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3405U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833405U CN218833405U CN202223483419.6U CN202223483419U CN218833405U CN 218833405 U CN218833405 U CN 218833405U CN 202223483419 U CN202223483419 U CN 202223483419U CN 218833405 U CN218833405 U CN 2188334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field
- electrode
- tumor
- electrode units
- electrode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包括一电场发生器及至少一对与所述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电极贴片,所述电极贴片包括多个电极单元以及与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转接板,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并行连接至所述转接板上。本实用新型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电极贴片通过多个电极单元与转接板可拆卸连接组成,并且多个电极单元并联连接至转接板,因此多个电极单元的通断互不影响,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极单元损坏也不影响其他电极单元继续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进行肿瘤电场治疗,提高了肿瘤电场治疗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都存在相应的缺点,比如放疗和化疗会产生副作用,会杀死正常的细胞。利用电场来治疗肿瘤也是目前研发前沿之一,肿瘤电场治疗通过特殊的电场发生器产生一种通过低强度、中高频、交变电场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肿瘤治疗方法。研究表明,电场治疗在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施加的电场可影响微管蛋白的聚集,阻止纺锤体形成,抑制有丝分裂进程,诱导癌细胞凋亡。
用于治疗肿瘤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主要包括电场发生器、与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电极贴片,其中电极贴片成对的贴敷在人体的皮肤上,对人体病灶施加交变电场进行交变电场治疗。每个电极贴片均包括一柔性电路板、间隔地设于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陶瓷片以及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导线,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第11271272号或第113164745号所揭示。柔性电路板包括柔性板基体、嵌设于柔性板基体内的多路导电迹线以及多个裸露在柔性板基体上并与同一导电迹线电性连接的导电焊盘。多个陶瓷片通过与相应的导电盘焊接而设于柔性电路板上,进而通过与所有导电盘均电性连接的一路导电迹线串联在一起。导线一端与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设有可与电场发生器插接的插头。
由于陶瓷片为硬质材料、柔性线路板为柔性材料,因而上述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电极贴片的柔性线路板在间隔设置了多个陶瓷片的部位比未设置陶瓷片的部位的机械强度强,进而容易使柔性线路板在设置陶瓷片的部位与未设置陶瓷片的部位的衔接处存在弯折的风险,弯折严重的话还会存在柔性板基体内导电迹线断裂的风险。而电极贴片的多个陶瓷片是通过柔性电路板的同一路导电迹线串联在一起的,会存在因柔性电路板的该路导电迹线断裂而致使用于肿瘤电场治疗的电信号无法传输至所有的陶瓷片,导致电极贴片无法对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进行肿瘤电场治疗、电极贴片无法使用、产品制造良率低、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来解决上述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电极贴片存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肿瘤电场治疗的电信号的稳定性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包括一电场发生器及至少一对与所述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电极贴片,所述电极贴片包括多个电极单元以及与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转接板,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并行连接至所述转接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板具有多个并行连接的母座。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电极单元均具有一个与所述转接板的相应的一个母座可拆卸连接的公座。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电极单元均通过相应的公座与所述转接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单元包括柔性板基体及焊接设于所述柔性板基体一侧的陶瓷换能片,所述公座与所述陶瓷换能片均位于所述柔性板基体的同一侧,所述公座与所述陶瓷换能片分别位于所述柔性板基体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电极单元还包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焊接于柔性板基体上并与所述陶瓷换能片位于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换能片设有一个贯穿的开孔,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于所述开孔内。