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4479U -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 Google Patents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4479U
CN218814479U CN202122626097.5U CN202122626097U CN218814479U CN 218814479 U CN218814479 U CN 218814479U CN 202122626097 U CN202122626097 U CN 202122626097U CN 218814479 U CN218814479 U CN 218814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ll
damper
base memb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60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宇滨
漆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zho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ezho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ezho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ezho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60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4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4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4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一种倾斜型墙式阻尼器,用于填充墙中,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倾斜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器,芯层倾斜安装在基体层中,可以提高单个芯层的耗能效果,对非水平方向的震动能量也能有很好的耗散效果,并可以自适应调整整个阻尼器的安装高度范围。

Description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可以在主体结构中布置阻尼器(或称消能器)以形成消能减震(振)结构,来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阻尼器在建筑中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墙式(支墩形式)、斜撑式以及带放大装置的支撑式。其中,墙式阻尼器的连接形式可以灵活布置,对建筑功能影响较小且便于门窗开设,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传力路径直接、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受到广泛运用。
常用的墙式阻尼器,一般采用预埋件安装在上下两端的钢筋混凝土墙内,相较于传统结构的施工,附加施工工序多、施工精度要求高。同时,现有的阻尼器对于一般建筑或农村建筑来说,费用相对较高,影响了阻尼器在一般建筑或农村建筑上的使用普及率。另一方面,由于墙式阻尼器其变形约等于层间变形,墙式阻尼器的耗能效果受到层间变形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耗能效果。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阻尼位移更大、施做简便、适用性更广的墙式阻尼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芯层倾斜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发生层间相对位移可以迫使倾斜芯层进行倾斜方向的阻尼运动以吸收和耗散能量,倾斜安装的芯层可以增加芯层的设置长度从而提高单个芯层的耗能效果,对非水平方向的震动能量也能有很好的耗散效果,还可以根据主体结构的变形自适应调整整个阻尼器的安装高度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倾斜型墙式阻尼器,用于填充墙中,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倾斜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进一步,所述芯层为多层,相邻芯层之间通过中间基体层连接,多层芯层中至少有一个芯层倾斜安装在各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耗能体。
进一步,设置多个倾斜安装的芯层时,芯层的倾斜角度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或者不同。
进一步,所述芯层为两层,两层芯层倾斜安装在基体层之间,两个倾斜的芯层呈水平镜像安装。
进一步,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异构设置,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进一步,所述芯层为采用粘弹阻尼材料制作的粘弹阻尼层,或者采用摩擦材料制作的摩擦阻尼层。
进一步,所述芯层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支墩,包括阻尼器和支墩,支墩的两侧与主体结构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支墩至少包括通过前述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支墩和下墙体支墩,所述上墙体支墩的顶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支墩的底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阻尼器为前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填充墙中设置有前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芯层倾斜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发生层间相对位移可以迫使倾斜芯层进行倾斜方向的阻尼运动以吸收和耗散能量。一方面,倾斜安装的芯层不仅可以增加芯层的设置长度,提高单个芯层的耗能效果,同时对非水平方向的震动能量也能有很好的耗散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主体结构的变形自适应调整整个阻尼器的安装高度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基体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砌体基体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在填充墙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在填充墙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同一倾斜角度的多芯层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不同倾斜角度的多芯层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异构基体的多芯层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与填充墙建筑体异构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20,芯层21,基体层22,上基体层221,下基体层222,中间基体层223;
主体结构100,上框架梁110,下框架梁120,左侧柱/剪力墙130,右侧柱/剪力墙140;
填充墙建筑体200,上部建筑体210,下部建筑体220。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的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倾斜型墙式阻尼器。
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20用于填充墙中,包括芯层21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22。
