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6579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6579U
CN218846579U CN202223360433.7U CN202223360433U CN218846579U CN 218846579 U CN218846579 U CN 218846579U CN 202223360433 U CN202223360433 U CN 202223360433U CN 218846579 U CN218846579 U CN 2188465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ody
connecting rod
opening
refrigeration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604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峰
余道军
邵向阳
章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604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65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65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65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和连杆部件。制冷设备本体内部形成有间室,制冷设备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与间室连通的开口,开口设置有门体。连杆部件分别与门体以及制冷设备本体连接。连杆部件适于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折叠状态,门体盖合于开口;在展开状态,门体与开口分离,且门体位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通过连杆部件展开,使得门体位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由于门体处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门体既不会影响用户拿取物品,也不会占用制冷设备侧面的空间。这种开门方式减小了门体打开过程中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冰箱的开门方式为侧向旋转门体开门或者正向抽拉门体开门。当侧向旋转门体开门时,门体与箱体的距离会超过20-35mm,因此开门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大空间,而且侧向开门的方式会导致冰箱侧面需要预留门体侧向运动的间隙。由于间隙狭小,不利于对间隙进行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由于门体处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门体既不会影响用户拿取物品,也不会占用制冷设备侧面的空间。这种开门方式减小了门体打开过程中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包括:
制冷设备本体,内部形成有间室,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间室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门体;
连杆部件,分别与所述门体以及所述制冷设备本体连接;所述连杆部件适于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门体盖合于所述开口;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门体与所述开口分离,且所述门体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连杆部件展开,使得门体位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由于门体处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门体既不会影响用户拿取物品,也不会占用制冷设备侧面的空间。这种开门方式减小了门体打开过程中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由于门体打开过程中无需预留间隙,空间清洁更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两个所述连杆部件,两个所述连杆部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间室内,且分别与所述门体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间室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杆部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门体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侧壁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门体铰接;
同步杆,所述同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同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助力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侧壁铰接,所述助力机构适于驱动所述门体远离所述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弯折部;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向下或者向上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杆部件还包括:
连接座,设置于所述门体朝向所述间室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连接座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杆部件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助力机构均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杆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间室、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所述第一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一门体,所述第二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二门体,所述第三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三门体,所述连杆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内,并与所述第二门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搁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内,所述搁架部件包括搁架主体、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内壁,所述导向组件并与所述搁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内壁,所述搁架主体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搁架主体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搁架主体与所述支撑组件分离,并收纳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两个滑轨,两个所述滑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第一侧壁,所述搁架主体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滑轨形成有滑槽,所述搁架主体第一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柱,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对应的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连杆部件展开,使得门体位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由于门体处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门体既不会影响用户拿取物品,也不会占用制冷设备侧面的空间。