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31990U -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31990U
CN218831990U CN202222537207.5U CN202222537207U CN218831990U CN 218831990 U CN218831990 U CN 218831990U CN 202222537207 U CN202222537207 U CN 202222537207U CN 218831990 U CN218831990 U CN 218831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
measuring element
aerosol
temperature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720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瑞龙
陈伟
徐中立
李永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Un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720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31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31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31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包括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测温元件,与加热器接触,以检测加热器的温度;固定件,用于将测温元件固定在加热器上;其中,加热器与固定件之间设置有隔热层。在隔热层设置在加热器与固定件之间,不仅可以防止加热器热量流失,实现节能,还可以保护固定件,防止其在高温下受损,同时还能降低对固定件的属性要求,从而能够选用更加经济、更容易获得的材料制作固定件。

Description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雾生成装置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从而产生气溶胶。
对气溶胶生成制品进行加热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00℃~400℃之间,温度过高则可能会导致气溶胶生成制品被烤糊,影响口感,而且温度过高可能会使气溶胶生成制品产生有害物质;而温度过低,则会使得气溶胶产量少,甚至不会产生气溶胶,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设置有测温元件,以检测加热器的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模组,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测温元件,与所述加热器接触,以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测温元件固定在所述加热器上;
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包括所述的发热模组。
上述的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在隔热层设置在加热器与固定件之间,不仅可以防止加热器热量流失,实现节能,还可以保护固定件,防止其在高温下受损,同时还能降低对固定件的属性要求,从而能够选用更加经济、更容易获得的材料制作固定件。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雾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模组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模组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发热模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
1、气溶胶生成制品;2、接收腔;3、电源组件;31、电路板;32、电芯;
4、发热模组;
41、加热器;411、红外电热涂层;412、基体;413、容纳腔;414、第一导电部;415、第二导电部;
42、测温元件;43、固定件;44、隔热层;441、避让槽;45、壳体;451、保温层;461、第一支架;462、第二支架;471、第一连接件;472、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雾生成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使气溶胶生成制品挥发出气溶胶来,以供吸食,气溶胶可以包括中草药、尼古丁或比如烟草香料等风味物质。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为烟制品(如烟支、雪茄等),但不对此做出限定。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气雾生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接收腔2和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发热模组4,还包括电源组件3,电源组件3用于为发热模组4工作供能。
请参照图1和2,气雾生成装置具有插入口,气溶胶生成制品1支通过插入口可移除地接收在接收腔2内;发热模组4至少一部分在接收腔2内沿纵向延伸,并在变化的磁场下通过电磁感应发热,或者在通电时通过电阻发热,或者在受激时向气溶胶生成制品1辐射红外线,进而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例如烟支受热,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形成供抽吸的气溶胶;电源组件3包括电芯32和电路板31,电芯32为可充电的直流电芯,可以输出直流电流,电路板31电连接可充电的电芯32,用于控制电芯32的电流、电压或电功率的输出;在有些实施例中,当采用能够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的感受体作为发热件时,电路板31上的控制器可将电芯32输出的直流电变为交流电,使用磁场发生器(如感应线圈)在交流电下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使发热模组4发热。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电芯32还可以为一次性电池,不可充电或无需对其进行充电。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组件3可以为有线电源,有线电源通过插头直接连接市电来为气雾生成装置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32提供的直流供电电压在约2.5V至约9.0V的范围内,电芯32可提供的直流电流的安培数在约2.5A至约20A的范围内。