所述基体层22至少包括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芯层21倾斜安装在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基于前述倾斜设置的芯层21,所述上基体层221与下基体层222能够进行倾斜向的层间相对运动。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倾斜的基体层表面来安装倾斜的芯层21。具体的,上基体层221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倾斜的下表面的整体,下基体层222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倾斜的上表面的整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的倾斜表面相互匹配,芯层21的倾斜角度则与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的倾斜表面匹配。作为举例,比如上、下基体层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度(倾斜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度,则芯层的倾斜角度也为40度(芯层与水平面的夹角)。
所述上基体层221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下基体层222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当填充墙的上、下部建筑体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所述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发生倾斜向的层间相对运动,所述芯层21能够对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的倾斜向相对运动产生阻碍,从而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阻尼层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
上述芯层的倾斜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芯层作为阻尼层的设置长度,阻尼位移更大,从而提高单个芯层的耗能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阻尼器对非水平方向的震动能量的耗散效果。另一方面,考虑到主体结构的框架出现层间相对位移时会导致层间高度降低,倾斜设置的阻尼层使得阻尼器的安装高度范围可以根据层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填充墙建筑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的自适应调整,减小填充墙建筑体在竖直方向上对主体结构产生的附加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
所述芯层21可以采用阻尼材料——比如变形耗能材料层或者摩擦耗能材料层。所述芯层进行阻尼运动以耗能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芯层21产生弯曲、剪切、扭转等弹塑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也可以是通过芯层21产生摩擦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也可以是复合变形耗能方式与摩擦耗能方式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优选的,所述芯层21为在基体层22中倾斜设置的粘弹阻尼层或者摩擦阻尼层,所述粘弹阻尼层采用粘弹阻尼材料制作,所述摩擦阻尼层采用摩擦材料制作。
当芯层21采用粘弹阻尼层(或称粘弹性层)时,在该芯层连接的上、下基体层发生相对位移时,能够迫使该粘弹阻尼层发生剪切滞回变形,从而可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所述粘弹阻尼层可以采用具有粘弹性的低硬度高阻尼的橡胶、沥青和高性能砂浆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比如采用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1152 丁腈橡胶阻尼材料、氯化丁基橡胶类粘弹聚合物阻尼材料等。
当芯层21采用摩擦阻尼层时,摩擦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摩擦板、非金属摩擦板或金属非金属复合摩擦板。在该芯层连接的上、下基体层发生相对位移时,能迫使该上、下基体层之间的摩擦板发生摩擦,从而可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摩擦板可以采用钢-钢摩擦板、钢-铜摩擦板、钢-铅摩擦板、铜-铅摩擦板、木板-木板摩擦板等。
在基体层上固定安装摩擦板的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销轴连接、预埋件连接、粘贴连接等,任意能够对两个物体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结构都可用于在基体层上安装摩擦板,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基体层22采用砌体或板材。
当基体层22采用板材时,参见图1所示,此时,所述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为板材基体,芯层21倾斜安装在板材制作的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1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芯层21和基体层22组成板材型的墙式阻尼器。
所述板材为预制板材,优选为聚合物板、水泥板、石膏板、木制板、金属板或复合材料板。
具体实施时,预制板材可以采用实心板材,也可以具有空心框架的板材;板材的外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已有墙板板材的各种形式,在此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基体层22采用砌体时,参见图2所示,此时,所述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芯层21倾斜安装在砌体砌筑的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1形成倾斜型耗能体。芯层21和基体层22组成砌体型的墙式阻尼器。
所述砌体单元优选为聚合物砌块、水泥砌块、烧结砖、石膏砌块、木头砌块、金属砌块或复合材料砌块等,多个砌体单元在横向上砌筑以形成基体层。所述砌筑砂浆可以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时,所述砌体单元砌块可以采用实心砌块,也可以为多孔砌块或空心砌块,在此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3和图4所述,分别示例了采用板材基体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和采用砌体基体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在填充墙建筑体200中的安装示意图。所述填充墙建筑体,比如填充墙的墙体板。
所述填充墙建筑体200至少包括上部建筑体210和下部建筑体220,上部建筑体210和下部建筑体220之间通过倾斜型墙式阻尼器20连接。所述上部建筑体210与倾斜型墙式阻尼器20的上基体层221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倾斜下表面的整体,所述下部建筑体220与墙式阻尼器20的下基体层222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倾斜上表面的整体。基于前述倾斜设置的芯层和倾斜的上下表面,所述上基体层与下基体层能够进行倾斜向的相对运动。
