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3268U - 砌体消能墙 - Google Patents

砌体消能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3268U
CN216553268U CN202122791215.8U CN202122791215U CN216553268U CN 216553268 U CN216553268 U CN 216553268U CN 202122791215 U CN202122791215 U CN 202122791215U CN 216553268 U CN216553268 U CN 216553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onry
wall
masonry wall
wall units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12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凯
郭鑫
郑超凡
赵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angcai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hangcai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hangcai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hangcai Vib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12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3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3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3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90Passive houses; Double facade technology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砌体消能墙,涉及砌体填充墙技术领域。所述砌体消能墙的填充墙设置在框架围成的空间内;填充墙由多层砌体墙单元依次连接,每个砌体墙单元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形成一个整体,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柔性连接;最上层砌体墙单元的顶端和最下层砌体墙单元的底端均与框架刚性连接,各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柔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基于第一连接结构发生相对位移以耗能。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一般砖结构建筑或砖混结构建筑中进行消能减震,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实用性强的优点。

Description

砌体消能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砌体填充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砌体消能墙。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建筑结构中,通常会设置填充墙进行功能分割和外部围护,其中,采用砌块和砂浆砌筑的砌体填充墙属于常用的填充墙。砌体填充墙在框架结构中广为应用,但传统的砌体填充墙刚度大,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整体性差,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容易发生开裂甚至损坏、倒塌,从而对主体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传统的砌体填充墙对框架结构会产生较大的约束,使结构的刚度变大,从而使结构在地震中承受更大的地震作用。这些问题对砌体填充墙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在分隔框架空间的同时,又应该具有一定的变形和耗能能力,以减轻建筑的震害,同时墙体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基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主要从如下方面对填充墙进行改进。
第一种,是提供能够自身进行耗能减震的填充墙,比如中国专利zl201110156375.3公开的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阻尼抗震填充墙板,其将填充墙分成三个砌体单元,砌体单元间再设置粘弹性层作为耗能材料层,三个砌体单元如同粘弹性阻尼器的三个钢板,一个砌体单元和框架中的一个柱子连接,另外两个砌体则和另一根柱子连接,利用地震过程柱子产生变形时让耗能材料产生剪切变形而耗能。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上述填充墙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在预留缝隙处的拉结筋需要预留变形的长度,由于砌体单元和柱子只靠拉结筋来连接,后期容易脱开,砌体单元也容易发生破坏,导致耗能效果不佳。再则,由于上述填充墙需要布满整个框架,墙体无法开窗开门。
第二种,是通过预制的装配式填充墙板代替砌体墙,比如中国专利zl201610240034.7公开的装配式消能减震填充墙板、中国专利zl201721474401.6公开的装配式消能减震填充墙板结构、中国专利申请202010677740.4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消能减震墙板结构、中国专利zl201922086039.0公开的一种增强型阻尼填充墙。其中,中国专利申请202010677740.4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消能减震墙板结构:墙板包括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L形分墙板;两个L形分墙板的水平接触界面处填充有阻尼层,且通过钢板平面内受弯变形耗能器相互连接;两个L形分墙板的竖向接触界面处于墙板中部,且竖向接触界面处均固定有撞击缓冲层,撞击缓冲层之间填充柔性填充物。在小震作用下,墙板结构承担大部分剪力,两个L形分墙板发生微小相对位移,阻尼层参与耗能;在中震作用下,两个L形分墙板之间发生较大相对位移,钢板平面内受弯变形耗能器与阻尼层共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在大震作用下,除阻尼层和钢板平面内受弯变形耗能器耗能以外,两个L形分墙板发生撞击,耗散地震输入能量。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中,预制墙板的设计、工厂制作、运输和现场拼装不可避免会产生额外费用,这些额外费用对于重要建筑来说尚可接受,但对于一般建筑或农村建筑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一般砖结构建筑或砖混结构建筑的、造价低且工艺简单的消能减震填充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砌体消能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砌体消能墙,其填充墙包括多层砌体墙单元,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柔性连接,最上层砌体墙单元和最下层砌体墙单元与框架刚性连接,各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柔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基于第一连接结构发生相对位移以耗能。