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电极单元的温度传感器与陶瓷换能片均通过所述公座并行连接至所述转接板。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单元还包括粘设于所述柔性板基体远离陶瓷换能片一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陶瓷换能片沿厚度方向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板具有一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电极单元的本体以及一接线部。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还具有一个主干和至少一个枝干,所述多个母座呈间隔状分别设于所述主干及所述枝干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贴片还包括一与所述接线部焊接的导线。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贴片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板的接线部与所述导线的焊接处外围包覆设置一热缩套管。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贴片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和所述转接板的相应部分粘贴的背衬、围设在多个所述电极单元相应部分周围并粘贴至所述背衬的支撑件以及覆盖所述支撑件和多个所述电极单元相应部分并与患者肿瘤部位对应的体表皮肤贴合的粘贴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极贴片与所述电场发生器之间的转接器。
本实用新型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电极贴片通过多个电极单元与转接板可拆卸连接组成,并且多个电极单元并联连接至转接板,因此多个电极单元的通断互不影响,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极单元损坏也不影响其他电极单元继续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进行肿瘤电场治疗,提高了肿瘤电场治疗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电极贴片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的电极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的电极单元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A中的电极单元的柔性板基体的布线图;
图4为图1中的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4中的转接板的正面布线图;
图5B为图4中的转接板的反面布线图;
图6A为图1中的电极单元、转接板、导线与背衬的正面组合示意图;
图6B为图1中的电极单元、转接板、导线与背衬的反面组合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电极单元、转接板、导线、背衬与支撑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8A为图1电极贴片的正面组合示意图;
图8B为图1中电极贴片另一视角的整体示意图;
图9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设备和系统的例子。
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1000,其包括电场发生器200及与电场发生器200连接的电极贴片100。电极贴片100贴敷在人体皮肤表面,将电场发生器200产生的治疗电场作用于人体,进行肿瘤电场治疗。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贴片100,贴敷在人体头部使用,用于辅助治疗脑部肿瘤,例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在其他实施列中,肿瘤电场治疗系统1000的电极贴片100与电场发生器200之间还可以设置转接器300。转接器300电性连接于电极贴片100和电场发生器200之间。
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电极贴片100。电极贴片100可直接与电场发生器200插接实现其与电场发生器200之间的电性连接,也可以直接与转接器300插接,再通过转接器300与电场发生器200电性连接,实现其与电场发生器200之间的电性连接。电极贴片100包括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与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可拆卸连接的转接板20、与转接板20电性连接的导线30、与电极单元10和转接板20的相应部分粘贴的背衬40、围设在电极单元10相应部分周围并粘贴至背衬40上的支撑件50以及覆盖支撑件50和电极单元10相应部分并与患者肿瘤部位对应的体表皮肤贴合的粘贴件60。电极贴片100通过背衬40贴合于患者肿瘤部位对应的体表,并通过与转接板20可拆卸连接的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以干扰或阻止患者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可拆卸连接组成电极贴片100,可以实现可拆卸替换失效的电极单元10,或可拆卸替换失效的转接板20,可在产品出货前减少整片电极贴片100损耗,减少电极贴片100的良率损失,可在电极贴片100使用时,避免造成整片电极贴片100报废,节约成本;也可通过自由选择插接至转接板20上的电极单元10的数量以根据肿瘤大小适应性地调整通过电极贴片100施加的交变电场的强度。
参考图2A与图2B,每个电极单元10均包括柔性板基体11、分别设于柔性板基体11两侧的支撑板13与陶瓷换能片12、以及设于柔性板基体11位于陶瓷换能片12同一侧表面的公座15。陶瓷换能片12与公座15分别位于柔性板基体11的相对两端,陶瓷换能片12与支撑板13位于柔性板基体11的同一端。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3与陶瓷换能片12的尺寸均略小于柔性板基体11的尺寸。
