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70386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70386U
CN218770386U CN202223053852.6U CN202223053852U CN218770386U CN 218770386 U CN218770386 U CN 218770386U CN 202223053852 U CN202223053852 U CN 202223053852U CN 218770386 U CN218770386 U CN 218770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trigger
connector
conductive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538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江萍
罗锋
邓玉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538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70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70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70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和锁定件,插头壳体内设有一插接孔,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位于插接孔,锁定件呈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壳体内,锁定件具有伸入于插接孔的卡接结构,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各呈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壳体内,同时操作下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共同顶推锁定件做远离插接孔的滑动。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安装于插座壳体内,插座壳体具有一配卡结构;插座壳体插入于插接孔时,卡接结构与配卡结构相卡接,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对接接触。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不易因误触而引致插头和插座松动脱落的优点。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不易因误触而引致插头与插座松动脱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储能系统通常包括有储能箱,储能箱内安装有若干储能单元,储能单元通过储能连接器与外界的电路进行电连接。储能连接器包括电连接在储能单元上的插座以及外接导线电连接的插头,插头用于与插座插接来实现电连接。当前的插头与插座的连接并不牢靠,因误触易引致插头、插座之间连接的松动脱落。
因此,亟需不易因误触而引致插头与插座松动脱落的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因误触而引致插头与插座松动脱落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壳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和锁定件。插头壳体内设有一插接孔,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位于插接孔,锁定件呈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壳体内,锁定件具有伸入于插接孔的卡接结构,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各呈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壳体内,同时操作下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共同顶推锁定件做远离插接孔的滑动,以带动卡接结构退出插接孔。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安装于插座壳体内,插座壳体具有一配卡结构;插座壳体插入于插接孔时,卡接结构与配卡结构相卡接,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对接接触。
较佳地,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相正对,按压下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做相互靠近的滑动。
较佳地,插头壳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与插接孔连通,锁定件呈滑动地安装于安装腔,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的第一端伸入于安装腔且与锁定件相抵接,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的第二端为按压端,按压端露出于插头壳体。
较佳地,插头壳体的两侧各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滑动通道,两滑动通道相正对,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对应呈滑动地安装于滑动通道。
较佳地,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的第一端的端部设置顶推斜面结构,锁定件的两侧各设有配推斜面结构,顶推斜面结构与配推斜面结构相抵接。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包括安装于安装腔中的弹性件,弹性件抵至锁定件,弹性件恒具有驱使锁定件滑向插接孔的趋势。
较佳地,锁定件为块状结构,锁定件内开设有装配孔,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装配孔。
较佳地,插座壳体的一端形成插装筒,第二导电端子安装于插装筒内,配卡结构形成于插装筒的端部外侧,配卡结构为环绕插装筒一圈的凸起,卡接结构为尖状结构。
较佳地,插头壳体在插接孔内延伸有一对接筒,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导电筒、簧筒和接线端子,导电筒安装于对接筒内,接线端子为弯折结构,接线端子的第一端为片状结构而第二端为筒状结构,导电筒安装于接线端子的第一端,簧筒安装于导电筒内,第二导电端子在插装筒插入于插接孔时插入导电筒并与簧筒电性相接。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包括密封套管和紧线外壳,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伸出插头壳体,密封套管外套于接线端子的第二端,紧线外壳螺接于插头壳体且外套于密封套管,紧线外壳与插头壳体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壳体插入插接孔后,卡接结构与配卡结构相互卡接,实现插头与插座稳定连接,连接牢固且不易松动和脱落。当要解除插头与插座的连接时,需要同时操作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同时操作下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共同顶推锁定件做远离插接孔的滑动,令卡接结构退出插接孔,使得卡接结构脱离与配卡结构的卡接,插头与插座不再相互锁定,可拔出插头,插头与插座相分离。由于需要同时操作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才能解锁插头和插座,只对第一触发件或第二触发件操作不能实现解锁,降低因误触而解锁插头和插座的连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保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在插头与插座相分离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器处于另一角度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段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连接器在插头与插座相分离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主视图。
