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2413U -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2413U
CN218772413U CN202223195636.5U CN202223195636U CN218772413U CN 218772413 U CN218772413 U CN 218772413U CN 202223195636 U CN202223195636 U CN 202223195636U CN 218772413 U CN218772413 U CN 218772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d sound
dual
vibration system
sound generating
s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956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小琼
任圣
吕雪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956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2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2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2413U/zh
Priority to US18/325,076 priority patent/US20240179473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发声装置包括第一振动系统、设置于第一振动系统下侧的第二振动系统、以及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包括内磁体部、外磁体部、以及非导磁的连接件,内磁体部包括靠近第一振动系统的第一内极芯、固定于第一内极芯下侧的两块第一内磁钢、固定于两块第一内磁钢下侧的第二内磁钢、以及固定于第二内磁钢下侧的第二内极芯,外磁体部包括靠近第一振动系统的第一外极芯、靠近第二振动系统的第二外极芯、以及夹设于两个外极芯之间的外磁钢,连接件连接第二外极芯和第一内极芯,第一振动系统的音圈插设于连接件和外磁体部之间,第二振动系统的音圈插设于连接件和内磁体部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发声装置减小了产品体积、降低了物料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发声装置包括单面发声装置和双面发声装置,其中,双面发声装置的声压级远超过单面发声装置的声压级,具有更优秀的声学性能。
目前,双面发声装置通常只是在一个单面发声装置的背面简单堆叠另一个单面发声装置,导致产品体积过大,此外,两个单面发声装置各自具有独立的磁路系统,造成物料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双面发声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产品体积、降低物料成本的双面发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发声装置,其包括第一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盆架下侧的第二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盆架上侧的第一振动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二盆架下侧的第二振动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之间的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内磁体部、设置于所述内磁体部外侧的外磁体部、以及连接所述内磁体部和所述外磁体部的非导磁的连接件,所述内磁体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内极芯、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极芯下侧的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长轴方向并排设置的两块第一内磁钢、固定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下侧的第二内磁钢、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内磁钢下侧的第二内极芯,所述外磁体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外极芯、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二外极芯、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外极芯和所述第二外极芯之间的外磁钢,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外极芯和所述第一内极芯,所述第一音圈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外磁体部之间,所述第二音圈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内磁体部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极芯注塑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外极芯注塑于所述第二盆架。
优选的,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短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短轴方向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外磁钢设有六个,其中,两个外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长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长轴边,两个外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长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长轴边,一个外磁钢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短轴边,一个外磁钢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短轴边。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有四个,其中,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长轴边并且位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的交界处,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长轴边并且位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的交界处,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短轴边,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短轴边。
优选的,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和所述第二内磁钢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同,所述外磁钢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充磁且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和所述第二内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为不锈钢连接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发声装置,两个振动系统共用一个磁路系统,结构紧凑,减小了产品体积、降低了物料成本,另外还可以通过两块第一内磁钢和第二内磁钢的设计来补偿第一音圈的BL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实用新型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发声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双面发声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双面发声装置的磁路系统的立体图;
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视图;
图5为沿图1中B-B线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发声装置100,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包括第一盆架11、设置于所述第一盆架11下侧的第二盆架12、设置于所述第一盆架11上侧的第一振动系统21、设置于所述第二盆架12下侧的第二振动系统2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1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2之间的磁路系统3。
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1包括第一振膜211和驱动所述第一振膜211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212,所述第一音圈212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41以及第一外接端子5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2包括第二振膜221和驱动所述第二振膜221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222,所述第二音圈222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42以及第二外接端子5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振膜211和所述第二振膜221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所述磁路系统3包括内磁体部31、设置于所述内磁体部31外侧的外磁体部32、以及连接所述内磁体部31和所述外磁体部32的非导磁的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为不锈钢连接件。
所述内磁体部3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膜211的第一内极芯311、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极芯311下侧的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长轴方向并排设置的两块第一内磁钢312、固定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312下侧的第二内磁钢313、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内磁钢313下侧的第二内极芯314,所述外磁体部32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膜211的第一外极芯321、靠近所述第二振膜221的第二外极芯322、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外极芯321和所述第二外极芯322之间的外磁钢323,所述连接件33连接所述第二外极芯322和所述第一内极芯311,所述第一音圈212插设于所述连接件33和所述外磁体部32之间,所述第二音圈222插设于所述连接件33和所述内磁体部31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极芯321注塑于所述第一盆架11,所述第二外极芯322注塑于所述第二盆架12。