这种开门方式减小了门体打开过程中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由于门体打开过程中无需预留间隙,空间清洁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搁架主体处于展开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搁架主体处于收纳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搁架主体处于展开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搁架主体处于收纳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杆部件处于折叠状态时制冷设备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杆部件处于展开状态时制冷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7中沿剖面线A-A所做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第一间室;20、搁架部件;30、搁架主体;31、第二连接柱;40、导向组件;41、滑轨;42、滑槽;43、第一滑槽段;44、第二滑槽段;50、支撑组件;51、支撑件;52、锁定机构;60、制冷设备本体;61、第二门体;70、连杆部件;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73、同步杆;74、助力机构;80、连接座;9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6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连杆部件70处于折叠状态时制冷设备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连杆部件70处于展开状态时制冷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60和连杆部件70。制冷设备本体60的内部形成有间室,制冷设备本体60的一侧形成有与间室连通的开口,开口设置有门体。连杆部件70分别与门体以及制冷设备本体60连接。连杆部件70适于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折叠状态,门体盖合于开口;在展开状态,门体与开口分离,且门体位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连杆部件70展开,使得门体位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由于门体处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门体既不会影响用户拿取物品,也不会占用制冷设备侧面的空间。这种开门方式减小了门体打开过程中占用的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由于门体打开过程中无需预留间隙,空间清洁更方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尤其是嵌入式冰箱)、冷冻柜、保鲜柜、储药箱或者其他制冷设备。
当制冷设备是嵌入式冰箱时,由于门体与开口分离之后位于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不会占用制冷设备侧面的空间,嵌入式冰箱打开门体所需的空间将减小,同时方便用户拿取食物,特别是方便用户拿取嵌入式冰箱上部不便拿取的食物。
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包括两个连杆部件70,两个连杆部件70间隔设置于间室内,两个连杆部件70之间的距离与门体的宽度相适配。两个连杆部件70分别与门体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即一个连杆部件70连接门体的一端,另一个连杆部件70连接门体的另一端。在门体打开过程中,两个连杆部件70同步作用于门体,使得门体受力平衡,提高门体运动的稳定性。
还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门体将两个连杆部件70连接起来,可以提升两个连杆部件70运动的同步性,进一步提高门体运动的稳定性,防止门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左右晃动。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连杆部件70与间室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连接。当然,两个连杆部件70还可以与间室的顶壁或者底壁连接,以便连杆部件70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间室,减少两个连杆部件70对间室空间的占用。
可以理解的是,连杆部件70包括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同步杆73和助力机构74。第一连杆71的第一端与侧壁铰接,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与门体铰接。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与侧壁铰接,第二连杆72的第二端与门体铰接。第一连杆71第二端与门体的铰接点和第二连杆72第二端与门体的铰接点间隔一定距离。同步杆7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71铰接,同步杆7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2铰接。助力机构74的一端与第一连杆71的第一端铰接,助力机构74的另一端与侧壁铰接,助力机构74适于驱动门体远离开口。第一连杆71、第二连杆72、同步杆73和助力机构74协调运动,可以减少连杆部件70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时所需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可以由厚度为2-5mm的金属板经过钣金工艺制成,既保证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具有足够的强度,也要保证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所占用间室的空间小。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厚度为3mm,当然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厚度并不限定于此,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同步杆7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71铰接,同步杆7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2铰接。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同步杆73能够协调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的动作,进而防止门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上下晃动,提高连杆部件7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助力机构74可以是气动杆。当连杆部件70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气动杆作用于门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门体不会冲击制冷设备本体60,减小降低门体关闭过程中噪音,门体盖合于开口后能够保持稳定。当连杆部件70切换为展开状态时,气动杆作用于门体,使得门体远离开口并保持稳定,还可以减小用户驱动门体所需作用力。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杆71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弯折部;在展开状态,由于有弯折部的作用,可使得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72的第二端均向下或者向上倾斜。当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72的第二端均向下倾斜时,即门体向下打开时,第一连杆71的第二段与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与水平面呈锐角夹角(锐角夹角位于水平面的下方),门体位于开口下方且靠近下部门体的外侧。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门体打开状态时占用的空间。当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72的第二端均向上倾斜时,即门体向上打开时,第一连杆71的第二段与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与水平面呈锐角夹角(锐角夹角位于水平面的上方),门体位于开口上方且靠近上部门体的外侧。通过设置弯折部可以减少连杆部件70切换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时所需空间。
图8示例了图7中沿剖面线A-A所做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连杆部件70还包括连接座80。连接座80设置于门体朝向间室的一侧,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72的第二端均与连接座80铰接。连接座80与门体可拆卸连接,诸如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便于更换连杆部件70。
