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4972U -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4972U
CN218844972U CN202223458437.9U CN202223458437U CN218844972U CN 218844972 U CN218844972 U CN 218844972U CN 202223458437 U CN202223458437 U CN 202223458437U CN 218844972 U CN218844972 U CN 218844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leeve
metal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584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阳
秦保平
张东博
胡军辉
马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ke Aerospa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584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4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4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4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上金属减振垫、上支撑座、下金属减振垫和下支撑座;上固定套开设有上螺栓孔;下固定套开设有下螺栓孔;调整片分别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接触,且上螺栓孔与下螺栓孔连通;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上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上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下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下支撑座的内侧接触。本申请能够通过改变调整片的数量,进而调节金属减振垫的阻尼特性,实现通过同一款金属减振器即可匹配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金属减振器的工作原理都仅仅是通过金属减振垫自身的形变来吸收振动能量,再用自身的阻尼消耗能量。常用的金属减振垫是通过特殊工艺制得的具有疏松、多孔等特点的功能型阻尼材料,成型产品内的金属丝之间呈现相互捏合类似橡胶的大分子孔隙结构。振动过程中,金属丝之间相互摩擦起到阻尼减振作用。一般的金属减振器在一定的位移条件下都表现出近似弹性,从而让金属减振器在可使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的范围内工作。
当前的金属减振器采用静态或准静态的方法来获取金属减振垫的力和位移曲线,通过曲线可以计算该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进而得到金属减振垫的弹性模量和耗散能量等特性。在明确振动输入的条件下,理论上还可以通过曲线计算减振效率和共振放大倍数等设计参数。因此,现有的每个金属减振器都有自己对应的工作范围。虽然通过现有的金属减振器的减振作用,减振设备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减振效果,但同一款现有的金属减振器无法对自身的阻尼特性进行调节,而不同的减振设备在结构上千差万别,即使不同的减振设备的重量能够在金属减振器的工作范围内,同一款现有的金属减振器的减振性能依旧无法满足不同的减振设备的使用要求,即:同一款现有的金属减振器无法与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均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能够通过改变调整片的数量,进而调节金属减振垫的阻尼特性,实现通过同一款金属减振器即可匹配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上金属减振垫、上支撑座、下金属减振垫和下支撑座;上固定套开设有上螺栓孔;下固定套开设有下螺栓孔;调整片分别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接触,且上螺栓孔与下螺栓孔连通;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上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上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下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下支撑座的内侧接触;使用时,安装设备与下固定套远离上固定套的一端接触;减振设备套接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外部,且减振设备与上支撑座的一部分和下支撑座的一部分接触;自锁螺母与上固定套远离下固定套的一端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下螺栓孔和上螺栓孔后,与自锁螺母连接。
如上的,其中,上固定套至少包括:上套筒、上套板和内凸缘;上套筒内设置有第一通孔,上套板设置有第二通孔,内凸缘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相等;上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上套板的宽度尺寸;内凸缘的宽度尺寸小于上套筒的宽度尺寸;上套筒的一端与上套板连接,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上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内凸缘的一端连接,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连通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构成上螺栓孔。
如上的,其中,下固定套至少包括:下套筒、下套板和外凸缘;下套筒内设置有第四通孔,下套板设置有第五通孔,外凸缘设置有第六通孔;第四通孔的直径和第五通孔的直径相等;第六通孔的直径大于第四通孔的直径;下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下套板的宽度尺寸;外凸缘的宽度尺寸等于下套筒的宽度尺寸;下套筒的一端与下套板连接,且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连通;下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外凸缘的一端连接,且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连通,连通后,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构成下螺栓孔;使用时,调整片的上表面与上套筒的另一端未与内凸缘连接的一部分接触,调整片的下表面与外凸缘远离下套筒的一端接触;且内凸缘的外侧的一部分与调整片的内侧接触,另一部分与外凸缘的内侧的一部分接触。
