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4824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4824U
CN213664824U CN202022447360.XU CN202022447360U CN213664824U CN 213664824 U CN213664824 U CN 213664824U CN 202022447360 U CN202022447360 U CN 202022447360U CN 213664824 U CN213664824 U CN 213664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liquid
heat exchange
communicated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473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金柳生
刘志才
徐尧
南春来
马向阳
任浩南
曹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473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4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4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4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第一供液通道和换热组件,壳体设有供液口;发热组件设于壳体,发热组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供液口,第一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一阀体,换热组件设于壳体,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连通第三阀口,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供液口流出的水均是经过沸腾杀菌的水,即使流出的水的温度较低,也是沸腾杀菌后的水经过降温后流出的,所以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即热水瓶(壶)是通过一个加热器能够实现快速加热部分水,以满足用户快速得到热水的一种加热工具,即热水壶一般有多种档位,现有的大部份即热水壶在非沸腾档都只是将水加热到指定温度,这种情况下,水中的细菌及微生物不易被杀死,难以保证用户的饮水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设有供液口;发热组件,设于壳体,发热组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供液口,第一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一阀体;换热组件,设于壳体,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连通第三阀口,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第一供液通道和换热组件,壳体上设置有供液口,供液口能够排出加热后的液体,用户可以在供液口处进行接水操作。发热组件设置在壳体内,发热组件内设置有发热腔,发热腔内设置有发热管,发热组件还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待加热的液体通过进水端流入发热腔内,发热管能够对流入发热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液体被加热至沸腾,细菌及微生物难以在沸腾的液体中存活,提高用户的饮水安全。
第一阀体分别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和供液口,加热至沸腾的水依次流过第一阀体和供液口而流出壳体,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与发热组件的出水端连通,当第一阀体内的流道为断路时,加热至沸腾的水能够流入换热组件内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水温,而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所以降低温度后的水能够通过供液口流出壳体。
显然,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沸水,可以将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使得供液口流出的均是沸水,换热组件所在的供液通道的液体流动阻力较大,所以在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时,水流会直接通过第一供液通道流动至供液口处排出,而没有水流或少量水流流动至换热组件处,具体地,例如换热组件所在的通道存在管道弯折或水流需要上升流动等情况存在,使得换热组件所在的通道的液体流动阻力较大。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温水,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断路,使得供液口流出的是经过换热组件降温的温水,而且,当用户的饮水需求不同时,可以先将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通路,供液口流出部分沸水后,再将将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断路,供液口再流出温水,使得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控制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控制水温,例如,在壳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控制面板上设置饮水温度,当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较高时,可以增大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当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较低时,可以缩短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出水温度,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供液口流出的水均是经过沸腾杀菌的水,即使流出的水的温度较低,也是沸腾杀菌后的水经过降温后流出的,所以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
在用户有沸水的饮用需求时,将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使得沸水直接经供液口流出,缩短沸水的流动路径,避免液体在流动过程中被冷却,供液口无法提供沸腾状态的液体的问题,可以为用户提供足够高温度的液体。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二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二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换热入口,第二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二阀体。
在该设计中,用户需要供液口直接流出沸水时,为了避免少量水流经过第二供液通道降温而流出部分温水,在第二供液通道上设置第二阀体,第二阀体能够将发热组件的出水端和换热入口之间的通道导通或闭合,从而在用户需要接用沸水时,液体加热容器的供液口仅能流出沸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三阀体,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三阀体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能够连通第二阀口或第三阀口,第一阀口连通发热组件的出水端,第二阀口连通供液口,第三阀口连通换热入口。