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一般砖结构建筑或砖混结构建筑中进行消能减震,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实用性强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砌体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填充墙由多层砌体墙单元依次连接,每个砌体墙单元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形成一个整体,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柔性连接;最上层砌体墙单元的顶端和最下层砌体墙单元的底端均与框架刚性连接,各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柔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基于第一连接结构发生相对位移以耗能。
进一步,在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通过所述柔性材料实现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的柔性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柔性材料能够被压缩和/或破坏以给砌体墙单元的运动提供空间。
进一步,所述柔性材料为软砂浆、聚氨酯泡沫塑料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阻尼器,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同时带动所述阻尼器产生阻尼运动以耗能。
进一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在砌体墙单元之间形成阻尼层,通过该阻尼层进行砌体墙单元之间的柔性连接,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同时带动所述阻尼层产生阻尼运动以耗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采用耗能材料体,所述耗能材料体在填充墙的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水平设置以形成水平的阻尼层,在震动激励下,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
进一步,所述耗能材料体为变形耗能材料体或者摩擦耗能材料体,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带动所述阻尼层产生变形或摩擦以耗能。
进一步,所述砌体墙单元为两层,包括上层砌体墙单元和下层砌体墙单元,上层砌体墙单元的顶端与框架的上梁刚性连接,下层砌体墙单元的底端与框架的下梁刚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所述上层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上梁一起运动,所述下层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下梁一起运动,使得上层砌体墙单元和下层砌体墙单元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
进一步,所述砌体墙单元为三层及以上,通过两个及以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在填充墙中分层设置以连接上下层砌体墙单元;最上层的砌体墙单元的顶端与框架的上梁刚性连接,最下层的砌体墙单元的底端与框架的下梁刚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最上层的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上梁一起运动,最下层的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下梁一起运动,使得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
进一步,所述砌体单元为聚合物砌块、水泥砌块、烧结砖、石膏砌块、木头砌块、金属砌块或复合材料砌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所述砌体消能墙的填充墙包括多层砌体墙单元,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柔性连接,最上层砌体墙单元和最下层砌体墙单元与框架刚性连接,各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柔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基于第一连接结构发生相对位移以耗能。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一般砖结构建筑或砖混结构建筑中进行消能减震,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砌体消能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设置阻尼层的砌体消能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砌体消能墙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图2中的砌体消能墙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层型砌体消能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砌体消能墙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一。
图7为图5中的砌体消能墙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框架100,上梁110,下梁120,左侧柱/剪力墙130,右侧柱/剪力墙140;
填充墙200,第一连接结构210,粘弹阻尼层211,摩擦板212,砌体墙单元220;
柔性材料3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砌体消能墙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的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砌体消能墙。
所述砌体消能墙,包括框架100和填充墙200,填充墙200设置在所述框架100围成的空间内。
具体的,所述框架100可以包括上梁110,下梁120,左侧柱/剪力墙130,右侧柱/剪力墙140。
所述填充墙200由多层砌体墙单元220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连接而成,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210进行柔性连接,使得砌体墙单元之间允许相对运动。
