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2548U - 壳状牙科器械 - Google Patents

壳状牙科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2548U
CN218792548U CN202222265656.9U CN202222265656U CN218792548U CN 218792548 U CN218792548 U CN 218792548U CN 202222265656 U CN202222265656 U CN 202222265656U CN 218792548 U CN218792548 U CN 218792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hell
dental instrument
head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656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生
周可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Ea Medical Instruments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656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2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2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2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形成容纳牙齿的空腔的矫治器本体、位于矫治器本体的舌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附件,以及连接两个附件的连接件,连接件为杆状结构或片状结构,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两个接头部,两个接头部分别与两个附件相互配接,其中,接头部及附件的其中之一包括通孔,其中另一包括配接部,通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配接部包括相连的杆部及头部,至少部分杆部位于通孔内,头部延伸至第二开口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且头部与第二开口的边缘相互限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与矫治器本体之间通过附件实现连接,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进行扩弓操作或缩弓操作,另外,接头部与附件之间方便实现可拆卸配合。

Description

壳状牙科器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矫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
背景技术
由于美观、便捷以及利于清洁等优点,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壳状牙科器械越来越受欢迎。通常,利用壳状牙科器械进行牙齿正畸治疗,需要一系列逐次的壳状牙科器械,每一个这些壳状牙科器械容纳牙齿的空腔的几何形态与对应矫治步所希望达到的牙齿布局基本匹配。
在很多情况下,单纯依靠壳状牙科器械本身很难有效地实现扩弓、缩弓治疗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其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进行扩弓操作或缩弓操作。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形成容纳牙齿的空腔的矫治器本体、位于矫治器本体的舌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附件,以及连接两个附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杆状结构或片状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两端的两个接头部,两个接头部分别与两个附件相互配接,其中,所述接头部及所述附件的其中之一包括通孔,其中另一包括配接部,所述通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配接部包括相连的杆部及头部,至少部分所述杆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头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且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相互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连通所述通孔的缺口,所述配接部借由所述缺口进入所述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包括通孔本体及附接于所述通孔本体的内表面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抵接所述配接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包括两两配合的四个附件及连接四个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片状结构,且两个连接件相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为限位方向,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一方向或其反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矫治器本体的颊面朝向舌面的方向,或者,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二方向或其反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矫治器本体的龈端朝向咬合面的方向,或者,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矫治器本体的远中朝向近中的方向,或者,所述限位方向为第四方向或其反方向,所述第四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