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6317U -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6317U
CN218846317U CN202320108076.0U CN202320108076U CN218846317U CN 218846317 U CN218846317 U CN 218846317U CN 202320108076 U CN202320108076 U CN 202320108076U CN 218846317 U CN218846317 U CN 218846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ame
return
conditioning unit
nucl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80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壮林
潘细开
黄燕壮
吴基杰
曾锦荣
岑志文
严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fang Ventil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080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6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6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6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通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包括安装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机体内的上下两层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由左往右依次分为过滤功能段、冷却功能段、加湿功能段和送风功能段,所述过滤功能段、所述冷却功能段和所述加湿功能段的后侧设有排风功能段;所述安装机体包括底座、框架和多块面板,所述框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抗震能力强,整体振动低,各功能段布置合理,运行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核电站双层型空调机组中的设备布置复杂、抗震性差、使用安全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通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在核电站通风空调系统的双层型空调机组,主要是满足核电站核岛控制厂房通风空调系统(SAC)中的环境温湿度及工艺性要求,保证SAC通风空调系统设备运行所需的环境条件和允许工作人员进出的环境条件,保持SAC系统厂房内的温湿度条件。对进一步改善通风空调系统的温湿度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核电站SAC通风空调系统及相应房间留给设备的安装空间有限,但是机组的风量、冷量及压头都比较大,且通风系统管道布置较为复杂,系统内流量大,流速快,系统中产生的阻力也大,且SAC系统要求在事故工况譬如地震事故环境下仍能保持相关的空气调节功能,即要求该双层空调机组在地震事故环境工况下,上下两层的设备均可启动并实现机组整体功能。为满足上述相关要求,需要提供具有较高抗震能力的空调机组设备,同时,空调机组设备安装于核电站中,对空调机组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稳定性、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抗震能力强,整体振动低,各功能段布置合理,运行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有效达到了核电站SAC通风空调系统中的环境温湿度及使用舒适性的要求,解决了现有核电站双层型空调机组中的设备布置复杂、抗震性差、使用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包括安装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机体内的上下两层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由左往右依次分为过滤功能段、冷却功能段、加湿功能段和送风功能段,所述过滤功能段、所述冷却功能段和所述加湿功能段的后侧设有排风功能段;
所述安装机体包括底座、框架和多块面板,所述框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底座和所述框架分别为一体焊接成型结构;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过滤功能段的左端设有新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过滤功能段安装有过滤器组件,所述过滤器组件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冷却功能段安装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用于对过滤后的新风进行冷却,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加湿功能段安装有湿膜加湿器,所述湿膜加湿器用于对经过冷却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送风功能段的前端设有送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送风功能段安装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所述加湿功能段设置,所述送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送风口设置;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功能段设有沿左右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排风室和回风室,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室的后端设有排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室的前端设有第一回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过滤功能段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相对应设置的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二回风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左侧,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回风室的后端设有第三回风口,所述回风室内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所述第三回风口设置,所述排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排风室设置。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横梁、底座竖梁和底座加固梁;
所述底座横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竖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加固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竖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横梁之间,所述底座加固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横梁之间,或者所述底座加固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竖梁之间;
所述底座横梁、底座竖梁和底座加固梁一体焊接成型。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框架包括横框梁、竖框梁、间隔梁、活动梁和斜撑梁;
