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3313U - 液体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3313U
CN217383313U CN202221074782.XU CN202221074782U CN217383313U CN 217383313 U CN217383313 U CN 217383313U CN 202221074782 U CN202221074782 U CN 202221074782U CN 217383313 U CN217383313 U CN 217383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hase change
liquid
temperatur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747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弘光
万鹏
曹达华
王凯
罗金柳生
王婷
裴胜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747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33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3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33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换热器,相变装置及定温装置。加热器,能够对流过的液体进行加热;换热器,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二水路与加热器的出口相连;相变装置,相变装置与第二水路的出口相连,能够对第二水路流出的液体进行换热处理;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该方案能够通过换热器和相变装置对加热后的液体进行双重冷却,以此可将加热至沸腾的液体快速冷却至用户所需温度。同时,通过相变装置对液体进行加热,能够使相变装置输出的液体温度保持在稳定的温度范围内,减少温度波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温度控制精度,使得出液的温度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液体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饮用凉白开的习惯。现在的技术可以快速将热水加热,但是将沸水快速降温至可以饮用的水难度较大。现有方案的实现方式有如下几种:1、用户需要多少度的水,就将水加热至多少度出水;该方案不能对水进行彻底杀菌,有健康隐患。2、使用管式换热器对沸水进行降温;该方案需要管路较长,成本高,体积大。同时,管式换热器,受加热装置的供水箱内的温度波动影响,很难输出稳定温度的温水,以此使得出水温度不稳定。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能够使沸腾后的水快速冷却,且能够确保出水温度更加稳定,受环境温度影响小的液体处理装置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能够对流过的液体进行加热;换热器,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二水路与加热器的出口相连;相变装置,相变装置与第二水路的出口相连,能够对第二水路流出的液体进行换热处理;其中,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换热器、相变装置。换热器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第二水路与加热器的出口相连,即第二水路是用于走热水的,而第一水路是用于走冷水,以对第二水路进行冷却的。相变装置与第二水路的出口相连,相变装置包括相变材料,当第二水路内的液体通过相变装置时,相变材料会发生相变,从而会与第二水路内的液体进行换热(可以是降温也可以是升温),进而起到对第二水路内的液体进行降温或冷却的作用。同时,该种方案,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也即通过相变装置可以使得其输出的液体温度能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换热器和相变装置构成双重换热装置,能够将沸腾的液体快速降温至所需的温度。且相比于仅设置换热器的冷却方式,直接降低至45℃需要较长的换热管道,而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换热器和相变装置,以此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需求,因此可以缩短换热器的管路,选用效率较低的换热器,以此就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降低换热器的成本,进而能够使产品的整体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同时通过相变材料进行控温,保证了出液的温度保持在相变温度附近,进而保证出水温度可控,而单独使用换热器时,由于环境温度对液体温度的影响较大,换热器换热温度具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单一的换热器的出水温度并不是十分的稳定。且在产品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的长期换热,会导致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换热效率下降,从而会导致换热器的出水温度提高,降低了液体处理装置出液温度在持续工作中的出水温度的稳定性。而通过在换热器后,再设置一个相变装置,能够对换热器的出水温度进行调整,使得出液的温度更加稳定,减小了出水温度的温度波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温度控制精度,确保了相变装置的换热效果,解决了上述因为环境温度、产品长时间运行等原因而导致的出水温度波动的问题。
其中,相变材料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其中,相变材料可以由气态变为液态,该过程会释放热量,也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该过程也会释放热量。反之,相变材料也可以吸收热量以由固态变成液态,或者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本申请中的相变装置就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温度发生相变而吸热或者放热的原理,从而对流经的水进行加热或冷却的。
其中,相变材料可具体包括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合盐类材料(比如水合盐)等。
进一步地,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7℃。
在该技术方案中,能够将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7℃,也即经过相变装置控温后输出水的温度与理想的温度差值小于7℃,以此提高了出水温度的稳定性。该种设置,使得相变装置的输出水的温度波动比较适中,而温度波动过大,以此即控制了温度波动,避免温度波动过大,又降低了因精度要求过高而导致对相变装置的要求较高,以此就降低了相变装置的成本。其中,出水温度可以大于目标温度,也可以小于目标温度。目标温度为需要相变装置输出的理想温度,该温度与用户期望得到的水的目标温度相关。比如,一般而言,液体处理装置预设有目标出水温度,比如液体处理装置会设置几个温度档位供用户选择,以确定用户希望从液体处理装置出水口流出的水的目标温度,在用户选择对应的温度档位后,便确定了目标出水温度,而确定了目标出水温度后便可对应确定出相变装置的目标温度。
