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0835U -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0835U
CN218820835U CN202222237541.9U CN202222237541U CN218820835U CN 218820835 U CN218820835 U CN 218820835U CN 202222237541 U CN202222237541 U CN 202222237541U CN 218820835 U CN218820835 U CN 218820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oor
air inlet
damper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75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2375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0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0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0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进风口和排风口可调的设备,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湿效果差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提高部分场景下的换气效率。该新风除湿系统,包括处理机组、上风口、下风口和风向调节器,所述上风口和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与所述处理机组相连且所述上风口和所述下风口的风向相反;至少部分室内气体由所述上风口或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流入所述处理机组内处理后,由所述风向调节器经所述下风口或所述上风口排出。

Description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要求的提高,新风除湿机应运而生。新风除湿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除湿等工序处理后输入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新风除湿机通过送风和引风,能够使室内空气实现对流,从而最大程度化的进行室内空气置换,同时通过内置的净化处理系统保证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洁净和健康。
现有的新风除湿机多采用上进风、上出风或上进风、上下出风的模式来进行气体置换。当室内气体湿度较高或者含有一定量的有害气体时,该模式不利于对潮湿空气以及相对较重的有害气体进行置换排放。尤其是在进行除湿工作时,由于同时进行室内室外气体循环,无法阻断室外潮湿空气进入室内,从而严重影响新风除湿机的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使新风除湿系统能够在环境较为潮湿的情况下实现快速除湿,需要研发一种新型的新风除湿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湿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除湿系统,包括:
处理机组、上风口、下风口和风向调节器,所述上风口和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与所述处理机组相连且所述上风口和所述下风口的风向相反;
至少部分室内气体由所述上风口或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流入所述处理机组内处理后,由所述风向调节器经所述下风口或所述上风口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向调节器包括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第三风门和第四风门;
所述上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处理机组相连,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所述下风口通过所述第三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与所述处理机组相连,所述第三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均与所述处理机组的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均与所述处理机组的进风口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机组包括相连的新风除湿机组和压缩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三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均为电动风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系统还包括进风调节器,所述进风调节器包括进风风门、排风风门和循环风门;所述进风风门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处理机组,所述排风风门连通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所述循环风门连通室内环境和所述处理机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风门、所述排风风门和所述循环风门均为电动风门且开启角度可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处检测到的室内气体数据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数据获取组件、判断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获取组件接收所述检测装置处的当前室内气体数据,所述判断组件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当前室内气体数据并与预设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满足启动要求;所述控制组件向所述风向调节器发出指令,所述风向调节器收到指令后能执行启动、换向、停止中的某一动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湿度检测装置和辅助检测装置,所述辅助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有害气体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室内空气状态数据;
根据预设空气数据与获取的室内空气状态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器和所述进风调节器的工作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气状态数据包括湿度H,所述预设空气数据包括第一预设湿度值H1和第二预设湿度值H2,H1>H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预设空气数据与获取的室内空气状态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器和所述进风调节器的工作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若H≥H1,控制所述进风风门和所述排风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循环风门处于打开状态,室内气体由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和所述循环风门流入所述处理机组内处理后,由所述风向调节器经所述上风口排出;
若H1≥H≥H2,控制所述进风风门、所述排风风门和所述循环风门处于非全开状态,室内气体由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和所述循环风门流入所述处理机组内处理后,由所述风向调节器经所述上风口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空气状态数据还包括有害气体;
