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92113U -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92113U
CN218792113U CN202222465417.8U CN202222465417U CN218792113U CN 218792113 U CN218792113 U CN 218792113U CN 202222465417 U CN202222465417 U CN 202222465417U CN 218792113 U CN218792113 U CN 218792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cleaning
stroke
base station
buffer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54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丛
请求不公布姓名
曾令宝
王学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54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92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92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92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了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本公开的清洁基站包括基座、第一极片及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极片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极片被配置为用于与外部电源导通;所述第一极片被配置为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接触并导通,所述第一极片、第二极片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本公开的清洁基站第二极片带电,第一极片不带电,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对清洁设备进行两段缓冲,使清洁设备在充电时可以完全与充电装置对接在一起,充电过程安全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充电装置,以及应用该充电装置的一种清洁设备及一种清洁基站,还涉及应用该清洁设备或清洁基站的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清洁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智能清洁设备越来越普遍,例如在商场、写字楼等商业环境中进行清洁的商用机器人等。
由于自身电池容量有限,清洁机器人需定期运动至基站进行对接充电。由于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运动惯性,在对接时会对基站发生碰撞,造成部件的损坏。尤其对于商用机器人而言,其体积较大,运动惯性大,更容易造成因碰撞所导致的部件损坏。为了尽量避免机器人与基站本体发生硬碰撞,目前现有的基站的对接平台多设置成可伸缩缓冲结构,并预留一些缓冲行程。在缓冲结构的弹性较小的情况下,机器人与基站之间仍有可能发生硬碰撞。而在缓冲结构的弹性较大的情况下,在机器人停止运动后,缓冲结构的回弹力会大于机器人与地面之间的制动力,从而会将机器人反推出去。
在机器人被反推后,会造成机器人与基站二者之间充电极片的接触面积减小。由此会导致极片处发热严重等问题出现,严重时还会造成机器人和基站烧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包括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基座;
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极片被配置为用于与外部电源导通;
所述第一极片被配置为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接触并导通,所述第一极片、第二极片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基站用于容纳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被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其上设置的充电极片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极片接触导通,并挤压所述第一极片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程L1大于第二行程L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基站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清洁设备移动行程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行程L3=L1+L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设备在清洁基站上的制动力F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1、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2之间的关系如下:F3≥F1+F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1,大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2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导向配合在所述基座上的滑动座,所述第一极片固定在所述滑动座上;所述第一极片被配置为受力带动所述滑动座相对于所述基座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移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基座之间的第一弹簧;所述滑动座被配置为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移动时挤压所述第一弹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片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的运动路径中。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电源导通的导线,所述导线与第二极片固定并导通。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基座;
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第一极片被配置为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接触并导通,所述第一极片、第二极片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清洁基站,还包括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被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挤压所述第一极片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基站,还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被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极片受压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
基座;
