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08706U - 防撞机构 - Google Patents

防撞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8706U
CN218808706U CN202320187567.9U CN202320187567U CN218808706U CN 218808706 U CN218808706 U CN 218808706U CN 202320187567 U CN202320187567 U CN 202320187567U CN 218808706 U CN218808706 U CN 218808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bracket
plate
sheet material
suspens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75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荣龙
陈裕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Unimicr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1875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8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8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8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机构,用于防止板材变形翘曲而在加工区域产生碰撞。防撞机构包括:多个上方滚轮、多个下方滚轮以及悬吊组件。上方滚轮位于板材的上方。下方滚轮对应于上方滚轮中的一或多者,位于板材的下方。悬吊组件设置于板材的上方或下方。悬吊组件包括:固定部、接触部以及连接部。固定部包括固定点以及支架,支架由固定点朝向板材延伸。接触部可相对支架旋转,且具有面向板材的弧形外缘。连接部连接固定部及接触部,连接部与固定部的连接处作为接触部相对支架旋转的支点。

Description

防撞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防撞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小角度转动的防撞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涉及板材的加工工艺(例如:清洗工艺等)中,板材可在各加工站之间以水平的方式传送。当板材的厚度被薄化时,板材重量变轻而易于传送过程中产生翘曲或漂浮,造成板材脱离原本的传送路径。板材的翘曲或漂浮可能导致板材在传输过程中与其他构件碰撞而产生损坏,影响生产的效率。尤其,在一些使用吹气或高压喷洒等工艺的区段(例如:液切风刀段、溢流段、风刀干燥段等),板材特别容易受到影响。
在先前技术中,通常会在板材的上方及下方分别加装滚轮及/或自由轮,同时提供传送板材的动力并压制板材,减少板材的变形。或者,须进一步将板材本身固化以降低变形量。然而,为了确保板材在加工区域中保持水平,需要在靠近加工设备处设置多个滚轮(或自由轮),这会产生设置空间不足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确保板材在加工区域保持水平但不占据大量空间的防撞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机构,用于防止板材变形翘曲而在加工区域产生碰撞。防撞机构包括:多个上方滚轮、多个下方滚轮以及悬吊组件。上方滚轮位于板材的上方。下方滚轮对应于上方滚轮中的一或多者,位于板材的下方。悬吊组件设置于板材的上方或下方。悬吊组件包括:固定部、接触部以及连接部。固定部包括固定点以及支架,支架由固定点朝向板材延伸。接触部可相对支架旋转,且具有面向板材的弧形外缘。连接部连接固定部及接触部,连接部与固定部的连接处作为接触部相对支架旋转的支点。板材变形翘曲而接触到接触部的弧形外缘时,带动接触部相对支架旋转,借此使板材回复成未变形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方滚轮的数量与下方滚轮的数量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方滚轮的数量小于下方滚轮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吊组件相较于上方滚轮及下方滚轮,位于较靠近加工区域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包括橡胶元件,包覆弧形外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连接支架以及接触部的第一端部,且第二连接杆连接支架以及接触部的第二端部。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相较于第一连接杆,位于较靠近加工区域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包括鳍片结构,鳍片结构中各鳍片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接触部旋转的轴向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沿着旋转轴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板材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更提供一种防撞机构,用于防止板材变形翘曲而在加工区域产生碰撞。防撞机构包括:多个上方滚轮、多个下方滚轮、第一悬吊组件以及第二悬吊组件。上方滚轮位于板材的上方。下方滚轮对应于上方滚轮中的一或多者,位于板材的下方。第一悬吊组件设置于板材上方。第二悬吊组件设置于板材下方。第一悬吊组件及第二悬吊组件可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悬吊组件相同。
附图说明
当阅读所附附图时,从以下的详细描述能最佳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应注意的为,根据本产业中的标准作业方式,各种特征并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缩小各种特征的尺寸,以做清楚的说明。
图1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中悬吊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3A至图3C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作动过程的侧视示意图。
图4A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一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B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一配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5A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二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5B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二配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6A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三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6B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三配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7A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四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7B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第四配置的上视示意图。
