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5069U -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5069U
CN218815069U CN202320358558.1U CN202320358558U CN218815069U CN 218815069 U CN218815069 U CN 218815069U CN 202320358558 U CN202320358558 U CN 202320358558U CN 218815069 U CN218815069 U CN 218815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rod
support frame
construction platform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85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云峰
于自力
李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ng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ng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ng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ng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85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5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5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5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承重板,承重板的下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承重板的一侧位置设有一槽口,槽口处设有滑杆机构,滑杆机构的下方设有上料机构,且滑杆机构与上料机构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滑杆机构,当施工人员传递板材时,将板材斜靠在滚动杆的外壁上进行传递,通过滚动杆的滚动减少传递人员的体力消耗,棘轮组件使滚动杆单向滚动,当传递板材的过程中人员需要调整站位时,能够以滚动杆作为支点,做短暂的停留从而便于人员调整位置,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平台上传递板材时更加方便、且更加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平台是在建筑施工时,施工人员登高作业的支撑平台,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设施之一;
在矮层房屋的建筑施工中,脚手架是最常用的建筑施工平台,脚手架以其携带方便、组装简单的特点倍受施工队的亲睐,但现有的脚手架作为建筑施工平台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在独栋房屋的建筑施工中,由于工程普遍较小,因此当建筑材料需要搬运至脚手架上使用时,多为人工传递的方式进行,而这种搬运方式下,在高处的作业人员接取物料时重心不稳容易发生危险,且物料脱落易对底部人员产生危险,此外在传递体积较大的板材时,由于人员站位空间有限,传递中途难以调整位置,同时板材在传递中易发生刮蹭造成板材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承重板,承重板的下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承重板的一侧位置设有一槽口,槽口处设有滑杆机构,滑杆机构的下方设有上料机构,且滑杆机构与上料机构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滑杆机构包括,两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槽口两端壁之间的滚动杆,滚动杆的两端固定有链轮,滚动杆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端设有棘轮组件。
进一步地:棘轮组件包括固定在槽口一端的安装槽,滚动杆的一端转动配合在安装槽的一侧壁上,滚动杆穿过安装槽的一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棘轮,安装槽的顶盖上固定焊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底部转动配合有一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动卡环和卡齿,且卡齿与棘轮为配合结构,卡齿与固定块之间设有扭簧,且扭簧固定在连接轴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安装槽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弧形槽,弧形槽中配合有触发杆,且触发杆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卡环上。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之间的一侧位置设有用于固定上料机构的固定连接杆,且上料机构配合在固定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架之间。
进一步地:上料机构包括转动配合在固定连接杆与第一支撑架之间的转动杆,转动杆的外壁上对应链轮的位置设有同步轮,且同步轮与链轮链连接,链条上从上到下分别固定有第二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转动配合有一置物台,第二固定板两端转动配合有提拉杆,且提拉杆的一端与置物台为配合结构。