其中,相变装置的稳温能力与其材料相关,在设计时,可以合理设置其内部的相变材料,以及结构,从而确保其具有预设效果的稳温能力。
具体来说,单独设置换热器(一般为水冷换热器),出水温度的控制精度在正负7℃,而在水冷换热器等后设置相变装置,能够将出水的温度精度控制在2℃-5℃,比如正负4℃,以此提高了产品的温度控制精度,从而能够输出用户所需目标温度的水,避免了因为换热效果不精确而导致的出水温度差异。
进一步地,相变装置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换热总量大于等于25KJ。该种设置能够确保相变装置的换热效率,降低温度波动,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也该换热总量大于等于25KJ确保了相变装置具有了稳定温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相变装置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第二水路出水温度具有预设温差。通过预设温差使得第二水路排出的水能够引发相变材料的相变,从而使得相变材料能够发生相变,从而完成对第二水路输出的水的温度的控制。
更进一步地,预设温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20℃,或预设温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0℃。该种设置可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利用率,减低相变装置的功率消耗,提高加热效率,提高相变装置的稳温效果,并减少相变装置的体积,促进整机结构的小型化。当然,该设置也可以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相变装置无法满足对应的换热需求,也可以避免温度过低而无法引起相变,从而导致相变装置不工作的情况发生。这样就确保了换热效果,确保了大流量以及出水温度持续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度。
进一步地,第二水路出水温度大于相变装置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且第二水路出水温度与相变温度的预设温差大于0℃小于等于20℃,进一步地,小于等于10℃。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二水路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为a,在预设时间段内,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为b,a-b>1.5℃。进一步,a-b>3℃,也即当换热器和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都具有偏差时,换热器的出水温度偏差应该更大。也即在经过相同的时间段内,第二水路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为a比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b要大,也即第二水路的出水温度波动更大,而换热装置的出水温度波动较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a-b大于1.5℃,进一步,a-b>3℃,一方面,降低了相变材料的功率消耗,能够保证加热模块的功率效果,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相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相变装置的稳温效果;最后,减少相变装置的体积,促进整机结构的小型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水路的出口与加热器的入口相连,流过第一水路的液体进入加热器加热后进入第二水路。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水路的出口与加热器的入口相连。即与加热后的液体进行换热后的第一水路的水被直接输入到加热器中,然后由加热器加热后输出。通过该种设置,可以对第一水路中的热水进行重复利用,以此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第一水路可直接与供液管、供水箱等供液装置连接,以此,就使得供液装置、第一水路和加热器形成了串联。
进一步地,加热器的入口只与第一水路连接,也即加热器内的水全部来自第一水路。在另一方案中,加热器的入口与第一水路和供液装置同时连接,即有两个支路可同时向加热器内供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相变装置还包括:壳体;相变通道,设置在壳体内或绕设在壳体外,与第二水路的出口相连;相变材料,设置在壳体内,相变通道能够在相变时与相变通道内的液体进行换热。进一步地,相变通道与第二水路为一体式结构,或相变通道与第二水路能够拆卸地连接,相变通道与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或相变通道与壳体组装成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变装置包括壳体、相变材料和相变通道。其中相变通道一方面可以设置在壳体内,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结构。相变通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缠绕设置在壳体外部的管道。进一步地,相变通道和第二水路可以连接成一个管道,此时,相变材料和壳体组装成整体。当然,相变通道和第二水路也可以是拆卸的连接。也即本申请中,相变通道即可以和相变材料和壳体组装成整体,同时,相变通道也可独立于相变材料和壳体的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而在相变通道独立存在时,其可以和第二水路连接成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也即相变装置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各种各样的。但最佳的,壳体、相变材料和相变通道组装成整体然后和第二水路能够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液装置,供液装置用于供水。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包括:供液通道,供液通道的出口与加热器的入口和冷却管道连接;其中,供液通道的入口与外接水源连接,或供液装置还包括供液箱,供液通道的入口与供液箱连接。
在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液通道,供液通道的出口与加热器的入口连接,其中,供液通道的出口与加热器的入口相连,可以是供液通道直接为加热器供水,也可以是供液通道通过第一水路为加热器供水。而供液通道也可与第一水路相连,以为第一水路供水。该种设置,通过供液通道为产品提供了用水保障。
其中,供液通道的入口可直接与用户家里的水管等连接,此时不用专门设置供液箱,可以简化产品结构,但该产品靠近水管使用。同时,也可以在液体处理装置内设置供液箱,此时,可通过供液箱进行稳定供水,使得产品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方便。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泵体,设置在供液通道上。