每个砌体墙单元200均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形成一个整体。具体的,砌体墙单元200可以由若干个砌体单元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砌筑而成,砌体单元砌筑可以采用砌筑砂浆,一个支墩部分的若干个砌体单元形成一个刚性整体。所述砌体单元优选为聚合物砌块、水泥砌块、烧结砖、石膏砌块、木头砌块、金属砌块或复合材料砌块等,所述砌筑砂浆可以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具体实施时,所述砌体单元砌块可以采用实心砌块,也可以为多孔砌块或空心砌块,在此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填充墙200的多层砌体墙单元220中,最上层砌体墙单元220的顶端与框架刚性连接,最下层砌体墙单元220的底端与框架刚性连接,各砌体墙单元220的侧部则与框架100两侧柔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所述砌体墙单元200之间能够基于第一连接结构发生相对位移以耗能。
本实施例中,砌体墙单元220的侧部与框架100两侧的柔性连接可以通过柔性填充料来实现。具体的,可以在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之间填充柔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柔性材料能够被压缩和/或破坏(比如挤碎)以给砌体墙单元的运动提供空间。
优选的,所述柔性材料为软砂浆、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柔性粘合材料。可选的,考虑到防水需要,所述柔性材料优选采用防水柔性填充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10可以为能够产生阻尼作用的连接结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10可以包括有阻尼器,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同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10中的阻尼器产生阻尼运动以耗能。
具体的,阻尼器(或称消能器)可以产生摩擦或者弯曲、剪切、扭转等弹塑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所述的阻尼器,作为举例而非限制,比如可以采用杆式粘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金属摩擦型阻尼器、金属剪切型阻尼器、铅粘弹性阻尼器等。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10直接在砌体墙单元220之间形成阻尼层,通过该阻尼层进行砌体墙单元之间的柔性连接。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同时带动所述阻尼层产生阻尼运动以耗能。
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10可以采用耗能材料体,即通过耗能材料制作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10。所述耗能材料体可以在填充墙的相邻砌体墙单元220之间水平设置以形成水平的阻尼层,在震动激励下,砌体墙单元220之间能够发生层间水平相对位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耗能材料体可以采用变形耗能材料体,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带动所述阻尼层产生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或者,耗能材料体采用摩擦耗能材料体,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带动所述阻尼层产生摩擦,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具体的,所述变形耗能材料层优选为粘弹阻尼层。在砌体墙单元22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同时带动所述粘弹阻尼层发生剪切滞回变形,从而可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所述粘弹阻尼层可以采用具有粘弹性的低硬度高阻尼的橡胶、沥青和高性能砂浆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摩擦耗能材料层则优选为金属摩擦板、非金属摩擦板或金属非金属复合摩擦板。在砌体墙单元220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同时带动各砌体墙单元220之间的摩擦板发生摩擦,从而可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摩擦板可以采用钢-钢摩擦板、钢-铜摩擦板、钢-铅摩擦板、铜-铅摩擦板、木板-木板摩擦板等。
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组成填充墙200的砌体墙单元220为两层,包括上层砌体墙单元和下层砌体墙单元。
以第一连接结构210为粘弹阻尼层211为例,参见图2所示,上层砌体墙单元220和下层砌体墙单元220通过粘弹阻尼层211柔性连接,上层砌体墙单元220和下层砌体墙单元220能够通过前述粘弹阻尼层211发生水平相对运动。
所述上层砌体墙单元220的顶端与框架100的上梁110刚性连接,下层砌体墙单元220的底端与框架100的下梁120刚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所述上层砌体墙单元220与框架的上梁110一起运动,所述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与框架的下梁120一起运动,使得上层砌体墙单元和下层砌体墙单元220能够发生层间水平相对位移。
参见图3所示,示例了上层砌体墙单元220和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粘弹阻尼层211的变形状态。此时,粘弹阻尼层211的上表面与上层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粘弹阻尼层211的下表面与下层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框架100可产生震动,框架100的上梁110和下梁120可产生往复相对运动,上梁110运动时带动与上梁刚性连接的上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下梁120运动时带动与下梁刚性连接的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使得上、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之间也发生水平的往复相对运动以耗能,同时迫使粘弹阻尼层211产生剪切滞回变形,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当第一连接结构210采用摩擦耗能材料层时,摩擦耗能材料层在填充墙200中的安装方式与图2中的粘弹阻尼层211相同,摩擦耗能材料层的上表面与上层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摩擦耗能材料层的下表面与下层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摩擦耗能材料层可以包括至少两块摩擦板212,参见图4所示,示例了上层砌体墙单元220和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摩擦板212的变化状态。