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2434U -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2434U
CN218772434U CN202222902741.1U CN202222902741U CN218772434U CN 218772434 U CN218772434 U CN 218772434U CN 202222902741 U CN202222902741 U CN 202222902741U CN 218772434 U CN218772434 U CN 218772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ring aid
data
signal repeater
sig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27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理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m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27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2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2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2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信号中转器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被配置为:与移动终端及助听器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给助听器。可见,该助听系统通过信号中转器,将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位于耳道内的助听器,避免了由于该助听器在使用时位于耳道内,与移动终端的通讯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通讯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该信号中转器不但可增加助听器使用便捷性,方便对助听进行升级和参数调节,同时还可进一步扩展助听器作为耳机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助听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助听设备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助听器种类繁多,例如,完全耳道式助听器(Complete In the Canal,CIC)、隐形助听器(invisible in canal,IIC)、耳道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等。不同的听力损失者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助听器。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诸如手机、平板电脑、调节遥控器等移动终端调整助听器的参数,以适应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同时,目前不少助听器兼具耳机的功能,因此,在使用移动终端向助听器传输诸如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音频数据、系统升级包等数据时,通常需要移动终端与助听器建立通讯连接。
但是,对于深耳道类型的助听器,如CIC助听器、IIC助听器等助听器的主体在使用时需要放置于耳道内,受限于耳道的大小,这类助听器的体积往往很有限,与移动终端通讯连接的模块也非常小,通讯信号强度低,同时这类助听器位于耳道内,受人体耳道和耳轮廓形状限制,使得助听器的通讯信号呈现一定的方向性,通讯信号穿透人体时也会有所衰减。受上述各原因的影响,这类助听器与移动终端的通讯连接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助听系统,以部分的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说明书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被配置为:与移动终端108及助听器102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给助听器102。
可选地,所述信号中转器104还包括第一处理器1043;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与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41及第一发射单元1042;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41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41接收的数据,将获取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并向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发射数据的指令;
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发送的数据,并响应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发送的发射数据的指令,将接收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助听器102。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解析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41获取的数据,并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
其中,所述解析后的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助听器系统升级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助听器102包括与左右耳对应的两个助听器,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包括分别对应所述两个助听器的两个子发射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将解析后的数据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的两个子发射单元;
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还被配置为通过自身包含的所述两个子发射单元分别发射不同的音频数据和/或参数调节数据给所述助听器102。
可选地,所述信号中转器还包括固定机构1044,所述固定机构1044被配置为固定所述信号中转器104。
可选地,所述信号中转器104还包括提示单元1045;
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分别与所述助听器102以及所述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后,向所述提示单元1045发送提示指令;
所述提示单元1045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提示指令,提示用户通讯连接已建立;
其中,所述提示方式至少包括:声音提示、光信号提示、振动提示中的一种。