图8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揭露内容提供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范例,并叙述各个构件以及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例如,若本说明书叙述了第一特征形成于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可包括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包括有附加特征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除此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不同范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符号或字母。
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空间相关用语,例如:“之下”、“之上”等用语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元件或特征与其他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绘示的方位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语意欲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则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用语也可依此相同解释。
为了防止板状材料(在本文中称为板材)在加工工艺期间因为自身的变形而与周围的构件碰撞,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撞机构,可用于防止板材变形翘曲而在加工区域产生碰撞。
首先请参照图1。图1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的侧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防撞机构10主要包括上方滚轮100、下方滚轮200以及悬吊组件300。上方滚轮100及下方滚轮200的数量可视实际需求而定。一般而言,为了提升板材20传送的稳定性,防撞机构10可包括多个上方滚轮100以及多个下方滚轮200,且将板材20夹持在上方滚轮100与下方滚轮200之间。在图1中,为了简洁绘示的目的,仅代表性地显示一个上方滚轮100及两个下方滚轮200。
板材20可放置在上方滚轮100与下方滚轮200之间。上方滚轮100及下方滚轮200可提供驱动力,使板材20水平移动(例如:在图1中向右移动)至加工区域3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方滚轮100位于板材20的上方,且下方滚轮200位于板材20的下方。下方滚轮200的位置对应于上方滚轮100的一或多者。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方滚轮100的数量与下方滚轮200的数量相等。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上方滚轮100的数量小于下方滚轮200的数量。换句话说,每一下方滚轮200不限于必须正对其中一个上方滚轮100。上方滚轮100与下方滚轮200也可分别在板材20的上方及下方交错地设置。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上方滚轮100皆正对于其中一个下方滚轮200,但并非所有下方滚轮200皆正对于其中一个上方滚轮100(例如:后续图4A所示的实施例)。
详细而言,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上方滚轮100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下方滚轮200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当板材20与上方滚轮100及/或下方滚轮200接触时,受到旋转驱动力的影响而可水平地向右移动至加工区域30。如前文所述,因为设置空间的限制,无论是上方滚轮100或下方滚轮200皆无法太过靠近加工区域30。因此,为了确保板材20在靠近加工区域30时维持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撞机构10在相较于上方滚轮100及下方滚轮200更靠近加工区域30的位置设置悬吊组件300。
请一并参照图1及图2。图2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中悬吊组件300的侧视示意图。悬吊组件300可设置于板材20的上方或下方,视板材20容易翘曲的方向而定。悬吊组件300主要包括固定部310、接触部320以及连接部330。
固定部310将悬吊组件300固定在防撞机构10中。固定部310包括固定点311以及支架313。固定点311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位置,可设置在防撞机构10中任何适合的位置。举例来说,相较于上方滚轮100,固定点311可设置于距离板材20更远(例如:更上方)的位置,减少对加工区域30的干扰。支架313从固定点311朝向板材20延伸。支架313的长度可视固定点311的设置位置而定,不限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长度。
接触部320可相对固定部310旋转。特别地,接触部320可相对支架313旋转。详细而言,连接部330连接固定部310的支架313及接触部320。如图2所示,连接部330与支架313的连接处可作为接触部320相对支架313旋转的支点315。如此一来,当板材20与接触部320接触时,会带动接触部320绕着支点315进行小角度的旋转运动。此外,在支架313与连接部330的连接处可具有弹性结构(例如:弹片、铁片等(图未示))。在板材20与接触部320接触时弹性结构可小幅度收缩,具有吸收部分撞击力的效果。
接触部320具有面向板材20的弧形外缘325。在板材20的运送过程中,若板材20产生翘曲,则会接触接触部320的弧形外缘325。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部320包括橡胶元件323,包覆在弧形外缘325上,减少接触部320与板材20接触时产生的刮伤等损害。弧形外缘325的曲率不限于本实用新型附图所示的型态,可视空间配置、板材20厚度、固定部310设置位置等因素而对应地调整。
