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7123U -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7123U
CN210767123U CN201921046627.5U CN201921046627U CN210767123U CN 210767123 U CN210767123 U CN 210767123U CN 201921046627 U CN201921046627 U CN 201921046627U CN 210767123 U CN210767123 U CN 210767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rain
drainage
blow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66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雪峰
陈命强
苟茂华
李桂平
陈雅丹
王�华
翟长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0466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7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7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71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包括排水井,排水井底部安装拦污板,拦污板一侧的排水井底部套接排污管,拦污板另一侧的排水井侧壁上套接排雨管,排水井顶部开口处卡接杂物筐,排污管上方的杂物筐底板上开有过滤孔,排污管与拦污板间安装截断阀,排水井靠近排雨管的一侧底部固定套接细管,细管连通排雨管。生活污水含量单次排放量较少,拦污板对污水进行拦截,避免污水通过细管流到排雨管内,则生活污水完全通过排污管排放,下雨时,雨水连续不断的通过过滤孔落到排污管上方,导致排水井内水位快速上升,当水位超过拦污板后,截断阀将排污管封堵,则雨水继续积累上升,从而通过排雨管进行排放,实现雨污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在街道旁常常设排水井,用于排放雨水和居民倾倒的污水,但是,这种排水措施将雨水和生活污水同时排放,使用同一排水管,而污水内含有较多危害环境的物质,需要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才能排放到外界河流等环境中,而雨水中污染物少,能够直接排放到外界河流等环境中,因此雨水和生活污水共用管道使得混合后污水处理量加大,降低污水处理效率并提高了污水处理成本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包括排水井,所述排水井底部固定安装拦污板,所述拦污板一侧的排水井底部固定套接排污管,所述拦污板另一侧的排水井侧壁上固定套接排雨管,所述排水井顶部开口处卡接杂物筐,所述排污管上方的杂物筐底板上开有过滤孔,所述排污管与拦污板间安装截断阀,所述截断阀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拦污板的侧壁顶部,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开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卡接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贯穿固定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浮球,所述排污管的一侧内壁顶部上铰接截断板的一端,所述截断板上固定连接拉绳的另一端,所述排污管的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挡块,所述排水井靠近排雨管的一侧底部固定套接细管,所述细管连通排雨管。
优选的,所述排水井和杂物筐的端面均为矩形结构,所述排水井的内壁顶部开有卡槽,所述杂物筐的顶部外壁上一体成型设有支撑凸缘,所述支撑凸缘紧密压在卡槽的底部,所述支撑凸缘上的卡槽内卡接井盖,所述井盖上开有多个直径大于过滤孔的通孔,所述杂物筐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把手。
优选的,所述排污管处的排水井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细管处的排水井底部为倾斜结构,所述杂物筐的底部为倾斜结构,所述过滤孔的投影区域完全位于拦污板靠近排污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拦污板上方的排水井侧壁上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卡接拦油浮板的两侧,所述拦油浮板的底部紧密压在拦污板上,所述拦油浮板的底部为实心结构,所述拦油浮板的上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拦油浮板的顶部外壁为贴合杂物筐底板的倾斜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杂物筐对污水和与雨水导向,使得污水和与雨水均从过滤孔落到排污管上方,生活污水含量单次排放量较少,拦污板对污水进行拦截,避免污水通过细管流到排雨管内,则生活污水完全通过排污管排放,下雨时,雨水量大,使得液面上升,截断阀自动将排污管封堵,使得雨水从排雨管排出,实现与水分离;雨水冲刷路面会携带油污等漂浮在液面顶部的污染物,拉油浮板的底部为实心,顶部为空心,则拉油浮板跟随液面上浮从而沿滑槽滑动,使得拦油浮板始终悬浮在液面顶部,从而将油污拦截在排污管顶部的液面上,雨水停止后,液面逐渐下降,油污从排污管排走,进一步提高了雨污分离效果;通过浮球跟随液面上升和下降,从而自动控制截断板对排污管的封堵和开启,使得整个装置无需外置动力,结构简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污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拦油浮板处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杂物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雨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水井、2拦污板、3排污管、4排雨管、5杂物筐、6过滤孔、7 