相互平行,所述背架板4150和所述激光器背板4300相互平行,所述上架板4110、所述下架板4120、所述左架板4130、所述右架板4140和所述背架板4150之间通过多个架板固定臂4160相对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左架板4130和所述右架板4140上开设有用于装配驱动部件的驱动装配孔4131,因此以将驱动部件装配在该驱动装配孔4131内,如将第二驱动器件5600的驱动端装配在该驱动装配孔4131内,使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整个安装框架4000转动。
所述上架板4110开设有顶部散热口4111,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左架板4130的相对两个侧边通过两个所述架板固定臂4160相对固定,且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左架板4130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4112,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右架板4140的相对两个侧边通过两个所述架板固定臂4160相对固定,且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右架板4140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4113。顶部散热口4111、第一散热间隙4112和第二散热间隙4113均可以起到对器件进行散热的效果,例如信息处理器等可分析或处理数据的器件可以装配在安装框架4000内,具体的,这些器件可以依靠顶部散热口4111、第一散热间隙4112和第二散热间隙4113装配,通过顶部散热口4111、第一散热间隙4112和第二散热间隙4113实施散热。
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架板4110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固定部,多个所述固定部围绕所述顶部散热口4111设置,此时信息处理器等可分析或处理数据的器件可以通过多个固定部进行固定,然后将器件的大部分面积暴露于顶部散热口4111,利用顶部散热口4111实施散热。
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左架板4130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座4114,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座4114具有相互平行的固定平面,此时信息处理器等可分析或处理数据的器件可以通过多个第一固定座4114进行固定,然后将器件的大部分面积暴露于第一散热间隙4112,利用第一散热间隙4112实施散热,而且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座4114具有相互平行的固定平面,可以使器件的表面与多个固定平面相对平行且贴合地进行装配,这样可以保证器件装配稳定,且相对于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左架板4130均具有倾斜度,使器件装配在安装框架4000上后整体更为稳定。
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右架板4140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座4115,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座4115具有相互平行的固定平面,此时信息处理器等可分析或处理数据的器件可以通过多个第二固定座4115进行固定,然后将器件的大部分面积暴露于第二散热间隙4113,利用第二散热间隙4113实施散热,而且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座4115具有相互平行的固定平面,可以使器件的表面与多个固定平面相对平行且贴合地进行装配,这样可以保证器件装配稳定,且相对于所述上架板4110和所述右架板4140均具有倾斜度,使器件装配在安装框架4000上后整体更为稳定。
所述安装框架4000还包括保护外壳4800,所述保护外壳4800可以根据需求构造为任意结构形状,例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结构形状,或者其他非规则结构形状,所述保护外壳4800具有装配空腔,所述基础架4100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4800的装配空腔内,其中,所述保护外壳4800上开设有激光器对位孔4810、第一相机对位孔4820和第二相机对位孔4830,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具有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30,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30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810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具有第一装配基准线4550,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550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820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550平行于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30,所述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具有第二装配基准线4560,所述第二装配基准线4560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830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装配基准线4560平行于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30。
根据安装框架4000中基础架4100和保护外壳4800的配合结构,所述激光器10001000的前部可以在装配在激光器固定框4200的同时,继续伸出激光器固定框4200,并穿设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810内,由于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30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810的轴线重合,所以利用激光器固定框4200、激光器背板4300和激光器对位孔4810同时固定住激光器1000的多个位置,可以使激光器10001000完全沿着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304210装配,进一步提高装配的平行度和稳定性。
同样,所述第一相机2000的前部可以在装配在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的同时,继续伸出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并穿设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820内,由于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550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820的轴线重合,所以利用多个第一调节齿轮套4610、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和第一相机对位孔4820同时固定住第一相机2000的多个位置,可以使第一相机2000完全沿着第一装配基准线4550装配,进一步提高装配的平行度和稳定性。
所述第二相机3000的前部可以在装配在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的同时,继续伸出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并穿设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830内,由于所述第二装配基准线4560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830的轴线重合,所以利用多个第二调节齿轮套4710、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和第二相机对位孔4830同时固定住第二相机3000的多个位置,可以使第二相机3000完全沿着第二装配基准线4560装配,进一步提高装配的平行度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监测控制组件,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所述安装框架4000、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激光器1000设置在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内,所述激光器1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810内,第一相机2000设置在所述第一相机固定孔4510内,所述第一相机2000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2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820内,第二相机3000设置在所述第二相机固定孔4520内,所述第一相机2000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二相机3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830内。