若检测到有害气体且该有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控制所述进风风门和所述排风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循环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室内气体由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和所述排风风门排出,环境气体由所述进风风门经所述处理机组和所述风向调节器由所述上风口进入室内;
若检测到有害气体且该有害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则控制所述进风风门和所述排风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所述循环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室内气体由所述上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和所述排风风门排出,环境气体由所述进风风门经所述处理机组和所述风向调节器由所述下风口进入室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空气状态数据还包括温度T,预设空气数据包括预设温度值TS
若T>TS,此时室内气体经所述下风口抽出,经所述处理机组处理后的气体由所述上风口排入室内;
若T<TS,此时室内气体经所述上风口抽出,经所述处理机组处理后的气体由所述下风口排入室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新风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以及新风除湿系统的使用方法能够通过风向调节器改变上风口和下风口处的风向,从而使得该新风除湿系统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出风位置,使其能够满足除湿、换气等不同的使用需要;同时配合进风调节器还可以实现对气体循环范围的调节,从而配合风向调节器更好的实现气体置换、室内气体净化等多种不同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除湿模式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除湿模式下的第二种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换气模式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换气模式下的第二种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调温模式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调温模式下的第二种使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中的风向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中的进风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处理机组;11、新风除湿机;12、压缩机;2、上风口;3、下风口;4、风向调节器;41、第一风门;42、第二风门;43、第三风门;44、第四风门;45、第一活动隔板;46、第二活动隔板;47、上交叉风道;48、下交叉风道;5、进风调节器;51、进风风门;52、排风风门;53、循环风门;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该除湿系统包括进风调节器、处理机组、风向调节器、上风口和下风口,其中处理机组连通进风调节器和风向调节器,上风口和下风口的进出风向通过风向调节器进行调节;进风调节器包括进风风门、排风风门和循环风门,通过调整上述三个风门是否开启以及开启状态可以实现室内气体循环、室内外气体置换以及室内外气体部分置换等不同的新风换气效果。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除湿模式下的使用示意图;在该模式下,上述进风调节器中仅循环风门处于开启状态,系统仅进行内循环;风向调节器中的第一风门和第四风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室内的气体能经下风口和第四风门以及相应的管道经循环风门流入处理机组处进行除湿处理,随后经第一风门从上风口排出。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除湿模式下的第二种使用示意图;与图2相比,此时上述进风调节器中的三个风门均开启一定的角度,此时该系统同时进行内外循环;室内气体部分经循环风门流出后混合由进风风门流入的室外气体汇入处理机组处进行处理,其余气体直接经排风风门排出。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换气模式下的使用示意图;在该模式下,进风调节器中仅循环风门处于闭合状态,系统仅进行外循环;风向调节器中的第一风门和第四风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室内的气体能经下风口和第四风门以及相应的管道经排风风门排出,室外的气体经进风风门流入处理机组处进行处理后,经第一风门从上风口排入室内。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换气模式下的第二种使用示意图;与图4相比,此时风向调节器中的第一风门和第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室内的气体能经上风口和第二风门以及相应的管道经排风风门排出,室外的气体能经进风风门流入处理机组处进行处理后,经第三风门从下风口排入室内。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调温模式下的使用示意图;在该模式下,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可以设置进风调节器中仅循环风门处于闭合状态,系统仅进行外循环。此时风向调节器中的第一风门和第四风门处于打开状态,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室内的气体能经下风口和第四风门以及相应的管道经排风风门排出,室外的气体经进风风门流入处理机组处进行处理后,经第一风门从上风口排入室内。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调温模式下的第二种使用示意图;与图6相比,风向调节器中的第一风门和第四风门处于关闭状态,第二风门和第三风门处于开启状态;此时室内的气体能经上风口和第二风门以及相应的管道经排风风门排出,室外的气体能经进风风门流入处理机组处进行处理后,经第三风门从下风口排入室内。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中的风向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上述风向调节器内还设置有第一活动隔板和第二活动隔板,同时上下布置的上风口和下风口之间还设置有上交叉风道和下交叉风道;通过调整上述第一活动隔板和第二活动隔板的位置能够方便的实现上风道和下风道进排风切换。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新风除湿系统中的进风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此时该进风调节器整体为壳体状结构并分为上下两腔室,进风风门和排风风门位于壳体的上下腔室并分别与处理机组的外进风口和外出风口相连,循环风门位于壳体的中部并连通壳体的上下腔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系统,包括处理机组1、上风口2、下风口3和风向调节器4,其中上风口2和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与处理机组1相连且上风口2和下风口3的风向相反;至少部分室内气体由上风口2或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流入处理机组1内处理后,由风向调节器4经下风口3或上风口2排出。