进一步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提升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滑杆机构,当施工人员传递板材时,将板材斜靠在滚动杆的外壁上进行传递,通过滚动杆的滚动减少传递人员的体力消耗,棘轮组件使滚动杆单向滚动,当传递板材的过程中人员需要调整站位时,能够以滚动杆作为支点,做短暂的停留从而便于人员调整位置,从而使作业人员在施工平台上传递板材时更加方便、且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上料机构,置物台常态下为自由下垂状态,且置物台两端与提拉杆分离,当需要提升建筑耗材时,人工将置物台翻转,并将置物台两端与提拉杆固定,使上料机构转换为水平状态,进行物料提升,在此过程中棘轮与卡齿配合,使置物台仅能向上移动,通过置物台搬运物料,较人工直接传递的方式单次运送量大,且运送中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料结构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承重板;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固定连接杆;5、滑杆机构;6、上料机构;51、滚动杆;52、链轮;53、棘轮组件;61、第一固定板;62、第二固定板;63、置物台;64、提拉杆;65、转动杆;531、安装槽;532、棘轮;533、卡齿;534、扭簧;535、固定块;536、转动卡环;537、触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承重板1,承重板1的下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承重板1与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可拆卸连接,承重板1的一侧位置设有一槽口,槽口处设有滑杆机构5,滑杆机构5通过轴承连接件转动配合在槽口两端壁之间,滑杆机构5的下方设有上料机构6,且滑杆机构5与上料机构6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滑杆机构5包括,两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槽口两端壁之间的滚动杆51,滚动杆51的两端固定有链轮52,滚动杆51远离第一支撑架2的一端设有棘轮组件53。
具体工作时,当施工人员传递板材时,将板材斜靠在滚动杆51的外壁上进行传递,通过滚动杆51的滚动减少传递人员的体力消耗,棘轮组件53使滚动杆51单向滚动,当传递板材的过程中人员需要调整站位时,能够以滚动杆51作为支点,做短暂的停留从而便于人员调整位置。
本实施例中:棘轮组件53包括固定在槽口一端的安装槽531,滚动杆51的一端转动配合在安装槽531的一侧壁上,滚动杆51穿过安装槽531的一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棘轮532,安装槽531的顶盖上固定焊接有固定块535,固定块535底部转动配合有一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动卡环536和卡齿533,且卡齿533与棘轮532为配合结构,卡齿533与固定块535之间设有扭簧534,且扭簧534固定在连接轴的外壁上,在扭簧534作用下使卡齿533始终与棘轮532配合,向上传递板材时,板材与滚动杆51发生静摩擦,带动滚动杆51顺时针滚动,当滚动杆51逆时针转动时,棘轮532与卡齿533上锁,防止滚动杆51逆时针转动,从而失去对板材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53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弧形槽,弧形槽中配合有触发杆537,且触发杆537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卡环536上,转动卡环536与卡齿533固定在连接轴上,通过转动转动卡环536使卡齿533与棘轮532分离,触发杆537与转动卡环536固定连接;
具体工作时,作业人员通过踩踏触发杆537使转动卡环536带动卡齿533转动,从而使其与棘轮532分离,卡齿533与棘轮532分离后,滚动杆51为自用滚动状态,当需要将板材向下传递时,滚动杆51能够作为辅助支撑点使用。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3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的一侧位置设有用于固定上料机构6的固定连接杆4,且上料机构6配合在固定连接杆4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固定连接杆4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架3固定另一端固定有一竖杆,且竖杆固定在承重板1上,用于支撑上料机构6。
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6包括转动配合在固定连接杆4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的转动杆65,转动杆65的外壁上对应链轮52的位置设有同步轮,且同步轮与链轮52链连接,链条上从上到下分别固定有第二固定板62和第一固定板61,第一固定板61上转动配合有一置物台63,第二固定板62两端转动配合有提拉杆64,且提拉杆64的一端与置物台63为配合结构,同步轮通过链条与链轮52同步转动,置物台63常态下为自由下垂状态,且置物台63两端与提拉杆64分离,当需要提升建筑耗材时,人工将置物台63翻转,并将置物台63两端与提拉杆64固定,使上料机构6转换为如图5所示状态,进行物料提升。
本实施例中:转动杆65的一端固定有提升把手,物料提升时,通过人工摇动转动杆65的方式,使同步轮与链轮52转动,链条向上移动,将与链条固定的第一固定板61和第二固定板62以及配合在第一固定板61和第二固定板62上的置物台63向上提升运输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滚动杆51的一端与棘轮组件53配合,在扭簧534作用下使卡齿533始终与棘轮532配合,向上传递板材时,板材与滚动杆51发生静摩擦,带动滚动杆51顺时针滚动,当滚动杆51逆时针转动时,棘轮532与卡齿533上锁,防止滚动杆51逆时针转动,从而使人员在传递板材时,板材能够将滚动杆51作为受力点,减少人员传递中的体力消耗,利用滚动杆51的滚动使板材向上移动,在此期间减少了板材与平台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使板材被划伤的风险降低,当传递过程中人员需要调整身位时,通过棘轮532与卡齿533的配合使滚动杆51不会逆向转动,从而将滚动杆51作为稳定支点进行短暂的调整;
在输送建筑耗材时,人工将置物台63翻转,并将置物台63两端与提拉杆64固定,使上料机构6转换水平状态,而后通过人工摇动转动杆65的方式,使同步轮与链轮52转动,链条向上移动,将与链条固定的第一固定板61和第二固定板62以及配合在第一固定板61和第二固定板62上的置物台63向上提升运输物料,在此过程中棘轮532与卡齿533配合,使置物台63仅能向上移动,通过置物台63搬运物料,较人工直接传递的方式单次运送量大,且运送中节省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