进一步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优选采用加热时从气溶胶生成制品1中释放的挥发化合物的含烟草的材料;或者也可以是能够加热之后适合于电加热发烟的非烟草材料。气溶胶生成制品1可以采用固体基质,包括香草叶、烟叶、均质烟草、膨胀烟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粉末、颗粒、碎片细条、条带或薄片中的一种或多种;或者,气溶胶生成制品1可以包含附加的烟草或非烟草的挥发性香味化合物,以在气溶胶生成制品1受热时被释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制品1制备成具有常规的香烟或雪茄的形状。
在如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发热模组4包括加热器41,加热器41可以辐射能量,并通过辐射的能量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使之产生气溶胶。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41中含有等级430的不锈钢(SS430),或含有等级420的不锈钢(SS420),或含有铁镍的合金材料(比如坡莫合金)、或者含有其他可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的磁感性材料,从而加热器41在变化的磁场中可以发热,进而在变化的磁场中,因为产生涡电流和磁滞而自发热,并向气溶胶生成制品1传导和/或辐射热量,以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相应的,气雾生成装置还包括磁场发生器,例如感应线圈,用于在交变电流下产生变化的磁场,且电路板31连接电芯32和感应线圈,并且可将电芯32输出的直流电流转化为交变电流,优选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介于80KHz~400KHz;更具体地,所述频率可以在大约200KHz到300KHz的范围。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41包括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镍铁合金、铂、钨、银、导电陶瓷等电阻性导电材料,或者包含上述至少其一的导电材料,从而在导电时可以通过电阻发热,来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使气溶胶生成制品1中的至少一种成分挥发,形成气溶胶。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41上具有红外电热涂层411,能由电芯32提供的电流激发进而辐射红外线,以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至少局部。例如:红外电热涂层411激发产生8μm~15μm的远红外线。当红外线的波长与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吸收波长匹配时,红外线的能量易于被气溶胶生成制品1吸收。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对红外线的波长不作限定,可以为0.75μm~1000μm的红外线,优选的为1.5μm~400μm的远红外线。
红外电热涂层411可以的由远红外电热油墨、陶瓷粉末和无机粘合剂充分搅拌均匀后涂印在基体的外表面上,然后烘干固化一定的时间,红外电热涂层的厚度为30μm-50μm;当然,红外电热涂层411还可以由四氯化锡、氧化锡、三氯化锑、四氯化钛以及无水硫酸铜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涂覆到基体的外表面上;或者为碳化硅陶瓷层、碳纤维复合层、锆钛系氧化物陶瓷层、锆钛系氮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硼化物陶瓷层、锆钛系碳化物陶瓷层、铁系氧化物陶瓷层、铁系氮化物陶瓷层、铁系硼化物陶瓷层、铁系碳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氧化物陶瓷层、稀土系氮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硼化物陶瓷层、稀土系碳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氧化物陶瓷层、镍钴系氮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硼化物陶瓷层、镍钴系碳化物陶瓷层或高硅分子筛陶瓷层中的一种;红外电热涂层411还可以是现有的其他材料涂层。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41还包括基体412,基体412作为红外电热涂层411的载体,用于支撑红外电热涂层411,请参照图5,基体412被构成管状体,内部具有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容纳腔413,气溶胶生成制品1在容纳腔413中受热并生成气溶胶。红外电热涂层411可以设置在管状体的内表面,制备方式可以是采用电镀的方式使红外电热涂层411形成在管状体的内表面,但不排除采用沉积、喷涂等其他方式制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红外电热涂层411可以设置在管状体的外表面,制备方式可以是采用等离子喷涂等方式喷涂在管状体的外表面后固化获得,但不排除采用电镀、沉积等其他方式制备。当红外电热涂层411设置在基体412的外表面时,优选基体412采用透明的材质制成,以增加红外线的透射率,使红外线更好的辐射到容纳腔413中。