的夹角范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杆部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互匹配,且所述通孔为圆孔,当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一方向或其反方向时,所述通孔与所述杆部于限位平面内处于自由配合状态,所述限位平面垂直于所述限位方向,当所述限位方向为其他方向时,所述通孔与所述杆部于限位平面内处于相互限位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杆部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互匹配,且所述通孔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限制所述杆部于限位平面内转动,所述限位平面垂直于所述限位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包括相连的安装部及所述配接部,所述安装部附接于所述矫治器本体,所述配接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凸伸出所述安装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接头部且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包括通孔本体及附接于所述通孔本体的内表面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抵接所述杆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为硬质头部,当配接所述附件及所述接头部时,所述头部挤压并穿过所述柔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附件,所述配接部位于所述接头部,所述附件还包括附接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安装面,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安装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通孔的缺口,所述杆部借由所述缺口进入所述通孔,所述头部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接部呈“T”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杆部的外轮廓由多个平面拼接形成,所述通孔的内轮廓与所述杆部的外轮廓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杆部相对所述通孔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扩弓器或缩弓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连接件与矫治器本体之间通过附件实现连接,连接件的扩弓力或缩弓力可通过附件传递至矫治器本体,使得矫治器本体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进行扩弓操作或缩弓操作,另外,连接件具有与附件相互配接的接头部,接头部与附件之间方便实现可拆卸配合,便于连接件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示例)的壳状牙科器械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示例)的壳状牙科器械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示例)的连接件与附件配合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示例)的连接件与附件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示例)的连接件与附件配合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的壳状牙科器械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的连接件与附件配合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的连接件与附件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示例的连接件与附件配合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示例的壳状牙科器械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示例的壳状牙科器械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结合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壳状牙科器械100。
壳状牙科器械100包括形成容纳牙齿的空腔S的矫治器本体10、位于矫治器本体10的舌侧A1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附件20,以及连接两个附件20的连接件30,连接件30为杆状结构或片状结构。
这里,连接件30可为扩弓器或缩弓器,扩弓器用于辅助牙弓进行扩弓,缩弓器用于辅助牙弓进行缩弓,本实施方式以扩弓器为例作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30为杆状结构或片状结构,相较于细长的弹簧或丝状结构,杆状结构或片状结构具有较高的硬度以产生更加精准的扩弓力,且连接件30为弹性连接件,连接件30在外力作用下可具有一定的形变量以产生一定的扩弓力。
另外,“位于矫治器本体10的舌侧A1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附件20”是指两个附件20均位于矫治器本体10的舌侧A1,且两个附件20大致对称设置,如此,连接件30的扩弓力可通过两个附件20均匀传递至矫治器本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两个附件20分别位于矫治器本体10的两个后牙区的舌侧A1为例,例如,两个附件20分别对应两颗末端磨牙设置,但不以此为限。
附件20可通过粘结、卡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矫治器本体10,当然,附件20也可以是可拆卸地与矫治器本体10配合。
连接件30包括连接件本体31及位于连接件本体31两端的两个接头部32,两个接头部32分别与两个附件20相互配接。