第一极片,所述第一极片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第二极片,所述第二极片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第一极片被配置为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接触并导通,所述第一极片、第二极片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
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清洁基站通过充电装置与需要充电的清洁设备进行对接,当清洁设备与充电装置对接时,第一极片受到清洁设备的挤压,使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运动,直至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接触时开始进行充电,之后第一极片挤压第二缓冲机构与第一缓冲机构同步运动。第二极片带电,第一极片不带电,清洁设备首先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进行缓冲,减小冲击力,与第二极片导通后通过第二缓冲机构增加缓冲,进一步减少冲击力,以使清洁设备与第一极片、第二极片能够稳定地完全接触并导通,充电过程安全高效。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充电装置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接触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2、第一极片;3、第二极片;4、充电极片;5、滑动座;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公开的清洁基站,能够与自移动清洁机器人、手持式洗地机等清洁设备配合使用,清洁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移动的方式或者手动放置的方式与清洁基站配合。清洁基站包括充电装置,通过充电装置与清洁设备对接,对清洁设备进行充电。清洁基站上还可以集成对清洁设备进行清洗、烘干、集尘、注水或其它的功能。
充电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第一极片不带电,第二极片与外部电源导通。第一极片通过第一缓冲机构与基站连接在一起,第二极片通过第二缓冲机构与基站连接在一起。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可以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受到冲击时,提供缓冲。
清洁设备需要进行充电时向清洁基站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位于清洁设备上的充电极片首先与充电装置上的第一极片接触并导通,在接触后向靠近基座的方向继续运动,第一极片在清洁设备的作用下挤压第一缓冲机构,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向第二极片的方向运动,当运动至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接触并导通后,清洁基站开始向清洁设备充电。清洁设备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挤压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使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继续运动。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运动的过程中缓冲清洁设备的冲击力,直至清洁设备停止运动,在清洁基站中进行充电。
充电设备的第一极片不带电,第二极片带电,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接触后,第二极片通过第一极片与清洁设备的充电极片导通,开始充电。清洁设备与清洁基站对接的过程中,清洁设备首先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进行缓冲,减小冲击力,与第二极片导通后,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能够同时进行缓冲,进一步减少冲击力,以使第一极片、第二极片能够稳定地完全接触并导通,避免出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不完全接触,而造成导电过程中过热的问题,充电过程从而更加安全高效。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参考附图的图1至图3,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的说明本公开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清洁基站包括充电装置,充电装置连接在清洁基站的侧壁上,以便于清洁设备自行移动至与充电装置对接进行充电。当然,充电装置也可以连接在清洁基站的顶部或其它位置,只要能够与清洁设备配合即可。
参见图2,充电装置包括连接在清洁基站上的基座1,还包括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其中,第一极片2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连接在基座1,第二极片3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连接在基座1上,并且第二极片3与外部电源导通。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位于基座1远离清洁基站的一端,第二极片3位于第一极片2和基座1之间的位置。第一极片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挤压第一缓冲机构,向靠近第二极片3的方向移动,并且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3接触并导通。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导通后,在外力作用下继续挤压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并且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
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可以采用压缩弹簧,通过弹性作用对清洁设备进行缓冲。当清洁设备离开充电装置后,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能够驱动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复位。当然,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可以采用也可以采用弹片、压缩片等其它弹性件。
目前,现有清洁基站上的充电装置包括伸缩机构和连接在伸缩机构末端的电极片,电极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导通,清洁设备与充电装置的电极片配合时,通过伸缩机构缓冲清洁设备的冲击力。由于充电的电流较大,导线的直径较粗,不易随着电极片伸缩或弯折,会对伸缩机构造成一定阻碍,导致伸缩机构对清洁设备产生较大的反推力,从而造成清洁设备上的电极片不能与充电装置的电极片完全接触,存在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的第二极片3与外部电源通过导线8连通。第一极片2和第一缓冲机构的设置,能够在足够的缓冲行程下减少第二极片3的移动距离,即减少第二行程的距离,从而减少了导线8的移动行程,进而减少导线8对第二缓冲机构缓冲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减轻对清洁设备的反推力,避免清洁设备被推离充电装置,并且有利于使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完全接触并导通,避免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两个极片接触面小而过热烧机的问题。
当与清洁基站配合使用的清洁设备由于长时间使用需要进行充电时,清洁设备向清洁基站移动,清洁基站上可以设置用于容纳清洁设备的容纳腔,清洁设备上设置有与第一极片2配合的充电极片4。参照图1,清洁设备进入清洁基站的容纳腔后,充电极片4会接触并挤压第一极片2,从而使第一极片2挤压第一缓冲机构,第一极片2在第一行程内向第二极片3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第二极片3接触在一起,充电极片4通过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导通,从而使外部电源与清洁设备导通,对清洁设备进行充电。
