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67720U -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67720U
CN218767720U CN202223507686.2U CN202223507686U CN218767720U CN 218767720 U CN218767720 U CN 218767720U CN 202223507686 U CN202223507686 U CN 202223507686U CN 218767720 U CN218767720 U CN 218767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ntum dot
optical film
sawtooth
film
str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076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培服
吴迪
朱小磊
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076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67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67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67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和量子点膜片,第一光学膜片形成有棱镜结构;棱镜结构的顶部形成有凸缘,第二光学膜片形成有供凸缘插入的对应数量的凹槽,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通过填充在所述凹槽中的胶粘剂与插入的凸缘粘接为一体;第二光学膜片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具有波浪形的横截面的波浪形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片通过胶粘剂层粘接有量子点膜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光学膜片的第二表面设置凹槽,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大面积涂覆的胶粘剂层,可以缩减厚度并避免翘曲变形。另外,本实用新型将不同种类的量子点分别分散位于不同的锯齿条纹中,有效避免了量子点混杂团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背景技术
CN 114167647 A公开了一种直下式液晶显示器,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位于底部的蓝光LED灯板30,蓝光LED灯板30的上方设置有量子点膜片100,蓝光LED灯板30和量子点膜片100配合获得液晶面板60所需的白光,液晶面板60和量子点膜片100之间设置有光学膜片组50,用于对通过量子点膜片100之后的白光进行增量、雾化,以提高显示角度和对比度等。
CN 108089369 A公开了一种量子点膜片100,如图2所示,包括光转换层120和位于光转换层120的两侧的阻挡层110,光转换层120包括多个量子点121和多个光散射剂122,光转换层120的厚度与光散射剂122的尺寸实质相同。该现有技术的光转换层120中包含有不同种类的量子点以及光散射剂,这些颗粒材料的表面性状各不同,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团聚。另外,大尺寸的光散射剂的散射效果不佳,反而会对入射光产生较大的阻挡。
另一方面,将图1所示的量子点膜片和光学膜片组复合粘接成一体存在诸多缺陷。最为典型的是,由于各膜层之间的胶粘剂很容易在固化时形成大幅表面收缩,从而在复合之后出现翘曲变形。另外,具有微结构的棱镜膜之类的膜片通过胶粘剂粘接之后,部分微结构的功能失效,导致膜片无法实现设计效果。例如,CN 112946794 A公开了一种复合膜片,该现有技术通过在棱镜膜的棱镜结构的顶部设置向上竖直延伸的凸缘,通过凸缘刺入胶粘剂层中,避免棱镜结构的顶部进入胶粘剂层,以期获得更大的中心辉度值。然而,该现有技术中大面积涂覆的胶粘剂层只有很小一部分起到了粘结凸缘的作用,绝大部分胶粘剂都是无用的,这些无用的粘结剂结构不但增加了变形翘曲的可能性,而且增大了膜层厚度和成本,还降低了透光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和量子点膜片,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结构;所有所述棱镜结构的顶部均一体形成有向上竖直延伸的长条状的凸缘,所有所述凸缘的顶部高度相同,所述凸缘中均匀设置有多个缝隙;其中,第二光学膜片具有与第一光学膜片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供第一光学膜片的凸缘插入的对应数量的凹槽,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通过填充在所述凹槽中的胶粘剂与插入的凸缘粘接为一体;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具有波浪形的横截面的波浪形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片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通过胶粘剂层粘接有量子点膜片。
优选地,所述量子点膜片包括基材层,基材层的两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多个等间隔平行排列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的表面通过真空溅射形成有一层保护层;所述基材层的两侧表面的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中分别分散含有不同类型的第一量子点和第二量子点;所述基材层中分散设置有光散射粒子。
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三角形,所述敞口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30-7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的长度方向与基材层的四个矩形边的夹角为45度。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两侧表面形成有在线涂布层,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形成在所述在线涂布层的外侧。