这里,连接件本体31与接头部32之间大致呈钝角弯折,使得两个接头部32大致平行,且连接件本体31与接头部32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
接头部32及附件20的其中之一包括通孔C,其中另一包括配接部D。
通孔C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C1及第二开口C2,配接部D包括相连的杆部D1及头部D2,至少部分杆部D1位于通孔C内,头部D2延伸至第二开口C2远离第一开口C1的一侧,且头部D2与第二开口C2的边缘相互限位。
也就是说,杆部D1穿过通孔C,头部D2位于通孔C的外侧且与第二开口C2的边缘相互限位,如此,可避免配接部D沿着第二开口C2朝向第一开口C1的方向脱离通孔C。
可以看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件30与矫治器本体10之间通过附件20实现连接,连接件30的扩弓力可通过附件20传递至矫治器本体10,使得矫治器本体10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进行扩弓操作。
另外,连接件30具有与附件20相互配接的接头部32,接头部32与附件20之间方便实现可拆卸配合,便于连接件30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等。
参图7,通孔C包括通孔本体C’以及附接于通孔本体C’的内表面的柔性部33,柔性部33抵接配接部D,即配接部D挤压柔性部33使其变形,进而配接部D可限位于通孔C。
当然,配接部D与通孔C之间也可为其他配接形式,例如,壳状牙科器械100还包括连通通孔C的缺口C3(参图8-图12的第二示例),配接部D借由缺口C3进入通孔C,且当配接部D进入通孔C后,配接部D不会轻易由缺口C3再次脱离通孔C,即需保证配接部D与通孔C之间的相互限位。
在其他形式中,可通过配接部D或通孔C发生形变而实现配接部D与通孔C的相互配接,或者,通过配接部D或通孔C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配接部D与通孔C的相互配接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二开口C2朝向第一开口C1的方向为限位方向,不同的限位方向对应配接部D与通孔C在不同方向的限位,限位方向实质为通孔C的延伸方向。
具体的,限位方向为第一方向X或其反方向,第一方向X为矫治器本体10的颊面A2朝向舌面A1的方向,或者,限位方向为第二方向Y或其反方向,第二方向Y为矫治器本体10的龈端A3朝向咬合面A4的方向,或者,限位方向为第三方向Z,第三方向Z为矫治器本体10的远中朝向近中的方向,或者,限位方向为第四方向或其反方向,第四方向位于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的夹角范围内。
这里,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
在本实施方式中,杆部D1的外壁与通孔C的内壁相互匹配,通孔C为圆孔或异形孔。
这里,异形孔例如为多边形孔。
若通孔C为圆孔,当限位方向为第一方向X或其反方向时,通孔C与杆部D1于限位平面内处于自由配合状态,限位平面垂直于限位方向,当限位方向为其他方向时,通孔C与杆部D1于限位平面内处于相互限位状态。
这里,“自由配合状态”是指通孔C可于限位平面内相对杆部D1转动,“相互限位状态”是指通孔C于限位平面内无法相对杆部D1转动。
当通孔C为圆孔时,在不受其他部件影响的情况下,通孔C可相对杆部D1绕圆周方向转动,连接件本体31大致可以绕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旋转轴带动接头部32转动,当限位方向为第一方向X或其反方向时,连接件本体31带动接头部32的转动不受限,通孔C可于限位平面内相对杆部D1转动,当限位方向为其他方向时,连接件本体31带动接头部32的转动受限,通孔C无法相对杆部D1转动。
当通孔C为异形孔时,异形孔限制杆部D1于限位平面内转动,限位平面垂直于限位方向。
也就是说,当通孔C为异形孔,即使在不受其他部件影响的情况下,通孔C也无法相对杆部D1转动。
可以看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通孔C形态或者是限位方向的朝向等,可有效控制连接件30的转动自由度,避免因为连接件30的转动而对牙齿产生除扩弓力之外的其他非设计量,非设计量可能会引起牙齿的唇倾或舌倾等。
下面,介绍壳状牙科器械100的两种具体示例。
在第一示例中,结合图1至图7,附件20为位于舌面A1的牵引钮,连接件30为杆状结构。
附件20包括相连的安装部201及配接部D,安装部201附接于矫治器本体10,配接部D朝第一方向X凸伸出安装部201,通孔C为位于接头部32且朝第一方向X延伸的通孔C。
这里,矫治器本体10具有朝外凸伸出空腔S的安装平台S1,安装部201靠近安装平台S1的一侧可为平面,如此,可便于安装部201安装至安装平台S1。
配接部D包括相连的头部D2及杆部D1,杆部D1连接安装部201,头部D2位于通孔C的外侧,且至少部分杆部D1位于通孔C内。
也就是说,安装部201及头部D2位于杆部D1的两端,当附件20与接头部32相互配接时,由于安装部201及头部D2分别位于通孔C两端的外侧,可避免接头部32沿第一方向X或其反方向脱离通孔C。
安装部201、头部D2及杆部D1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且三者由同样的材料制成,但不以此为限。
具体的,通孔C的内轮廓与杆部D1的外轮廓相互匹配或具有较小的间隙,避免杆部D1在通孔C内晃动,安装部201及头部D2呈圆盘状,杆部D1呈圆柱状,圆盘状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圆柱状的横截面尺寸,也就是说,整个附件20为中间细两端粗的形态,如此,可有效避免附件20脱离通孔C。
在本示例中,通孔C包括通孔本体C’以及附接于通孔本体C’的内表面的柔性部33,柔性部33抵接杆部D1。
这里,柔性部33可环绕通孔本体C’的内表面铺设,且柔性部33的内表面形成供配接部D穿过的开口331,柔性部33可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而增大开口331尺寸。
具体的,头部D2为硬质头部,当配接附件20及接头部32时,头部D2挤压并穿过柔性部33。
也就是说,当将附件20与接头部32相互配接时,头部D2先接触开口331,由于头部D2由硬质材料构成,柔性部33在头部D2的挤压作用下变形而使得开口331尺寸增大,进而头部D2可顺利穿过开口331而并到达通孔C的外侧,而后,柔性部33复位而抵接位于开口331内的杆部D1。
这里,头部D2为硬质头部可提高附件20与接头部32的配接强度,而柔性部33不仅可以通过变形让头部D2顺利穿过开口331,还可避免损坏头部D2。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通孔C的内表面可不设置柔性部33。
