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1788U - 一种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1788U
CN218821788U CN202223180295.4U CN202223180295U CN218821788U CN 218821788 U CN218821788 U CN 218821788U CN 202223180295 U CN202223180295 U CN 202223180295U CN 218821788 U CN218821788 U CN 218821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water
outlet
inlet
wat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029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金煜
吴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029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1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1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1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设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其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即热体,即热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能与第二水箱连通;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板和换热管,换热板设有换热腔,换热管置于换热腔内,换热管具有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换热进口至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换热进口至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第一水箱能够与换热腔连通,即热体的出水口能够与换热进口连通,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者一起向总出水口供水。本申请所公开的换热装置具有可多种温度凉白开出水、大流量出水、出水响应快、节约能耗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净水器绝大部分都只是实现过滤水功能,把自来水过滤成纯水,也有一些带即热技术的净水器,这种净水器把净化后的水加热到需要的温度,如100℃、90℃、80℃、45℃等,然后直接排出来,但是这种带有即热技术的净水器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即热技术是将常温水加热至设定温度,无法将水烧开至沸腾,若净水器出现滤芯过期或故障的情况,用户很有可能喝到生水,有安全风险;第二,用即热装置加热虽然可以烧开,但是若用户需要喝温开水和凉白开水则需要等待沸腾水冷却,自然降温耗时太久,影响用户体验。也有一些技术,通过在热水中混入常温水,达到降温的目的,但若净水器出现滤芯过期或故障的问题,常温水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存在潜在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换热装置,设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水箱组件,其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即热体,所述即热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能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板和换热管,所述换热板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管具有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水箱能够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即热体的出水口能够与所述换热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者一起向所述总出水口供水。
本申请中的换热装置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换热板开设有分别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第一水箱经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换热进口设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设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开设于所述换热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所述冷水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毗邻,且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毗邻以使所述换热腔和所述换热管内的水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换热板呈矩形结构,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冷水出口设于所述换热板的一组对角处,所述换热腔内设有并排且间隔布置的多个水路筋,所述多个水路筋将所述换热腔分隔为迂回布置的结构,所述换热管沿所述换热腔迂回延伸。
所述换热板设有朝向所述换热腔内延伸并用于夹持定位所述换热管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设有过水缺口。
所述换热板设有分别供所述换热进口、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穿出的多个过孔,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过孔的密封圈以及用于将所述密封圈限定于所述过孔内的限位卡环,所述过孔内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止挡所述限位卡环以所述限位卡环限定于所述过孔内。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向阀、热水补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所述总进水口能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所述换向阀的进水口与所述即热体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向阀的一个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进口连接,另一个出水口能够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或经所述出水电磁阀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即热体的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一抽水泵。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冷水补水电磁阀,所述总进水口能够经所述冷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换热腔能经所述冷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出口与所述换热腔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二抽水泵。
