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53416U -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53416U
CN218853416U CN202320169888.6U CN202320169888U CN218853416U CN 218853416 U CN218853416 U CN 218853416U CN 202320169888 U CN202320169888 U CN 202320169888U CN 218853416 U CN218853416 U CN 218853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training device
elastic b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98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瑜
杨恩源
鲍紫薇
周昱呈
鲍家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And Health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Xia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And Health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And Health Group filed Critical Xiang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And Health Group
Priority to CN2023201698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53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53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53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套接件、第二套接件、上弹力带以及下弹力带;第一套接件套接于脚尖,第二套接件套接于脚后跟;第一套接件的上侧通过上弹力带连接于第二套接件的上侧,第一套接件的下侧通过下弹力带连接于第二套接件的下侧。该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且能够同时适应背屈运动、背伸运动以及绕环运动,通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卧床病人较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长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踝泵运动可作为指导长期卧床病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主动运动方法。所谓踝泵运动就是主动屈伸踝关节的运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从而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以达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踝泵运动又分为背屈运动、背伸运动以及绕环运动,背屈运动是指脚尖缓缓内勾至最大限度,背伸运动是指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绕环运动是指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360度旋转。
但是,现有的踝泵锻炼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的踝泵锻炼装置一般只能适应地进行背屈运动以及背伸运动,而不能适应绕环运动,通用性较差;(2)现有的踝泵锻炼装置的功能比较单一,仅能进行简单踝泵运动,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通用性强的康复训练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套接件、第二套接件、上弹力带以及下弹力带;所述第一套接件套接于脚尖,所述第二套接件套接于脚后跟;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上侧通过所述上弹力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上侧,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下侧通过所述下弹力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下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接件包括第一弹性套以及柔性棒,所述第一弹性套套接于所述脚尖;所述柔性棒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套的内侧,且所述柔性棒位于相邻的两个脚趾之间。其优点是:穿戴时,通过将所述第一弹性套套接于脚尖位置,所述第一弹性套具有较好的弹性,穿戴后舒适性好,且能够适应于不同体格的患者;通过将所述柔性棒卡在相邻的两个脚趾之间,即可对所述第一弹性套进行固定,结构简单,穿戴方便,同时柔性材质的所述柔性棒更加舒适。
优选的,所述柔性棒的数量为四个。其优点是:当所述柔性棒的数量为四个时,得以保证每相邻的两个脚趾之间均具有一个所述柔性棒,从而提高了所述第一弹性套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性力带的宽度为3cm-5cm。其优点是:在厚度一定的情况下,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性力带的宽度越小,弹力也就较小,同时,这种较窄的弹力带容易在脚背以及脚掌位置形成压痕,影响舒适性;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性力带的宽度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同时,这种较宽的弹力带既增加材料成本。根据实验证明,当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性力带的宽度为3cm-5cm时的综合效益最佳。
优选的,所述第二套接件包括第二弹性套、包裹套以及绑带,所述第二弹性套套接于脚底凹陷位置;所述包裹套为L形结构,所述包裹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套,所述包裹套的另一端沿所述脚后跟延伸至小腿部;所述绑带设置于所述包裹套上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所述绑带捆绑于所述小腿部。其优点是:穿戴时,先将所述第二弹性套从脚尖位置套入脚底凹陷位置,再将所述包裹套上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沿脚后跟牵引至小腿部,并通过所述绑带将所述包裹套上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捆绑在小腿部,即可实现穿戴,且结构简单,穿戴方便,穿戴后的稳定性好。另外,第二弹性套具有较高的弹性,舒适性好,且能够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
优选的,所述绑带上设有魔术贴。其优点是:通过所述魔术贴便于实现对所述绑带的捆绑固定,同时,所述魔术贴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