本申请通过在第二光学膜片的第二表面设置凹槽,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大面积涂覆的胶粘剂层,可以缩减厚度并避免翘曲变形。通过在第二光学膜片的第三表面设置波浪形柱体结构,可以在不增加膜片厚度和不降低透光率的情况下,消除第一光学膜片的棱镜结构的亮斑,获得良好的光扩散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将不同种类的量子点分别分散位于不同的锯齿条纹中,有效避免了多种类型的量子点混杂造成的团聚问题。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申请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图1显示的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直下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现有技术的一种量子点膜片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复合量子点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的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复合量子点膜片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如图3-4所示,包括第一光学膜片1、第二光学膜片2和量子点膜片100,其中量子点膜片100朝向背光模组的光源,例如LED灯板(图中未示出),第二光学膜片2朝向液晶显示层,第一光学膜片1设置在第二光学膜片2和量子点膜片100之间。如图3所示,第一光学膜片1的上表面与第二光学膜片2粘接为一体,第一光学膜片1的下表面通过胶粘剂层3与量子点膜片100粘接为一体。
具体来说,第一光学膜片1具有第一表面(图示第一光学膜片1的上表面),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结构11,棱镜结构11的顶部一体形成有向上竖直延伸的长条状的凸缘12。
第一光学膜片1可以包括底部的基材层15,基材层15的上方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有所述的棱镜结构11。棱镜结构11可以通过常规的光固化树脂通过模具形成在基材层15的上方,同样的,凸缘12也可以在形成棱镜结构11的同时通过模具一体形成在棱镜结构11的顶部。第二光学膜片2可以采用单层结构,其上下表面形成有微结构,以实现导光和光线扩散的功能,后面将对此详细说明。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凸缘12的横向沿平行于棱镜结构11的顶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凸缘12的最大厚度为6-12μm,更优选为8-10μm。凸缘12的高度为30-80μm,更优选为50μm。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有棱镜结构11的顶部均形成有所述凸缘12,所有凸缘12的顶部高度相同。在本发明的又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至少部分所述棱镜结构11的顶部一体形成有向上竖直延伸的长条状的凸缘12。有关凸缘12的其它结构和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另外,与现有技术类似,本申请的棱镜结构11的顶部的凸缘12可以是如图所示的整体结构,也可以在长条状的凸缘12中均匀设置多个缝隙,位于所述缝隙位置的棱镜结构11的顶部保持为完整的棱柱结构(图中未示出)。
进一步地,第二光学膜片2具有与第一光学膜片1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图示第二光学膜片2的下表面),第二表面上形成有供第一光学膜片1的凸缘12插入的对应数量的凹槽21,第一光学膜片1和第二光学膜片2通过填充在所述凹槽21中的胶粘剂13与插入的凸缘12粘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中,去掉了现有技术的胶粘剂层,而是采用了凹槽21容纳胶粘剂13与插入的凸缘12粘接为一体的结构,通过去掉大面积涂覆的胶粘剂层,改用凹槽21中的胶粘剂进行局部粘接,不但可以缩减光学膜片的厚度,而且可以避免连续大面积涂覆的胶粘剂固化时产生翘曲,而且局部的受热也不会造成大面积累积的尺寸膨胀造成的变形。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技术大面积涂覆的胶粘剂层需要考虑透光性、折射率等苛刻要求,材料成本很高,而且绝大部分涂覆的胶粘剂是毫无用处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式凹槽结构,可以降低材料要求并节省大量的材料成本。并且,现有技术的凸缘粘接时受到了胶粘剂层厚度的限制,粘接面积太小,容易在翘曲和变形的情况下发生分层。而采用插入式凹槽,凹槽的深度可以大幅提高,而且凸缘的厚度和高度都可以大幅增加,大大增加了结构强度和粘接的牢固性,可以避免结构断裂和分层。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有凸缘12的顶部高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凹槽21的深度。进一步地,凹槽21为沿平行于棱镜结构11的顶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结构,相邻凹槽之间的横向间距与棱镜结构11的横向间距相同。长条形结构的凹槽21与凸缘12可以形成位置对应关系,便于每个凸缘12均可以插入到对应的长条形凹槽的内部。
如图3所示,凹槽21的横截面为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结构,以提供更大的容错空间,避免相互组装时由于公差差异无法匹配插入。另外,由于光线向棱镜结构11的顶部汇聚,会导致凸缘12附近的亮度大于其它部位形成亮斑,将凹槽21的横截面设置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结构,可以利用凹槽的倾斜边将汇聚的光线向偏离棱镜结构11的顶部的方向进行折射,从而可以实现光线散射消除顶部亮斑的效果。优选凹槽21的横截面为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三角形,所述敞口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30-70度,优选敞口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45度时,对汇聚的光线的散射效果最佳,同时不会由于凹槽的底部宽度过大降低整体辉度值。