截断阀、71浮球、72固定板、73导向槽、74拉绳、75挡块、76截断板、8细管、9滑槽、10拦油浮板、11卡槽、12支撑凸缘、13井盖、1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包括排水井1,排水井1底部固定安装拦污板2,拦污板2一侧的排水井1 底部固定套接排污管3,拦污板2另一侧的排水井1侧壁上固定套接排雨管4,排水井1顶部开口处卡接杂物筐5,排污管3上方的杂物筐5底板上开有过滤孔 6,排污管3与拦污板2间安装截断阀7,截断阀7包括固定板72,固定板72 的一端固定连接拦污板2的侧壁顶部,固定板72的另一端开有导向槽73,导向槽73内滑动卡接拉绳74,拉绳74的一端贯穿固定板72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浮球71,排污管3的一侧内壁顶部上铰接截断板76的一端,截断板76上固定连接拉绳74的另一端,排污管3的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挡块75,排水井1靠近排雨管4的一侧底部固定套接细管8,细管8连通排雨管4。生活污水含量单次排放量较少,通过杂物筐5上的过滤孔6过滤后落在排污管3上,拦污板2对污水进行拦截,避免污水通过细管8流到排雨管4内,则生活污水完全通过排污管3 排放,当下雨时,雨水连续不断的通过过滤孔6落到排污管3上方,初始时雨水为前期雨水,前期雨水因冲刷路面污染较重,则仍从排污管3排放,且雨水连续堆积导致排水井1内水位快速上升,当水位超过拦污板2后,浮球71上浮从而通过拉绳74拉动截断板76,使得截断板76转动贴合挡板75,从而将排污管3封堵,则雨水继续积累上升,从而通过排雨管4进行排放,实现雨污分离。
排水井1和杂物筐5的端面均为矩形结构,排水井1的内壁顶部开有卡槽 11,杂物筐5的顶部外壁上一体成型设有支撑凸缘12,便于卡接杂物筐5,支撑凸缘12紧密压在卡槽11的底部,支撑凸缘12上的卡槽11内卡接井盖13,井盖13上开有多个直径大于过滤孔6的通孔,通过井盖13上的通孔将路面上的树叶等大块杂物拦截,再通过过滤孔6将泥沙、石子等小块杂物拦截,避免排污管3和排雨管4堵塞,杂物筐5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把手14,便于将杂物筐5拉出进行清理。
排污管3处的排水井1底部为漏斗状结构,便于污水排出,细管8处的排水井1底部为倾斜结构,在雨水停止后,排水井1内水面逐渐下降至排雨管4 横管底部,排雨管4的横管底部到排污管3的顶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拉绳74的长度,则此时截断板76仍将排污管3密封,通过细管8缓慢将剩余雨水排入排雨管4内,使得液面下降,浮球71下降,则截断板76打开,从而将剩余雨水完全排尽,杂物筐5的底部为倾斜结构,过滤孔6的投影区域完全位于拦污板2 靠近排污管3的一侧,确保污水和雨水均通过过滤孔6落在排污管3的一侧。
拦污板2上方的排水井1侧壁上开有滑槽9,滑槽9内滑动卡接拦油浮板10的两侧,拦油浮板10的底部紧密压在拦污板2上,拦油浮板10的底部为实心结构,拦油浮板10的上部为空心结构,拦油浮板10的顶部外壁为贴合杂物筐5底板的倾斜结构,在雨水之间上涨时,雨水冲刷底面会携带油污等漂浮在液面顶部的污染物,拉油浮板10的底部为实心,顶部为空心,则拉油浮板10 跟随液面上浮从而沿滑槽9滑动,使得拦油浮板10始终悬浮在液面顶部,从而将油污拦截在排污管3顶部的液面上,在雨水停止后,液面逐渐下降并使得截断板76开启,则最终油污通过排污管3排出,进一步提高雨污分离效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生活污水含量单次排放量较少,通过杂物筐5上的过滤孔6过滤后落在排污管3上,拦污板2对污水进行拦截,避免污水通过细管8流到排雨管4内,则生活污水完全通过排污管3排放,当下雨时,雨水连续不断的通过过滤孔6落到排污管3上方,初始时雨水为前期雨水,前期雨水因冲刷路面污染较重,则仍从排污管3排放,且雨水连续堆积导致排水井1内水位快速上升,当水位超过拦污板2后,浮球71上浮从而通过拉绳74 拉动截断板76,使得截断板76转动贴合挡板75,从而将排污管3封堵,则雨水继续积累上升,从而通过排雨管4进行排放,实现雨污分离,并且,雨水冲刷路面会携带油污等漂浮在液面顶部的污染物,拉油浮板10的底部为实心,顶部为空心,则拉油浮板10跟随液面上浮从而沿滑槽9滑动,使得拦油浮板10 始终悬浮在液面顶部,从而将油污拦截在排污管3顶部的液面上,在雨水停止后,液面逐渐下降,至排雨管4横管底部,排雨管4的横管底部到排污管3的顶部的垂直距离大于拉绳74的长度,则此时截断板76仍将排污管3密封,通过细管8缓慢将剩余雨水排入排雨管4内,使得液面下降,浮球71下降,则截断板76打开,从而将剩余雨水完全排尽,且液面上的油污也从排污管3排走,进一步提高了雨污分离效果,细管8管径细小,不影响雨水液面上升时的雨水堆积,整个装置无需外置动力,结构简洁环保。