图8是沿7中B-B线段剖切后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插头进一步分解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与锁定件配合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8、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为储能连接器,但不仅限定应用于储能系统。连接器100包括插头10和插座20。插头10包括插头壳体11、第一导电端子12、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和锁定件15。插头壳体11内设有一插接孔111,第一导电端子12的一端位于插接孔111,锁定件15呈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壳体11内,锁定件15具有伸入插接孔111的卡接结构151。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各呈滑动地安装于插头壳体11内,同时操作下的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共同顶推锁定件15座远离插接孔111的滑动,以带动卡接结构151退出插接孔111。插座20包括插座壳体21和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导电端子22安装于插座壳体21内。插座壳体21具有以配卡结构211。插座壳体21插入于插接孔111时,卡接结构151与配卡结构211相卡接,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对接接触。
插座壳体21插入插接孔111后,卡接结构151与配卡结构211相互卡接,实现插头10与插座20稳定连接,连接牢固且不易松动和脱落。当要解除插头10与插座20的连接时,需要同时操作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同时操作下的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共同顶推锁定件15做远离插接孔111的滑动,令卡接结构151退出插接孔111,使得卡接结构151脱离与配卡结构211的卡接,插头10与插座20不再相互锁定,可拔出插头10,插头10与插座20相分离。由于需要同时操作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才能解锁插头10和插座20,只对第一触发件13或第二触发件14操作不能实现解锁,降低因误触而解锁插头10和插座20的连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保险性。
如图1至图11所示,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相正对,按压下的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做相互靠近的滑动。将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设置相正对,方便使用者的解锁操作。对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的操作是通过按压实现的,且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被按压后滑动,操作省力简便。进一步地,插头壳体11内开设有安装腔112。安装腔112与插接孔111连通,锁定件15呈滑动地安装于安装腔112,卡接结构151伸出安装腔112并伸入插接孔111而配卡结构211相互卡接。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的第一端伸入于安装腔112且与锁定件15相抵接,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的第二端为按压端,按压端露出于插头壳体11。如图8和图11所示,通过对按压端进行按压,即沿箭头C方向按压第一触发件13,沿箭头D方向按压第二触发件14,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滑入插头壳体11内,进而顶推锁定件15沿箭头E方向做远离插接孔111的滑动,实现脱卡。
插头壳体11的两侧各开设有与安装腔112连通的滑动通道113。两滑动通道113相正对,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对应呈滑动地安装于滑动通道113。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装于滑动通道113,提高安装的稳定性。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的第一端的端部设置顶推斜面结构01。锁定件15的两侧各设有配推斜面结构02,顶推斜面结构01与配推斜面结构02相抵接设置顶推斜面结构01、配推斜面结构02,使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更快捷、省力地推动锁定件15运动。为方便将锁定件15装入安装腔112内,插头壳体11的一侧面开设与安装腔112连通的开口,该开口的尺寸大于锁定件15的尺寸,在同一侧面安装保护盖116对安装腔112进行封口,在保护盖116开设一滑动通道113,第二触发件14滑设于该滑动通道113。
如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还包括安装于安装腔112的安装于安装腔112的弹性件30。弹性件30抵至锁定件15,弹性件30恒具有驱使锁定件15滑向插接孔111的趋势。弹性件30提供对锁定件15的复位,在弹性件30的弹性作用下,使卡接结构151与配卡结构211更有力可靠地相互卡接。较优的是,弹性件30可应用为线性弹簧,波形弹簧或弹性橡胶等。进一步地,锁定件15为块状结构,锁定件15内开设有装配孔152,弹性件30的一端安装于装配孔152,另一端则抵在安装腔112的内腔壁,弹性件30装入装配孔152,提高弹性件30安装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1、图2、图3、图5、图6、图8、图10和图11所示,插座壳体21的一端形成插装筒212,第二导电端子22安装于插装筒212内,配卡结构211形成于插装筒212的端部外侧,配卡结构211位环绕插装筒212一端的凸起,卡接结构151为尖状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卡接结构151更直接、便捷地与配卡结构211进行卡接和释卡。较优的是,凸起的外侧设置为斜面,在插装筒212插入插接孔111时,卡接结构151能够顺着斜面滑动而随之与凸起相卡接。
如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插头壳体11在插接孔111内延伸有一对接筒114。第一导电端子12包括导电筒121、簧筒122和接线端子123。导电筒121安装于对接筒114内,接线端子123为弯折结构,接线端子123的第一端为片状结构而第二端为筒状结构,导电筒121安装接线端子123的第一端,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具体地,两者通过铆接或焊接的形式安装,但不限于此。导电筒121垂直于片状结构,在片状结构的下方形成一空间,该空间用于容置锁定件15。簧筒122安装于导电筒121内。第二导电端子22在插装筒212插入于插接孔111时插入于导电筒121插入于导电筒121并与簧筒122电性相接。第一导电端子12与第二导电端子22套装的方式实现电性对接,电性对接可靠稳定。较优的是,第二导电端子22的前端安装防手指绝缘件23,防手指绝缘件23可防止插头10插入插座20时手指触电。为保障连接的防水性,在对接筒114的下端套装防水圈115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密封套管40和紧线外壳50。接线端子123的第二端伸出插头壳体11,密封套管40外套于接线端子123的第二端。紧线外壳50螺接于插头壳体11且外套于密封套管40,紧线外壳50插头壳体11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60。随着紧线外壳50在插头壳体11的旋进,紧线外壳50挤压密封套管40,密封套管40将接线端子123的第二端紧密包覆达到防水效果。所装的密封圈60能加强紧线外壳50和插头壳体11之间的密封,提高防水性。
以下简单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的使用方法:将插座20装到储能单元,插座20与储能单元电连接。将插头10插入插座20,插装筒212插入插接孔111,对接筒114插入插装筒212中,第二导电端子22插入簧筒122内且与簧筒122电性接触,实现插头10与插座20的电性对接,传输电力。第二导电端子22输出的电力先后沿簧筒122、导电筒121和接线端子123,进行电力传输,此时卡接结构151与配卡结构211相卡接。当要拔出插头10时,同时按压第一触发件13和第二触发件14,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滑入安装腔112内,第一触发件13、第二触发件14顶推锁定件15做远离插接孔111的滑动,卡接结构151与配卡结构211脱离卡合,插头10与插座20解锁,此时可拔出插头1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插头,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第一导电端子、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和锁定件,所述插头壳体内设有一插接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一端位于所述插接孔,所述锁定件呈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插头壳体内,所述锁定件具有伸入于所述插接孔的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各呈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插头壳体内,同时操作下的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共同顶推所述锁定件做远离所述插接孔的滑动,以带动所述卡接结构退出所述插接孔;