所述横框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竖框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间隔梁和所述活动梁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或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斜撑梁倾斜设置于所述活动梁与所述横框梁之间,所述竖框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之间,所述间隔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之间或者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竖框梁之间,所述活动梁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之间;
所述横框梁、竖框梁和间隔梁一体焊接成型。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面板包括内面板、外面板和发泡层,所述外面板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内面板面向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所述外面板面向所述框架的外侧设置,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之间填充有所述发泡层。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滤器组件包括安装排架、初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和所述高效过滤器分别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排架的左右两侧。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安装排架包括第一安装框、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初效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左侧,所述高效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右侧,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中部分别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空腔,所述第一安装框的通风空腔、所述安装架的通风空腔和所述第二安装框的通风空腔相连通;
所述高效过滤器为框式过滤器拼接而成。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框架、进水汇集管、出水汇集管、进水换热管和出水换热管;
所述冷却器框架包括连接框板和管体安装板,所述连接框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管体安装板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管体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框板之间,所述进水汇集管和所述出水汇集管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框板的一侧,所述进水换热管和所述出水换热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管体安装板之间,且所述进水换热管和所述出水换热管贯穿所述管体安装板设置;
所述进水换热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汇集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进水换热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换热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出水换热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汇集管的进水端相连通;
所述进水汇集管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汇集管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汇集管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出水汇集管的出水口的下方。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湿膜加湿器包括加湿器框架、Y型过滤器、喷水装置、进水管和湿膜模块;
所述喷水装置和所述湿膜模块分别安装于所述加湿器框架,所述Y型过滤器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喷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喷水装置的出水端朝向所述湿膜模块设置,所述喷水装置用于喷淋所述湿膜模块。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新风口处设有进风阀,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口处设有排风阀,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第一回风口处设有第一回风阀,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第三回风口处设有第二回风阀。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进风阀为电加热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底座和框架采用一体焊接的结构,使得安装机体的结构牢固,抗震能力强,保证过滤功能段、冷却功能段、加湿功能段、送风功能段和排风功能段中的各设备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整体振动低。此外,通过对过滤功能段、冷却功能段、加湿功能段、送风功能段和排风功能段各位置的合理布置,使得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能够实现新风的过滤、冷却、加湿和送风,以及实现回风与新风的混合,在夏季能够起到节能作用,且运行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有效达到了核电站SAC通风空调系统中的环境温湿度及使用舒适性的要求,解决了现有核电站双层型空调机组中的设备布置复杂、抗震性差、使用安全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安装机体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安装机体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安装机体的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过滤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冷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湿膜加湿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湿膜加湿器的正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送风功能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排风功能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排风功能段的回风室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安装机体1、底座11、底座横梁111、底座竖梁112、底座加固梁113、框架12、横框梁121、竖框梁122、间隔梁123、活动梁124、斜撑梁125、面板13、内面板131、外面板132、发泡层133、硅胶134、空调机组2、过滤功能段3、新风口31、进风阀311、过滤器组件32、安装排架321、第一安装框3211、安装架3212、第二安装框3213、初效过滤器322、高效过滤器323、第二回风口33、冷却功能段4、冷却器41、冷却器框架411、连接框板4111、管体安装板4112、进水汇集管412、进水口4121、出水汇集管413、出水口4131、进水换热管414、出水换热管415、加湿功能段5、湿膜加湿器51、加湿器框架511、Y型过滤器512、喷水装置513、进水管514、湿膜模块515、送风功能段6、送风口61、送风机62、排风功能段7、排风室71、排风口711、排风阀7111、第一回风口712、第一回风阀7121、回风室72、第三回风口721、第二回风阀7211、排风机7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包括安装机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机体1内的上下两层空调机组2,所述空调机组2由左往右依次分为过滤功能段3、冷却功能段4、加湿功能段5和送风功能段6,所述过滤功能段3、所述冷却功能段4和所述加湿功能段5的后侧设有排风功能段7;