可以理解的是,连杆部件70还包括支架90。支架90设置于侧壁,支架90呈L型,支架90与第一连杆71的第一端、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以及助力机构74均铰接,起到将连杆部件70与制冷设备本体60连接起来的作用。其中第一连杆71的第一端、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与支架90的一端铰接,助力机构74与支架90的另一端铰接,支架90与制冷设备本体60可拆卸连接,诸如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便于更换连杆部件70。
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侧壁设置有凹槽,连杆部件70设置于凹槽内。由于连杆部件70设置于凹槽内,连杆部件70不会挤占间室放置物品的空间,间室空间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可以理解的是,制冷设备本体60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间室11、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第一间室11的开口设置有第一门体,第二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二门体61,第三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三门体,连杆部件70设置于第二间室内,并与第二门体61连接。
图1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搁架主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制冷设备还包括搁架部件20。搁架部件20设置于第一间室11内,搁架部件20包括搁架主体30、支撑组件50和导向组件40。导向组件40设置于第一间室11的内壁,导向组件40并与搁架主体30活动连接。支撑组件50设置于第一间室11的内壁。搁架主体30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在展开状态,搁架主体30与支撑组件50连接;在收纳状态,搁架主体30与支撑组件50分离,并收纳于第一间室11的内壁。
通过设置可以收纳的搁架部件20,在展开状态,支撑组件50和导向组件40对搁架主体3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搁架主体30可以承载物品;在收纳状态,搁架主体30收纳于第一间室11的内壁,用户可以在不移出搁架部件20的情况下存放体积更大,高度更高的物品,操作更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间室11内还设置有下层搁架,下层搁架位于搁架主体30的下方,第一间室11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块,下层搁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支撑块上。下层搁架可以与搁架部件20搭配起来,存放不同高度和体积的物品,提高制冷设备第一间室11的空间利用率。
图2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搁架主体30处于收纳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2所示,导向组件40包括两个滑轨41,两个滑轨41间隔设置于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搁架主体30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滑轨41滑动配合。
通过滑轨41与搁架主体30滑动配合,可以便于搁架主体30侧向翻转,实现搁架主体30在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满足用户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搁架主体30在收纳状态平行于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以使搁架主体30上部的空间与搁架主体30下部的空间连通,扩大搁架主体30下部的空间,可以放入更大高度的物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为第一间室11的左侧边,第一间室11的第二侧壁为第一间室11的右侧边。
还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滑轨41可以间隔设置于第一间室11的后壁,搁架主体30在收纳状态平行于第一间室11的后壁,不仅可以放入更大高度的物品,还可以放入更大宽度的物品。
还可以理解的是,导向组件40包括铰链,铰链设置于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或者后壁。搁架主体30通过铰链可以与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或者后壁转动配合,便于搁架主体30翻转,实现搁架主体30在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
图3示例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搁架主体30处于展开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示例了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滑轨41形成有滑槽42,搁架主体30第一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柱(图中未示出),两个第一连接柱与对应的滑槽42滑动配合。
滑槽42可以限制搁架主体30的滑动方向,防止搁架主体30朝第一侧壁的两侧移动,保证搁架主体30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滑槽42还可以减少搁架主体30翻转所需空间,扩大搁架组件的适用条件。
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滑槽42位于两个滑轨41相互朝向的一侧,当然滑槽42也可以位于两个滑轨41相互背离的一侧,以便于对搁架主体30进行清洗和安装。
图5示例了搁架主体30处于收纳状态时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5所示,滑槽42包括第一滑槽段43和与第一滑槽段43连通的第二滑槽段44,第一滑槽段43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滑槽段44沿上下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二滑槽段44竖直设置。在收纳状态,第一连接柱与第二滑槽段44下端的槽壁抵接;在展开状态,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滑槽段43的槽壁抵接。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滑槽段43的槽壁抵接,一方面可以提升搁架组件的承载重量,另一方面对搁架主体30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搁架在展开状态下移动,保证搁架主体30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组件50包括支撑件51,设置于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在展开状态,搁架主体30的第二侧边与支撑件51的上部抵接。本实施例中支撑件51水平设置,支撑件51的长度大于搁架主体30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滑轨41之间的距离大于搁架主体30的宽度,在收纳状态,搁架主体30位于两个滑轨41之间,以减小搁架主体30与第一侧壁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搁架主体30占用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柱的横截面呈非圆形,第二滑槽段44下端的宽度小于第二滑槽段44上端的宽度,在收纳状态,第一连接柱与第二滑槽段44的下端卡接配合。随着第一连接柱从第二滑槽段44上端向第二滑槽段44下端滑动,第一连接柱被第二滑槽段44卡紧,保证搁架主体30在收纳状态下竖直固定于两个滑轨41之间,不会发生转动,提高了搁架主体30在收纳状态下的稳定性。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柱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或者椭圆形,以便第一连接柱可以与第二滑槽段44的下端卡接配合,保证搁架主体30在收纳状态下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51设置有锁定机构52,在展开状态,锁定机构52与搁架主体30的第二侧边连接;在收纳状态,锁定机构52与搁架主体30的第二侧边分离。锁定机构52可以防止搁架主体30在展开状态下朝第一侧壁滑动,保证搁架主体30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锁定机构52包括两个定位件,两个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支撑件51的两端,定位件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有卡槽,搁架主体30第二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柱31,在展开状态,第二连接柱31与卡槽卡接配合。
