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4048U -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4048U
CN218794048U CN202222148651.8U CN202222148651U CN218794048U CN 218794048 U CN218794048 U CN 218794048U CN 202222148651 U CN202222148651 U CN 202222148651U CN 218794048 U CN218794048 U CN 2187940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water outlet
water
water inlet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486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大华
徐延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eyi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eyi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eyi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eyi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486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40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40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40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40Valorisation of by-products of wastewater, sewage or sludge processing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圆筒体结构,罐体的顶部为拱形结构,罐体上设有进水口、回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回水口设在罐体的中下部,进水口和回水口中心高度≥3000mm;出水口设在罐体的侧面,出水口与进水口沿远离罐体顶部的拱形结构的圆周位置设置,其相对夹角≥120°。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强化了油泥在废水储罐内的沉降,大大降低了油泥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量,有效避免了油泥对废水处理系统设备及管道的堵塞;并增加了吹扫蒸汽盘管,可对罐体的底部沉积的油泥进行蒸煮、吹扫,实现了罐体底部油泥的自清洁;结构新颖且安全可靠,可长期稳定运行;且所采用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环保领域,尤其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的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废水储罐(容积≥5000m3)越来越大型化,在节省投资、减少占地、方便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废水储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罐底会形成一种粘稠的黑色胶状油泥,尤其在煤化工领域,如煤气化、焦化、兰炭等废水储罐,因废水中的胶质、沥青质及所夹带的杂质等会形成沥青状油泥,不仅导致废水储罐有效容积减小,加速废水储罐底板的腐蚀,还会在进水、倒罐过程中还会造成部分油泥被二次搅起,堵塞废水处理系统设备及管道。
在中国专利文献CN114479899A中,公开了一种含油含水固体混合物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资源化处理装置包括原料理化性质分析与控制输送单元、原料深度预处理单元、高效提油单元、多效分离回收单元和两级深度热解耦合催化清洁焚烧单元;所述的原料理化性质分析与控制输送单元包括均与原料(1)相连的控制输送单元一和控制输送单元二,控制输送单元一还与洁净输送系统相连、控制输送单元二还与降黏破乳沉降分离罐入口相连;所述的原料与控制输送单元一和控制输送单元二之间连接管道上设有原料理化性质分析控制器;所述的原料理化性质分析控制器通过信号线连接于控制输送单元一和控制输送单元二;所述的原料深度预处理单元包括相连接的降黏破乳沉降分离罐和洁净输送系统,降黏破乳沉降分离罐的侧上部出口连接于一级废水处理系统;所述的降黏破乳沉降分离罐上还连接有破乳降黏剂储罐;所述的高效提油单元包括一级提油罐、二级提油罐、N级提油罐、高效分离器一、双液相深度强化萃取罐和高效分离器二;洁净输送系统物料出口与一级提油罐固体入口相连,一级提油罐、二级提油罐和N级提油罐底部出口与高效分离器一入口相连,高效分离器一的固体出口还连接于二级提油罐、N级提油罐和双液相深度强化萃取罐的固体入口;所述的双液相深度强化萃取罐出料口还与高效分离器二入料口相连接;所述的高效分离器一和高效分离器二的液体出口还连接于萃取液存储罐;所述的多效分离回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萃取液存储罐、强化闪蒸分离器入口换热器、强化闪蒸分离器、闪蒸分离器热回收系统和分馏塔;强化闪蒸分离器顶部出口还依次与油水分离器、热量回收器和油水分离罐相连接;所述的分馏塔顶部所连接的轻油回收系统和油水分离罐上部出口均与一级提油罐、二级提油罐和N级提油罐的侧上部入口相连;所述的两级深度热解耦合催化清洁焚烧单元包括与高效分离器二的固体出口依次连接的两级深度热解反应器和催化强化清洁焚烧器,两级深度热解反应器和催化强化清洁焚烧器的顶部出口均依次连接高效气固除尘器、净化塔入口换热器和净化塔。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含油含水固体混合物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实现了含油含水固体混合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油泥对设备及管道的容易造成堵塞,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结构简单、体积小,强化了油泥在废水储罐内的沉降,大大降低了油泥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量,有效避免了油泥对废水处理系统设备及管道的堵塞,延长了罐体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为圆筒体结构,所述罐体的顶部为拱形结构,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水口、回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回水口设在所述罐体的中下部,所述进水口和回水口中心高度≥3000mm;所述出水口设在罐体的侧面,所述出水口与进水口沿远离所述罐体顶部的拱形结构的圆周位置设置,其相对夹角≥1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内部结构简单、体积小,强化了油泥在废水储罐内的沉降,大大降低了油泥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量,有效避免了油泥对废水处理系统设备及管道的堵塞,并增加了吹扫蒸汽盘管,可对罐体的底部沉积的油泥进行蒸煮、吹扫,实现了罐体底部油泥的自清洁,且按需可向油泥中加入清洗剂,延长了罐体的使用周期,降低了人工清理罐体底部油泥的劳动强度,非必要无需人工进入罐体内部,缩短了清理周期,安全性显著提高。