陶瓷换能片12由高介电常数材料制成,其具有阻碍直流电的导通、允许交流电通过的导电特性,可在肿瘤电场治疗时保证使用者安全。陶瓷换能片12的中心具有一贯穿的开孔121。电极单元10还包括设于柔性板基体11上并与陶瓷换能片12位于同一侧的温度传感器14。温度传感器14收容于陶瓷换能片12中心的开孔121内,用以感测与电极贴片100相贴敷的患者皮肤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4具有一接地端14A和一信号端14B。优选的,温度传感器14为热敏电阻。
参考图3,柔性板基体11内嵌设有三条第一导电迹线114。三条第一导电迹线114包括与温度传感器14的接地端14A和公座15均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线114A、与温度传感器14的信号端14B和公座15均电性连接的传递温度信号的第一信号线114B以及一呈环状设置并与陶瓷换能片12和公座15电性连接的第一AC线114C。第一接地线114A与第一信号线114B均延柔性板基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AC线114C沿柔性板基体11的周缘呈环状设置并在柔性板基体11设置公座15的部位呈首尾电性连接的两段状构造,即公座15通过两段线路与陶瓷换能片12电性连接,因此,当其中一段第一AC线114C因弯折断开时,还可以由另一段第一AC线114C向陶瓷换能片12传输电信号,确保电极单元10的电性可靠性,提高了产品品质、降低产品不良率。第一接地线114A与第一信号线114B均位于环形的第一AC线114C内部,以便于布线,降低布线难度。
具体地,第一AC线114C沿柔性板基体1111的周缘呈封口的环状设置,并包括与陶瓷换能片12位于同一端并呈圆弧状设置的第一AC线段115以及由第一AC线段115延伸并呈倒“Π”型设置的第二AC线段116。第一AC线段115与设于柔性板基体11上的陶瓷换能片12电性连接。第一AC线段116的一端与第一AC线段115的相对两末端均连接,另一端与设于柔性板基体11上的公座15焊接连接。电极单元10通过陶瓷换能片12与柔性板基体11的第一AC线114C的第一AC线段115电性连接、柔性板基体11的第一AC线114C的第一AC线段115与第二AC线段116的一端连接、柔性板基体11的第一AC线114C的第二AC线段116的另一端与公座15电性连接实现陶瓷换能片12与公座15间的电性连接。
第二AC线段116是由第一AC线段115的相对两末端分别沿柔性板基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后在远离第一AC线段115的端部封闭的。第二AC线段116由第一AC线段115的一末端先朝远离陶瓷换能片12的方向延伸后朝第一AC线段115的另一末端弯折延伸后再朝向第一AC线段115的另一末端方向延伸直至与第一AC线段115的另一末端连接。第二AC线段116包括由第一AC线段115一端延伸设置并呈“L”型构造的部分以及由第一AC线段115另一末端延伸并呈“I”字型构造的部分。第二AC线段116具有与第一AC线段115的两相对末端分别连接的两部分,可在其中一部分与第一AC线段115的一末端因弯折而断开时通过其另一部分与第一AC线段115的另一末端连接,以确保其与第一AC线段115间的电性连接,进而实现陶瓷换能片12与公座15间具有良好、稳定的电性连接。也即,第一AC线114C的第二AC线段116与圆弧状的第一AC线段115的相对两末端同时连接,即使在第二AC线段116与第一AC线段115的一末端因弯折断开时仍然可通过第二AC线段116与第一AC线段115的另一末端之间的连接而向陶瓷换能片12传输电信号,确保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与柔性板基体11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产品品质、降低产品不良率。第一接地线114A与第一信号线114B均位于第一AC线114C圈设的区域内,以便于布线,降低布线难度。
柔性板基体11的同一侧表面还设有多个呈间隔状设置并与陶瓷换能片12焊接的导电盘111、两个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4的接地端14A和信号端14B焊接的第一焊盘112以及多个与公座15焊接的第二焊盘113。导电盘111与第一焊盘112均位于柔性板基体11的同一端,第二焊盘113位于柔性板基体11的另一端。多个导电盘111分别与嵌设于柔性板基体11内的第一AC线114C的第一AC线段115电性连接,并通过圆弧状的第一AC线段115串接在一起。柔性板基体11通过第一AC线114C的第一AC线段115与导电盘111电性连接以及导电盘111与陶瓷换能片12焊接实现其与陶瓷换能片12之间的电性连接。
两个第一焊盘112位于多个导电盘111围设的中间位置处。与温度传感器14的接地端14A焊接的第一焊盘112为第一焊盘112A,与温度传感器14的信号端14B焊接的第一焊盘112为第一焊盘112B。第一焊盘112A设于第一接地线114A位于第一AC线114C的第一AC线段115内的末端,第一焊盘112B设于第一信号线114B位于第一AC线114C的第一AC线段115内的末端。第一焊盘112A与第一接地线114A的一末端电性连接,第一焊盘112B与第一信号线114B的一末端电性连接。柔性板基体11通过与第一接地线114A连接的第一焊盘112A焊接温度传感器14的接地端14A以及与第一信号线114B连接的第一焊盘112B焊接温度传感器14的信号端14B实现其与温度传感器14间的电性连接。
第二焊盘113与第一焊盘112分别设于柔性板基体11的相对两端。第二焊盘113设于柔性板基体11远离陶瓷换能片12的一端并与公座15焊接,实现其与公座15间的电性连接。第二焊盘113至少为3个,包括一通过第一接地线114A与第一焊盘112A电性连接的第二焊盘113A、一通过第一信号线114B与第一焊盘112B电性连接的第二焊盘113B以及至少一个通过第一AC线114与导电盘111电性连接第二焊盘113C。第二焊盘113A与第一焊盘112A分别设于第一接地线114A的相对两末端,并通过第一接地线114A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第二焊盘113B与第一焊盘112B分别设于第一信号线114B的相对两末端,并通过第一信号线114B实现两者时间的电性连接。第二焊盘113C与导电盘111分别设于第一AC线114的相对两端,并通过第一AC线114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第二焊盘113C设于第一AC线114的第二AC线段116的末端,导电盘111设于第一AC线114的第一线段115上。柔性板基体11通过设于第一AC线114C的第一AC线段115上的导电盘111与陶瓷换能片12焊接、设于第一AC线114C的第二线段116末端的第二焊盘113C与公座15焊接,实现公座15与陶瓷换能片12之间的电性连接。柔性板基体11通过设于第一接地线114A一末端的第一焊盘112A与温度传感器14的接地端14A焊接、设于第一信号线114B一端的第一焊盘112B与温度传感器14的信号端14B焊接、设于第一接地线114A另一末端的第二焊盘113A以及设于第一信号线114B另一末端的第二焊盘113B均与公座15焊接实现温度传感器14与公座15间的电性连接。