如上的,其中,上支撑座包括:第一上横筒、第一上纵筒和第二上纵筒;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第一上纵筒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上纵筒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上金属减振垫的横截面为矩形;上金属减振垫的上侧与上套板的下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分别与上套筒的外侧和外凸缘的外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下侧与第一上横筒的上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的一部分与第一上纵筒的内侧接触,第一上纵筒远离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上套板的下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上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平行,且第二上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如上的,其中,下支撑座包括:第一下横筒、第一下纵筒和第二下纵筒;第一下横筒的一端与第一下纵筒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下纵筒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下金属减振垫的横截面为矩形;下金属减振垫的下侧与下套板的上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下套筒的外侧的一部分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上侧与第一下横筒的下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的一部分与第一下纵筒的内侧接触,第一下纵筒远离第一下横筒的一端与下套板的上侧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第二下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平行,且第二下纵筒的内侧与下套筒之间具有第四间隙;第二上纵筒与第二下纵筒之间具有第五间隙;使用时,安装设备与下套板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内侧分别与第二上纵筒的外侧和第二下纵筒的外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上侧与第一上横筒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下侧与第一下横筒的上侧接触;自锁螺母与上套板的上侧接触。
如上的,其中,上金属减振垫未发生形变时,第二上纵筒的宽度与上金属减振垫的宽度的和等于上套板未与上套筒连接的部分的宽度;下金属减振垫未发生形变时,第二下纵筒的宽度与下金属减振垫的宽度的和等于下套板未与下套筒连接的部分的宽度。
如上的,其中,每个调整片的厚度为0.1mm。
如上的,其中,上金属减振垫和下金属减振垫均采用弹性材料。
如上的,其中,弹性材料为金属丝压制而成的功能型阻尼材料。
如上的,其中,使用时,还设置有平垫片,平垫片分别与上套板的上侧和自锁螺母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下螺栓孔、上螺栓孔和平垫片后,与自锁螺母连接。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为可调结构,在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调整片,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调整片的数量,通过调节调整片的数量来改变上/下金属减振垫的预压缩量,进而调节上/下金属减振垫的阻尼特性,以实现同一款金属减振器能够满足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
(2)本申请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的上固定套具有内凸缘,下固定套具有外凸缘,内凸缘与外凸缘互为导向作用,因此,增加或减少调整片的数量不会导致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切向方向滑位,从而避免了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的损坏或影响减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与减振设备和安装设备的安装状态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11、上固定套12、下固定套13、上金属减振垫14、上支撑座15、下金属减振垫16和下支撑座17。上固定套12开设有上螺栓孔;下固定套13开设有下螺栓孔。调整片11分别与上固定套12和下固定套13接触,且上螺栓孔与下螺栓孔连通。上金属减振垫14的内侧与上固定套12的外表面接触,上金属减振垫14的外侧与上支撑座15的内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16的内侧与下固定套13的外表面接触,下金属减振垫16的外侧与下支撑座17的内侧接触。使用时,安装设备2与下固定套13远离上固定套12的一端接触;减振设备3套接于上固定套12和下固定套13外部,且减振设备3与上支撑座15的一部分和下支撑座17的一部分接触;自锁螺母4与上固定套12远离下固定套13的一端接触,螺栓5依次贯穿安装设备2的安装位置、下螺栓孔和上螺栓孔后,与自锁螺母4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调整片11的厚度为0.1mm。
具体的,调整片11的厚度为0.1mm,但不仅限于0.1mm,本申请优选为0.1mm。由于减振设备3的结构千差万别,重心、质心和惯量等都会对减振效果产生影响,减振设备3的重量虽然在金属减振器的工作范围(3~5kg)内,但金属减振器的减振性能并不能全部满足所有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3的使用要求。调整片11的具体个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通过调整调整片11的数量来改变上金属减振垫14和下金属减振垫16的预压缩量(0.1~0.3mm),进而调节上金属减振垫14和下金属减振垫16的阻尼特性,以实现对整个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的调节,实现同一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能满足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3的减振要求。当调整片11为多个时,调整片11为重叠设置,即:位于上端的调整片11的下侧与位于下端的调整片11的上侧接触,位于最上端的调整片11的上侧与上固定套12接触,位于最下端的调整片11的下侧与下固定套13接触。其中,安装设备2为无需运动、不产生振动的设备,安装设备2为固定板、火箭壳等需要安装减震设备的设备。减振设备3为会产生运动和振动的、需要安装于安装设备2上,且需要减振的设备,例如:传感器等。