在该设计中,第三阀体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即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共同形成一个阀体,且第三阀体具有三个阀口,即第三阀体为三通电磁阀。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沸水,可以将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而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之间的通道闭合,使得供液口流出的均是沸水,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温水,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导通而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之间的通道闭合,使得供液口流出的是经过换热组件降温的温水,而且,当用户的饮水需求不同时,可以先导通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供液口流出部分沸水后,再将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导通,供液口再流出温水,使得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控制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的导通时长以及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的导通时长而控制水温,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出水温度,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流道,两端分别连通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互不相通,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能够与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热交换,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用于连通供水端,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进水端。
在该设计中,第二流道内能够流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加热至沸腾后的水能够流入第一流道内,沸腾的水能够经过第一流道并与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流向供液口,使得用户能够经供液口接到适合温度的液体,如水或其他饮品。实现了对液体先加热后冷却的效果,例如当用户需要喝温水时,通过发热组件先将常温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到沸腾,再对沸水通过换热组件进行冷却,将沸水冷却到用户需要的温度。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液体加热至用户需要的温度相比,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而且,采用换热组件的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液对进入第一流道内的沸水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液能够在第二流道内流动,流入及流出第二流道,有利于与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换热,保证换热效果。而且免除了相关技术中的冷却罐,还有利于减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
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供水端,也就是说,第二流道为进水通道,第二流道内的低温水与第一流道内的沸水进行热交换后,第二流道内的水的水温升高,使得发热组件能够更快地将进水加热至沸腾,提高对水的加热速度,提高烧水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长,有效提高用户对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泵体,设于壳体,泵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端;供水组件,设于壳体,供水组件连接泵体的第一端。
在该设计中,泵体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端,即泵体为液体的流动提供动力,使得泵体将供水组件处所提供的供水抽送至第二流道内,泵体所提供的动力使得液体流入第二流道后再流入发热组件进行加热,以及使得加热至沸腾的液体直接通过供液口流出或经第一流道和供液口流出,显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中的多个液体流动通道是串联关系,所以只通过一个泵体为液体提供动力就能够实现液体加热容器流出沸水或流出温水的功能,相对于相关技术,减少了泵体的使用数量,节省材料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减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用户进行搬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水组件包括:水箱,设于壳体;管体,两端分别连接水箱和泵体。
在该设计中,水箱设置在壳体,水箱内设有储水腔,储水箱内能够存储一定量的存水,水箱内的水能够作为水源,从而为发热组件提供待加热的水,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独立的水箱,从而不需要连接外部水源,液体加热容器可以单独使用,用户向水箱内注水后,可以将液体加热容器搬放至适于使用的位置。而且,由于具有独立的水源,从而可以实现随喝随热的功能,即用户有饮水需求时,就可以将水箱中的部分水抽出并进行加热,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管体用于连接水箱和泵体,通过在水箱和泵体之间设置管体,从而可以合理布置水箱和泵体的位置之后再通过管体对二者进行连接,提高安装过程的便利性,以及使得液体加热容器中的各部件分布更合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一感温件,设于管体。
在该设计中,第一感温件安装在管体上,第一感温件能够对管体内流动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或者说对水箱流出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板组件,第一感温件对水温的测量结果能够反馈至控制板组件,控制板组件根据水温控制发热组件的工作功率。例如当水箱流出的液体温度较低时,可以控制发热组件以较大地功率进行工作,使得温度较低的液体能够被快速加热至沸腾,当水箱流出的液体温度较高时,可以控制发热组件以较小地工作进行功率,较小地功率就能够将较高水温的液体快速加热至沸腾,通过设置第一感温件对水箱的出水温度进行测量,能够将液体温度与发热组件的工作功率进行对应,从而避免发热组件以大功率对较高温度的液体进行加热为浪费能源,或发热组件以较小功率对较低温度液体进行加热而难以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情况发生,从而既保证液体加热至沸腾,也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二感温件,设于发热组件的出水端。
在该设计中,第二感温件能够对发热组件流出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通过第二感温件的测量结果判断发热组件是否将液体加热至沸腾,当第二感温件测量得到的液体温度小于液体的沸腾温度,说明液体没有被加热至沸腾,第二感温件能够将测量结果反馈至控制板组件,控制板组件控制发热组件提高工作功率,保证液体能够被加热至沸腾,第一感温件的测量结果确定发热组件的工作功率,第二感温件的测量结果对发热组件的工作功率进行微调,有效保证液体加热至沸腾,也避免造成能源浪费,提升用户对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体验,保证用户的饮水安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三感温件,设于供液口。