所述安装机体1包括底座11、框架12和多块面板13,所述框架12安装于所述底座11,所述面板13安装于所述框架12,所述底座11和所述框架12分别为一体焊接成型结构;
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过滤功能段3的左端设有新风口31,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过滤功能段3安装有过滤器组件32,所述过滤器组件32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
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冷却功能段4安装有冷却器41,所述冷却器41用于对过滤后的新风进行冷却,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加湿功能段5安装有湿膜加湿器51,所述湿膜加湿器51用于对经过冷却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送风功能段6的前端设有送风口61,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送风功能段6安装有送风机62,所述送风机62的进风端朝向所述加湿功能段5设置,所述送风机62的出风端朝向所述送风口61设置;
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排风功能段7设有沿左右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排风室71和回风室72,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排风室71的后端设有排风口711,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排风室71的前端设有第一回风口712,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过滤功能段3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回风口712相对应设置的第二回风口33,所述第二回风口33位于所述过滤器组件32的左侧,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回风室72的后端设有第三回风口721,所述回风室72内设有排风机711,所述排风机711的进风端朝向所述第三回风口721设置,所述排风机711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排风室71设置。
本实用新型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工作原理如下:
新风从所述新风口31进入,经过所述过滤功能段3的过滤器组件32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新风再经过所述冷却功能段4进行冷却后,通过所述加湿功能段5的湿膜加湿器51进行加湿,最后通过所述送风功能段6的送风机62送风。在夏季,由于室外新风热负荷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新风+回风混合”的方式。室内回风通过所述排风功能段7的回风室72内的排风机722从所述第三回风口721吸入,按照不同温度的新风和回风比例调节要求,排风机将回风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排风口711排出至室外,另一部分的回风则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712和所述第二回风口33进入所述过滤功能段3中,与新风混合后再通过所述过滤功能段3过滤,混合的风再经过所述冷却功能段4冷却后通过所述加湿功能段5进行加湿,最后通过所述送风机62送风,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回风与新风的混合,在夏季能够起到节能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底座11和所述框架12分别为一体焊接的结构,使得所述安装机体1的结构牢固,抗震能力强,保证所述过滤功能段3、冷却功能段4、加湿功能段5、送风功能段6和排风功能段7中的各设备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整体振动低。此外,通过对所述过滤功能段3、冷却功能段4、加湿功能段5、送风功能段6和排风功能段7位置的合理布置,使得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能够实现新风的过滤、冷却、加湿和送风,以及实现回风与新风的混合,在夏季能够起到节能作用,且运行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有效达到了核电站SAC通风空调系统中的环境温湿度及使用舒适性的要求,解决了现有核电站双层型空调机组中的设备布置复杂、抗震性差、使用安全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安装在核电站SAC通风空调系统上,在核岛内SAC通风空调系统及相应房间留给设备的安装空间有限,但是机组的风量、冷量及压头都比较大,且通风系统管道布置较为复杂,系统内流量大,流速快,系统中产生的阻力也大,SAC系统要求在事故工况譬如地震事故环境下仍能保持相关的空气调节功能,即要求该双层空调机组在地震事故环境工况下上下两层的设备均可启动并实现机组整体功能,改善核岛SAC系统相关厂房室内环境温湿度水平。运用地震楼层反应谱分析的方法对空调机组设备本体进行整体抗震计算,且对送风功能段、排风功能段进行抗震试验验证。满足该设备在核岛内所处厂房及楼层位置的功能性抗震要求;与系统抗震管道连接后,由于设备本身固有频率较高,刚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抗震要求的系统管道起加固作用,更加有利于整体通风空调系统的抗震作用。
如图5所示,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11包括底座横梁111、底座竖梁112和底座加固梁113;
所述底座横梁11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竖梁11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加固梁113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竖梁112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横梁111之间,所述底座加固梁113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横梁111之间,或者所述底座加固梁113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竖梁112之间;
所述底座横梁111、底座竖梁112和底座加固梁113一体焊接成型。
通过设置所述底座横梁111、底座竖梁112和底座加固梁113,三者一体焊接成型成为稳固的底座结构,具体地,所述底座横梁111采用H型钢、所述底座竖梁112采用槽钢,鉴于所述底座11采用型钢整体焊接成型,使得所述安装机体1的结构牢固,抗震能力强,保证所述过滤功能段3、冷却功能段4、加湿功能段5、送风功能段6和排风功能段7中的各设备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整体振动低。
如图6所示,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框架12包括横框梁121、竖框梁122、间隔梁123、活动梁124和斜撑梁125;
所述横框梁12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竖框梁12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间隔梁123和所述活动梁124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或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斜撑梁125倾斜设置于所述活动梁124与所述横框梁121之间,所述竖框梁122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121之间,所述间隔梁123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121之间或者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竖框梁122之间,所述活动梁124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121之间;