通过安装设备2自身原有的安装部件和减振设备3自身原有的安装部件即可与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完成安装。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安装设备2和减振设备3通过螺栓5和自锁螺母4实现整体连接,通过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实现安装设备2和减振设备3之间的减振需求。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上固定套12至少包括:上套筒121、上套板122和内凸缘123。上套筒121内设置有第一通孔,上套板122设置有第二通孔,内凸缘123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和第三通孔的直径均相等;上套筒121的宽度尺寸小于上套板122的宽度尺寸;内凸缘123的宽度尺寸小于上套筒121的宽度尺寸。上套筒121的一端与上套板122连接,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上套筒121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内凸缘123的一端连接,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连通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构成上螺栓孔。
具体的,上套筒121、上套板122和内凸缘123可以为分离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本申请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内凸缘123的一端与上套筒121的另一端的一部分连接,且内凸缘123位于上套筒121远离上金属减振垫14的一侧。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套筒121为圆筒结构,但不仅限于圆筒结构,本申请优选为圆筒结构;上套板122为圆筒结构,但不仅限于圆筒结构,本申请优选为圆筒结构;内凸缘123为圆筒结构,但不仅限于圆筒结构,本申请优选为圆筒结构;上套筒121的直径尺寸小于上套板122的直径尺寸;内凸缘123的直径尺寸小于上套筒121的直径尺寸。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下固定套13至少包括:下套筒131、下套板132和外凸缘133。下套筒131内设置有第四通孔,下套板132设置有第五通孔,外凸缘133设置有第六通孔;第四通孔的直径和第五通孔的直径相等;第六通孔的直径大于第四通孔的直径;下套筒131的宽度尺寸小于下套板132的宽度尺寸;外凸缘133的宽度尺寸等于下套筒131的宽度尺寸。下套筒131的一端与下套板132连接,且第四通孔与第五通孔连通;下套筒131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外凸缘133的一端连接,且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连通,连通后,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构成下螺栓孔。使用时,调整片11的上表面与上套筒121的另一端未与内凸缘123连接的一部分接触,调整片11的下表面与外凸缘133远离下套筒132的一端接触;且内凸缘123的外侧的一部分与调整片11的内侧接触,另一部分与外凸缘133的内侧的一部分接触。
具体的,下套筒131、下套板132和外凸缘133可以为分离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本申请优选为一体式结构。下套筒131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外凸缘133的一端连接,外凸缘133位于下套筒131靠近于下金属减振垫16的一侧。
作为一个实施例,下套筒131为圆筒结构,但不仅限于圆筒结构,本申请优选为圆筒结构;下套板132为圆筒结构,但不仅限于圆筒结构,本申请优选为圆筒结构;外凸缘133为圆筒结构,但不仅限于圆筒结构,本申请优选为圆筒结构;下套筒131的直径尺寸小于下套板132的宽度尺寸;外凸缘133的直径尺寸等于下套筒131的直径尺寸。
进一步的,上支撑座15包括:第一上横筒151、第一上纵筒152和第二上纵筒153;第一上横筒151的一端与第一上纵筒15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上纵筒153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上金属减振垫14的横截面为矩形,但不仅限于矩形,本申请优选为矩形。上金属减振垫14的上侧与上套板122的下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14的内侧分别与上套筒121的外侧和外凸缘的外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14的下侧与第一上横筒151的上侧接触,上金属减振垫14的外侧的一部分与第一上纵筒152的内侧接触,第一上纵筒152远离第一上横筒152的一端与上套板122的下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54,第二上纵筒153的内侧与下套筒131平行,且第二上纵筒153的内侧与下套筒13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55。
具体的,第一上横筒151、第一上纵筒152和第二上纵筒153可以为分离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本申请优选为一体式结构。第一间隙154和第二间隙155的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上支撑座15对上金属减振垫14的形变方向具有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下支撑座17包括:第一下横筒171、第一下纵筒172和第二下纵筒173;第一下横筒171的一端与第一下纵筒17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下纵筒173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下金属减振垫16的横截面为矩形,但不仅限于矩形,本申请优选为矩形。下金属减振垫16的下侧与下套板132的上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16的内侧与下套筒131的外侧的一部分接触,下金属减振垫16的上侧与第一下横筒171的下侧接触,下金属减振垫16的外侧的一部分与第一下纵筒172的内侧接触,第一下纵筒172远离第一下横筒171的一端与下套板132的上侧之间具有第三间隙174,第二下纵筒173的内侧与下套筒131平行,且第二下纵筒173的内侧与下套筒131之间具有第四间隙175;第二上纵筒153与第二下纵筒173之间具有第五间隙176。使用时,安装设备2与下套板132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3的连接内侧分别与第二上纵筒153的外侧和第二下纵筒173的外侧接触,减振设备3的连接上侧与第一上横筒151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3的连接下侧与第一下横筒171的上侧接触;自锁螺母4与上套板122的上侧接触。