连接部330包括第一连接杆331以及第二连接杆332。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杆331连接支架313以及接触部320的第一端部321,且第二连接杆332连接支架313以及接触部320的第二端部3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31及第二连接杆332可由金属制成,例如:铁。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31及第二连接杆332可由塑料制成。具有杆状结构的连接部330可减少防撞机构10对板材20的加工工艺中的气流或水流造成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31具有长度L1,且第二连接杆332具有长度L2。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31的长度L1小于第二连接杆332的长度L2。并且,第二连接杆332相较于第一连接杆331,位于较靠近加工区域30的位置。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第一连接杆331及第二连接杆332,可使接触部320产生偏心的小角度旋转运动,有效地避免板材20与接触部320接触时发生反折的现象。
接下来请参照图3A至图3C。图3A至图3C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的作动过程的侧视示意图。如前文所述,在板材20的运送过程中,可能因为受到加工区域30的加工流体33(例如:气体或液体等)影响,而产生变形翘曲,偏离原本的运送路径,如图3A所示。
此时,当板材20向上变形翘曲而接触到接触部320的弧形外缘325时,带动接触部320相对支架313旋转,如图3B所示。在图3B中,由于板材20的传送方向为向右,板材20产生翘曲后继续向右移动,与接触部320接触之后使得接触部320也朝右移动,相对支点315产生小角度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接触部320的第二端部322(图2)抬高远离板材20。
在接触部320的第二端部322抬高之后,板材20继续向右传送。接着,由于重力作用,接触部320会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第二端部322向下接近且接触翘起的板材20,随着接触部320旋转,将板材20推回水平的状态,使板材20回复成未变形的状态,如图3C所示。如此一来,可确保板材20水平地通过加工区域30。
应注意的是,在板材20为水平时,接触部320不会与板材20接触。与传统以滚轮压制的防撞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悬吊组件300可避免对板材20造成压痕或变形。并且,悬吊组件300可设置在防撞机构10中任何需要将板材20维持水平的位置,而不占据过大的空间。悬吊组件300不同设置位置的实施例将在下文参照图4A至图7B描述。
请参照图4A及图4B。图4A及图4B分别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的第一配置的侧视示意图以及上视示意图。在第一配置中,加工设备35(例如:液切风刀)设置于加工区域30的上游。为了确保板材20可水平地进入加工区域30,将悬吊组件300设置于加工设备35的上游且靠近加工设备35。如此一来,可避免板材20受到加工流体33的影响而变形翘曲。
此外,如图4B所示,接触部320可包括鳍片结构327。鳍片结构327中各鳍片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接触部320旋转的轴向方向A。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接触部320沿着旋转轴向方向A的宽度W1等于板材20的宽度W2。接触部320的鳍片结构327可以多点接触的方式将板材20保持水平状态,确保整个板材20皆无变形翘曲,而不会在加工区域30产生碰撞。包含鳍片结构327的接触部320具有可避开防撞机构10其他线路(图未示)的优点。此外,接触部320的鳍片结构327还包括导流的功能,可将加工流体33(例如:水流或气流)的紊乱尾流导顺,进一步降低板材20被掀起的风险。然而,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接触部320也可为沿着轴向方向A延伸的块状结构,以面接触的方式将板材20保持水平状态。
在接触部320包括鳍片结构327的实施例中,连接部330可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杆331以及多个第二连接杆332,每一鳍片分别由一组第一连接杆331以及第二连接杆332连接至支架313。在此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连接杆331之间以及多个第二连接杆332之间皆具有间隙,可减少对板材20的加工工艺中的气流或水流造成干扰。
请参照图5A及图5B。图5A及图5B分别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的第二配置的侧视示意图以及上视示意图。在第二配置中,板材20在进入加工区域30前可能受到加工设备35(例如:液切风刀)所供给的加工流体33反弹的影响,如图5A的箭头所示。为了确保板材20可水平地进入加工区域30,将悬吊组件300设置于加工区域30的上游且靠近加工区域30的入口处。在进入加工区域30之后,由于加工流体33的供给方向为向下,板材20较不易上翘,而可顺利地继续向右传送。图5A及图5B的接触部320也具有鳍片结构327,与参照图4A及图4B所述的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A及图6B。图6A及图6B分别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的第三配置的侧视示意图以及上视示意图。在第三配置中,板材20在进入加工区域30后可能受到加工设备36(例如:上涌溢流机构)所供给的加工流体33影响。并且,在加工设备36的上游处不具备足够空间以设置传统的滚轮来压制板材20。因此,将悬吊组件300设置于加工设备36的上游且靠近加工设备36。如此一来,可避免板材20受到加工流体33的影响而可顺利通过加工设备36。图6A及图6B的接触部320也具有鳍片结构327,与参照图4A及图4B所述的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7A及图7B。图7A及图7B分别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的第四配置的侧视示意图以及上视示意图。在第四配置中,加工设备37(例如:吹干风刀)设置在加工区域30中,并且加工设备37为倾斜地放置。为了确保板材20水平地通过加工设备37,将悬吊组件300设置在板材20最先与加工设备37接触的位置的上游。举例来说,由图7B可见,悬吊组件300设置在加工设备37左侧的端部的上游。在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接触部320沿着旋转轴向方向A的宽度W1小于板材20的宽度W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接触部320相同的轴向方向A上,在未设置悬吊组件300的位置也可设置上方滚轮100,进一步提供板材20移动的驱动力。
由以上防撞机构10不同的配置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撞机构10仅需远小于传统滚轮所需的空间,即可有效地达成保持板材20为水平的效果,有利于防止板材20在加工区域30中产生碰撞而造成干扰。
接着请参照图8。图8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防撞机构10’的侧视示意图。防撞机构10’与前述的防撞机构10相似,差异处在于防撞机构10’包括第一悬吊组件300以及第二悬吊组件300。第一悬吊组件300以及第二悬吊组件300与防撞机构10中的悬吊组件300相同,但分别设置于板材20的上方及下方。视使用者需求及/或板材20容易翘曲的方向而定,可将悬吊组件300设置于任何适合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撞机构10可以确保板材在加工区域保持水平但不占据大量空间。本实用新型的防撞机构10包括一或多个悬吊组件300。悬吊组件300可设置于防撞机构10中任何所需的位置,用于防止板材20变形翘曲而在加工区域30产生碰撞。悬吊组件300的固定点311可固定在防撞机构10中具有足够空间处,不与加工设备产生干涉,从而提高可利用性。并且,悬吊组件300与板材20之间可具有空隙,不会对板材20造成压痕也不会有擦撞的风险,提高板材20可容许的公差并减少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揭露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符号说明】