一插座,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插座壳体内,所述插座壳体具有一配卡结构;所述插座壳体插入于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配卡结构相卡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对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件和所述第二触发件相正对,按压下的所述第一触发件和第二触发件做相互靠近的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插接孔连通,所述锁定件呈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的第一端伸入于所述安装腔且与所述锁定件相抵接,所述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的第二端为按压端,所述按压端露出于所述插头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的两侧各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滑动通道,两所述滑动通道相正对,所述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对应呈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动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发件、第二触发件的第一端的端部设置顶推斜面结构,所述锁定件的两侧各设有配推斜面结构,所述顶推斜面结构与所述配推斜面结构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至所述锁定件,所述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锁定件滑向所述插接孔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为块状结构,所述锁定件内开设有装配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装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的一端形成插装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安装于所述插装筒内,所述配卡结构形成于所述插装筒的端部外侧,所述配卡结构为环绕所述插装筒一圈的凸起,所述卡接结构为尖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在所述插接孔内延伸有一对接筒,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导电筒、簧筒和接线端子,所述导电筒安装于所述对接筒内,所述接线端子为弯折结构,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端为片状结构而第二端为筒状结构,所述导电筒安装于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端,所述簧筒安装于所述导电筒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在所述插装筒插入于所述插接孔时插入导电筒并与簧筒电性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套管和紧线外壳,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伸出所述插头壳体,所述密封套管外套于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所述紧线外壳螺接于所述插头壳体且外套于所述密封套管,所述紧线外壳与所述插头壳体之间还安装有密封圈。
CN202223053852.6U 2022-11-16 2022-11-16 连接器 Active CN218770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3852.6U CN218770386U (zh) 2022-11-16 2022-11-16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53852.6U CN218770386U (zh) 2022-11-16 2022-11-16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70386U true CN218770386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49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53852.6U Active CN218770386U (zh) 2022-11-16 2022-11-1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70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16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按键卡扣模块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416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按键卡扣模块及电连接器
CN117134161B (zh) * 2023-10-26 2024-01-26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按键卡扣模块及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416307B1 (en) Coupling confirming mechanism for a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4362450B (zh)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US7484986B1 (en) Socket connector with loosening-proof structure
KR101083543B1 (ko) 소형 원형 커넥터 시스템
KR19990081579A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US20070004255A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dustproof means
CN218770386U (zh) 连接器
US7854618B2 (en) Wire connector system with lock mechanism
CN214478325U (zh) 具分流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分流装置
CN113036554B (zh) 一种直通插头
JP5808307B2 (ja) 防塵、防触、防水対応電気コネクタ
CN208753595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1129806A (zh) 一种推锁型连接器
CN113917626B (zh) 一种光电混装连接器及光电适配器
CN211629384U (zh) 电连接器
CN214013294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5668662A (zh) 用于密封在壁中的线缆的接合部的组件
CN215343224U (zh) 快速连接器
CN216981011U (zh) 通讯连接器用插头组件
CN217691818U (zh) 一种快插自锁式连接器
CN218215917U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6161956U (zh) 插头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7848499U (zh) 插接装置
CN210123806U (zh) 一种电气连接器以及使用这种电气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CN219246992U (zh) 按压式插头插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