在该设计中,第三感温件能够对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供液口处的液体温度应该为用户在控制面板上选择的饮水温度,第三感温件的测量结果能够反应供液口处的出水温度是否与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相符。当供液口处的出水温度与用户的饮水需求温度有偏差时,例如出水温度低于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可以增大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导通时长,而减少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的导通时长,从而能够流出更多地沸水,以保证出水温度符合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相应地,当出水温度高于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时,可以减少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导通时长而增大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的导通时长,从而能够流出更多地温水,以保证出水温度符合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水箱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
在该设计中,具体限定了水箱和壳体的连接方式,水箱能够拆卸于壳体,能够便于用户对水箱进行清理,提高用户清理水箱的便利性,使得能够对水箱进行更加彻底地清洗,保证水箱内不易残留水垢或杂质,保证用户的饮水安全。而且,用户也可以将水箱拆卸于壳体而单独进行注水,而不需要将整个液体加热容器搬放至水源处进行注水,提高注水的便利性,也能够避免注水过程中水流流入壳体内而对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定位部,设于壳体,水箱上设有定位孔,定位部能够插接于定位孔。
在该设计中,定位部设置在壳体上,且定位部凸出于壳体,水箱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不连通水箱的储水腔,将水箱靠近壳体,使得定位部能够插接于水箱上的定位孔内,定位部对水箱进行限位,使得水箱不易相对壳体晃动,从而实现对水箱的安装。具体地,可以设置定位部和定位孔过盈配合,使得定位部能够插紧于定位孔内,提高水箱和壳体的连接稳定性。定位孔设置在水箱的底壁上,从而可以将说水箱搭放在定位部上,进一步提高水箱和壳体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发热组件、阀体和换热组件设于安装腔内。
在该设计中,第二壳体能够拆卸于第一壳体,需要对安装腔内的部件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可以将第二壳体拆卸于第一壳体,从而能够对发热组件、阀体和换热组件进行维护和更换,提高维护过程的便利性。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插块,在第二壳体朝向第一壳体的端面上设置插孔,将第一壳体上的插块插接于第二壳体的插孔内而实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也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置螺纹孔,使用螺栓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壳体,110供液口,120第一壳体,130第二壳体,140第一供液通道,150第二供液通道,200发热组件,300第三阀体,400换热组件,500泵体,600供水组件,610水箱,620管体,700第一感温件,800第二感温件,900第三感温件,160控制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图2、图3、图7、图8和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壳体100、发热组件200、第一供液通道140和换热组件400,壳体100设有供液口110,发热组件200设于壳体100,发热组件200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140的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200的出水端,第一供液通道140的第二端连通供液口110,第一供液通道140上设有第一阀体,换热组件400设于壳体100,换热组件400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连通第三阀口,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110。
壳体100上设置有供液口110,供液口110能够排出加热后的液体,用户可以在供液口110处进行接水操作。发热组件200设置在壳体100内,发热组件200内设置有发热腔,发热腔内设置有发热管,发热组件200还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待加热的液体通过进水端流入发热腔内,发热管能够对流入发热腔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液体被加热至沸腾,细菌及微生物难以在沸腾的液体中存活,提高用户的饮水安全。
第一阀体分别连通发热组件200的出水端和供液口110,加热至沸腾的水依次流过第一阀体和供液口110而流出壳体100,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换热组件400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换热入口与发热组件200的出水端连通,当第一阀体内的流道为断路时,加热至沸腾的水能够流入换热组件400内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水温,而换热出口连通供液口110,所以降低温度后的水能够通过供液口110流出壳体100。
显然,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沸水,可以将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通路使得供液口110流出的均是沸水,换热组件400所在的供液通道的液体流动阻力较大,所以在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通路时,水流会直接通过第一供液通道140流动至供液口110处排出,而没有水流或少量水流流动至换热组件400处,具体地,例如换热组件400所在的通道存在管道弯折或水流需要上升流动等情况存在,使得换热组件400所在的通道的液体流动阻力较大。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温水,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断路,使得供液口110流出的是经过换热组件400降温的温水,而且,当用户的饮水需求不同时,可以先将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通路,供液口110流出部分沸水后,再将将第一阀体内的流道形成断路,供液口110再流出温水,使得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控制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控制水温,例如,在壳体10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户可以在控制面板上设置饮水温度,当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较高时,可以增大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当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较低时,可以缩短第一阀体内流道的导通时长,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出水温度,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通过供液口110流出的水均是经过沸腾杀菌的水,即使流出的水的温度较低,也是沸腾杀菌后的水经过降温后流出的,所以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
