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14480U -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 Google Patents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14480U
CN218814480U CN202122627906.4U CN202122627906U CN218814480U CN 218814480 U CN218814480 U CN 218814480U CN 202122627906 U CN202122627906 U CN 202122627906U CN 218814480 U CN218814480 U CN 218814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all
matrix
damper
matrix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279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勇
刘跃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shui Zhentai Seismic Isolation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shui Zhentai Seismic Isolat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shui Zhentai Seismic Isolati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shui Zhentai Seismic Isolat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279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14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14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14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一种墙式阻尼器,用于填充墙中,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安装在砖结构、砖混结构、木结构的墙面中作为阻尼器,具有取材方便、结构简单、安装质量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背景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是通过在结构的特定部位设置阻尼器(或称消能器),使阻尼器来耗散或者吸收大量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从而有效减轻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损伤,从而提高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大量研究及工程实例均已证明,在结构之中布置阻尼器能有效提高结构安全性,降低甚至是消除地震对结构的损伤,并且相对的减小梁柱尺寸、提升建筑使用空间。常用的阻尼器,比如黏滞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黏滞阻尼墙、黏弹性阻尼墙、金属阻尼墙、金属屈服型阻尼器、金属摩擦型阻尼器、金属剪切型阻尼器、铅挤压阻尼器、连梁阻尼器、屈曲约束支撑、屈曲约束钢板墙、调谐质量阻尼器、调谐液体阻尼器、铅橡胶阻尼器、组合式铅橡胶阻尼器、铅黏弹性阻尼器、流体黏弹性阻尼器、软钢摩擦阻尼器、记忆合金阻尼器等。
目前,阻尼器在结构中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墙式(支墩形式)、斜撑式以及带放大装置的支撑式。其中,墙式阻尼器的连接形式可以灵活布置,对建筑功能影响较小且便于门窗开设,具有造价低、施工方便、传力路径直接、适用范围广的优点,受到广泛运用。然而,当前的墙式阻尼器施工相较于传统结构的施工,附加施工工序多、施工精度要求高。作为举例,以常用的金属剪切型阻尼器为例,采用墙式金属剪切型阻尼器时,根据规范要求,为充分发挥阻尼器的耗能性能,预埋件需要在大震下保持弹性。传统的预埋件一般采用预埋锚筋的形式,依靠锚筋自身强度及与混凝土的粘结提供承载力。为保证受力的稳定传递,规范提出必要的构造要求,比如锚筋直径、最小锚筋间距要求等,施工精度要求高增加了施工难度,且考虑到施工现场混凝土振捣、养护不规范易导致预埋件偏移,使得阻尼器安装后出现偏差,极易导致阻尼器在工作时不能有效的降低地震对结构的损害。另一方面,现有的阻尼器对于一般建筑或农村建筑来说,费用相对较高,影响了阻尼器在一般建筑或农村建筑上的使用普及率。
当前,结合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和铺层结构的夹芯阻尼产品在工程上得到了一些应用,比如中国专利zl201110037996.X公开的一种夹芯阻尼复合材料,包括外层、内层和阻尼层,外层由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构成,内层由闭孔硬质泡沫组成,阻尼层位于外层和内层之间,然而上述结构难以直接作为墙式阻尼器应用于填充墙中。是否可以基于夹芯阻尼复合结构,提供一种取材方便、结构简单、安装质量高的墙式阻尼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式阻尼器采用夹芯结构,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直接采用可作为墙面结构的砌体或者板材,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发生层间相对位移可以迫使芯层进行阻尼运动以吸收和耗散能量。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安装在砖结构、砖混结构、木结构的墙面中作为阻尼器,具有取材方便、结构简单、安装质量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墙式阻尼器,用于填充墙中,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
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
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进一步,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与填充墙的建筑体异构设置,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砌体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板材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进一步,所述芯层为多层,相邻芯层之间通过中间基体层连接,多层芯层安装在各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
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进一步,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同构设置,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砌体基体,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进一步,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异构设置。
进一步,所述砌体单元为聚合物砌块、水泥砌块、烧结砖、石膏砌块、木头砌块、金属砌块或复合材料砌块,多个砌体单元在横向上砌筑以形成基体层;
和/或,所述板材为聚合物板、水泥板、石膏板、木制板、金属板或复合材料板。
进一步,所述芯层在基体层中水平设置,形成水平的阻尼层。
