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2418U -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2418U
CN217482418U CN202221024393.6U CN202221024393U CN217482418U CN 217482418 U CN217482418 U CN 217482418U CN 202221024393 U CN202221024393 U CN 202221024393U CN 217482418 U CN217482418 U CN 217482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curtain wall
drive
glass curtain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243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朴勤
方俊永
刘军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tical Trap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243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2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2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2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转向控制座包括固定基座和转动基座,固定基座设置有第一驱动器件,第一驱动器件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第一驱动器件的驱动端与转动基座驱动连接,转动基座上设置有转动装配空间,转动基座设置有第二驱动器件,第二驱动器件具有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第二驱动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连接玻璃幕墙监测器。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的两个方向使玻璃幕墙监测器在二维平面内扫描,转动装配空间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玻璃幕墙监测器的具体结构相应设置,不仅能够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而且也能够通过结构形状的匹配使玻璃幕墙监测器与转动基座之间的装配结构更为稳固。

Description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reflection glass curtainwall),是指由支承结构体系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现有的玻璃幕墙具有有单层和双层玻璃两种。玻璃幕墙是一种美观新颖的建筑墙体装饰方法,是现代主义高层建筑时代的显著特征。
玻璃幕墙采用幕墙钢化玻璃,而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是玻璃幕墙安全性的一大威胁,因而自爆风险也是玻璃幕墙检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于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原因,通常缘于幕墙钢化玻璃中产生局部应力集中,当应力水平超过幕墙钢化玻璃的承载能力时,幕墙钢化玻璃便会发生开裂,由于幕墙钢化玻璃自身存在残余应力,幕墙钢化玻璃的裂纹会迅速开展,使得整块幕墙钢化玻璃发生破碎。
相关技术中,采用了激光器和相机等器件配合对幕墙钢化玻璃进行监测,面对大面积范围的监测需求,激光器和相机等器件需要不断调整工作朝向,以能够在大面积范围内形成不遗漏的扫描监测,因此,研究一种能够稳定装配激光器和相机等器件,并为激光器和相机等器件提供工作朝向调整的转向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监测器的转向控制座,所述转向控制座包括:
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设置有第一驱动器件,所述第一驱动器件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
转动基座,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座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基座沿着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定轴转动;
所述转动基座上设置有转动装配空间,用于转动装配玻璃幕墙监测器;所述转动基座设置有第二驱动器件,所述第二驱动器件具有第二驱动基准轴线,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连接玻璃幕墙监测器,以驱动玻璃幕墙监测器在所述转动装配空间内定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包括:
座体舱,所述座体舱的顶部开设舱口,所述座体舱的内腔设置有器件安装筒,所述第一驱动器件固定在所述器件安装筒内,所述转动基座活动设置在所述座体舱的舱口,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座的底部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体舱包括舱底板和舱围板,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垂直于所述舱底板,所述舱围板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舱围板的轴向两端具有开口,所述舱围板的上开口构成所述舱口,所述舱底板封盖在所述舱围板的下开口,所述器件安装筒设置在所述舱围板的中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底板包括平板块和两个阶梯板块,两个所述阶梯板块为弧形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块的相对两侧,所述阶梯板块的两端均通过隔板与所述器件安装筒连接,所述座体舱的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为多个单元腔,至少一个所述单元腔内开设散热网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基座包括:
转动基板,所述转动基板设置在所述座体舱的舱口,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板驱动连接;
第一器件舱和第二器件舱,所述第一器件舱和所述第二器件舱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基板上,所述第一器件舱和所述第二器件舱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转动装配空间,所述第二驱动器件装配在所述第一器件舱或所述第二器件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器件装配在所述第一器件舱内,所述第二器件舱内设置有从动轴;
所述第一器件舱开设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器件舱开设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驱动端经所述第一穿孔穿设至所述转动装配空间,所述从动轴的一端经所述第二穿孔穿设至所述转动装配空间,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从动轴被配置为用于连接玻璃幕墙监测器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器件舱包括第一舱立板和第一舱罩,所述第一舱罩盖设在所述第一舱立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器件舱包括第二舱立板和第二舱罩,所述第二舱罩盖设在所述第二舱立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舱立板和所述第二舱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转动装配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幕墙监测装置,所述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包括:
所述转向控制座;
玻璃幕墙监测器,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的转动装配空间内;其中,所述玻璃幕墙监测器包括激光器、至少一个第一相机和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焦距,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焦距,所述第一焦距与所述第二焦距不同,所述第二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玻璃幕墙监测器包括:
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前壁板、后壁板、左壁板、右壁板、上壁板和下壁板,所述前壁板与所述后壁板相互平行,所述左壁板和所述右壁板相互平行,上壁板和下壁板均为圆弧形板。
上述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中,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的设置方向可以构成玻璃幕墙监测器转动的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可以使玻璃幕墙监测器在二维平面内实现扫描,所述转动基座上具有转动装配空间,转动装配空间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玻璃幕墙监测器的具体结构相应设置,不仅能够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而且也能够通过结构形状的匹配使玻璃幕墙监测器与转动基座之间的装配结构更为稳固,而非仅采用连接部件那样容易因长时间转动造成断裂、损坏,有效地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激光器、第一相机和第二相机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激光投射基准线、第一投射基准线和第二投射基准线的平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装配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装配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激光器装配基准线、第一装配基准线和第二装配基准线的平行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保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激光器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转向控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如图8所示的转向控制座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座体舱的第一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座体舱的第一立体图。
附图标号:
1000、激光器;2000、第一相机;3000、第二相机;4000、装配支撑框架;5000、转向控制座;
1100、激光投射基准线;2100、第一投射基准线;3100、第二投射基准线;
4100、保护外壳;4200、激光器固定框;4300、第一相机固定框;4400、第二相机固定框;4500、连接臂;4600、第一器件安装板;4700、第二器件安装板;4800、器件支撑板;4900、电源安装板;
4110、前壁板;4120、后壁板;4130、左壁板;4140、右壁板;4150、上壁板;4160、下壁板;
4111、激光器对位孔;4112、第一相机对位孔;4113、第二相机对位孔;
4210、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20、第一弧形框件;4230、第二弧形框件;4240、转接臂;4250、转接头;
4310、第一装配基准线;
4410、第二装配基准线;
4510、第一连接臂;4520、第二连接臂;
5100、固定基座;5200、转动基座;5300、转动装配空间;5400、第一驱动器件;5500、第二驱动器件;
5110、座体舱;5120、舱口;5130、安装筒;
5111、舱底板;5112、舱围板;5113、平板块;5114、阶梯板块;5115、隔板;5116、单元腔;5117、散热网孔;
5210、转动基板;5220、第一器件舱;5230、第二器件舱;
5221、第一舱立板;5222、第一舱罩;5231、第二舱立板;5232、第二舱罩;
5410、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510、第二驱动基准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幕墙监测器,所述玻璃幕墙监测器包括激光器1000、至少一个第一相机2000和至少一个第二相机3000,其中,所述激光器1000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该目标对象即需要进行实时监测的幕墙钢化玻璃,当然该目标对象也可以是具有监测需求的其他类型玻璃,甚至该目标对象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开裂风险、自爆风险的物质,不限于玻璃产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目标对象使用本玻璃幕墙监测器进行实时监测,在此不作限定。
以目标对象是幕墙钢化玻璃为例,所以激光器1000能够朝向幕墙钢化玻璃投射激光光束,然后在幕墙钢化玻璃上形成反射光斑,所述第一相机2000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所述第二相机3000也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第一相机2000或第二相机3000获取幕墙钢化玻璃上形成的反射光斑,相当于第一相机2000或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了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光斑信息即反射光斑所携带的信息,光斑信息主要表现为反射光斑的图像数据,第一相机2000或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反射光斑的光斑信息后,便可以将获取的光斑信息传送给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中进行处理,利用获取的光斑信息分析幕墙钢化玻璃的自爆风险和开裂风险,形成分析处理结果,供用户参考,从而实现对幕墙钢化玻璃的实时监测。其中,玻璃幕墙监测器内也可以直接设置信息处理器等可分析或处理数据的器件,形成分析处理结果后,直接通过显示器等形式供用户参考,在此不做限定。
而且,所述第一相机2000具有第一焦距,所述第二相机3000具有第二焦距,其中,第一相机2000的第一焦距为固定的焦距,第二相机3000的第二焦距也为固定的焦距,也就是说,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调节焦距的操作,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分别凭借固定的第一焦距和固定的第二焦距便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利用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实施幕墙钢化玻璃上反射光斑的采集。