所述换热腔能够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能经所述换热腔补入所述第二水箱内。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比例调节阀和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的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择一或一起打开,所述测温装置设于所述比例调节阀至所述总出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装置,其既可与净水器搭配使用,也可直接与市政水龙头搭配使用,安装使用场景丰富、便捷。换热组件可以用于常温水和热水进行热量交换,使常温水升温、热水降温,例如,与净水器搭配时,可以向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入常温纯净水,并将第一水箱内的水输送至换热腔内,将第二水箱内的水通过即热体加热至沸腾状态并输送至换热管内,换热腔内的常温水和换热管内的沸腾开水换热,沸腾开水降温形成温开水或凉白开水,因温开水或凉白开水是经过加热沸腾的杀菌消毒过程,更加健康、适宜饮用,而且,通过常温水和开水交换使开水降温比热水静置降温更快,提升响应速度,缩短了用户接水等待时长,体验效果更佳,此外,换热进口至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换热进口至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使得从第一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比从第二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换热时间更久、下降的温度更多,则换热管可实现单次进水、多种温度出水,可同时出不同温度的温开水、凉白开水等,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出水的多样要求。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冷水出口与换热进口毗邻,且冷水进口与第一换热出口毗邻以使换热腔和换热管内的水流动方向相反,即换热过程中,换热腔内的水与换热管内的水呈对向流动换热,相较于同向流动换热的方式而言,对向流动能使热水与常温水进行冷热交换时接触更充分、换热的效率更高、热水降温更快。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使换热进口至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小于换热进口至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的二分之一,使得换热后从第二换热出口流出的水的水温与从第一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温具有较大的差距,从而使换热后形成的凉白开水具有较大的温度区间,满足低温凉白开水、中高温凉白开水、热温开水等更多温度出水的需求。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在换热板设有朝向换热腔内延伸的定位筋,定位筋夹持定位换热管,保证放置在换热腔内的换热管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换热管与换热板发生碰撞。此外,定位筋设有的过水缺口确保了换热腔内的水可以正常流动,减少定位筋对冷却水的流动的阻碍影响,保证换热效率。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通过在换热板设置的过孔内设置密封圈对换热管进行轴向密封,保证过孔处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换热腔在过孔处漏水。在密封圈外侧使用限位卡环限位密封圈,防止密封圈脱落,而且利用限位凸筋将限位卡环限定于过孔内能防止限位卡环脱落。
6.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式,比例调节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可以择一打开,也可以一起打开,通过使第一换热出口和比例调节阀的第一阀口连接,第二换热出口和比例调节阀的第二阀口连接,便可以实现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一起向换热装置的总出水口供水,以实现不同温度出水。此外,在比例调节阀至总出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置测温装置,可以根据测温装置检测的温度调节向换热管通水的流量,从而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使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一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装置的水路图;
图2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板状本体与换热管所形成的装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板状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处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B处结构的局部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11总进水口,12总出水口;
21第一水箱,22第二水箱;
3即热体;
4换热板,41板状主体,411冷水进口,412冷水出口,42板状盖体,421过孔,422限位凸筋,43水路筋,44定位筋,45过水缺口;
5换热管,51换热进口,52第一换热出口,53第二换热出口;
61密封圈,62限位卡环;
71比例调节阀,72测温装置;
81换向阀,82热水补水电磁阀,83出水电磁阀,84冷水补水电磁阀;
91第一抽水泵,92第二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为便于说明和理解,本申请所提供的下述内容,均是在图示产品结构基础上进行的阐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仅作为一种具体的示例和示意性的说明,并不能构成对于本申请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具体限定。
如图1至图8所示,换热装置设有总进水口11和总出水口12,其包括水箱组件、即热体3和换热组件。其中:所述水箱组件包括第一水箱21和第二水箱22;所述即热体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能与所述第二水箱22连通;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板4和换热管5,所述换热板4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管5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管5具有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水箱21能够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即热体3的出水口能够与所述换热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者一起向所述总出水口12供水。
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装置,既可与净水器搭配使用,也可直接与市政水龙头搭配使用,安装使用场景丰富、便捷。例如,换热装置与市政水龙头搭配使用时,可以将市政水龙头向第一水箱21和第二水箱22供送自来水,第一水箱21内的冷自来水供入换热腔,第二水箱22内的自来水经即热体3加热后通入换热管5内,使换热腔内的冷自来水与换热管5内的热自来水换热,热自来水降温以适宜用户洗漱、洗涤衣物和厨房用品等。又如换热装置与净水器搭配使用时,可以将净水器过滤后的常温纯净水供送至第一水箱21和第二水箱22,通过换热形成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温开水、纯净凉白开水等。