在风向调节器4的作用下,位于室内的上风口2和下风口3的排气方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转换,从而使该新风除湿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状态和不同质量的室内气体选用不同位置的排风和进风口,不仅能够改变原有的风路走向,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该系统的除湿效率;同时也能够针对性的进行高效新风换气处理。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风向调节器4包括第一风门41、第二风门42、第三风门43和第四风门44;上风口2通过第一风门41和第二风门42与处理机组1相连,第一风门41和第二风门42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下风口3通过第三风门43和第四风门44与处理机组1相连,第三风门43和第四风门44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通过改变所开启的风门能够实现对上述上风口2和下风口3的排气方向的转换,以达到上述效果。
具体的,可以设置上述第一风门41和第三风门43均与处理机组1的出风口相连,第二风门42和第四风门44均与处理机组1的进风口相连;反之亦可。
在本实施例中,风向调节器4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整体呈中空壳状结构,内部通过一隔断结构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中左侧部分设置有用于与处理机组1和排风管道相连的两个进气口和排气口(上述两者之间通过隔断结构分隔,两者不互通),右侧部分分别与上风口2和下风口3相连,中部隔断结构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有第一风门41、第二风门42、第三风门43和第四风门44,其中第一风门41和第二风门42均与连通处理机组1部分的管路相通,第三风门43和第四风门44均与连通排风管道的管路相通;上风口2和下风口3之间沿厚度方向依次布置有上交叉风道47和下交叉风道48,其中下交叉风道48能连通上风口2和第二风门42,上交叉风道47能连通下风口3和第三风门43;上述交叉风道远离上风口2和下风口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隔板45和第二活动隔板46。
下面对该风向调节器4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
在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经上风口2排入室内,室内气体经下风口3排出这一工作模式下,此时第一活动隔板45和第二活动隔板46均朝向中部翻转并分别封闭上交叉风道47和下交叉风道48,同时第一风门41和第四风门44处于开启状态,其余风门处于闭合状态,经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能经第一风门41和上风口2进入室内,而室内气体能经下风口3和第四风门44排出;在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经下风口3排入室内,室内气体经上风口2排出这一工作模式下,此时第一活动隔板45和第二活动隔板46均朝向远离对方的一侧偏转,此时第一风门41和第三风门43相分隔,第二风门42和第四风门44相分隔,上交叉风道47和下交叉风道48处于开启状态,同时第一风门41和第四风门44处于闭合状态,第二风门42和第三风门43处于开启状态,经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能经第三风门43和上交叉风道47流入下风口3处并进入室内,而室内的气体能经上风口2和下交叉风道48由第三风门43排出,气体的流动方向如图8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图8的结构仅为示例。
为了达到更好的新风处理效果,有效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系统还包括进风调节器5,进风调节器5包括进风风门51、排风风门52和循环风门53;进风风门51连通外界环境和处理机组1,排风风门52连通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循环风门53连通室内环境和处理机组1,如图9所示。
上述进风调节器5可以帮助调节空气循环范围,当上述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开启、循环风门53关闭时,此时该系统处于空气交换模式;当上述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关闭、循环风门53开启时,此时该系统处于内循环模式;当上述三个风门均开启一定的角度时,此时室内室外气体混合并进行部分交换。
上述新风除湿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连接风向调节器和进风调节器的管路仅穿过处理机组中的新风除湿机与风向调节器和进风调节器相连,不进行气体处理,下图中的相关结构同样如此。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处理机组1包括相连的新风除湿机11组和压缩机12,其中新风除湿机11组的结构以及与相应管路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为了方便操作和控制,可以设置上述第一风门41、第二风门42、第三风门43和第四风门44均为电动风门,上述四个风门能在电控元件的控制下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同理,上述进风风门51、排风风门52和循环风门53也均为电动风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个风门的开启角度可调。
为了方便控制上述组件,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控制器能根据检测装置处检测到的室内气体数据控制风向调节器4;
控制器包括数据获取组件、判断组件和控制组件;
获取组件接收检测装置处的当前室内气体数据,判断组件将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当前室内气体数据并与预设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满足启动要求;控制组件向风向调节器4发出指令,风向调节器4收到指令后能执行启动、换向、停止中的某一动作。
上述启动动作是指该风向调节器4启动,此时开启上述第一风门41、第二风门42中的一个,以及第三风门43和第四风门44中的一个;上述换向动作是指该风向调节器4切换所启动的风门,使得原状态下开启的风门关闭,关闭的风门开启;上述停止动作是指该风向调节器4关闭,此时位于该风向调节器4上的所有的风门均处于闭合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控制组件也能够控制进风调节器5。
具体的,控制组件能向进风调节器5发出指令,进风调节器5收到指令后能执行全换气、内循环、部分换气和关闭中的某一动作;其中全换气动作是指进风调节器5中的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全开启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关闭状态;内循环动作与全换气动作恰好相反,进风调节器5中的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关闭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全开启状态;部分换气动作是指进风调节器5中的三个风门均仅开启一定的角度(即部分开启,其开启的具体角度可以通过相应的控制程序自行设定,也可以根据系统预设数据来确定);关闭动作是指进风调节器5中的三个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同理,控制组件也能向处理机组1发出指令并控制其产生一定的动作。该部分内容为现有的新风除湿系统已经公开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方便控制器控制相应的组件,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检测装置包括湿度检测装置和辅助检测装置,辅助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有害气体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湿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湿度,而对应的辅助检测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从而使得该系统具有相应的检测功能并能根据要求以相应的数据为准启动相关工作模式。