本说明书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助听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信号中转器104以及助听器102;所述助听器102包括:第二处理器10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以及扬声器1023,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以及扬声器1023与所述第二处理器1021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被配置为与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102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接收的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数据控制所述扬声器1023播放音频,和/或调节所述助听器102的参数,和/或升级所述助听器102的系统。
可选地,所述助听系统还包括:充电盒106,所述充电盒106包括:收纳槽位;
所述收纳槽位被配置为收纳所述助听器102以及所述信号中转器104。
可选地,所述充电盒106还包括:第一导电触片106a以及第二导电触片106b;
所述第一导电触片106a被配置为:所述助听器102位于所述收纳槽位时,与所述助听器102接触,并向所述助听器102传输电能;
所述第二导电触片106b被配置为所述信号中转器104位于所述收纳槽位时,与所述信号中转器104接触,并向所述信号中转器104传输电能。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器1021还被配置为解析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获取的数据,当解析后的数据为音频数据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扬声器1023播放音频,当解析后的数据为系统升级数据时,根据解析得到的数据对所述助听器102的系统进行升级,当解析后的数据为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时,根据解析得到的数据调解所述助听器102的参数。
本说明书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助听系统中,该信号中转器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被配置为:与移动终端及助听器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给助听器。
从上述助听系统中可以看出,该助听系统通过信号中转器,将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位于耳道内的助听器,避免了由于该助听器在使用时位于耳道内,与移动终端的通讯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通讯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该信号中转器不但可增加助听器使用便捷性,方便对助听进行升级和参数调节,同时还可进一步扩展助听器作为耳机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说明书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本说明书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说明书,并不构成对本说明书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听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听系统的示意图;
图10-1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说明书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说明书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说明书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用户在使用助听器时,为了适应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往往会通过移动终端调节听器的参数,例如,在环境噪声大的场景下,用户通常会调整助听器的参数,以减小噪声的影响,又例如,通过移动终端向助听器传输系统升级包,再例如,一段时间后听力有变化,需要调整不同频率下的增益。
但是,通过移动终端向助听器传输诸如助听器的参数调节数据、系统升级包等数据时,需要与助听器进行通讯连接,例如采用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等方式,但受限于深耳道类型助听器的工作环境会出现通讯连接不稳定,连接效果差的问题。
具体来说,由于深耳道类型的助听器,如IIC(Invisible-In-Canal)、CIC(Completely-In-Canal)在使用过程中位于耳道内,受限于耳道的大小,这类助听器发送/接收通讯信号的模块体积也很小。并且,由于助听器位于耳道内,受人体耳道和耳轮廓形状限制,使得助听器的通讯信号呈现一定的方向性,而在使用时,移动终端往往不可能在预期的方向上,因此移动终端发送的通讯信号,需要穿透用户的人体组织,而无线信号穿透人体组织的过程中出现信号衰减,导致助听器通讯连接稳定性差,数据传输速率低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超声波连接实现助听器与移动终端进行通讯的,采用超声波通讯,通讯信号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并且传输的数据量小,往往无法传输音频数据。
虽然助听器在实现助听功能时可以独立工作,无需与其它设备(如,遥控器、移动终端等)进行通讯连接。但助听器也需要进行参数调整,上述助听器传输数据量小以及通讯连接不稳定的问题,就会导致助听器时用上的不便。尤其是,随着助听器功能的扩展,不少助听器还兼具耳机的功能,需要助听器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保持长时间稳定的通讯连接。例如,通过助听器接打电话、听音乐、看视频等等,则如何保持高速稳定的通讯连接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为了在移动终端与助听器之间建立稳定的通讯连接,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该信号中转器用于分别与移动终端以及助听器建立通讯连接,并将接收到的该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该助听器。在本说明书中该移动终端为需要与助听器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例如,遥控器、手机、平板电脑等。当然,具体还有何种设备本说明书不做限制,只要是有与助听器进行通讯连接,并传输数据的设备,均可视为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
另外,该移动终端与该助听器传输的数据是一种统称,该数据可包括: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音频数据(包括视频数据中的音轨对应的音频数据)、助听器系统升级数据、提示数据、控制指令等等。本说明书中对数据的形式并不做限制,可根据需要设置。
具体的,该信号中转器104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被配置为与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以及与助听器102建立通讯连接,将接收到的该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转发至该助听器102,如图1所示。