还可以理解的是,两个定位件可以与支撑件51一体成型,也可以与支撑件51可拆卸连接,例如插接连接、螺钉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锁定机构52包括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柱分别设置于支撑件51两端的上表面,搁架主体30第二侧边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定位孔;在展开状态,定位柱插设于对应的定位孔内。
还可以理解的是,锁定机构52包括第一磁吸件,第一磁吸件设置于支撑件51两端的上表面。搁架主体30第二侧边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磁吸件,在展开状态,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磁吸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搁架部件20工作原理:
搁架组件展开状态如图1所示,制冷设备第一间室11内设置有下层搁架和搁架组件。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滑轨41,搁架主体30第一侧边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滑槽段43的槽壁抵接,以便支撑搁架主体30的第一侧边。第一间室11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包括两个定位件的支撑件51,两个定位件与第二侧壁之间形成卡槽。第二连接柱31与卡槽卡接配合,以便支撑搁架主体30的第二侧边,并限制搁架主体30水平滑动。
搁架组件收纳状态如图2所示,搁架主体30朝向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翻转,搁架主体30的第一连接柱沿着第二滑槽段44滑动至第二滑槽段44下端实现收纳。在收纳状态,搁架主体30平行于第一间室11的第一侧壁,第一间室11内实现了搁架主体30上部空间和搁架主体30下部空间的连通,可以将原来因体积大、高度高而无法存放的物品放入第一间室11。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设备本体,内部形成有间室,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间室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门体;
连杆部件,分别与所述门体以及所述制冷设备本体连接;所述连杆部件适于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门体盖合于所述开口;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门体与所述开口分离,且所述门体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方或者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两个所述连杆部件,两个所述连杆部件间隔设置于所述间室内,且分别与所述门体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杆部件与所述间室的两个侧壁一一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件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侧壁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门体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侧壁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门体铰接;
同步杆,所述同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同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
助力机构,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侧壁铰接,所述助力机构适于驱动所述门体远离所述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弯折部;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向下或者向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件还包括:
连接座,设置于所述门体朝向所述间室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连接座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件还包括:
支架,设置于所述侧壁,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助力机构均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杆部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间室、第二间室和第三间室,所述第一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一门体,所述第二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二门体,所述第三间室的开口设置有第三门体,所述连杆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间室内,并与所述第二门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搁架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内,所述搁架部件包括搁架主体、支撑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内壁,所述导向组件并与所述搁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内壁,所述搁架主体适于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所述搁架主体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所述收纳状态,所述搁架主体与所述支撑组件分离,并收纳于所述第一间室的内壁。
CN202223360433.7U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88465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0433.7U CN218846579U (zh)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0433.7U CN218846579U (zh)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6579U true CN218846579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4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60433.7U Active CN218846579U (zh) 2022-12-12 2022-12-12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65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11633B1 (en) Refrigerator with slidable shelf
KR100662405B1 (ko) 서랍식 인출장치
CN100427010C (zh) 滑动辅助装置
US9074810B2 (en) Refrigerator
US10634422B2 (en) Refrigerator
KR102186243B1 (ko) 냉장고
EP2292998B1 (en) Refrigerator drawer and refrigerator having the same
KR102440261B1 (ko) 냉장고
CN106288627B (zh) 制冷设备
KR101657118B1 (ko) 수납선반 어셈블리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냉장고
EP3489600A1 (en) Refrigerator
CN218846579U (zh) 制冷设备
US7669944B2 (en) Refrigerator having basket lift apparatus
CN109425172B (zh) 冰箱
KR101774101B1 (ko) 냉장고 선반
WO2022262807A1 (zh) 制冷电器及其储存组件
KR20060015146A (ko) 냉장고용 홈바구조
CN212205250U (zh) 抽屉组件及冰箱
KR101654994B1 (ko) 수납 박스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109780771B (zh) 冰箱
CN212205298U (zh) 储物装置和储物柜
CN208798855U (zh) 多功能酒架及酒柜
CN220524423U (zh) 冰箱
KR20060032686A (ko) 냉장고 인출식 선반
CN219433566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