如前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光学膜片1的棱镜结构11的顶部设置有凸缘12,因而当利用凸缘12与凹槽21中的胶粘剂13粘结的时候,可以确保棱镜结构的完整性不会由于插入胶粘剂中而破坏,因而棱镜结构的中心聚光功能得到了加强,会在凸缘的附近形成较高的亮度。本实用新型虽然在第二光学膜片的第二表面设置了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三角形,可以起到一定的光线散射消除顶部亮斑的效果。然而为了避免粘接翘曲变形,需要尽量减少胶粘剂的填充量,因而敞口三角形的尺寸不能任意加大,因而扩散效果较为有限,仍然容易出现平行于棱镜结构的条状亮纹。
为了在第一光学膜片增加亮度的情况下,不增加膜层的总厚度且不削弱透光性、增大光扩散性能,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消除第一光学膜片的顶部的凸缘附近的亮斑的结构,具体如图所示,例如,第二光学膜片2还具有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图示第二光学膜片2的上表面),第三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波浪形柱体结构22。在图示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波浪形柱体结构22沿平行于棱镜结构11的顶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当通过凹槽21的倾斜边将汇聚的入射光向两侧扩散之后,由于凹槽21的尺寸有限,因而凹槽21的倾斜边可以扩散光线的角度仍然集中在凹槽21的顶部相当小的一个区域,当入射光进一步到达波浪形的空气界面,若一部分入射光和波浪形的空气界面形成全反射,则可以将凹槽21的顶部附近汇集的光线向两侧进行横向扩散而不会集中出射形成亮斑,从而可以在不增加额外的光扩散层的情况下,实现光扩散的效果。
基于这种分析,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波浪形柱体结构22具有波浪形的横截面,所述波浪形的波谷221位于凹槽21的正上方,所述波浪形的波峰222位于相邻两个凹槽21的中间位置的正上方。
通过将波谷221设定于凹槽21的正上方,只要通过凹槽21的斜边的光线略微倾斜,则倾斜的光线就会在波浪形的空气界面形成一个更大的入射角,通过设定波浪形的曲率形状,也就是使得波浪形具有引导由棱镜结构入射的光线横向传播的曲率形状,当入射角大于等于第二光学膜片2与空气之间的全反射角,就可以实现光线的横向传播,横向传播的光线会在相邻波谷之间多次反射并以不同的角度向外出射,就可以实现光扩散的效果。当然,波谷221的位置也可以稍微偏移,但是波峰222的位置一定不能位于凹槽21的上方附近,否则会导致光线通过凹槽21之后与空气界面的入射角变小,无法实现光线的横向传播,反而会使光线进一步汇聚,无法实现光扩散的效果。波浪形的曲率形状与第二光学膜片2的材料的折射率、厚度、凹槽21的扩散角度等因素相关,这可以通过相关实验和计算加以优化调整,只要按照通过波浪形结构引导光线横向传播的思路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光学膜片1还具有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图示第一光学膜片1的下表面),第四表面通过胶粘剂层3粘接有量子点膜片100。
现有技术的量子点膜片的光转换层中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粒子,例如,可以包括吸收蓝色光后发射波长范围为约520nm至约560nm之间的绿色光的绿色量子点,当入射于光转换层的光是波长范围为约430nm至约470nm之间的蓝色光时,则发射绿色光。另外,光转换层还可以包括吸收蓝色光后释放出波长范围为约630nm至约660nm之间的红色光的红色量子点,从而释放出红色光。另外,光转换层中还可以包含光散射剂。这些不同类型的粒子需要均匀分散在构成光转换层的高分子树脂内部。由于蓝光LED的光转换效率和响应速度更高,绿色量子点和红色量子点更加廉价,因而采用蓝光LED作为光源,配合绿色量子点和红色量子点获得白光的成本更低,显示效果更好。然而,将多种不同类型的粒子分别分散在高分子树脂内很容易发生团聚,而针对不同类型的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可能需要性状相差较大的偶联剂,不同的偶联剂又需要考虑相容性、工艺条件匹配等问题,导致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产品的质量的一致性也很难得到保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量子点膜片100,如图所示,该量子点膜片100包括基材层101,基材层101的两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多个等间隔平行排列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尺寸大小可以完全相同,以降低模具成本,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大小和间隔的条纹。图中所示量子点膜片100的尺寸比例进行了放大处理,以便于观察和理解,实际的锯齿条纹的尺寸相对而言比较细小,表面仅有不易察觉的很小的纹理,并不影响量子点膜片100的整体透光性。所述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中分别分散含有不同类型的第一量子点121和第二量子点131。如前所述,所述第一量子点121可以是绿色量子点,所述第二量子点131可以是红色量子点,或者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量子点121和第二量子点131分别分散位于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中,因而在选用偶联剂进行表面修饰的时候,无需考虑不同偶联剂的相容性、工艺条件匹配等问题,从而有效避免了多种类型的量子点混杂造成的团聚问题。