具体的,第一下横筒171、第一下纵筒172和第二下纵筒173可以为分离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本申请优选为一体式结构。第三间隙174、第四间隙175和第五间隙176的具体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减振设备3只与上支撑座15和下支撑座17接触,且具有第一间隙154、第二间隙155、第三间隙174、第四间隙175和第五间隙176,当减振设备3产生振动时,上支撑座15和下支撑座17根据减振设备3的振动产生上、下移动,上金属减振垫14和下金属减振垫16发生形变,通过上金属减振垫14和下金属减振垫16的变形吸能和调整片11间的摩擦阻尼减振,从而使得减振设备3最终达到减振效果,即不论减振设备3产生怎样的振动,安装设备2均不会受减振设备3影响而产生振动。下支撑座17对下金属减振垫16的形变方向具有导向作用。内凸缘123与外凸缘133互为导向作用,因此,增加或减少调整片11的数量不会导致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上固定套12与下固定套13切向方向滑位,从而避免了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1的损坏或影响减振效果。
进一步的,上金属减振垫14未发生形变时,第二上纵筒153的宽度与上金属减振垫14的宽度的和等于上套板122未与上套筒121连接的部分的宽度。下金属减振垫16未发生形变时,第二下纵筒173的宽度与下金属减振垫16的宽度的和等于下套板132未与下套筒131连接的部分的宽度。
进一步的,上金属减振垫14和下金属减振垫16均采用弹性材料。
进一步的,弹性材料为金属丝压制而成的功能型阻尼材料,但不仅限于金属丝压制而成的功能型阻尼材料,本申请优选为金属丝压制而成的功能型阻尼材料。
进一步的,使用时,还设置有平垫片6,平垫片6分别与上套板122的上侧和自锁螺母4接触;螺栓5依次贯穿安装设备2的安装位置、下螺栓孔、上螺栓孔和平垫片6后,与自锁螺母4连接。
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为可调结构,在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调整片,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调整片的数量,通过调节调整片的数量来改变上/下金属减振垫的预压缩量,进而调节上/下金属减振垫的阻尼特性,以实现同一款金属减振器能够满足不同结构形式的减振设备的减振要求。
(2)本申请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的上固定套具有内凸缘,下固定套具有外凸缘,内凸缘与外凸缘互为导向作用,因此,增加或减少调整片的数量不会导致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上固定套与下固定套切向方向滑位,从而避免了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的损坏或影响减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调整片、上固定套、下固定套、上金属减振垫、上支撑座、下金属减振垫和下支撑座;所述上固定套开设有上螺栓孔;所述下固定套开设有下螺栓孔;
所述调整片分别与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接触,且所述上螺栓孔与所述下螺栓孔连通;
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所述上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所述上支撑座的内侧接触;
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所述下固定套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与所述下支撑座的内侧接触;
使用时,安装设备与所述下固定套远离所述上固定套的一端接触;减振设备套接于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外部,且所述减振设备与所述上支撑座的一部分和所述下支撑座的一部分接触;自锁螺母与所述上固定套远离所述下固定套的一端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所述下螺栓孔和所述上螺栓孔后,与所述自锁螺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套至少包括:上套筒、上套板和内凸缘;所述上套筒内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上套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内凸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均相等;所述上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上套板的宽度尺寸;所述内凸缘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上套筒的宽度尺寸;
所述上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上套板连接,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上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所述内凸缘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连通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构成所述上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套至少包括:下套筒、下套板和外凸缘;所述下套筒内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下套板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外凸缘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五通孔的直径相等;所述第六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所述下套筒的宽度尺寸小于所述下套板的宽度尺寸;所述外凸缘的宽度尺寸等于所述下套筒的宽度尺寸;
所述下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下套板连接,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五通孔连通;所述下套筒的另一端的一部分与所述外凸缘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连通后,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和所述第六通孔构成所述下螺栓孔;