与公座15焊接的第二焊盘113至少为三个,可在公座15通过该些第二焊盘113焊接至柔性板基体11上时使公座15与柔性板基体11的焊接牢固,确保公座15与柔性板基体11之间具有良好的电性连接。且导电盘111通过设于第一AC线114C的第二AC线段116上的至少一个第二焊盘113C与公座15焊接,可确保导电盘111与公座15之间具有稳定的电性连接,以便将肿瘤治疗用的电信号经第一AC线114C传输至导电盘111,再通过导电盘111传输至陶瓷换能片12。本实施例中,由四个与公座15焊接的第二焊盘113C分别连接第一AC线114C的第二AC线段116。为实现本申请加固公座15与柔性板基体11的焊接牢固程度的目的,本申请还可以有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多个第二焊盘113中的一个连接第一接地线114A、一个连接第一AC线114C的第二AC线段116,剩余的分别与相应的第一信号线114B一一对应连接。再例如,多个第二焊盘113中的一个连接第一信号线114B、一个连接第一AC线114C、剩余的分别连接第一接地线114A。即,多个第二焊盘113中的两个分别连接第一接地线114A、第一信号线114B和第一AC线114C中的两路线路,剩余的第二焊盘113均连接第一接地线114A、第一信号线114B和第一AC线114C中的剩余的一路线路。
温度传感器14的接地信号通过与接地端14A电性连接的第一接地线114A传输至与第一接地线114A电性连接的相应第二焊盘113A上;温度传感器14检测的温度信号通过与其信号端14B电性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4B传输至与第一信号线114B电性连接的相应第二焊盘113B;并通过第二焊盘113与公座15焊接、公座15与转接板20插接、转接板20与导线30电性连接、导线30与电场发生器200插接而将温度传感器14检测的温度信号传递至电场发生器200,进而达到电场发生器200通过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传递至陶瓷换能片12上的交变电信号,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患者肿瘤体表低温烫伤的目的。电场发生器200生成的AC信号通过相应的至少两个第二焊盘113C传输至环状设置的第一AC线114C,再通过与第一AC线114C焊接的多个导电盘111传递至陶瓷换能片12,以向肿瘤部位施加AC电信号进行肿瘤电场治疗。陶瓷换能片12所需的AC信号为交流电信号,由电场发生器200输出。电场发生器200还输出直流电信号提供给温度传感器14,使温度传感器14接通接地信号并运行工作产生温度信号。
支撑板13通过粘结剂(未图示)粘设于柔性板基体11远离导电盘111的一侧表面上。支撑板13与陶瓷换能片12沿厚度方向一一对应。温度传感器14焊接设于柔性板基体与两个第一焊盘112对应的位置处,陶瓷换能片12焊接设于柔性板基体11与多个导电盘111对应的位置处,公座15通过焊接设置于柔性板基体11的第二焊盘113位置处。温度传感器14、陶瓷换能片12以及支撑板13均设于柔性板基体11同一端。在焊接温度传感器14及陶瓷换能片12时,支撑板13为柔性板基体11提供强度支撑,为柔性板基体11与温度传感器14、陶瓷换能片12之间的焊接操作提供平整的焊接平面,提高产品良率。柔性板基体11位于焊接公座15的一端粘贴设有补强板16,补强板16设于柔性板基体11与公座15相对的一侧表面上,以为柔性板基体11提供强度支撑,以便将公座15焊接至其上,同时,还避免电极单元10的公座15在与转接板20插拔时导致柔性板基体11与公座15焊接处的部位弯折而使柔性板基体11内部嵌设的导电迹线断裂。补强板16与公座15分别设于柔性板基体11的相对两侧。补强板16与公座15位于柔性板基体11的同一端。
转接板20设有至少一个与电极单元10的公座15相对应且电性连接的母座25。多个电极单元10可分别通过相应的公座15与转接板20上相应的母座25插接组合形成具有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的电极贴片100,本实用新型借由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可拆卸组合,可以实现可拆卸替换失效的电极单元10,或可拆卸替换失效的转接板20,避免整片电极贴片100报废,减少电极贴片100的良率损失;避免整片电极贴片100报废,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自由组合选择插接至转接板20上的电极单元10数量,以增大或减小电极贴片100产生的电场强度进而确保电极贴片100产生患者肿瘤部位所需大小的电场强度。
转接板20呈片状设置,其具有一插接组合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的本体28与一电性连接导线30的接线部27。接线部27与本体28一体设置。接线部27位于本体28的一侧末端。与电极单元10的公座15插接的母座25通过焊接设于本体28上。导线30通过与接线部27焊接实现其与转接板20间的电性连接。电极贴片100的电极单元10通过其公座15与焊接在转接板20上的母座25插接实现其与转接板20间的电性连接,转接板20通过其接线部27与导线30焊接实现其与导线30间的电性连接。电极贴片100的电极单元10通过转接板20实现与导线30间的电性连接。优选的,转接板20为柔性线路板。优选的,多个电极单元10均并行连接于转接板20,即使某一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间的电性连接中断,也不会影响其余的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间的电性连接。
参考图5A与图5B,转接板20具有设于于本体28上并与与相应的母座25焊接至少一组第三焊盘23以及设于接线部27相对两侧面并与导线30焊接的多个第四焊盘24。每组第三焊盘23的配置与电极单元10的第二焊盘113的配置相同,每组第三焊盘23具有多个第三焊盘23,多个第三焊盘23中的一个第三焊盘23A连接接地信号、一个第三焊盘23B与温度信号,剩余的第三焊盘23C均连接AC信号。一组第四焊盘24具有多个第四焊盘24。多个第四焊盘24包括一个传输接地信号的第四焊盘24A、一个传输AC信号的第四焊盘24C以及多个分别传输相应的温度信号的第四焊盘24B。多组第三焊盘23中传输接地信号的第三焊盘23A均并行连接至一个第四焊盘24A,多组第三焊盘23中传输AC信号的多个第三焊盘23C均并行连接至一个第四焊盘24C,多组第三焊盘23中传输温度信号的第三焊盘23B均一一连接对应的第四焊盘24B。