所述横框梁121、竖框梁122和间隔梁123一体焊接成型。
通过设置所述横框梁121、竖框梁122、间隔梁123、活动梁124和斜撑梁125,所述横框梁121、竖框梁122和间隔梁123一体焊接成型成为稳固的框架结构,所述活动梁124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121之间,方便拆装,从而方便对所述安装机体1内的设备进行检修,所述斜撑梁125可以加固所述活动梁124,保证所述活动梁124的安装稳定性,具体地,所述横框梁121和所述竖框梁122均采用角钢,所述间隔梁123采用槽钢,所述横框梁121、所述竖框梁122和所述间隔梁123均采用重型结构钢整体焊接而成,所述活动梁124采用螺栓与框架整体连接。鉴于所述框架12采用型钢整体焊接成型,使得所述安装机体1的结构牢固,抗震能力强,保证所述过滤功能段3、冷却功能段4、加湿功能段5、送风功能段6和排风功能段7中的各设备的安装稳定性,使得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整体振动低。
此外,鉴于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是核电站用的核级设备,需要具有抗地震作用,因此在结构设计上要加大机组的框架整体的刚度才能起到抗地震的效果,满足相关的地震载荷要求。采用角钢、槽钢型钢结构,增加斜撑结构,大大的提高了机组整体框架的抗地震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面板13包括内面板131、外面板132和发泡层133,所述外面板132安装于所述框架12,所述内面板131面向所述框架12的内侧设置,所述外面板132面向所述框架12的外侧设置,所述内面板131与所述外面板132之间填充有所述发泡层133。
通过设置所述内面板131、外面板132和发泡层133,内外面板的设计能够防止冷桥作用(防止机组内部的冷量通过面板传递到机组外部环境),所述发泡层133能够起到隔热保温作用,防止空调机组内部冷却后的空气的冷量传动到外部环境,隔绝热量传递。优选地,所述内面板131喷涂有核电防辐照老化的油漆,所述发泡层133为隔热PU发泡层,所述发泡层的密度大于50kg/m3、厚度优选为50mm。
优选地,所述内面板131和所述外面板132之间嵌设有硅胶134,所述内面板131与所述外面板132之间有3mm的隔热间隙嵌入通用硅胶,起到隔热防冷桥作用(防止机组内部的冷量通过面板传递到机组外部环境)。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底座11与所述框架12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所述面板13与所述框架12也是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先将所述框架12安装于所述底座11,再将多块所述面板13逐一安装于所述框架12。具体地,所述空调机组2中,所述过滤功能段3与所述冷却功能段4之间的框架12通过8.8级M12螺栓进行连接;所述冷却功能段4与所述加湿功能段5通过内部8.8级M10螺栓连接做成同一功能段;所述加湿功能段5与所述送风功能段6通过8.8级M12螺栓进行连接;所述排风功能段7安装在所述过滤功能段3、所述冷却功能段4和所述加湿功能段5的后侧,所述排风功能段7通过8.8级M12螺栓与所述过滤功能段3、所述冷却功能段4和所述加湿功能段5并行安装;鉴于各个功能段是采用螺栓连接,加上所述空调机组2整体有密封性要求(小于2%的泄漏率),因此上述相邻的功能段之间的连接面均采用6mm厚的耐辐照乙丙橡胶进行密封,橡胶密封垫片是非金属材料,由于在核电站中存在辐射环境,所以需要采用具有特殊耐辐照要求的三元乙丙橡胶密封垫片。
如图9所示,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过滤器组件32包括安装排架321、初效过滤器322和高效过滤器323,所述初效过滤器322和所述高效过滤器323分别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排架321的左右两侧。
通过设置所述初效过滤器322和所述高效过滤器323,使得所述过滤功能段3能够对新风实现初、高效过滤,值得说明的是,常规设计是将初效过滤器322与高效过滤器323分别安装于两个不同的过滤器排架321上面,且两个过滤器排架321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空调机组2内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过滤器组件32采用初、高效同框串行安装的新型设计结构,将所述初效过滤器322和所述高效过滤器323安装在同一个所述安装排架321上,有效节省了安装空间,简化设备安装结构,优化了通过两级过滤器时的气流组织。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安装排架321包括第一安装框3211、安装架3212和第二安装框3213,所述第一安装框3211和所述第二安装框3213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212的左右两侧,所述初效过滤器32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框3211的左侧,所述高效过滤器32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3213的右侧,所述第一安装框3211、所述安装架3212和所述第二安装框3213的中部分别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空腔,所述第一安装框3211的通风空腔、所述安装架3212的通风空腔和所述第二安装框3213的通风空腔相连通;
所述高效过滤器323为框式过滤器拼接而成。
通过将所述初效过滤器32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框3211,将所述高效过滤器32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3213,中间形成一个整体式的通风空腔,新风在所述初效过滤器322过滤后,通过所述通风空腔进入所述高效过滤器323进行过滤,节省了安装空间,且优化了通过两级过滤器时的气流组织。
如图10所示,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冷却器41包括冷却器框架411、进水汇集管412、出水汇集管413、进水换热管414和出水换热管415;
所述冷却器框架411包括连接框板4111和管体安装板4112,所述连接框板411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管体安装板411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管体安装板4112可拆卸地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框板4111之间,所述进水汇集管412和所述出水汇集管413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框板4111的一侧,所述进水换热管414和所述出水换热管415分别安装于所述管体安装板4112之间,且所述进水换热管414和所述出水换热管415贯穿所述管体安装板4112设置;
所述进水换热管414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汇集管412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进水换热管414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换热管415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出水换热管415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汇集管413的进水端相连通;
所述进水汇集管412设有进水口4121,所述出水汇集管413设有出水口4131,所述进水汇集管412的进水口4121设置于所述出水汇集管413的出水口4131的下方。
