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61703U -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61703U
CN218861703U CN202221767365.3U CN202221767365U CN218861703U CN 218861703 U CN218861703 U CN 218861703U CN 202221767365 U CN202221767365 U CN 202221767365U CN 218861703 U CN218861703 U CN 218861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shaft
main shaft
well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73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
杨太勤
高月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ida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ida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ida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ida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73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61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61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61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涉及雨污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还包括:主井道,构造在地面下方且其上端与道路表面相连通,所述主井道底部连接有与雨水管道相连通雨水井道,所述主井道一侧连接有与污水管道相连通的污水井道;沉降管,固定连接在主井道一侧且底部固定连通在污水井道上,所述沉降管内滑动安装有用于封闭污水井道的吸水挡框。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水挡板的吸水和干燥可以实现对污水井道的封闭和打开,保证在对污水排放时,污水稳定流入污水管道中,缩短污水排放路径,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

Description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污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等,这些污水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到河道中,以减少河道污染导致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的情况。由于现阶段雨水污染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河道中,再经过自然沉淀,就可以作为天然的市政用水。而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并各用一条管道输送,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
但是现有的道路雨水收集管道,一般都会设置在道路两旁,有些商户与居民很容易将自家产生的污水直接倒入到其中,而因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雨水收集管道直接对应河流,居民污水会对河流造成较大的污染,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来阻挡居民商户排放到雨水收集管道内的污水,避免其直接流入河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包括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还包括:
主井道,构造在地面下方且其上端与道路表面相连通,所述主井道底部连接有与雨水管道相连通雨水井道,所述主井道一侧连接有与污水管道相连通的污水井道;
沉降管,固定连接在主井道一侧且底部固定连通在污水井道上,所述沉降管内滑动安装有用于封闭污水井道的吸水挡框,所述沉降管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连接板,所述吸水挡框上端与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拉簧;
格栅井盖,所述主井道上端构造有凹槽,所述格栅井盖插设在凹槽11内,所述格栅井盖一侧构造有覆盖在沉降管上端的斜孔网板,所述斜孔网板用于导流污水到主井道内;
导流板,水平转动安装在主井道内且用于覆盖雨水井道的上方,所述导流板一端朝向污水井道设置且另一端与雨水井道之间连接有弹性复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井盖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网框,所述网框的上端与格栅井盖上的开口相连通,所述斜孔网板包括构造在格栅井盖一侧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阵列构造有多个倾斜朝向网框内部的斜槽,所述斜槽内均阵列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渗流孔。