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所述第一量子点121和第二量子点13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已知的合适类型的量子点。所述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可以采用现有的紫外光固化树脂通过模具固化形成在基材层101上,当然,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中还添加了选定的量子点和适当的表面修饰用的偶联剂等,以避免团聚,提高分散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量子点膜片100的最大厚度为100-500μm。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尺寸大小完全相同,且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为5-10μm,顶角为45-135度,高为5-10μm,相邻条纹之间的最小间隙为0-5μm。
基材层101可以采用PET薄膜制成,具备优异的强度、隔绝性能和热稳定性,可以为量子点膜片100提供支撑。进一步地,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基材层101中分散设置光散射粒子,例如PMMA粒子,以使基材层101获得光扩散效果。由于基材层101中不包含量子点,因而在其中分散光散射剂也无需考虑不同偶联剂的相容性、工艺条件匹配等问题,同样有效避免了不同类型的粒子混杂造成的团聚问题。
基材层101的两侧表面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可以将光源入射的光线向锯齿条纹的顶部汇聚,从而将光源倾斜入射的光线调整为垂直方向出射,以提高垂直方向的光线强度,从而可以提高入射光照射量子点的光转换效率,同时提高了正向的出射光亮度。另外,为了避免同样方向的锯齿条纹汇聚的光线位置集中形成莫尔干涉条纹,优选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设置成相互垂直的状态,从而可以通过出射光一侧(图3中上方)的第一锯齿条纹102掩盖入射光一侧(图3中下方)的第二锯齿条纹103产生的莫尔干涉纹。
量子点膜片100通过胶粘剂层3粘接在第一光学膜片1的下表面(第四表面),采用具有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表面结构,可以提高粘接面积,避免分层。例如,当锯齿条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度时,锯齿条纹可相对平面粘接增加一倍的表面积,增大了量子点膜片100的整体附着力,避免了量子点膜片100复合后脱层。
另外,当固化形成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时候,由于紫外光固化树脂的表面张力与基材层不同,在固化过程中长度方向容易累积收缩量,从而在锯齿条纹的长度方向发生翘曲变形,影响量子点膜片的平整度。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优选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长度方向与量子点膜片100的四个矩形边的夹角为45度,如图4所示。一般而言,量子点膜片100通常设计成矩形,四个边相互垂直,若锯齿条纹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量子点膜片100的一对矩形边,则另一对矩形边将平行于锯齿条纹的长度方向。本实用新型将锯齿条纹的方向转向与四个矩形边呈45度夹角,则由于锯齿条纹而引起的不同方向的收缩量差异向四个矩形边扩散的比例会趋于平均,因而可以避免由于锯齿条纹的设置而引发的量子点膜片100的翘曲变形问题,也可以避免后续粘接复合时的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了量子点膜片100的结构性能。
由于量子点结构需要与氧气和水汽隔绝,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表面通过真空溅射形成有一层保护层104;优选地,所述保护层104由二氧化硅构成,厚度为1-3μm。
为了进一步提高锯齿条纹的附着力,在形成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之前,可以在基材层101的两侧表面进行在线涂布处理,以形成一层厚度优选为0.1-0.3μm的在线涂布层(图中未示出)。在线涂布可以在基材层的生产过程中直接通过在线涂布机将化学物品涂布在基材层上,在线涂布可以在基材层的生产过程的后期直接形成,不需要将卷材重新展开操作,涂层形成均匀、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构成在线涂布层的底涂液可以在构成基材层的PET薄膜拉伸之前、或者拉伸过程中涂布到厚片上,然后随着厚片拉伸成所需厚度的薄膜,其表面涂布的底涂液随着拉伸变薄,经过拉伸过程中的高温一同固化形成在线涂布层。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线涂布层由丙烯酸树脂、粒径5-10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4-二氧六环、聚环氧乙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均匀混合成底涂液,然后通过在线涂布固化形成。具体地,所述在线涂布层的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是,丙烯酸树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4-二氧六环:聚环氧乙烷: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为100:(10~15):(20~30):(10~15):(5~10)。其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可以选用日本三井公司出品的牌号为Evaflex 550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其中所含醋酸乙烯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14%。
按照下表的原料重量份比例,分别在单层188μm的双向拉伸PET薄膜的一侧表面制备获得在线涂布层,然后在在线涂布层的外侧分别形成锯齿条纹。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丙烯酸树脂 100 100 100 100 100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10 11.5 12.5 13.5 15