在用户有沸水的饮用需求时,将第一阀体内流道导通,使得沸水直接经供液口110流出,缩短沸水的流动路径,避免液体在流动过程中被冷却,供液口110无法提供沸腾状态的液体的问题,可以为用户提供足够高温度的液体。
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二供液通道150,第一端连通发热组件200的出水端,第二供液通道150的第二端连通换热入口,第二供液通道150上设有第二阀体。
用户需要供液口110直接流出沸水时,为了避免少量水流经过第二供液通道150降温而流出部分温水,在第二供液通道150上设置第二阀体,第二阀体能够将发热组件200的出水端和换热入口之间的通道导通或闭合,从而在用户需要接用沸水时,液体加热容器的供液口110仅能流出沸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三阀体300,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第三阀体300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第一阀口能够连通第二阀口或第三阀口,第一阀口连通发热组件200的出水端,第二阀口连通供液口110,第三阀口连通换热入口。
第三阀体300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即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共同形成一个阀体,且第三阀体300具有三个阀口,即第三阀体300为三通电磁阀。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沸水,可以将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导通而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之间的通道闭合,使得供液口110流出的均是沸水,如果用户想要饮用温水,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导通而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之间的通道闭合,使得供液口110流出的是经过换热组件400降温的温水,而且,当用户的饮水需求不同时,可以先导通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供液口110流出部分沸水后,再将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导通,供液口110再流出温水,使得混合后的水的温度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控制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的导通时长以及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的导通时长而控制水温,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出水温度,有效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400还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互不相通,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能够与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热交换,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用于连通供水端,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进水端。
第二流道内能够流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加热至沸腾后的水能够流入第一流道内,沸腾的水能够经过第一流道并与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后,流向供液口110,使得用户能够经供液口110接到适合温度的液体,如水或其他饮品。实现了对液体先加热后冷却的效果,例如当用户需要喝温水时,通过发热组件200先将常温液体进行加热,加热到沸腾,再对沸水通过换热组件400进行冷却,将沸水冷却到用户需要的温度。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液体加热至用户需要的温度相比,可有效减少水中细菌及微生物的含量,保证饮用安全性。而且,采用换热组件400的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液对进入第一流道内的沸水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液能够在第二流道内流动,流入及流出第二流道,有利于与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进行充分换热,保证换热效果。而且免除了相关技术中的冷却罐,还有利于减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
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供水端,也就是说,第二流道为进水通道,第二流道内的低温水与第一流道内的沸水进行热交换后,第二流道内的水的水温升高,使得发热组件200能够更快地将进水加热至沸腾,提高对水的加热速度,提高烧水效率,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长,有效提高用户对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图14、图15和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泵体500和供水组件600,泵体500设于壳体100,泵体500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端;供水组件600设于壳体100,供水组件600连接泵体500的第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泵体500的第一端连通第二流道的第二端,即泵体500为液体的流动提供动力,使得泵体500将供水组件600处所提供的供水抽送至第二流道内,泵体500所提供的动力使得液体流入第二流道后再流入发热组件200进行加热,以及使得加热至沸腾的液体直接通过供液口110流出或经第一流道和供液口110流出,显然,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中的多个液体流动通道是串联关系,所以只通过一个泵体500为液体提供动力就能够实现液体加热容器流出沸水或流出温水的功能,相对于相关技术,减少了泵体500的使用数量,节省材料成本,而且能够有效减小液体加热容器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用户进行搬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1、图7、图12和图13所示,进一步地,供水组件600包括:水箱610和管体620,水箱610设于壳体100;管体620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箱610和泵体500。
水箱610设置在壳体100,水箱610内设有储水腔,储水箱610内能够存储一定量的存水,水箱610内的水能够作为水源,从而为发热组件200提供待加热的水,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具有独立的水箱610,从而不需要连接外部水源,液体加热容器可以单独使用,用户向水箱610内注水后,可以将液体加热容器搬放至适于使用的位置。而且,由于具有独立的水源,从而可以实现随喝随热的功能,即用户有饮水需求时,就可以将水箱610中的部分水抽出并进行加热,满足用户的饮水需求,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管体620用于连接水箱610和泵体500,通过在水箱610和泵体500之间设置管体620,从而可以合理布置水箱610和泵体500的位置之后再通过管体620对二者进行连接,提高安装过程的便利性,以及使得液体加热容器中的各部件分布更合理。