使用时,所述调整片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套筒的另一端未与所述内凸缘连接的一部分接触,所述调整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外凸缘远离所述下套筒的一端接触;且所述内凸缘的外侧的一部分与所述调整片的内侧接触,另一部分与所述外凸缘的内侧的一部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座包括:第一上横筒、第一上纵筒和第二上纵筒;所述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纵筒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上纵筒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
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上侧与所述上套板的下侧接触,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内侧分别与所述上套筒的外侧和所述外凸缘的外侧接触,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下侧与所述第一上横筒的上侧接触,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外侧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上纵筒的内侧接触,所述第一上纵筒远离所述第一上横筒的一端与所述上套板的下侧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上纵筒的内侧与所述下套筒平行,且所述第二上纵筒的内侧与所述下套筒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座包括:第一下横筒、第一下纵筒和第二下纵筒;所述第一下横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下纵筒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下纵筒连接,构成横截面为Z字形的结构;
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下侧与所述下套板的上侧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内侧与所述下套筒的外侧的一部分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上侧与所述第一下横筒的下侧接触,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外侧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下纵筒的内侧接触,所述第一下纵筒远离所述第一下横筒的一端与所述下套板的上侧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二下纵筒的内侧与所述下套筒平行,且所述第二下纵筒的内侧与所述下套筒之间具有第四间隙;所述第二上纵筒与所述第二下纵筒之间具有第五间隙;
使用时,安装设备与所述下套板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内侧分别与所述第二上纵筒的外侧和所述第二下纵筒的外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上侧与所述第一上横筒的下侧接触,减振设备的连接下侧与所述第一下横筒的上侧接触;自锁螺母与所述上套板的上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减振垫未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二上纵筒的宽度与所述上金属减振垫的宽度的和等于所述上套板未与所述上套筒连接的部分的宽度;
所述下金属减振垫未发生形变时,所述第二下纵筒的宽度与所述下金属减振垫的宽度的和等于所述下套板未与所述下套筒连接的部分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调整片的厚度为0.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金属减振垫和所述下金属减振垫均采用弹性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金属丝压制而成的功能型阻尼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使用时,还设置有平垫片,所述平垫片分别与所述上套板的上侧和所述自锁螺母接触;螺栓依次贯穿安装设备的安装位置、所述下螺栓孔、所述上螺栓孔和所述平垫片后,与所述自锁螺母连接。
CN202223458437.9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Active CN218844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8437.9U CN21884497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58437.9U CN21884497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4972U true CN218844972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8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58437.9U Active CN21884497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4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25345B (zh) 一种隔振器
CN107366711B (zh) 一种无人机减震结构以及一种无人机
CN218844972U (zh) 一种可调节式金属减振器
CN201786980U (zh) 一种限位大载荷减震器
CN202413408U (zh) 一种变速器悬置组件
CN211290506U (zh) 一种空调降噪风管
CN211200779U (zh) 一种能够显著减小弹簧静伸长量的低频竖向减振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15596803B (zh) 适于航空发动机承力框架的吸振耗能组合式宽频减振装置
CN201952643U (zh) 波轮洗衣机用弹簧阻尼减震器
CN210861437U (zh) 一种减振器、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110980483B (zh) 低频隔振装置及电梯
CN213981778U (zh) 一种复合式弹簧减震装置
CN221145155U (zh) 减震垫块、机架安装结构及热混机
CN109904757B (zh) 一种电力设备减震箱
CN108953111B (zh) 减振部件及压缩机
CN111946765A (zh)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及车辆
CN213514182U (zh) 一种串联式空调室外机减振架
CN218151671U (zh) 风机减振结构
CN219317496U (zh) 一种波形弹簧阻尼减震垫
CN221257523U (zh) 一种高弹性的低刚度减振垫板
CN218266959U (zh) 一种橡胶减振器
CN210418458U (zh) 一种耐磨节能振动送料机
CN218266112U (zh) 静音发电机箱体箱壁降噪复合结构
CN221120740U (zh) 一种剪切弹簧以及减震支撑装置
CN218177818U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