优选地,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为3个,包括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沿所述罐体的侧面从上至下不同高度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为最高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所述罐体高度的2/3处,所述第二出水口为中间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所述罐体高度的1/3处,所述第三出水口为最低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300mm处。在废水储存过程中充分静置分层,为降低出水油泥含量,长期保持储罐在中高液位运行,保持第一出水口即最高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即中间出水口常开,用于废水的出水,避免造成废水处理系统设备及管道堵塞。罐体排空或倒罐时,使用第三出水口即最低出水口,使储罐内废水尽量排净。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加热蒸汽盘管,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1000mm处。
优选地,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的下部设有一层吹扫蒸汽盘管,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400mm处,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的下部设有向下的蒸汽吹扫喷头。设置吹扫蒸汽盘管,可对储罐的底部沉积的油泥进行蒸煮、吹扫,实现了罐体底部油泥的自清洁。还可以向油泥内加入清洗剂,加强了对油泥的蒸煮、吹扫效果,降低了人工清油泥的强度和频率,延长了罐体的使用周期。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的外部均设有切换切断阀。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的外部均设置切换切断阀,既能保证抽取上层废水清液,又能保证储罐内的废水被抽完。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所述进水口处设置防冲击挡板,所述进水装置的侧壁板及顶板设有若干个均匀的开孔,孔径大小为12mm~20mm,开孔的总面积≥5倍所述进水口的截面积。罐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降低进水对罐体内存水形成冲击,避免进水、倒罐过程造成油泥被二次搅起。进水装置的容积按所述罐体的储存5~10min最大进水流量设计。将进水口及回水口设置在废水储罐的罐体的中下部,且进水口及回水口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3000mm,并在罐体的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降低进水对罐体内存水形成冲击,避免进水、倒罐过程造成油泥被二次搅起。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氮封口、呼吸阀口和液位计接口。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侧面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和轻油口,所述溢流口和轻油口均设在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上方;所述轻油口的外部设有切断阀;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温度计接口,所述罐体的侧面的上部还设有备用口。在废水储存过程中充分静置分层,轻油漂浮在废水表面,重油、油泥沉淀在废水底部;定期通过控制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液位,使轻油通过轻油口排出,轻油口外部设置切断阀。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第一罐体液位计接口、若干个人孔、加热蒸汽入口、凝结水出口和吹扫蒸汽入口;所述吹扫蒸汽入口与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相连接,所述加热蒸汽入口与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相连接;所述罐体的侧面的上部设有第二罐体液位计接口。设计顶部的液位计接口和第一罐体液位计接口以及第二罐体液位计接口,形成双液位计,顶部的液位计接口优选雷达液位计或超声波液位计,第一罐体液位计以及第二罐体液位计优选抗污能力强的膜片液位计。底部的人孔按偶数个对开,底部人孔数量≥2个,方便人工清理油泥时的通风、采光。
优选地,所述排污口为方形,且所述排污口的下缘与所述罐体的底板平齐,其大小为300×300mm;所述人孔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按偶数个对开。定期通过将罐体排空或倒罐,使罐体内的废水基本排完,打开吹扫蒸汽对重油、油泥沉淀进行蒸煮,重油、油泥通过300mm×300mm方形排污口排出。底部的人孔按偶数个对开,底部人孔数量≥2个,方便人工清理油泥时的通风、采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进水口及回水口设置在罐体的中下部,进水口及回水口中心高度≥3000mm,并在罐体的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降低进水对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内存水形成冲击,避免进水、倒罐过程造成油泥被二次搅起;进水、倒罐过程中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由原来的几百~几千mg/L降至了几十mg/L,悬浮物粒径下降至几个微米;
(2)按罐体的不同高度设置3个出水口,第一出水口(最高出水口)的中心高度按罐体2/3高度设计,第二出水口(中间出水口)的中心高度按罐体1/3高度设计,第三出水口(最低出水口)的中心高度按离罐底板300mm设计,且每个出水口的外部均设置切换切断阀,既能保证抽取上层废水清液,又能保证储罐内的废水被抽完;为降低出水油泥含量,长期保持储罐在中高液位运行,保持最高出水口或中间出水口常开,用于废水的出水,废水色度明显降低,悬浮物等杂质基本肉眼不可见,废水处理系统设备及管道未发生过堵塞;
(3)定期通过控制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液位,使轻油通过轻油口排出;定期通过将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排空或倒罐,使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内的废水基本排完,打开吹扫蒸汽对重油、油泥沉淀进行蒸煮,重油、油泥通过300mm×300mm方形排污口排出,方形排污口下缘与罐底板平齐;