所述第一焦距与所述第二焦距不同,所以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分别可以采用短焦距和长焦距,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分别采用短焦距和长焦距是相对概念,是指第一相机2000的第一焦距与第二相机3000的第二焦距之间具有相对的大小焦距,而非特指短焦距和长焦距为特定范围的焦距,例如第一相机2000的第一焦距小于第二相机3000的第二焦距,使第一相机2000采用短焦距,第二相机3000采用长焦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2000的第一焦距可以为120mm,所述第二相机3000的第二焦距可以为300mm。
因此,基于第一相机2000的第一焦距,第一相机2000可以相对于第二相机3000采集距离较近的幕墙钢化玻璃上的反射光斑,而基于第二相机3000的第二焦距,第二相机3000可以相对于第一相机2000采集距离较远的幕墙钢化玻璃上的反射光斑,利用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相互配合,可以有效地实现特定距离范围内的幕墙钢化玻璃上的反射光斑的采集,就不再需要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工作过程中动态地调节焦距,由于第一相机2000的第一焦距和第二相机3000的第二焦距均为固定的焦距,所以没有动态调节焦距的需求,也可以直接省略掉玻璃幕墙监测器中的焦距调节机构,焦距调节机构的省略不仅可以降低玻璃幕墙监测器的体积、重量和成本,而且还能够解决焦距调节机构因故障而导致璃幕墙监测组件失灵的问题,第一相机2000具有固定的第一焦距,第二相机3000具有固定的第二焦距,能够保证玻璃幕墙监测器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满足长时间野外工作的需求,不必经常维修,提高玻璃幕墙监测器的工作寿命。
除此之外,第一相机2000的第一焦距也可以采用100mm、105mm、110mm、115mm、125mm等其他焦距,第二相机3000的第二焦距也可以采用280mm、285mm、290mm、295mm、305mm等其他焦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实际采集需求采用合适的焦距,在不同的距离范围条件下实施幕墙钢化玻璃上反射光斑的获取,在此不做限定。而且,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可以根据采集需求选择合适的相机种类、型号,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2000为单色相机,所述第二相机3000为单色相机,除此之外,第一相机2000也可以为彩色相机,第二相机3000也可以为彩色相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采集需求搭配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种类、型号,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第一相机2000为单色相机(黑白相机),所述第二相机3000也为单色相机时,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内均可以考虑是否采用滤光片,因为激光器1000投射的激光光束的波长范围相对较窄,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的反射光斑的波长范围会较宽,容易使反射光斑显现不清晰,滤光片的波段可以选择与激光器1000匹配的波段,进而使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采集激光器1000形成的反射光斑时,能够过滤掉其余的杂光,使反射光斑体现的更为清晰,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尤其是在白天监测时,白天会有很多不需要的杂光,利用滤光片可以很好地将不需要的杂光过滤掉,而使反射光斑更为清晰的显现出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配需求将滤光片安装在第一相机2000内的合适位置,或安装在第二相机3000内的合适位置,只要能够达到所需的滤光效果即可,在此对具体的安装结构不做限定。
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匹配,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均可以设置多个,当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均为多个时,第一相机2000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设置滤光片,第二相机3000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设置滤光片,例如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均可以设置为两个,此时可以仅在一个所述第一相机2000内设置有第一滤光片,而在另一个第一相机2000内不设置,监测时段处于白天时,白天具有较多的杂光,可以利用具有第一滤光片的第一相机2000实施监测工作,过滤杂光,而监测时段处于黑天时,多余的杂光较少或不存在,所以就可以利用另一个没有滤光片的第一相机2000进行监测工作,同理,可以仅在一个所述第二相机3000内设置有第二滤光片,而在另一个第二相机3000内不设置,监测时段处于白天时,白天具有较多的杂光,可以利用具有第二滤光片的第二相机3000实施监测工作,过滤杂光,而监测时段处于黑天时,多余的杂光较少或不存在,所以就可以利用另一个没有滤光片的第二相机3000进行监测工作。
两个第一相机2000和两个第二相机3000根据监测时段处于白天和黑天时切换使用,这样便可以节省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可以长时间自动化工作,不需要人为地经常调控。其中,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数量也不仅限于设置两个,也可以分别设置三个、四个等,根据需求在合适数量的第一相机2000内安装第一滤光片,在合适数量的第二相机3000内安装第二滤光片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而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光片的波段与所述激光器1000的波段相同,所述第二滤光片的波段与所述激光器1000的波段相同,满足滤光需求,并且,所述第一滤光片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第一相机2000内,所述第二滤光片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第二相机3000内,这样可以使第一滤光片和第二滤光片均具备可替换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维修,在此不做限定。