考虑到室外空气可能会被污染,设置室外还设置有室外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空气质量,例如PM2.5浓度或者是否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等,该检测装置为现有技术),当检测到室外空气质量低于设定的空气质量要求时,此时上述控制组件控制进风调节器5执行内循环动作,该系统可以执行室内空气除湿或者室内空气净化指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除湿机11,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室内空气状态数据;
S2:根据预设空气数据与获取的室内空气状态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风向调节器4和进风调节器5的工作状态。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空气状态数据包括湿度H,预设空气数据包括第一预设湿度值H1和第二预设湿度值H2,H1>H2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2包括:
若H≥H1,控制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关闭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打开状态,室内气体由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和循环风门53流入处理机组1内处理后,由风向调节器4经上风口2排出;
若H1≥H≥H2,控制进风风门51、排风风门52和循环风门53处于非全开状态,室内气体由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和循环风门53流入处理机组1内处理后,由风向调节器4经上风口2排出。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空气状态数据还包括有害气体;
若检测到有害气体且该有害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则控制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打开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关闭状态,室内气体由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和排风风门52排出,环境气体由进风风门51经处理机组1和风向调节器4由上风口2进入室内;
若检测到有害气体且该有害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则控制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打开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关闭状态,室内气体由上风口2经风向调节器4和排风风门52排出,环境气体由进风风门51经处理机组1和风向调节器4由下风口3进入室内。
具体的,上述有害气体的种类及其密度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814148560000131
需要注意的是,上表所列出的有害气体种类仅为示例,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如下步骤:
空气状态数据还包括温度T,预设空气数据包括预设温度值TS
若T>TS,此时该系统采用下抽风、上进风的方式,经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由上风口2排入室内,室内气体经下风口3抽出;
若T<TS,此时该系统采用上抽风、下进风的方式,经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由下风口3排入室内,室内气体经上风口2抽出。
上述操作方法分别介绍了该新风除湿系统在除湿模式、换气模式和调温模式三种模式中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根据预设空气数据与获取的室内空气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该新风除湿系统以除湿模式、换气模式和调温模式中的其中一种模式运行。
考虑到室外空气可能会被污染,设置室外还设置有室外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空气质量,例如PM2.5浓度或者是否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等,该检测装置为现有技术),当检测到室外空气质量低于设定的空气质量要求时,此时系统控制进风调节器5执行内循环动作。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上述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该新风除湿系统执行除湿模式。
当检测到H≥H1时,如图2所示,此时控制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关闭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打开状态,室内气体由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和循环风门53流入处理机组1内处理后,由风向调节器4经上风口2排出。
当检测到H1≥H≥H2时,如图3所示,此时控制进风风门51、排风风门52和循环风门53处于非全开状态,室内气体由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和循环风门53流入处理机组1内处理后,由风向调节器4经上风口2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可以不考虑温度因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此时该新风除湿系统执行换气模式。
若检测到的有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如图4所示,此时控制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打开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关闭状态,室内气体由下风口3经风向调节器4和排风风门52排出,环境气体由进风风门51经处理机组1和风向调节器4由上风口2进入室内。
若检测到的有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如图5所示,此时控制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打开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关闭状态,室内气体由上风口2经风向调节器4和排风风门52排出,环境气体由进风风门51经处理机组1和风向调节器4由下风口3进入室内。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可以不考虑温度和湿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此时该新风除湿系统执行调温模式。
若检测到T>TS,如图6所示,此时该系统采用下抽风、上进风的方式,经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由上风口2排入室内,室内气体经下风口3抽出。
若检测到T<TS,如图7所示,此时该系统采用上抽风、下进风的方式,经处理机组1处理后的气体由下风口3排入室内,室内气体经上风口2抽出。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可以不考虑湿度和空气质量,设置进风调节器5中仅循环风门53处于开启状态;当需要同时考虑室内空气质量和/或湿度时,可以控制进风风门51和排风风门52处于打开状态,循环风门53处于关闭状态。
或者,该新风除湿系统在使用时,也可以设置使用者可以自行控制该新风除湿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例如:当该新风除湿系统处于除湿模式时,若湿度满足相应的除湿要求,则正常执行除湿动作,否则系统自动进入待机状态;当该新风除湿系统处于换气模式时,若室内空气质量满足换气要求,则正常执行换气动作,否则系统自动进入待机状态;当该新风除湿系统处于调温模式时,若室内温度满足调温要求,则正常执行调温动作,否则系统自动进入待机状态。