具体的,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还可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41及第一发射单元1042,该信号中转器104还包括:第一处理器1043。其中,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与第一处理器1043连接,具体为,第一接收单元1041及第一发射单元1042分别与该第一处理器1043连接,如图2所示。
其中,该第一接收单元1041被配置为接收该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
该第一处理器1043被配置为获取该第一接收单元1041接收的数据,将获取的数据发送至该第一发射单元1042并向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发射数据的指令。
该第一发射单元1042被配置为接收该第一处理器1043发送的数据,并响应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的指令将接收的数据发送至该助听器102。
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处理器1043向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获取的数据及向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发射数据的指令可以有先后顺序也可以没有。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043先向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获取的数据,之后再发送发射数据的指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1043同时向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获取的数据及发射数据指令,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另外,第一接收单元1041可以先接收并存储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也可以在接收到第一处理器1043的指令后再接收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也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在获取该第一接收单元1041接收的数据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析,确定解析后的数据,在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至该第一发射单元1042。也就是说,该信号中转器104在将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转发至该助听器102的过程中,就已经将数据解析,可以减轻助听器102的运行压力,提高助听系统的运行效率。
其中,对该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进行解析后,该解析后的数据可包括音频数据、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助听器系统升级数据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对于该移动终端108可发送何种数据,本说明书不做限制,因此解析后的数据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数据,具体可根据需要设置。
进一步地,由于助听器通常可分为单耳型以及双耳型。对于只有单侧耳疾的用户来说,只需对应侧的单耳助听器即可,而对于双耳均有耳疾的用户来说,则可选择双耳助听器。
因此,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助听器102可包括左右耳对应的两个助听器,则该信号中转器104的第一发射单元1042也可包括分别对应左右耳的两个助听器的两个子发射单元,如图3所示。
其中,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示意图,其中助听器102包含左右耳助听器,即,图3中102所示的虚线框中的两个助听器。而第一发射单元1042也包含两个子发射单元,即,图3中1042所示的实线框中的两个子发射单元。可见,两个子发射单元分别与两个助听器建立无线通讯连接。
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还被配置为通过自身包含的所述两个子发射单元分别发射不同的音频数据和/或参数调节数据给所述助听器102。
具体的,该第一处理器1043还可被配置为解析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41发送的数据,分别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的两个子发射单元的数据。则该第一发射单元1042还可被配置为通过自身包含的两个发射单元分别发射不同的音频数据和/或参数调节数据给所述助听器102。
即,该移动终端108向该第一接收单元1041发送的数据中包括对应左耳助听器的数据以及对应右耳助听器的数据。
例如,假设该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是音频数据,则该音频数据中可包含有左右两个声道的数据,一般通过在数据中添加声道标识来表示哪些数据为左声道的数据,哪些数据为右声道的数据。则该第一处理器1043可解析该第一接收单元1041接收到的数据,确定左声道的音频数据以及右声道的音频数据。之后,将左声道的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发射单元1042中与左耳助听器连接的子发射单元,将右声道的音频数据,发送给第一发射单元1042中与右耳助听器连接的子发射单元。最后,第一发射单元1042的两个子发射单元,便可将左声道的音频数据发送给左耳助听器,将右声道的音频数据发送给右耳助听器。
或者,例如,对于双耳听力受损的用户而言,左右耳听力受损程度往往存在差异,因此左右耳对应的助听器的参数设定也不同,当该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是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时,则该参数调节数据中携带有声道标签,该第一处理器1043可通过解析接收到的参数调节数据,确定并将调节参数发送至对应的助听器,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给对应的子发射单元,再由第一发射单元1042的两个子发射单元发送给对应的助听器,进而完成参数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助听器102在使用助听功能时,并不需要接收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因此无需使用该信号中转器104。也就是说,助听器102可独立实现助听功能。而当用户使用助听器102播放音频,或者要调整助听器102的参数,或者需要对助听器102的系统进行升级时,由于需要从移动终端108获取数据,因此助听器102可借助该信号中转器104,接收移动终端108的音频数据、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助听器系统升级数据等。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但增加了助听器102的助听功能使用的便捷性,减少了助听器102与移动终端108连接不稳定的情况出现,还方便对助听器102升级、调节参数,同时还拓展了助听器102的耳机功能(通话、听音乐)。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信号中转器104示意图,该信号中转器104包括固定机构1044,该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该信号中转器104。