1,4-二氧六环 20 22 25 28 30
聚环氧乙烷 10 12 13 14 15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5 6 7.5 8 10
在线涂布层厚度(nm) 100 150 200 250 300
阻隔层厚度(nm) 200 200 200 200 200
作为对比,直接在单层188μm的双向拉伸PET薄膜的一侧表面形成锯齿条纹作为对比例。经过测量,实施例1-5的锯齿条纹的180度剥离力(N/25mm)相对对比例分别提升了15.3%、16.5%、16.3%、15.8%以及16.1%。
在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带有与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形状相匹配的图案的一对辊子,将构成基材层101的PET薄膜夹持在这一对辊子之间,在辊子和PET薄膜之间涂覆含有量子点的紫外光固化树脂以形成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此时,所述辊子表面可以采用喷砂工艺形成不规则的凸凹不平的微结构,在形成锯齿条纹的时候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凸点,从而可以获得光扩散效果,以提高背光的视角。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复合量子点膜片的制备方法,其中,本申请的复合量子点膜片包括第一光学膜片1、第二光学膜片2和量子点膜片100,第一光学膜片1的上表面与第二光学膜片2粘接为一体,第一光学膜片1的下表面通过胶粘剂层3与量子点膜片100粘接为一体。第一光学膜片1具有位于底部的第一表面,以及位于顶部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第二光学膜片2具有位于底部的与第一光学膜片1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位于顶部的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
具体地,本申请的复合量子点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光学膜片1、第二光学膜片2和量子点膜片100的制备步骤,以及将第一光学膜片1、第二光学膜片2和量子点膜片100粘接为一体的步骤。
其中,第一光学膜片1的制备步骤为:提供一层PET薄膜作为第一光学膜片1的基材层15,在基材层15的上方的第一表面形成带有凸缘12的棱镜结构11,从而制备获得第一光学膜片1。例如,所述棱镜结构1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光固化树脂通过模具形成在基材层15上,或者可以通过热压成型在基材层15形成所述棱镜结构11。例如,可以采用带有与棱镜结构11形状相匹配的图案的第一辊子,将加热后的PET薄膜通过该第一辊子进行挤压,然后对PET薄膜进行风冷或者水冷,从而在PET薄膜上获得固化后的棱镜结构11。
第二光学膜片2的制备步骤为:提供一层PET薄膜,在PET薄膜的一侧的第二表面形成凹槽21,在PET薄膜的另一侧的第三表面形成波浪形柱体结构22,从而制备获得第二光学膜片2。其中,凹槽21可以首先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形成在PET薄膜的第二表面,然后在PET薄膜的第三表面通过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光固化树脂通过模具形成波浪形柱体结构22。或者,可以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同时在PET薄膜的两侧分别形成凹槽21和波浪形柱体结构22。例如,可以采用上下对置的两个第二辊子,上方的第二辊子带有与波浪形柱体结构22形状相匹配的图案,下方的第二辊子带有与凹槽21形状相匹配的图案,将加热后的PET薄膜通过两个第二辊子之间进行挤压,然后对PET薄膜进行风冷或者水冷,从而在PET薄膜上获得固化后的凹槽21和波浪形柱体结构22。
量子点膜片100的制备步骤为:提供一层PET薄膜作为基材层101,在基材层101的两侧分别形成带有第一量子点121和第二量子点131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
如前所述,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可以直接形成在基材层101上。例如,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光固化树脂通过模具形成在基材层101上。例如,可以采用上下对置的两个第三辊子,上方的第三辊子带有与第一锯齿条纹102形状相匹配的图案,下方的第三辊子带有与第二锯齿条纹103形状相匹配的图案,将PET薄膜夹持在两个第三辊子之间进行挤压,同时在第三辊子和PET薄膜之间分别涂覆带有第一量子点121和第二量子点131的紫外光固化树脂,然后对PET薄膜照射紫外光,从而在PET薄膜上获得固化后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其中,上下对置的两个第三辊子表面的与锯齿条纹形状相匹配的图案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设置,从而可以在PET薄膜的两侧表面形成相互垂直的锯齿条纹。例如,两个第三辊子表面的图案方向与PET薄膜前进的方向呈45度夹角,即可形成与量子点膜片的四个矩形边呈45度夹角的锯齿条纹。其中,所述基材层101的厚度大约100-500μm,可见光透光率85%-95%。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是通过对含有量子点的树脂进行挤压后固化形成的,在挤压力的作用下,树脂中的量子点可以在挤压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分散,因而可以减小含量子点的树脂的厚度,更好的分散度还可以减少量子点的用量,避免对光线形成过多的阻挡,影响透光率。另外,由于锯齿条纹中只含有一种类型的量子点,因而挤压操作时不会发生不同类型粒子发生团聚的现象。现有技术的光转换层中由于含有多种类型的粒子,挤压时会发生不同类型的粒子团聚的现象。