转接板20内部嵌设有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多组第三焊盘23与第四焊盘24A、24B、24C分别设于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的相对两端,并通过第二导电迹线26实现两者之间的电性连接。多组第三焊盘23呈并行连接状设于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的一端,可在多个电极单元10通过其相应的公座15分别插接至与多组第三焊盘23焊接的母座25上后使多个电极单元10并行连接至转接板20上,进而使各个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之间的信号传输独立、互不影响,即使其中某一个电极单元10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余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之间的信号传输,确保其余电极单元10正常工作,无需更换或报废整个电极贴片100。
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包括一路传输接地信号的第二接地线26A、一路传输AC信号的第二AC线26C和多路分别传输相应的温度信号的第二信号线26B。第二AC线26C传输AC信号,呈树枝状布线设置,并与每组第三焊盘23中连接AC信号的一个第三焊盘23C、第四焊盘24中连接AC信号的一个第四焊盘24C电性连接,可使每个与相应的第三焊盘23对应的母座25组装的电极单元10处于等电势的状态,确保电极贴片100的AC信号稳定性。每组第三焊盘23中连接AC信号的一个第三焊盘23C均呈并联的方式连接至第二AC线26C,即每个与相应的第三焊盘23对应的母座25组装的电极单元10的AC信号通断互不影响。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极单元10损坏也不影响其他电极单元10继续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进行肿瘤电场治疗。第二接地线26A传输接地信号,呈树枝状布线设置,并与每组第三焊盘23中连接接地信号的一个第三焊盘23A、第四焊盘24中连接接地信号的一个第四焊盘24A电性连接。每组第三焊盘23中连接接地信号的一个第三焊盘23A均呈并联的方式连接至第二接地线26A,即每个与相应的第三焊盘23对应的母座25组装的电极单元10的接地信号通断互不影响。多路第二信号线26B分别传输相应的温度信号,并与相应的一组第三焊盘23中连接温度信号的一个第三焊盘23B、该组第四焊盘24中连接温度信号的相应的一个第四焊盘24B一一对应电性连接。借由上述第三焊盘23、第四焊盘24与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的连接关系,至少一组第三焊盘23呈并行连接,以实现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并联连接至转接板20,各个电极单元10的AC信号、接地信号及温度信号的通断互不影响。
也即,多个第三焊盘23C呈并行状连接至第二AC线26C。多个第三焊盘23A也呈并行状连接至第二接地线26A。多个第三焊盘23B分别连接至各自对应的一路信号线26B,并通过各自对应的一路信号线26B连接与其相应的第四焊盘24B。各母座25通过与相应组的第三焊盘23焊接而并行设于转接板20上,可在各电极单元10通过其相应的公座15插接至相应的母座25上后使各电极单元10并行连接至转接板20上,进而使得各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之间的信号通断互不影响,即使其中某一个电极单元10损坏或其与转接板20之间电性连接断开也不会影响其余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之间的电性连接与信号传输。
传输接地信号的多个第三焊盘23A与传输接地信号的一个第四焊盘24A分别设于一路第二接地线26A的相对两端,并通过该路第二接地线26A实现相应的第三焊盘23A与第四焊盘24A之间的电性连接,且多个第三焊盘23A呈并行连接状设于第二接地线26A的一端,可使多个电极单元10插接至转接板20的相应母座25后使各电极单元10的接地信号传输独立、互不影响。传输温度信号的每路第二信号线26B一端均连接有传输温度信号的一个第三焊盘23B,另一端均连接有传输温度信号且与该第三焊盘23B相应的一个第四焊盘24B,以分别传输各电极单元10的温度传感器14采集的温度信号,可在各电极单元10插接至转接板20上后使各个电极单元10之间的温度信号传输独立、互不影响。
传输AC信号的多个第三焊盘23C与传输AC信号的一个第四焊盘24C分别设于一路第二AC线26C的相对两端,并通过该路第二AC线26C实现相应第三焊盘23C与第四焊盘24C之间的电性连接,且多个第三焊盘23C均呈并行连接状设于第二AC线26C的一端。传输AC信号的第二AC线26C呈树枝状布线,其一端与每组第三焊盘23中的一个第三焊盘23C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多个第四焊盘24中的一个第四焊盘24C电性连接,可在各个电极单元10通过其相应的公座15插接至转接板20相应的母座25上后使各电极单元10的AC信号传输独立、互不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焊盘24的数量比第二导电迹线26的数量多,其包括与相应的第二导电迹线26电性连接的第四焊盘24A、24B、24C均为导通焊盘。第四焊盘24还包括一个与第二导电迹线26呈断开状设置的虚拟焊盘24D,可加强柔性转接板20与导线30的焊接牢固度。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20内部嵌设的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分设于两层布线层,以避免各路第二导电迹线26相互干扰。本实施例中,第二AC线26C分布于一层,第二接地线26A及第二信号线26B均分布于两层布线层中,以避开第二AC线26C。在其他实施例中,转接板20内部嵌设的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分设于三层布线层或三层以上的布线层,可提高多路第二导电迹线26布线的灵活性。