在使用过程中,该固定机构1044可固定于眼镜架、耳廓、衣领等位置,以便该信号中转器104与该助听器102以及该移动终端108进行通讯连接。固定机构1044位于该信号中转器104的外壳上,其中,该固定机构1044可以为夹子、纽扣等结构,本说明书对此不做限制。只要该固定机构1044可用于将该信号中转器104固定在用户穿戴的服饰上即可。例如,纽扣性固定机构1044可固定在衣服的纽扣孔中,夹子可以夹在眼镜、帽子、衣领、耳廓上等等,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
图5、图6以及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机构1044固定在不同位置时信号中转器104、助听器102及该移动终端108通讯连接示意图。图5为该信号中转器104固定于耳廓位置的示意图,图6该信号中转器104固定于衣领位置的示意图,图7为该信号中转器104固定于眼镜架位置的示意图。
采用上述固定机构1044,该信号中转器104可固定于眼镜架、衣领、耳廓等位置,不易掉落,并且,由于眼镜架、耳廓等位置位于耳道周围,该信号中转器104的与该助听器102之间在发送、接收信号时,信号穿透人体进行传输的距离短,信号衰减程度小,通讯连接更稳定,提高通讯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当信号中转器104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建立与该助听器102以及移动终端108之间无线通讯连接时,还可提示用户,使用户根据提示确定可控制该移动终端108传输数据。
具体的,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信号中转器104还包括提示单元1045,该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确定该信号中转器104分别与该助听器102以及该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后,向该提示单元1045发送提示指令。
而该提示单元1045被配置为响应于该提示指令,提示用户通讯连接已建立。其中,所述提示方式至少包括:声音提示、光信号提示、振动提示中的一种。
例如,该提示单元1045为信号灯,信号灯用于当该第一处理器1043确定信号中转器104与该助听器102以及该移动终端分别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后,通过灯光信号提示该用户通讯连接已建立。具体如何通过灯光信号提示用户,本说明书不做限制,如通过信号灯闪动、长亮、改变颜色等方式发送灯光信号。
或者,该提示单元1045为扬声器,扬声器用于当该第一处理器1043确定信号中转器104与该助听器102以及该移动终端108分别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后,播放声音提示该用户通讯连接已建立。需要强调的是,可以在信号中转器104上单独设置扬声器,当然,为了简化信号中转器104结构、降低信号中转器104能耗,作为优选方案,也可以通过该助听器102向用户发送提示。
或者,该提示单元1045为振动单元,该振动单元用于该第一处理器1043确定信号中转器104与该助听器102以及该移动终端108分别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并按照预设的振动模式振动以提示该用户通讯连接已建立。
当然,也可设置其它组件或采用其他方式提示该用户,具体如何提示该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本说明书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中转器104中,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接收单元1041及第一发射单元104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信号中转器104的成本及能耗,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也可以只包含一个数据接发模块,该模块具备接收和发送数据的功能。
图8为本说明书中一种助听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助听系统100包括:助听器102以及信号中转器10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助听器102包括第二处理器10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扬声器1023。该信号中转器104可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与第二处理器1021连接,该扬声器1023与第二处理器1021连接。
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被配置为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该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数据。具体的,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配置为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发送的数据。
而该第二处理器1021被配置为获取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接收的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数据控制该扬声器1023播放音频,和/或调节助听器的参数,和/或升级助听器系统。
并且,该第二处理器1021还被配置为解析从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获取的数据。其中,当解析后的数据为音频数据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发送至该扬声器1023播放音频;当解析后的数据为系统升级数据时,根据解析得到的数据对该助听器102的系统进行升级;当解析后的数据为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时,根据解析得到的数据调解该助听器102的参数。
具体的,当该数据为参数调节数据时,该第二处理器1021通过解析数据确定助听器调节参数,并根据解析后的数据设置助听器参数;当该数据为系统升级数据时,根据解析后的数据对助听器进行升级;当该数据为音频数据(如,音乐)时,该第二处理器1021通过解析音频数据,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发送至该扬声器1023播放。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信号中转器104已经对数据进行过解析,则该第二处理器1021从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获取的数据为解析后的数据,则该第二处理器1021便无需再次进行数据解析。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助听器102,用于与该信号中转器104的第一发射单元1042建立通讯连接,接收数据。该信号中转器104,用于分别与该助听器102以及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并将该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转发至该助听器102。
