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8463U -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 Google Patents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8463U
CN218848463U CN202222013922.9U CN202222013922U CN218848463U CN 218848463 U CN218848463 U CN 218848463U CN 202222013922 U CN202222013922 U CN 202222013922U CN 218848463 U CN218848463 U CN 218848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fiber
layer
aluminum alloy
composite
composit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139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超
范亮
杜雄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0139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8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8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8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复合结构和AR眼镜,涉及AR眼镜技术领域。其中,复合结构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和铝合金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内层和外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外层为玻璃纤维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内层为碳纤维层;铝合金层贴设在玻璃纤维层的外侧表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碳纤维与铝合金之间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可能,降低铝合金被腐蚀的可能。

Description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AR眼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结构和应用该复合结构的AR眼镜。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是近年来的两大热门领域,均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因此,许多的虚拟现实设备和增强现实设备也应运而生。
目前,增强现实设备(即AR设备)大致可以分为头戴式和眼镜式两种型态。眼镜式因为重量轻,可以长时间佩戴,未来会逐步取代头戴式。考虑到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轻量化自然也就成为了眼镜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眼镜框架一般用到的是PC、PC/ABS、PA等塑料材料,强度低,且需要模具注塑成型。因此,壁厚通常也较厚,导致重量较大。但是,如果采用低密度塑料,又会面对强度较低的缺陷,难以满足产品要求。
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成为重要的轻量化选择。碳纤维复合材料虽然密度大,但同时也具有强度高、可叠层设计等优势。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壁厚来实现轻量化的效果。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表面处理工艺比较单一,常用的处理方案是喷涂,难以满足消费类电子产品对于外观金属质感的追求。
当前,业内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合金复合,以满足外观金属质感的需求。相关技术中,采用铝合金和碳纤维预浸料先叠层,再整体模压成型,后阳极氧化的方法,以制备产品的外壳。但是,该技术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1)碳纤维与铝合金之间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铝合金被腐蚀;
(2)阳极氧化的装挂点加工困难;
(3)阳极氧化要经过酸碱腐蚀,会破坏碳纤维预浸料中树脂的强度。
以上问题,导致量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因此,提供一种复合结构和应用该复合结构的AR眼镜,旨在降低碳纤维与铝合金之间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可能,降低铝合金被腐蚀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复合结构包括: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外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内层为碳纤维层;和
铝合金层,所述铝合金层贴设在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侧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层为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为E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层包括若干碳纤维单向预浸料,若干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按照0°和90°交替的方式依次层叠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的数量为四层;
且/或,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为T700等级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层包括若干碳纤维编织预浸料,若干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依次层叠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的数量为两层;
且/或,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为T300等级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层的与所述玻璃纤维层结合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结构还包括内部结构件,所述内部结构件贴设在所述碳纤维层的内侧表面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R眼镜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复合结构;所述复合结构包括: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外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内层为碳纤维层;和
铝合金层,所述铝合金层贴设在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侧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碳纤维层与铝合金层之间是隔垫有玻璃纤维层的,玻璃纤维层便可以避免碳纤维与铝合金接触后形成微电池,从而避免产生电化学腐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由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制备得到复合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旨在降低碳纤维与铝合金之间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可能,降低铝合金被腐蚀的可能。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该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制备复合用铝合金;