因而该现有技术采用了与分散剂的厚度相同的光转换层,成型时对其中的粒子无法形成挤压作用,挤压分散不充分,只能通过更大的厚度和更多的量子点来弥补,因而同等情况下该现有技术相对本申请的含有量子点的锯齿条纹结构,其光转换率和透光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例如,本申请的锯齿条纹的高度只有5-10μm,相对现有技术的50-150μm的光转换层的厚度降低了很多,按照3wt%的量子点含量,本申请的量子点的用量大为降低,并能获得优于现有技术的光转换效率,且正向光亮度更好。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基材层101的两侧表面形成有在线涂布层,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形成在基材层101的在线涂布层的外侧。例如,可以以PET切片为制备PET薄膜的原料,经熔融挤出获得单层厚片,预热后纵向拉伸成薄膜,纵向拉伸之后通过涂布机,在薄膜的两侧同时在线涂布构成本申请的在线涂布层的各组分的混合物,然后横向拉伸,定型、冷却、收卷,从而在PET薄膜的表面形成在线涂布层。然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在线涂布层的外侧形成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例如,可以采用上下对置的两个第四辊子,上方的辊子带有与第一锯齿条纹102形状相匹配的图案,下方的第四辊子带有与第二锯齿条纹103形状相匹配的图案,将具有在线涂布层的PET薄膜夹持在两个第四辊子之间进行挤压,同时在第四辊子和PET薄膜之间分别涂覆带有第一量子点121和第二量子点131的紫外光固化树脂,然后对PET薄膜照射紫外光,从而在PET薄膜的在线涂布层外侧获得固化后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包含从PET切片制备PET薄膜的过程,因而在制备PET薄膜的过程中,还可以在PET切片中添加5wt%-10wt%的光散射剂,例如添加纳米PMMA粒子,在制备获得带有在线涂布层的PET薄膜的同时,使其具备光散射功能。
另外,制备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第三和第四辊子的表面还可以经过喷砂处理,以在与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相匹配的图案上形成凸凹结构,从而可以在制备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上形成光散射微结构,以使制备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具备光散射功能。
然后,通过真空溅射,在量子点膜片100的第一锯齿条纹102和第二锯齿条纹103的外侧形成保护层104,例如,可以通过真空溅射形成一层厚度为1-3μm的二氧化硅保护层104。由于形成的保护层104的厚度相对而言非常薄,图4中没有表示出保护层104,同时,图3中的保护层104和其中的量子点的尺寸也进行了放大处理,以便于理解。
将第一光学膜片1、第二光学膜片2和量子点膜片100粘接为一体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第二光学膜片2的底部的第二表面的凹槽21朝上平铺,通过刮板将胶粘剂13表面刮平填充到凹槽21中。所述胶粘剂13可以选择采用光学膜片复合常用的紫外光固化胶粘剂或热固化胶粘剂,优选采用紫外光固化胶粘剂。
然后,将第一光学膜片1的第一表面的棱镜结构11朝下,将第一光学膜片1上的凸缘12插入到第二光学膜片2上对应的凹槽21中,通过凹槽21中的胶粘剂13将插入的凸缘12粘接在凹槽21中。通过控制磨具的精度,可以确保第二光学膜片2和第一光学膜片1的参照边对齐,且与该参照边等距位置的凸缘、凹槽等结构相互呈对应关系。插入时,第二光学膜片2的参照边与第一光学膜片1的参照边对准,棱镜结构11很容易就可以插入到宽口结构的凹槽21中,稍微错动两张膜的位置不再晃动,则对准的第一光学膜片1的凸缘12就确定插入到位了。再通过紫外光照射或者加热使胶粘剂13固化,就可以将凸缘12粘接在凹槽21中。
最后,在第一光学膜片1底部的第四表面形成一层胶粘剂层3,并将量子点膜片100通过胶粘剂层3与第一光学膜片1粘接为一体。其中,所述胶粘剂层3可以选择采用光学膜片复合常用的紫外光固化胶粘剂或热固化胶粘剂,优选采用紫外光固化胶粘剂。本申请的量子点膜片100采用了两面对称的结构,因而粘接的时候可以无需考虑正反面。另外,胶粘剂层粘接面积大,固化时容易发生变形,因而将量子点膜片100的粘接放置在最后一步,可以通过前述步骤获得较厚的复合膜层之后获得更大的刚度,可以避免最后粘接量子点膜片时造成变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申请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包括第一光学膜片、第二光学膜片和量子点膜片,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结构;所有所述棱镜结构的顶部均一体形成有向上竖直延伸的长条状的凸缘,所有所述凸缘的顶部高度相同,所述凸缘中均匀设置有多个缝隙;其特征在于,第二光学膜片具有与第一光学膜片的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供第一光学膜片的凸缘插入的对应数量的凹槽,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和第二光学膜片通过填充在所述凹槽中的胶粘剂与插入的凸缘粘接为一体;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具有波浪形的横截面的波浪形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光学膜片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通过胶粘剂层粘接有量子点膜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量子点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膜片包括基材层,基材层的两侧表面分别形成有多个等间隔平行排列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的表面通过真空溅射形成有一层保护层;所述基材层的两侧表面的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中分别分散含有不同类型的第一量子点和第二量子点;所述基材层中分散设置有光散射粒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量子点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为向下逐步变宽的敞口三角形,所述敞口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30-70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量子点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的长度方向与基材层的四个矩形边的夹角为45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量子点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两侧表面形成有在线涂布层,所述第一锯齿条纹和第二锯齿条纹形成在所述在线涂布层的外侧。
