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2364U - 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2364U
CN218772364U CN202222876134.2U CN202222876134U CN218772364U CN 218772364 U CN218772364 U CN 218772364U CN 202222876134 U CN202222876134 U CN 202222876134U CN 218772364 U CN218772364 U CN 218772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harging box
magnetic member
earphone charging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761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熙民
黄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e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761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2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2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2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充电盒,该耳机充电盒包括上盖组件、下壳组件、铰轴、第一次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上设有第一磁性面,第二磁性件上设有第二磁性面以及第三磁性面;通过上盖组件转动并带动第二磁性件转动,可调整第一磁性面、第二磁性面以及第三磁性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磁性原理,可实现耳机充电盒的半自动开合功能,且为耳机充电盒的打开或关闭提供阻尼感;同时,由于磁力的作用,耳机充电盒不易发生翻转晃动,不易产生异响。进一步通过增设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可更进一步确保耳机充电盒盖合的稳定性,提供耳机充电盒的开合阻尼感,同时,可有效避免耳机充电盒盖合错位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耳机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耳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TWS(True Wireless Stereo,即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TWS耳机也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对于TWS耳机来说,耳机充电盒时必不可少的,目前大多数的耳机充电盒除了具备充电的功能之外,还具备了收纳TWS耳机的功能。当用户要使用TWS耳机时,需要打开耳机充电盒并取出耳机才行,现有的耳机充电盒在打开或闭合时易发生晃动异响以及缺少阻尼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解决现有的耳机充电盒打开或闭合时易发生晃动异响以及缺少阻尼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该耳机充电盒包括:
下壳组件;
铰轴,设置在所述下壳组件的一侧;
上盖组件,相对于所述下壳组件绕所述铰轴转动设置;
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下壳组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朝向所述铰轴的第一磁性面;
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中,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面,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性面相邻,且与所述第二磁性面的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性面;
所述耳机充电盒闭合时,所述第二磁性面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相对;所述耳机充电盒打开时,所述第三磁性面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一侧面构成所述第二磁性面,所述第二磁铁上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相邻的一面构成所述第三磁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面包括第一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第二磁性面与所述第二面均为斜面;所述耳机充电盒闭合时,所述第二磁性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耳机充电盒打开时,所述第三磁性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壳体;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的下内衬,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铰接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铰轴的第一缺口,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铰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铰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铰接部上,且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下内衬靠近所述铰接部的一侧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内衬靠近所述铰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安装位,所述铰接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第二安装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磁性件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中的上内衬,耳机充电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内衬上的第四磁性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内衬上的第三磁性件,所述耳机充电盒闭合