具体地,复合用铝合金可以选用1系铝合金、5系铝合金或者6系铝合金,这三个系列的铝合金均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从而可以使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过程更为便利,同时还可以赋予最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一般地,复合用铝合金以铝合金板的形式参与复合成型;并且,为了实现最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的轻量化,选择厚度不超过0.1mm的铝合金板。
步骤S200,制备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一侧为玻璃纤维层;
具体地,玻璃纤维层采用的是玻璃纤维预浸料,其是由玻璃纤维浸渍树脂而形成;其中,树脂一般选用环氧树脂;至于玻璃纤维,既可以选用玻璃纤维单向料,也可以选用玻璃纤维编织料。
当然,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除了用于与复合用铝合金结合的玻璃纤维层外,还在玻璃纤维层的背面(即玻璃纤维层的不与复合用铝合金结合的一侧表面)设计有碳纤维层,碳纤维层用于为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提供强度支持和减重保障。
碳纤维层采用的是碳纤维预浸料,其是由碳纤维浸渍树脂而形成;其中,树脂一般选用环氧树脂;至于碳纤维,既可以选用碳纤维单向料,也可以选用碳纤维编织料。
步骤S300,将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具有玻璃纤维层的一侧结合至复合用铝合金,并进行成型处理。
具体地,既可以是先对制备得到的复合用铝合金进行冲压成型,以形成期望的形态(例如AR眼镜的外壳所具有的“U”型截面形态),再将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贴覆至复合用铝合金的内表面,以使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层与复合用铝合金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最后一同进行模压成型;其中,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加热会使得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树脂融化,从而与复合用铝合金的表面粘接,形成良好的结合力,进而完成最终的成型操作。
自然,也可以是先将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贴覆至复合用铝合金的内表面,以使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层与复合用铝合金的内表面贴合设置,再一同进行模压成型;其中,模压成型的过程中,加热会使得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的树脂融化,从而与复合用铝合金的表面粘接,形成良好的结合力;并且,模压成型的过程中,也可以形成期望的形态(例如AR眼镜的外壳所具有的“U”型截面形态),进而完成最终的成型操作。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提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由于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复合用铝合金是通过玻璃纤维层进行结合的,玻璃纤维层便可以避免碳纤维与铝合金接触后形成微电池,从而避免产生电化学腐蚀。
并且,可以理解地,即便相关技术中存在采用胶膜来连接碳纤维和铝合金的方式,以试图解决电化学腐蚀的问题。但还是会发现,在后端产品呈现一定的形态时,例如AR眼镜的外壳会呈现“U”型截面形态,折弯处便容易把树脂挤压变薄,最终导致仍会出现碳纤维与铝合金直接接触的情况发生,从而形成电化学腐蚀。然而,本实施例的设计,则可完全避免上述情况的发声,形成碳纤维与铝合金的有效隔离,避免电化学腐蚀。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00和步骤S200,并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既可以是步骤S100优先进行,步骤S200后续进行;也可以是步骤S200优先进行,步骤S100后续进行;还可以是步骤S100和步骤S200同时进行;对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成型过程的需要合理实施,并不以为行文顺序而限制步骤的时序。另外,为了使最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的外形满足后续产品的需求,在完成上述最终的成型操作之后,还可以通过CNC加工或者激光切割对成品的外形进行修饰。
可以理解地,按照上述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一实施例,可以制备得到一种复合结构,如图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该复合结构1000包括: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包括层叠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的外层为玻璃纤维层10,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的内层为碳纤维层30;和
铝合金层200,所述铝合金层200贴设在所述玻璃纤维层10的外侧表面上。
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由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形成,铝合金层200由复合用铝合金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的外层由玻璃纤维层10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的内层由碳纤维层30形成。
此时,由于碳纤维层30与铝合金层200之间是隔垫有玻璃纤维层10的,玻璃纤维层10便可以避免碳纤维30与铝合金200接触后形成微电池,从而避免产生电化学腐蚀。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复合结构1000可以应用于AR眼镜的外壳,例如镜片框、镜腿等。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0,即所述制备复合用铝合金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0,提供铝合金基板;
具体地,铝合金基板可以采用1系铝合金基板、5系铝合金基板或者6系铝合金基板,这三个系列的铝合金基板均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从而可以使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过程更为便利,同时还可以赋予最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为了实现最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的轻量化,选择厚度不超过0.1mm的铝合金基板。
步骤S120,对铝合金基板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得到复合用铝合金。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铝合金基板在与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合前,就已经完成了阳极氧化处理;因此,便不需要在与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复合成型后再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从而避免了阳极氧化处理过程对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树脂的腐蚀,保证了产品的强度。
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120之前,即所述对铝合金基板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130,对铝合金基板的用于与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结合的一侧表面进行喷砂处理。
具体地,砂粒的直径控制在150目~250目之间。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铝合金基板经过喷砂处理,可以得到一个粗糙表面。这样,利用该粗糙表面与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进行热压结合时,树脂便会进入到粗糙表面的凹坑中,从而形成机械铆栓结构,使得界面间的粘接强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由于是先喷砂、后阳极氧化,也不会破坏阳极氧化所得的膜层,保证了产品质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先喷砂、后阳极氧化,粗糙表面依旧得以保留,不会因为阳极氧化的“抹平”。即,复合结构中,铝合金层的与玻璃纤维层结合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200,即所述制备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0,提供玻璃纤维层;