由于清洁设备在向清洁基站运动的过程中,自身带有一定的惯性,不能在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接触后就立刻停下,所以清洁设备还会继续向清洁基站运动,挤压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带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向基座1的方向运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进一步对清洁设备进行缓冲,使清洁设备停止运动,静止在清洁基站中进行充电。清洁设备向清洁基站移动过程中,在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的缓冲作用下,清洁设备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运动。
清洁设备与充电装置对接充电时,为了避免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产生的反推力将清洁设备从充电装置上推离,清洁设备具有能够克服反推力的制动力,从而稳定地与充电装置配合,进行持续充电。清洁设备可以通过自身的制动装置、与清洁设备之间的摩擦作用等方式产生制动力。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机构对清洁设备的反推力为F1,第二缓冲机构对清洁设备的反推力为F2,清洁设备稳定在清洁基站中的制动力为F3,并且F3≥F1+F2。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F1的范围为5至50N,F2的范围为5至10N。由于F3≥F1+F2,所以清洁设备在清洁基站中进行充电的过程中,不会因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反推力被推离清洁基站,保证了清洁设备在充电过程中稳定性,提高了充电效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1,大于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2。第一缓冲机构能够更多发挥缓冲作用,降低清洁设备运动速度,从而相对减少第二缓冲机构的缓冲作用,进而减少导线8对第二缓冲机构缓冲作用的影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清洁基站中还设置有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限制清洁设备在清洁设备中的移动距离,防止清洁设备在清洁基站中移动过长的距离,使充电装置中的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被过度压缩而导致反推力F1和F2过大,造成清洁设备被推离清洁基站。
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位机构允许清洁设备在清洁基站中移动的距离,即限位机构的行程为L3,第一行程的距离为L1,第二行程的距离为L2,限位机构的行程L3满足:L3=L1+L2。限位机构允许清洁设备移动的距离等于第一行程与第二行程相加,避免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被过度压缩。在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L1的范围为5至20mm,L2的范围为5至20mm,较短的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可以保证清洁设备在与清洁基站进行对接时,可以更加快速的完成对接,避免由于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过长,而导致对接的等待时间过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行程的距离L1大于第二行程的距离L2。第二极片3通过导线8与外部电源导通时,第二极片3在第一极片2的挤压下运动,导线8也随第二极片3同步运动,设置较短的第二行程可以减少导线8的运动距离,从而避免导线8运动距离过长,进而减少导线8对第二缓冲机构缓冲作用的影响,有利于减轻对清洁设备的反推力,还能够使导线8不容易发生损坏。
当清洁设备未进行充电时,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会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难免会沾染到外界环境中的水汽或者灰尘等杂质,造成问题的出现。例如,清洁设备在充电时发生短路,烧坏清洁基站或者清洁设备;或者由于极片上附有杂质造成充电效率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充电装置还包括滑动座5,滑动座5套设在基座1的外部,可以沿着基座1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并且,滑动座5的运动方向与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的移动方向一致。第一极片2固定连接在滑动座5远离基座1的一端,并贯穿滑动座5,第一极片2远离基座1一侧和靠近基座1一侧均从滑动座5露出,第一极片2的远离基座1一侧用于与清洁设备上的充电极片4接触并导通,第一极片2的靠近基座1一侧用于与第二极片3接触并导通。
当清洁设备挤压第一极片2时,同时也会挤压滑动座5,使滑动座5随第一极片2在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内运动。滑动座5可以将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包裹在其中,避免清洁基站闲置时,使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不易与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水渍等接触,避免清洁设备或清洁基站在充电过程中出现故障。
并且,在未安装滑动座5时,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只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与基座1连接,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移的情况,使第一极片2向其它方向运动,不能与第二极片3接触。滑动座5可以设置为与基座1导向配合,引导第一极片2的运动方向。参照图2,滑动座5包裹在基座1的外部,在进行滑动时,以基座1为支撑,使滑动座5在滑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不会产生偏移,以保证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能够完全对接配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机构为第一弹簧6,参见图2,第一弹簧6的一端连接在滑动座5朝向基座1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在基座1上,也就是说第一极片2通过滑动座5和第一弹簧6连接在基座1上。第一极片2的靠近清洁设备一侧可以凸出于滑动座5的表面,当清洁设备挤压第一极片2时,第一极片2带动滑动座5在第一行程内向第二极片3的方向移动,同时挤压第一弹簧6。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接触后,在清洁设备的挤压下继续在第二行程内运动,直至清洁设备静止在清洁基站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片2的靠近清洁设备一侧也可以与滑动座5的表面齐平,清洁设备能够同时挤压第一极片2和滑动座5。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极片3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第一极片2的运动路径中。参见图2,第二缓冲机构可以是第二弹簧7,第二弹簧7的一端连接第二极片3上,另一端连接在基座1上。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均可以是压缩弹簧,第二极片3及第二弹簧7套设在第一弹簧6中,导线8从第二弹簧7中穿过,与第二极片3连接。第二极片3设置在第一弹簧6中,有利于第一极片2运动至与第二极片3完全对接。