通过设置所述进水汇集管412和所述出水汇集管413,冷却水通过所述进水汇集管412进入所述进水换热管414,然后再进入所述出水换热管415,最终从所述出水换热管415进入所述出水汇集管413排出,由于所述进水汇集管412的进水口4121设置于所述出水汇集管413的出水口4131的下方,冷却水下进上出的设计,使得冷却水在所述进水换热管414中缓慢进水,保证换热效果。更进一步说明,所述连接框板4111与所述管体安装板4112之间采用8.8级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换热管414和所述出水换热管415之间采用串管胀接的方式连接后再分别与所述进水汇集管412和所述出水汇集管413进行银钎焊固定。
优选地,所述冷却器41还包括多块冷却肋片,所述冷却肋片通过银钎焊固定于所述连接框板4111和所述管体安装板4112,所述进水换热管414和所述出水换热管415设置于所述冷却肋片之间,通过设置所述冷却肋片,可以增加气流与所述冷却器41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地,在所述冷却功能段4中,所述冷却器41可以并排设置有两个,提高冷却效果。
如图11和图12所示,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湿膜加湿器51包括加湿器框架511、Y型过滤器512、喷水装置513、进水管514和湿膜模块515;
所述喷水装置513和所述湿膜模块515分别安装于所述加湿器框架511,所述Y型过滤器512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管51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514的出水端与所述喷水装置51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喷水装置513的出水端朝向所述湿膜模块514设置,所述喷水装置513用于喷淋所述湿膜模块515。
通过设置所述Y型过滤器512、喷水装置513、进水管514和湿膜模块515,水流通过所述Y型过滤器512过滤后经过所述进水管514到达所述喷水装置513,再通过所述喷水装置513喷淋到所述湿膜模块515上,所述空调机组2内部的空气流经喷淋了水的所述湿膜模块515后进行加湿,所述加湿器框架511与所述安装机体1上的加湿器安装框架法兰面通过螺栓连接。
具体地,所述湿膜模块为515现有湿膜材料制得的模块,所述喷水装置513为淋水器。
如图2、图3、图4、图13至图15所示,具体地,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新风口31处设有进风阀311,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排风口711处设有排风阀7111,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第一回风口712处设有第一回风阀7121,所述安装机体1于所述第三回风口721处设有第二回风阀7211。
通过设置所述进风阀311、排风阀7111、第一回风阀7121和第二回风阀7211,可以对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的进风、排风和回风进行控制,方便操作。在夏季,由于室外新风热负荷较大,因此需要采用“新风+回风混合”的方式,打开所述第一回风阀7121、第二回风阀7211和排风阀7111,室内回风通过所述排风功能段7的回风室72内的排风机722从所述第三回风口721吸入,按照不同温度的新风和回风比例调节要求,排风机722将回风的一部分通过所述排风口711排出至室外,另一部分的回风则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712和所述第二回风口33进入所述过滤功能段3中,与新风混合后再通过所述过滤功能段3过滤,混合的风再经过所述冷却功能段4冷却后通过所述加湿功能段5进行加湿,最后通过所述送风机62送风,这种模式能够实现回风与新风的混合,在夏季能够起到节能作用。
具体地,所述送风机62和所述排风机722均为核级离心风机,所述进风阀311、第一回风阀7121和第二回风阀7211均为核级调节风阀,在上下两层所述空调机组2中分别设置有一台所述送风机62和一台所述排风机722,即所述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共设置有两台所述送风机62和两台所述排风机722,保证送风效果和排风效果,如图1所示,上下的两台所述送风机62上下并列设置,送风效率高。
优选地,所述进风阀311为电加热阀。
通过将所述进风阀311采用电加热阀,当北方寒冷季节温度低于0℃时,通过对阀门叶片的预热,能够防止阀门叶片结冰卡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机体内的上下两层空调机组,所述空调机组由左往右依次分为过滤功能段、冷却功能段、加湿功能段和送风功能段,所述过滤功能段、所述冷却功能段和所述加湿功能段的后侧设有排风功能段;
所述安装机体包括底座、框架和多块面板,所述框架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底座和所述框架分别为一体焊接成型结构;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过滤功能段的左端设有新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过滤功能段安装有过滤器组件,所述过滤器组件用于对新风进行过滤;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冷却功能段安装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用于对过滤后的新风进行冷却,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加湿功能段安装有湿膜加湿器,所述湿膜加湿器用于对经过冷却后的新风进行加湿;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送风功能段的前端设有送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送风功能段安装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所述加湿功能段设置,所述送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送风口设置;
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功能段设有沿左右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排风室和回风室,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室的后端设有排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室的前端设有第一回风口,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过滤功能段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回风口相对应设置的第二回风口,所述第二回风口位于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左侧,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回风室的后端设有第三回风口,所述回风室内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风端朝向所述第三回风口设置,所述排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排风室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横梁、底座竖梁和底座加固梁;
所述底座横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竖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加固梁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或者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底座竖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横梁之间,所述底座加固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横梁之间,或者所述底座加固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底座竖梁之间;
所述底座横梁、底座竖梁和底座加固梁一体焊接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横框梁、竖框梁、间隔梁、活动梁和斜撑梁;