进一步地,所述格栅井盖底部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滑槽,所述网框顶部构造有两个与L型滑槽相插合的插块,所述L型滑槽一端为开口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插块的限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挡框包括固定连接在拉簧下端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固定连接有海绵块,所述矩形框上下两端均构造有通水口,所述矩形框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朝向主井道的一侧构造有网孔,所述主井道与沉降管的相接面上均阵列构造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平细孔。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井道底侧内壁上构造有用于插设插接挡板的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板包括转动安装在主井道内的转杆,所述转杆上固定套设有朝向污水井道端口处翻转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边侧与主井道内壁相贴合,所述挡水板朝向污水井道的一端构造有延伸至污水井道内的延长板,所述挡水板与污水井道端口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延长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雨水井道内壁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上端与挡水板远离污水井道的一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主井道分别通过污水井道和雨水井道与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相连通,晴朗天气下拉簧可以带动吸水挡板处于沉降管内部,此时污水井道为开口,而弹性复位件会将导流板稳定至水平状态并将雨水井道封闭,在外界有人对主井道倾倒污水时,可以通过导流板将污水导入到污水井道与污水管道内,以便于排放至污水处理厂,避免污水大量进入雨水管道后流入到河流中,防止对河流产生过大的污染,而雨水天气中,可以通过吸水挡框对雨水进行吸取从而增大重量后下移至污水管道中,并对其进行封闭,此时雨水会沉积在主井道内,达到一定重量后可以带动导流板进行翻转,进而使雨水进入到雨水井道内流入河流,避免与污水混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半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雨水管道;2、污水管道;3、主井道;4、雨水井道;5、污水井道;501、插槽;6、沉降管;7、吸水挡框;701、矩形框;7011、网孔;7012、水平细孔;702、海绵块;703、通水口;704、插接挡板;8、连接板;9、拉簧;10、格栅井盖;1001、L型滑槽;11、凹槽;12、斜孔网板;1201、连接块;1202、斜槽;1203、渗流孔;13、导流板;1301、转杆;1302、挡水板;1303、延长板;14、弹性复位件;1401、安装块;1402、拉伸弹簧;15、网框;1501、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包括雨水管道1和污水管道2,雨水管道1与河流相连通,而污水管道2与污水处理厂相连通,还包括:主井道3,构造在地面下方且其上端与道路表面相连通,用于承接雨水和道路污水,主井道3底部连接有与雨水管道1相连通雨水井道4,主井道3一侧连接有与污水管道2相连通的污水井道5,雨水井道4和污水井道5用于分流雨水和晴天状态下的居民倾倒的污水;沉降管6,固定连接在主井道3一侧且底部固定连通在污水井道5上,沉积管6位于污水井道5的正上方且上端为开口与外界相连通,沉降管6内滑动安装有用于封闭污水井道5的吸水挡框7,可以吸收大量水分从而加大自身重量,沉降管6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连接板8,吸水挡框7上端与两个连接板8之间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拉簧9,在雨水天气中吸水挡框7可以通过沉降管6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加大自身的重量,进而可以拉动拉簧9向下移动,使吸水挡框7能够下移到污水井道5内对其端口进行封堵,避免雨水进入到污水井道5中;格栅井盖10,主井道3上端构造有凹槽11,格栅井盖10插设在凹槽11内,将格栅井盖10设置在凹槽11内,并且其上表面与道路地面相平齐,以避免影响车辆的行进,格栅井盖10一侧构造有覆盖在沉降管6上端的斜孔网板12,斜孔网板12用于导流污水到主井道3内,斜孔网板12覆盖在沉降管6的上端并且其上的开口朝向格栅井盖10的下方倾斜设置,在居民与商户倾倒污水时,大部分流动的污水会被斜孔网板12导向到格栅井盖10的下方,流入到主井道3内,另一部分会进入到沉降管6中,被吸水挡框7所吸收,但是重量不会过大的加重,并不影响污水井道5的流通;导流板13,水平转动安装在主井道3内且用于覆盖雨水井道4的上方,导流板13一端朝向污水井道5设置且另一端与雨水井道4之间连接有弹性复位件14,装置在使用时,晴天状态中,拉簧9会将干燥的吸水挡框7拉动到完全处于沉降管6内部,而导流板13则会被弹性复位件14拉动到水平状态,并且导流板13的另一端朝向污水井道5设置,当商户或居民对格栅井盖10倾倒污水时,大部分的污水会首先进入到主井道3中,然后通过导流板13进入到污水井道5中,小部分污水会通过沉降管6向下流动进入到吸水挡框7中被吸收,然后部分会持续向下流动进入到污水井道5中,另一部分会被长时间蒸发掉,此时吸水挡框7所吸收的水分不足以使其重量带动拉簧9向下长距离移动,避免吸水挡框7将污水井道5封闭,最终大部分的污水都会通过污水管道2流向污水处理厂,避免大量污水进入到河流,避免度河流造成污染,而雨水天气中,大量的雨水会通过斜孔网板12进入到沉降管6内,然后被吸水挡框7大量吸收,吸水挡框7的重力迅速递增,可以带动拉簧9进行拉伸,从而在雨水天气其间使吸水挡框7插设在污水井道5内部对其进行封堵,此时大量的雨水会通过格栅井盖10进入到主井道3中,并沉积在导流板13上方,雨水的重量会带动导流板13发生翻转,从而带动弹性复位件产生拉伸,导流板13发生转动后雨水即可进入到下方的雨水井道4中,并最终通向河流,避免进入污水处理厂增加其工作量,而晴天之后吸水挡框7内的水分被蒸发,其重量减轻会自动回收到沉降管6中,导流板13也会被复位弹簧件14进行复位,整个装置的状态恢复到污水井道5打开,雨水井道4关闭的状态,无需人工操控,更加便捷。