当由上向下传递板材或置物台63上升、取走物料后需要返回时,通过人员踩踏触发杆537使转动卡环536带动卡齿533转动,从而使其与棘轮532分离,卡齿533与棘轮532分离后,滚动杆51为自用滚动状态,当需要将板材向下传递时,滚动杆51能够作为辅助支撑点使用,而置物台63在棘轮532与卡齿533分离后,靠自身重力回归至初始位置等待再次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承重板(1),承重板(1)的下方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其特征在于:承重板(1)的一侧位置设有一槽口,槽口处设有滑杆机构(5),滑杆机构(5)的下方设有上料机构(6),且滑杆机构(5)与上料机构(6)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滑杆机构(5)包括,两端通过轴承转动配合在槽口两端壁之间的滚动杆(51),滚动杆(51)的两端固定有链轮(52),滚动杆(51)远离第一支撑架(2)的一端设有棘轮组件(53)。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棘轮组件(53)包括固定在槽口一端的安装槽(531),滚动杆(51)的一端转动配合在安装槽(531)的一侧壁上,滚动杆(51)穿过安装槽(531)的一端外壁上固定焊接有棘轮(532),安装槽(531)的顶盖上固定焊接有固定块(535),固定块(535)底部转动配合有一连接轴,连接轴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转动卡环(536)和卡齿(533),且卡齿(533)与棘轮(532)为配合结构,卡齿(533)与固定块(535)之间设有扭簧(534),且扭簧(534)固定在连接轴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安装槽(53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一弧形槽,弧形槽中配合有触发杆(537),且触发杆(537)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卡环(53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架(3)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的一侧位置设有用于固定上料机构(6)的固定连接杆(4),且上料机构(6)配合在固定连接杆(4)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上料机构(6)包括转动配合在固定连接杆(4)与第一支撑架(2)之间的转动杆(65),转动杆(65)的外壁上对应链轮(52)的位置设有同步轮,且同步轮与链轮(52)链连接,链条上从上到下分别固定有第二固定板(62)和第一固定板(61),第一固定板(61)上转动配合有一置物台(63),第二固定板(62)两端转动配合有提拉杆(64),且提拉杆(64)的一端与置物台(63)为配合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转动杆(65)的一端固定有提升把手。
CN202320358558.1U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Active CN218815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8558.1U CN218815069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8558.1U CN218815069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5069U true CN21881506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4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8558.1U Active CN218815069U (zh) 2023-03-02 2023-03-02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5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15069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平台
CN114148390A (zh) 一种地铁施工用工具转运装置
CN210692665U (zh) 一种蓄电池极柱焊接加工转运压铅装置
CN210618173U (zh) 一种物流分拣用快件转运推车
CN2327462Y (zh) 圆柱形工件运送夹具
CN214990060U (zh) 一种含折叠站立台的起重装置
CN211974267U (zh) 一种附着提升脚手架结构
CN212502262U (zh) 一种电力设备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11330797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校正装置
CN109334535B (zh) 一种农用三轮平板车
CN218750908U (zh) 一种设备转运台
CN218925399U (zh) 一种袋装水泥清洁高效装车辅助装置
CN213384485U (zh) 一种包装产品辅助运送车
CN213502484U (zh) 一种用于线缆的搬运车
CN218753046U (zh) 一种棒料步进式输送装置
CN216401505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装车用升降推车
CN111267708A (zh) 一种防止掉落的城市交通管理用共享单车输送装置
CN213736244U (zh) 一种电池盒周转装载装置
CN212474959U (zh) 一种可开门式皮带输送线体
CN220866863U (zh) 一种用于封闭楼道吊运重物的专用吊具
CN217050320U (zh) 一种传杆转运工装
CN219708053U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用输送装置
CN212668257U (zh) 一种自重无动力移载小车
CN213623139U (zh) 货叉组件及具有其的叉车
CN220999170U (zh) 一种压延设备的换辊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