(4)强化了油泥在罐体内的沉降,大大降低了油泥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的量,有效避免了油泥对废水处理系统设备及管道的堵塞,并增加了吹扫蒸汽盘管,可对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底部沉积的油泥进行蒸煮、吹扫,实现了罐体底部油泥的自清洁;
(5)还可按需向油泥内加入清洗剂,加强了对油泥的蒸煮、吹扫效果,降低了人工清油泥的强度和频率,延长了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使用周期,即延长了罐体的使用周期,人工清理油泥频率由原先的2~3年延长至了5年以上;且底部人孔按偶数个对开,方便人工清理油泥时的通风、采光,提高了人工清理油泥的安全性;
(6)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结构新颖且安全可靠,可长期稳定运行;且所采用装置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温度计接口;2-进水口;3-进水装置;4-罐体;5-备用口;6-氮封口;7-顶部液位计接口;8-呼吸阀口;9-溢流口;10-轻油口;11-回水口;1201-第一出水口;1202-第二出水口;1203-第三出水口;13-排污口;1401-第一罐体液位计接口;1402-第二罐体液位接口;15-人孔;16-加热蒸汽入口;17-凝结水出口;18-吹扫蒸汽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包括罐体4,所述罐体4为圆筒体结构,所述罐体4的顶部为拱形结构,所述罐体4上设有进水口5、回水口11和3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2和回水口11设在所述罐体4的中下部,所述进水口2和回水口11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3000mm处;所述出水口设在罐体4的侧面,所述出水口4与进水口2沿远离所述罐体4的顶部的拱形结构的圆周位置设置,其相对夹角≥120°;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为3个,包括第一出水口1201、第二出水口1202和第三出水口1203,所述第一出水口1201、第二出水口1202和第三出水口1203沿所述罐体4的侧面从上至下不同高度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1201为最高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所述罐体4高度的2/3处,所述第二出水口1202为中间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所述罐体4高度的1/3处,所述第三出水口1203为最低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距离所述罐体4的底板300mm处;所述罐体4的底部设有加热蒸汽盘管,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1000mm处;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的下部设有一层吹扫蒸汽盘管,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4的底板400mm处,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的下部设有向下的蒸汽吹扫喷头;所述第一出水口1201、第二出水口1202和第三出水口1203的外部均设有切换切断阀;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的外部均设置切换切断阀,既能保证抽取上层废水清液,又能保证罐体4内的废水被抽完;所述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所述进水口处设置防冲击挡板,所述进水装置的侧壁板及顶板设有若干个均匀的开孔,孔径大小为12mm~20mm,开孔的总面积≥5倍所述进水口的截面积。罐体4的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降低进水对罐体内存水形成冲击,避免进水、倒罐过程造成油泥被二次搅起;进水装置的容积按所述罐体的储存5~10min最大进水流量设计。将进水口2及回水口11设置在废水储罐的罐体4的中下部,且进水口2及回水口11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3000mm处,并在罐体4的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降低进水对罐体内存水形成冲击,避免进水、倒罐过程造成油泥被二次搅起。所述罐体4的顶部设有氮封口、呼吸阀口8和液位计接口7;所述罐体4的侧面的上部设有溢流口9和轻油口10,所述溢流口9和轻油口10均设在所述第一出水口1201的上方;所述轻油口10的外部设有切断阀;所述进水口2的下方设有温度计接口1,所述罐体4的侧面的上部还设有备用口5;废水在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储存的过程中充分静置分层,轻油漂浮在废水表面,重油、油泥沉淀在废水底部;定期通过控制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液位,使轻油通过轻油口10排出,轻油口10的外部设置切断阀;所述罐体4的底部设有排污口13、第一罐体液位计接口1401、若干个人孔15、加热蒸汽入口16、凝结水出口17和吹扫蒸汽入口18;所述吹扫蒸汽入口18与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相连接,所述加热蒸汽入口18与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相连接;所述罐体4的侧面的上部设有第二罐体液位计接口1402;设计顶部的液位计接口7和第一罐体液位计接口1401以及第二罐体液位计接口1402,形成双液位计,顶部的液位计接口优选雷达液位计或超声波液位计,第一罐体液位计以及第二罐体液位计优选抗污能力强的膜片液位计。底部的人孔15按偶数个对开,底部的人孔15数量≥2个,方便人工清理油泥时的通风、采光,所述排污口13为方形,且所述排污口13的下缘与所述罐体4的底板平齐,其大小为300×300mm;所述人孔15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按偶数个对开;定期通过将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排空或倒罐,使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内的废水基本排完,打开吹扫蒸汽对重油、油泥沉淀进行蒸煮,重油、油泥通过300mm×300mm方形排污口13排出。
