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5366U -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5366U
CN218825366U CN202222965202.2U CN202222965202U CN218825366U CN 218825366 U CN218825366 U CN 218825366U CN 202222965202 U CN202222965202 U CN 202222965202U CN 218825366 U CN218825366 U CN 218825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ovable module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circuit element
gu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652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家荣
王金国
刘怡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ta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96520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5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5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5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抽取式模块和电子装置。可抽取式模块包括一顶部壳体、一底部壳体以及一转动元件。底部壳体连接顶部壳体。转动元件设置于顶部壳体与底部壳体之间。转动元件包括一突出,且底部壳体包括对应突出的一孔洞。

Description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可抽取式模块以及包括可抽取式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装置亦蓬勃发展,例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针对不同使用需求,使用者通常需要携带相应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之重量可能造成使用者负担。而且,电子装置内部通常包括许多的电子元件,当某个电子元件需要更换时,通常需要拆卸电子装置之外壳,这样的过程相当不便且耗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可抽取式模块,其相对于电子装置便于携带,且可在无须拆卸电子装置之外壳的情形下更换电子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抽取式模块。可抽取式模块包括一顶部壳体、一底部壳体以及一转动元件。底部壳体连接顶部壳体。转动元件设置于顶部壳体与底部壳体之间。转动元件包括一突出,且底部壳体包括对应突出的一孔洞。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抽取式模块更包括设置于顶部壳体的一触发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元件更包括一固定部以及一活动部,当对触发元件施力时,触发元件带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转动,以使转动元件在一初始位置与一极限位置之间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抽取式模块更包括一回复元件,回复元件连接底部壳体以及转动元件,以使转动元件自极限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抽取式模块更包括设置于顶部壳体与底部壳体之间的一主机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框架、一可抽取式模块以及一对接模块。框架包括一接触部。可抽取式模块设置于框架,并包括一壳体以及一转动元件。转动元件设置于壳体内,并包括一突出。对接模块设置于框架。藉由突出与接触部之接触,可抽取式模块与对接模块在一组合状态与一分离状态之间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抽取式模块更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多个连接端口,且对接模块包括一系统电路元件、一扩充电路元件以及多个连接元件。扩充电路元件连接系统电路元件。连接元件设置于系统电路元件或扩充电路元件。连接元件对应可抽取式模块之连接端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模块更包括连接系统电路元件与扩充电路元件的一弹性元件,使得扩充电路元件可相对于系统电路元件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模块更包括设置于系统电路元件的一第一引导元件以及设置于扩充电路元件的一第二引导元件,且可抽取式模块更包括对应第一引导元件的一第一引导孔以及对应第二引导元件的一第二引导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的一尺寸与第二引导元件的一尺寸不同。
附图说明
当阅读所附图式时,从以下的详细描述能最佳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应注意的是,各种特征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以做清楚的说明。
图1是可抽取式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可抽取式模块的部分爆炸图。
图3是可抽取式模块的俯视图,用于显示在初始位置的转动元件。