在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包括泵体。泵体设置在供液通道上,通过泵体可以控制供液通道的启停,也可以控制供给的液体的流量,进而保证了换热器的冷却效果及出水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沸水通道,加热器的出口处并联有沸水通道和相变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沸水通道。沸水通道和相变装置与加热器的出口并联。通过沸水通道能将加热器加热后的水输出,使得产品在输出适合用户直接饮用的温水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加热器直接加热后的沸水,以便于用户进行泡茶、泡咖啡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液箱,储液箱,与加热器的出口和/或第二水路的出口和/或相变装置的出口连接,以收集加热器的出口和/或第二水路的出口和/或相变装置的出口输出的液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液箱,储液箱能够收集经过加热后冷却的液体。而储液箱可以和加热器、第二水路、相变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相连,这样就可以收集加热器、第二水路、相变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的水。而通过储液箱一方面可以将不同温度的水在储液箱内进行混合后输出,起到了进一步调温的作用。比如,储液箱连接在加热器的出口,可直接将热水排出。而将储液箱连接在第二水路出口和加热器出口,能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将加热器的出口和第二水路的出口输出的液体进行中和,以调整出需求温度的液体。或者将储液箱连接在相变装置的出口,以此可以输出稳定温度的水。同时,现有技术中即热装置的出水量往往较小、容易分叉,使得用户体验极差。但是设置储液箱后,可将液体先进行储存,当达到一定量后在将液体统一排出,以此降低了用户的等待的时间,避免了出水分叉,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储液箱和加热器、第二水路、相变装置中的任一连接通道上均设置有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对应连接通道的通断,以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控制开关的通断,来控制储液箱和加热器、第二水路、相变装置的连接情况。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组件,出水组件与储液箱、第二水路、相变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出口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设置有储液箱时,出水组件连接在储液箱,出水组件直接将储液箱内的液体排出;当不设置有储液箱时,出水组件与第二水路出口连接,能将经过换热器的液体从出水组件中排出,当出水组件与相变装置的出口连接时,能将换热器换热并经过相变装置稳温的液体排出。在实际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出水组件的连接位置,以便能够输出不同温度的水。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出水组件分别连接在储液箱,第二水路和相变装置上,由于储液箱,第二水路和相变装置流出的液体的温度具有差异性,可以通过控制出水组件与储液箱,第二水路和相变装置的连接关系,进而起到控制出水组件出水温度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包括管式换热结构或排式换热结构。换热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而管式换热结构、排式换热结构较为常见,易于采购,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器包括即热式加热器和非即热式加热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器可以是即热式加热器,也可以是非即热式加热器,而即热式加热器能够快速的将液体加热至沸腾,达到即热即饮的效果。而非即热式加热器需要设置需要等待加热至沸腾后才能将液体流入换热器,虽然不能达到即热即饮,但同样能使得输出的液体温度适合人饮用。在具体设置时,可根据需要将加热器设置成即热的,或者非即热的。其中,即热式加热器可以为厚模式加热管或者PTC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换热器还包括换热部,换热部设置在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通过换热部换热。即换热器的结构至少包括两个水路和一个换热部,通过设置换热部,可以通过换热部进行热传递,以此可以提高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的换热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为金属管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为金属管道。通过金属良好的导热性,保证了第一水路与第二水路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保证了液体处理装置能够按预设温度将液体排出。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均包括金属部和非金属部,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通过金属部与换热部接触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不接触换热部的部位为非金属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水路包括金属部和非金属部,和第二水路包括金属部和非金属部。金属部用于和换热部接触,通过金属部良好的导热性,保证了第一水路与第二水路之间的换热效率,同时将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不接触换热器的面设置成非金属部,能够防止液体温度受室温的影响。进而保证液体处理装置能够按预设温度将液体排出。比如,可采用塑料作为非金属部,而塑料的导热能力差,能有效的防止液体的温度受到室温的影响,同时塑料的成本低,韧性好,有利于设备的安装和维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对应相变装置设置,用于对相变装置散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为相变装置进行散热,进而保证了相变装置能够始终保证在相同的温度,使得相变材料能够始终保持能够吸收热量或能够放出热量的状态,以此使得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包括风冷散热装置、散热翅片、水冷散热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因为,风冷散热装置、散热翅片、水冷散热装置比较常见,因此,便于采购与安装,以此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即热加热容器、饮水机、饮品机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加热器,2换热器,22第一水路,24第二水路,26换热部,3相变装置,4沸水通道,52供液箱,54供液通道,56泵体,6储液箱,7出水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1,换热器2、相变装置3。