10,10’:防撞机构
20:板材
30:加工区域
33:加工流体
35,36,37:加工设备
100:上方滚轮
200:下方滚轮
300:悬吊组件
310:固定部
311:固定点
313:支架
315:支点
320:接触部
321:第一端部
322:第二端部
323:橡胶元件
325:弧形外缘
327:鳍片结构
330:连接部
331:第一连接杆
332:第二连接杆
A:轴向方向
L1,L2:长度
W1,W2:宽度。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机构,用于防止板材变形翘曲而在加工区域产生碰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包括:
多个上方滚轮,位于所述板材的上方;
多个下方滚轮,对应于所述多个上方滚轮中的一或多者,位于所述板材的下方;以及
悬吊组件,设置于所述板材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悬吊组件包括:
固定部,包括固定点以及支架,所述支架由所述固定点朝向所述板材延伸;
接触部,可相对所述支架旋转,且具有面向所述板材的弧形外缘;以及
连接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及所述接触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的连接处作为所述接触部相对所述支架旋转的支点;
其中所述板材变形翘曲而接触到所述接触部的所述弧形外缘时,带动所述接触部相对所述支架旋转,借此使所述板材回复成未变形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上方滚轮的数量与所述多个下方滚轮的数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上方滚轮的数量小于所述多个下方滚轮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组件相较于所述多个上方滚轮及所述多个下方滚轮,位于较靠近所述加工区域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橡胶元件,包覆所述弧形外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端部,且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支架以及所述接触部的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相较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较靠近所述加工区域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鳍片结构,所述鳍片结构中各鳍片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接触部旋转的轴向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沿着旋转轴向方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板材的宽度。
10.一种防撞机构,用于防止板材变形翘曲而在加工区域产生碰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包括:
多个上方滚轮,位于所述板材的上方;
多个下方滚轮,对应于所述多个上方滚轮中的一或多者,位于所述板材的下方;
第一悬吊组件,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所述的悬吊组件,设置于所述板材上方;以及
第二悬吊组件,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所述的悬吊组件,设置于所述板材下方。
CN202320187567.9U 2023-02-07 2023-02-07 防撞机构 Active CN218808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7567.9U CN218808706U (zh) 2023-02-07 2023-02-07 防撞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7567.9U CN218808706U (zh) 2023-02-07 2023-02-07 防撞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8706U true CN218808706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1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7567.9U Active CN218808706U (zh) 2023-02-07 2023-02-07 防撞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8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25475B1 (en) Sheet receiving and stacking apparatus
KR101072710B1 (ko) 매체 자동 지급기의 매체 집적 장치
JP6094633B2 (ja) H形鋼の反転装置
CN218808706U (zh) 防撞机构
CN104871303B (zh) 片材操作方法及片材操作装置
JP7207692B2 (ja) 鋼矢板の矯正装置
KR100868232B1 (ko) 형강 절단 시스템의 마킹장치
US6742948B2 (en) Apparatus for flattening a substrate and method thereof
US10160237B2 (en) Cross roll registration system with controlled input positioning
JP2013030704A (ja) 基板停止装置
JP2013018058A (ja) 搬送ロボット
TWM643299U (zh) 防撞機構
CN113492370B (zh) 包边定位机构和具有其的包边装置
KR101212814B1 (ko) 개선된 코팅 영역의 기판 부상 장치 및 부상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코팅 장치
TWM644488U (zh) 磁吸式鋼筋立體彎箍機
KR102391304B1 (ko) 판재의 곡면 성형장치
KR101202455B1 (ko) 코팅 영역의 기판 이송 유닛에 사용되는 이송 캐리어의 피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기판 이송 유닛 및 코팅 장치
KR101259753B1 (ko) 형강 자동 절단 시스템
CN217955834U (zh) 晶舟承载装置及晶圆加工系统
KR20090045691A (ko) 기판이송장치
JP4559987B2 (ja) 先端通板性に優れた通板テーブル
EP3819038A1 (en) Successive molding method
KR102440883B1 (ko) 기판 이송 시스템 및 이의 기판 정렬 장치
KR101707449B1 (ko) 정렬 장치 및 정렬 방법
JP6477946B2 (ja) ブレイ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