在第二示例中,结合图8至图12,连接件30a为杆状结构,通孔C为位于附件20a中部的通孔C,配接部D位于接头部32a。
附件20a还包括附接于矫治器本体10a的安装面201a,通孔C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安装面201a,这里,以通孔C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为例。
附件20a还包括连通通孔C的缺口C3,配接部D包括相连的头部D2及杆部D1,杆部D1借由缺口C3进入通孔C,头部D2位于通孔C的外侧。
也就是说,此时的附件20a大致呈“C”型,缺口C3远离舌面A1设置,杆部D1通过缺口C3进入通孔C并限位于通孔C,而头部D2位于通孔C的外侧,可避免接头部32a沿第二方向Y或其反方向脱离通孔C。
具体的,通孔C的内轮廓与杆部D1的外轮廓相互匹配或具有较小的间隙,避免杆部D1在通孔C内晃动,配接部D呈“T”型,即头部D2与杆部D1相互垂直设置,可有效避免配接部D脱离通孔C。
在本示例中,缺口C3的开口尺寸略小于杆部D1的宽度,通过杆部D1的轻微变形使得杆部D1进入通孔C,且缺口C3略小的尺寸可避免位于通孔C内的杆部D1脱离通孔C;或者,通过杆部D1略微撑开缺口C3使得杆部D1进入通孔C,且缺口C3复位可避免杆部D1脱离通孔C。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附件20a可不设置缺口C3,参考第一示例,通孔C包括柔性部33,头部D2挤压柔性部33并沿第二方向Y穿出通孔C,或者,附件20a同时包括缺口C3和柔性部33,从而进一步提高安装便利性及杆部D1进入通孔C后的稳定性。
在本示例中,杆部D1的外轮廓由多个平面拼接形成,通孔C的内轮廓与杆部D1的外轮廓相互匹配以限制杆部D1相对通孔C转动。
也就是说,杆部D1与通孔C之间包括平面接触,通孔C可对杆部D1产生转动约束,避免杆部D1在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平面内发生转动,进而提高连接件30a与附件20a之间配合的稳定性,避免产生非设计量。
在第三示例中,结合图13,连接件30b为片状结构。
壳状牙科器械100b包括两两配合的四个附件20b及连接四个附件20b的两个连接件30b,且两个连接件30b相互连接。
具体的,其中一个连接件30b连接相对设置的两个附件20b,其中另一连接件30b连接相对设置的另外两个附件20b,且片状结构的两个连接件30b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此时,两个连接件30b整体大致为H型片状结构,可有效提高扩弓区域。
第三示例的连接件30b与附件20b之间的具体配合形式可参考第一示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第四示例中,结合图14,连接件30c为片状结构。
第四示例与第三示例的主要区别在于:两个连接件30c的中间连接区域处形成有开孔301c,开孔301c可用于调整扩弓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30与矫治器本体10之间通过附件20实现连接,连接件30的扩弓力可通过附件20传递至矫治器本体10,使得矫治器本体10可以更方便有效地进行扩弓操作。
另外,连接件30具有与附件20相互配接的接头部32,接头部32与附件20之间方便实现可拆卸配合,便于连接件30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等,而且,连接件30与附件20之间具有多种配合方式,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容纳牙齿的空腔的矫治器本体、位于矫治器本体的舌侧且相对设置的两个附件,以及连接两个附件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杆状结构或片状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两端的两个接头部,两个接头部分别与两个附件相互配接,其中,所述接头部及所述附件的其中之一包括通孔,其中另一包括配接部,所述通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配接部包括相连的杆部及头部,至少部分所述杆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头部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且所述头部与所述第二开口的边缘相互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连通所述通孔的缺口,所述配接部借由所述缺口进入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通孔本体及附接于所述通孔本体的内表面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抵接所述配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包括两两配合的四个附件及连接四个附件的两个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片状结构,且两个连接件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开口的方向为限位方向,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一方向或其反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矫治器本体的颊面朝向舌面的方向,或者,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二方向或其反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矫治器本体的龈端朝向咬合面的方向,或者,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矫治器本体的远中朝向近中的方向,或者,所述限位方向为第四方向或其反方向,所述第四方向位于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的夹角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互匹配,且所述通孔为圆孔,当所述限位方向为第一方向或其反方向时,所述通孔与所述杆部于限位平面内处于自由配合状态,所述限位平面垂直于所述限位方向,当所述限位方向为其他方向时,所述通孔与所述杆部于限位平面内处于相互限位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相互匹配,且所述通孔