具体的,该助听器102可响应于用户的操作,第二处理器1021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广播通讯信号,当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接收到信号中转器104的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的通讯连接请求时,第二处理器1021可响应于该通讯连接请求,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与第一发射单元1042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即,助听器102与信号中转器104建立无线通讯连接。该助听器102在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后,便可通过该无线通讯连接接收该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数据。其中,本说明书对与该用户的操作不做限制,例如,该用户启动该助听器102的操作(如从充电盒取出助听器或开启助听器等);或者,启动该助听器102的通讯功能的操作(如按动该助听器102预置的通讯按钮)等。
也就是说,该助听器102与信号中转器104的无线通讯连接,可由该助听器102发起并建立。相应的,也可由该信号中转器104发起并建立。
具体的,该信号中转器104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搜索通讯信号,若搜索到通讯信号,则向广播该通讯信号的设备(即助听器102)发送通讯连接请求,待广播该通讯信号的助听器102同意该通讯连接请求,则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或者,该信号中转器104用于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广播通讯信号,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将接收到的通讯信号发送至第二处理器1021,第二处理器1021在根据接收到的广播通讯信号,确定可建立通讯连接时,该第二处理器1021可控制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向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发送通讯连接请求。于是,该待广播该通讯信号的信号中转器104同意该通讯连接请求,与该助听器102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其中,该第二处理器1021可在确定广播该通讯信号的信号中转器104为历史上建立过无线通讯连接的设备时,确定可建立通讯连接。
信号中转器104与移动终端108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过程可参考上述信号中转器104与助听器102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过程,本申请不再赘述。
另外,该信号中转器104确定分别与该助听器102以及该移动终端108建立无线通讯连接后,该信号中转器104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可通过与该移动终端108之间的通讯连接,接收该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并将接收到的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转发至该助听器102。
采用上述助听系统100,通过信号中转器104将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转发至位于耳道内的助听器102,使得用户可使用该移动终端调整该助听器102的参数,也可通过该助听器102播放音频,避免了由于该助听器102在使用时位于耳道内,与移动终端的通讯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提高了通讯连接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建立通讯连接之前或建立通讯连接时需要进行匹配,例如,通过WLAN连接需要密码,通过蓝牙连接需要蓝牙配对。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当该助听器102与该信号中转器104之间的通讯连接为蓝牙连接时,需要在蓝牙连接建立之前或建立时进行蓝牙配对,即,该助听器102可与该信号中转器104进行蓝牙配对。而由于该助听器102与该信号中转器104为该助听系统100的组件,因此该助听器102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可以是已经完成蓝牙配对的设备,即,该助听器102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在给用户使用前已完成蓝牙配对,无需用户操作。
由于移动终端108为用户的设备,通常情况下由用户完成该移动终端108与该信号中转器104的蓝牙配对。因此,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信号中转器104还配置为与该移动终端108进行蓝牙配对。其中,该移动终端108可以是用户的手机、平板电脑、播放器、遥控器等可以进行蓝牙连接的设备。
其中,该助听器102和/或移动终端108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在进行蓝牙配对时,可采用传统配对(legacy pairing)、安全连接(Secure Connections)等方式进行配对,而具体配对的方法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本说明书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该信号中转器104无法使用时,用户还可更换信号中转器104,这时,需要用户将该信号中转器104与该助听器102和/或移动终端108进行蓝牙配对。因此,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助听器102和/或移动终端108可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与该信号中转器104进行蓝牙配对。或者,该信号中转器104响应于用户的操作,与该助听器102和/或移动终端108进行蓝牙配对,本说明书不做限制。
采用上述助听系统100,可使得该助听器102与该移动终端108通过该信号中转器104实现通讯,以便于使用该移动终端108调整该助听器102的助听参数。并且,为了便于通讯,用户可将该信号中转器104放置于耳廓、衣领等位置,使得该信号中转器104与该助听器102之间的通讯信号穿透人体的路程较短,信号衰减程度小。其中,助听参数可基于用户的听阈、痛阈以及截止频率等听力数据确定,当然还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环境的环境音量确定。该助听参数可用于该第二处理器1021确定如何进行音频信号的增益放大。
另外,用户在使用移动终端108自身的扬声器播放音频(例如,用户通话),并通过助听器102听取音频时,听到的音频往往不清晰。具体来说,由于移动终端108在播放音频时,会将音频数据转换成可以听的音频,而助听器102在接收到该音频时,会将该音频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滤波、放大等处理后,再将处理后的电信号转化为音频信号,在这个过程中,音频信号经过多次转化,往往会失真,即用户最终听到的声音与移动终端108播放的声音出现偏差,从而导致用户听不清的情况。并且,由于移动终端108的扬声器与该助听器102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距离,而音频(声音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因此,该移动终端108的扬声器播放的音频在被该助听器102接收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衰减,也可能导致用户听不清的情况。