其中,加热器1能够对流过的液体进行加热。换热器2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第二水路24与加热器1的出口相连。相变装置3与第二水路24的出口相连,能够对第二水路24流出的液体进行换热处理。其中,相变装置3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1,换热器2、相变装置3。换热器2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第二水路24与加热器1的出口相连,即第二水路24是用于走热水的,而第一水路22是用于走冷水,以对第二水路24进行冷却的。相变装置3与第二水路24的出口相连,相变装置3包括相变材料,当第二水路24内的液体通过相变装置3时,相变材料会发生相变,从而会与第二水路24内的液体进行换热(可以是降温也可以是升温),进而起到对第二水路24内的液体进行降温或冷却的作用。同时,该种方案,相变装置3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也即通过相变装置3可以使得其输出的液体温度能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换热器2和相变装置3构成双重换热装置,能够将沸腾的液体快速降温至所需的温度。且相比于仅设置换热器2的冷却方式,直接降低至45℃需要较长的换热管道,而本申请中通过设置换热器2和相变装置3,以此降低了换热器2的换热需求,因此可以缩短换热器2的管路,选用效率较低的换热器2,以此就可以减小换热器2的体积,降低换热器2的成本,进而能够使产品的整体体积更小,成本更低。同时通过相变材料进行控温,保证了出液的温度保持在相变温度附近,进而保证出水温度可控,而单独使用换热器2时,由于环境温度对液体温度的影响较大,换热器2换热温度具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单一的换热器2的出水温度并不是十分的稳定。且在产品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的长期换热,会导致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换热效率下降,从而会导致换热器的出水温度提高,降低了液体处理装置出液温度在持续工作中的出水温度的稳定性。而通过在换热器2后,再设置一个相变装置3,能够对换热器2的出水温度进行调整,使得出液的温度更加稳定,减小了出水温度的温度波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温度控制精度,确保了相变装置的换热效果,解决了上述因为环境温度、产品长时间运行等原因而导致的出水温度波动的问题。
其中,相变材料是指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物质状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转变物理性质的过程称为相变过程,这时相变材料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其中,相变材料可以由气态变为液态,该过程会释放热量,也可以由液态变为固态,该过程也会释放热量。反之,相变材料也可以吸收热量以由固态变成液态,或者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本申请中的相变装置3就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温度发生相变而吸热或者放热的原理,从而对流经的水进行加热或冷却的。
其中,相变材料可具体包括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合盐类材料(比如水合盐)等。
进一步地,相变装置3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7℃。
在该实施例中,能够将相变装置3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度值,预设温度值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7℃,也即经过相变装置3控温后输出水的温度与理想的温度差值小于7℃,以此提高了出水温度的稳定性。其中,出水温度可以大于目标温度,也可以小于目标温度。
具体来说,单独设置换热器2(一般为水冷换热器2),出水温度的控制精度在正负7℃,而在水冷换热器2等后设置相变装置3,能够将出水的温度精度控制在2℃-5℃,比如正负4℃,以此提高了产品的温度控制精度,从而能够输出用户所需目标温度的水,避免了因为换热效果不精确而导致的出水温度差异。
进一步地,相变装置3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在正4℃至负℃之间,以此进一步提高了相变装置3换热后的水的温度精度。
进一步地,相变装置3包括相变材料,相变材料的换热总量大于等于25KJ。该种设置能够确保相变装置的换热效率,从而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
进一步地,相变装置3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与第二水路24出水温度具有预设温差。通过预设温差使得第二水平排出的水能够引发相变材料的相变,从而使得相变材料能够发生相变,从而完成对第二水路24输出的水的温度的控制。
更进一步地,预设温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20℃,或预设温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0℃。该种设置可以提高相变材料的利用率,减低相变装置的功率消耗,提高加热效率,提高相变装置的稳温效果,并减少相变装置的体积,促进整机结构的小型化。当然,该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温差过大,导致相变装置3无法满足对应的换热需求,也可以避免温度过低而无法引起相变,从而导致相变装置3不工作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第二水路24的出水温度大于相变装置3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且第二水路24的出水温度与相变温度的预设温差大于0℃小于等于20℃,进一步地,小于等于10℃。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二水路24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为a,在预设时间段内,相变装置3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为b,a-b>1.5℃。进一步,a-b>3℃,也即当换热器2和相变装置3的出水温度都具有偏差时,换热器2的出水温度偏差应该更大。