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相对的侧面的磁性相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内衬朝向所述上壳体内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四磁性件的第四安装位;所述下内衬朝向所述下壳体内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三磁性件的第三安装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磁性件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三安装位中,所述第四磁性件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四安装位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盖组件转动并带动第二磁性件转动,可调整第一磁性面、第二磁性面以及第三磁性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磁性原理,可实现耳机充电盒的半自动开合功能,且为耳机充电盒的打开或关闭提供阻尼感;同时,由于磁力的作用,耳机充电盒不易发生翻转晃动,不易产生异响。
进一步通过增设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可更进一步确保耳机充电盒盖合的稳定性,提供耳机充电盒的开合阻尼感,同时,可有效避免耳机充电盒盖合错位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充电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耳机充电壳的爆炸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下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耳机充电盒在打开状态下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耳机充电盒关闭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耳机充电盒打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下壳组件 22a 第四安装位
11 下壳体 41 第一磁性件
11a 第一缺口 41a 第一磁性面
12 下内衬 411 第一面
12a 第二缺口 412 第二面
12b 第一安装位 42 第二磁性件
12c 第三安装位 42a 第二磁性面
13 铰轴 42b 第三磁性面
20 上盖组件 421 第一磁铁
21 上壳体 422 第二磁铁
21a 铰接部 43 第三磁性件
21b 第二安装位 44 第四磁性件
22 上内衬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参照图1至图8,该耳机充电盒包括:
下壳组件10;
铰轴13,设置在下壳组件10的一侧;
上盖组件20,相对于下壳组件10绕铰轴13转动设置;
第一磁性件41,设置在下壳组件10中,第一磁性件41包括朝向铰轴13的第一磁性面41a;
第二磁性件42,设置在上盖组件20中,包括与第一磁性面41a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面42a,以及与第二磁性面42a相邻,且与第二磁性面42a的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性面42b;
耳机充电盒闭合时,第二磁性面42a与第一磁性面41a相对;
耳机充电盒打开时,第三磁性面42b与第一磁性面41a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20与下壳组件10相互配合,在上盖组件20盖在下壳组件10上时,自二者的内部形成容纳耳机的腔体,二者相互接触的一边缘处通过铰轴13连接,使二者可发生相对转动。其中,第一磁性件41设置于下壳组件10中靠近铰接部21a的一侧上。第二磁性件42设置于上盖组件20靠近铰轴13的侧壁上,第一次磁性件41朝向铰轴13的一侧面为第一磁性面41a,第二磁性件42包括第二磁性面42a与第三磁性面42b。
可以理解的是,当耳机充电盒闭合时,第二磁性面42a与第一磁性面41a相对,二者磁性相同,第一磁性面41a和第二磁性面42a之间存在斥力,斥力会形成一个力矩,使得上盖组件20会产生绕下壳组件10转动,以盖合于下壳组件10的趋势,进而使得上盖组件20能稳固地盖合于下壳组件10,使得耳机充电盒不易发生翻转晃动,不易产生异响,提高耳机充电盒盖合的稳定性。
在耳机充电盒打开的过程中,上盖组件20翻转一定角度,第二磁性面42a先靠近第一磁性面41a,二者的斥力变大,提供了开盖前段的阻尼感,随后二者相互远离阻尼感减小方便上盖组件20的打开。上述阻尼感的大小可通过调整磁性件之间的磁性强度来调整。随着上盖组件20的进一步转动,第二磁性面42a远离第一磁性面41a,第三磁性面42b靠近第一磁性面41a,斥力逐渐减小,吸力逐渐增大,当吸力大于斥力时,吸力可辅助上盖组件20的打开,进而实现耳机充电盒的半自动开启。上盖组件20完全打开后,第三磁性面42b与第一磁性面41a之间的吸引力会产生一个力矩,使得上盖组件20产生绕下壳组件10继续转动的趋势,进而使上盖组件20保持打开状态,不易发生翻转晃动产生异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8,第二磁性件42包括朝向第一磁性件41的第一磁铁421和第二磁铁422;第一磁铁421的一侧面构成第二磁性面42a,第二磁铁422与第一磁性面41a相邻的一面构成第三磁性面42b。具体的,由于第二磁性面42a和第三磁性面42b的磁极相反,在一个磁铁中其相邻的两个面的磁极相反不容易实现,具体可采用两个磁铁拼成第二磁性件42。为克服两磁铁之间的斥力,可以采用胶水将两磁铁粘接。此种连接方式方便生产制造,可降低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面41a包括第一面411以及连接于第一面411的第二面412,第二磁性面42a与第二面412均为斜面;耳机充电盒闭合时,第二磁性面42a与第二面412相对;耳机充电盒打开时,第三磁性面42b与第一面411相对。
具体的,上述斜面可理解为耳机充电盒在关闭状态下,上盖组件20盖合于下壳组件10时,第二磁性面42a与第二面412的状态;此时,第一面411竖直设置,第二面412位于第一面411下端且倾斜设置形成斜面。第三磁性面42b朝下,第二磁性面42a自第三磁性面42b的一端斜向上延伸形成斜面。
具体的,第一磁性件41的截面为具备三个直角的凹五边形,凹五边形的内凹角所在的两个平面构成第一磁性面41a;第二磁性件42的截面为具备三个直角两个相邻钝角的凸五边形,凸五边形的其中一个钝角所在的两个平面分别构成第二磁性面42a和第三磁性面42b。
此外,第一面411与第二面412的外角与第二磁性面42a和第三磁性面42b的内角的大小一致。耳机充电盒闭合时,第二磁性面42a正对第二面412;耳机充电盒打开时,第三磁性面42b正对第一面411。