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格栅井盖10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网框15,其用于对固体杂物进行收集与过滤,避免其下方造成堵塞,增加实用性,网框15的上端与格栅井盖10上的开口相连通,斜孔网板12包括构造在格栅井盖10一侧的连接块1201,连接块1201上阵列构造有多个倾斜朝向网框15内部的斜槽1202,斜槽1202内均阵列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渗流孔1203,连接块1201整体覆盖在沉降管上端,而其上表面为斜槽1202的上端开口,斜槽1202的下端开口位于网框15的内壁上,在污水被倾倒下来时,会通过斜槽1202的导流使其大部分进入网框15的下方,而小部分会通过渗流孔1203进入到沉降管6中,少量的污水并不影响吸水挡框7的下移,雨天时持续的降雨会使大量的水会通过渗流孔1203进入到沉降管6中,以便于增加吸水挡框7的重量使其对污水井道5进行遮挡。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格栅井盖10底部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滑槽1001,网框15顶部构造有两个与L型滑槽1001相插合的插块1501,L型滑槽1001一端为开口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插块1501的限位块,通过L型滑槽1001和插块1501的滑动配合,可以实现网框15的可拆卸连接,方便后续将格栅井盖10拿起时对网框15进行拆除,并对其内部进行定期清理,避免网框15堵塞。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水挡框7包括固定连接在拉簧9下端的矩形框701,矩形框701内固定连接有海绵块702,采用高吸水海绵,如:聚乙烯醇,矩形框701上下两端均构造有通水口703,方便海绵块702对上方流入的水进行吸收,矩形框701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挡板704,用于封闭下方的污水井道5,矩形框701用于包裹海绵块702,防止海绵块702掉落。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矩形框701朝向主井道3的一侧构造有网孔7011,主井道3与沉降管6的相接面上均阵列构造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平细孔7012,在雨天过后海绵块702内的水分会通过矩形框701的上下两端开口持续蒸发,而设置网孔7011使其配合水平细孔7012可以增加海绵块702的水分散发面积,进一步提高蒸发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污水井道5底侧内壁上构造有用于插设插接挡板704的插槽501,用于承接插接挡板704,以增加对污水井道5的密封性,减少雨水的进入。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3包括转动安装在主井道3内的转杆1301,转杆1301与主井道3朝向污水井道5的方向水平垂直设置,转杆1301上固定套设有朝向污水井道5端口处翻转的挡水板1302,转杆1301位于挡水板1302的正中部设置,挡水板1302边侧与主井道3内壁相贴合,避免晴天状态下污水从两侧流入雨水井道4,挡水板1302朝向污水井道5的一端构造有延伸至污水井道5内的延长板1303,挡水板1302与污水井道5端口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延长板1303的长度,延长板1303位于污水井道5端口的中部位置,污水掉落在挡水板1302上时会将其导流到污水井道5内,而当插接挡板704插入到插槽501内时挡水板1302的延长板1303端部会抵触在插接挡板704的表面上,可以使雨水暂时性的进行堆积,而堆积一定体积后即可带动挡水板1302发生翻转,使雨水流入到雨水井道4中。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14包括固定连接在雨水井道4内壁上的安装块1401,安装块140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拉伸弹簧1402,拉伸弹簧1402的上端与挡水板1302远离污水井道5的一端相连接,设置拉伸弹簧1402可以始终对挡水板1302起到一个拉力作用,以便于其上方没有雨水后使其回归水平状态,以便于继续将污水导流到污水井道5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包括雨水管道(1)和污水管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主井道(3),构造在地面下方且其上端与道路表面相连通,所述主井道(3)底部连接有与雨水管道(1)相连通雨水井道(4),所述主井道(3)一侧连接有与污水管道(2)相连通的污水井道(5);
沉降管(6),固定连接在主井道(3)一侧且底部固定连通在污水井道(5)上,所述沉降管(6)内滑动安装有用于封闭污水井道(5)的吸水挡框(7),所述沉降管(6)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位于其长度方向两端的连接板(8),所述吸水挡框(7)上端与两个连接板(8)之间连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拉簧(9);
格栅井盖(10),所述主井道(3)上端构造有凹槽(11),所述格栅井盖(10)插设在凹槽(11)内,所述格栅井盖(10)一侧构造有覆盖在沉降管(6)上端的斜孔网板(12),所述斜孔网板(12)用于导流污水到主井道(3)内;