充电装置的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可以设置有至少一组。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均设置有两组,两个第一极片2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一缓冲机构与基座1连接,两个第二极片3分别通过与其对应的第二缓冲机构与基座1连接,两个第一极片2同时设置在滑动座5上,并且间隔一定距离,清洁设备的充电极片4能够同时与两个第一极片2接触并导通。两个第一极片2的第一行程相等,两个第二极片3的第二行程相等,以使两个第一极片2、两个第二极片3能够同步运动。设置两组或多组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能够有效提高充电效率。
实施例二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基座1,通过第一缓冲机构及第二缓冲机构连接在基座1上的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其中第一极片2仅通过第一缓冲机构与基座1连接,第二极片3不仅与基座1连接,还与清洁设备中的电池连通。
当清洁设备需要进行充电时向清洁基站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位于清洁基站上的充电极片首先与充电装置上的第一极片接触并导通,在接触后向靠近基座的方向继续运动,第一极片在清洁基站的运动过程中挤压第一缓冲机构,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向第二极片的方向运动,当运动至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接触并导通后,清洁基站开始向清洁设备充电。清洁设备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挤压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使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继续运动。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运动的过程中缓冲清洁设备的冲击力,直至清洁设备停止运动,在清洁基站中进行充电。
实施例三
在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清洁基站以及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清洁基站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以及清洁设备向清洁基座运动并充电的过程均与实施例一中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实施例四
在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基站以及实施例二中的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等,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清洁设备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以及清洁设备向清洁基座运动并充电的过程均与实施例二中的描述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实施例五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其中,第一极片2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基座1上,第二极片3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极片2被配置为受力挤压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3接触并导通,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充电装置中的其它结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均与实施例一中充电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本公开的充电装置不仅可以应用在清洁基站及清洁设备中,还可以应用在其它需要进行接触充电的设备中,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应用场景1
以充电装置位于清洁基站为例,当清洁设备经过长时间的工作需要进行充电时,清洁设备向清洁基站的位置移动进行充电。
在清洁设备向清洁基站移动的过程中,位于清洁设备上的充电极片4会与清洁基站上充电装置的第一极片2接触并挤压,第一极片2受到挤压后,同步挤压滑动座5向第二极片3的方向在第一行程内滑动,并且在滑动的过程中挤压第一缓冲机构,直至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接触在一起,开始对清洁设备充电。
但是由于清洁设备在向清洁基站运动的过程中,自身带有一定的惯性,不能在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接触后就立刻停下,所以清洁设备还会继续向清洁基站运动,挤压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带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向基座1的方向运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进一步对清洁设备进行缓冲,清洁设备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运动,在清洁基站中进行充电。
充电完成后,清洁设备离开清洁基站,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及滑动座5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恢复至未充电时的位置。
应用场景2
以充电装置位于清洁设备为例,当清洁设备经过长时间的工作需要进行充电时,清洁设备向清洁基站的位置移动进行充电。
清洁设备向清洁基站的方向运动至第一极片2与清洁基站上的充电极片4接触,充电极片4挤压第一极片2向第二极片3的方向在第一行程内运动,第一极片2运动过程中同时挤压第一缓冲机构同步运动,直至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接触,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导通,清洁设备开始进行充电。
但是由于清洁设备在向清洁基站运动的过程中,自身带有一定的惯性,不能在第一极片2与第二极片3接触后就立刻停下,所以清洁设备还会继续向清洁基站运动,挤压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带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向基座1运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进一步对清洁设备进行缓冲,清洁设备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运动,在清洁基站中进行充电。
充电完成后,清洁设备离开清洁基站,第一极片2和第二极片3在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的作用下,恢复至未进行充电的位置。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基座(1);
第一极片(2),所述第一极片(2)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
第二极片(3),所述第二极片(3)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第二极片(3)被配置为用于与外部电源导通;