为了保护红外电热涂层411,防止其被气溶胶腐蚀破坏,在基体412内部设置有的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1的容纳腔413时,可以使红外电热涂层411设置在基体412的外表面,从而隔绝红外电热涂层412与气溶胶;或者,在红外电热涂层412的表面布置保护层,保护层可以为聚四氟乙烯层、釉层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或者为其他耐高温材料制成,保护层可以隔绝红外电热涂层412和气溶胶,同时防止红外电热涂层412磨损,于是可以将红外电热涂层412设置在基体412的内表面,与气溶胶生成制品1接触,通过缩短气溶胶生成制品1与红外电热涂层412之间的距离,来减少能量损耗。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体412的壁厚均匀,其上无明显的凹痕和凸起,无镂空孔、盲槽和鼓包,以确保热量在基体412上各处分布均匀,进而确保对气溶胶生成制品1进行均匀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加热器41还包括导电模块,导电模块包括设置在基体412上的第一导电部414和第二导电部415。第一导电部414和第二导电部415均至少部分地与红外电热涂层411电性连接,以使得电流可以经由红外电热涂层411从其中一个导电部流向另一个导电部。第一导电部414和第二导电部415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导电部414为正极、第二导电部415为负极;或者第一导电部414为负极、第二导电部415为正极。优选的将红外电热涂层411涂覆在基体412的外表面,第一导电部411设于基体靠近第一端的外表面,第二导电部415设于基体靠近第二端的外表面。若红外电热涂层411涂覆在基体412的内表面,导电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基体412的内表面、或者横跨基体412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414和第二导电部415均呈圆环状(环形导电部)或带状(弧形或条形导电部),基体412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导电部414和第二导电部415可以为涂覆在基体412靠近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的外表面的圆环形导电涂层,导电涂层可以为金属涂层或导电胶带等,金属涂层可以包括银、金、钯、铂、铜、镍、钼、钨、铌或上述金属合金材料;第一导电部414和第二导电部415也可以是套接在基体412靠近第一端和第二端位置的外表面的圆环形导电片,导电片为金属导电片,例如铜片、钢片等等。
在如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发热模组4还包括测温元件42,测温元件42用于检测加热器41的实时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传递给电路板31上的控温单元,控温单元通过该实时温度控制电芯32对加热器41的功率输出,以控制加热器41的温度,防止其温度过高或过低,确保气溶胶的产量和口感,减少有害物质产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测温元件42与加热器41接触,即通过接触来采集加热器41的温度,测温元件42可以包括NTC(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元件或PTC(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元件等,在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接触加热器41并能够实时检测加热器41的温度即可。当然,不排除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非接触式的温度检测装置对加热器41进行实时测温。
如图5-7所示,使测温元件42直接接触加热器41中的红外电热涂层411,以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加热器41包括上述的基体412时,为防止测温元件42占据容纳腔413,从而影响加热器41与气溶胶生成制品1之间的距离,或者影响气溶胶生成制品1插入和拔出容纳腔413,优选红外电热涂层411设置在基体412的外表面,测温元件42在基体412的外侧与红外电热涂层411接触。可选,测温元件42与加热器41面接触,以增加温度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在如图3-7所示的实施例中,发热模组4还包括固定件43,固定件43用于使测温元件42与加热器41保持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件43可以是在受热后收缩实现紧箍的热缩管,热缩管受热收缩后,便不会回复原始状态,也就是说,热缩管一旦发生收缩,便可始终压紧测温元件42与加热器41。热缩管可以是PVC热缩管、PET热缩管、PTFE热缩管、硅胶热缩管等热缩管中的一种。热缩管的收缩率可以为1.6:1或4:1,热缩管的收缩率还可以为1.8:1、2.2:1或3.6:1,热缩管的收缩率还可以是其他比值,在此不一一列举。
然而,热缩管在高温下可能发生熔化起泡现象,且熔化后会与设置在加热器42上的红外电热涂层粘黏在一起,随着加热器41反复发热和冷却,热缩管循环热胀冷缩,从而会撕扯破坏红外电热涂层411,或者在返工拆机时,因粘黏,热缩管会撕扯破坏红外电热涂层411。而能够耐高温的热缩管的成本非常高。故,在一实施例中,可加热器42与固定件43之间设置隔热层44,隔热层44不仅能够防止加热器42的温度向外散失,还能保护固定件43,防止其被高温伤害,同时使固定件43与加热器42不直接接触,以此可以保护红外电热涂层411,防止其被破坏。由于在加热器41与固定件43之间设置有隔热层44,使得固定件43不能直接接触接触加热器41,同时隔热层44能够隔绝加热器41向固定件43散发的大量热量,从而使得具有较低耐受温度的热缩管可以成为本申请所述的固定件43,如PVC热缩管、PET热缩管等,即可以降低对热缩管制作材料的要求,降低选用的热缩管的成本。
隔热层44可以采用气凝胶、玻璃纤维毡、隔热棉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可选的,隔热层44能够适应加热器42表面的形状,从而能够更加贴合在加热器42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隔热层44设置在加热器42的表面上,隔热层44上开设有避让槽441,测温元件42设置在避让槽441中,并在避让槽441中与加热器42直接接触,同时,测温元件42的局部凸伸出避让槽441,从而固定件43能够直接挤压测温元件42,使测温元件42与加热器41保持接触,并将测温元件42限定在避让槽441中,确保测温元件441不晃动和不移位。