参阅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监测控制组件的转向控制座5000,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包括固定基座5100、转动基座5200和转动限位结构5400,转动基座5200活动装配在所述固定基座5100上,所述转动基座5200上设置有转动装配空间5300,用于转动装配监测控制组件,转动限位结构5400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5100和所述转动基座5200之间,所述转动基座5200通过所述转动限位结构5400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5100定轴转动。
所述转动基座5200留有转动装配空间5300后,可以利用转动装配空间5300将监测控制组件转动装配在其内,监测控制组件相对于转动基座5200转动时,便可以使监测控制组件在一个方向上转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转动时,便可以使转动基座5200带动监测控制组件在另一个方向转动,所以监测控制组件转动的两个方向,即可以使监测控制组件在二维平面内实现扫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监测控制组件转动的两个方向,例如两个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和重力方向等,或者也可以为两个具有角度的其他方向,这可以根据监测控制组件的实际监测需求以及监测对象的位置和形状确定,以满足监测控制组件的转动需求,在此不做限定。
监测控制组件相对于转动基座5200转动装配可以采用转轴、轴承等任意结构实现转动装配,且装配后的转动方式不限于定轴转动或其他转动,但是,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的转动装配,由于受到了转动限位结构5400的转动限制,所以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的转动装配为定轴转动,因此,监测控制组件随着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进行定轴转动时,可以保证监测控制组件具有在一个方向上稳定的扫描能力,尤其是固定基座5100安装在水平地面上,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的定轴转动,实际上为使监测控制组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扫描,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实现稳定扫描,因此,监测控制组件相对于转动基座5200的转动装配,可以在水平扫描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扫描需求调整扫描的角度,完成二维扫描。
转动限位结构5400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式实现,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限位结构5400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5100上的滑动承接面5410,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基座5200上的滑动限位面5420,所述滑动承接面5410为围绕所述固定基座5100周向一周的圆形面,所述转动基座5200通过所述滑动限位面5420与所述固定基座5100上的滑动承接面5410滑动限位装配,所以利用滑动承接面5410与滑动限位面5420之间的面接触,便可以实现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的转动限位,保证定轴转动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所述转动限位结构54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5100上的承接平台面5430,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动基座5200上的限位平台面5440,所述承接平台面5430和所述限位平台面5440相互平行且相对滑动接触,因此转动基座5200可以通过限位平台面5440与固定基座5100的承接平台面5430形成水平接触,保证转动基座5200在固定基座5100上转动时也能够具有较高的水平度,配合滑动承接面5410和滑动限位面5420之间的面接触,可以保证定轴转动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其中,所述滑动承接面5410围绕所述承接平台面5430设置,所述滑动限位面5420围绕所述限位平台面5440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承接面5410和所述滑动限位面5420均为相互配合的倾斜面,且二者的倾斜可以为自上到下的向内倾斜,也可以为自上到下的向外倾斜,所述滑动承接面5410和所述滑动限位面5420均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弧形面可以使滑动承接面5410和滑动限位面5420之间具有相互抱合的效果,使转动基座5200能够与固定基座5100稳定装配在一起。
固定基座5100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式,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5100包括固定底板5110和固定罩壳5120,所述固定罩壳5120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板5110上,所述固定罩壳5120和所述固定底板5110之间具有固定内腔,固定内腔中可以用来装配驱动部件等,例如可以装配第一驱动器件5500,利用第一驱动器件5500驱动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转动,实现主动驱动,其中,所述滑动承接面5410和所述承接平台面5430设置在所述固定罩壳5120的顶部。
转动基座5200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式,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基座5200包括转动底板5210、第一器件支架5220和第二器件支架5230,所述滑动限位面5420和所述限位平台面5440设置在所述转动底板5210的底部,所述第一器件支架5220和所述第二器件支架5230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底板5210上,所述第一器件支架5220和所述第二器件支架5230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转动装配空间5300,所以监测控制组件可以转动装配在第一器件支架5220和第二器件支架5230之间,然后将转动底板5210转动装配在固定罩壳5120上,实现整个结构的装配。
转动底板5210可以直接与固定罩壳5120转动装配,也可以间接地与固定罩壳5120转动装配,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底板5210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滑动限位件5240,所述滑动限位面5420设置在所述滑动限位件5240上,并通过所述滑动限位件5240间接地设置在所述转动底板5210的底部,例如转动底板5210的底部具有两个对称的滑动限位件5240,滑动限位件5240上的滑动限位面5420相互对称,且两个滑动限位件5240上的两个滑动限位面5420相对地与滑动承接面5410形成滑动配合,整体结构更为稳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承接面5410上设置有制动限位件5250,所述滑动限位件5240与所述制动限位件5250限位配合,制动限位件5250可以限制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的转动范围,即当滑动限位件5240与制动限位件5250相对接触时,转动基座5200便不能够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继续转动。
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固定基座5100的转动,以及监测控制组件相对于转动基座5200的转动,可以是主动转动,也可以是被动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5100设置有第一驱动器件5500,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500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与所述转动基座5200相对于所述固定基座5100定轴转动的转动轴线重合;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500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座520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沿着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定轴转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设置有第二驱动器件5600,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600具有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600的驱动端用于驱动连接监测控制组件,以驱动监测控制组件在所述转动装配空间5300内定轴转动。