或者,考虑到室外空气可能会被污染,设置室外还设置有室外空气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室外空气质量,例如PM2.5浓度或者是否含有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等,该检测装置为现有技术),当检测到室外空气质量低于设定的空气质量要求时,此时系统控制进风调节器5执行内循环动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机组、上风口、下风口和风向调节器,所述上风口和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与所述处理机组相连且所述上风口和所述下风口的风向相反;
至少部分室内气体由所述上风口或所述下风口经所述风向调节器流入所述处理机组内处理后,由所述风向调节器经所述下风口或所述上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器包括第一风门、第二风门、第三风门和第四风门;
所述上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处理机组相连,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所述下风口通过所述第三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与所述处理机组相连,所述第三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不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三风门均与所述处理机组的出风口相连,所述第二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均与所述处理机组的进风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机组包括相连的新风除湿机组和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所述第三风门和所述第四风门均为电动风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进风调节器,所述进风调节器包括进风风门、排风风门和循环风门;所述进风风门连通外界环境和所述处理机组,所述排风风门连通外界环境和室内环境,所述循环风门连通室内环境和所述处理机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风门、所述排风风门和所述循环风门均为电动风门且开启角度可调。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根据所述检测装置处检测到的室内气体数据控制所述风向调节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数据获取组件、判断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获取组件接收所述检测装置处的当前室内气体数据,所述判断组件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当前室内气体数据并与预设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满足启动要求;所述控制组件向所述风向调节器发出指令,所述风向调节器收到指令后能执行启动、换向、停止中的某一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湿度检测装置和辅助检测装置,所述辅助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和有害气体检测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10.新风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除湿系统。
CN202222237541.9U 2022-08-24 2022-08-24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Active CN218820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7541.9U CN218820835U (zh) 2022-08-24 2022-08-24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7541.9U CN218820835U (zh) 2022-08-24 2022-08-24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0835U true CN218820835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5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7541.9U Active CN218820835U (zh) 2022-08-24 2022-08-24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08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0624A (zh) * 2023-06-13 2023-07-14 四川楠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舍环境调控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20624A (zh) * 2023-06-13 2023-07-14 四川楠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舍环境调控系统
CN116420624B (zh) * 2023-06-13 2023-09-05 四川楠水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牛舍环境调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085339A1 (ja) 除湿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6765851B (zh) 一种空气过滤处理器及其处理系统、处理方法
KR102171376B1 (ko) 열교환 환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716177A (zh) 新风热泵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12944540B (zh)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及其室内空气调节方法、可读存储介质
CN218820835U (zh) 新风除湿系统及新风除湿机
KR102079212B1 (ko) 대용량 필터가 구비된 전열교환기
CN205403008U (zh) 新风热泵
CN211503042U (zh) 全热交换吊顶除湿机
KR102388507B1 (ko) 나노 필터를 적용한 제습 댐퍼를 포함한 공기조화기
CN111578378A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2408979U (zh) 一种新风空调系统
CN210485979U (zh) 一种可进行混风调节的热交换新风除湿机
CN118119797A (zh) 新风一体机
KR100640799B1 (ko) 공기 청정 겸용 환기장치
JP2006125825A (ja) 換気装置
CN103148558B (zh) 温湿度控制系统
CN21157529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5264717A (zh) 新风除湿系统、新风除湿机及新风除湿系统的使用方法
KR100850942B1 (ko) 환기장치 및 그 운용방법
CN21243107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0845836B1 (ko)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운영방법
CN111306670B (zh) 分离型外置窗式新风净化器
JP2007139336A (ja) 換気装置及び建物
CN110006111B (zh) 环境控制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