在该实施例中,a-b大于1.5,进一步,a-b>3℃,一方面,降低了相变材料的功率消耗,能够保证加热模块的功率效果,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相变材料的利用率,提高相变装置的稳温效果;最后,减少相变装置的体积,促进整机结构的小型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水路22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相连,流过第一水路22的液体进入加热器1加热后进入第二水路2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水路22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相连。即与加热后的液体进行换热后的第一水路22的水被直接输入到加热器1中,然后由加热器1加热后输出。通过该种设置,可以对第一水路22中的热水进行重复利用,以此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第一水路22可直接与供液管、供液箱等供液装置连接,以此,就使得供液装置、第一水路22和加热器1形成了串联。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热器1的入口只与第一水路22连接,也即加热器1内的水全部来自第一水路22。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器1的入口与第一水路22和供液装置同时连接,即有两个支路可同时向加热器1内供水(图中未示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变装置3还包括:壳体;相变通道,设置在壳体内或绕设在壳体外,与第二水路24的出口相连;相变材料,设置在壳体内,相变通道能够在相变时与相变通道内的液体进行换热;相变通道与第二水路24为一体式结构,或相变通道与第二水路24能够拆卸地连接,相变通道与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或相变通道与壳体组装成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相变装置3包括壳体、相变材料和相变通道。其中相变通道一方面可以设置在壳体内,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结构。相变通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缠绕设置在壳体外部的管道。进一步地,相变通道和第二水路24可以连接成一个管道,此时,相变材料和壳体组装成整体。当然,相变通道和第二水路24也可以是拆卸的连接。也即本申请中,相变通道即可以和相变材料和壳体组装成整体,同时,相变通道也可独立于相变材料和壳体的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而在相变通道独立存在时,其可以和第二水路24连接成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也即相变装置3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各种各样的。但最佳的,壳体、相变材料和相变通道组装成整体然后和第二水路24能够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液装置,供液装置用于供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处理装置包括:供液通道54,供液通道54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和冷却管道连接。供液装置还包括供液箱52,供液通道54的入口与供液箱52连接。
在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液通道54,供液通道54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连接。其中,供液通道54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相连,可以是供液通道54直接为加热器1供水,也可以是供液通道54通过第一水路22为加热器1供水。而供液通道54也可与第一水路22相连,以为第一水路22供水。该种设置,通过供液通道54为产品提供了用水保障。
其中,液体处理装置内设置供液箱52,通过供液箱52可进行稳定供水,使得产品的安装位置更加灵活、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泵体56,设置在供液通道54上。
在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包括泵体56。泵体56设置在供液通道54上,通过泵体56可以控制供液通道54的启停,也可以控制供给的液体的流量,进而保证了换热器2的冷却效果及出水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液箱6。储液箱6与加热器1的出口和/或第二水路24的出口和/或相变装置3的出口连接,以收集加热器1的出口和/或第二水路24的出口和/或所述相变装置3的出口输出的液体。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液箱6,储液箱6能够收集经过加热后冷却的液体。而储液箱6可以和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中的一个或多个相连,这样就可以收集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中的一个或多个输出的水。而通过储液箱6一方面可以将不同温度的水在储液箱6内进行混合后输出,起到了进一步调温的作用。比如,储液箱6连接在加热器1的出口,可直接将热水排出。而将储液箱6连接在第二水路24出口和加热器1出口,能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将加热器1的出口和第二水路24的出口输出的液体进行中和,以调整出需求温度的液体。或者将储液箱6连接在相变装置3的出口,以此可以输出双重冷却后的稳定温度的水。同时,现有技术中即热装置的出水量往往较小、容易分叉,使得用户体验极差。但是设置储液箱6后,可将液体先进行储存,当达到一定量后在将液体统一排出,以此降低了用户的等待的时间,避免了出水分叉,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储液箱6和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中的任一连接通道上均设置有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对应连接通道的通断,以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控制开关的通断,来控制储液箱6和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的连接情况。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组件7。出水组件7与储液箱6、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中的至少一个的出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当设置有储液箱6时,出水组件7连接在储液箱6。出水组件7直接将储液箱6内的液体排出。当不设置有储液箱6时,出水组件7与第二水路24出口连接,能将经过换热器2的液体从出水组件7中排出,当出水组件7与相变装置3的出口连接时,能将换热器2换热并经过相变装置3稳温的液体排出。在实际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出水组件7的连接位置,以便能够输出不同温度的水。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出水组件7分别连接在储液箱6,第二水路24和相变装置3上,由于储液箱6,第二水路24和相变装置3流出的液体的温度具有差异性,可以通过控制出水组件7与储液箱6,第二水路24和相变装置3的连接关系,进而起到控制出水组件7出水温度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换热器2包括管式换热结构或排式换热结构。换热器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而管式换热结构、排式换热结构较为常见,易于采购,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器1包括即热式加热器1和非即热式加热器1。