进一步,所述阻尼层为采用粘弹阻尼材料制作的粘弹阻尼层,或者采用摩擦材料制作的摩擦阻尼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支墩,包括阻尼器和支墩,支墩的两侧与主体结构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支墩至少包括通过前述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支墩和下墙体支墩,所述上墙体支墩的顶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支墩的底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阻尼器前述的墙式阻尼器,所述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填充墙中设置有前述的墙式阻尼器,所述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作为举例,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所述墙式阻尼器采用夹芯结构,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直接采用可作为墙面结构的砌体或者板材,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发生层间相对位移可以迫使芯层进行阻尼运动以吸收和耗散能量。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安装在砖结构、砖混结构、木结构的墙面中作为阻尼器,具有取材方便、结构简单、安装质量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砌体基体的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基体的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砌体基体的墙式阻尼器在填充墙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基体的墙式阻尼器在填充墙中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墙式阻尼器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墙式阻尼器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形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砌体基体的多芯层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板材基体的多芯层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芯层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异构基体的多芯层墙式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器与填充墙建筑体异构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墙式阻尼器20,芯层21,基体层22,上基体层221,下基体层222,中间基体层223;
主体结构100,上框架梁110,下框架梁120,左侧柱/剪力墙130,右侧柱/剪力墙140;
填充墙建筑体200,上部建筑体210,下部建筑体220。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附图中,各附图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需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述的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实施例
一种墙式阻尼器,用于填充墙中,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
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当填充墙的上、下部建筑体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也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所述芯层能够对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阻碍,从而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所述基体层22可以采用砌体或板材。
当基体层22采用砌体时,参见图1所示,此时,所述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芯层21安装在砌体砌筑的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1形成耗能体。芯层21和基体层22组成砌体型墙式阻尼器20。
所述砌体单元优选为聚合物砌块、水泥砌块、烧结砖、石膏砌块、木头砌块、金属砌块或复合材料砌块等,多个砌体单元在横向上砌筑以形成基体层。所述砌筑砂浆可以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
具体实施时,所述砌体单元砌块可以采用实心砌块,也可以为多孔砌块或空心砌块,在此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基体层22采用板材时,参见图2所示,此时,所述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为板材基体,芯层21安装在板材制作的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1之间形成耗能体。芯层21和基体层22组成板材型墙式阻尼器20。
所述板材为预制板材,优选为聚合物板、水泥板、石膏板、木制板、金属板或复合材料板。
具体实施时,预制板材可以采用实心板材,也可以具有空心框架的板材;板材的外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已有墙板板材的各种形式,在此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芯层21可以采用阻尼材料——比如变形耗能材料层或者摩擦耗能材料层。所述芯层进行阻尼运动以耗能的方式,可以是通过芯层21产生弯曲、剪切、扭转等弹塑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也可以是通过芯层21产生摩擦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也可以是复合变形耗能方式与摩擦耗能方式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优选的,所述芯层21为在基体层22中水平设置的粘弹阻尼层或者摩擦阻尼层,所述粘弹阻尼层采用粘弹阻尼材料制作,所述摩擦阻尼层采用摩擦材料制作。
当芯层21采用粘弹阻尼层(或称粘弹性层)时,在该芯层连接的上、下基体层发生相对位移时,能够迫使该粘弹阻尼层发生剪切滞回变形,从而可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所述粘弹阻尼层可以采用具有粘弹性的低硬度高阻尼的橡胶、沥青和高性能砂浆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比如采用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1152 丁腈橡胶阻尼材料、氯化丁基橡胶类粘弹聚合物阻尼材料等。
当芯层21采用摩擦阻尼层时,摩擦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摩擦板、非金属摩擦板或金属非金属复合摩擦板。在该芯层连接的上、下基体层发生相对位移时,能迫使该上、下基体层之间的摩擦板发生摩擦,从而可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作为典型方式的举例而非限制,摩擦板可以采用钢-钢摩擦板、钢-铜摩擦板、钢-铅摩擦板、铜-铅摩擦板、木板-木板摩擦板等。
在基体层上固定安装摩擦板的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销轴连接、预埋件连接、粘贴连接等,任意能够对两个物体进行紧固连接的连接结构都可用于在基体层上安装摩擦板,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3和图4所述,分别示例了采用砌体基体的墙式阻尼器和采用板材基体的墙式阻尼器在填充墙建筑体200中的安装示意图。所述填充墙建筑体,比如填充墙的墙体板。
所述填充墙建筑体200至少包括上部建筑体210和下部建筑体220,上部建筑体210和下部建筑体220之间通过墙式阻尼器20连接。所述上部建筑体210与墙式阻尼器20的上基体层221可以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下部建筑体220与墙式阻尼器20的下基体层222可以形成一个整体。