此时,上层砌体墙单元220的下部可以固定安装有摩擦板212,下层砌体墙单元220的上部可以固定安装有摩擦板212。在震动激励下框架100可产生震动,框架100的上梁110和下梁120可产生往复相对运动,上梁110运动时带动与上梁刚性连接的上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下梁120运动时带动与下框架梁刚性连接的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使得上层砌体墙单元220与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之间也发生水平的往复相对运动以耗能,同时迫使两块摩擦板212之间进行发生摩擦,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在上层砌体墙单元220和下层砌体墙单元220上固定安装摩擦板的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销轴连接、预埋件连接、粘贴连接等,任意能够对两个物体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结构都可用于在砌体墙单元上安装摩擦板,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组成填充墙200的砌体墙单元220可以为三层以上,比如设置为三层、四层或更多层。
此时,对应所述三层以上的砌体墙单元,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第一连接结构以连接上下层砌体墙单元,形成了由砌体墙单元与第一连接结构的串联式填充墙。最上层的砌体墙单元的顶端与框架的上梁刚性连接,最下层的砌体墙单元的底端与框架的下梁刚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最上层的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上梁一起运动,最下层的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下梁一起运动,使得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发生层间水平相对位移。
参见图5所示,以采用四层砌体墙单元220、第一连接结构210为粘弹阻尼层211为例,所述填充墙200可以包括四层砌体墙单元220和三层粘弹阻尼层211。第一层的砌体墙单元220的顶端与框架的上梁110刚性连接,第四层的砌体墙单元220的底端与框架的下梁120刚性连接,第一、二、三、四层的砌体墙单元220通过粘弹阻尼层211柔性连接,第一、二、三、四层的砌体墙单元220之间能够通过粘弹阻尼层211发生水平相对运动。
参见图6所示,示例了第一、二、三、四层的砌体墙单元220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粘弹阻尼层211的变形状态。此时,各粘弹阻尼层211的上表面与位于其上方的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粘弹阻尼层211的下表面与位于其下方的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框架100可产生震动,框架100的上梁110和下梁120可产生往复相对运动,上梁110运动时带动与上梁刚性连接的第一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下梁120运动时带动与下梁刚性连接的第四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
第一层砌体墙单元220运动时,带动与其连接第一层粘弹阻尼层211响应;第一层粘弹阻尼层211响应时,又可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层砌体墙单元220响应;以此类推,使得串联的砌体墙单元220和粘弹阻尼层211一起响应发生水平的往复相对运动,运动过程中粘弹阻尼层211产生剪切滞回变形,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似,当第一连接结构210采用摩擦耗能材料层时,摩擦耗能材料层在填充墙200中的安装方式与图5中的粘弹阻尼层211相同,摩擦耗能材料层的上表面与其上方的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摩擦耗能材料层的下表面与其下方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
所述摩擦耗能材料层可以包括至少两块摩擦板212,参见图7所示,示例了第一、二、三、四层的砌体墙单元220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摩擦板212的变化状态。此时,各摩擦板212的上表面与位于其上方的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摩擦板212的下表面与位于其下方的砌体墙单元220固定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框架100可产生震动,框架100的上梁110和下梁120可产生往复相对运动,上梁110运动时带动与上梁刚性连接的第一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下梁120运动时带动与下梁刚性连接的第四层砌体墙单元220一起运动。
第一层砌体墙单元220运动时,带动与其连接摩擦板212响应;前述摩擦板212响应时,又可带动与其连接的其它砌体墙单元220响应;以此类推,使得串联的砌体墙单元220和摩擦板212一起响应发生水平的往复相对运动,运动过程中摩擦板212产生摩擦,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是,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尺寸、抗震级别要求以及建设成本,在设置填充墙中的砌体墙单元220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或更少的阻尼层。
进一步优选的,在砌体填充墙上设置多个阻尼层时,多个阻尼层可以采用不同阻尼方式。作为举例,比如设置三层阻尼层时,上层阻尼层和下层采用摩擦板,中间层采用粘弹阻尼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让一般砌体填充墙具有耗能效果,无需复杂的施工工序和结构设计。填充墙的砌体墙单元与框架梁的连接采用刚性连接(传统的建筑结构中,填充墙属于非结构构件,其与梁的连接一般采用弱连接以避免对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砌体墙单元与框架梁连接后二者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使得在震动激励下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发生相对位移以实现支墩自耗能,同时还可以驱动阻尼部进行阻尼运动以吸收或耗散能量。另一方面由于砌体墙单元与框架两侧柔性连接,在震动时可以很好的变形,在大变形下也不易发生破坏。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在砖结构、砖混结构等非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附图中仅示例了砌体单元采用矩形砌块,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在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形状的砌块进行砌体砌筑,砌体单元的形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平,包括理想的水平状态或基本水平的水平状态。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竖直,包括理想的竖直状态或基本竖直的竖直状态。