在震动激励下,主体结构100可产生震动,主体结构100的上框架梁110和下框架梁120可产生往复相对运动,上框架梁110运动时带动与上框架梁刚性连接的上部建筑体210一起运动,下框架梁120运动时带动与下框架梁刚性连接的下部建筑体220一起运动,使得上部建筑体210与下部建筑体220之间也发生往复相对运动;基于芯层21的倾斜方向和前述倾斜表面的倾斜方向,与上部建筑体210刚性连接的上基体层221和与下部建筑体220刚性连接的下基体层222发生与前述倾斜方向匹配的倾斜向相对运动,同时迫使芯层21产生阻尼运动以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参见图5和图6所示,示例了芯层21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化形态。具体的,当芯层21为粘弹阻尼层时,粘弹阻尼层的上表面与上基体层221倾斜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粘弹阻尼层的下表面与下基体层222倾斜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震动激励下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产生起倾斜向相对运动时,迫使粘弹阻尼层产生剪切滞回变形,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当芯层21为摩擦阻尼层时,一上部摩擦板与上基体层221固定连接,一下部摩擦板与下基体层222固定连接。震动激励下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产生起倾斜向相对运动时,迫使上、下部摩擦板之间进行发生摩擦,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芯层为多层,相邻芯层之间通过中间基体层连接,多层芯层中至少有一个芯层倾斜安装在各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耗能体。
此时,相邻芯层之间通过中间基体层连接,根据与中间基体层连接的芯层的倾斜方向设置该中间基体层的上/下表面的倾斜方向。通过前述多个倾斜的芯层形成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中间基体层与下基体层以及中间基体层相互之间(当存在3个以上芯层时,至少存在2个中间基体层,此时中间基体层之间也通过芯层连接)的柔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所述上基体层与中间基体层、中间基体层与下基体层以及中间基体层相互之间能够通过芯层发生与该阻尼层的设置方向匹配的相对位移。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多个倾斜的阻尼层时,各阻尼层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或者均不相同。作为举例,比如图7中的两个倾斜的阻尼层就设置了同一个倾斜角度,图8和图9中的两个倾斜的阻尼层就设置了不同倾斜角度。
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芯层为两层且两层芯层倾斜安装在基体层之间,两个倾斜的芯层呈水平镜像安装。从而能够在所述基体层22中形成喇叭形状的中间基体层223,使得多个基体层之间能够发生异向的倾斜向相对运动,增加阻尼器对不同方向震动能量的耗散效果。
对于采用砌体或板材的基体层22方案,对应的,所述中间基体层也可以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为板材基体。
具体的,所述中间基体层223与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可以同构设置,此时,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砌体基体;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223为板材基体,参见图7所示。
优选的,所述中间基体层223与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异构设置,此时,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参见图10所示;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本实施例中,当设置多个倾斜的芯层,各芯层可以均采用粘弹阻尼层,也可以均采用摩擦阻尼层,或者部分采用粘弹阻尼层、部分采用摩擦阻尼层。采用粘弹阻尼层时,各部分板材支墩之间发生与倾斜方向匹配的倾斜向相对位移时,能够迫使倾斜的粘弹阻尼层产生剪切滞回变形,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采用摩擦板时,各部分板材支墩之间发生与倾斜方向匹配的倾斜向相对位移时,能够迫使安装在各部分板材支墩之间的倾斜向摩擦板之间进行发生摩擦,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墙建筑体200优选为砖结构、砖混结构或木结构等非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基体层的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与填充墙建筑体可以同构设置,也可以异构设置。优选的,所述基体层的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与填充墙建筑体采用异构设置,此时,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砌体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参见图11所述;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板材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支墩。
所述消能支墩包括阻尼器和支墩。
支墩的两侧与主体结构之间具有空隙。所述主体结构具体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包括上框架梁,下框架梁,左侧柱/剪力墙,右侧柱/剪力墙。所述支墩至少包括通过前述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支墩和下墙体支墩,所述上墙体支墩的顶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支墩的底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阻尼器为前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
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倾斜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基于前述倾斜设置的芯层,所述上基体层与下基体层能够进行倾斜向的层间相对运动。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倾斜的基体层表面来安装倾斜的芯层。具体的,上基体层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倾斜的下表面的整体,下基体层可以形成一个具有倾斜的上表面的整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的倾斜表面相互匹配,芯层的倾斜角度则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的倾斜表面匹配。
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上墙体支墩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下墙体支墩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当支墩的上、下墙体支墩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也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所述芯层能够对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阻碍,从而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上述芯层的倾斜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芯层作为阻尼层的设置长度,从而提高单个芯层的耗能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阻尼器对非水平方向的震动能量的耗散效果。另一方面,考虑到主体结构的框架出现层间相对位移时会导致层间高度降低,倾斜设置的阻尼层使得阻尼器的安装高度范围可以根据层间高度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填充墙建筑体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的自适应调整,减小填充墙建筑体在竖直方向上对主体结构产生的附加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