在震动激励下,主体结构100可产生震动,主体结构100的上框架梁110和下框架梁120可产生往复相对运动,上框架梁110运动时带动与上框架梁刚性连接的上部建筑体210一起运动,下框架梁120运动时带动与下框架梁刚性连接的下部建筑体220一起运动,使得上部建筑体210与下部建筑体220之间也发生往复相对运动,进而迫使与上部建筑体210刚性连接的上基体层221和与下部建筑体220刚性连接的下基体层222发生水平的层间相对运动,同时迫使芯层21产生阻尼运动以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参见图5和图6所示,示例了芯层21在震动激励下的变化形态。具体的,当芯层21为粘弹阻尼层时,粘弹阻尼层的上表面与上基体层221固定连接,粘弹阻尼层的下表面与下基体层222固定连接。震动激励下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产生起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粘弹阻尼层产生剪切滞回变形,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当芯层21为摩擦阻尼层时,一上部摩擦板与上基体层221固定连接,一下部摩擦板与下基体层222固定连接。震动激励下上基体层221和下基体层222产生起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上、下部摩擦板之间进行发生摩擦,吸收和耗散地震的能量。
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芯层可以为多层,相邻芯层之间通过中间基体层连接,多层芯层安装在各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在震动激励下,所述上基体层与中间基体层、中间基体层与下基体层以及中间基体层相互之间(当存在3个以上芯层时,至少存在2个中间基体层,此时中间基体层之间也通过芯层连接)能够通过芯层发生水平相对位移。
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此时,水平设置的芯层可以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中间基体层之间、下基体层和中间基体层之间、以及相邻中间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
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可以同构设置,此时,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223为砌体基体,参见图7和图9所示;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223为板材基体,参见图8所示。
或者,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异构设置。
比如,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参见图10所示;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可选的,当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异构设置,所述中间基体层还可以采用非砌体非板材的其它结构,比如钢板结构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墙建筑体200优选为砖结构、砖混结构或木结构等非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基体层22的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与填充墙建筑体可以同构设置,此时,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砌体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板材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优选的,所述基体层22的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与填充墙建筑体采用异构设置,此时,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砌体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参见图11所述;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板材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支墩。
所述消能支墩包括阻尼器和支墩。
支墩的两侧与主体结构之间具有空隙,所述支墩至少包括通过前述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支墩和下墙体支墩,所述上墙体支墩的顶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支墩的底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阻尼器前述的墙式阻尼器。
所述主体结构具体可以采用框架结构,包括上框架梁,下框架梁,左侧柱/剪力墙,右侧柱/剪力墙。
所述墙式阻尼器,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上墙体支墩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下墙体支墩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当支墩的上、下墙体支墩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也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所述芯层能够对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阻碍,从而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所述消能支墩中的墙式阻尼器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墙式阻尼器在支墩中分层设置,可以在所述支墩中形成多个阻尼器层,形成了由各部分墙体支墩(包括上墙体支墩、下墙体支墩和连接阻尼器层的中部墙体支墩)与阻尼器层的串联式填充墙支墩。
所述消能支墩在主体结构中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设置多个消能支墩时,多个消能支墩可以并排设置在主体结构中,参见图11所示。消能支墩的数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墙式阻尼器的其它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能墙。
所述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填充墙中设置有前述的墙式阻尼器。
所述框架作为主体结构,具体可以包括上框架梁,下框架梁,左侧柱/剪力墙,右侧柱/剪力墙。填充墙的两侧与框架之间具有空隙,所述填充墙至少包括通过前述墙式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和下墙体,所述上墙体的顶端与框架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的底端与框架刚性连接。
所述墙式阻尼器,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上墙体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下墙体刚性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当填充墙的上、下墙体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时,迫使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也发生层间相对运动,所述芯层能够对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阻碍,从而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