换热组件可以用于常温水和热水进行热量交换,使常温水升温、热水降温。具体地,以换热装置与净水器搭配为例,将净水器过滤后的常温纯净水通入第一水箱21和第二水箱22,并将第一水箱21内的水通入换热腔内,将第二水箱22内的水通过即热体3加热至沸腾状态并输送至换热管5内,换热腔内的常温水和换热管5内的沸腾开水换热,沸腾开水降温形成温开水或凉白开水,因温开水或凉白开水经过加热沸腾的杀菌消毒过程,更加健康、适宜饮用,而且,通过常温水和开水交换使热水降温速度比开水静置降温速度更快,提升出水响应速度,缩短了用户接水等待时长,体验效果更佳。
此外,换热进口至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换热进口至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使得从第一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比从第二换热出口流出的水换热时间更久、下降的温度更多,则换热管5可实现单次进水后多种温度出水,可同时出不同温度的温开水、凉白开水等,满足用户对不同温度出水的多样要求。另外,第一水箱21、第二水箱22均具备暂存水的能力,因此,当静置一段时间后需再次从换热装置取水时,第一水箱21和第二水箱22内的存水可直接进行加热、换热等步骤,无需等待净水器内的滤芯过滤,保证了换热装置具备足够的出水量,提升总出水口12处的出水量和响应速度。
为实现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者一起向换热装置的总出水口12供水,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使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比例调节阀71和测温装置72,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71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71的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择一或一起打开,所述测温装置72设于所述比例调节阀71至所述总出水口12之间的流体路径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比例调节阀71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可以择一打开,也可以一起打开,通过使第一换热出口和比例调节阀71的第一阀口连接,第二换热出口和比例调节阀71的第二阀口连接,便可以通过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择一或一起打开实现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一起向总出水口12供水,以实现不同温度出水。此外,在比例调节阀71至总出水口12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置测温装置72,可以根据测温装置72检测的温度调节即热体3向换热管5输送水的流量,从而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使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一致,例如,当测温装置检测到的出水温度比用户所需温度高时,可以使即热体3向换热管5输送水的流量减小,热水流量变小,则换热下降温度更大。
为进一步完善本申请所提供的换热装置,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使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向阀81、热水补水电磁阀82和出水电磁阀83,所述总进水口11能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82与所述第二水箱22连通,所述换向阀81的进水口与所述即热体3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向阀81的一个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进口连接,另一个出水口能够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82与所述第二水箱22连通或经所述出水电磁阀83与所述总出水口12连通,所述第二水箱22与所述即热体3的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一抽水泵91。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还可以使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冷水补水电磁阀84,所述总进水口11能够经所述冷水补水电磁阀84与所述第一水箱21连通,所述换热腔能经所述冷水补水电磁阀84与所述第一水箱21连通,所述第一水箱21的出口与所述换热腔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二抽水泵92。
以换热装置与净水器搭配为例,换热装置工作时,首先,打开冷水补水电磁阀84和热水补水电磁阀82,总进水口11所接的纯净水首先分别经冷水补水电磁阀84和热水补水电磁阀82输送至第一水箱21和第二水箱22,直至充满第一水箱21和第二水箱22后冷水补水电磁阀84和热水补水电磁阀82关闭,然后打开热水补水电磁阀82,换向阀81经热水补水电磁阀82与第二水箱22连通,第一抽水泵91开始工作,从第二水箱22抽水进入即热体3,即热体3也开始工作给水加热,加热后的水依次经换向阀81、热水补水电磁阀82后流回第二水箱22,经过多次加热循环,直到第二水箱22里水的温度达到预设定的温度后,热水补水电磁阀82、换向阀81、即热体3和第一抽水泵91停止工作。
在经过上述第二水箱22内水加热过程后,用户取水时,当选择换热装置出水为开水(90-100℃)时,打开出水电磁阀83,换向阀81切换为经出水电磁阀83与总出水口12连通,第一抽水泵91开始工作,并从第二水箱22抽水进入即热体3加热至所需温度,最后加热后的水依次经换向阀81、出水电磁阀83流向总出水口12,因第二水箱22的水是预加热过的水,即热体3短时间内即可将水加热至所需温度,所以可实现大流量开水出水;当选择出水为高温档凉白开水(如85℃)时,冷水补水电磁阀84打开,第二抽水泵92从第一水箱21抽水输送至换热腔,经过换热腔内部的冷水可经冷水补水电磁阀84再返回第一水箱21,如此循环,就形成了循环冷却水路,在此同时,换向阀81切换为与换热进口连通,比例调节阀71调节为第二阀口打开、第一阀口关闭,第一抽水泵91从第二水箱22抽水输送至即热体3,即热体3开始工作给水加热烧开后经过换向阀81流向换热进口,热水在换热管5内与换热板4里的流动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二换热出口流向比例调节阀71的第二阀口,水从第二阀口流出后流向总出水口12,而且,当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不符合时,可通过调节第一抽水泵91的电流来控制第一抽水泵91的流量,达到调节即热装置向换热管5供送的流量,进而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使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一致;当选择出水为低温档凉白开水(如45℃)时,在上述循环冷却水路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将换向阀81仍与换热进口连通,比例调节阀71调节为第一阀口打开、第二阀口关闭,第一抽水泵91从第二水箱22抽水输送至即热体3,即热体3开始工作给水加热烧开后经过换向阀81流向换热进口,热水在换热管5内与换热板4里的流动的冷水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一换热出口流向比例调节阀71的第一阀口,水从第一阀口流出后流向总出水口12,而且,当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不符合时,可通过调节第一抽水泵91的电流来控制第一抽水泵91的流量,达到调节即热装置向换热管5供送的流量,进而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使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一致;当选择出水为中间温档凉白开水(如50℃-80℃)时,在上述循环冷却水路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况下,换向阀81仍与换热进口连通,比例调节阀71为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均打开,第一抽水泵91从第二水箱22抽水后经过换向阀81流向换热进口,水在换热管5内与第一水箱21里的冷水进行热交换后分别从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流向比例调节阀71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同时向总出水口12出水,当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不符合时,可以通过调节比例调节阀71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开度的大小来调节分别进入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温开水的比例来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使实际出水温度与用户选择的出水温度一致。取水结束后,可以打开进水电磁阀向第一水箱21补水。