本实施例中,采用斜面等是为了避免转动过程中第一磁性件41与第二磁性件42发生干涉,同时可以缩短第一磁性件41与第二磁性件42之间的距离,优化空间布局,另一方面,缩短距离后,对磁性件的磁性强度要求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上盖组件20带动磁性件转动以实现调整磁性件之间位置,利用磁性原理,可实现耳机充电盒的半自动开合功能,且为耳机充电盒的打开或关闭提供阻尼感;同时,由于磁力的作用,耳机充电盒不易发生翻转晃动,不易产生异响。为确保转动过程的流畅性,优化耳机充电盒内部的空间结构布局,可对第一磁性件41以及第二磁性件42的安装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上作出以下改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组件20包括上壳体21以及设置在上壳体21中的上内衬22;下壳组件10包括下壳体11以及设置在下壳体11中的下内衬12。上内衬22设置于上壳体21内,上内衬22朝向下壳体11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置耳机的上容置腔。下内衬12设置在下壳体11内,且下内衬12朝向上壳体21的一面凹陷形成有用于容纳耳机的下容置腔。上壳体21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铰接部21a,下壳体11的边缘设置有与铰接部21a对应,且用于安装铰轴13的第一缺口11a,下内衬12的边缘设置有与第一缺口11a对应的第二缺口12a,上壳体21通过铰接部21a转动连接于铰轴13。上述第一缺口11a和第二缺口12a也可与铰接部21a进行位置对调,此也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件42设置于铰接部21a上,且位于下壳体11内,第一磁性件41设置于下内衬12靠近铰接部21a的一侧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上壳体21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铰接部21a,且在关闭状态下铰轴13位于第二磁性件42远离第一磁性件41的一侧,在上壳体21转动打开时,位于铰接部21a上的第二磁性件42的一端会靠近第一磁性件41,由此第二磁性面42a靠近第一磁性面41a,斥力逐渐增大,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磁性面42a远离第一磁性面41a,第三磁性面42b靠近第一磁性面41a,斥力逐渐减小,吸力逐渐增大,以辅助耳机充电盒的打开。通过设置上述铰接部21a和第一缺口11a以及第二缺口12a,可合理分布磁性件与铰轴13之间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了转动过程中磁力的辅助作用,以提升开盖前段的阻尼感和开盖的辅助功能,以及上盖组件在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时的锁定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8,下内衬12的外壁和下壳体11的内壁贴合,下壳体11的内壁设置有延伸至第一缺口11a的第一安装槽,下内衬12的外壁设置有与第一安装槽对应的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构成安装铰轴13的安装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安装孔设计成拼合的结构,可先将铰轴13安装在铰接部21a上,随后将铰轴13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槽或第二安装槽中,在下内衬12和下壳体11对插后,则可对铰轴13完全固定,此种方式安装更加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8,下内衬12靠近铰轴13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第一磁性件41的第一安装位12b,铰接部21a设置有安装第二磁性件42的第二安装位21b。具体的,第一安装位12b自下内衬12的下表面向远离上盖组件20的一侧延伸设置,形成由围板围成的槽形区域,围板朝向第二缺口12a的侧面的高度的低于其他三个侧面的高度,使第一磁性件41与第二磁性件42之间的遮挡相对较少,减少对第一磁性件41以及第二磁性件42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优选的,第一磁性件41卡接或粘接于第一安装位12b,第二磁性件42卡接或粘接于第二安装位21b。上述卡接或粘接的方式可便于后续磁性件的更换和维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8,耳机充电盒还包括设置在上内衬22上的第四磁性件44以及设置在下内衬12上的第三磁性件43,耳机充电盒闭合时,第三磁性件43与第四磁性件44相对,第三磁性件43与第四磁性件44相对的侧面的磁性相反。通过设置第三磁性件43和第四磁性件44可进一步增强打开耳机充电盒的阻尼感,同时也提升上盖组件20和下壳组件1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可避免上盖组件20与下壳组件10之间盖合错位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上内衬12朝向上壳体21内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第四磁性件44的第四安装位22a;下内衬12朝向下壳体11内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三磁性件43的第三安装位12c。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位12c和第四安装位22a为由围板围成的槽形区域,第三安装位12c设置在下内衬12下表面,并靠近下内衬12远离铰轴13的边缘区域。第四安装位22a靠近上内衬22远离铰轴13的边缘区域设置。由此形成的阻力臂的长度与打开盒子的动力臂的长度保持基本一致,进一步提升了下壳组件10与上盖组件20的结合紧密度,避免充电盒在闭合状态下下壳组件10与上盖组件20发生错位或晃动。
进一步的,第三磁性件43卡接或粘接于第三安装位12c中,第四磁性件44卡接或粘接于第四安装位22a中。通过将上述磁性件粘接或卡接于安装位中,可方便后续的更换和维修。
在本上述实施例中,充电盒在关闭状态下,第三磁性件43与第四磁性件44相互吸引,第一磁性面41a与第二磁性面42a因磁性相同而相斥,产生的磁力的合力阻碍上壳体21远离下壳体11,形成阻尼感。
在充电盒打开较小的角度时,上壳体21带动第二磁性件42与第三磁性件43转动,第三磁性件43远离第四磁性件44,第三磁性件43与第四磁性件44之间的吸力变小,而第一磁性面41a与第二磁性面42a却进一步靠近,使第一磁性面41a与第二磁性面42a之间的斥力增大,可补偿变小吸力变小,因此在开盖的前半段仍然会保持一定的阻尼感。
在充电盒打开的过程中,上壳体21远离下壳体11,第三磁性件43与第四磁性件44产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为零,第二磁性面42a逐渐远离第一磁性面41a,使得互斥力减小,用户可轻松完成中程的打开动作。
在充电盒打开的后段,第三磁性面42b逐渐靠近第一磁性面41a,并产生吸引力。随着转动的进行,当第三磁性面42b与第一磁性面41a产生的吸引力大于第一磁性面41a和第二磁性面42a之间的互斥力与第三磁性件43和第四磁性件44之间的吸引力的矢量和时,上壳体21即会自动远离下壳体11直至处于最大打开状态。
当用户关闭耳机充电盒时,各磁性件之间的磁力分析可通过上述步骤反推得到,在此不赘述。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组件;
铰轴,设置在所述下壳组件的一侧;
上盖组件,相对于所述下壳组件绕所述铰轴转动设置;