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限制所述杆部于限位平面内转动,所述限位平面垂直于所述限位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包括相连的安装部及所述配接部,所述安装部附接于所述矫治器本体,所述配接部朝所述第一方向凸伸出所述安装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接头部且朝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通孔本体及附接于所述通孔本体的内表面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抵接所述杆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为硬质头部,当配接所述附件及所述接头部时,所述头部挤压并穿过所述柔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附件,所述配接部位于所述接头部,所述附件还包括附接于所述矫治器本体的安装面,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安装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通孔的缺口,所述杆部借由所述缺口进入所述通孔,所述头部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接部呈“T”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的外轮廓由多个平面拼接形成,所述通孔的内轮廓与所述杆部的外轮廓相互匹配以限制所述杆部相对所述通孔转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扩弓器或缩弓器。
CN202222265656.9U 2022-08-26 2022-08-26 壳状牙科器械 Active CN218792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5656.9U CN218792548U (zh) 2022-08-26 2022-08-26 壳状牙科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65656.9U CN218792548U (zh) 2022-08-26 2022-08-26 壳状牙科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2548U true CN218792548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6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65656.9U Active CN218792548U (zh) 2022-08-26 2022-08-26 壳状牙科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25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4965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不对称扩弓的隐形矫治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4965A (zh) * 2023-11-09 2023-12-12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不对称扩弓的隐形矫治器
CN117204965B (zh) * 2023-11-09 2024-01-23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不对称扩弓的隐形矫治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8444B2 (en) Set of mandibular advancement splints with adjustable advancement, kit for mandibular advancement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mandibular advancement using same
CN218792548U (zh) 壳状牙科器械
KR20110065518A (ko) 보청기의 이어폰을 위한 유지 모듈
KR20180090481A (ko) 치아교정기 및 치아교정 어셈블리
US8474085B2 (en) Toothbrush and attachment therefor
CN216628766U (zh) 一种正畸器具
MX2019000318A (es) Aparato dental para apnea del sue?o, ronquidos y remodelado de la cavidad oral y lengua.
CN110139624B (zh) 具有一对铰接式牙齿矫正器的口腔装置
CN111839765A (zh) 一种无颌面可摘戴矫治器
GB2489045A (en) A buckle with a flexible button to grip a strap
CN114727857A (zh) 牙齿矫正用支架
KR100431691B1 (ko) 치아모형 교합기
EP3995101A1 (en) Dental bracket and path system and the method for production and incorporation with the clear aligner
TWI762307B (zh) 齒科矯正裝置以及齒科矯正用鉗
CN22089882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
EP2205178A1 (en) Connection device for surgical operation of straightening irregular teeth
JPH1170066A (ja) 掃除機用の延長管
US20200107907A1 (en) Orthodontic brace
US20180303588A1 (en) Oral care appliance and its care head
CN212382756U (zh) 一种无颌面可摘戴矫治器
WO2020065847A1 (ja) 咬合器
CN110916822A (zh) 矫正牙套
CN213430682U (zh) 一种隐形矫正树脂修复器连接附件
CN219323505U (zh) 牙科组件
CN210247294U (zh) 一种具有固定框架的智能数字式温度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