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相互装配在一起,并处于相对于目标对象的同一工作端,即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均处于相对于目标对象的对面位置,由激光器1000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然后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后,反射到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由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获取反射光斑。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可以相互平行装配或形成一定角度装配,只要能够使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获取到反射光斑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参阅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器1000具有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所述第一相机2000具有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所述第二相机3000具有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而且,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经过或位于激光器1000的中心位置,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经过或位于第一相机2000的中心位置,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经过或位于第二相机3000的中心位置,所述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均为直线,限定所述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所述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和所述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相互平行,所以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便可以朝向同一方向、相互平行地装配在一起。
而且,两个所述第一相机2000的两个第一投射基准线2100所在平面为第一基准平面,两个所述第二相机3000的两个第二投射基准线3100所在平面为第二基准平面,所述第一基准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所述激光器1000的激光投射基准线1100位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和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之间,此时,激光器1000便可以位于两个第一相机2000和两个第二相机3000之间,使激光器1000距离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距离大致等同,保证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对反射光斑的获取效果保持稳定。
参阅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监测器的装配支撑框架4000,所述装配支撑框架4000包括保护外壳4100、激光器固定框4200、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和连接臂4500,所述保护外壳4100具有装配空腔,所述保护外壳4100上开设有激光器对位孔4111、第一相机对位孔4112和第二相机对位孔4113,激光器固定框4200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4100的装配空腔中,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具有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111的轴线重合,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4100的装配空腔中,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具有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112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平行于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4100的装配空腔中,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具有第二装配基准线4410,所述第二装配基准线4410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113的轴线重合,且所述第二装配基准线4410平行于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通过所述连接臂4500相对固定连接。
根据装配支撑框架4000的结构,激光器1000可以设置在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内,且所述激光器1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111内,由于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111的轴线重合,所以利用激光器固定框4200和激光器对位孔4111固定住激光器1000的两个位置,基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则,可以使激光器1000完全沿着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装配。
第一相机2000设置在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内,所述第一相机2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112内,由于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112的轴线重合,所以利用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第一相机对位孔4112固定住第一相机2000的两个位置,基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则,可以使第一相机2000完全沿着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装配。
第二相机3000设置在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内,所述第二相机3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113内,由于所述第二装配基准线4410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113的轴线重合,所以利用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和第二相机对位孔4113固定住第二相机3000的两个位置,基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原则,可以使第二相机3000完全沿着第二装配基准线4410装配。
此时,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和所述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均平行于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保证了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之间的装配平行度。而且,由激光器固定框4200、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构成的装配支撑框架4000结构简单、重量低,每个部分能够针对性地用于装配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平行度稳定效果明显,且相互不发生干涉。
而且,连接臂4500将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相对固定连接,可以保证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相对位置关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其中,连接臂4500也可以与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一体成型制造,这样将通过一体成型的结构有效地保证对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装配的稳定性,使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之间的平行度得到保障。