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下壳组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朝向所述铰轴的第一磁性面;
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上盖组件中,包括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性面,以及与所述第二磁性面相邻,且与所述第二磁性面的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性面;
所述耳机充电盒闭合时,所述第二磁性面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相对;所述耳机充电盒打开时,所述第三磁性面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的一侧面构成所述第二磁性面,所述第二磁铁上与所述第一磁性面相邻的一面构成所述第三磁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面包括第一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的第二面,所述第二磁性面与所述第二面均为斜面;所述耳机充电盒闭合时,所述第二磁性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耳机充电盒打开时,所述第三磁性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壳体;所述下壳组件包括下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中的下内衬,所述上壳体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铰接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铰轴的第一缺口,所述上壳体通过所述铰接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铰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铰接部上,且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下内衬靠近所述铰接部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内衬靠近所述铰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第一安装位,所述铰接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第二安装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二磁性件42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上盖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中的上内衬,耳机充电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内衬上的第四磁性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下内衬上的第三磁性件,所述耳机充电盒闭合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相对,所述第三磁性件与第四磁性件相对的侧面的磁性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衬朝向所述上壳体内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四磁性件的第四安装位;所述下内衬朝向所述下壳体内部的一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第三磁性件的第三安装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性件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三安装位中,所述第四磁性件卡接或粘接于所述第四安装位中。
CN202222876134.2U 2022-10-28 2022-10-28 耳机充电盒 Active CN218772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6134.2U CN218772364U (zh) 2022-10-28 2022-10-28 耳机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76134.2U CN218772364U (zh) 2022-10-28 2022-10-28 耳机充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2364U true CN218772364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701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76134.2U Active CN218772364U (zh) 2022-10-28 2022-10-28 耳机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2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49579B (zh) 一种磁路系统及应用其的扬声器
CN100548248C (zh) 耳机
CN211982098U (zh) 耳机充电盒
AU2011250690A1 (en) Speaker having a horizontal former
CN109040926A (zh)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208638530U (zh) 扬声器箱
CN218772364U (zh) 耳机充电盒
CN209170614U (zh) 发声装置和耳机
CN209017232U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257930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3280089A1 (zh) 电子设备
CN209390334U (zh) 扬声器
CN207968893U (zh) 发声器件
CN107592596B (zh) 一种便携式音箱
CN220965099U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其耳机组件
CN217037421U (zh) 上盖合页内藏磁铁感应霍尔结构
CN220985842U (zh) 扬声器
CN215991195U (zh) 一种受话器
US20240073619A1 (en) Speaker box
CN214544640U (zh) 音箱组件及音箱
CN215956643U (zh) 一种受话器
KR20130005650A (ko) 고정부용 덮개 장치
CN216491045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8679141U (zh) 一种手机壳
CN218499260U (zh) 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