所述消能支墩中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在支墩中分层设置,可以在所述支墩中形成多个阻尼器层。
所述消能支墩在主体结构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设置多个消能支墩时,多个消能支墩可以并排设置在主体结构中,参见图11所示。消能支墩的数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的其它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墙。
所述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填充墙中设置有前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
所述框架作为主体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上框架梁,下框架梁,左侧柱/剪力墙,右侧柱/剪力墙。填充墙的两侧与框架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填充墙至少包括通过前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和下墙体,所述上墙体的顶端与框架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的底端与框架刚性连接。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安装在上墙体和下墙体之间,阻尼器的上基体层用于与上墙体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阻尼器的下基体层用于与下墙体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当填充墙的上、下墙体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也发生倾斜向相对运动,从而迫使芯层做阻尼运动。
所述填充墙中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墙式阻尼器可以在填充墙中阵列布置。倾斜型墙式阻尼器的其它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附图中仅示例了砌体单元采用矩形砌块,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在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形状的砌块进行砌体砌筑,砌体单元的形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平,包括理想的水平状态或基本水平的水平状态。
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倾斜型墙式阻尼器,用于填充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
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倾斜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型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为多层,相邻芯层之间通过中间基体层连接,多层芯层中至少有一个芯层倾斜安装在各基体层之间形成倾斜耗能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倾斜安装的芯层时,芯层的倾斜角度相同或者部分相同或者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为两层,两层芯层倾斜安装在基体层之间,两个倾斜的芯层呈水平镜像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异构设置,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为采用粘弹阻尼材料制作的粘弹阻尼层,或者采用摩擦材料制作的摩擦阻尼层。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度。
9.一种消能支墩,包括阻尼器和支墩,支墩的两侧与主体结构之间具有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至少包括通过前述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支墩和下墙体支墩,所述上墙体支墩的顶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支墩的底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阻尼器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10.一种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所述倾斜型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CN202122626097.5U 2021-10-29 2021-10-29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Active CN218814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6097.5U CN218814479U (zh) 2021-10-29 2021-10-29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6097.5U CN218814479U (zh) 2021-10-29 2021-10-29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4479U true CN21881447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5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6097.5U Active CN218814479U (zh) 2021-10-29 2021-10-29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4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49785U (zh) 采用减震控制装置的减震支座
CN101413302B (zh) 摩擦耗能型密肋复合墙板
KR101297416B1 (ko) 외부 부착형 제진 댐퍼 시스템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216552508U (zh) 排墩式消能装置及消能墙
CN218814479U (zh)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N114033060B (zh) 高度自适应的倾斜型消能结构及应用
CN217150744U (zh) 倾斜型墙板支墩式消能装置及板体消能墙
CN216552507U (zh) 弧形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N114016634B (zh) 弧形消能结构及应用
CN218814480U (zh)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N113062648A (zh) 一种周向抗拉限位自复位隔震支座及设计方法
CN114045952B (zh) 阻尼器用加强式砌体支墩及应用
CN216552550U (zh) 板体消能墙
CN216552503U (zh) 增强型支墩式消能装置
KR102522392B1 (ko) 합성수지 경량자재를 포함하는 경화되지 않는 충진층을 이용한 층간소음 저감을 위한 온돌바닥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216552499U (zh) 砌体支墩式消能装置
CN216553268U (zh) 砌体消能墙
JPH0430287Y2 (zh)
CN218323295U (zh)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101718116A (zh) 高阻尼减震球形支座
JP2008038559A (ja) 制震壁
WO2020209775A1 (en) A device for mounting of beam layouts
JP2573525B2 (ja) 間仕切り壁の制振構造
CN216553270U (zh) 具有分区的消能墙
JP4680418B2 (ja) 遮音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