如图4、图5A和图5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20具有多个分别与相应组的第三焊盘23焊接的母座25。多个母座25分别间隔地焊接设置于本体28上。转接板20的本体28还具有一个主干21和至少一个枝干22。接线部27位于本体28的主干21的一末端。转接板20的第二导电迹线26嵌设于本体28的主干21与枝干22内。多个母座25分别间隔地焊接设置于一个主干21和至少一个枝干22上,以此通过母座25与电极单元10的公座15的插接配合而将多个电极单元10间隔地组设在转接板20上,同时实现多个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之间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接板20的本体28的主干21设有至少一个贯穿状设置的镂空孔211。转接板20的本体28的镂空孔211能够容许相应的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穿过,使相应的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能够向转接板20远离母座25的一侧露出,进而使相应的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能够穿过转接板20配置于人体皮肤表面。
本实施例中,转接板20具有1个主干21和由主干21朝两侧延伸设置的4个枝干22,主干21的两侧分别设置2个枝干22。位于主干21不同侧的枝干22呈两两对齐状设置。位于主干21同一侧的相邻两枝干22之间具有能够容许相应的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穿过的间隔221,使相应的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能够向转接板20远离母座25的一侧露出,进而使相应的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能够穿过转接板20配置于人体皮肤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转接板20上设有13个母座25,13个母座25分别布设在本体28的1个主干21和4个枝干22上。主干21上设有3个母座,靠近接线部27的两个枝干22上分别设有2个母座,另外两个枝干22上分别设有3个母座。主干21上贯穿设有两个镂空孔211,以分别收容相应的1个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位于主干21上的3个母座25、设于主干21上的两个镂空孔211以及接线部27均呈轴对称状设置,且三者的对称轴所在直线重合。如图4所示,位于主干21上的3个母座25与设于主干21上的两个镂空孔211呈纵向对齐状设置。位于主干21上的3个母座25中的2个设于远离接线部27的一个镂空孔211的同一侧,另一个设于主干21位于两个镂空孔211之间的位置处。
靠近接线部27的枝干22上设置的2个母座25大致呈“L”型布设于相应的枝干22上。远离接线部27的枝干22上设置的3个母座25大致呈一端开口的“Π”型布设于相应的枝干22上,且3个母座25构成的“Π”的开口朝向主干21。设于枝干22上的多个母座25均沿主干21的纵向对称轴呈对称状设置。位于主干21同一侧的两枝干22上的5个母座25中的2个呈纵向对齐状分别设于相应枝干22的端部,剩余3个呈纵向对齐状分别设于相应枝干22靠近主干21的位置处。设于主干21上的3个母座25呈纵向对齐状设置。位于主干21相对两侧且均靠近接线部27的枝干22上的4个母座25两两呈横向对齐状设置,具体地,分别设于靠近接线部27的两枝干22端部的两母座25呈横向对齐状设置,分别设于靠近接线部27的两枝干22上且靠近主干21的两母座25也呈横向对齐状设置。设于远离接线部27的两枝干22上且位于相应枝干22端部的两母座25呈横向对齐状设置,设于远离接线部27的两枝干22上且位于相应枝干22靠近主干21位置处的4个母座25其中2个呈横向对齐状设置,另外2个也呈横向对齐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枝干22的母座25均布设于相应枝干22的边缘,位于主干21上的母座25与位于枝干22上相应的母座25分别呈横向对齐设置,以便于转接板20的第二导电迹线26布线设置,使各母座25通过第二导电迹线26并行连接设置于转接板上。结合图4和图6B所示,与位于各个枝干22端部的母座25拆卸连接的电极单元10呈横向组设与转接板20上,与位于各个枝干22端部之外的母座25拆卸组合的电极单元10均呈纵向组设与转接板2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电极单元10呈并行的连接于转接板20上,各个电极单元10的AC信号、接地信号及温度信号的通断互不影响,转接板20上拆卸组合的电极单元10的数量少于转接板20上母座25的数量。
结合图4、图5A、图5B及图8A,导线30的一端与转接板20的接线部27电性连接,另一端设有插头32。优选的,导线30为雷莫母头护套线。导线30具有多个线芯(未图示),每个线芯(未图示)分别焊接至接线部27两侧表面的相应的第四焊盘24。本实施例中,电极贴片100的电极单元10的数量为13个,导线30的线芯(未图示)的数量为16个。相应地,导线30中存在与第四焊盘24A、24B、24C焊接通电的线芯(未图示)以及与虚拟焊盘24D焊接不通电的线芯(未图示)。导线30与接线部27焊接处外围还包覆设置一圈热缩套管31,用于对转接板20与导线30焊接处进行密封、绝缘保护,避免转接板20与导线30焊接处发生断裂,同时还可以防尘防水。
导线30还包括包覆与于多个线芯(未图示)外围的屏蔽网格线(未图示)。第四焊盘24还包括一位于接线部27的端部的第四焊盘24E,可与与导线30的屏蔽网格线(图示)焊接,以屏蔽导线30,避免外界信号干扰导线30的多个线芯(未图示)传输的信号。屏蔽用的第四焊盘24E与传输接地信号的第四焊盘24A均连接至第二导电迹线26的第二接地线26A上。
如图8A、图8B所示,导线30的插头32上还可以插接转接线33,可通过转接线33插接至电场发生器200而实现其与电场发生器200间的电性连接,也可通过转接线33插接至转接器300上,再通过转接器300与电场发生器200插接实现其与电场发生器200间的电性连接。转接线33可拆卸地与导线30连接,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增长或缩短导线30至电场发生器200或转接器300间的距离,还可以在电极贴片100报废需要更换时仅报废与转接板20焊接的导线30,而无需报废转接线33,可降低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转接线33的线芯(未图示)数与导线30的线芯(未图示)数一致,并一一对应。转接线33为雷默双公头护套线。
背衬40呈片状设置,其具有至少一个与电极单元10对应的并呈贯穿状设置的通孔41。背衬40的通孔41可以容许电极单元10相应部分露出其远离转接板20的一侧表面,有利于将电极贴片100在肿瘤电场治疗时产生的热量散出。本实施例中,电极单元10的支撑板13穿过背衬40的通孔41并露出背衬40远离转接板20的一侧表面。背衬40的通孔41的尺寸略大于支撑板13的尺寸。