所述第一极片(2)被配置为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3)接触并导通,所述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用于容纳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被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其上设置的充电极片(4)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极片(2)接触导通,并挤压所述第一极片(2)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程L1大于第二行程L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基站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清洁设备移动行程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的行程L3=L1+L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在清洁基站上的制动力F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1、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2之间的关系如下:F3≥F1+F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1,大于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提供的弹性力F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导向配合在所述基座(1)上的滑动座(5),所述第一极片(2)固定在所述滑动座(5)上;所述第一极片(2)被配置为受力带动所述滑动座(5)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为设置在所述滑动座(5)与所述基座(1)之间的第一弹簧(6);所述滑动座(5)被配置为在第一行程、第二行程内移动时挤压所述第一弹簧(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3)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2)的运动路径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用于与外部电源导通的导线(8),所述导线(8)与第二极片(3)固定并导通。
1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第一极片(2),所述第一极片(2)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
第二极片(3),所述第二极片(3)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
所述第一极片(2)被配置为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3)接触并导通,所述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
12.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清洁基站,还包括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被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挤压所述第一极片(2)移动。
13.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基站,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被配置为在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一极片(2)受压移动。
14.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第一极片(2),所述第一极片(2)通过第一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
第二极片(3),所述第二极片(3)通过第二缓冲机构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
所述第一极片(2)被配置为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在第一行程内移动至与第二极片(3)接触并导通,所述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被配置为继续受力挤压所述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在第二行程内同步移动。
CN202222465417.8U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Active CN218792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5417.8U CN218792113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5417.8U CN218792113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92113U true CN218792113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74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5417.8U Active CN218792113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92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00603A1 (en) Robotic cleaning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CN106300528B (zh) 一种隧道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充电的装置及隧道巡检机器人
US9054540B2 (en) Electrical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ical docking station
CN107578944B (zh) 隔离开关及其动触头
CN107865620B (zh) 发泡棉拖把的挤干结构
CN218792113U (zh)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CN115553674A (zh)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充电装置
CN111769405B (zh) 电连接器插拔机构
CN216602731U (zh) 一种爬升清洁机器人
CN218738794U (zh)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对接装置
CN218792115U (zh) 清洁设备、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3547127U (zh) 一种充电机构和巡检机器人装置
CN213043146U (zh) 电连接器插拔机构
CN211238704U (zh) 一种机器人充电桩对接装置
CN115399701A (zh) 清洁设备、清洁基站及清洁系统
CN115462719A (zh) 一种清洁基站、清洁设备、清洁系统及对接装置
CN213546683U (zh) 电连接器插拔机构
CN111657709A (zh) 便于清洁底下地面的智能沙发及清洁方法
CN219166289U (zh) 一种商用清洁机器人用自动控制充电的充电装置
CN210941667U (zh) 一种可移动污水处理设备
CN219322762U (zh) 一种基于伺服电机驱动的智能机器人控制器
CN212765723U (zh) 一种基于电机车动力蓄电池电源系统的点火控制切换装置
CN212657126U (zh) 一种直线导轨滑块结构
CN214434061U (zh) 一种电动地刷用电池安装机构
CN210182497U (zh) 一种精烫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