实施例三:
结合图1、图8和图1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一感温件700,第一感温件700设于管体62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感温件700安装在管体620上,第一感温件700能够对管体620内流动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或者说对水箱610流出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控制板组件160,第一感温件700对水温的测量结果能够反馈至控制板组件160,控制板组件160根据水温控制发热组件200的工作功率。例如当水箱610流出的液体温度较低时,可以控制发热组件200以较大地功率进行工作,使得温度较低的液体能够被快速加热至沸腾,当水箱610流出的液体温度较高时,可以控制发热组件200以较小地工作进行功率,较小地功率就能够将较高水温的液体快速加热至沸腾,通过设置第一感温件700对水箱610的出水温度进行测量,能够将液体温度与发热组件200的工作功率进行对应,从而避免发热组件200以大功率对较高温度的液体进行加热为浪费能源,或发热组件200以较小功率对较低温度液体进行加热而难以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情况发生,从而既保证液体加热至沸腾,也避免造成能源浪费。
结合图1和图8所示,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二感温件800,第二感温件800设于发热组件200的出水端。
第二感温件800能够对发热组件200流出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通过第二感温件800的测量结果判断发热组件200是否将液体加热至沸腾,当第二感温件800测量得到的液体温度小于液体的沸腾温度,说明液体没有被加热至沸腾,第二感温件800能够将测量结果反馈至控制板组件160,控制板组件160控制发热组件200提高工作功率,保证液体能够被加热至沸腾,第一感温件700的测量结果确定发热组件200的工作功率,第二感温件800的测量结果对发热组件200的工作功率进行微调,有效保证液体加热至沸腾,也避免造成能源浪费,提升用户对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体验,保证用户的饮水安全。
结合图4、图5、图6、图8和图13所示,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第三感温件900,第三感温件900设于供液口110。
第三感温件900能够对供液口110处的液体温度进行测量,供液口110处的液体温度应该为用户在控制面板上选择的饮水温度,第三感温件900的测量结果能够反应供液口110处的出水温度是否与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相符。当供液口110处的出水温度与用户的饮水需求温度有偏差时,例如出水温度低于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可以增大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导通时长,而减少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的导通时长,从而能够流出更多地沸水,以保证出水温度符合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相应地,当出水温度高于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时,可以减少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的导通时长而增大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的导通时长,从而能够流出更多地温水,以保证出水温度符合用户需求的饮水温度。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中,水箱610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00。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水箱610和壳体100的连接方式,水箱610能够拆卸于壳体100,能够便于用户对水箱610进行清理,提高用户清理水箱610的便利性,使得能够对水箱610进行更加彻底地清洗,保证水箱610内不易残留水垢或杂质,保证用户的饮水安全。而且,用户也可以将水箱610拆卸于壳体100而单独进行注水,而不需要将整个液体加热容器搬放至水源处进行注水,提高注水的便利性,也能够避免注水过程中水流流入壳体100内而对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提高液体加热容器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设于壳体100,水箱610上设有定位孔,定位部能够插接于定位孔。
定位部设置在壳体100上,且定位部凸出于壳体100,水箱610上设置有定位孔,定位孔不连通水箱610的储水腔,将水箱610靠近壳体100,使得定位部能够插接于水箱610上的定位孔内,定位部对水箱610进行限位,使得水箱610不易相对壳体100晃动,从而实现对水箱610的安装。具体地,可以设置定位部和定位孔过盈配合,使得定位部能够插紧于定位孔内,提高水箱610和壳体100的连接稳定性。定位孔设置在水箱610的底壁上,从而可以将说水箱610搭放在定位部上,进一步提高水箱610和壳体100的连接稳定性。
结合图7、图9、图10和图11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第二壳体13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壳体120,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围合形成安装腔,发热组件200、第三阀体300和换热组件400设于安装腔内。
第二壳体130能够拆卸于第一壳体120,需要对安装腔内的部件进行维护或更换时,可以将第二壳体130拆卸于第一壳体120,从而能够对发热组件200、第三阀体300和换热组件400进行维护和更换,提高维护过程的便利性。具体地,可以在第一壳体120朝向第二壳体130的端面上设置插块,在第二壳体130朝向第一壳体120的端面上设置插孔,将第一壳体120上的插块插接于第二壳体130的插孔内而实现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的连接。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上设置螺纹孔,使用螺栓将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连接。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可以为水壶,其中发热组件200可将水快速加热到沸腾,然后通过将要用于加热的水来冷却已加热沸腾后的水,从而实现沸水的快速冷却又实现回收加热的能量。由于只有一个泵体500,进水量与冷却水量是一样的,冷却后的最低温开水温度一定。需要其余温度的温开水时,可通过电磁阀(第三阀体300)来控制其开合的时间从而得到不同温度的温开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热容器实现了通过一个水泵和一个电磁阀实现多种温度的温开水出水的功能。
液体加热容器具有可将水快速加热并快速冷却的发热组件200和换热组件400、存水的水箱610,电路板组件(电源板与控制板)及壳体100。发热组件200和换热组件400能实现即出冷却水又快速出沸水。
这个是本产品实现快速冷却沸水得到合适温度温开水的原理图,其中含有两个感温探头。其中一个感温探头检测的是冷却水的水温,另一个感温探头检测的是从发热组件200中出来的沸水的水温。管路内只有一个水泵来为水提供前进的动力,管路内还有一个电磁阀,通过其开停来实现出不同温度的水。
水泵将水从水箱610中抽出,并推着水向前流动到发热组件200内,水在发热组件200内被加热到沸腾,然后再通过电磁阀的控制,流向不同水路,最终流向出供液口110。
当选择沸腾温度时,电磁阀打开(也可是关闭),将水直接引至供液口110,当选择最低温开水温度,电磁阀关闭(也可是打开)将水引入经过换热组件400的第一流道内,最终流到出供液口110。当选择的是其它中间温度时,根据不同的水温要求,电磁阀采用不同的开合比例,使温水与开水温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合。