图4是可抽取式模块的俯视图,用于显示在极限位置的转动元件。
图5是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电子装置的立体图,用于显示尚未取出的可抽取式模块。
图7是电子装置的立体图,用于显示取出的可抽取式模块。
图8是图7进一步省略部分元件的示意图,用于显示对接模块。
图9是对接模块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电子装置
51:框架
100:可抽取式模块
110:顶部壳体
111:凹槽
112:散热口
120:底部壳体
121:孔洞
130:连接端口
140:引导部
141:第一引导孔
142:第二引导孔
150:触发元件
160:电路元件
171:固态硬盘
172:随机存取存储器
173:中央处理器
174:热管
175:风扇
180:转动元件
181:固定部
182:活动部
190:回复元件
200:锁固元件
300:对接模块
310:系统电路元件
320:扩充电路元件
330:连接元件
341:第一引导元件
342:第二引导元件
350:弹性元件
511:接触部
1821:突出
3301:连接元件的顶端
3411:第一引导元件的顶端
3421:第二引导元件的顶端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用新型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并叙述各个构件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例如,若本说明书叙述了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上」,即表示可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可包括有附加特征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在说明书以及申请专利范围中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等,并没有顺序上的先后关系,其仅用于标示区分二个具有相同名字的不同元件。
所使用的空间相关用语,例如「上」、「上方」等用语是为了便于描述图式中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图式中绘示的方位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语意欲包括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之不同方位。设备可能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则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词也可依此相同解释。
请先参考图1以及图2,以了解一可抽取式模块100。图1是一可抽取式模块100之立体图。图2是可抽取式模块100之部分爆炸图。可抽取式模块100可应用于一电子装置(如以下关于图5至图9描述的一电子装置50)。即,可将可抽取式装置100安装至电子装置以及可将可抽取式装置100自电子装置取出。为了搭配可抽取式模块100,电子装置可包括一对接模块(如以下关于图5至图9描述的一对接模块300),可抽取式模块100可与对接模块自一组合状态变化至一分离状态。
详细而言,使用者可将可抽取式模块100安装至电子装置,并确保可抽取式模块100与对接模块在组合状态,以使得电子装置可读取可抽取式模块100。又,使用者可对可抽取式模块100施力(例如,按压),使得可抽取式模块100与对接模块自组合状态变化为分离状态,并可自电子装置取出可抽取式模块100。
在本实施例中,可抽取式模块100包括一顶部壳体110、一底部壳体120、三个连接端口130、二个引导部140、一触发元件150、一电路元件160、二个转动元件180、二个回复元件190。不过,可依照实际需求增加或删减元件。为了方便说明,将顶部壳体110之长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一第一方向D1,并将顶部壳体110之短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一第二方向D2。第二方向D2不同于第一方向D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垂直于第二方向D2。
顶部壳体110连接底部壳体120,以作为整个可抽取式模块100之壳体。壳体内部的空间可用于容纳电路元件160、转动元件180、回复元件190等,以达到保护作用。顶部壳体110以及底部壳体120可由金属材料或塑胶材料制成,例如,镁合金或铝合金,但不限于此。顶部壳体110包括一凹槽111以及多个散热口112。散热口112可为多边形,例如,蜂巢形,但不限于此。凹槽111可用于设置触发元件150。散热口112可用于散出热量。底部壳体120包括二个孔洞121。孔洞121对应转动元件180之部分。
连接端口130以及引导部140设置于壳体之一侧。连接端口130用于电性连接对接模块。连接端口130以及引导部140可设置于电路元件16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口130可为一USB Type C接口,但不限于此。引导部140可包括二个第一引导孔141以及二个第二引导孔142(标示于图8)。第一引导孔141邻近于中央的连接端口130,而第二引导孔142邻近于两侧的连接端口1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孔141之一尺寸与第二引导孔142之一尺寸不同。
触发元件150设置于顶部壳体110之凹槽111。触发元件150可由与壳体相同的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触发元件150可为一按键,但不限于此。