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因此,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的两个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相互平行,两个第一装配基准线4310所在平面为第一装配平面;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两个第二装配基准线4410相互平行,两个第二装配基准线4410所在平面为第二装配平面,所述第一装配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装配平面,所述激光器装配基准线4210位于所述第一装配平面和所述第二装配平面之间,此时,激光器固定框4200可以位于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之间,基于激光器固定框4200、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将激光器1000设置在两个第一相机2000和两个第二相机3000之间,使激光器1000距离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的距离大致等同,保证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对反射光斑的获取效果保持稳定。
所述装配支撑框架4000包括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和器件支撑板4800,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4100的装配空腔内的顶部,所述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平行于所述第一装配平面,且所述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的顶部,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4100的装配空腔内的底部,所述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平行于所述第二装配平面,且所述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固定在两个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底部,所述器件支撑板4800垂直于所述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和所述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且所述器件支撑板48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和所述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连接。
通过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和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可以在二者之间构成相应的空间,利用二者之间的空间可以装配辅助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工作的器件,例如处理器等,其中,所述器件支撑板48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和所述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连接,这对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和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之间的装配形成了支撑,使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和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之间构成的空间更加稳定,不仅如此,器件支撑板4800还可以将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和第二器件安装板4700之间形成的空间进行分隔,以根据需求装配不同的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需要的器件,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装配支撑框架4000包括电源安装板4900,电源安装板4900设置在所述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上,所述电源安装板49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源安装板4900在所述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上围合形成电源安装空间,利用电源安装空间可以将电源安装在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上,且电源安装板4900可以位于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的上壁,使电源安装空间构成在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的上壁,将电源用第一器件安装板4600与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第二相机3000以及其他器件进行隔离,避免电源发热影响器件功能。
所述连接臂45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4510和第二连接臂4520,所述第一连接臂4510连接在一个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一个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之间,所述第二连接臂4520连接在另一个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和另一个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之间,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臂4510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520之间。而且,所述第一连接臂4510垂直于所述第一装配平面和所述第二装配平面,所述第二连接臂4520垂直于所述第一装配平面和所述第二装配平面,基于第一连接臂4510和第二连接臂4520与激光器固定框4200、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之间的装配,可以使装配支撑框架4000在整体结构层面也具有较高的平行度,这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在装配后具备较高的平行度。
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包括第一弧形框件4220和第二弧形框件4230,所述第一弧形框件4220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框件4230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因而在装配和拆卸激光器1000时,可以通过装配和拆卸第一弧形框件4220和第二弧形框件4230实现,不仅方便了激光器1000的装配和拆卸,也能够通过第一弧形框件4220和第二弧形框件4230之间的装配松紧度调整对激光器1000的装配松紧度,使激光器1000装配在激光器固定框4200内后保证较高的平行度。