步骤S220,提供碳纤维层;
步骤S230,将玻璃纤维层和碳纤维层叠层复合。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玻璃纤维层优先复合至碳纤维层,再随碳纤维层一同复合至复合用铝合金。这样,降低了玻璃纤维层的复合难度,同时有利于提升玻璃纤维层的复合品质,从而有利于在碳纤维和铝合金之间形成更好的隔离效果,避免微电池的形成,避免产生电化学腐蚀。
可选地,所述玻璃纤维层为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即,玻璃纤维层中的玻璃纤维选择的是玻璃纤维编织料。
可以理解地,采用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一方面可以为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提供便利,提升生产效率和成品品质;另一方面,玻璃纤维编织料相较于普通的玻璃纤维在强度性能和电气绝缘性能方面具有更为优异的品质,不仅可以为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性能的提升提供帮助,还可以更好地隔绝碳纤维与铝合金的接触,避免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可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的厚度不超过0.075mm。
可以理解地,为了满足轻量化指标,以帮助由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能够更好地应用(例如应用于AR眼镜的外壳),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的厚度不宜过大,以避免重量过大而影响轻量化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厚度不超过0.075mm的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优选地,可以采用厚度不超过0.03mm的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
可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中的树脂含量为34%~45%。
可以理解地,这样的树脂含量设定,会略高于碳纤维层中的树脂含量,以保证树脂与复合用铝合金表面更为充分的浸润,从而增加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复合用铝合金之间的粘接强度。
可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中的玻璃纤维为E玻璃纤维。即,复合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中,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为E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
可以理解地,相较于普通的玻璃纤维,E玻璃纤维拥有更加优异电气绝缘性能,能够更好地隔绝碳纤维与铝合金接触,避免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即所述提供碳纤维层的步骤包括:
步骤S221,提供若干碳纤维单向预浸料;
步骤S222,按照0°和90°交替的方式,依次叠层复合若干碳纤维单向预浸料。
具体地,可以将若干碳纤维单向预浸料依次叠放好,之后利用热压工艺,将若干碳纤维单向预浸料复合在一起,以形成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层,用于与玻璃纤维层进行复合。即,如图8所示,复合结构1000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中,碳纤维层30包括若干碳纤维单向预浸料31,若干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31按照0°和90°交替的方式依次层叠设置,玻璃纤维层10叠设在若干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31之上。其中,碳纤维单向预浸料中的碳纤维可以选用性能优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另一方面,碳纤维单向预浸料中的碳纤维可以选用性能优异的T700等级碳纤维;即,碳纤维单向预浸料为T700等级碳纤维单向预浸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的厚度不超过0.2mm,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的数量为四层。
本实施例中,选择四层碳纤维单向预浸料进行叠层,从下自上分别为90°的碳纤维单向预浸料、0°的碳纤维单向预浸料、90°的碳纤维单向预浸料、0°的碳纤维单向预浸料。四层叠层能够更好地保障碳纤维层的强度,从而保障复合成型后的复合结构的整体强度性能。同时,四层叠层也不会导致复合结构的重量较大,有利于复合结构的轻量化,扩宽了复合结构的应用范围。
并且,为了满足轻量化指标,以帮助由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能够更好地应用(例如应用于AR眼镜的外壳),碳纤维单向预浸料的厚度不宜过大,以避免重量过大而影响轻量化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厚度不超过0.2mm的碳纤维单向预浸料。优选地,可以采用厚度不超过0.054mm的碳纤维单向预浸料。
此时,经过模压成型后的复合结构的厚度可以达到0.4mm,甚至更低,相比传统塑料有15%~25%的减重优势。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四实施例中的步骤S220,即所述提供碳纤维层的步骤包括:
步骤S221’,提供若干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步骤S222’,依次叠层复合若干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具体地,可以将若干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依次叠放好,之后利用热压工艺,将若干碳纤维编织预浸料复合在一起,以形成性能优异的碳纤维层,用于与玻璃纤维层进行复合。即,如图9所示,复合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100中,碳纤维层30包括若干碳纤维编织预浸料31,若干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31依次层叠设置,玻璃纤维层10叠设在若干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31之上。其中,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中的碳纤维可以选用性能优异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另一方面,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中的碳纤维可以选用性能优异的T300等级碳纤维;即,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为T300等级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的厚度不超过0.25mm,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的数量为两层。
本实施例中,选择两层碳纤维编织预浸料进行叠层,两层叠层能够更好地保障碳纤维层的强度,从而保障复合成型后的复合结构的整体强度性能。同时,两层叠层也不会导致复合结构的重量较大,有利于复合结构的轻量化,扩宽了复合结构的应用范围。
并且,为了满足轻量化指标,以帮助由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能够更好地应用(例如应用于AR眼镜的外壳),碳纤维编织预浸料的厚度不宜过大,以避免重量过大而影响轻量化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厚度不超过0.25mm的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优选地,可以采用厚度不超过0.14mm的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此时,经过模压成型后的复合结构的厚度可以达到0.4mm,甚至更低,相比传统塑料有15%~25%的减重优势。
如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300之后,即所述将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具有玻璃纤维层的一侧结合至复合用铝合金,并进行成型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0,在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背向复合用铝合金基材的一侧成型内部结构件。