所述转动基座5200留有转动装配空间5300后,可以利用转动装配空间5300将监测控制组件转动装配在其内,第二驱动器件5600驱动监测控制组件沿着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定轴转动时,便可以使监测控制组件在一个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500驱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沿着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定轴转动时,便可以使转动基座5200带动监测控制组件在另一个方向转动,所以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的方向即决定了监测控制组件转动的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即可以使监测控制组件在二维平面内实现扫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的方向,满足监测控制组件的转动需求,例如,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相互垂直,使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垂直于水平面,使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平行于水平面,因此第二驱动器件5600便可以驱动监测控制组件纵向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500便可以驱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带动监测控制组件横向转动,在横向、纵向实现二维平面内扫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幕墙监测装置,所述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包括转向控制座5000和所述监测控制组件,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和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610相互垂直,所述监测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上,且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的转动装配空间5300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组件包括:
激光器,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
至少一个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为彩色相机,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第二相机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二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第一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一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相机的焦距;
第二焦距调节机构,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相机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相机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焦距范围,所述第一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焦距范围,所述第二焦距范围在12mm至12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一齿轮传动机构;和/或,所述第二焦距调节机构为第二齿轮传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机内设置有滤光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的波段与所述激光器的波段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片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第二相机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具有激光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投射基准线,所述激光投射基准线、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所在平面构成基准平面,所述激光器的激光投射基准线位于所述基准平面之上。
10.一种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包括:
转向控制座,所述转向控制座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第二驱动基准轴线,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相互垂直;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监测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上。
CN202221148437.6U 2022-05-13 2022-05-13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Active CN218865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8437.6U CN218865802U (zh) 2022-05-13 2022-05-13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48437.6U CN218865802U (zh) 2022-05-13 2022-05-13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5802U true CN218865802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6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48437.6U Active CN218865802U (zh) 2022-05-13 2022-05-13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5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68692A1 (fr)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e la position d'un mobile, notamment d'un aéronef, dans un plan
US6527397B2 (en) Projector
CN218865802U (zh)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US8810806B2 (en) Optical system for measuring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 without image formation with point source and mask
EP2592441B1 (en) Sighting device and security sensor system utilizing such sighting device
US20150116799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TWI602010B (zh) 影像監控裝置及其發光模組
CN217503227U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217505043U (zh) 安装框架以及监测控制组件
CN114720488A (zh)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114910201A (zh) 安装框架以及监测控制组件
CN114776978A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KR900003244B1 (ko) 잠망경형 관측 장치
JP2000186959A (ja) 共心球分光計
CN102706830A (zh) 一种固定光栅的Czerny-Turner型光纤光谱仪
EP1461659A4 (en) PORTABLE LASER LAYOUTSYSTEM
CN217506338U (zh) 玻璃幕墙监测器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217482418U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217505697U (zh) 装配支撑框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器
JP2007263587A (ja) 吸光度測定用プローブ及び吸光度測定装置
CN114838262A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114839203A (zh) 装配支撑框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器
JP2017214948A (ja) 固定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US4166953A (en) Adaptor in form of a spectral converter
EP0022667A2 (en) Lighting unit serving as visual landing ai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