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器1为即热式加热器。即热式加热器能够快速的将液体加热至沸腾,达到即热即饮的效果。其中,即热式加热器1可以为厚模式加热管或者PTC管。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均包括金属部和非金属部,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通过金属部与换热部26接触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不接触换热部26的部位为非金属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水路22包括金属部和非金属部。第二水路24包括金属部和非金属部。金属部用于和换热部26接触,通过金属部良好的导热性,保证了第一水路22与第二水路24之间的换热效率,同时将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不接触换热器2的面设置成非金属部,能够防止液体温度受室温的影响,进而保证液体处理装置能够按预设温度将液体排出。比如,可采用塑料作为非金属部,而塑料的导热能力差,能有效的防止液体的温度受到室温的影响,同时塑料的成本低,韧性好,有利于设备的安装和维修。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对应相变装置3设置,用于对相变装置3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为相变装置3进行散热,进而保证了相变装置3能够始终保证在相同的温度,使得相变材料能够始终保持能够吸收热量或能够放出热量的状态,以此使得该装置能够持续使用。当然,在液体处理装置不需要持续使用时,也可以不设置散热装置。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包括风冷散热装置、散热翅片、水冷散热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因为,风冷散热装置、散热翅片、水冷散热装置比较常见,因此,便于采购与安装,以此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即热加热容器、饮水机、饮品机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预设温度范围设置为42℃-48℃,这个预设温度为最适宜人饮用的温度,而将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控制在42℃-46℃,使得第二水路24内的液体经过相变装置3时,相变材料能够发生固液相变,以从第二水路24内的液体换热,能够保证在经过相变装置3的液体的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之内,进而保证通过换热器能够将第二水路内排出的液体的温度控制在46℃-60℃之间。该系统可应用在非连续饮用水系统之中,利用相变材料储热和环境散热的方式将开水快速降温,该系统具有降温过程不需额外耗能、结构简单、效率高、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价值。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有沸水通道4的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加热器1,换热器2、相变装置3。加热器1能够对流过的液体进行加热。换热器2包括第一水路22、第二水路24和换热部26,换热部26设置在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之间,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通过换热部26换热,第二水路24与加热器1的出口相连。相变装置3与第二水路24的出口相连,能够对第二水路24流出的液体进行换热处理。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沸水通道4,加热器1的出口处并联有沸水通道4和相变装置3。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沸水通道4和相变装置3与加热器1的出口并联,能将加热器1加热后的水输出,使得产品在输出适合用户直接饮用的温水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加热器1直接加热后的沸水,以便于用户进行泡茶、泡咖啡等。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水路22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相连,流过第一水路22的液体进入加热器1加热后进入第二水路2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水路22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相连。即与加热后的液体进行换热后的第一水路22的水被直接输入到加热器1中,然后由加热器1加热后输出。通过该种设置,可以对第一水路22中的热水进行重复利用,以此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整个产品的加热效率。同时,第一水路22可直接与供液管、供水箱等供液装置连接,以此,就使得供液装置、第一水路22和加热器1形成了串联。
进一步地,加热器1的入口只与第一水路22连接,也即加热器1内的水全部来自第一水路22。在另一方案中,加热器1的入口与第一水路22和供液装置同时连接,即有两个支路可同时向加热器1内供水。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变装置3还包括:壳体;相变通道,设置在壳体内或绕设在壳体外,与第二水路24的出口相连;相变材料,设置在壳体内,相变通道能够在相变时与相变通道内的液体进行换热;相变通道与第二水路24为一体式结构,或相变通道与第二水路24能够拆卸地连接,相变通道与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或相变通道与壳体组装成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相变装置3包括壳体、相变材料和相变通道。其中相变通道一方面可以设置在壳体内,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或可拆卸结构。相变通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缠绕设置在壳体外部的管道。进一步地,相变通道和第二水路24可以连接成一个管道,此时,相变材料和壳体组装成整体。当然,相变通道和第二水路24也可以是拆卸的连接。也即本申请中,相变通道即可以和相变材料和壳体组装成整体,同时,相变通道也可独立于相变材料和壳体的这个整体,而独立存在。而在相变通道独立存在时,其可以和第二水路24连接成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也即相变装置3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成各种各样的。但最佳的,壳体、相变材料和相变通道组装成整体然后和第二水路24能够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液装置,供液装置用于供水。