进一步优选地,除了可以通过打开总进水口11和热水补水电磁阀82向第二水箱22补水,如图1所示,还可以使所述换热腔能够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82与所述第二水箱22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箱21内的水能经所述换热腔补入所述第二水箱22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具体实施时,用户取水时,第一水箱21里的冷却水因为在换热板4里面流动与换热管5内的热水进行热交换而温度升高,因此,当用户取完水后,可以打开热水补水电磁阀82,第二抽水泵92从第一水箱21抽水,流经换热板4和热水补水电磁阀82后流进第二水箱22,进而将第一水箱21内的温水补入了第二水箱22,第二水箱22内的温水再经过即热体3加热至预设温度后返回第二水箱22以待下次取水使用。而通过第一水箱21内换热升温后的温水补入第二水箱22,使得第二水箱22内的温水二次加热的时间远远小于向第二水箱22内补入常温水所加热的时间,提升了加热效率,降低了加热所需的能耗,具备节约能耗效果。
关于换热组件的具体结构,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可以使换热板4包括形成有换热腔的板状主体41和用于盖合密封换热腔的板状盖体42。进一步地,还可以使所述换热板4开设有分别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冷水进口411和冷水出口412,所述第一水箱21经所述冷水进口411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换热进口51设于所述换热管5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出口52设于所述换热管5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出口53开设于所述换热进口51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52之间的流体路径上;所述冷水出口412与所述换热进口51毗邻,且所述冷水进口411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52毗邻以使所述换热腔和所述换热管5内的水流动方向相反。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换热进口51和第一换热出口52分别设置在换热管5的两端,第二换热出口53开设于换热进口51与第一换热出口52之间的流体路径上,实现了换热进口51至第一换热出口52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换热进口51至第二换热出口53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通过使冷水出口412与换热进口51毗邻,且冷水进口411与第一换热出口52毗邻,使得换热过程中,冷水经冷水进口411进入第一水箱21后朝向冷水出口412的流向与热水在换热管5内的流动方向相反,即换热过程中,换热腔内的水与换热管5内的水呈对向流动换热,相较于同向流动换热的方式而言,对向流动能使热水与常温水进行冷热交换时接触更充分、换热的效率更高、热水降温更快。
本申请对第二换热出口53在换热管5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使所述换热进口51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53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换热进口51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52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的二分之一。换言之,热水从换热进口51流到第二换热出口53的流体路径不足从换热进口51流到第一换热出口52的流体路径的一半,使得换热后从第二换热出口53流出的水的水温与从第一换热出口52流出的水温具有较大的差距,从而使换热后形成的凉白开水具有较大的温度区间,满足低温凉白开水、中高温凉白开水、热温开水等更多温度出水的需求。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至图5所示,可以使所述换热板4呈矩形结构,所述冷水进口411和所述冷水出口412设于所述换热板4的一组对角处,所述换热腔内设有并排且间隔布置的多个水路筋43,所述多个水路筋43将所述换热腔分隔为迂回布置的结构,所述换热管5沿所述换热腔迂回延伸。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将冷水进口411和冷水出口412设于换热板4的一组对角处,且水路筋43将换热腔分隔为迂回布置的结构,使得冷水经冷水进口411进入换热腔后需要迂回流动至冷水出口412,有助于延长冷水在换热腔内的流动路径,在此基础上,换热管5也沿换热腔迂回延伸,有助于延长热水在换热管5内的流动路径,使换热腔内的冷水和换热管5内的热水充分换热,大幅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可以使所述换热板4设有朝向所述换热腔内延伸并用于夹持定位所述换热管5的定位筋44,所述定位筋44设有过水缺口45,本申请示意性地绘示了板状主体41和板状盖体42均设有定位筋44,板状主体41的定位筋44可以与板状盖体42的定位筋44一起夹持定位换热管5,保证放置在换热腔内的换热管5的相对位置固定,避免换热管5与换热板4发生碰撞。此外,定位筋44设有的过水缺口45确保了换热腔内的水可以正常流动,减少定位筋44对冷却水的流动的阻碍影响,保证换热效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以及图6至图8所示,可以使所述换热板4设有分别供所述换热进口51、所述第一换热出口52、所述第二换热出口53穿出的多个过孔421,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过孔421的密封圈61以及用于将所述密封圈61限定于所述过孔421内的限位卡环62,所述过孔421内设有限位凸筋422,所述限位凸筋422止挡所述限位卡环62以所述限位卡环62限定于所述过孔421内。本申请示意性地绘示了多个过孔421均设置在板装盖体上,使换热进口51、第一换热出口52、第二换热出口53均自板装盖体的同一侧穿出,便于换热管5与其他部件的水路结构的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换热板4设置的过孔421内设置密封圈61对换热管5进行轴向密封,保证过孔421处的密封性,避免出现换热腔在过孔421处漏水。在密封圈61外侧使用限位卡环62限位密封圈61,防止密封圈61脱落,而且利用限位凸筋422将限位卡环62限定于过孔421内能防止限位卡环62脱落。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装置,设有总进水口和总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
水箱组件,其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