支撑件50呈片状设置,其具有多个呈贯穿状设置的穿孔51。支撑件50的多个穿孔51包括多个分布与相应的电极单元10对应的第一穿孔51A和两个长条状设置并位于多个第一穿孔51A之间的第二穿孔51B。每个第一穿孔51A均收容相应的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支撑件50靠近患者体表一侧的表面与陶瓷换能片12靠近患者体表一侧的表面齐平,可以平整地将粘贴件60覆盖在支撑件50和陶瓷换能片12上,提升电极贴片100贴敷的舒适性。两个第二穿孔51B分别与转接板20的主干21侧向延伸设置枝干22的部位相对应,可使电极贴片100的部分热量从转接板20经过背衬40传递至外界环境达到散热的目的。两个第二穿孔51B均为长孔。第一穿孔51A的尺寸均略大于电极单元10焊接陶瓷换能片12一端的尺寸。优选的,支撑件50为泡棉。
粘贴件60设有多条。每条粘贴件60大致呈条形片状设置,其具有双面黏性,其一侧与支撑件50、陶瓷换能片12的相应部位贴合,另一侧与患者体表贴合。优选的,粘贴件60为导电水凝胶。每条粘贴件60覆盖至少一个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本实施例中,粘贴件60设有5条,每条覆盖2个或3个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有3条粘贴件60呈横向平行设置,并均覆盖3个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有2条粘贴件60呈纵向平行设置,并均覆盖2个电极单元10的陶瓷换能片12。纵向平行设置的2条粘贴件60分布位于横向平行设置的3条粘贴件60的两侧。
电极贴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离型纸70。离型纸70位于粘贴件60背离背衬40的一侧并覆盖粘贴件60与背衬40的相应部位,以保护粘贴件60与背衬40避免粘贴件60与背衬40玷污。本实施例中,电极贴片100具有两个离型纸70。两个离型纸70共同覆盖粘贴件60与背衬40。
本实用新型肿瘤电场治疗系统1000的电极贴片100通过多个电极单元10与转接板20可拆卸连接组成,并且多个电极单元10并联连接至转接板20,因此多个电极单元10的通断互不影响,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电极单元10损坏也不影响其他电极单元10继续向患者肿瘤部位施加交变电场进行肿瘤电场治疗,提高了肿瘤电场治疗的电信号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
本申请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场发生器及至少一对与所述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的电极贴片,所述电极贴片包括多个电极单元以及与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可拆卸连接的转接板,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并行连接至所述转接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具有多个并行连接的母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极单元均具有一个与所述转接板的相应的一个母座可拆卸连接的公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极单元均通过相应的公座与所述转接板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包括柔性板基体及焊接设于所述柔性板基体一侧的陶瓷换能片,所述公座与所述陶瓷换能片均位于所述柔性板基体的同一侧,所述公座与所述陶瓷换能片分别位于所述柔性板基体的相对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极单元还包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焊接于柔性板基体上并与所述陶瓷换能片位于同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换能片设有一个贯穿的开孔,所述温度传感器收容于所述开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极单元的温度传感器与陶瓷换能片均通过所述公座并行连接至所述转接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还包括粘设于所述柔性板基体远离陶瓷换能片一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陶瓷换能片沿厚度方向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具有一可拆卸连接多个所述电极单元的本体以及一接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具有一个主干和至少一个枝干,所述多个母座呈间隔状分别设于所述主干及所述枝干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贴片还包括一与所述接线部焊接的导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贴片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电场发生器电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的接线部与所述导线的焊接处外围包覆设置一热缩套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贴片还包括与多个所述电极单元和所述转接板的相应部分粘贴的背衬、围设在多个所述电极单元相应部分周围并粘贴至所述背衬的支撑件以及覆盖所述支撑件和多个所述电极单元相应部分并与患者肿瘤部位对应的体表皮肤贴合的粘贴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极贴片与所述电场发生器之间的转接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83419.6U CN218833405U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PCT/CN2023/127360 WO2024088418A1 (zh) | 2022-10-27 | 2023-10-27 | 电极片、电场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 |