优选的,所述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气压治疗套,所述气压治疗套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包裹套上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其优点是:在进行踝泵运行的同时,可以通过将所述气压治疗套套在患者的腿部,从而同时进行气压治疗,进而赋予了该所述康复训练装置更多的功能。气压治疗泵治疗是一种取代人手的物理治疗方式,是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地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从肢体的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地挤压,有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循环的作用,从而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从而能够配合踝泵运动,起到加强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气压治疗套与所述包裹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其优点是:通过将所述气压治疗套与所述包裹套之间设置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便于拆卸进行清洗,也便于后期单独进行更换,降低更换成本。
优选的,所述气压治疗套与所述包裹套之间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或拉链实现可拆卸连接。其优点是: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或拉链等方式便于实现所述气压治疗套与所述包裹套之间的安装以及拆卸,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优选的,所述气压治疗套为拉链式结构。其优点是:拉链式结构的所述气压治疗套既方便进行穿戴,又能够更加充分、均匀地包裹患者的腿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气压治疗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所述第一套接件套接于脚尖,所述第二套接件套接于脚后跟;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上侧通过所述上弹力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上侧,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下侧通过所述下弹力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下侧;因此,使用时只需要将所述第二套接件套接于所述脚后跟,并将所述第一套接件套接于所述脚尖,即可实现穿戴,且穿戴后所述上弹力带贴合于脚背,所述下弹力带贴合于脚掌;当进行背屈运动(即指脚尖缓缓内勾至最大限度)时,所述下弹力带因承受拉力而被拉长,从而增加了背屈运动的训练强度,所述上弹力带因不受拉力而发生弯曲形变或缩短(缩短是指穿戴时所述上弹力带已经受到拉力作用);当进行背伸运动(即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所述上弹力带因承受拉力而被拉长,从而增加了背伸运动的训练强度,所述上弹力带因不受拉力而发生弯曲形变或缩短(缩短是指穿戴时所述下弹力带已经受到拉力作用);由于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力带可以向任意方向发生形变,当进行绕环运动(即脚趾以踝关节为中心360度旋转)时,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力带既不会影响绕环运动的进行,且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力带会交替承受拉力作用,反而增加了绕环运动的训练强度。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踝泵锻炼装置,该所述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且能够同时适应背屈运动、背伸运动以及绕环运动,通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康复训练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图中:1、第一套接件;11、第一弹性套;12、柔性棒;2、第二套接件;21、第二弹性套;22、包裹套;23、绑带;231、魔术贴;3、上弹力带;4、下弹力带;5、气压治疗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以及图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套接件1、第二套接件2、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力带4;第一套接件1套接于脚尖,第二套接件2套接于脚后跟;第一套接件1的上侧通过上弹力带3连接于第二套接件2的上侧,第一套接件1的下侧通过下弹力带4连接于第二套接件2的下侧。
该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第二套接件2套接于脚后跟,并将第一套接件1套接于脚尖,即可实现穿戴,且穿戴后上弹力带3贴合于脚背,下弹力带4贴合于脚掌;当进行背屈运动(即指脚尖缓缓内勾至最大限度)时,下弹力带4因承受拉力而被拉长,从而增加了背屈运动的训练强度,上弹力带3因不受拉力而发生弯曲形变或缩短(缩短是指穿戴时上弹力带3已经受到拉力作用);当进行背伸运动(即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上弹力带3因承受拉力而被拉长,从而增加了背伸运动的训练强度,上弹力带3因不受拉力而发生弯曲形变或缩短(缩短是指穿戴时下弹力带4已经受到拉力作用);由于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力带4可以向任意方向发生形变,当进行绕环运动(即脚趾以踝关节为中心360度旋转)时,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力带4既不会影响绕环运动的进行,且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力带4会交替承受拉力作用,反而增加了绕环运动的训练强度。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踝泵锻炼装置,该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且能够同时适应背屈运动、背伸运动以及绕环运动,通用性更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接件1包括第一弹性套11以及柔性棒12,第一弹性套11套接于脚尖;柔性棒12的两端固定于第一弹性套11的内侧,且柔性棒12位于相邻的两个脚趾之间。穿戴时,将第一弹性套11套接于脚尖位置,第一弹性套11具有较好的弹性,穿戴后舒适性好,且能够适应于不同体格的患者;通过将柔性棒12卡在相邻的两个脚趾之间,即可对第一弹性套11进行固定,结构简单,穿戴方便,且柔性材质的柔性棒12更加舒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棒12的数量为四个。当柔性棒12的数量为四个时,得以保证每相邻的两个脚趾之间均具有一个柔性棒12,从而提高了第一弹性套11的固定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性力带的宽度为3cm-5cm。在厚度一定的情况下,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性力带的宽度越小,弹力也就较小,同时,这种较窄的弹力带容易在脚背以及脚掌位置形成压痕,影响舒适性;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性力带的宽度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同时,这种较宽的弹力带既增加材料成本。根据实验证明,当上弹力带3以及下弹性力带的宽度为3cm-5cm时的综合效益最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套接件2包括第二弹性套21、包裹套22以及绑带23,第二弹性套21套接于脚底凹陷位置;包裹套22为L形结构,包裹套2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弹性套21,包裹套22的另一端沿脚后跟延伸至小腿部;绑带23设置于包裹套22上远离第二弹性套21的一端,绑带23捆绑于小腿部。