第一弧形框件4220和第二弧形框件4230之间的装配和拆卸可以通过螺纹结构、卡接结构、粘接结构等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框件4220的两端设置有转接臂4240,所述第二弧形框件4230的两端设置有转接头4250,所述第一弧形框件4220两端的转接臂424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臂4510和所述第二连接臂452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框件4230两端的转接头4250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框件4220两端的转接臂4240可拆卸地连接,其中,转接头4250和转接臂424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结构、卡接结构、粘接结构等多种方式实现,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保护外壳4100可以根据需求构造为任意结构形状,例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结构形状,或者其他非规则结构形状,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外壳4100包括前壁板4110、后壁板4120、左壁板4130、右壁板4140、上壁板4150和下壁板4160,所述前壁板4110与所述后壁板4120相互平行,所述左壁板4130和所述右壁板4140相互平行,上壁板4150和下壁板4160均为圆弧形板,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111、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112和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113均开设在所述前壁板4110上。
而且,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的内圈可以为圆形孔,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的外壁可以为棱形外壁,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内圈可以为圆形孔,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外壁可以为棱形外壁,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的棱形外壁的上壁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装配平面,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的棱形外壁的下壁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装配平面,这也使装配支撑框架4000在整体结构上提高平行度,进而有效地保证激光器1000、第一相机2000和第二相机3000在装配后具备较高的平行度。
所述玻璃幕墙监测器可以包括所述装配支撑框架4000,激光器1000设置在所述激光器固定框4200内,所述激光器1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激光器对位孔4111内,至少一个第一相机2000设置在所述第一相机固定框4300内,所述第一相机2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第一相机对位孔4112内,至少一个第二相机3000设置在所述第二相机固定框4400内,所述第二相机3000的前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相机对位孔4113内。
参阅图8至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玻璃幕墙监测器的转向控制座5000,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包括固定基座5100和转动基座5200,所述固定基座5100设置有第一驱动器件5400,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400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400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座5200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沿着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定轴转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上设置有转动装配空间5300,用于转动装配玻璃幕墙监测器;所述转动基座5200设置有第二驱动器件5500,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500具有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500的驱动端用于驱动连接玻璃幕墙监测器,以驱动玻璃幕墙监测器在所述转动装配空间5300内定轴转动。
所述转动基座5200留有转动装配空间5300后,可以利用转动装配空间5300将玻璃幕墙监测器转动装配在其内,第二驱动器件5500驱动玻璃幕墙监测器沿着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定轴转动时,便可以使玻璃幕墙监测器在一个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400驱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沿着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定轴转动时,便可以使转动基座5200带动玻璃幕墙监测器在另一个方向转动,所以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的方向即决定了玻璃幕墙监测器转动的两个方向,两个方向即可以使玻璃幕墙监测器在二维平面内实现扫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的方向,满足玻璃幕墙监测器的转动需求,例如,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相互垂直,使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垂直于水平面,使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平行于水平面,因此第二驱动器件5500便可以驱动玻璃幕墙监测器纵向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400便可以驱动所述转动基座5200带动玻璃幕墙监测器横向转动,在横向、纵向实现二维平面内扫描。
而且,所述转动基座5200上具有转动装配空间5300,转动装配空间5300的结构形状可以根据玻璃幕墙监测器的具体结构相应设置,例如当玻璃幕墙监测器的整体结构大致为球体、长方体等形状时,转动装配空间5300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也可以构造成匹配的球体、长方体等空间形状,使玻璃幕墙监测器转动装配在转动装配空间5300内时,可以与转动装配空间5300的空间形成配合,这不仅能够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而且也能够通过结构形状的匹配使玻璃幕墙监测器与转动基座5200之间的装配结构更为稳固,而非仅采用连接部件那样容易因长时间转动造成断裂、损坏,有效地提高了使用寿命。
固定基座5100可以作为整个转向控制座5000的基础,例如转向控制座5000装配在地面或相应平台等位置上时,是利用固定基座5100直接与地面或平台等进行直接装配,装配的方式包括直接放置,或者可以采用螺栓、卡装等方式对固定基座5100进行固定。