隔热层44通过避让槽441可以吸收测温元件42的厚度,以消减固定件43与测温元件42接触处的隆起高度,可有效防止固定件43局部过度紧绷或应力集中,有助于固定件43各处受力平衡,从而能够减缓固定件43的老化速度,延长固定件43的使用寿命。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测温元件42的引线可以埋设在隔热层44中,并且优选其不使隔热层44的外表面形成隆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和7所示,隔热层44上无避让槽441,隔热层44覆盖在测温元件42上,测温元件42设置在隔热层44与管状体41之间,可以使隔热层44具有较大的厚度,以吸收测温元件42的厚度,优选隔热层44上与测温元件42对应的外表面和与之邻接的外表面具有相同的曲率,即测温元件42未使隔热层44的外表面形成隆起,从而方便固定件43设置在隔热层44的外侧,且能够有效防止固定件43因局部隆起而受力不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隔热层44为断续布置的多个片状、块状,或者隔热层44未构成环形的带状,隔热层44主要其间隔作用,防止固定件43与加热器41直接接触,同时固定件43通过紧箍隔热层44,使隔热层44固定在加热器41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隔热层44构成完整的环形,环绕加热器41(此时,加热器41可以为管状、片状等形状)设置,优选隔热层44各处厚度均匀。若加热器41为管状,无论其横截面的外轮廓为什么形状,均可优选隔热层44横截面的外侧轮廓构成圆形,从而可以使装配固定件43更加顺畅。固定件环绕隔热层设置,从而实现对隔热层进行紧箍,将隔热层固定在加热器上。
由于将隔热层44设置在加热器41上需要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测温元件42可能会发生移位,或者在该过程中需要兼顾测温元件42,防止其脱离加热器41,为解决该问题,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先通过高温胶将测温元件42初步地固定在加热器41上,优选采用高温胶纸通过缠绑或覆盖粘贴的方式,使测温元件42与加热器41保持直接接触,选用高温胶的原因包括:高温胶热系数均衡,固化后不会收缩,从而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不会通过撕扯加热器41表面的红外电热涂层411而破坏红外电热涂层411。
同理,将固定件43设置在隔热层44上也需要一个过程,为了防止隔热层44在该过程中移位,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先通过高温胶将隔热层44初步地固定在加热器41上,优选采用高温胶纸通过缠绑或覆盖粘贴的方式,将隔热层44保持加热器41上,仍利用高温胶热系数均衡,热胀和冷缩率低,从而不会影响作为固定件43的热缩管在受热下收缩的程度,可以确保热缩管最大限度的收缩并挤压隔热层44和测温元件42。
请参照图2和3,发热模组4还包括壳体45、第一支架461和第二支架462,第一支架461连接加热器41的上端与壳体45,从而使得加热器41的上端被定位在壳体45中,第二支架462连接加热器41的下端与壳体45,从而使得加热器42的下端被定位在壳体45中。第一支架461和第二支架462可以采用PEEK或PBI等耐高温的塑胶材料制成,其具有较低的热传递效率,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加热器41上的热量传递至壳体45,导致热量流失和壳体45烫手等。
然而当加热器41上的温度超过第一支架461和第二支架462的熔融阈值时,如超过300℃时,第一支架461和第二支架462可能会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加热器41的固定。为解决该问题,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发热模组4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71和第二连接件472,第一连接件471和第二连接件472可以采用壁第一支架461和第二支架462更耐高温的陶瓷制成,第一连接件471连接加热器41的上端和第一支架461,使得第一支架461与加热器41不能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第一支架461被高温灼损,第二连接件472连接加热器41的下端和第二支架462,使得第二支架462与加热器41不能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第二支架462被高温灼损。从而,加热器41可以采用更大加热功率,有助于缩短气溶胶产生的等待时间,能够满足用户快速出烟的需求,且能够保证单位时间内气溶胶的生成量,对提升口感是有利的。
第一支架461和第一连接件471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铆压在一起,第二支架462和第二连接件472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铆压在一起。采用第一支架461与第一连接件471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将加热器41的上端保持在壳体45中的原因包括:可以将复杂结构通过注塑等工艺设置在第一支架461上,尽量简化第一连接件471,从而使得由陶瓷制成的第一连接件471可以模块化批量生产,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同理,第二支架462与第二连接件472相互配合的方式来将加热器41的下端保持在壳体中的原因也包括上述原因。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45中包括保温层451,保温层451设置在加热器41的外围,用于防止热量外泄,对加热器41进行保温。优选该保温层451为真空保温层,以提升保温效果。
上述的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在隔热层设置在加热器与固定件之间,不仅可以防止加热器热量流失,实现节能,还可以保护固定件,防止其在高温下受损,同时还能降低对固定件的属性要求,从而能够选用更加经济、更容易获得的材料制作固定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用于加热气溶胶生成制品;
测温元件,与所述加热器接触,以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测温元件固定在所述加热器上;