即热体,所述即热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能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板和换热管,所述换热板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换热管具有换热进口、第一换热出口和第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水箱能够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即热体的出水口能够与所述换热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口择一或者一起向所述总出水口供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开设有分别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所述第一水箱经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换热进口设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出口设于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开设于所述换热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
所述冷水出口与所述换热进口毗邻,且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毗邻以使所述换热腔和所述换热管内的水流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换热进口至所述第一换热出口的流体路径的延伸长度的二分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呈矩形结构,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冷水出口设于所述换热板的一组对角处,所述换热腔内设有并排且间隔布置的多个水路筋,所述多个水路筋将所述换热腔分隔为迂回布置的结构,所述换热管沿所述换热腔迂回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设有朝向所述换热腔内延伸并用于夹持定位所述换热管的定位筋,所述定位筋设有过水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板设有分别供所述换热进口、所述第一换热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出口穿出的多个过孔,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过孔的密封圈以及用于将所述密封圈限定于所述过孔内的限位卡环,所述过孔内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止挡所述限位卡环以所述限位卡环限定于所述过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换向阀、热水补水电磁阀和出水电磁阀,所述总进水口能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所述换向阀的进水口与所述即热体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换向阀的一个出水口与所述换热进口连接,另一个出水口能够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或经所述出水电磁阀与所述总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箱与所述即热体的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一抽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冷水补水电磁阀,所述总进水口能够经所述冷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换热腔能经所述冷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出口与所述换热腔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有第二抽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腔能够经所述热水补水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水箱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能经所述换热腔补入所述第二水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比例调节阀和测温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的第一阀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出口和所述比例调节阀的第二阀口连接,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择一或一起打开,所述测温装置设于所述比例调节阀至所述总出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
CN202223180295.4U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换热装置 Active CN218821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0295.4U CN21882178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0295.4U CN21882178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1788U true CN218821788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0295.4U Active CN218821788U (zh) 2022-11-28 2022-11-28 一种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1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4602B (zh) 饮水机
CN218821788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0408115U (zh) 饮水机的冰胆组件和饮水机
CN209564007U (zh) 饮水机
CN216745618U (zh) 一种冷热交换器
CN218821777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8821776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9629355U (zh) 一种净热一体饮水机
CN21882178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8500499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219527014U (zh) 一种多色织物的一浴常压节电染色机
CN218870042U (zh) 温开水系统及饮水装置
CN213664824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9515992U (zh) 饮水装置
CN219126003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112524793B (zh) 液体处理装置
CN215951753U (zh) 一种液体加热组件及液体加热装置
CN219680364U (zh) 用于饮水设备的水路系统和饮水设备
CN216522637U (zh) 微型冷水机
CN219009957U (zh) 厨下制水系统及其厨下饮水装置
CN113251176B (zh) 一种电动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调温系统
CN216141276U (zh) 净水系统及饮水设备
CN218870041U (zh) 温开水系统以及饮水装置
CN212930449U (zh)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燃气采暖热水系统
KR910008572Y1 (ko) 식용온수 가열 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