有按比例开合时,沸水通过的时间比例为a,沸水温度为T3,温水通过的时间比例为b,温度的水温为T4,a+b=100%。则出水温度T=(a×T3+b×T4)。
在壳体的出水部位增加一个感温控头用于检测出水温度与设定温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可对出水比例进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供液口;
发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发热组件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
第一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第一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供液口,所述第一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一阀体;
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换热组件设有换热入口和换热出口,所述换热入口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换热出口连通所述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第二供液通道,第一端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第二供液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换热入口,所述第二供液通道上设有第二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第三阀体,包括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三阀体设有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第二阀口或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连通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所述第二阀口连通所述供液口,所述第三阀口连通所述换热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流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换热入口和所述换热出口;
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互不相通,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液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液体热交换,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用于连通供水端,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进水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泵体,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泵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
供水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所述供水组件连接所述泵体的第二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
水箱,设于所述壳体;
管体,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箱和所述泵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第一感温件,设于所述管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第二感温件,设于所述发热组件的出水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第三感温件,设于所述供液口。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还包括:
定位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水箱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部能够插接于所述定位孔。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发热组件、所述第三阀体和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CN202022447360.XU 2020-10-29 2020-10-29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13664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7360.XU CN213664824U (zh) 2020-10-29 2020-10-29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47360.XU CN213664824U (zh) 2020-10-29 2020-10-29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4824U true CN213664824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62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47360.XU Active CN213664824U (zh) 2020-10-29 2020-10-29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4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734B (zh) 饮用水的分配装置
CN109549475A (zh) 净饮机
CN102008236A (zh) 一种健康节能的分层加热饮水机
CN213664824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14424884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10408115U (zh) 饮水机的冰胆组件和饮水机
CN210485876U (zh) 热水器以及预热循环系统
CN114294706A (zh) 多机并联供暖供水系统
CN203949354U (zh) 沸腾式开水器
CN218821777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9629355U (zh) 一种净热一体饮水机
CN112524793B (zh) 液体处理装置
CN214484256U (zh) 饮水机的灭菌装置
CN111536688A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16907615U (zh) 一种具有快速降温功能的电热水壶
CN205957461U (zh) 双腔交替加热式恒温热水供应机组
CN216494879U (zh) 换热部件、饮水机和饮水系统
CN217383313U (zh) 液体处理装置
CN219607367U (zh) 一种相变预热器及燃气采暖热水炉
KR20060107692A (ko) 온수제공장치
CN212930449U (zh) 一种板式换热装置及燃气采暖热水系统
CN218821776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7979294U (zh) 相变热水系统和相变热水器
CN214804170U (zh) 饮品机
CN216953564U (zh) 零冷水模块及燃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