其中,所述加热器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管状体,所述管状体内具有容纳气溶胶生成制品的容纳腔,所述管状体的壁厚均匀,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管状体的外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体包括基体和形成在所述基体表面的红外电热涂层,所述容纳腔设置在所述基体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透明,所述红外电热涂层形成在所述基体的外表面,所述测温元件接触所述红外电热涂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测温元件设置在所述避让槽中,且所述测温元件的局部自所述避让槽显露,并与所述固定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管状体的外表面上,且覆盖与所述管状体外表面接触的所述测温元件,所述固定件挤压所述隔热层,并通过所述隔热层挤压所述测温元件,使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管状体的外表面保持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外侧面的任意相邻两处与所述管状体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环绕所述管状体设置,所述隔热层的局部内侧面接触所述测温元件,局部内侧面接触所述管状体,所述隔热层横截面的外侧轮廓构成圆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同时位于所述隔热层、所述测温元件和所述加热器的外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管为PVC热缩管、PET热缩管、PTFE热缩管、硅胶热缩管中的一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模组还包括高温胶纸,所述高温胶纸将所述测温元件定位在所述加热器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气凝胶、玻璃纤维毡、隔热棉中的一种或多种。
13.一种气雾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发热模组。
CN202222537207.5U 2022-09-23 2022-09-23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Active CN218831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7207.5U CN218831990U (zh) 2022-09-23 2022-09-23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7207.5U CN218831990U (zh) 2022-09-23 2022-09-23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31990U true CN218831990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301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7207.5U Active CN218831990U (zh) 2022-09-23 2022-09-23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31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4636B1 (ko)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용 히터
RU2736025C2 (ru) Питаемое от батареи генерир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средства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нагрева батареи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температуры
CN106455708B (zh) 具有端部加热器的电加热气溶胶生成系统
WO2022166327A1 (zh) 一种涡流加热的发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279891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1910544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08338415A (zh) 外围式加热吸烟系统
CN21191052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112841741B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EP4190185A1 (en) Heater and smoking set comprising heater
CN218354597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2841726A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CN219353083U (zh) 气雾生成装置和发热模组
CN218831990U (zh) 发热模组和气雾生成装置
CN211910528U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该加热器的烟具
EP4199649B1 (en) Surface heating heater pipe
WO2023208053A1 (zh)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CN218073474U (zh) 加热模组及气雾生成装置
CN117137197A (zh) 气雾生成装置和发热模组
EP4445779A1 (en)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WO2019148329A1 (zh) 一种具有玻璃镍片加热装置的电子烤烟
CN221153026U (zh) 一种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2117762A1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having multi-layer insulation
CN221449905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加热模组
CN213344352U (zh) 加热器以及包含该加热器的烟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