在一些应用情景下,例如将由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得到的复合结构作为外壳而应用于AR眼镜的外壳时,由于AR眼镜的外壳具有“U”型截面形态,其内部需要固定电池、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因此,需要设计用于固定电子元器件的结构特征。
但是,由于碳纤维层无法直接成型螺丝柱、卡扣等结构特征,需要增加其他材料来实现,例如内部结构件为塑料件,便可以采用塑胶注塑成型的方式先将内部结构件进行成型,再将内部结构件通过适合的工艺结合至碳纤维层的内侧表面(即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背向复合用铝合金基材的一侧表面),具体的结构工艺可以选择粘接、热压、模内注塑等。即,复合结构还包括内部结构件,内部结构件贴设在碳纤维层的内侧表面上。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实施例中进行模压成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对复合用铝合金的外观面进行覆膜处理。
其中,复合用铝合金的外观面,即是指复合用铝合金的背对复合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一侧表面。
可以理解地,为了防止在模压成型时压伤复合用铝合金,可在复合用铝合金的外观面覆保护膜,以对复合用铝合金进行保护。具体地,保护膜的材质可以选择PET、PP、PE等,保护膜的厚度选择是不超过0.05mm。
针对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由如前所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制备得到,该复合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复合结构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针对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AR眼镜,该AR眼镜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如前所述的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AR眼镜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AR眼镜的外壳包括镜片框和镜腿;也就是说,既可以是镜片框包括如前所述的复合结构;也可以是镜腿包括如前所述的复合结构;还可以是二者都包括如前所述的复合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结构,应用于AR眼镜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包括: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内层和外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外层为玻璃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内层为碳纤维层;和
铝合金层,所述铝合金层贴设在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外侧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层为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为E玻璃纤维编织预浸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包括若干碳纤维单向预浸料,若干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按照0°和90°交替的方式依次层叠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单向预浸料的数量为四层;
且/或,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为T700等级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层包括若干碳纤维编织预浸料,若干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依次层叠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的数量为两层;
且/或,所述碳纤维编织预浸料为T300等级碳纤维编织预浸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层的与所述玻璃纤维层结合的表面为粗糙表面;
所述粗糙表面由喷砂处理得到;其中,砂粒的直径控制在150目~250目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还包括内部结构件,所述内部结构件贴设在所述碳纤维层的内侧表面上。
10.一种AR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AR眼镜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结构。
CN202222013922.9U 2022-08-01 2022-08-01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Active CN218848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3922.9U CN218848463U (zh) 2022-08-01 2022-08-01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13922.9U CN218848463U (zh) 2022-08-01 2022-08-01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8463U true CN218848463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1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13922.9U Active CN218848463U (zh) 2022-08-01 2022-08-01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8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9015B (zh) 一种电子产品框体一体成型结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82146B (zh) 以镁合金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10901110A (zh)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266947A (zh) 一种高熵合金复合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176616A1 (en) Housing structure,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8848463U (zh) 复合结构和ar眼镜
CN213108528U (zh) 一种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9381528U (zh) 一种纤维加强型金属结构复合体
CN107277733A (zh) 碳纤维球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4088097A1 (zh) Ar眼镜框及其制备方法、ar眼镜
CN208233177U (zh) 一种车身侧围内板
CN217047768U (zh) 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7532963A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成型方法
WO2023015929A1 (zh) 电子设备后盖及电子设备
CN217073677U (zh) 复合膜片及壳体
CN212097797U (zh) 移动终端轻薄化陶瓷、玻璃复合壳体
CN213564862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后盖
CN113291034A (zh) 复合膜片、壳体及成型工艺
CN216700577U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5674752A (zh) 碳纤维复合材料外壳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TW201129277A (en)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115709574A (zh) 镜腿外壳及其制备方法和头戴显示设备
JP3142091U (ja) 電気・電子機器
CN114554761B (zh) 一种壳体的制备方法、壳体及电子设备
CN115723353A (zh) 镜腿外壳及其制备方法和头戴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