而采用上述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助听系统100,可使得该助听器102与该移动终端108通过该信号中转器104实现通讯,该移动终端108可将音频数据通过该信号中转器104传输至该助听器102,避免了移动终端108播放该音频数据通过助听器102的助听功能获取时的衰减以及多次转化,最终导致失真的情况出现,提高用户听到声音的清晰程度。
其中,该移动终端108可以是遥控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而该无线通讯连接可以是蓝牙连接、无线局域网、超声波连接等,该无线通讯连接具体为何种连接,可根据需要设置,本说明书不做限制。为了便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以该无线通讯连接为蓝牙连接进行说明。该数据可以是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音频数据、助听器系统升级数据等,该数据具体为何种数据,本说明书不做限制,可根据需要设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助听器102包括左耳助听器102a以及右耳助听器102b,如图9所示。图9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助听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在使用过程中,该左耳助听器102a以及该右耳助听器102b分别放置于左耳道与右耳的耳道内,而由于该左耳助听器102a与该右耳助听器102均位于耳道内,为了保证该左耳助听器102a以及该右耳助听器102b与该信号中转器104通讯连接的稳定性,减小通讯信号的衰减,该信号中转器104可放置于耳廓、眼镜架等位置。该信号中转器104包括左信号中转器104a以及右信号中转器104b,该左信号中转器104a用于与该左耳助听器102a以及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该右信号中转器104b用于与该右耳助听器102b以及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相应的,该左耳助听器102a用于与该左信号中转器104a的第二通信模块1022建立通讯连接,接收数据,该右耳助听器102b用于与该右信号中转器104b的第二通信模块1022建立通讯连接,接收数据。
采用上述助听系统100,可使得该左耳助听器102a通过放置于左耳周围的该左信号中转器104a与该移动终端进行通讯,而该右耳助听器102b通过放置于右耳周围的该右信号中转器104b与该移动终端进行通讯。避免了该左耳助听器102a与该右耳助听器102b通过一个信号中转器104与移动终端进行通讯时,由于该信号中转器104无法同时放置于左耳与右耳的耳道周围,导致该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信号穿透人体出现衰减的现象出现。
其中,由于该数据可能是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音频数据等,而在助听器102在播放音频时,可同时播放左声道音频与右声道音频。因此,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左信号中转器104a发送给该左耳助听器102a的数据,可以与该右信号中转器104b发送给该右耳助听器102b的数据不同。
当然,由于存在部分用户的左耳听力衰减(对不同频段的声音的敏感度)与右耳听力衰减相同情况。则该左信号中转器104a发送给该左耳助听器102a的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与该右信号中转器104b发送给该右耳助听器102b的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相同。
采用上述助听系统100,该移动终端可通过该左信号中转器104a以及该右信号中转器104b分别向该左耳助听器102a与该右耳助听器102b发送不同的数据,使得该左耳助听器102a与该右耳助听器102b可播放左声道音频与右声道音频,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即使该信号中转器104为一台设备。该信号中转器104也可针对左耳助听器102a和右耳助听器102b,发送不同的参数调节数据、不同的音频数据,前文已有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该信号中转器104电量耗尽、该信号中转器104正在充电、该信号中转器104遗失等情况出现时,无法通过该信号中转器104调节该助听器102的参数时,该助听器102还可与移动终端进行通讯连接以接收数据。也就是说,该助听器102也可与该移动终端直接进行通讯连接,无需该信号中转器104。
采用上述助听系统100,在该信号中转器104停止工作时,用户可直接将该助听器102与该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进行参数调整。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助听系统100还包括充电盒106。该充电盒106包括收纳槽位用于收纳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
并且,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充电盒106还可为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充电。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说明书提供的一种充电盒结构示意图,该充电盒106内部中央的两个凹槽用于放置该助听器102,并为该助听器102充电,该充电盒106内部两边的两个凹槽用于放置该信号中转器104,并为该信号中转器104充电。
采用上述助听系统100,在用户不使用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时,可将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放置于该充电盒106内,避免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丢失。并且,该充电盒还可为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充电,在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电量耗尽时,可通过该充电盒106为该助听器102以及该信号中转器104补充电量。
另外,由于该信号中转器104是用来为该助听器102与移动终端中转蓝牙信号的,若该助听器102与该信号中转器104以及该移动终端均建立通讯连接,那么该信号中转器104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同一时刻,该信号中转器104与该助听器102中仅有一个可与该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
具体来说,该助听器102用于广播通讯信号,根据接收到的通讯连接请求中携带的MAC地址以及名称信息确定发送该通讯连接请求的设备,当该设备为与该助听器102进行过蓝牙配对的信号中转器104时,该助听器102用于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建立通讯连接。当该设备为与该助听器102进行过蓝牙配对的移动终端时,该助听器102用于等待预设时长,若该预设时长内该助听器102接收到来自与该助听器102完成蓝牙配对的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通讯连接请求,则该助听器102用于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建立通讯连接,若该预设时长内该助听器102未接收到来自与该助听器102完成蓝牙配对的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通讯连接请求,则该助听器102用于与该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由于用户在实际使用该助听系统100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该助听器102与该信号中转器104,该信号中转器104与移动终端已建立通讯连接,但是,由于该信号中转器104掉落、电量耗尽、丢失等原因,通讯连接断开的情况。