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312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短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磁钢313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短轴方向的长度。
所述外磁钢323设有六个,其中,两个外磁钢323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长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一侧长轴边,两个外磁钢323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长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另一侧长轴边,一个外磁钢323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一侧短轴边,一个外磁钢323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另一侧短轴边。
所述连接件33设有四个,其中,一个连接件33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一侧长轴边并且位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312的交界处,一个连接件33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另一侧长轴边并且位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312的交界处,一个连接件33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一侧短轴边,一个连接件33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100的另一侧短轴边。
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312和所述第二内磁钢313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1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2的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同,所述外磁钢323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21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22的振动方向充磁且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312和所述第二内磁钢313的充磁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发声装置,两个振动系统共用一个磁路系统,结构紧凑,减小了产品体积、降低了物料成本,另外还可以通过两块第一内磁钢和第二内磁钢的设计来补偿第一音圈的BL值。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面发声装置,其包括第一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盆架下侧的第二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盆架上侧的第一振动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二盆架下侧的第二振动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之间的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一音圈,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第二振膜和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的第二音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内磁体部、设置于所述内磁体部外侧的外磁体部、以及连接所述内磁体部和所述外磁体部的非导磁的连接件,所述内磁体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内极芯、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极芯下侧的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长轴方向并排设置的两块第一内磁钢、固定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下侧的第二内磁钢、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内磁钢下侧的第二内极芯,所述外磁体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外极芯、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二外极芯、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外极芯和所述第二外极芯之间的外磁钢,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外极芯和所述第一内极芯,所述第一音圈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外磁体部之间,所述第二音圈插设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内磁体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极芯注塑于所述第一盆架,所述第二外极芯注塑于所述第二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短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内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短轴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磁钢设有六个,其中,两个外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长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长轴边,两个外磁钢沿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长轴方向并排间隔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长轴边,一个外磁钢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短轴边,一个外磁钢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短轴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四个,其中,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长轴边并且位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的交界处,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长轴边并且位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的交界处,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一侧短轴边,一个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双面发声装置的另一侧短轴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和所述第二内磁钢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充磁且充磁方向相同,所述外磁钢沿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和所述第二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充磁且与所述两块第一内磁钢和所述第二内磁钢的充磁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不锈钢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膜和所述第二振膜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CN202223195636.5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Active CN218772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5636.5U CN21877241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US18/325,076 US20240179473A1 (en) 2022-11-30 2023-05-29 Double-sided sou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95636.5U CN21877241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2413U true CN218772413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77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95636.5U Active CN218772413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2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43542B (zh) 扬声器箱
CN108430009B (zh) 磁碗及发声器件
CN1954639A (zh) 双隔膜电声换能器
CN213661928U (zh) 发声器件
WO2021103070A1 (zh) 扬声器及音频设备
CN214381372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9305016U (zh) 多功能发声器件
CN210781329U (zh) 扬声器箱
CN216391402U (zh) 扬声器
CN117098049B (zh) 扬声器箱及手写笔
CN211744719U (zh) 发声器件
CN111641901B (zh) 发声器件
CN218772413U (zh)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EP0077228A2 (e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204031439U (zh) 扬声器
CN213661929U (zh) 发声器件
WO2024108735A1 (zh) 多功能发声器件
CN115314812A (zh) 一种双振膜受话器及电子设备
US20240179473A1 (en) Double-sided sound device
WO2024113566A1 (zh)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KR20050054653A (ko) 평판형 스피커용 보이스코일판
CN218772414U (zh) 一种双面发声装置
CN111327998A (zh) 发声器件
CN219659906U (zh) 双面发声装置
CN220915422U (zh)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