导流板(13),水平转动安装在主井道(3)内且用于覆盖雨水井道(4)的上方,所述导流板(13)一端朝向污水井道(5)设置且另一端与雨水井道(4)之间连接有弹性复位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盖(10)底部可拆卸连接有网框(15),所述网框(15)的上端与格栅井盖(10)上的开口相连通,所述斜孔网板(12)包括构造在格栅井盖(10)一侧的连接块(1201),所述连接块(1201)上阵列构造有多个倾斜朝向网框(15)内部的斜槽(1202),所述斜槽(1202)内均阵列开设有多个竖直设置的渗流孔(1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盖(10)底部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两个相对设置的L型滑槽(1001),所述网框(15)顶部构造有两个与L型滑槽(1001)相插合的插块(1501),所述L型滑槽(1001)一端为开口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抵触插块(1501)的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挡框(7)包括固定连接在拉簧(9)下端的矩形框(701),所述矩形框(701)内固定连接有海绵块(702),所述矩形框(701)上下两端均构造有通水口(703),所述矩形框(701)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接挡板(7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701)朝向主井道(3)的一侧构造有网孔(7011),所述主井道(3)与沉降管(6)的相接面上均阵列构造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平细孔(70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井道(5)底侧内壁上构造有用于插设插接挡板(704)的插槽(5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3)包括转动安装在主井道(3)内的转杆(1301),所述转杆(1301)上固定套设有朝向污水井道(5)端口处翻转的挡水板(1302),所述挡水板(1302)边侧与主井道(3)内壁相贴合,所述挡水板(1302)朝向污水井道(5)的一端构造有延伸至污水井道(5)内的延长板(1303),所述挡水板(1302)与污水井道(5)端口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延长板(1303)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14)包括固定连接在雨水井道(4)内壁上的安装块(1401),所述安装块(140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拉伸弹簧(1402),所述拉伸弹簧(1402)的上端与挡水板(1302)远离污水井道(5)的一端相连接。
CN202221767365.3U 2022-07-08 2022-07-08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Active CN218861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7365.3U CN218861703U (zh) 2022-07-08 2022-07-08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7365.3U CN218861703U (zh) 2022-07-08 2022-07-08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61703U true CN218861703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71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7365.3U Active CN218861703U (zh) 2022-07-08 2022-07-08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617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7266B2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articulates from a fluid stream
CN209179132U (zh) 一种市政雨水排放系统
US20200370290A1 (en) A storm water drain system and component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use
CN106522345B (zh) 一种初雨自动截流式雨水口装置
WO2020032671A1 (ko) 빗물 활용 시스템
CN209509132U (zh) 一种防堵塞市政排水管道
CN218952368U (zh) 防堵雨水口
CN110512706A (zh) 一种市政排水装置
CN108842896B (zh) 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分流调蓄型雨水口装置
CN211948748U (zh) 一种雨水弃流装置
CN108643325B (zh)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CN208415460U (zh) 一种新型市政工程用防堵塞排水井道结构
CN114214891A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07776072U (zh) 雨水弃流装置
CN218861703U (zh) 分流型雨污处理装置
CN107246062B (zh) 一种杠杆式初雨自动弃流装置
CN211037136U (zh) 一种市政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CN206635911U (zh) 具有排出路基路面内部积水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AU2005316557B2 (en)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particulates from a fluid stream
CN111321794A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及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方法
CN220814172U (zh) 一种坡道雨水口防堵塞雨污分离井
CN218204830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CN212248615U (zh) 依托水动力自动分离初期雨水杂质的雨水口装置
KR880004516Y1 (ko) 함체형 차진식 빗물받이
CN210767123U (zh)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