于是,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助听器102用于当与该信号中转器104的通讯连接断开时,广播通讯信号,当接收到通讯连接请求,并根据该通讯连接请求中携带的MAC地址以及名称信息确定该设备为该信号中转器104时,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建立通讯连接。当接收到通讯连接请求,并根据该通讯连接请求中携带的MAC地址以及名称信息确定该设备为该移动终端时,该助听器102可等待预设时长,若在该预设时长内接收到该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通讯连接请求,则该助听器102与该信号中转器104建立通讯连接,若在该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该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通讯连接请求,则该助听器102用于与该移动终端建立通讯连接。使该助听器102至少与一台设备保持通讯连接。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信号中转器104为了保证同时与该助听器102以及该移动终端建立蓝牙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该信号中转器104中的蓝牙芯片或蓝牙模块可支持“蓝牙4.1”及以上版本的蓝牙协议。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充电盒106包括第一导电触片106a、第二导电触片106b以及电源106c,如图11所示。第一导电触片106a、第二导电触片106b均可包含多个触点,具体可根据需要设置触点的数量。第一导电触片106a和第二导电触片106b分别与该电源106c连接。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导电触片可以包含多个触点,以满足充电回路的构成,触点可以是弹簧针(pogo pin),也可以是其他导电结构,例如,可以将导电触片做成类似于“金手指”的结构。
具体的,该第一导电触片106a,用于与该助听器102接触,并向该助听器102传输电能。并且,由于用户使用助听器102时,通常需要同时使用两个助听器102,于是,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不限制该充电盒106的该第一导电触片106a数量,以满足助听器102充电需求为准。
该第二导电触片106b,用于与该信号中转器104接触,并向该信号中转器104传输电能。当然,由于该信号中转器104可以为1个或2个,于是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不限制该充电盒106包括该第二数量,以满足信号中转器104充电需求为准。
该电源106c,用于为该充电盒106、该第一导电触片106a以及该第二导电触片106b供电。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该充电盒106还可包括:第三处理器。
具体的,该第三处理器被配置为实现该充电盒106的各项功能。例如,该第三处理器可确定该充电盒106是否需要为助听器102和信号中转器104充电。当然,若该充电盒106具备通信功能,则该第三处理器还可在该充电盒106在与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后,接收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并发送至收纳在该充电盒106中的助听器102。由于此时该助听器102位于充电盒106的收纳槽位中,因此发送的数据通常为参数调节数据,而非音频数据。即,该第三处理器可确定助听器102的参数调节数据,并发送至收纳在该充电盒106中的助听器102,使助听器102进行参数调节。
其中,该第一导电触片106a除了包含用于充电的触点以外,还可包含用于进行数据传输的触点,以实现由该充电盒106向该助听器102传输参数调节数据,或者系统升级数据。当然,该第一导电触片106a中用于传输数据的触点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例如,为实现高并发的数据传输可设置较多的触点用于数据传输。
当然,该第三处理器还可实现哪些功能,本说明书中并不限制,可根据该充电盒106的需求确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有获取信号、信息或数据的动作都是在遵照所在地国家相应的数据保护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并获得由相应装置所有者或使用者给予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被配置为:与移动终端(108)及助听器(102)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给助听器(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中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中转器(104)还包括第一处理器(1043);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与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04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1041)及第一发射单元(1042);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41)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移动终端(108)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41)接收的数据,将获取的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并向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发送发射数据的指令;
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发送的数据,并响应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发送的发射数据的指令,将接收的数据发送至所述助听器(10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中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解析从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041)获取的数据,并将解析后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
其中,所述解析后的数据包括音频数据、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助听器系统升级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中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器(102)包括与左右耳对应的两个助听器,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包括分别对应所述两个助听器的两个子发射单元;
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将解析后的数据分别发送给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的两个子发射单元;