PCT/CN2023/129455 WO2024139717A1 (zh) | 2022-12-26 | 2023-11-02 | 电极贴片、电极贴片的制造方法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PCT/CN2023/141647 WO2024131987A1 (zh) | 2022-12-23 | 2023-12-25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设备、控制及制造方法、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83419.6U CN218833405U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33405U true CN218833405U (zh) | 2023-04-11 |
Family
ID=87301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83419.6U Active CN218833405U (zh) | 2022-10-27 | 2022-12-26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83340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8418A1 (zh) * | 2022-10-27 | 2024-05-02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片、电场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 |
WO2024131987A1 (zh) * | 2022-12-23 | 2024-06-27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设备、控制及制造方法、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139717A1 (zh) * | 2022-12-26 | 2024-07-04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贴片、电极贴片的制造方法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
2022
- 2022-12-26 CN CN202223483419.6U patent/CN2188334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8418A1 (zh) * | 2022-10-27 | 2024-05-02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片、电场治疗系统及控制方法 |
WO2024131987A1 (zh) * | 2022-12-23 | 2024-06-27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设备、控制及制造方法、检测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4139717A1 (zh) * | 2022-12-26 | 2024-07-04 | 江苏海莱新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电极贴片、电极贴片的制造方法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833405U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
CN218833406U (zh) | 肿瘤电场治疗仪 | |
CN115814263B (zh) | 电极贴片及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
CN115837120B (zh) | 电极贴片、电极贴片的制造方法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
CN219128024U (zh) | 电极单元、电极贴片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
CN115845249B (zh) | 可拆卸电极单元、电极贴片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
CN216653128U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
CN114099962A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组件 | |
KR20170080711A (ko) | 무선 이어폰들에 적합한 안테나들 | |
CN114191715B (zh) |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 |
CN114247051B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 |
CN114099960B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 |
CN114099958B (zh) |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 |
CN114099963A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
CN114272513A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片 | |
CN216571207U (zh) |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 |
CN114099959A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 |
CN216571209U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 |
CN114099957A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 | |
CN114099954A (zh) | 电场治疗仪及其电极贴片 | |
WO2024139717A1 (zh) | 电极贴片、电极贴片的制造方法及肿瘤电场治疗仪 | |
WO2023116448A1 (zh) | 肿瘤电场治疗用绝缘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 |
US10091900B2 (en) | Feedthrough connectors | |
CN216571197U (zh) | 电极贴片 | |
CN216603802U (zh) | 肿瘤电场治疗系统及其电极贴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