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包括排水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1)底部固定安装拦污板(2),所述拦污板(2)一侧的排水井(1)底部固定套接排污管(3),所述拦污板(2)另一侧的排水井(1)侧壁上固定套接排雨管(4),所述排水井(1)顶部开口处卡接杂物筐(5),所述排污管(3)上方的杂物筐(5)底板上开有过滤孔(6),所述排污管(3)与拦污板(2)间安装截断阀(7),所述截断阀(7)包括固定板(72),所述固定板(72)的一端固定连接拦污板(2)的侧壁顶部,所述固定板(72)的另一端开有导向槽(73),所述导向槽(73)内滑动卡接拉绳(74),所述拉绳(74)的一端贯穿固定板(72)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浮球(71),所述排污管(3)的一侧内壁顶部上铰接截断板(76)的一端,所述截断板(76)上固定连接拉绳(74)的另一端,所述排污管(3)的另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挡块(75),所述排水井(1)靠近排雨管(4)的一侧底部固定套接细管(8),所述细管(8)连通排雨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井(1)和杂物筐(5)的端面均为矩形结构,所述排水井(1)的内壁顶部开有卡槽(11),所述杂物筐(5)的顶部外壁上一体成型设有支撑凸缘(12),所述支撑凸缘(12)紧密压在卡槽(11)的底部,所述支撑凸缘(12)上的卡槽(11)内卡接井盖(13),所述井盖(13)上开有多个直径大于过滤孔(6)的通孔,所述杂物筐(5)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把手(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3)处的排水井(1)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细管(8)处的排水井(1)底部为倾斜结构,所述杂物筐(5)的底部为倾斜结构,所述过滤孔(6)的投影区域完全位于拦污板(2)靠近排污管(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板(2)上方的排水井(1)侧壁上开有滑槽(9),所述滑槽(9)内滑动卡接拦油浮板(10)的两侧,所述拦油浮板(10)的底部紧密压在拦污板(2)上,所述拦油浮板(10)的底部为实心结构,所述拦油浮板(10)的上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拦油浮板(10)的顶部外壁为贴合杂物筐(5)底板的倾斜结构。
CN201921046627.5U 2019-07-06 2019-07-06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67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6627.5U CN210767123U (zh) 2019-07-06 2019-07-06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6627.5U CN210767123U (zh) 2019-07-06 2019-07-06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7123U true CN210767123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662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767123U (zh) 2019-07-06 2019-07-06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7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0319B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106894466B (zh) 一种无动力雨水分流装置
CN210177656U (zh) 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的水流量控制系统
CN203514395U (zh) 一种能自动适应水位变化抽取洁净雨水的弃流系统
CN207412822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01506993U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105780906A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205475586U (zh) 基于合流制管网的雨水分区处理系统
CN211817483U (zh) 一种建筑物雨水自动分流过滤水斗
CN210767123U (zh) 一种新型无动力雨污分离系统
KR100927459B1 (ko) 빗물처리장치
CN205637033U (zh) 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
CN214994538U (zh) 一种智能截流井
CN213508586U (zh) 一种新型雨水排水井盖
CN211596976U (zh) 楼宇雨污分离器
CN110820699B (zh) 一种水库排水管处用除污装置
CN102718335A (zh) 下水口智能化收集分离装置
CN210596886U (zh) 一种公路用雨水导流设备
CN204212258U (zh) 固液分离自动排污设备
CN109881767B (zh) 智能雨污分流装置
CN111501981A (zh) 一种适用于钢构建筑的排水过滤系统
CN220847904U (zh) 一种分流排水管
CN216379872U (zh) 一种带有截油措施的清洁雨水口
CN212715283U (zh) 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
CN218148754U (zh) 一种智能雨、污分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