废水处理流程:废水在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储存的过程中充分静置分层,轻油漂浮在废水表面,重油、油泥沉淀在废水底部;定期通过双液位计监测并控制该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的液位,使轻油通过轻油口10排出,轻油口10的外部设置切断阀;定期通过将罐体内的废水排空或倒罐,使罐体内的废水基本排完,重油、油泥通过300mm×300mm方形排污口排出;后打开吹扫蒸汽,通过吹扫蒸汽入口进入吹扫蒸汽盘管,可对重油、油泥沉淀进行蒸煮,吹扫,实现了罐体的底部油泥的自清洁;还可向油泥内加入清洗剂,加强了对油泥的蒸煮、吹扫效果,降低了人工清油泥的强度和频率,延长了罐体的使用周期。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圆筒体结构,所述罐体的顶部为拱形结构,所述罐体上设有进水口、回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回水口设在所述罐体的中下部,所述进水口和回水口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3000mm处;所述出水口设在罐体的侧面,所述出水口与进水口沿远离所述罐体顶部的拱形结构的圆周位置设置,其相对夹角≥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为3个,包括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沿所述罐体的侧面从上至下不同高度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为最高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所述罐体高度的2/3处,所述第二出水口为中间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所述罐体高度的1/3处,所述第三出水口为最低出水口,其中心高度设在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300m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加热蒸汽盘管,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1000mm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的下部设有一层吹扫蒸汽盘管,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的中心高度为距离所述罐体的底板400mm处,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的下部设有向下的蒸汽吹扫喷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的外部均设有切换切断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在所述罐体的内部进水处设置进水装置,所述进水口处设置防冲击挡板,所述进水装置的侧壁板及顶板设有若干个均匀的开孔,孔径大小为12mm~20mm,开孔的总面积≥5倍所述进水口的截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顶部设有氮封口、呼吸阀口和液位计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侧面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和轻油口,所述溢流口和轻油口均设在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上方;所述轻油口的外部设有切断阀;所述进水口的下方设有温度计接口,所述罐体的侧面的上部还设有备用口。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第一罐体液位计接口、若干个人孔、加热蒸汽入口、凝结水出口和吹扫蒸汽入口;所述吹扫蒸汽入口与所述吹扫蒸汽盘管相连接,所述加热蒸汽入口与所述加热蒸汽盘管相连接;所述罐体的侧面的上部设有第二罐体液位计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口为方形,且所述排污口的下缘与所述罐体的底板平齐,其大小为300×300mm;所述人孔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按偶数个对开。
CN202222148651.8U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Active CN2187940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651.8U CN218794048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48651.8U CN218794048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4048U true CN218794048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045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48651.8U Active CN218794048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40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5472U (zh) 沉降除油罐及采出水处理系统
MX2007014364A (es) Dispositivo de purificacion anaerobica.
CN102847348A (zh) 除尘脱硫圆形循环沉淀池
CN218794048U (zh) 一种油泥自清洁废水储罐
CN210710861U (zh) 一种虹吸式污水提取装置
CN102153264B (zh) 一种小型移动式沉降罐排泥浓缩机械化装置
CN211435208U (zh) 一种固井实验室用沉淀系统
CN107117763A (zh) 油、水、泥分离装置
CN206660672U (zh) 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
CN109354118B (zh) 一种基于密度差异的油水分离装置及其方法
CN208471608U (zh) 一种旋流气浮组合装置
CN214784316U (zh) 一种新型筒式排污器
CN212246476U (zh) 一种加油站含油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WO2024007380A1 (zh) 一种炼油厂原油电脱盐脱水工艺包
CN213610241U (zh) 一种一体化节能净水设备
CN213492159U (zh) 一种新型梯级泥沙沉淀池
CN201817348U (zh) 斜管式六角形多管一体油水分离器
CN214680216U (zh) 一种废油预处理沉降罐
CN215275880U (zh) 一种含油污水静置分离装置
CN219489672U (zh) 含油废液分离装置
CN214528427U (zh) 一种金属发黑废水处理装置
CN210786335U (zh) 一种自排渣油水分离机
CN215517000U (zh) 一种采油田用油田酸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9023573U (zh) 云母粉尘回收处理系统
CN217600491U (zh) 一种具有预处理功能的污水收集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elf-cleaning wastewater storage tank for oil sludg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407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Nanjing Jiangbei New Area Branch

Pledgor: JIANGSU DEYI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7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