穿戴时,先将第二弹性套21从脚尖位置套入脚底凹陷位置,再将包裹套22上远离第二弹性套21的一端沿脚后跟牵引至小腿部,并通过绑带23将包裹套22上远离第二弹性套21的一端捆绑在小腿部,即可实现穿戴,且结构简单,穿戴方便,穿戴后的稳定性好。另外,第二弹性套21具有较高的弹性,舒适性好,且能够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绑带23上设有魔术贴231。通过魔术贴231便于实现对绑带23的捆绑固定,同时,魔术贴231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从而能更好的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气压治疗套5,气压治疗套5的下端设置于包裹套22上远离第二弹性套21的一端。在进行踝泵运行的同时,可以通过将气压治疗套5套在患者的腿部,从而同时进行气压治疗,进而赋予了该康复训练装置更多的功能。气压治疗泵治疗是一种取代人手的物理治疗方式,是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地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从肢体的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地挤压,有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循环的作用,从而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从而能够配合踝泵运动,起到加强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气压治疗套5自身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压治疗套5与包裹套2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通过将气压治疗套5与包裹套22之间设置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便于拆卸进行清洗,也便于后期单独进行更换,降低更换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压治疗套5与包裹套22之间通过魔术贴231或子母扣或拉链实现可拆卸连接。通过魔术贴231或子母扣或拉链等方式便于实现气压治疗套5与包裹套22之间的安装以及拆卸,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气压治疗套5为拉链式结构。拉链式结构的气压治疗套5既方便进行穿戴,又能够更加充分、均匀地包裹患者的腿部,从而有利于提高气压治疗的效果。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接件、第二套接件、上弹力带以及下弹力带;所述第一套接件套接于脚尖,所述第二套接件套接于脚后跟;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上侧通过所述上弹力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上侧,所述第一套接件的下侧通过所述下弹力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件的下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件包括第一弹性套以及柔性棒,所述第一弹性套套接于所述脚尖;所述柔性棒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弹性套的内侧,且所述柔性棒位于相邻的两个脚趾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棒的数量为四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力带以及所述下弹力带的宽度为3cm-5c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接件包括第二弹性套、包裹套以及绑带,所述第二弹性套套接于脚底凹陷位置;所述包裹套为L形结构,所述包裹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弹性套,所述包裹套的另一端沿所述脚后跟延伸至小腿部;所述绑带设置于所述包裹套上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所述绑带捆绑于所述小腿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上设有魔术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训练装置还包括气压治疗套,所述气压治疗套的下端设置于所述包裹套上远离所述第二弹性套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治疗套与所述包裹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治疗套与所述包裹套之间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或拉链实现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治疗套为拉链式结构。
CN202320169888.6U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Active CN218853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888.6U CN218853416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9888.6U CN218853416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53416U true CN218853416U (zh) 2023-04-14

Family

ID=8735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9888.6U Active CN218853416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53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70127A1 (en) Bed Exercise Systems and Methods
JP2013521099A (ja) 治療靴
US20110214315A1 (en) Therapy shoe
US20050192168A1 (en) Apparatus for use in exercising
CN218853416U (zh) 一种康复训练装置
CN211724499U (zh) 一种下肢功能训练装置
KR101106021B1 (ko) 키 성장 촉진용 보조구
KR20070065253A (ko) 족부 자극 건강 기구
JP3145106U (ja) スポーツ用弾性ストッキング
JP7138274B2 (ja) ストレッチ器具
CN210673521U (zh) 一种用于矫正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装置
CN201286350Y (zh) 护腰背带裤
CN214318242U (zh) 一种具有踝泵运动功能的布朗氏架
JP2015052181A (ja) 靴下
CN210844101U (zh) 一种辅助脑卒中患者步行的固定带
CN219681068U (zh) 一种足背伸运动辅助锻炼器
CN211213733U (zh) 改善足部痉挛畸形的训练器
CN214968592U (zh)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袜子
CN216365832U (zh) 下肢肌无力患者用踝泵运动训练器
CN218529212U (zh) 一种康复治疗用拉伸带
CN215425351U (zh) 一种复健专用腿套
CN219439891U (zh) 一种踝关节康复用牵拉器具
CN203468813U (zh) 足下垂康复矫正鞋
CN219680944U (zh) 静脉曲张压力袜辅助穿戴器
JPWO2007032349A1 (ja) 靴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