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砌体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墙由多层砌体墙单元依次连接,每个砌体墙单元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形成一个整体,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柔性连接;
最上层砌体墙单元的顶端和最下层砌体墙单元的底端均与框架刚性连接,各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柔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基于第一连接结构发生相对位移以耗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在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通过所述柔性材料实现砌体墙单元的侧部与框架两侧的柔性连接;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柔性材料能够被压缩和/或破坏以给砌体墙单元的运动提供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软砂浆、聚氨酯泡沫塑料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阻尼器,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同时带动所述阻尼器产生阻尼运动以耗能。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在砌体墙单元之间形成阻尼层,通过该阻尼层进行砌体墙单元之间的柔性连接,所述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同时带动所述阻尼层产生阻尼运动以耗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采用耗能材料体,所述耗能材料体在填充墙的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水平设置以形成水平的阻尼层,在震动激励下,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材料体为变形耗能材料体或者摩擦耗能材料体,砌体墙单元之间发生水平相对位移时带动所述阻尼层产生变形或摩擦以耗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墙单元为两层,包括上层砌体墙单元和下层砌体墙单元,上层砌体墙单元的顶端与框架的上梁刚性连接,下层砌体墙单元的底端与框架的下梁刚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所述上层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上梁一起运动,所述下层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下梁一起运动,使得上层砌体墙单元和下层砌体墙单元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墙单元为三层及以上,通过两个及以上的阻尼层在填充墙中分层设置以连接上下层砌体墙单元;最上层的砌体墙单元的顶端与框架的上梁刚性连接,最下层的砌体墙单元的底端与框架的下梁刚性连接;在震动激励下,最上层的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上梁一起运动,最下层的砌体墙单元与框架的下梁一起运动,使得相邻砌体墙单元之间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砌体消能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单元为聚合物砌块、水泥砌块、烧结砖、石膏砌块、木头砌块、金属砌块或复合材料砌块。
CN202122791215.8U 2021-11-15 2021-11-15 砌体消能墙 Active CN216553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1215.8U CN216553268U (zh) 2021-11-15 2021-11-15 砌体消能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1215.8U CN216553268U (zh) 2021-11-15 2021-11-15 砌体消能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3268U true CN216553268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73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1215.8U Active CN216553268U (zh) 2021-11-15 2021-11-15 砌体消能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3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8900B (zh)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阻尼抗震填充墙板
CN103216022B (zh) 一种粘弹性-软钢剪切型组合耗能器
CN101413302B (zh) 摩擦耗能型密肋复合墙板
CN112726881B (zh) 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790549A (zh) 一种释放多方向自由度的高层构筑物楼板减震结构
CN216552550U (zh) 板体消能墙
CN216552508U (zh) 排墩式消能装置及消能墙
CN111335718A (zh) 一种密缀板耗能格构柱结构及使用方法
CN216553268U (zh) 砌体消能墙
CN107700675B (zh) 含减震外挂墙板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
CN217150744U (zh) 倾斜型墙板支墩式消能装置及板体消能墙
CN114033060A (zh) 高度自适应的倾斜型消能结构及应用
CN107023089A (zh) 一种分层摇摆式减震系统
CN216553270U (zh) 具有分区的消能墙
CN216552503U (zh) 增强型支墩式消能装置
CN114045952B (zh) 阻尼器用加强式砌体支墩及应用
CN114016634B (zh) 弧形消能结构及应用
CN216552499U (zh) 砌体支墩式消能装置
CN111622370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楼层及消能减震结构
CN218814480U (zh)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Shirol et al. Seismic Base isolation of RC Frame Structures with and without Infill
CN109838031B (zh) 一种可快速拼装的耗能填充墙板
CN218814479U (zh)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N112575944A (zh) 惯性增强浮置楼板结构体系
CN211665985U (zh) 一种消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