所述第一发射单元(1042)还被配置为通过自身包含的所述两个子发射单元分别发射不同的音频数据和/或参数调节数据给所述助听器(102)。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信号中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中转器还包括固定机构(1044),所述固定机构(1044)被配置为固定所述信号中转器(104)。
6.如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信号中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中转器(104)还包括提示单元(1045);
所述第一处理器(1043)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分别与所述助听器(102)以及所述移动终端(108)建立通讯连接后,向所述提示单元(1045)发送提示指令;
所述提示单元(1045)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提示指令,提示用户通讯连接已建立;
其中,提示方式至少包括:声音提示、光信号提示、振动提示中的一种。
7.一种助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信号中转器(104)以及助听器(102),所述助听器(102)包括:第二处理器(1021)、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以及扬声器(1023),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以及扬声器(1023)与所述第二处理器(1021)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被配置为与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建立无线通讯连接,接收所述信号中转器(104)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二处理器(1021)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接收的数据,并根据获取的数据控制所述扬声器(1023)播放音频,和/或调节所述助听器(102)的参数,和/或升级所述助听器(102)的系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听系统还包括:充电盒(106),所述充电盒(106)包括:收纳槽位;
所述收纳槽位被配置为收纳所述助听器(102)以及所述信号中转器(10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106)还包括:第一导电触片(106a)以及第二导电触片(106b);
所述第一导电触片(106a)被配置为:所述助听器(102)位于所述收纳槽位时,与所述助听器(102)接触,并向所述助听器(102)传输电能;
所述第二导电触片(106b)被配置为:所述信号中转器(104)位于所述收纳槽位时,与所述信号中转器(104)接触,并向所述信号中转器(104)传输电能。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1021)还被配置为解析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1022)获取的数据,当解析后的数据为音频数据时,将解析得到的数据发送至所述扬声器(1023)播放音频,当解析后的数据为系统升级数据时,根据解析得到的数据对所述助听器(102)的系统进行升级,当解析后的数据为助听器参数调节数据时,根据解析得到的数据调解所述助听器(102)的参数。
CN202222902741.1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Active CN218772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2741.1U CN21877243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2741.1U CN21877243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2434U true CN218772434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2741.1U Active CN21877243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2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8217B (zh) 无线音响设备
US7899194B2 (en) Dual ear vo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445183B2 (en) Sound system with ear device with improved fit and sound
EP3188502A1 (en) Wireless earphone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same
US8718295B2 (en) Headset assembly with recording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on
JP3150873U (ja) ヘッドホン
US11877122B2 (en) Hearing aid with wireless transmission function
CN111447600B (zh) 无线耳机的音频共享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8019164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with multiple external devices via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nit
US20220140628A1 (en) Charger and Charging System for Hearing Devices
CN105307081A (zh) 一种主动降噪的语音信号处理系统及方法
KR20150065809A (ko) 바이노럴 청취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936310B2 (en) Wireless stereo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
KR101450014B1 (ko) 블루투스를 이용한 스마트 사용자 보조 장치
US20190347062A1 (en) Sound Enhancement Adapter
WO2021170061A1 (zh) 无线扩音系统及终端
CN218772434U (zh) 一种应用于助听系统的信号中转器以及助听系统
WO2020042491A9 (zh) 一种耳机远场交互方法、耳机远场交互配件及无线耳机
CN105828260A (zh) 一种用户终端
CN113645573B (zh) 耳机配置数据共享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JP2023143553A (ja) イヤーバンドにマイクが構成されたデジタルヒアリングデバイス
CN113709906B (zh) 无线音频系统、无线通讯方法及设备
CN213403429U (zh) 一种耳机
CN117135511A (zh) 一种基于智能听损补偿技术的助听蓝牙耳机
US9716935B2 (en) Sound system with ear device with improved fit and sou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