电路元件160设置于顶部壳体110与底部壳体120之间。电路元件160可为一印刷电路板,例如,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软硬复合板(rigid-flexboard)等。电路元件160上可设置有不同的元件,例如,一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171、一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72、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173、一热管174、一风扇175等。因为中央处理器173在运作时可能产生相对于大量的热能,热管174以及风扇175可用于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元件160可为一主机板(motherboard)(或称为一主板(mainboard)),使得可抽取式模块100为一主机板模块。
转动元件180设置于顶部壳体110与底部壳体120之间。转动元件180包括一固定部181以及一活动部182。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181可透过诸如为螺丝的一锁固元件200(标示于图3以及图4)固定于底部壳体120上,使得活动部182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81进行转动。活动部182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活动部182包括一突出1821。突出1821朝着第二方向D2突出,并对应底部壳体120的孔洞121。
回复元件190连接底部壳体120以及转动元件180。回复元件190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回复元件190可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回复元件190可为一弹簧,但不限于此。
接下来,请参考图3以及图4,以了解如何抽取可抽取式模块100。图3是可抽取式模块100的俯视图,用于显示在一初始位置的转动元件180。图4是可抽取式模块100的俯视图,用于显示在一极限位置的转动元件180。当想要自电子装置取出可抽取式模块100时,可对触发元件150施力(例如,按压)。触发元件150可带动转动元件180进行转动。详细而言,转动元件180尚未开始转动的位置即为初始位置,而转动元件180转动到极限而无法再进行转动之位置即为极限位置。
转动元件180自初始位置变化至极限位置之后,转动元件180的突出1821暴露于底部壳体120的孔洞121的面积增加。当转动元件180在极限位置时,突出1821可接触可抽取式模块100的外部的元件或接触点(如以下关于图5至图9描述的一接触部511),以提供一接触力,使得可抽取式模块100可与电子装置中的对接模块自组合状态变化至分离状态,便于让使用者自电子装置取出可抽取式模块100。
值得注意的是,在转动元件180的转动过程中,施力点位于活动部182上,并相对于远离固定部181。即,施力点与固定部181之间的一距离大于突出1821与固定部181之间的一距离,使得施力臂大于抗力臂。因此,可抽取式模块100可达到省力的作用。之后,藉由回复元件190,可使转动元件180自极限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
接下来,请参考图5至图7,以了解可抽取式模块100如何应用于电子装置50。图5是电子装置50的立体图。图6是电子装置50的立体图,用于显示尚未取出的可抽取式模块100。图7是电子装置50的立体图,用于显示取出的可抽取式模块100。
电子装置50可包括一框架51以及一对接模块300。可抽取式模块100以及对接模块300设置于框架51。框架51上包括对应可抽取式模块100的转动元件180的突出1821的二个接触部511。藉由转动元件180的突出1821与框架51的接触部511的接触,可抽取式模块100与对接模块300可在组合状态与分离状态之间变化。详细而言,图6即为在组合状态的可抽取式模块100与对接模块300,而图7即为在分离状态的可抽取式模块100与对接模块300。
接下来,请参考图8以及图9,以了解对接模块300。图8是图7进一步省略部分元件的示意图,用于显示对接模块300。图9是对接模块300的放大图。对接模块300可具有配合可抽取式模块100的相关设计。
对接模块300包括一系统电路元件310、二个扩充电路元件320、三个连接元件330、二个第一引导元件341、二个第二引导元件342、四个弹性元件350。不过,可依照实际需求增加或删减元件。
系统电路元件310以及扩充电路元件320设置于框架51上。扩充电路元件320连接系统电路元件310。系统电路元件310以及扩充电路元件320可为一印刷电路板,例如,软性印刷电路板或软硬复合板等。
连接元件330对应可抽取式模块100之连接端口130。连接元件330用于电性连接可抽取式模块100。连接元件330可设置于系统电路元件310或扩充电路元件320,例如,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央的连接元件330设置于系统电路元件310,两侧的连接元件330分别设置于二个扩充电路元件320。连接元件330可为一USB Type C连接器,但不限于此。
二个第一引导元件341设置于系统电路元件310,并邻近于中央的连接元件330。二个第二引导元件342分别设置于二个扩充电路元件320,并邻近于两侧的连接元件330。可抽取式模块100的引导部140包括对应第一引导元件341的二个第一引导孔141以及对应二个第二引导元件342的二个第二引导孔1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元件341的一尺寸与第二引导元件342的一尺寸不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孔141与第一引导元件341之间的一余隙与第二引导孔142与第二引导元件342之间的一余隙不同。例如,第一引导孔141与第一引导元件341之间的余隙小于第二引导孔142与第二引导元件342之间的余隙,但不限于此。
弹性元件350连接系统电路元件310与扩充电路元件320。弹性元件350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50包括一弯折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元件350为倒V形。详细而言,每一个弹性元件350之一端连接系统电路元件310,而每一个弹性元件350之另一端连接扩充电路元件320,使得扩充电路元件320可相对于系统电路元件310移动。例如,扩充电路元件320可相对于系统电路元件310在图8以及图9中所示的X方向上以及Z方向上进行左右移动以及上下移动。