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包括:供液通道54,供液通道54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和冷却管道连接;其中,供液通道54的入口与外接水源连接。
在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液通道54,供液通道54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连接,其中,供液通道54的出口与加热器1的入口相连,可以是供液通道54直接为加热器1供水,也可以是供液通道54通过第一水路22为加热器1供水。而供液通道54也可与第一水路22相连,以为第一水路22供水。该种设置,通过供液通道54为产品提供了用水保障。
其中,供液通道54的入口可直接与用户家里的水管等连接,此时不用专门设置供液箱52,可以简化产品结构,但该产品使用场合须靠近水管。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泵体56,设置在供液通道54上。
在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包括泵体56。泵体56设置在供液通道54上,通过泵体56可以控制供液通道54的启停,也可以控制供给的液体的流量,进而保证了换热器2的冷却效果及出水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液箱6,储液箱6,与加热器1的出口、第二水路24的出口、相变装置3的出口连接,以收集加热器1的出口、第二水路24的出口、所述相变装置3的出口输出的液体。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储液箱6,储液箱6能够收集经过加热后冷却的液体。而储液箱6和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同时相连,这样就可以收集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中输出的水。而通过储液箱6一方面可以将不同温度的水在储液箱6内进行混合后输出,起到了进一步调温的作用。比如,储液箱6连接在加热器1的出口,可直接将热水排出。而将储液箱6连接在第二水路24出口和加热器1出口,能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将加热器1的出口和第二水路24的出口输出的液体进行中和,以调整出需求温度的液体。或者将储液箱6连接在相变装置3的出口,以此可以输出稳定温度的水。同时,现有技术中即热装置的出水量往往较小、容易分叉,使得用户体验极差。但是设置储液箱6后,可将液体先进行储存,当达到一定量后在将液体统一排出,以此降低了用户的等待的时间,避免了出水分叉,提高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储液箱6和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中的任一连接通道上均设置有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开关,可以控制对应连接通道的通断,以此在实际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控制开关的通断,来控制储液箱6和加热器1、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的连接情况。进一步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出水组件7,出水组件7与储液箱6、第二水路24、相变装置3中的至少一个的出口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当设置有储液箱6时,出水组件7连接在储液箱6,出水组件7直接将储液箱6内的液体排出;当不设置有储液箱6时,出水组件7与第二水路24出口连接,能将经过换热器2的液体从出水组件7中排出,当出水组件7与相变装置3的出口连接时,能将换热器2换热并经过相变装置3稳温的液体排出。在实际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出水组件7的连接位置,以便能够输出不同温度的水。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出水组件7分别连接在储液箱6,第二水路24和相变装置3上,由于储液箱6,第二水路24和相变装置3流出的液体的温度具有差异性,可以通过控制出水组件7与储液箱6,第二水路24和相变装置3的连接关系,进而起到控制出水组件7出水温度的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换热器2包括管式换热结构或排式换热结构。换热器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而管式换热结构、排式换热结构较为常见,易于采购,因此,可以降低成本。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器1包括即热式加热器1和非即热式加热器1。
在该实施例中,加热器1为非即热式加热器1。而非即热式加热器1需要设置需要等待加热至沸腾后才能将液体流入换热器2,虽然不能达到即热即饮,但同样能使得输出的液体温度适合人饮用。其中,即热式加热器1可以为厚模式加热管或者PTC管。
进一步地,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为金属管道。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水路22和第二水路24为金属管道。通过金属良好的导热性,保证了第一水路22与第二水路24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保证了液体处理装置能够按预设温度将液体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对应相变装置3设置,用于对相变装置3散热。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为相变装置3进行散热,进而保证了相变装置3能够始终保证在相同的温度,使得相变材料能够始终保持能够吸收热量或能够放出热量的状态,以此使得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包括风冷散热装置、散热翅片、水冷散热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因为,风冷散热装置、散热翅片、水冷散热装置比较常见,因此,便于采购与安装,以此可以降低产品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即热加热容器、饮水机、饮品机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预设温度范围设置为42℃-48℃,这个预设温度为最适宜人饮用的温度,而将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控制在42℃-46℃,使得第二水路24内的液体经过相变装置3时,相变材料能够发生固液相变,以从第二水路24内的液体换热,能够保证在经过相变装置3的液体的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之内,进而保证通过换热器能够将第二水路内排出的液体的温度控制在46℃-60℃之间。该系统可应用在非连续饮用水系统之中,利用相变材料储热和环境散热的方式将开水快速降温,该系统具有降温过程不需额外耗能、结构简单、效率高、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和价值。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器,能够对流过的液体进行加热;
换热器,包括能够相互换热的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所述第二水路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相连;