所述横框梁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竖框梁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间隔梁和所述活动梁分别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或者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斜撑梁倾斜设置于所述活动梁与所述横框梁之间,所述竖框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之间,所述间隔梁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之间或者连接于相邻两条所述竖框梁之间,所述活动梁可拆卸地安装于相邻两条所述横框梁之间;
所述横框梁、竖框梁和间隔梁一体焊接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内面板、外面板和发泡层,所述外面板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内面板面向所述框架的内侧设置,所述外面板面向所述框架的外侧设置,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之间填充有所述发泡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包括安装排架、初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所述初效过滤器和所述高效过滤器分别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排架的左右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排架包括第一安装框、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和所述第二安装框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初效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框的左侧,所述高效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右侧,所述第一安装框、所述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框的中部分别设有供气流通过的通风空腔,所述第一安装框的通风空腔、所述安装架的通风空腔和所述第二安装框的通风空腔相连通;
所述高效过滤器为框式过滤器拼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框架、进水汇集管、出水汇集管、进水换热管和出水换热管;
所述冷却器框架包括连接框板和管体安装板,所述连接框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管体安装板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管体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于两个所述连接框板之间,所述进水汇集管和所述出水汇集管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框板的一侧,所述进水换热管和所述出水换热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管体安装板之间,且所述进水换热管和所述出水换热管贯穿所述管体安装板设置;
所述进水换热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汇集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进水换热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换热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出水换热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汇集管的进水端相连通;
所述进水汇集管设有进水口,所述出水汇集管设有出水口,所述进水汇集管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出水汇集管的出水口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加湿器包括加湿器框架、Y型过滤器、喷水装置、进水管和湿膜模块;
所述喷水装置和所述湿膜模块分别安装于所述加湿器框架,所述Y型过滤器的出水端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喷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喷水装置的出水端朝向所述湿膜模块设置,所述喷水装置用于喷淋所述湿膜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新风口处设有进风阀,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排风口处设有排风阀,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第一回风口处设有第一回风阀,所述安装机体于所述第三回风口处设有第二回风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阀为电加热阀。
CN202320108076.0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Active CN218846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8076.0U CN218846317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08076.0U CN218846317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6317U true CN218846317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1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8076.0U Active CN218846317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6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313B (zh) 安装有超薄空调机组的城轨车辆
CN201615551U (zh) 立式空调器
KR102073310B1 (ko) 서버실 냉각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데이터 센터의 공조 시스템의 제조 방법
CN202040921U (zh) 具有空气置换功能的卧式热泵热水系统
CN102748828B (zh) 垂直式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102538072B (zh) 单跨度空调系统
CN218846317U (zh)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JP2019049376A (ja) 建物のダブルスキン構造の換気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換気制御方法
CN212843033U (zh) 一种分区布水节水消雾冷却塔
CN103743011A (zh) 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通风幕墙结合的太阳能发电空调系统
CN116025967A (zh) 一种核电站用核级一次回风型双层式组合空调机组
KR101935225B1 (ko) 압입송풍 냉각탑
CN216102103U (zh) 一种卧式具有导流装置的客室空调
CN212629014U (zh) 一种集装箱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及一体式空调机组
CN112781113A (zh) 一种舱体用空调通风结构及舱体
CN2111196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237646B (zh) 一种除湿机内机
CN113152503A (zh) 一种集成储能系统
CN207471729U (zh) 模块式空调器
CN219913440U (zh) 一种基于开口型集成板的暖通一体化结构
CN206086740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
CN205706682U (zh) 轨道车辆空调系统
CN220535644U (zh) 废排装置及轨交空调机组
CN217209612U (zh) 一种环境控制系统
CN217396154U (zh) 空调系统、驾驶室组件及作业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