在将可抽取式模块100安装至电子装置50时,可能因为组装误差导致连接端口130与连接元件330彼此之间产生偏差而无法顺利组装,甚至导致连接端口130与连接元件330损坏。为了修正、弥补组装误差,可相对系统电路元件310移动的扩充电路元件320、第一引导元件341、第二引导元件342可达到引导以及定位的作用,确保对接模块300的连接元件330与可抽取式模块100的连接端口130顺利嵌合。
详细而言,在将可抽取式模块100安装至电子装置50时,第一引导元件341之一顶端341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342的一顶端3421相较连接元件330的一顶端3301更先接触到可抽取式模块100,故可达到引导以及定位的作用。
当使用者沿着Y方向插入可抽取式模块100时,可能因为组装误差之影响使得连接端口130并未对准连接元件330。此时,设置于系统电路元件310的第一引导元件341因为不会移动而可作为定位基准并顺利插入第一引导孔141中,设置于扩充电路元件320的第二引导元件342可藉由与可抽取式模块100之接触产生摩擦力,并带动扩充电路元件320相对于系统电路元件310在X方向上以及Z方向上移动,进而确保第二引导元件342可顺利插入第二引导孔142中。接下来,藉由已插入第一引导孔141以及第二引导孔142中的第一引导元件341以及第二引导元件342,可确保对接模块300之连接元件330与可抽取式模块100之连接端口130顺利嵌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或取出可抽取式模块100,电子装置50的框架51更包括一导轨,且可抽取式模块100更包括对应导轨的一滑槽。无论是在安装或取出可抽取式模块100时,导轨皆具有导引作用,有助于定位可抽取式模块100并使得可抽取式模块100更方便移动。
需补充说明的是,在图5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50为一笔记本电脑,且可抽取式模块100设置于笔记本电脑之底座部分。不过,可抽取式模块100的设置位置仅为示例,可抽取式模块100亦可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部分。而且,笔记本电脑仅为可应用可抽取式模块100的电子装置的示例,可抽取式模块100可应用于其他电子装置,例如,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而且,对接模块300亦可相应地设置于任何需要应用可抽取式模块100的电子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抽取式模块以及一种包括可抽取式模块的电子装置。使用者可将可抽取式模块安装至电子装置或自电子装置取出可抽取式模块。为了搭配可抽取式模块,电子装置可包括一对接模块。可抽取式模块以及对接模块分别具有用于相互连接的连接端口以及连接元件。对接模块可包括用于确保可抽取式模块与对接模块的连接的一引导元件,以降低在安装可抽取式模块的过程中损坏连接端口以及连接元件的可能性。
可抽取式模块包括具有一突出的一转动元件,且可抽取式模块的一壳体上具有对应突出的一孔洞。使用者可对可抽取式模块施力(例如,按压)而带动转动元件转动,藉由转动元件的突出与可抽取式模块的外部的元件或接触点的接触,可提供一接触力,使得可抽取式模块可自电子装置中分离。而且,转动元件转动时的施力臂大于抗力臂,使得可抽取式模块可达到省力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可抽取式模块可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例如,当使用者需要前往不同地点时,无须携带电子装置,可仅携带可抽取式模块,并将同一可抽取式模块应用至不同电子装置,可大幅降低携带重量,且无须传输档案或重新设定。不仅如此,当使用者察觉可抽取式模块或其中的元件产生故障时,使用者可快速更换另一正常运作的可抽取式模块,并将拆下的可抽取式模块送修,而无须拆卸电子装置的外壳,亦无须经历较长的等待时间。或者,当使用者希望可以提升电子装置的效能时,使用者可快速更换另一具备较高效能的(例如,具有较大的存储器容量或较新的中央处理器)可抽取式模块,并继续沿用电子装置的其他元件,包括屏幕、键盘等,故可节省费用并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前面概述数个实施例的特征,使得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理解的是,可轻易地使用本实用新型作为设计或修改其它制程以及结构的基础,以实现在此介绍的实施例之相同目的及/或达到相同优点。本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应理解的是,这样的等同配置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以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变、替换以及更改。

Claims (10)

1.一种可抽取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顶部壳体;
一底部壳体,连接该顶部壳体;以及
一转动元件,设置于该顶部壳体与该底部壳体之间;
其中该转动元件包括一突出,且该底部壳体包括对应该突出的一孔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取式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顶部壳体的一触发元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抽取式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转动元件还包括一固定部以及一活动部,当对该触发元件施力时,该触发元件带动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转动,以使该转动元件在一初始位置与一极限位置之间变化。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抽取式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回复元件,其中该回复元件连接该底部壳体以及该转动元件,以使该转动元件自该极限位置回复至该初始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抽取式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顶部壳体与该底部壳体之间的一主机板。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架,包括一接触部;