所述填充墙中的墙式阻尼器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墙式阻尼器可以在填充墙中阵列布置。墙式阻尼器的其它特征参考在前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附图中仅示例了砌体单元采用矩形砌块,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在实际施工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它形状的砌块进行砌体砌筑,砌体单元的形状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水平,包括理想的水平状态或基本水平的水平状态。
在本公开内容的目标保护范围内,各组件可以以任意数目选择性地且操作性地进行合并。另外,像“包括”、“囊括”以及“具有”的术语应当默认被解释为包括性的或开放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或封闭性,除非其被明确限定为相反的含义。所有技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术语都符合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其被限定为相反的含义。在词典里找到的公共术语应当在相关技术文档的背景下不被太理想化或太不实际地解释,除非本公开内容明确将其限定成那样。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墙式阻尼器,用于填充墙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和用于约束所述芯层的基体层;
所述基体层至少包括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芯层安装在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所述上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上部建筑体刚性连接,所述下基体层用于与填充墙的下部建筑体刚性连接;
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与填充墙的建筑体异构设置,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砌体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当填充墙的建筑体为板材结构时,所述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为多层,相邻芯层之间通过中间基体层连接,多层芯层安装在各基体层之间形成耗能体;
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由多个砌体单元砌筑的砌体基体,或者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同构设置,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砌体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砌体基体,当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为板材基体时,所述中间基体层为板材基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基体层与上基体层和下基体层异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单元为聚合物砌块、水泥砌块、烧结砖、石膏砌块、木头砌块、金属砌块或复合材料砌块,多个砌体单元在横向上砌筑以形成基体层;
和/或,所述板材为聚合物板、水泥板、石膏板、木制板、金属板或复合材料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在基体层中水平设置,形成水平的阻尼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层为采用粘弹阻尼材料制作的粘弹阻尼层,或者采用摩擦材料制作的摩擦阻尼层。
9.一种消能支墩,包括阻尼器和支墩,支墩的两侧与主体结构之间具有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墩至少包括通过前述阻尼器连接的上墙体支墩和下墙体支墩,所述上墙体支墩的顶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下墙体支墩的底端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所述阻尼器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墙式阻尼器,所述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10.一种消能墙,包括框架和填充墙,填充墙设置在所述框架围成的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墙中设置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墙式阻尼器,所述墙式阻尼器为一个或多个。
CN202122627906.4U 2021-10-29 2021-10-29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Active CN218814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7906.4U CN218814480U (zh) 2021-10-29 2021-10-29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27906.4U CN218814480U (zh) 2021-10-29 2021-10-29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14480U true CN218814480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27906.4U Active CN218814480U (zh) 2021-10-29 2021-10-29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144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63078B1 (ko) 접합 철물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건축물
CN101413302B (zh) 摩擦耗能型密肋复合墙板
CN101974951B (zh) 墙型软钢弯曲耗能阻尼器
CN102912896B (zh) 分离式钢板剪力墙
KR101547109B1 (ko) 아웃프레임과 고인성의 연결부재를 활용한 건축물의 내진보강공법
WO2021184511A1 (zh) 一种密缀板耗能格构柱结构及使用方法
TWI739228B (zh) 一種消能結構
CN201165713Y (zh) 钢板剪切型消能连接器
CN216552508U (zh) 排墩式消能装置及消能墙
CN218814480U (zh) 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N217150744U (zh) 倾斜型墙板支墩式消能装置及板体消能墙
CN202882166U (zh) 分散式钢板剪力墙
CN114045952B (zh) 阻尼器用加强式砌体支墩及应用
CN114033060A (zh) 高度自适应的倾斜型消能结构及应用
CN216552550U (zh) 板体消能墙
CN218814479U (zh) 倾斜型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N216552499U (zh) 砌体支墩式消能装置
Lan et al.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seismic responses of multifunctional vibration‐absorp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megaframe structures
CN216552503U (zh) 增强型支墩式消能装置
US11332928B2 (en) Panel of compound shee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ght-weight one-way joist slabs
CN211665985U (zh) 一种消能结构
CN216552507U (zh) 弧形墙式阻尼器、消能支墩及消能墙
CN114016634A (zh) 弧形消能结构及应用
CN216553268U (zh) 砌体消能墙
JP2008038559A (ja) 制震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