固定基座5100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状,例如,固定基座5100的整体结构形状可以为圆筒结构或方筒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5100包括座体舱5110,所述座体舱5110的顶部开设舱口5120,所述座体舱5110的内腔设置有器件安装筒5130,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400固定在所述器件安装筒5130内,安装筒5130的内腔可以将第一驱动器件5400插接装配在其内,形成稳定的装配结构,所述转动基座5200活动设置在所述座体舱5110的舱口5120,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400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座5200的底部驱动连接。
所述座体舱5110可以为整体结构或分体结构,例如所述座体舱5110包括舱底板5111和舱围板5112,此时,舱底板5111和舱围板5112可以为分体结构,并利用螺纹、卡接等方式装配在一起,同样舱底板5111和舱围板5112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垂直于所述舱底板5111,所述舱围板5112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舱围板5112的轴向两端具有开口,所述舱围板5112的上开口构成所述舱口5120,所述舱底板5111封盖在所述舱围板5112的下开口,所述器件安装筒5130设置在所述舱围板5112的中心,例如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和器件安装筒5130的轴线重合。
固定基座5100装配在地面或平台等位置上时,可以利用舱底板5111直接与地面或平台等进行直接装配,因此舱底板5111可以构造为便于装配在地面或平台等位置的结构,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舱底板5111包括平板块5113和两个阶梯板块5114,两个所述阶梯板块5114为弧形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块5113的相对两侧,此时,平板块5113可以提供与地面或平台接触的平面,通过面接触保证设置的稳定性,而舱底板5111中由阶梯板块5114构造的区域能够形成阶梯结构,阶梯结构能够形成槽空间,利用槽空间可以与地面或平台上的定位块、定位凸起等结构进行嵌合装配,或者也可以与定位板等结构进行螺纹连接,因此通过平板块5113和两个阶梯板块5114的区域能够稳定地将固定基座5100装配在地面或平台等位置。
而且,所述阶梯板块5114的两端均通过隔板5115与所述器件安装筒5130连接,所述座体舱5110的内腔通过所述隔板5115分隔为多个单元腔5116,多个单元腔5116能够用来装配电源等器件,用来实现与第一驱动器件5400进行配合使用,而且,为了提高散热效果,至少一个所述单元腔5116内开设散热网孔5117,尤其是用来提供对电源的散热。
转动基座5200可以采用任意结构形状,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基座5200包括转动基板5210、第一器件舱5220和第二器件舱5230,所述转动基板5210设置在所述座体舱5110的舱口5120,所述第一驱动器件5400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板521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器件舱5220和所述第二器件舱5230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基板5210上,所述第一器件舱5220和所述第二器件舱5230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转动装配空间5300,此时,可以根据玻璃幕墙监测器的宽度调整所述第一器件舱5220和所述第二器件舱5230之间的间隙大小,形成对玻璃幕墙监测器的稳定装配,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500可以装配在所述第一器件舱5220或所述第二器件舱523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500装配在所述第一器件舱5220内,所述第二器件舱5230内设置有从动轴,所述第一器件舱5220开设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器件舱5230开设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500的驱动端经所述第一穿孔穿设至所述转动装配空间5300,所述从动轴的一端经所述第二穿孔穿设至所述转动装配空间5300,所述第二驱动器件5500的驱动端和所述从动轴被配置为用于连接玻璃幕墙监测器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器件舱5220包括第一舱立板5221和第一舱罩5222,所述第一舱罩5222盖设在所述第一舱立板5221的外侧,所述第二器件舱5230包括第二舱立板5231和第二舱罩5232,所述第二舱罩5232盖设在所述第二舱立板5231的外侧,所述第一舱立板5221和所述第二舱立板5231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转动装配空间530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玻璃幕墙监测装置,所述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包括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和玻璃幕墙监测器,玻璃幕墙监测器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的转动装配空间5300内。所述转向控制座5000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和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5410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5510相互垂直。其中,玻璃幕墙监测器包括保护外壳4100,所述保护外壳4100包括前壁板4110、后壁板4120、左壁板4130、右壁板4140、上壁板4150和下壁板4160,所述前壁板4110与所述后壁板4120相互平行,所述左壁板4130和所述右壁板4140相互平行,上壁板4150和下壁板4160均为圆弧形板,圆弧形板可以在玻璃幕墙监测器沿着第二驱动基准轴定轴转动的时候避免与固定基座5100发生干涉,这可以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体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座包括:
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设置有第一驱动器件,所述第一驱动器件具有第一驱动基准轴线;
转动基座,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座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动基座沿着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定轴转动;
所述转动基座上设置有转动装配空间,用于转动装配玻璃幕墙监测器;所述转动基座设置有第二驱动器件,所述第二驱动器件具有第二驱动基准轴线,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驱动端用于驱动连接玻璃幕墙监测器,以驱动玻璃幕墙监测器在所述转动装配空间内定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驱动基准轴线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基座包括:
座体舱,所述座体舱的顶部开设舱口,所述座体舱的内腔设置有器件安装筒,所述第一驱动器件固定在所述器件安装筒内,所述转动基座活动设置在所述座体舱的舱口,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座的底部驱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舱包括舱底板和舱围板,所述第一驱动基准轴线垂直于所述舱底板,所述舱围板为圆筒形结构,所述舱围板的轴向两端具有开口,所述舱围板的上开口构成所述舱口,所述舱底板封盖在所述舱围板的下开口,所述器件安装筒设置在所述舱围板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底板包括平板块和两个阶梯板块,两个所述阶梯板块为弧形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块的相对两侧,所述阶梯板块的两端均通过隔板与所述器件安装筒连接,所述座体舱的内腔通过所述隔板分隔为多个单元腔,至少一个所述单元腔内开设散热网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基座包括:
转动基板,所述转动基板设置在所述座体舱的舱口,所述第一驱动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基板驱动连接;
第一器件舱和第二器件舱,所述第一器件舱和所述第二器件舱对称设置在所述转动基板上,所述第一器件舱和所述第二器件舱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转动装配空间,所述第二驱动器件装配在所述第一器件舱或所述第二器件舱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件装配在所述第一器件舱内,所述第二器件舱内设置有从动轴;
所述第一器件舱开设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器件舱开设第二穿孔,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驱动端经所述第一穿孔穿设至所述转动装配空间,所述从动轴的一端经所述第二穿孔穿设至所述转动装配空间,所述第二驱动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从动轴被配置为用于连接玻璃幕墙监测器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控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件舱包括第一舱立板和第一舱罩,所述第一舱罩盖设在所述第一舱立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器件舱包括第二舱立板和第二舱罩,所述第二舱罩盖设在所述第二舱立板的外侧,所述第一舱立板和所述第二舱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转动装配空间。
9.一种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控制座;
玻璃幕墙监测器,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向控制座的转动装配空间内;其中,所述玻璃幕墙监测器包括激光器、至少一个第一相机和至少一个第二相机,所述激光器被配置为用于朝向目标对象投射激光光束,在目标对象上形成反射光斑;所述第一相机具有第一焦距,所述第一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所述第二相机具有第二焦距,所述第一焦距与所述第二焦距不同,所述第二相机被配置为用于获取所述反射光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幕墙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玻璃幕墙监测器包括:
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包括前壁板、后壁板、左壁板、右壁板、上壁板和下壁板,所述前壁板与所述后壁板相互平行,所述左壁板和所述右壁板相互平行,上壁板和下壁板均为圆弧形板。
CN202221024393.6U 2022-04-29 2022-04-29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Active CN217482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24393.6U CN217482418U (zh) 2022-04-29 2022-04-29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24393.6U CN217482418U (zh) 2022-04-29 2022-04-29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2418U true CN21748241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24393.6U Active CN217482418U (zh) 2022-04-29 2022-04-29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2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7643B (en) Proj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panel unit using the same
CN103139454A (zh) 具有用于多种镜头类型的底座的视觉系统相机
US20120325982A1 (en) Multiple angle mounting arm for light fixtures
US10901088B2 (en) Laser scanner with light
CN217482418U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217505697U (zh) 装配支撑框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器
CN217506338U (zh) 玻璃幕墙监测器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114838262A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114839203A (zh) 装配支撑框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器
TW201816500A (zh) 影像監控裝置及其發光模組
CN115576150A (zh) 玻璃幕墙监测器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JP3089382B2 (ja) レーザ発振装置
EP1424858A2 (en) Color wheel fixing
CN217503227U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217505043U (zh) 安装框架以及监测控制组件
CN218865802U (zh)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114720488A (zh) 监测控制组件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CN114910201A (zh) 安装框架以及监测控制组件
CN114776978A (zh) 转向控制座以及玻璃幕墙监测装置
US20230110642A1 (en) Firearm accessory mounting structure
CN210899349U (zh) 外置镜头装置
CN102785484A (zh) 光照射装置
CN111474807B (zh) 一种用于手机外接镜头的固定装置及外接镜头
ES2207470T3 (es) Dispositivo de centrado y de posicionado de un semielaborado de cristales de gafas.
CN209821376U (zh) 一种双望远镜调节装置以及激光雷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