一可抽取式模块,设置于该框架,包括:
一壳体;以及
一转动元件,设置于该壳体内,包括一突出;以及
一对接模块,设置于该框架;
其中藉由该突出与该接触部之接触,该可抽取式模块与该对接模块在一组合状态与一分离状态之间变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抽取式模块还包括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多个连接端口,且该对接模块包括:
一系统电路元件;
一扩充电路元件,连接该系统电路元件;以及
多个连接元件,设置于该系统电路元件或该扩充电路元件;
其中该多个连接元件对应该可抽取式模块的该多个连接端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接模块还包括连接该系统电路元件与该扩充电路元件的一弹性元件,使得该扩充电路元件可相对于该系统电路元件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接模块还包括设置于该系统电路元件的一第一引导元件以及设置于该扩充电路元件的一第二引导元件,且该可抽取式模块还包括对应该第一引导元件的一第一引导孔以及对应该第二引导元件的一第二引导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引导元件的一尺寸与该第二引导元件的一尺寸不同。
CN202222965202.2U 2022-11-03 2022-11-03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18825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5202.2U CN218825366U (zh) 2022-11-03 2022-11-03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65202.2U CN218825366U (zh) 2022-11-03 2022-11-03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5366U true CN218825366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7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65202.2U Active CN218825366U (zh) 2022-11-03 2022-11-03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5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9008B2 (en)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with multiple data interfaces
US6948966B2 (en) Portable-type information apparatus
US20130128464A1 (en) Riser card
US20080062635A1 (en) Draw-Open Structure for Assembling Hard Disks
JP2009163292A (ja) 電子機器
JP748588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10442188B (zh) 笔记本电脑
JP2002229679A (ja) Pcカード用スロット付電子機器及びpci拡張アダプタ
CN218825366U (zh) 可抽取式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US20230259181A1 (en) Fault-tolerant cooling for add-in card
CN201115122Y (zh) 止挡组件
US911063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structure thereof
US727199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or
WO2007080637A1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案内部材
TWM638640U (zh) 可抽取式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JP4621243B2 (ja) 電子機器
CN111596740B (zh) 界面卡架体与服务器
JP2006059935A (ja) 保持具、部品搭載方法、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US20090168383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ystem
US816341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9246005U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CN217113174U (zh) 工业用电脑机壳
TWI823736B (zh) 散熱裝置與其電子裝置
CN217360710U (zh) 电脑主机与电脑机壳
TWI822259B (zh) 記憶體模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