CN202223507686.2U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Active CN218767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7686.2U CN21876772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07686.2U CN21876772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67720U true CN218767720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68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07686.2U Active CN218767720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677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8226A (zh) * 2023-04-10 2023-05-09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单元及具有其的直下式背光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88226A (zh) * 2023-04-10 2023-05-09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单元及具有其的直下式背光板
CN116088226B (zh) * 2023-04-10 2023-06-13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单元及具有其的直下式背光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02522B1 (ko) 광학 필름
TWI328131B (en) Diffusing sheet,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and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apparatus
JP5686135B2 (ja) 表示装置
US7914192B2 (en) Enhanced light diffusing sheet
JP2742880B2 (ja) 面光源、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光拡散シート
US20060146573A1 (en) Light guide plate, lighting illuminating device using same, area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JP2000352608A (ja) 光拡散シート
WO2006022270A1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1094690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광학 시트 및 이것을 사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8767720U (zh)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
WO2011093173A1 (ja) 導光体、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09801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5820609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821631A (en) Condens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reof
JP4551611B2 (ja)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5724527B2 (ja) 導光板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16281B2 (ja) 光学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US20070031106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ght guide using it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13097876A (ja) 光拡散部材、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CN101261390A (zh) 复合式光学基板
JP2004309557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KR100927513B1 (ko) 면광원 장치용 도광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면광원 장치
JP2004145328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16107117A (zh) 一种复合量子点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8767722U (zh) 一种量子点薄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