相变装置,所述相变装置与所述第二水路的出口相连,能够对所述第二水路流出的液体进行换热处理;
其中,所述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预设温度值,所述预设温度值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装置包括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的换热总量大于等于25KJ。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装置中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与所述第二水路出水温度具有预设温差;
所述预设温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20℃,或所述预设温差的绝对值小于等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水路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为a,在所述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相变装置的出水温度的温度变化值为b,a-b>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路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入口相连,流过所述第一水路的液体进入所述加热器加热后进入所述第二水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装置还包括:
壳体;
相变通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或绕设在所述壳体外,与所述第二水路(24)的出口相连;
相变材料,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能够在相变时与所述相变通道内的液体进行换热;
所述相变通道与所述第二水路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相变通道与所述第二水路能够拆卸地连接;和/或
所述相变通道与所述壳体能够拆卸地连接,或所述相变通道与所述壳体组装成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液通道,所述供液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入口和/或所述第一水路相连;
其中,所述供液通道的入口与外接水源连接,或所述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供液箱,所述供液通道的入口与所述供液箱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沸水通道,所述加热器的出口处并联有所述沸水通道和所述相变装置;和/或
储液箱,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和/或所述第二水路的出口和/或所述相变装置的出口连接,以收集所述加热器的出口和/或所述第二水路的出口和/或所述相变装置的出口输出的液体;和/或
出水组件,与所述储液箱、所述第二水路、所述相变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出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换热部,所述换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之间,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通过所述换热部换热;其中:
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为金属管路;或
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均包括金属部和非金属部,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通过所述金属部和所述换热部进行换热,所述第一水路和所述第二水路不接触所述换热部的部分为所述非金属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散热装置,对应所述相变装置设置,用于对所述相变装置进行散热。
CN202221074782.XU 2022-05-06 2022-05-06 液体处理装置 Active CN2173833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4782.XU CN217383313U (zh) 2022-05-06 2022-05-06 液体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74782.XU CN217383313U (zh) 2022-05-06 2022-05-06 液体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3313U true CN217383313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4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74782.XU Active CN217383313U (zh) 2022-05-06 2022-05-06 液体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33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0281B2 (en)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CN206959315U (zh) 饮水装置
JP4899072B2 (ja) 牛乳の急速冷却システム
CN217383313U (zh) 液体处理装置
HU229686B1 (hu) Vízmelegítõ elrendezés
CN212346232U (zh) 供液装置和饮水设备
CN110623540A (zh) 一种饮水机
CN202008223U (zh) 复合加热的热泵热水器
CN201243951Y (zh) 一种即热式温开水节能饮水机
JP4339293B2 (ja) 蓄熱式給湯装置
CN216393810U (zh) 一种步进式加热无承压下热交换凉白开水恒温饮水机
JP2007051830A (ja) 蓄熱式給湯装置
CN117045114A (zh) 液体处理装置和液体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7045118A (zh) 液体处理装置
CN117053409A (zh) 液体处理装置
CN208332406U (zh) 一种单层或多层的隔板式换热保温水箱
CN210292060U (zh) 能同时供冷供热的蓄能系统
CN117045109A (zh) 液体处理装置和液体处理装置控制方法
CN110623538A (zh) 饮水机
CN113854824A (zh) 供液装置和饮水设备
CN112790585A (zh) 用电池使加热器产生稳定蒸汽或恒温液体的动态补偿系统
CN216348002U (zh) 热交换系统和用水设备
CN216984540U (zh) 一种可持续出水的速开式饮水设备
CN216348001U (zh) 热交换系统和用水设备
CN221242547U (zh) 冰凉白开制水系统以及饮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